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简易方程导学案

五年级简易方程导学案
五年级简易方程导学案

五年级简易方程导学案用字母表示数

作业设计:练习十二2、3、4题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作业设计:练习十二5-------13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应用

作业设计:练习十三1------5题

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作业设计:练习十三6----11题

2.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1.我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2.能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概括、归纳能力

自学对学群学展学疑学评学测学(目标检测)

任务

一认真阅读教材62---63页,

完成下面的练习

100+X()200

100+ X()300 100+

X()250

1.你能把上面的算式分

成两类吗?可以怎样

分?

2.像100 +X=250,这样含

有的

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中

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组内

核对

任务

作出

结论

1.判断

一个式

子是不

是方程

的条件

是什

么?

2.X=0

是方程

吗,为

什么?

1.选出

代表

对本组

学习

情况

在大白纸

或黑板上

进行

展示

2.面对全体学生大

声说出本组讨论的

结果

小组

展学

后,

接受

其他

小组

或其他

同学

对本组

的提问

要求

本组

作出

回答

其他组给各展

学组的表现打

分:

1.书写工整;

(2分)

2.姿态大方(2

分)

3.面向大家(2

分)

4.语言流畅(2

分)

5.表达正确2

分。

(0.5分为单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6+ X=14 36-7=29

60+23>70 8+ X

50÷42=25 X +4<14

y-28=35 5y=40

2.看图列方程

任务二1.100+X>200 100+ X<300是不是方程?为什么?

2.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作业设计:

1.63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1、2、3题

等式的性质

作业设计:练习十四4、5题

解方程一

作业设计:练习十四1、2、3、4题

解方程二

作业设计:

1.69页做一做

2.练习十五1、2 、6、7、8、9题

解方程(练习课)

作业设计:练习十五4、5、10、12、13、14(选做)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学习目标1.我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

2.我能熟练地解方程

自学对学群学展学疑学评学测学(目标检测)

务一1.解方程

X+3.1=12 4-x=1.21

4x-6=10 5x=15

2.自学教材73—74页初步

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

相互

批解

任务一

并对

列方程

解应用题的

步骤

做出

结论

小明破了原来的记录:小明

的成绩是4.21 米,超过原记

录0.06米,根据以上两个条

件,你会想到哪些数量关系,

能根据这些数量关系用算术

法与方程法解决这个问题

吗?

数量关系式:()+0.06

(超出部分)=()

算术法:

方程法:

1.选出小

组代表

将本组

做错的

题写在

黑板上。

2.书写后,

面向全班

同学,按所

写的内容

响亮地给

老师和同

学当“老

师”,进行

讲解,并做

到:该自问

自答的就

自问自答,

该请同学

回答的就

请同学回

你组

展学后,

接受

其他

小组

或其他

同学

对你组的

提问

或进攻,

要求

你们组

作出

回答

和防守。

其他组

给各展学组

的表现打分:

1.书写工整;

(2分)

2.姿态大方(2

分)

3.面向大家(2

分)

4.语言流畅(2

分)

5.表达正确2

分。

(0.5分为单

1、看图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

列方程

等量关系式是:

X米×()+()=180

2.一只兔子和一只鸡共种7.8千

克,兔子重4千克,鸡重多少千

克?

3.小明看一本250页的童话个

故事书,前5天共看了90

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32

页,看完这本故事书还要多

少天?

务二1.小军的体重是35千克,

比爸爸轻31千克。爸爸体

重是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

米,行150千米需要多少小

时?

3.一共有908个乒乓球,每

双方

讨论

任务二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

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

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

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

黑色皮?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 直线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第三课时 直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222r y x =+参数方程? ? ?==θθ sin cos r y r x (θ为参数) (2)圆22020)\()(r y y x x =+-参数方程为:???+=+=θ θ sin cos 00r y y r x x (θ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3.复习方向向量的概念.提出问题:已知直线的一个点和倾斜角,如何表示直线的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1、问题的提出: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是0 30 ,并且经过点P (2,3),如何描述直线L 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如果已知直线L 经过两个 定点Q (1,1),P (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 上任意点的 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00y x P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 ?+=+=α 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 到点M 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PM 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 1 1 ( ,)y x ,P 2 2 (,)y x (其中12x x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12112 1(1){ x X y y x y λλ λλλλ++++= =≠-为参数,。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 参数λ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 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 分有向线段QP 的 数量比QM MP 。当o λ >时,M 为内分点;当o λ<且1λ≠-时,M 为外分点;当o λ=时, 点M 与Q 重合。 例题演练: 例1、 已知直线l :10x y +-=与抛物线2 y x =相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和点 M (1,2)-到A,B 两点的距离之积。 例2、 经过点M(2,1)作直线l ,交椭圆 22 1164 x y +=于A,B 两点,如果点M 恰好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1)

