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的物体叫做声源。

(3)指出下列声音的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②鸟叫声;

③二胡声;④喇叭声。

2、声音的传播:

(1)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到我们人耳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

(1)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波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

4、声速:

(1)声速大小与和有关;通常情况下,v固 v液 v气。(2)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听见起跑的枪声/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这是因为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需要 s,若终点计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为13s,则运动员的实际成绩为 s。

二、声音的特性

1、、、是反映乐音特性的三要素。

2、响度:

(1)声音的叫做响度。(2)声源振动的称为振幅。

(3)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大。(4)响度还与有关。

3、音调:

(1)声音的叫做音调。

(2)频率表示振动的,即每秒。单位是,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为;

(3)音调与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波形。

5、说明下列成语的含义: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2)“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3)“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4)“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6、指出下列“高”的含义:

(1)“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2)“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

“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4)“她是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3)

(5)向保温瓶中灌开水能听出水位的高低依据是。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和有关。琴弦越粗,音调越;琴弦越紧,音调越。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8、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

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

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

拨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9、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

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图;

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图。

12、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 ;。

5、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处控制噪声;②是在中控制噪声;③是在处减弱噪声。

6、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频率范围在至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

频率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具有、、等特点,可用于、、、、、等。

3、次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时刻都在我们身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近),很(容易/难)绕过障碍物。

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却听不到蝴蝶飞舞这是因为:。蝙蝠飞行时依靠发出的产生的回声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

5、医生使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这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传递信息)的特点;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传递信息)的特点。

2.0《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 ...。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真空闹钟实验 ①当把玻璃罩抽成真空时,闹钟声音并未完全消失,原因是还有固体传声(或还有少量空气) ...............。 ②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3、介质可以分为固体 ..、液体 ..的形式传播。 ..三类。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 ..和气体 4、声速与介质种类 ......。 ....和介质温度 ....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5、课本30页最下面的小资料中,可以总结出的两条规律是: ①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 .................;15..℃的空气中.........;②声速与 ......;(一般说来固体传声最快、气体传声最慢 ...介质温度有关 的声速是 ......) .... 340m/s 6、百米赛跑时,位于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那么运动员的成绩是否准确?偏大还是偏小? 如何得到准确成绩?听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成绩不准确 ....................................;.这个成绩比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提高了;计时员 应该以看到枪烟时开始计时 ............。 7、能否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测量?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 ................... 的距离;应该用激光或电磁波测量地球到月 .......... ...,测出光从地球到月球...................球的距离,光速(电磁波速)是 ....8.m/s ..............3X10 的时间就可以测出 ........。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三要素)是音调 ..和音色 ..。 ..、响度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 .......特性的物理量;音色是表示声音的感..特性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强弱(或大小) 觉特性的物理量。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控制变量法:用力大小不变,改变钢尺露出桌边的长度 ........................) ①实验现象: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长,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越短,振动得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②实验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频率的定义:发声体 ...1s..内振动的次数 .......的物理量。 ......叫做频率。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发声体振动快慢 单位是赫兹 ..,符号 Hz..。 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 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叫做 .......,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 ...的产生,对人体有害。 ...。许多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次声波 5、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音叉乒乓球实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音叉,听声音响度大小,并观察 .. ...............................乒乓 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 .........) ①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 ②实验现象: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声音响度越大.,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③实验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6、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到声源的距离远近 ... ........有关。原因是声音传播越远,分散 ..越大。应用:“喇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汇总

第一部分:生字组词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尺(尺子)本(书本、本子)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第二部分:读读说说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高高的树尖尖的草芽

(整理)5平面向量基础知识.

平面向量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定义(两要素) 向量与矢量、数量、标量的区别 作用点、实际意义(单位)、可比性 向量是矢量的抽象、数量是标量的抽象 向量的表示 几何表示 (几何中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 起点到终点) 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使向量具有几何直观性 有向线段(三要素)与向量的区别 (人的身高不随位置改变而改变) 向量只与其起点和终点的相对位置有关,与起点和终点的绝对位置无关 符号表示 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符号(大写)(具体) 小写符号(抽象) 手写必须带箭头 (“帽子”) 用符号表示向量使向量具有代数的属性 坐标表示 用坐标表示向量使向量具有算术的属性 向量的模及其表示 写法与读法 (“外套”) 模特殊的向量 零向量 定义、表示0、方向 单位向量 定义 方向的惟一性 与已知非零向量共线的单位向量常用表示符号e 、i 、j 、k 位置特殊的向量 位置向量 起点为坐标原点的向量 方向关系特殊的向量与表示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是等意词) 垂直向量 相等向量 平移变换用之 相反向量 反向变换用之 零向量的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 判断: 1、若两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与终点相同 2、AB BA =- 3、若a ∥b ,b ∥c ,则a ∥c 4、若AB CD =,则AB CD 5、若a 与b 不共线,则a ≠0,b ≠0 6、若AB ∥CD ,则A 、B 、C 、D 四点共线 7、若AB ∥AC ,则A 、B 、C 三点共线 8、若AB=CD ,则AB CD = ∥ =

