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翻译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翻译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翻译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

1.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翻译:尧不以帝的身份见善绻,北面而问。尧是天子;善绻是布衣。为何礼遇他到这种程度呢?因为善绻是得道之士。对得道之人,不可倨傲哦。论尧的德行达智都比不上人家,所以北面而问。这个叫做至公。不是至公谁能礼贤?

2.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坚忍不拔》(选自苏轼《晁错论》)

翻译: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的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到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3.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4.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翻译:鱼可以在水塘里游戏就会快乐,一旦鱼塘决口,水会干涸,鱼就会被蝼蛄和蚂蚁吃掉。若有人修缮堤防,堵住漏水的地方,鱼能生存,渔民也会有收获。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存在,人民才能生存。国家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讲正义;人民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行善积德。假如一个国家不讲正义,即便很强大,也一定会灭亡;一个人如果不行善积德,即便很勇敢,也一定会被挫伤。

5.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著常道,地有著常数,君子有著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

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

7.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众,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

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翻译】:人活著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一死就僵硬了。草木活著得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所以坚强的,属于死亡;柔弱的,属于生命。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军队一强大就要被消灭了,树木一强盛就要被砍伐了。强大的处于下势,柔弱的处于上势。

9.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氓。”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翻译:晏子和(齐)景公喝酒,要用的酒器必须是新的,家老说:“我们财力不足,请让我去向人们收敛钱财吧。” 晏子说:“不可!所谓乐,是要上下同之的。所以天子和天下(的百姓同乐),诸侯与封地内(的百姓同乐),大夫以下各自与他们的下属同乐,没有独乐的。现在上层快乐,而百姓财产受损,是独乐,不能这样!”

10.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主上到了很迟的时候还(忧新天下)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迟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戒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在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在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11.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①。孩提之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翻译: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12.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翻译:从前有个君主,花重金购买千里马,多年没有买到。一个近侍对君主说:"请让我去帮您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君主勃然大怒,说:"要你买活的千里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一匹死马?"近侍回答道:"死马都要用五百两金子买,更何况是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就会知道君主您有诚意买马的,您现在就快要得到千里马了。"于是不到一年,这个君主就购得了多匹千里马。

13.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翻译: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墨子或:「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

14.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是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之,竟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野鸡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门客问简子为什么重赏。简子说:“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一种恩德。”门客说:“民众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他们死了很多。如

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捕猎他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您的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简子说:“你说得对。”

15.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又本来没有服从汉的意思,所以后封王陵,做了安国侯。

16.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17.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

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

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

翻译:当时范仲淹等人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上言兴建学校,重视实际行为。皇帝下诏令近臣商议,于是宋祁等八人上奏曰:“教育(如果)不以学校为基础,读书人(如果)不在乡里进行考察,就不能核查名实。有司(如果)一味以诗文声律上的毛病作为限制,学生(如果)专心于记诵,就不能选拔出人才。参考各种建议,选择适用于当今情况的,没有比得上使读书人都生活在本乡本土而在学校进行教育(为好),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品行,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提高了。

18.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翻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先在心里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仔细看,就看到了他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挥笔一气画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奔跑、鹰隼俯冲,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19.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翻译: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20.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嬾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2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翻译: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22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翻译: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23.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

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翻译: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24. 太祖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划,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大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翻译: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觉得看着别扭,就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什么事啊!”

文言断句翻译

文言断句翻译 2008年5月11日 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注]"辞",辞令、口才。"怿",喜悦。"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完美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广州市第64中学康缘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怎样做好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断句 古代较早的书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就反映了这一情况。为什么对这所谓“小”的方面一定要学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现在,古书经过整理加了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仍需具有断句的能力,才能查阅旧版的古书。而且,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便成了阅读文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提高阅读文言能力的角度看,也需要练习断句。 正因为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哪方面知识不足都会错误理解文句,因而断错了句。如“子路从而后通丈人”,该怎样断?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还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呢?这就取决于对“后”

字的理解。正确的理解应是“落在后面”,“后”是动词(这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而不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后来”的意思,因而应断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再如“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该怎样断?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还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呢?这就涉及古汉语语法。“所闻”是名词性结构,意为“听到的情况”,是“言”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属下做“叹惋”的主语,因而应断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再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该怎样断?如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行政区划方面的),也难断对,或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或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等等。其实德兴是县名,属饶州苏迈是去德兴县做县尉,因而应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总之,不明词义,或不懂语法,或缺乏历史文化常识都会造成断句错误。 那么,要断句正确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要通读全文,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反复研究,把握主要内容。如下边一段话: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见《资治通鉴》1298页) 经过通读,先抓住主要之点,如文中说的是什么人,办的是什么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等。 看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湖阳公主(刘秀姐姐),帝(刘秀),宋公弘(因有“弘曰”,可断定是一个人)。这样,可断定文中共提到三个人。 再看事件。综观全文,说的是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新寡),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 办这事所采用的方式。帝“微观其意”是想了解女方的意向;后来帝又询问宋弘,是要了解男方的态度。 这件事情的结果。最后帝曰:“事不谐矣。联系学过的知识,《赤壁之战》中有“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句,“谐”是成功的意思,可知这件事没有成功。 这样,就基本上了解了本文的大意,便可断句了。 第二,要确定词的句中意义、注意语序、分析句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例如,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是句还是读,就需要运用文言知识反复研究。 如“湖阳……其意”之间,“湖阳公主”是专名,其间决不能断;“湖阳公主新寡”有主有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做“观”的主语,决不能属下;至“其意”处,一事已叙完,应断为“句”,其它为“读”。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

