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派

性灵派
性灵派

性灵派

“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以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为标志,在晚明诗歌、散文领域,掀起了以反对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模拟风气为内容,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面目的文学革新思潮。清代袁枚在诗歌评论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艺术创作主张,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灵派三大家

袁枚、赵翼、张问陶,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清代有“乾隆三大家”或曰“江右三大家”,是指袁枚、蒋士铨、赵翼,于是有人把袁、蒋、赵都说成是性灵派的主要代表。其实蒋士铨虽然与袁、赵私交甚好,文学观点亦不无相通之处,但是在思想要害问题上却大不一致。钱钟书曾指出:“袁、蒋、赵三家并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同,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如果要评性灵派三大家的话,那就是主将袁枚,副将赵翼,殿军张问陶。性灵派主将袁枚与副将赵翼以及殿军张问陶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著贡献。王英志《性灵派三大家简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对清代乾嘉时期性灵派三大家作了中肯评析。

袁枚(1716—1798)

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做过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随园诗话》是他的代表作,有独特的文学见解。他提出“性灵说”,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袁枚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

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擢吏部郎中;十五(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胡传淮所著《张问陶年谱》《张问陶研究文集》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张问陶与袁枚、赵翼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唯美个性签名女生

唯美个性签名女生 [标签:栏目] ,唯美个性签名女生 1、感恩!感谢有你们,一路陪着我,度过漫长的岁月! 2、世界那么大,我走的太远了,心太累了。可是却无能为力,我拯救不了自己。 3、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就是这么简单。 4、很想问你,有没有一首歌、你在唱时,会想起我。 5、我难过我不说,因为我知道不是谁都想听。 6、在你对爱有憧憬的时候,遇见太多的过客,你会怕的。 7、你若知道未来如何走。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8、我心情不好时,别人再会哄也比不上你的一个拥抱一句:好了,有我在! 9、有没有这么一种人,明明很爱却假装不爱。 10、我会一直默默地陪你,虽然我在别人面前是一个小女子。 11、抬起头不想让自己的眼泪留下。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没有那么坚强。 12、现在的我说爱你,就跟吃饭一样容易。 13、或许,你只是个插曲,我却当作唯一来对待。 14、默默地跟着时间的节拍,把曾经美好的过去再回忆一遍。 15、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盘踞在我心里,像席卷世界的飓风,而你,就是那个风眼。 16、今日才知晓,竟是有那么多人稀罕我的一辈子,偏偏捧到他手里,偏偏他不要。 17、听说,海水的味道咸咸的,和眼泪一样。 18、听着你最爱的那首歌,流着你最不稀罕的眼泪。 19、一个人在世界的角落,连寂寞都笑我太落莫。 20、人生最最难过的事莫过于自己心爱的人在眼前向自己表白,而我却只能说对不起。 21、时间在变,心在变,有些事情,回不去就是回不去。 22、有的人很轻松的就把虚伪说成开玩笑,有的人却开玩笑都是虚伪。

23、电影的结尾演的是谁的悲,你的眼眸唱的是谁的不安。 24、每天早上醒来,看见你和阳光都在,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25、在找到合适的人之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足够的优秀。 26、自从用了黑人牙膏,牙齿白了,人黑了。 27、每一次打喷嚏我都以为你在想我,即使我知道是我感冒了! 28、要么就给我你所有的温柔,要么就给我你所有的冷落。 29、我不知道未来的我是怎样,我只知道现在的我很迷茫。 30、是否以后相视一笑,却没有了话题。 31、我就是那种,别人给点温暖就会感动好久的人。 32、你不必压抑,我的笑她无法代替。 33、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会遇见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34、我们错过某些错过,却能够一如既往的生活。 35、时光会叫你看清,谁是真朋友谁是喂不熟的狗。 36、闺蜜,就该一起笑,一起疯,一起闹,一起潮到爆。 37、你的个签每改一次,我都会琢磨好多遍,虽然清楚你说的并不是我。 38、外面的世界太凄凉,特别是一个人走在路上。 39、女生的秘密:和别人熟不熟要看聊天内容的猥琐程度,一般越猥琐关系越好。 40、我一直跟着你跑,可是,你跑快了,我却迷路了。 41、最可悲的是,你喜欢的人以为你喜欢着别人。 42、你的过去,我无缘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43、对自己说不要考虑那么多,一切将错就错。 44、如果我放弃,不是因为我输了,而是因为我懂了。 45、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 46、据说,你太爱一个人,那个人就不会爱你。 47、越喜欢你的人,就会对你做出越幼稚的动作。 48、能打动我的从来不是花言巧语,而是恰到好处的温柔以及真挚的内心。 49、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不是谁都能替代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