9、若AB=CD ,则||||AB CD = (既戴帽子,又穿外套) 两个向量平行,这两个向量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这与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的含义不同;两个向量共线,这两个向量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这与平面几何中的“共线”的含义也不同.而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使几何中的“平行公理”对于向量平行不再成立.(在几何中,“平行”和“共线、重合”绝不相同,而在向量中,“平行”和“共线”绝对一样) 向量的类型:自由向量、滑动向量、固定向量 第二课时:向量的加法 向量加法的定义 向量加法处理方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当两个向量共线时,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只适用三角形法则;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是一致的) 向量加法的特征:尾首相接,首尾相连(与接点的位置无关) 向量的和拆分 封闭折线的和向量 △ABC 中,G 是重心?GA +GB +GC =0 求和向量时需要把向量具体化、几何化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向量加法的性质 1、两个向量的和为一个向量 2、若两个向量平行,则它们的和向量与它们也平行 3、若两个向量不平行,则它们的和向量与它们也不平行 4、||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a 与b 同向,或其中至少一个是零向量时,后一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 与b 反向或其中至少一个是零向量时,前一等号成立. 第三课时:向量的减法 向量减法的定义 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向量减法处理方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减法的特征:首首相聚,被减被指(与起点的位置无关) 向量的差拆分 向量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即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该向量的相反向量 求差向量时需要把向量具体化、几何化 向量减法的性质 1、两个向量的差为一个向量 2、若两个向量平行,则它们的差向量与它们也平行 3、若两个向量不平行,则它们的差向量与它们也不平行 4、||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a 与b 反向或其中至少一个是零向量时,后一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 与b 同向或其中至少一个是零向量时,前一等号成立.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jiǎo(缴费)zhē(蜇人) 缴zhuó(弓缴)蜇zhé(蜇伏) 2.易读错的字 教诲.(huì)学弈.(yì)弓缴.(zhuó)纬.度(wěi)不屑.(xiè) 蝈蝈 ..(guō)盘盂.(yú)鸿鹄.(hú)锲.而不舍(qiè) 考点二:词语听写 援助射击辩论清脆拦住恐怖蟋蟀诞生领域司空见惯 逆行纬度砂锅盐酸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清脆——洪亮痛苦——难受猜测——猜想愉快——喜悦探索——探究 普通——平常偶然——偶尔鄙夷——鄙视 2.反义词 增加——减少单调——丰富痛苦——舒服丑恶——善良普通——特殊 美丽——丑陋浪费——节约糟糕——精彩 3.四字词语 锲而不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无独有偶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一应俱全追根求源津津有味争论不休捧腹大笑孤陋寡闻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远涉重洋走马观花不假思索自愧弗如 声具泪下无缘无故人云亦云赴汤蹈火

4.特殊词语拓展 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有志者事竟成 一失足成千古恨打破砂锅问到底 5.文言文字词理解 通国.(全国)之善弈者也非然.(这样)也 为.(因为)是其智弗若.(不如)与如探汤 ..(热水) 孰为.(同“谓”,说)汝.(你)多知乎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 考点四:背诵、背写 1.背诵《学弈》《两小儿辩日》全文。 2.日积月累 考点五:句子理解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品析:这句话引用华罗庚的话来进一步说明科学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样更有说服力。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品析:“吓了一跳”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在“我”的心里,表是神秘而美丽的。“愉快”是因为“我”的猜测被证实而产生的愉快和满足,与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形成呼应。 考点六:课文理解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三心二意),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3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同”)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称为“两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归纳

