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常用监测表格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表格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表格

附件1 水土保持监测常用表格

附件1-1 水土保持巡查记录表

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附件1-2 侵蚀沟调查记录表

位置: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件1-3 临时用地调查记录表

临时用地类型: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居住及配套用地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附件】

附件1-6 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布设点登记表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件1-7 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观测记录表

填表人:观测时间:年月日

附件1-8 降尘量观测记录表

填表人:观测时间:年月日

附件1-9 沉砂池监测记录表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注意事项 1、方案的审查超过6个月报批重新开会 2、工程占地不得占用农地、水浇地 第二部分方案编写 (一)方案封面的要求 颜色:大纲(送审稿)为乳白色,大纲(报批稿)为浅绿色。报告书(送审稿)为墨绿色,报告书(报批稿)为浅湖蓝色。 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 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纲),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内容。 (二)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格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三)方案责任页 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 注Array:责任 页用 黑体 小3号 字,姓 名须 先用4 号字 印刷, 后为 签名; 审 查、校 核、编 写和 参加 工作 人员 须有 编制 方案 上岗 证书, 并注 明证 书号。(四)方案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大纲(送审稿)任务委托书; 方案送审稿技术评审意见;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确认函;(不需要了) 计划部门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与实例 —、编写提纲 刖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1监测内容 3.2监测方法 4.1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十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 蚀模数 4.3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1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监测

二、实例 (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 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 ,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 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 51.7km (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 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 23.73亿m ,其中香港用水量 11.00亿m , 深圳市用水量 8.73亿m ,沿线用水量 3.2亿m ,机动用水量 0.8 亿m ,设计流量为100R1/S 。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 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 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 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 5.8km ;新 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 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 7结论 7.1防治达标情况 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7.2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监测工

水土保持示范及表格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 施工单位填报表格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523-201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结合四川省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部分表格有重复可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性质、规模进行选用。施工单位用表目录SG1-SG12、监理机构用表目录JL1-JL14来源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523-2011),CB06-CB32、JL04-JL32来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

目录 SG1 工程开工报审表 (5) SG2 工程复工报审表 (7) SG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8) SG4 材料/苗木、籽种/设备报审表 (10) SG5 监理通知回复单 (12) SG6 工程报验申请表 (13) SG7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5) SG8 费用索赔申请表 (16) SG9 变更申请报告 (18) SG10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20) SG11 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量报审表 (22) SG12 骨干坝工程量报审表 (1) CB06 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 (2)

CB08 施工设备进场报验单 (3) CB09 工程预付款申报表 (5) CB11 施工放样报验单 (7) CB25 延长工期申报表 (9) CB26 变更项目价格申报表 (12) CB29 工程计量报验单 (14) CB31 工程价款月支付申请书(年月) (16) CB31附表1 工程价款月支付汇总表 (18) CB31附表2 已完工程量汇总表 (20) CB31附表3 合同单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22) CB31附表4 合同合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24) CB31附表5 合同新增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25) CB32 施工月报(年月) (27) CB32附表1 材料使用情况月报表 (31) CB32附表2 材料使用情况月报表 (33) CB32附表3 现场施工人员情况月报表 (34) CB32附表4 施工质量检验月汇总表 (36) CB32附表5 工程事故月报表 (37) CB32附表6 完成工程量月汇总表 (39) CB32附表7 施工实际进度月报表(年月) (41) 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43) 地基验槽记录 (44)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湖北省远安县杨柳矿区麻坪矿段磷矿详查—勘探坑探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湖北宜安联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湖北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九年四月

湖北省远安县杨柳矿区麻坪矿段磷矿详查—勘探坑探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责任页 编制单位:湖北友好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批准:赵春华高级工程师 审查:龚建华高级工程师 校核:刘华丽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刘华丽工程师 编写人员:王超助理工程师(第三、四章) 李腾飞助理工程师(第一、二章) 张姝玄助理工程师(第五、六、七章) 向翱助理工程师(附件、附图)

目录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区概况 (6) 1.3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12) 1.4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14) 1.5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5) 2监测内容和方法 (23) 2.1监测内容 (23) 2.2监测方法 (26) 3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0) 3.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30) 3.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31) 3.3土石方监表测结果 (32) 3.4监测土石方平衡情况 (33)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34) 4.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34) 4.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39) 4.3临时措施及实施进度 (41) 5.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45) 5.1水土流失面积 (45) 5.2土壤流失量 (45) 5.3水土流失危害 (49)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50) 6.1扰动土地整治率 (50) 6.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50) 6.3拦渣率 (51) 6.4土壤流失控制比 (51) 6.5林草植被恢复率 (52) 6.6林草覆盖率 (53) 6.7运行初期水土保持分析 (53) 7结论 (55)