日本唯美主义

日本的耽美主义文学 刘珊日本的耽美主义也称唯美主义、耽美派、享乐主义,产生于日本明治末年,兴盛于大正初年,是当时日本文坛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最初本意是反对以暴露人性的丑恶为主的自然主义,主张追求官能美,为艺术而艺术。其代表人物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和现代的三岛由纪夫等,代表作有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纹身》《钥匙》,永井荷风的《地狱之花》等。 日本唯美文学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1916-17年前后发展到巅峰,在一定意义上取代了当时占据文坛主流的自然文学主义,与标榜人道主义的白桦派文学,新现实主义的新思潮派文学一起雄居日本文坛。 中国的先行研究 黎跃进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实绩』,主要是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家进行了介绍。 唐月梅的『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这一论文,主要是从唯美派的文学主张、唯美文学的特征、以及唯美派文学的意义三方面来论述日本的唯美主义。本文是以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来进行分析说明的,主要是以谷崎润一郎和永井荷风的作品来分析的。 李芒在『美的创造——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是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便表现的最为强烈。通过对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以及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来分析说明的。他还指出不少唯美主义作品仍保留着自然主义文学的痕迹。 『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一文,其主要内容是:就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表现及特点进行了说明,并论述了其形成的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王向远),本文主要是通过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西方唯美主义对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的对比,说明了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暗暗进入的、局部的,进而提出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日本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在『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坛的变异』(张能泉)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被中国现代作家接受的过成中,由于文化、环境、动机、条件等因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现象。 『唯美主义与谷崎润一郎』(张琳)一文通过唯美主义对谷崎小说的影响,来探讨其小说的精髓(对美的追求)以及艺术第一,生活第二的主张。 上述资料,主要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自身、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的。还有从某一作家或作品来看日本的耽美主义的,主要是以其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佐藤春夫及其作品来进行分析论述的。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不仅表现在小说方面,诗歌也是日本唯美主义的重要实绩,但从诗歌方面来研究唯美主义的还不多。

语言学流派 系统 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功能学派,系统 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 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第一届至第八届在英国召开。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 往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交往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有动因的活动。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是: 1.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称"元功能"。它包括三个方面: 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 功能;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其功能之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语篇",它表达相对地说来是比较完整的思想,这样的由说话人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起来成为语篇的功能称"语篇功能"。 2.系统的思想。 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此对语言的解释应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韩礼德认为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得用聚合关系来表达,因此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就可以产生结构。

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四、功能学派在中国 五、有关功能学派的反思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一)社会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殖民帝国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了严峻的危机。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统治方法,以挽当局。而当时人类学派流行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等都不能满足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为殖民统治提出新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维持殖民统治。非洲没有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可作为殖民当局的依靠,殖民当局破坏了氏族部落制度,等于消灭了可以依靠的部落首领和氏族长老。殖民地危机发生,他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懂得这些制度在氏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即功能)。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功能学派应运而生。 (二)学术原因: 1.西方学术界开始流行实地调查法,受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 2.当时科学界和思想界开始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适 度的调查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 3.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主张,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线性历史观,试图 撰写从“野蛮”到“文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试图拟构历 史,追溯文化的起源、发展,横向传播; 功能主义者探讨从线性到趋异,构拟历史到归纳通则的整体性共时研究。 标志: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安达曼岛人》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1.采取一种整体的视角,在概念上关注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2.追求一种稳定与平衡的取向; 3.主张社会人类学作为科学要通过比较来获得通则认识; 4.关注社会整合社会控制; 5.通过田野工作和案例研究,偏重于对地方社区内部各要素和机制的 探讨。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 蒙德里安及其荷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局限于绘画。它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风格派"内的许多成员正是各艺术领域的积极活动家。提到蒙德里安,我们马上会想到那些规格不同的矩形方格子。某些美术评论家认为蒙的作品只适用于广告设计、家具、印刷品和建筑装潢,根本谈不上"绘画"二字。这种批评其实是抽象的,因它离开了时代特征,当时蒙德里安不这样认为,他一步一步地走上绘画几何学的抽象构图道路,是沿着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单纯化结构而来的。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生于荷兰阿麦斯福特。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艺术院校受过专门培训,1892取得中学图画教师资格。1904年前他一直是学院派的现实主义画家。说来也怪,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了对画面空间进行控制和抽象安排的天赋。到了1908年,蒙德里安意识到要在现代艺术中寻求革新,他先试以最单纯的红、黄、蓝、绿等原色刻画森林大树的起伏线条和海上波浪的动势,在以后的几年里,以平面表现手法画了一些教堂和草堆的作品,选色随意,整个画面是红、黄斑点构成的图案。这是他从点彩派画家中学来的。不过,那只是邯郸学步,带有盲目性。他并不爱好印象派的直观性;有时从他的画上还可以看到凡·高的粗犷的纯色。现代西方抽象派绘画总的来说都脱胎于立体派和未来派绘画。他们主张把物质世界的外表形式肢解或时间化,但立体派和未来派并未完全从现实的具体事物上游离。他们在形式上的加工、肢解、歪曲、重新组织的方法,为的是想按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再现一个变了形的世界,一个难以捉摸的世界,而作画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即便那些属于分析性立体派的作品,也没有步入极端抽象

