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维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恭维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恭维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毕业论文

题目:From Compliments to Discuss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系别:外语系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姓名:焦刚

学号:1014050309

指导教师:李冰

河南城建学院

2009年6月1日

FROM COMPLIMENTS TO DISCUSS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By

Jiao Gang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Li Bing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June 2009

摘要

恭维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恰到好处的使用它能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避免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 ,它们起着问候、鼓励、致谢、开启话题及缓解矛盾等作用,同时由于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导致了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的使用恭维语,而且还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同时比较中西方恭维语在语言形式、应答、恭维目标几个方面的差异,指出跨文化交流中恭维和接受恭维造成误解的原因,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国人一向内敛,奉行“慎言”“寡言”原则,在言语上自制而谨慎,对他人的语言又有高度的敏感性,相形之下,美国人则比较外向,惯于表达自己,也愿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他们更相信语言的创造力,强调个人的外向延伸,要解决恭维语交流中出现误解这一问题,只有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和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只有努掌握彼此之间的语言以及文化背景才能使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尽量少出错误,这不仅对恭维语,对其它言语行为也是同样重要的。

关键词: 恭维语;差异;应答;误解;跨文化交际。

Abstract

Compliments are a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 If we use it exactly, we can shorten the distance of our communicator and avoid pragmatic failure.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y play a role of greeting, expressing one's thanks congratulating and encouraging others, opening a conversation and loosing conflicts etc. At the same time, owing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such complications result in a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course of using complim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can not only help one use compliments correctly ,but also can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b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 i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analyzing the course of misunderstanding are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have always been reserved,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and reticence, obeying the principle of self-control and carefulness when communicating, having a high degree of sensitivity toward other’s languages. By contrast, the Americans are outgoing. They are prone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willing to us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inner world. They also believe the creativity of language, emphasizing the outward extension of the individual. So only if we understand each nation’s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we have a goo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only do we strive to master the language as well as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minimiz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rrors. This does not only aim at the compliment language, but also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speech act.

Key words: compliment; difference; response; misunderstanding;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tents

1.Introduction (1)

2.The Main Existing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 (2)

3.Difference in Using Language (3)

4.Difference in Response Formulas .................................................................. .. (4)

5.Difference in Target of Compliment (6)

5.1 Appearance (6)

5.2 The Difference of Complimenting Other's Ability and Achievement (7)

6.Dispel Misunderstand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8)

7.Conclusion (11)

Works Cited (12)

1. Introduction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social culture, it recording and transferring the culture. With no exception, compliment as a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the most common speech are very common in daily life. When people use the language of compliment, there would be under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ose differences, such a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cultures, historical periods, economic base, people’s values, living habits and different aesthetic manner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compliments can reflect each other’s social status. Generally speaking, such differences are a reflec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compli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used languages. It often plays a role of greeting, gratitude, opening the topic, as well as the role of loosing the contradictions. But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nations. Thes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which have a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As different nations, there are hug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mpliment and response, for example: When one was invited to dinner at a friend’s house, the Americans always boast, “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 while in China people always said, “Your child is clever”. With regard to compliment and its respons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ers are different. Westerners tend to bravely say “Thank you”, whereas the Chinese are not as straightforward as they are, they often say “不行, 不行” , “哪里,哪里” or “差远了” and so on to express his humble attitud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ers often make some jokes when they use the language of compliment, which sometimes even cause unpleasant results. The paper aims at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not enough to only master the language itself. The key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o study the culture which hides behind language such as values, customs and taboos by making use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rm of language, response and compliment.

2. The Main Existing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re totally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 Because of different social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each nation formed its own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statute. As we know,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five-thousand-year’s history and culture. Meanwhile China is also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whose culture is based on morals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The Chinese often regard the nature as a whole harmony and claim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whole universe, which forms the ideology of “Nature and Humanity" and the values based on groups. While due to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ancient China, China is a hierarchy society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octrine of “noble if the upper, humble if the down” and “lower oneself to show respect to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western countries didn’t have such a long history,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relatively a short history country with multi-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capitalist rule. The early immigrants came to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o find a new life in order to keep away from the shackles of feudal tradition and their oppression. Therefore, such sentences “that all men are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were written i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 principle that “All men are born to equal” has become every American’s pursuit, and they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ir hearts. So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principle is based on objects and extravagant local business as well as is one typical western culture. The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s on the universe philosophy called “Separation of the Universe from Man” and their valu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o the westerners take little about the concept of hierarchy and the thought of respecting the nobl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they often adopt the “strategy of seeking the same” in order to maintain equality with each other.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与外国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商务邀宴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商业工具,中西餐是其主要形式,餐饮礼仪中又有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区别,中餐礼仪在中国有着很多年的发展历史,西餐礼仪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两种不同饮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东方与西方进餐的习惯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难免赔笑大方。那么西餐礼仪和中餐礼仪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下面就谈谈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异同。 关键词: 餐桌礼仪中西方差异 前言 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异同,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 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 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白莉 学号:201141000102 指导教师:刘晓玲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