平面向量 【基本概念与公式】 【任何时候写向量时都要带箭头】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记作:AB 或a 。 2.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或长度),记作:||AB 或||a 。 3.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若e 是单位向量,则||1e =。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0方向是任意的,且与任意向量平行】 5.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6.相等向量:长度和方向都相同的向量。 7.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AB BA =-。 8.三角形法则: ) AB BC AC +=;AB BC CD DE AE +++=;AB AC CB -=(指向被减数) 9.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a b 为临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 b +,a b -。 10.共线定理://a b a b λ=?。当0λ>时,a b 与同向;当0λ<时,a b 与反向。 11.基底:任意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称为一组基底。 12.向量的模:若(,)a x y =,则2||a x y =+,22||a a =,2||()a b a b +=+ 13.数量积与夹角公式:||||cos a b a b θ?=?; cos ||||a b a b θ?= ? 14.平行与垂直:1221//a b a b x y x y λ?=?=;121200a b a b x x y y ⊥??=?+= 题型1.基本概念判断正误: (1)共线向量就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 ) (2)若两个向量不相等,则它们的终点不可能是同一点。 (3)与已知向量共线的单位向量是唯一的。 (4)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B CD =。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 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 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 “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 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 变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 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 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 C、 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ià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三课 蝉收敛liǎn 零落聒聒guō卑beī微一丝不苟gǒu 宽恕sh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 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七下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词 17.《紫藤萝瀑布》 瀑布pù bù迸溅bèng jiàn 挑逗tiǎo dòu 凝望níng wàng 忍俊不禁jīn 繁密fán mì笼罩lǒng zhào 枯槐kū huái 遗憾yí hàn 仙露琼浆qiòng 18.《一颗小桃树》 忏悔chán 哆嗦duōsuo 矜持jīn chí执着zhízhuó服侍fú shì 猥琐wéi suǒ渺小miáo xiǎo 魂魄hún pò幼稚yòu zhì颤抖chàn dǒu 赤裸chì luǒ褪tuì气血方刚 gāng 轰轰烈烈hōng 祸不单行xíng 19.《外国诗二首》 瞬间shùn jiàn 涉足shè zú萋萋qī qī幽寂yōu jì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仙露琼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溅:向四处飞溅。 伶líng仃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霎时,刹那。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二、课文概要 1.《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2.《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3.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诗歌用象征手法谈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问题。 4.《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 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 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5.声速测距。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 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 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 A B x x A x B =∈∈ 且,若A B A =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 ∈∈ 或,若A B A = 则B A ? ③ {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之 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平面向量基础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基本知识回顾: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有二个要素:大小、方向.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AB u u u r (几何表示法); ②用字母a r 、b r 等表示(字母表示法); ③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坐标表示法): 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r 、j r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 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i yj r r ,),(y x 叫做向量a 的(直 角)坐标,记作(,)a x y r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特别地,i r (1,0) ,j r (0,1) ,0(0,0) r 。a r ),(11y x A ,),(22y x B , 则 1212,y y x x ,AB 3.零向量、单位向量: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为0;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a 就是单位向量) 4.平行向量: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②我们规定0r 与任一向量平行.向量a r 、b r 、c r 平行,记作a r ∥b r ∥c r .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 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 性质://(0)(a b b a b r u r r r r r 是唯一)||b a b a a b u r r u r r r r 0,与同向方向---0,与反向长度--- 1221//(0)0a b b x y x y r u r r r (其中 1122(,),(,)a x y b x y r u r ) 5.相等向量和垂直向量: ①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②垂直向量——两向量的夹角为2 性质:0a b a b r u r r r g

(通用版)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排查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人听到声音的振动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________Hz. 3.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________次之,________最慢. (3)在15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4)________不能传声. 4.回声现象 (1)回声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改变________,又反向传播回声源处的现象. (2)人耳若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m(假如空气的温度为15 ℃). (3)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就不能区别回声与原声,人会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洪亮.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5.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含答案)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盛.开(shèng)箩筐 ..(luó kuāng)新鲜.(xiān)缠着(chán)浸.水(jìn) 榨.油(zhà)便.宜(pián)嫩绿 ..(nèn lǜ)爱慕.(mù)石榴.(liú)蓑.毛(suō)嫌.弃(xián)镜匣.(xiá)嗜.好(shì)玻璃框.(kuàng) 白鹭.(lù)铿锵 ..(kēng qiāng) 清澄.(chéng) 音韵.(yùn)散.文(sǎn) 垂蔓.(màn)雏.儿(chú)瞅瞅 ..(chǒu chǒu)蓬.松(péng)画框.(kuàng) 挨.近(āi)嚓嚓 ..(cā cā)细腻.(nì)眼睑.(jiǎn)眸.子(móu)二、易写错的字 箩筐 ..爱慕...糕.饼浸.在缠.身犹.如播.种浇.水榨.油吩咐 嫌弃 ..清澄 ..音韵.白鹭. ..铿锵 ..嗜.好恩惠 ..蓑.毛嵌.上镜匣 三、形近字 箩—萝饼—拼浸—侵播—蕃浇—绕吩—份咐—附 亭—高慕—幕矮—挨配—酒嫌—谦增—赠哨—稍 四、近义词 欣赏—鉴赏姿态—姿势寻找—搜寻完整—完好可惜—惋惜 开辟—开发吩咐—叮嘱喜欢—喜爱便宜—廉价爱慕—仰慕 分辨—辨别适宜—合适寻常—平常好像—似乎嗜好—爱好