唯美个性签名大全

唯美个性签名大全 1、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2、希望路程长一点,再长一点,一不小心,就走了一辈子,多好。 3、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4、为他不停不停留下感动或悲伤的泪水,笑着说没事。 5、当你停下追梦的脚步,开始向生活妥协的时候,你就注定要在矛盾中度过一生。 6、我在遗忘我所经历的过往,那些人事物最后只有我自己。 7、世人醉,醉生梦死一世情,世人痴,痴心不悔三生爱。 8、寂寞是你给的苦,就这样被你俘虏;没有释放的救赎,我拿什么跟你赌? 9、太过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适合去经历,若失去也便无法忘记。 10、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11、颓废的是殷红的烧痕,发黄的手指和沉寂的心灵,比较在一个冬天眷恋爱。 12、一切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一切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

13、死亡只能带走生命,不能带走灵魂留下的痕迹。 14、以后的路,我会靠自己走下去,不需要任何依靠。 15、文字的花朵,轻轻跌落在清澈无暇的小溪的怀抱中,第一次的亲吻,甜甜蜜蜜,纯纯香香,冰冰凉凉中却激荡了花朵的心灵,一阵幸福幽香缠缠绵绵索绕心头。 16、一川云水,一朵彼岸,流年于指尖散落,一影碎念,一场风花,浅吟低唱成曲。 17、伤感你品尝夜晚的巴黎,你踏过下雪的北京,你收集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18、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等待是最温暖的港湾,不求与你共相伴到老,只愿能陪你待你可好。 19、不要忘记开花就行,那是当你还是一颗种子时就与生俱来的梦想。 20、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 21、也许,你走出了我的视线,但是,却没走出我的思念。 2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23、毕业了,不再为作业,论文烦恼了,可却要面临更加艰巨的

新思潮派

新思潮派 导读:日本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白桦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又称新现实主义或新技巧派。通常指第三次(1914)和第四次(1916)复刊的《新思潮》杂志的同人。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菊池宽、久米正雄、丰岛与志雄和山本有三等人。他们大多是东京大学的学生,深受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的影响,并得到武者小路实笃的启发。 当这一派作家跻身文坛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已经衰落,起而代之的是白桦派文学。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白桦派作家所主张的理想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多少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新思潮派的作家们尽管没有什么鲜明的文学主张,但在创作上却显示出共同的倾向:既反对自然主义纯客观的描写方法,又怀疑白桦派文学的理想主义。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强调题材的多样性,并且十分讲究写作技巧,注重艺术形式的完美。然而,这派作家的创作又不同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所提倡的新浪漫派、唯美派或颓废派文学。他们认真地审视人生,把握现实,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赋予自己笔下的一切以新的意义,理智地加以诠释,所以他们有时也被称为新理智派。在技巧上,他们一般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只是更着重于人物心理的刻画。 芥川龙之介曾认为20世纪初席卷日本文坛的自然主义文学的理想,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1908年以后,以永井荷风为中心