目录 引言 (3) 称呼 (3) 饮食 (4) 餐具 (4) 交谈 (5) 结论 (5)

引言 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Tite:仪式、典礼和惯例、习俗。 繁多的有关礼仪的词汇反映出了西方人对礼仪的重视,并有对礼仪更加细致的划分。这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下多种差异。 称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是指家庭,中国的礼仪产生于不同的家族文明。西方则从古希腊就开始以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于天然人伦无法相容,所以,宗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家源自拉丁词汇,而这个拉丁词汇源于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下”从事劳动的奴隶[1]。这与中国的家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融的私有财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英语中,国家主要表示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含义。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家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在中文中时身家,出身的表示。中国礼仪有着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同时内外亲疏之别,是中国人往往注重拉关系,“义父”、“义子”、“干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3100701 成武 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式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文化。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只能奉陪。中国人历来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相,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往来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同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称呼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敬口语。 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 一、体态语地概述 (2)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 (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 (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 (1>面部表情 (3) <2)手势 (4) <3)身体其他部位 (6)

(三>体距地文化差 异 (6) (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 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 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 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

一、体态语地概述 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 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摘要】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关键词】社交礼仪中西方差异各自特点表现和成因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文化。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常常能听到一些由于礼仪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奉陪。中国人历来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文档

2020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文档 Document Writing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招呼语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中?A励志网]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D?D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澳文化之我见

14酒店管理李小强 中澳文化差异之我见 在你到达澳大利亚之前,你也许已经从书上、澳洲回来的旅游者那里或是你的亲戚朋友的经验得知澳洲或澳洲人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这些观点是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就象你会认为一些澳洲人对你的国家的一些看法有时会被很奇怪的歪曲了一样。 澳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差别很大,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有时很难接受一些陈旧的观念。你会发现你在不断的比较澳洲和你自己的国家,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开始你会感到很难适应或感到不满,渐渐的你会理解澳洲人的行为方式并且去鉴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去了解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人。最基本的是要和澳洲人相处融洽。下面一些观点也许会帮助你去了解澳洲人什么样和怎样去和他们成功的相处。澳洲人很自豪的称自己为‘平等主义者’。事实确实是这样,谈话非常随便。比如:学生对老师通常是直呼其名字,态度也不象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尊敬。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其他人也是同样的友好和不正式:秘书,实验室的技师,图书管理员和清洁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售货员和银行职员-这些人都给学生提供服务但绝不是‘佣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很有资历和经验的,如果你认为他们低人一等,他们会非常不满。所以,做为一个对澳洲社会很陌生的人,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对每个人都表现足够的友好并给予尊敬。 澳洲人说话非常直率,有时甚至是你会觉得他们过于外向以致显得莽撞。你也许会被一句很普通的骂人话或说话的方式触怒;比如,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称呼你为‘哥们儿’;经常用演讲的说话方式来体现他们的容易接近。

有时他们的幽默和玩笑听起来非常怪异。他们的话语有时让人觉得失望,但是请认真听,不要很快就反感。去观察他们互相怎样交谈,怎样反应,去感觉他们的幽默。你不用特意去学他们,但是你需要去理解他们交谈中暗含的意思。总之,要时时刻刻怀有一种宽容的心对待不同的事物和文化.有一些情况会使澳洲人对外国人产生反感,如:不按秩序排队等。许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排队等候某项服务--在邮局或公共汽车站--澳洲人一般不会排成一个很明显的队,但是很明确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一个不明情况的外国人很可能没有注意到,而认为柜台开门或者汽车进站的时候,谁都可以往前挤。这样很可能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甚至会粗暴的批评你。所以,一直等候直到轮到你,在你后面的人一样会守秩序。你如果不能确定是不是有一个队(人很少或看上去很希松的时候),你应该询问一下"IS THIS A QUEUE?" 然后再站到自己该站的地方.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麻烦,你最好能从别人那里寻求一些意见和帮助-向朋友,学校的咨询员,你的课程协调员寻求帮助。澳洲人特别尊重他人的隐私,如果你没有要求,别人不会干涉你的生活或主动给你建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学校发成绩单. 每个人的成绩单都是用信封密封好的.只有你自己和有关老师知道. 除了颁发奖学金之类,也一般不予排名. 即 使排名, 也不公布具体分数. 一个坏处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开口说,别人很难知道. 这时你应该直接和能够帮你的人表达清楚. 否则会使事情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许多问题在别人的帮助下,往往是能很快得到解决的。澳洲人希望你能独立。你不提出他们不会给你帮助;但是你一旦提出,他们会尽力帮助你。关键的是你自己迈出第一步。不干涉他人隐私的习惯在日常谈话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一个人,一般你最好只谈一些很随便的话题,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问他的收入,年龄,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的差异无外乎见面的称呼、打招呼、交谈、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上门做客、款待用餐、习俗与禁忌等几个方面。只要在交往过程中稍加注意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掌握社交活动中的常见礼仪并不难。 1、称呼 西方人的称呼往往很笼统,往往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称呼。西方国家称呼男的为先生,女的为小姐、女士等,而这些词语比如先生,在我国传统称谓里面是教师的意思。建国后,我们称呼别人时通常在姓名前加上“同志”一词。 2、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么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碰面了往往会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怎么不去上班呀?”但是如果拿中国的这一套去跟西方人打招呼,对方一定会感觉很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原因就在于这些话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是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 西方人见面打招呼通常只需要简单的“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对于初次见面打招呼是用How do you do ?而不说How are you ?如果再路上遇到了熟人,可以谈论天气、交通等,不