GBT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2014年11月29日

目录 1 范围 (1) 2 验收分类 (1) 2.1 单项措施验收 (1) 2.2 阶段验收 (1) 2.3 竣工验收 (1) 3 总则 (2) 3.1 基本要求 (2) 3.2 纸质文件 (2) 3.3 验收重点 (2) 4 单项措施验收 (2) 4.1 验收条件 (2) 4.2 验收组织 (2) 4.3 验收内容 (3) 4.4 验收程序 (3) 4.5 验收成果 (3) 5 阶段验收 (4) 5.1 验收条件 (4) 5.2 验收组织 (4) 5.3 验收内容 (4) 5.4 验收程序 (5) 5.5 验收成果 (6) 6 竣工验收 (6) 6.1 验收条件 (6) 6.2 验收组织 (7) 6.3 验收内容 (7) 6.4 验收程序 (8)

6.5 验收成果 (9) 6.6 验收评价标准 (9) 7 技术档案 (10) 7.1 基本要求 (10) 7.2 主要内容 (12) 7.3 管理与使用 (15) 附录 D (17)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的分类,各类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成果评价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专项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群众和社会出资的水土保持治理的验收可参照执行;大中流域或县以上大面积重点治理区的验收,也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分类 2.1 单项措施验收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过程中,施工承包单位“按合同完成了某一单项治理措施时,应由实施主持单位”及时组织验收,评定其质量和数量。对工程较大的治理措施(如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等)、施工承包单位在完成其中某项分部工程(如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时,实施主持单位也应及时组织验收。 2.2 阶段验收 每年年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主持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了治理任务时,应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阶段验收,并对年度治理成果作出评价。 2.3 竣工验收 一届治理期(一般五年左右)末,项目主管单位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时,应由项目提出部门组织全面的竣工验收,并评价治理成果等级。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监测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批 准:王晓华 核 定:曾红鹰 审 查:陈巧云 校 核:刘澄宇 项目负责:刘女英 编制人员:刘女英 沈彦晨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项目名称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地点 江西省安福县 工程等级 小(一)型水电 所在流域 赣江流域 工程总投资 2103.99万元 工程总工期 2007年21月至2010年元月 项目概况 安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630KW,水库正常高水位80.5m,正常高水位以下库容为53.8万m 3 。安平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翻 板闸坝、冲砂闸、引水渠、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安平水电站总投资2103.9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47.59万元。工程于2007年12开工建设,2009年3月完成土建工程,2010年元月正式发电。 责任范围面积 50.61hm2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8.81hm2 项目建设区 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直接影响区 41.8hm2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2946.87t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2693.65t 地貌类型 丘陵地貌 国家或省级防治区类型 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调查监测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调查监测 监测内容 4、扰动面积 GPS、直尺等测量 其它指标 调查监测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 值(%)达到 值(%)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 扰动土地整治率 90 98.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2 94.5建设工程占地面积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1.1 拦渣率 90 97.3永久占地 5.61hm2 采取的水 保措施面积 6.98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92 95.4 临时占地 3.65hm2 可恢绿化面积 6.14hm2 防治效果 林草覆盖率 17 66.5 直接影响区 41.8h m2 林草面积 5.86hm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 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 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自工程运行以来,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监测结论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 用。

水土保持规范及表格

保持工程土水施工监理施工单位填报表格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523-201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结合四川省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部分表格有重复可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性质、规模进行选用。施工单位用表目录SG1-SG12、监理机构用表目录JL1-JL14来源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523-2011),CB06-CB32、 JL04-JL32来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 目录 SG1 工程开工报审表 (4) SG2 工程复工报审表 (5) SG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6) SG4 材料/苗木、籽种/设备报审表 (7)