舒适—舒服温暖—暖和隐约—模糊茂盛—繁茂忽然—突然 挨近—靠近立即—马上信赖—信任 五、反义词 完整—破损喜欢—讨厌便宜—昂贵寻常—特别温暖—寒冷 隐约—清晰茂盛—稀疏信赖—怀疑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六、重点词语 香飘十里指指点点美中不足神气十足蹦来蹦去不动声色七、词语搭配 【形容词】 (鲜红嫩绿的)果实(精巧的)诗(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优美的)歌(茂盛的)吊兰(简易的)竹条 (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可爱的)小嘴 (亲近的)情谊(颤动的)笔尖(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长长的)绒毛(美好的)境界 【动词】 (仔细地)寻找(高高地)挂(不动声色地)写 【量词】 一(处)小山一(首)诗一(种)嗜好一(只)白鹭一(幅)画一(种)恩惠一(卷)干草一(盆)吊兰一(个)脑袋 八、常考句型 【夸张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平面向量的概念。知识梳理

平面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坐标运算 编稿:李霞 审稿:孙永钊 【考纲要求】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高清课堂: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401193知识要点】 考点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用有向线段AB 表示,其中A 为起点,B 为终点. 向量AB 的长度|AB |又称为向量的模; 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平行向量可通过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3.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4.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 要点诠释: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有向线段的起、终点决定向量的方向,AB 与BA 表示不同方向的向量; ②有向线段的长度决定向量的大小,用|AB |表示,|AB ||BA |=. ③任意两个非零的相等向量可经过平移重合在一起,因此可用一个有向线段表示,而与起点无关. 考点二、向量的加法、减法 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ABCD 中(如图), 向量AD 与AB 的和为AC ,记作:AD AB AC +=.(起点相同) 2.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根据向量相等的定义有:AB DC =,即在ΔADC 中,AD DC AC +=. 首尾相连的两个向量的和是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 规定:零向量与向量AB 的和等于AB . 3. 向量的减法 向量AB 与向量BA 叫做相反向量.记作:AB BA =-. 则AB CD AB DC -=+. 要点诠释: ①关于两个向量的和应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使用三角形法则时要注意“首尾相连”;当两个向量共线时,三角形法则适用,而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 ②向量减法运算应注意:向量的减法实质是加法的逆运算,差仍为一个向量;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记住“连结两个向量的终点,箭头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三、实数与向量的积 1.定义: 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长与方向规定如下: (1)||||||λ=λ?a a ;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0λ=a ; 2.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则 (1)()()λμ=λμa a ; (2)()λ+μ=λ+μa a a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pdf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 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光滑(gǔ huá√)歇息(xiē√ jié)预防(yǜ yù√) 矫健(jiǎo√jiāo)树杈(chā chà√)苔藓(xiān xiǎn√)勉强(mián miǎn√)梳理(sū shū√)狭窄(xiá√ jiá)摄氏度(shè√sè)杀菌(jūn√jùn)圆锥(zuīzhuī√) 粮食(láng liáng√)驯良(xùn√ shùn)凝成(níng√ yí) 治疗(niáo liáo√)拾起(shí√ hé)繁殖(zí zhí√) 2.一字多音 结①jiē(结实)② jié(打结)漂①piāo (漂流) ②piǎo (漂白) 传① chuán(传递)② zhuàn(传记)系① xì(关系)②jì(系鞋带) 露① lù(露水)② lòu(露马脚)翘① qiào(翘起来)②qiáo(翘首) 切①qiē(切菜)② qiè(密切) 强① qiáng(强大) ② qiǎng(勉强)③jiàng(倔强) 差① chā(差别)② chà(差不多)③chāi(出差) 3.字音辨析: (1)“结”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时读jiē,如结果实;其他情况都读jié。

(1)“漂”表示“用水冲去杂质”时读piǎo,如漂朱砂;表示“物体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时读piāo,如漂浮。 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抵:右边是(氐),不要写成“氏”。 殖:右边的“直”有(三横),不要少写。 蔬: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巟”。 鼠:上面是(臼),不要写成“白”。 糕:下面的(四点)要分布均匀。 2.易错词语 适(宜√宣)(嫌√赚)弃(增√憎)加(匣√区)子 (韵√韶)味(播√插)种(浇√饶)水(亭√亨)子 低(矮√短)(萝箩√)筐糕(饼√拼)(尤√龙)其 3.形近字组词 窝(鸟窝)玲(玲珑)抵(抵抗)炭(煤炭)炭(煤炭)粮(粮食) 锅(铁锅)铃(铃声)低(高低)岩(岩石)灰(灰色)浪(海浪)秀(秀丽)菌(细菌)滑(光滑)拾(收拾)勉(勉强)梳(梳理)季(季节)茵(绿茵)猾(狡猾)给(送给)逸(安逸)流(流水)4.近义词 坚实——牢固密切——紧密繁殖——繁衍飘浮——悬浮预防——防备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课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 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及考点分析: 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声音的利用。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三、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 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三个特性: 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 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