的唯美主义派打着“美”的旗帜,写出了一系列颓废主义、唯美主义的作品。1910年出现的以武者小路实笃为代表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则以“善”作为理想。而1917至1919年间走上文坛的一批新作家便试图将上述真善美三种理想揉合在一起,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出来,这便是新思潮派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宗旨或共同倾向。但是,这一派的作家却又各具特色。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都是以典雅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绘、巧妙的布局和机智幽默的情趣,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在他后期的现代题材作品中,却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探讨现实人生中经历幻灭之后的苦闷和绝望。菊池宽不象芥川龙之介那样对人生感到怀疑和苦恼,他在作品中简洁明快地表达对人生所持的现实的态度。他的后期创作转向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久米正雄早年的短篇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写过一些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剧本,后来也转向通俗小说的创作。山本有三的剧本和长篇小说也多以社会问题为题材,在作品中探讨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并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新思潮派文学表现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不满而又苦无出路的心情,艺术上多少突破了长期影响日本文坛的自然主义文学,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影响较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唯美个性签名繁体字

唯美个性签名繁体字 导读:本文是关于唯美个性签名繁体字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們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很近又很遠,沒有交點。 2、記憶如果成了碎片,那是因為裏面全部都擺滿了心痛。 3、在愛情上,最高的原則是把自己拋舍給另一個性別不同的個體,把自己的獨立意識和孤立的自身存在放棄掉,感到自己只有在對方的意識中才能獲得自己的意識。 4、自從我們分手後,你已經被我踢出我的所有視線。 5、如果被等待是一種幸福,那麼放手就是一種成全,雙方的成全。 6、有一雙手,握住了就不想放開;有一個肩膀,依靠了就不想離開;有一個擁抱,抱緊了就不想分開;有一句誓言,承諾了就不想走開;有一種約定,說好了就不想丟開;有一個人,牽手了就不想鬆開;有一句祝福,送出了就想你打開:親愛的,我想你了。 7、微風帶走的,是不堪回首的昨天,歲月帶不走的,卻是長久的依戀。 8、人生是一場電影,痛苦是一個開端,掙扎是一種過程,死亡是一種結局。 9、為何終於等到她離開,你還是連個擁抱都不願給我。 10、哀莫過於心不死。

11、明知沒有結果,還是忍不住想靠近。 12、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心不動則不痛。 13、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 14、你的一切都是錯誤的,錯的一塌糊塗,就連呼吸都是錯誤的。 15、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麼忘記了。 16、如果你明明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你或者選擇說出來,或者裝作不知道,萬不要欲言又止。有時候留給別人的傷害,選擇沉默比選擇坦白要痛多了。 17、往前一步是幸福,退會一步是孤獨,可是我該向哪邁出幸福的腳步。 18、有些人的戀愛,僅僅是愛上了“戀愛”。 19、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20、總是一再回避,早已成定局的事實,讓自己活得負債累累。 21、捨得讓你孤單的人又會在意你幾分。 22、青春不僅是年輕的代名詞,更是“美好的時光,珍貴的年華”的集合體。花季雨季的大好時光,若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即使再多的好年華也經不起耗費。老態龍鍾的老人在公園有模有樣的習練迪斯可,享受自得其樂的賦閑滋味;歲月滄桑寫滿臉的農婦扭起走形

走进风格派

题目:《走进风格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 授课教师:黄露燕 学号:20104941076 班级:美术教育4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风格派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2.技法目标: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并喜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

(一)(二) 提问:对比两张图,第一张相比第二张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一张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没有绿色、橙色:第一张的方格大小不一。 区别:(一)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构图: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块、红色面积最大、其次是蓝色、最后是白色;有长方形、正方形。 (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 构图:均匀的被切成九块:棱形。 教师:哪张看起来和谐、舒服? 学生:第一张。 教师:第一张大小不一的格子图,用上了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这是荷兰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什么是风格派,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风格派。 三、新知识讲授引导。 1.风格派概括。 教师:什么叫风格派? 这个同学很有风格:这种衣服是90年的风格:这是属于什么什么风格的画派。风格是不是风格派? 学生:不是…… 教师:风格:1. 风度;品格。指风韵2.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3泛指事物的特色。 风格派多了一个“派”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因为主要大多是荷兰的画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荷兰风格派。