SG5 监理通知回复单 (8) SG6 工程报验申请表 (9) SG7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0) SG8 费用索赔申请表 (11) SG9 变更申请报告 (12) SG10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13) SG11 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量报审表 (14) SG12 骨干坝工程量报审表 (1) CB06 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 (2) CB08 施工设备进场报验单 (3) CB09 工程预付款申报表 (4) CB11 施工放样报验单 (5) CB25 延长工期申报表 (6) CB26 变更项目价格申报表 (7) CB29 工程计量报验单 (8) CB31 工程价款月支付申请书(年月) (9) CB31附表1 工程价款月支付汇总表 (10) CB31附表2 已完工程量汇总表 (11) CB31附表3 合同单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12) CB31附表4 合同合价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13) CB31附表5 合同新增项目月支付明细表 (14) CB32 施工月报(年月) (15) CB32附表1 材料使用情况月报表 (17) CB32附表2 材料使用情况月报表 (18) CB32附表3 现场施工人员情况月报表 (19) CB32附表4 施工质量检验月汇总表 (20) CB32附表5 工程事故月报表 (21) CB32附表6 完成工程量月汇总表 (22) CB32附表7 施工实际进度月报表(年月) (23) 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24) 地基验槽记录 (25) 工程质量报验表 (26) SG1 工程开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工程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市、区乡(镇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提纲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提纲 一、简要说明 有关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说明。 二、防治责任范围 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实际发生的责任范围对比,调整变化的原因。 2.扰动土地的治理面积、治理率。 三、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设计报告中的设计要点,重大设计变更。 四、施工 1.工程量及进度。各项防治工程完成的数量、实施时间,与批准的方案实施时间、工程量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2.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事故及其处理。 3.工程建设大事。包括有关批文,较大的设计变更,有关合同协议,重要会议等。 4.价款结算。批准的工程量及其投资,施工合同价与实际结算价对比,分析增减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 1.项目划分。水土保持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划分情况。 2.质量检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3.质量评定。初步验收确定的各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对整体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成效评价 1.工程运行情况。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值。废弃土、石、渣的拦挡量、拦渣率,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营地的平整、护砌量,植被恢复数量。 (2)植被变化。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面积,植被恢复指数。 (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土地整治率,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恢复数量,土地生产力恢复能力。 (4)水土流失监测。根据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提出施工期间、工程运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对水系、下游河道径流泥沙影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变化。 (5)综合评价。主体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时间,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有关资料 1.工程竣工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文件、资料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合同、验收报告 4.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5.水土流失专项监测报告 6.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图 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4、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白浆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碱土、棕钙土、灰钙土、淡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干旱盐土、砂姜黑土、草甸黑土。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性保护重要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注: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编制工作大纲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六年八月

目次 一、 编制规范的目的和必要性 (一) 编制规范的目的 (二) 编制规范的必要性 二、 需要研究调查的主要问题 三、 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 编写依据 (二)编制原则 四、 适用范围和国内外相关标准 (一)适用范围 (二)国内外相关标准 五、 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正文 (二)附录 (三)条文说明 六、 工作内容与计划安排 (一)总体计划 (二)分年度计划 七、 经费估算 八、 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分工

一、编制规范的目的和必要性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但到目前为止,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尚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在全面总结以往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设计成果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加快水土保持前期工作进度。 水土保持工程具有规模小、形式多,在一个小流域内有机结合、联片分布的特点;对于开发建设项目则具有小、散的特点。因此与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没有相应的规程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很多是借鉴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其他水利工程的规程规范完成规划设 计工作,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每年都有巨资投入,开发建设项目也均按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因此尽快编制本设计规范是必要的。 本规范为新制定的规范,水利标准总序号:540。 二、 需要研究调查的主要问题  1、本规范与其它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 2、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土保持工程现状。 3、水土保持生物工程的区域差异。 4、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三、编写依据和原则 (一)编写依据  根据水利部水规总院水总科【2005】623号文件《关于开展20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编制《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1—2000)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负责完成规范的编写,直到报批完成。 (二)编写原则  1、全国各地水土流失成因、形式、强度和治理措施各有不同,制定规范既 1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附件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见附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建设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等情况。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执行情况。 监测项目部设置 监测任务委托、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应用的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重点介绍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先进监测技术和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监测记录表、监测意见、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扰动土地情况 列表说明扰动土地情况(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

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列表说明取料(土、石)、弃渣(土、石、矸石、尾矿等)(以下简称取料、弃渣)的监测内容(包括取料场、弃渣场及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方量、表土剥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监测频次与方法。 水土保持措施 列表说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工与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林草覆盖度、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监测频次与方法。 水土流失情况 列表说明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的监测频次与方法。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分别说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和监测的 防治责任范围,并对比说明变化情况及原因。 背景值监测 运用遥感技术,获取大型弃渣场(弃渣量50万m3以上)、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 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 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 为影响因子i 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 为 1;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 为3;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 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盖章) 监测单位:(盖章)

