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 认识大脑处理事情的模式

每一件与我们人生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人生里事情这么多,我们不断地处理它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变得被动和迷惘,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才是重要的;也分不清哪些事情是短暂不足道的,哪些是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其实,事情的意义是可以被分类而因此理出其中的相互比较标准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上,累积出来的效果,自然把人生推至更理想的高线上。

这一章的内容是NLP最能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项目之一。请大家尽情享用。

6.1“理解层次”是什么

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理解层次(见图6一1)是一套模式(Pattern),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理解层次在辅导工作中让我们明白受导者的困扰所在,因而更容易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实用的一套概念。而NLP中也有一套技巧被称为“…理解层次贯通法”,帮助用者明白从困惑中突破的关系,并且与自己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所以也是技巧。

1.精神

2.身份

3.信念,价值

4.能力

5.行为

6.环境

图6-1 理解层次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个层次,它们分别:

1.精神

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入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2.身份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域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一般来说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里?,持着一套信念和价值去处理每一件事。多数令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

—为什么做(或不做)

—有些什么(重要)意义?

—应该是怎样的?

—对我有什么好处?

4.能力

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选择,或者是“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懂英文、会用电脑、用某种技巧做某事。但是细心想想,它们其实也都是更多的选择。情绪代表能力,也列入这个层次。

5.行为

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6.环境

“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有人用简单的词来解释这6个层次:

精神:Who else? (还有谁?)

身份:Who am I? (我是谁?)

信念、价值:Why? (为什么?)

能力:How? (怎样做?)

行为:What? (做什么)

环境:Where and When?(何时、何地?)

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有意识地接触到,所以是由意识所主导的,由信念、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地去思想,所以往往忽略了·其实,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这三层所主宰。它们由潜意识所控制着,往往不容易说得明白,却是人生成败苦乐之决定因素。可以说,环境至能力的低层,只不过是高三层的放映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显示而已。

个人的最高(或者最深的)境界是身份,所以,一般情况下往往只用到理解层次中较低的5层。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是环境及行为层次的问题;当问题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层次时,解决便较为困难了。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何题,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难以有效果。

一个人做任何事,如果能将6个层次都一致连贯,他便会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既开心,又有效果。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压力或情绪,定是6层之中有不协调的情况出现。

理解层次让我们简单地认识到问题或困扰背后的原因,因而会更快地以“治本”态度去处理它。研究NLP的人,如果只在行为或能力方面操心费神,成就不会很高。所有NLP大师.都必守在信念/价值和身份,甚至精神的层次上,有过人的掌握和心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NLP的真义不在其技巧方面,而在改变人的心态方面。技巧只是改变行为或者增添选择.而心态则是信念/价值或者身份,甚至精神的层次。“三赢”概念便是精神层次最简单的实现。““我好、你好、世界好”七个字,便肯定了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这方面的正面效果。

答:“我会觉得我的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把韩先生的答案用理解层次录下,会是这样:身份:成功、快乐的人生

信念/价值:尽了责任/满足感、成就感

能力:家人可以过得开心

行为:买房子、换大车

环境:生意大一倍、赚更多钱

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去问每一个人,他们的答案,尤其是在开始时,会很不同,但是,都会像韩先生的答案一般,一层一层地填满理解层次的低5层。

你问对方时,除了上述两个问法(“…可以为你做到什么”和“……可以给你什么”)之外,尚可以试用以下的问法:

“……其中什么对你最重要?”

“……是一份怎样的意义?”

“因为……你会得到些什么?”

这些问法,都会帮助你找出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动机。而通过不断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人支持某些行为的深层需要。深层需要就是信念、价值身份甚至精神层次的动机。

详细分析韩先生的答案所做成的理解层次,我们可以看到:

(l)环境、行为和能力层次的动机,都是韩先生身体以外,即韩先生以外世界的人和事物;而当进入信念、价值和身份的层次,变是韩先生的内心世界。

(2)所有追求外面世界效果的事情,都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深层需要)。

(3)从下而上时,在当时可能会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去做,但同时会感到辛苦;但是,当从上往下望时,或会发觉曾做的往往不是必然或绝对的。“家人过得开心”不一定要“…买房子·换大车”,因此更不一定要“赚更多钱”;而“尽责任”包括的更远

远超过“买房子?·。所以,在下层挣扎的时候,走到上层检讨一下便能带来有效的突破。上一节的人生策划概念也是同一道理。

假如一个人的答案显露出某些层次的空白,这个人往往会是在迷惘中摸索,没有清晰的方向感,亦没有效果。事实上,在这类情况下,这个人往往不会付出努力。现今的青少年,便容易有这个现象出现。你问他今年的意愿,他会说“有公司聘用我”(环境),再问他“这会为他做到些什么,他会回答说“满足感、安全感”或者“开心”(价值)。怎么“有公司聘用我”会给我“满足感,安全感”?其中欠缺了行为、能力和信念。填补这三层的空白是:

有公司聘用我(环境)

我便会天天作工(行为)

我可以有所学习、交朋友(能力)

这样做会有前途(信念)

所以我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价值)

没有了中间的层次,就像上一座大厦的五层而不经过二、三、四层,是不切实际的。

怎样跳出环境的局限,你可以试试以下的练习,用以帮助自己跳出一些环境框框。先找一张纸,写下一件你希望拥有,但却没有的事物,然后:

问问自已,如果有了那样的事物,你会有怎样的行为,把答案写下。

·看着“行为”层次的答案,问问自己:这些行为,提供你一些怎

样的不同选择。(“使我可以……”)把想到的写下。

·看着“能力”层次的答案,问问自己:这些不同的选择,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一些怎样的信念,得到一些什么价值。这些便是那件你尚未拥有的东西所要满足的深层需要了。

·为自已的深层需要写出至少三个新的、不同的做法(每个深层需要,都要至少三个不同做法)。

在这些新的、不同做法之中,选出一项你认为最适当、最想做的,试实行之。

·身份:“如果这个课程成,人们会用什么形容词去描述它?

学员---学到了实际技巧,讲授清晰明了,能够解答我的疑难。

上司---有实效,门市部的主管都嘉许,所花的时间又不太长,不影响门市部运作。

·信念/价值:“一套怎样的信念/价值最能实现这身份?”

内容必须是最能针对门市部的需要。

精要而浓缩(不超过两天)。

以掌握技巧为第一目的。

简洁.避旁.学术用词·

·能力:讲授模式—互动诱导,所有技巧有示范和学员练习时间。

通过以上的导向,课程的设计和实行会很容易达到效果。

又例如,你准备创业,开一间差餐厅。

·身份:“如果这家店成功,人们会用什么形容词去描述它?”

顾客---价廉物美,食物可口,选择多,服务快,有效率。

供应商---好主顾,要求高但是可靠和合理,乐于与它做生意。

店员---待遇合理,老板重视我们,听我们的意见,同事之间有说有笑,工作辛苦但有满足感,受到尊重。

〔注意描述身份的文字中,自然地便有信念和价值的出现。)

·怎样能实现这个境界?

做好财务工作,用最好的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保证货源良好。

聘请员工时,挑选一些沟通力强、合群,并且重视人际关系和被肯定的应征者。小心设计食谱,经常亲自试食,以确保维持水准。定价维持合理水平,以量多而非价高去维持利润。

经常与员工开会谋求改善方法,并且衬他们的工作加以肯定,建立和维持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

经常与顾客交谈.了解他们对本店的看法。

以上的内容,已经超越了信念/价值,更包括了能力、行为和环境的行动方案。

6.6理解层次在家庭和生活中的运用

传统上家长责骂孩子,常说“你这个人真没用”,“你真蠢”等。这些话属身份的层次,是十分严重的话。这些话本身不能帮助孩子,因为它们没有内容,并没有教孩子什么。但是孩子把话接收了,留在脑中,累积多了,产生的信念甚至身份却有很大的问题。

在我们举办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工作坊中,我们引导孩子写出他们做得好的事---包括读书、家务方面,也包括玩耍方面的任何事。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写不出一项做得好的事。终于,她说出原因:“我什么也做不好,妈妈常常说我没有用,什么也做不好。“她的妈妈经常这样骂她,她己接受了这种身份。如果不帮助她改变,她长大后会怎样?而唯一可以有效地帮助她的人,就是她的妈妈!

我们在批评或者教导一个人时,可以尽量把话维持在行为和

能力的水平。这样,对方会比较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例如,孩

子不慎把杯子摔破了,我们可以说以下不同的话:

行为:你把杯子摔破了。

能力:你本可以用双手捧着杯子。

信念/价值:你做什么都闯祸,给我找麻烦。

身份:你没用。

我的研究显示出孩子天生本来是相信和听从父母的话的(我相信做父母的也希望如此)。所以,如果父母经常说孩子没用,孩子相信了,便会做很多事去证明他是没用的。父母因此而产生的烦恼原来竟是自己造成的。

对孩子最正确的态度是相信并且坚持孩子的身份和信念/价值是良好的,只不过是行为不对,或者未能掌握所需的能力而已。

成年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传统上也是一样,很容易在出现争吵时,便从身份或信念/价值的层次上找话去攻击对方。例如:男的忘记打电话给女的。

行为:你没给我打电话。

能力:没有手机也可以用公用电话嘛!