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 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编 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 于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II卷 (韩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 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 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 天下之大过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 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晘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 下平矣。”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①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 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 是独乐者也不可。”(选自《说苑》) 【注】①家老:春秋时卿大夫家中的家臣。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 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 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

考向一翻译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命题规律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 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 ..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 株连 ..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 辄斥御名 ..,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 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四步法

2008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四步法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那么如何来给古文断句呢?下面我们以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为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白居易一生正直敢言,为民请命,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伟大诗篇。被贬浔阳之后,也写出了揉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保和”和佛家出世思想的作品。相传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草堂记》即写于此时。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大意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断句练习(1)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

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高三语文断句练习(2) 6、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5分)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7.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8.用斜线“/”给文言文断句(5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①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选自《说苑》) 【注】①家老:春秋时卿大夫家中的家臣。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飞至孝: 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晘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取材于《宋史?岳飞传》)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断句练习答案与翻译

断句练习答案与翻译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大意是: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流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不敢出汗。” 两人性格:钟毓有礼有节,应变不足,钟会机灵多变,善于言辞,又透露出狡滑与精明。 2. 宋人或得玉,献(之于)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之)示( 给···看)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不如)人有其宝。” 大意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3.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意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5.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6.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大意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7.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大意是: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沉疴坎坷呵护苛捐杂税百舸争流 B.犊子渎职黩武买椟还珠连篇累牍 C.匍匐辐射佛戾扬汤止沸拂袖而去 D.沏茶蹊跷畦田体戚相关栖身之处 答案:B (A.疴kē 坷kě 呵hē 苛kē 舸gě;B.犊dú 渎dú 黩dú 椟dú 牍dú;C.匐fú 辐fú 佛fú 沸fèi 拂fú;D.沏qī 蹊qī 畦qí 戚qī 栖身qī) 2、下列词语加黑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坼(chè) 短暂(zhàn) 中肯(zhòng) 审时度(duó)势 B、脂(zhǐ)肪跻(jī)身瘦削(xuē) 海市蜃(shèn)楼 C、梦魇(yǎn) 押解(jiě) 塑(sù)料暴戾恣(zì)睢 D、泄露(lòu) 酗(xù)酒剖(pōu)析有的放矢(shǐ) 答案:D(A项“短暂”的“暂”应读zàn,B项“脂肪”的“脂”当读zhī,C项“押解”的“解”当读ji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可亲捭官野史按部就班山青水秀 B.出类拔粹饱经沧桑遗笑大方出奇致胜 C.火中取粟含辛如苦修葺一新前仆后继 D.幅员辽阔步履维艰苦心孤诣风波迭起 答案:D (A:稗、清;B:萃、贻、制;C:栗、茹)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屏幛乌烟瘴气通谍面黄饥瘦 B.摒弃孓然一身消弭市场扫瞄 C.伸张披沙捡金噩梦昭然若揭 D.缉捕食不裹腹炫耀碑帖临摹答案: B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技术研究计划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向高速宽带化进军提供了技术、产品、经验和人才的。 ②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的教材。 ③1月24日早晨,“神舟”五号轨道舱在航天测控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下,已在太空正常运行了100天。 A.支持审订精心精确 B.支撑审定精心精确 C.支撑审订精确精心 D.支持审定精确精心 答案:A (支持:援助、帮助;支撑:抵抗住压力。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或文章等。精心:特别用心、细心;精确:非常准确、正确,按标准对数据等进行处理,技术性很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场法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经济活动中合法与不合法________不分明。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 ③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________了当,可谓新鲜有味。 A.界限牟取简捷B.界线谋取简洁 C.界限谋取简洁D.界线牟取简捷 答案:A 7、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应付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B.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美好。 C.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径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砸了商家自己的牌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解析版)

一练高考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 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 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 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

高考语文断句和翻译复习

第二编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四节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断句与翻译:

考点分析 2004年,文言文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近年高考,除了北京卷外,福建卷,广东卷、重庆卷等也开始考查了断句,不要求加标点,只要求断开文句。随着高考命题的自主化,可以预测以后的高考命题,古文断句一定会成为一个热门考点。同学们必须重视,不得不防,有备无患。 (2011年·北京卷):文言文17分,单选12分,断句5分。 (2010年·北京卷):文言文27分,单选12分,文言文理解10分,断句5分。(2009年·北京卷):文言文20分,单选15分,断句5分。 (2009年·北京):用斜线(/)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注意:断句并非节奏划分。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节奏划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断句) 通文意,抓标志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标志: 1.找名代,定主宾。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断句与翻译: “通文意抓标志”巧断句,“留、 删、增、换、调”来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