《3.1.1 从算式到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1)如图,天平右盘内的砝码质量为160g ,天平平衡时,你能说出食盐的质量吗? (2)已知右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中共放几个20g 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 衡呢? (3)已知右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内有一个50g 的砝码,那么还需加多重 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衡呢? (4)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一个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为200g , 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这个小球的质量吗? (5)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有总质量 为200g 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小球的质量吗?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得分规则: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1)若该队全胜,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2)若该队负了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3)若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4)若得分规则改为: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该队赛了14场,负 了5场,共得13分,问这个队胜了几场? 10g 100g 50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第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 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 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 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 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 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

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 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警戒水位是 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危险的水位。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 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4 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 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导学案3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导学案3 1. 了解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意义. 2 ?理解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相转化与应用. 课标解读 3 .掌握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的方法 知识梳理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1) 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是曲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一般地,可以通过消去参数从参数方程得到普通方程. (2) 如果知道变数x, y中的一个与参数t的关系,例如x =f(t),把它代入普通方程, |x= f t 求出另一个变数与参数的关系y= g(t),那么就是曲线的参数方程.在参数 i y= g t 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x, y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 思考探究 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参数方程的形式是否惟一? 【提示】不一定惟一.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关键在于适当选择参数,如果选择的参 数不同,那么所得的参数方程的形式也不同 课堂互动 |x= a+1 cos 0 , 例题1在方程y= ?+ t sin 0, (a,b为正常数)中, (1) 当t为参数,0为常数时,方程表示何种曲线?

(2) 当t为常数,0为参数时,方程表示何种曲线?

非零常数时,利用平方关系消参数 0,化成普通方程,进而判定曲线形状. x = a + t cos 0 , ① 【自主解答】 方程* (a , b 是正常数), |y = b + t sin 0 , ② (1) ①x sin 0 —②x cos 0 得 x sin 0 — y cos 0 — a sin 0 + b cos 0 = 0. ■/ cos 0、sin 0不同时为零, ???方程表示一条直线. (2) ( i )当t 为非零常数时, 即(x — a )2+ (y — b )2= t 2,它表示一个圆. (ii)当t = 0时,表示点(a , b ). 1?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 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关键是消去参数,如果参数方程是整式方程, 常用的消元法 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如果参数方程是分式方程, 在运用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之前要 做必要的变形?另外,熟悉一些常见的恒等式至关重要,如 sin 2a+ cos 2a = 1,(e X + e — x )2 2 x —x 2 1 — k 2 2k 2 -(e -e ) =4,("+ E=1 等. 2?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时,要注意哪一个量是参数,并且要注意参数的取值对普 通方程中x 及y 的取值范围的影响.本题启示我们,形式相同的方程,由于选择参数的不同, 可表示不同的曲线. 将下列参数方程分别化为普通方程,并判断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 x = 2cos 0 ⑴彳 (0为参数,0W 0 < n ); |y = 2s in 0 r 4 4 x = sin 0 + cos 0 ⑵f . 2 2 ( 0为参数); |y = 1 — 2sin 0 cos 0 2 2 x — a ③2+④得 —cos 0, —sin 0 . 2 y — b 2 ■=1, ④ 「X — a I t 原方程组为\ ¥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完整版)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数的关系: ①比a大10的数:; ②b的一半与7的差:; ③x的2倍减去10:; ④某数x的30%与这个数的2倍的积:; ⑤a的3倍与a的2的商:; 2、基本图形关系: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为,周 长为; ②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面积为, 周长为; ③圆的半径为r,则周长为,面积 为; 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周长 为,若长为a的边上的高为h,则 面积为; ⑤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积为, 表面积为; 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 体的体积为,表面积 为; ⑦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 为,体积为; ⑧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则面 积为。3、其他关系: ①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 为元; ②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 为元; ③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 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为千米;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练习一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小7的数:; ②x的三分之一与9的和:; ③x的3倍减去x的倒数:; ④某数x的一半与b的积:; ⑤x与y的平方差:; 问题2: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问题3: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简易方程专项训练

解简易方程 一、填空:1、11X-2×3=24.8,X=(),X的 4.2倍减去 4.2得10.08列方程是()。 2、一个数的1.5减去11得19,这个数是(),一个数的3倍与这个数的和是101.6,这个数是()。 3、在()时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 X+()=74 X-()=9.6 ( )X=50 ( )÷X=2 4、已知3X+8=26,那么2X-7=()。 5、当X=0.24时,9X-4X○0.2×6,9-4X○0.2×6。 6、由8X-2.5×8=24.8,可得0.38+1.2X=();由6X÷4.5=8,可得7X-()=29.5 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比X多3的数是7与2.1的和,所以X是12.1。() 3、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6倍,乙数比甲数多5a。() 4、方程的解不可能是0。() 5、若a=b,则a-5=b-5。() 6、2b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共20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教学目标: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 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极坐标参数方程导学案(一)