谈及私人的事情。 3、交谈 中西方人们在交谈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通常会谈到婚姻、家庭、孩子、经济收入等问题,而西方人往往忌讳谈及这些话题。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家常话,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讲则被认为是探秘别人的隐私问题。 二是中国人由于受传统礼仪文化影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赞美通常会比较谦虚,会说“过奖”“哪里”之类的。而西方人面对赞美会欣然的接受并表示感谢。 4、社交活动 中国传统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准则,也就是在古代,女子一般不出席一些公众场合。而西方则没有这样的规定,女士跟男士一样可以平等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特别是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有吻手礼、贴面礼等。这在传统中国是万万不能的,男女授受不亲是中国传统女子自小接受的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女性逐渐从男权主义中解放出来,现代社交场合女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社交礼仪上也要跟上国际的步伐才行,而女性社交礼仪相关的培训课程成为备受青睐的项目。 5、上门做客 在中国如果上门做客,客人有时会提前几个小时到主人

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西方的肢体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都相对来说比较夸张,是动作配合表情的。而中国人比较含蓄。 加一些: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零或三美国、英国: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法国:零或没有泰国:没问题、请便日本、缅甸、韩国:金钱印度:正确、不错突尼斯: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世界大多数地区: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数字一法国:请求提问新加坡:最重要澳大利亚: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中国: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意大利:数字一希腊: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好、行、不错.

浅谈中西文化商务礼仪差异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学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学生姓名郑钺 学号120301091017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祝铭 2015年 11 月 03日

浅谈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对外交的影响 摘要 商务礼仪是在长期商务活动中人们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它在商务合作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中,要实现更加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 本论文本文将从文化层面上,着重从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语言习惯及非语言习惯等方面对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做出系统的分析。分析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商务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研究产生中西商务文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在中西在商务文化交流的异同。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国家外交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商务文化、礼仪,差异、外交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材料 (1) 1.2提出的问题 (2) 1.3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二章文献研究与评述 (3) 2.1国外的相关理论 (3) 2.2国内的相关理论 (3) 2.3评述 (4)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5) 3.1研究方法 (5) 3.1.1文献研究法 (5) 3.1.2调查问卷法。 (5) 3.1.3设计问题 (6) 调查问卷 (7) 文献综述 (1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x级x班 xxx 学号:xxxxx 通过对本学期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学校,我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方面,简要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做一下探讨。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不同于西方,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食品板块,在中国菜都放在表和大家共享。如果你是被视为一个中国主机,准备一吨的食物。中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并会尽力给你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的味道。朋友之间,他们只是为了将足以为那里的人民。如果他们有人出来吃饭的关系是半礼貌客气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数量(例如四口人,五菜)为了一个菜。,如果它是一个商务宴请或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量,将不可能完成。一个典型的餐开始与一些凉拌菜,像煮花生和大蒜捣烂黄瓜。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课程,热鲜肉和蔬菜菜肴。最后,汤是带了出来,这是由淀粉的“主食”食品,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或有时饺子。许多中国人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最后,但如果你要与其他菜肴米饭,你应该说那么早。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 一、体态语的概述 (2) 二、中西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 (一)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 (3) (二)体势语的文化差异 (3) (1)面部表情 (3) (2)手势 (4) (3)身体其他部位 (6) (三)体距的文化差异 (6) (四)体触的文化差异 (7) 三、总结 (8) 四、参考文献 (8)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 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成功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的体态语的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 一、体态语的概述 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的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然而,共性的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二、中西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

中西礼仪差异论文

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 摘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但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而产生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与交际语言不同、交往的方式不同、餐桌礼仪的不同与服装礼仪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礼仪文化交际语言服装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的礼仪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有一则比较有名的故事,就是因为不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了笑话。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

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由此可见,了解中西礼仪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一.礼仪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 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背景 西方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

浅谈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文化之差异 学院:理工学院 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名称:文史哲通论 学生姓名:梁嘉欣 学号:2011051506 指导教师:勾利军 2014年 6 月18 日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他们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