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主体工程主要3术指标项目名称

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项目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建设性质、工程规模、项目组成、投资、占地面积、土石方量等。 项目区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概况篇幅不宜超过总结报告总篇幅的3%。 1.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三同时落实、水保方案编报、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送、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等情况。 1.3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包括接受委托时间、监测实施方案编制、监测项目部组成、技术人员配备、监测点布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技术方法、监测阶段成果、水土保持监测意见及落实情况、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等情况。 2监测内容与方法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实际情况,说明监测内容及采用的监测方法,为数据来源提供支撑。监测内容包括原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扰动土地、防 治责任范围、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流失量等 情 况。监测方法主要说明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方法的使用及采集数据情况。 3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分别说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和监测的防治责任范围,并对比说明变化情况及原因。防治责任范围监测表见表1。

表 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表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建设期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行政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水行政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第三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谁开发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二、分工与职责 第四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认真组织公司全体人员,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国家、省、部有关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积极联系本地区水保部门,明确工程项目的水保要求,制定和落实工程项目的水保措施。 3、加强各施工单位水保检查和监控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理、监测的管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施工单位进行水保工作的评定。 4、督促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坚持清

结生产,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将工程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第五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认真组织各施工参建人员,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国家、省、部下发的有关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交底书。 2、积极配合当地水保部门,明确相关要求,制定和落实各项目水保措施。 3、加强日常检查和监控工作,加强对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检查及管理,记录存档。 4、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咨询单位的工作职责 1、咨询单位主要负责对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和措施进行审查。 2、审查施工图设计时,应对水土保持措施、方案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和技术要求的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施工单位在施工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实施办法进行审核,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4、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协调组织处理。 第七条设计单位的工作职责: 1、设计单位主要对水土保持的设计负责。在设计中要全面贯彻

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合同【模板】

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XX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合同编号:〔2017〕号 合同类别:□工程■服务□设备材料采购□其他 发包人(甲方):XX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 承包人(乙方): 合同签订时间:2017年月日

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合同 委托人(甲方):XX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 受托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6号、《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就XX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服务及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市县街街道办事处县草路旁,总用地面积200001.11平方米(约300亩),总建筑面积97191.9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0625.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566.02平方米。 二、服务内容与要求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及批复后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连续、定时监测,分析水土保持的防治效果;为项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监测数据;为项目的监督管理、治理、验收、检查和评价提供依据;编写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书、实施工作总结报告书、水土保持监理报告书等相关报告书,最终成果报告必须符合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并代甲方组织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现场验收工作(水土保持验收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一次性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并取得相关验收合格证。 工作要求: 1、项目监测内容与要求满足相关规程规范。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一、编写提纲 前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 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2 扰动面积监测 3.1.3 弃土弃渣监测 3.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 3.1.5 植被恢复监测 3.1.6 工程措施监测 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2监测方法 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 3.2.2 临时监测 3.2.3 调查监测 3.2.4 巡查 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 7 结论 7.1 防治达标情况 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二、实例 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23.73亿m3,其中香港用水量11.00亿m3,深圳市用水量8.73亿m3,沿线用水量3.2亿m3,机动用水量0.8亿m3,设计流量为100m3/s。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5.8km;新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2.6km;新建3.3k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扩建9.3km人工渠道及其它次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加上已建成的太园泵站、雁田隧洞、深圳水库,形成4站、4槽、8洞、1库及人工渠和混凝土箱涵组成的封闭式供水系统。 2、项目区概况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位于东经113°31′-114°30′,北纬22°30′-23°10′。北连东江桥头河段,西濒珠江口岸,南接深圳、香港,东面为淡水河流域。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67-1925mm。其中4-9月占83.3-84.4%。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39.9天,雨强>8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3.9次,>10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为2.5次,>150mm/24h的大暴雨平均每年0.5次。 工程区在地貌上大体可分为两个单元,旗岭坡、谢岗以北至东江为准平原区,其间零星分布相对高度在50m以下的残丘,旗岭坡、谢岗以南为丘陵和低山地区,相对高度在50-500m 之间。 本项目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的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中轻度流失区。 (二)监测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给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1、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以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也就是全面了解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重点观测即对特定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