极坐标参数方程复习学案(一) 【高考要求】:(1)坐标系 ①理解坐标系的作用②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 化情况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④能在极坐标 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合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 ①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 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 坐标方程,不要求利用曲线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 2、过程与方法: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 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 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 兴趣和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应 用意识和实 践能力。 【自主探究】 已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sin()63πρθ-=,圆C 的参数方程为10cos 10sin x y θθ =??=?. (1)化直线l 的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 (2)化圆的方程为普通方程; (3)求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长. )

【巩固练习】 1、已知直线l 经过点(1,1)P ,倾斜角6πα=,设l 与曲线2cos 2sin x y θθ=??=?(θ为参数)交于两点,A B ,求(1)|PA||PB|,|PA|+|PB|的值; (2)弦长|AB|; (3) 弦AB 中点M 与点P 的距离。 , 、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导学单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怎样列方程? 知识探究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自学反馈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 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52%x,男生数为52%x-80,依题意得方程:52%x+52%x-80=x.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0.8x=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长比宽多2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长为x 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2(x+x-2)=24.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1 x =6;(×) ⑤2x-8>-10;(×) ⑥3+4x=7x.(√) 例2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x-5 2 -1=x-2的解. 解:-3是,2不是. 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10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长比宽多3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略.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2跟踪训练 1.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 A.5-x=2 B.3x-1=4-2x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第1节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例1、例2挂图,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学生答:天平)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

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4)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追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看这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然后看等式里是否含有未知数。 (5)观察并比较例1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2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并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教师板书,画集合图) 等式 方程 设计意图: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c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宇母表

导学案: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2 课题: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及参数的意义。 2. 能通过消去参数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识别曲线的类型 3.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将普通方程化成参数方程 【重点、难点】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等价互化。 自主学习案 【问题导学】阅读课本 P24—P26,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参数方程的概念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x 、 y 都是某个变数t ? x = f (t ) 的函数? y = g (t ) (t ∈ D ) , 并且对于 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 M (x,y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就叫这条曲线的 ,联系变数 x 、 y 的变数 t 叫做 ,简称 。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 F (x , y ) = 0 叫做 。 (2) 是联系变数 x,y 的桥梁,可以是一个有 意义或 意义的 变数,也可以是 的变数。 2、 ( 1) 圆 心 在 原 点 O , 半 径 为 r 的 圆 的 一 个 参 数 方 程 是 ; (2)圆(x - a )2 + ( y - b )2 = r 2 的一个参数方程是 . 3、指出下面的方程各表示什么样的曲线: (1)2x+y+1=0 表示 (2) y = 3x 2 + 2x +1 表示 2 (3) x y 1表示 9 4

t ? (4) ?x = cos + 3(为参数) 表示 ? y = sin 【预习自测】把下列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曲线? ?x = t +1 ?x = 2 c os 1、? y = 1- 2t (t 为参数) 2、? y = sin (为参数) ? ? 思考: 1、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从参数方程得到普通方程? 2、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案 考向一、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 例 1.把下列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曲线 (1) ??x = ? + 1 ?x = sin + cos (t 为参数) (2) ? y = 1 + sin 2 (为参数) ?? y = 1 - 2 ? 小结: 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3.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概念,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此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检验方程的解. 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此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会检验方程的解. 知识概览图 新课导引 我们可以通过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确定下列括号内的值. 1+( )=5,4×( )=2. 用字母x代替括号,就得到下列等式:1+x =5,4 x=2,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称之为方程.我们能够解出x的值.本节将探究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并探究等式的性质,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精华 知识点1方程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是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数. 注意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知识点2列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如x+1 3 y=0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次.如x2+5=0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如1 x +1=3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4方程的解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知识点5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注意:(1)等式变形时,必须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才成立,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 (2)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是零. 知识点6检验方程的解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拓展只有满足“左边=右边”的同一个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 课堂检测 基本概念题 1、下列各式,哪峰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3a+4;②x+2y=8;③5-3=2;④ 1 2 x x -=;⑤y=10;⑥ 8 3 x -=; ⑦3y2+y=0;⑧2a2-3a2;⑨3a<-2a. 基础知识应用题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 x+4=-13;(2)2 3 x-1=5;(3) 31 3 42 x x -=+. 综合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简易方程测试题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一) 一、填空: 1、学校有图书4000本,又买来a本,现在一共有( )本。 2、学校有学生a人,其中男生b人,女生有( )人。 3、李师傅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10小时生产( )个。 4、食堂买来大米400千克,每天吃a千克,吃了几天后还剩b千克,已吃了( )天。 5、姐姐今年a岁,比妹妹年龄的2倍少2岁,妹妹今年 ( )岁。 6、甲数是x,比乙数少y,甲乙两数之和是( ),两数 之差是( ) 二、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a+18=□+□ a×15=□×□ 2、m×2.5×0.4=□×(□×□) 3、(a+b)×C=□×□+□×□ 4、m-a-b=□-(□+□) 三、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12= b×b= a×b= x7= 5×x= 2×c×c= 7x×5= 2×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5+x=5x( ) 2、x+x= ( ) 3、a×3=3a( ) 4、y2=y ×2( ) 5、2a+3b=5ab( ) 6、2a+3a=5a ( ) 7、5×a×b=5ab( ) 8、a×7+a=8a ( )