10句唯美中国风句子

10句唯美中国风句子D

6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7 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8 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9 女巫亲吻过的咒语破天而来、浇湿的誓言漉漉退场、我坐在海上补一张网、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唱。 10 等一个人、还是等一个故事。 11 泅渡一个世界、共一场生死。 12 那首关于我们的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听。 13 你掌心华丽的情色线条纠结进了谁的城池里欢声笑语。 14 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那么、你会不会不辞冰雪披荆斩棘地奔赴而来。 15 把我们的故事刻在被风化的山墙上、路人看到的时候哭了。 16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17 用一千年的时间去爱你、再用一万年的时间去忘记。 18 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19 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0 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21 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22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23 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24 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25 我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26 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一个结局。 27 爱尔兰雪、土耳其蓝、莫斯科眼泪。我都收藏在小小的太阳里、还有晴天和微笑。波斯湾海、维也纳厅、阿拉伯传说。我都纪念在厚厚的相集里。还有七粉和公主。 28 把悲伤掩饰得天衣无缝。 29 为谁唱离歌、对谁说情话、给谁写天涯。 30 谁用微笑假装自己不悲伤。 31 把醉了的明天寄托在潘多拉的琴弦、浮沉余生虚伪地歌咏天上人间。 32 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唯美个性签名40个

唯美个性签名40个 导读:1、晕不开的咖啡糖,化不开的结局。 2、误会就像一面镜子,瞳孔里反射的永远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虚幻的。 3、黑色的须眉渲染了苍白,漫天霜白亲吻的精准。 4、点一盏灯,思一段情,等待一丝希望。 5、一个人在世界旳角落,连寂寞都在笑我太堕落 6、思念变得越来越拥挤,只剩下孤独的美丽。 7、这城市那些所谓的闪光灯,折射出的,不过是寂寞。 8、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伤。 9、芳野无阔,苍茫无度,沾的一身桃花落 10、用文字寄托那一生的悲伤、 11、世界奔跑在徘徊不定的心弦上,奏出悲伤的乐章 12、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13、尘嚣的泪浓,只能缱绻留守 1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5、完全是,一场风花雪月旳梦、只不过,现在是梦醒时分。 16、岁月在悬崖上跳跃,而我的寂寞在潮湿的洞穴彼此厮杀。 17、错落流年,往事如花绽放。 18、一片暗藏悲伤却坚强的海洋 19、突然想你帶我離開,遠離塵埃找個無煙的地帶

20、情爱搁浅,西湖是微醉的柔情。 21、紅顏之中誰勝誰,不博人生空而歡。 22、我只会因为你,偏执得不像自己,你只是在那里云淡风轻的笑,我就不顾一切地奔向你 23、看落叶凋瑟、一抹浅笑。 24、或许,有时候一首歌可能就是一种心情。 25、旋轉木馬之所以可以旋轉是因爲有鋼琴伴奏鋼音停止暸 一切也都停止暸 26、在水与月的交融里,孕育着世界最美的乐章。 27、雨滴掉落大地上,另一種新的生命又誕生了。 28、蝴蝶再美、终飞不过沧海誓言再真、终渡不过今生 29、何人云端起舞,让我望断天涯,柔肠百折,心中风雨潇潇。 30、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用七秒爱一个人,用尽了它一生,却等不到深海为它放弃一切,拥它一人在怀中- 31、彼岸花,美丽而忧伤。 32、浮光掠影,淡淡的,染去那悲凉。 33、谁在微笑里彷徨忘了忧伤 34、你开始有你的另一个天堂,我已经有我云淡风轻的天空。 35、你是我的绿色是我枕上的湿是我梦里的偏偏桃红。 36、不停有意外的美丽,遇见但不是很完美。

史上最感人的情书徐志摩爱的感悟

史上最感人的情书徐志摩爱的感悟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其实我们都是佯装着坚强,等到内心承受不住彼此之重的时候只能分道扬镳,徐志摩有过很多女人,一生有过多次”至少为一个人,忘记自己“他很风流,受到了当时左派的思想影响,写了很多缠绵悱恻的感人情书。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的这些话,总觉得才是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情书,一起来听听徐志摩那些黯然心动的话。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ps:···一生再也不敢那么勇敢,为你···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做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国外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 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 olz M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 ssibilities and L 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 2postheory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 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 2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 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决定。而曼塔利比威密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2.翻译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在以上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人物和目的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派将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也体现在功能派对翻译概念的定义和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中。 功能派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 )和翻译(translation )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行为这个概念是由曼塔利提出的。功能派赋予行为(action )以特殊的涵义:行为具有目的性。功能派沿用了学者莱特(G eory Henrik Von Wright )对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目的地把事物的一种状态改变或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行为也可被称为相互行为(interaction )。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7 4《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C hines e T r anslato rs Jo u rnal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本文是关于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 国际风格派,简称风格派,是伴随着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的,这个流派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追求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设计自由,不受承重墙限制,被称为流动的空间。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光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主要特征。 国际风格派的目标主张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0xx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国际风格派的特点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声称:“艺术……已发展成了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影响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艺术本身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他看来,绘画和雕塑已不再是与建筑及家具不相干的东西了,它们都同属一个范畴,即创造和谐视觉环境的手段。这种用艺术改造世界的思想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 (一)“风格派”形成 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战争的结果是涤荡一切污垢,摧枯拉朽的破坏旧时代,而将以一个崭新的时代取而代之。他们创造的这种简单的,理性的,数学统计的,纵横直线的形式和单纯的原色计划,就是新时代的形式特点。他们都认为这个内在规律的组成,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大生产,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基础。因此,虽然“风格派”表面上是没有俄国主义那么具有政治的激进,事实上他们的社会工程倾向依然是非常明确的,这种倾向在《风格》杂志的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二)一战时期的"风格派" 从1917年到1921年,杜斯伯格基本致力在荷兰国内发展一种中性的,现代的新风格。应该说,他的这种探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关系的。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的战争,同时也是对于战争以后的国际视觉特点找寻符号,因此,他们是一方面反对战争,同时也在为战后的新时代创造新的真是的艺术和设计。但是,这个时期“风格派”的发展基本全部在荷兰国内,并没有产生什么很大的国际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同时,作为一个中立国,