用字母表示数(二) 一、口算。 32=( ) 0.2×0.4=( ) 6÷0.6=( ) 0.12=( ) 0.81÷0.9=( ) =( ) 二、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天中午的气温是32℃,下午比中午的气温降低了x℃。 32-x表示:_____________ (2)、五(2)班有40人订阅《少年文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 40b表示:__________ (3)、一个足球单价a元,一个篮球b元。 6a+4b表示:__________ (4)、张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 x-15表示:________________ 5x表示:_____________ (x-15)×3表示:__________ 三、先写出图形的计算面积的公式,再把数字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分米,高是8分米,求面积? (2)、一个三角形底是4.8厘米,高是底的2倍,求面积? (3)、一个梯形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9厘米,高8厘米,求面 用字母表示数(三) 一、填空。 (1)、小花今年12岁,比小兰大a岁,小兰今年( )岁。 (2)、一件上衣54元,一件裤子48元,买b套这样的衣服,要用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直线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直线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紫云民族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的意义 2、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重点:联系数轴、向量等知识,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向量法,建立参数t (数轴上的点坐标)与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 y 之间的联系. 一、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1.→a 与→b 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l 的方向向量怎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斜率存在且为k 的直线l 的方向向量怎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怎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线方程的有几种形式? 二直线参数方程探究 问题1:经过点M(x0,y0),倾斜角为 ??? ??≠2παα 的直线l 的 普通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过定点0M ),(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如何建立?

得出结论:定点 ) ,(000y x M 倾斜角 α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观察直线的参数方程,知道那些量可以把直线的参数方程写出来? 练一练 1.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点(2,3)倾斜角为4π (2)过点(4,0)倾斜角为32π

知识探究一: 由 t M 0 ,你能得到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 意义吗? 知识探究二: 如图所示:请讨论参数t 的符号; 利用t 的几何意义,如何求过M0直线上两点AB 的距离? 点A,点B 在M0同侧点A,点B 在M0异侧 e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 的_」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 ________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重要思想】 1. 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 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2 X+1, 0.5X-X, 2x-3=7, 3x+2=2x-5 , 2x +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 自己编造两个方程: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

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x θ y M 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利用参数方程求最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圆、椭圆参数方程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圆、椭圆的的参数方程,并利用其求最值. 问题1.回顾圆的标准方程 . 问题2.推导圆心为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 在圆上任取点(,)M x y ,试用θ表示x 与y : 其中参数θ的几何意义为: . 问题3. 怎样得到圆心在1(,)O a b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 问题4.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1.圆O 的半径为2,P 是圆上的动点,Q (6,0) 是x 轴上的定点,M 是PQ 的中点.当点P 绕O 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 已知(,)P x y 是圆C :2264120x y x y +--+=上的点。 (1)求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求22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求 y x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问题5: 你能仿照圆的参数方程猜想出椭圆 的参数方程吗? 如下图,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0)a b a b >>为半径作两个圆,点B 是大圆半径OA 与小圆的交点,过点A 作AN ⊥Ox ,垂足为N ,过点B 作BM ⊥AN ,垂足为M ,半径OA 绕点O 旋转,(1)试用半径OA 的旋转角?表示出点M 的横纵坐标x ,y ,由此得参数方程; (2)试消掉(1)中的参量?,得出点M 的轨迹方程。 问题6: 你能仿照问题5写出椭圆 (0a b >>)的参数方程吗? 问题7:椭圆 的参数方程为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1.在椭圆的参数方程中,常数a 、b 分别是椭圆的 和 . (其中a>b ) 2.?称为离心角,规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是 问题8: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在椭圆2288x y +=上求一点P ,使P 到直线l :40x y -+=的距离最小.(可以选择不同的解法) ?,,b a )0(122 22>>=+b a b y a x 其中为参数)(sin cos ?? ????==b y a x )0 (12222>>=+b a b y a x O A M x y N B 122 22=+a y b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