唯美个性签名附图片

唯美个性签名附图片 导读:导语:每个女孩心中可能都希望有个像金叹一样的男朋友,像崔英道一样的黑骑士,还有个像尹灿荣一样的闺蜜!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唯美个性签名附图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 有的人因为太重要,便选择做朋友,因为朋友永远比恋人走的远。 2) 恋爱不在于相互凝视,而在于共同往外朝一个方向看。 3) 不能做最快乐的自己,但一定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4) 从遇见你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某天你会离开! 5) 暖一颗心要多少年如果心凉只需一瞬间。 6) 花蝶围花蜂,花蜂不知情。但愿天长久,陪你到永久。 7) 弟弟是一种可以让淑女姐姐一秒钟变泼妇的生物。 8)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9) 人生的路上别总是狂奔,有时我们得停下来,宽宽的心地,才是盎然的世界。 10) 我们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所以你变成了我奢望的对象,我只能仰望着你。 11) 上帝想听歌了,带走了迈克尔·杰克逊;上帝想用iPhoneX,于是带走了乔布斯。 12) 你信不信我一巴掌拍你墙上,抠都抠不下来。 13) ˉ有一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

14) 兄弟就是平时随便坑有事拿命撑。 15) 请你别再追求我。我不需要可怜的爱、我不是你想的那么好。真的。 16) 我不会再有期望。真诚的感谢你曾经给过我的最美的时光。 17) 如果不能全给姐,就全都别给姐。 18) 距离的不正确,选择的不执着,错失的爱,过去的你。 19) 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 你夸我百毒不侵那你知不知道万箭穿心后什么都不怕。 21) 要么滚蛋!要么你妈变我妈! 22) 以后谁再说爱你,就上去,啪!一嘴巴子,他要没还手,他就是真的爱你。 23)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把你的脑容量和胃容量换一下吧! 24) 原来我的手机是俄罗斯皇族血统,只能玩俄罗斯方块。 25) 不许你们欺负他,全宇宙和全世界只有我才有这个资格! 26) 时间少了,目标有了。难得聚了,感情深了。谁也不想输给谁,谁也不会忘记谁。 27)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就是许多人失败的开始——连自己都放弃,谁能拯救你。 28) 一切暧昧情愫都请绕道,不是我高傲,是你不懂的悲伤情调。 29) 如果成绩能像房价涨得那样快,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可爱。

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 一·主要观点: 1.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 2·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应遵循“语内连贯法则”(th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rule)和“语际连贯法则”(th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ule),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入语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有时称作“忠实法则”(the fidelity rule)。 3·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翻译看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复合信息传递物(message-transmitter compounds)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用“翻译行为”(translatorial action)来代替翻译(translation) 将翻译分为工具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和纪实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工具翻译的目的是在译语文化中实现新的交际功能,而纪实翻译是对作者和源语文本的读者之间的交际所做的记录 二·代表人物,代表作及突出观点: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值得强调的是她的这种理论观仍是建立在以原文作为中心的“等值”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指的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2. 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则进一步打破了对等理论的局限,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费米尔根据行为理论提出翻译(包括口译、笔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且具有人类行为活动的一般共性——这是一种受特定背景影响的有目的的活动。费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