信念/价值:你不爱我,不关心我。

身份:你是一个自私、不懂得爱的人。

把话约束在行为及能力的层次上,冲突就发生了,而且越闹越严重。

掌握了理解层次后,在家庭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事情控制在容易处理的层次上,这样人生的烦恼自然减少,乐趣便因此而增加。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定量与定性复杂问题时,由于方法的简单性、直观性,同时在解决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时又显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应用数学工作者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它的实用性。 设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要确定是否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在的轮渡。 此问题可得到两个层次结构:过河效益层次结构和过河代价层次结构;由图5-3(a)和(b)分别表示。 例 过河的代价与效益分析。 (a) 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b) 过河代价层次结构 图5-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 过河的效益 A 过河的效益 2B 经济效益 1B 过河的效益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美化 11 C 进出方便 10 C 舒适 9 C 自豪感 8 C 交往沟通 7C 安全可靠 6 C 建筑就业 5 C 当地商业4C 岸间商业3C 收入2C 节省时间1 C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2B 经济代价 1B 环境代价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对生态的污染 9 C 对水的污染 8 C 汽车的排放物 7 C 居民搬迁 6 C 交往拥挤 5C 安全可靠 4 C 冲击渡船业 3 C 操作维护 2 C 投入资金 1 C

在过河效益层次结构中,对影响渡河的经济因素来说桥梁或隧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种是节省时间带来的效益,另一种是由于交通量的增加,可使运货增加,这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交通的发达又将引起岸间商业的繁荣,从而有助于本地商业的发展;同时建筑施工任务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这些效益一般都可以进行数量计算,其判断矩阵可以由货币效益直接比较而得。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难以用货币表示,此时就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从整体看,桥梁和隧道比轮渡更安全,更有助于旅行和交往,也可增加市民的自豪感。从环境效益看,桥梁和隧道可以给人们更大的舒适性、方便性,但渡船更具有美感。由此得到关于效益的各个判断矩阵如表5-9—表5-23所示。 表5-9 表5-10 表5-11 表5-12 表5-13 表5-14

理解六层次

理解是知觉的一种。知觉就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 tz)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gestalt)学派的完形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理解层次论。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说:“理解,是人的生命,追求理解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善于理解,是对自身意识和行为的突破,是对生命的扩展和延续。 理解层次是NLP的核心理论,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人的内感官一但形成信念系统,就会区别出理解层次来。理解层次分六个层次:

最低一层是环境层次,是外界条件,什么时候,在哪里,与谁在一起,做什么事等; 第二层是行为层次,是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第三层是能力层次,是能不能做,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选择的问题; 第四层是信念、价值观层次,是相信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第五层是身份层次,即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最高一层是精神层次,是为谁做,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一个人生于宇宙之间,不可能脱离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不影响其他人事物。因此,只有充分尊重这种系统性,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境界。大脑处理事情时,会有六个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系统。理解事物,同样要从系统的、整体平衡的角度入手。当一个人越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越能照顾全局,越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层次是NLP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是人内心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生理机制。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

请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层次的分类,为下列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3分) 目标层次教学目标 识记 1.能准确_____重点词汇。 应用 2.能准确根据英语造词法_____单词的词性。(注意:填写选项编号,每空限填一项,选项可重复使用。)A. 默写B. 理解C. 学习D. 归纳E. 评价F. 判断 AF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研究性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1.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的。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体必须具有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人的认识必须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革命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2.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的环节? 1)动员与培训阶段 2)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 成立课题组 制定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3)课题实施阶段 了解当前课题所需信息 采集、处理、分析资料 4)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第八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3742 参赛组别(研究生或本科或专科):本科 参赛队员(签名) : 队员1:柯先庆 队员2:鲁松 队员3:李国强 获奖证书邮寄地址:安徽凤阳安徽科技学院数学系233100

编号专用页 参赛队伍的参赛号码:(请各个参赛队提前填写好): 3742 竞赛统一编号(由竞赛组委会送至评委团前编号):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团评阅前进行编号):

题目幸福感的评价与量化模型 摘要 本文针对身心健康、物质保障、社会关系、家庭生活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分别运用三种不同的模型建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量化模型。 模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主要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经过分析求解得到五个隐变量影响程度由强至弱依次是物质保障(0.446)、身心健康(0.232)、社会幸福感(0.17)、自我价值的实现(0.093)、家庭生活(0.059)。 模型二先是用贴近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幸福指数各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自我价值体现对民众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按影响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身心健康、物质保障、社会关系、家庭生活。 模型三运用指数拟合方法对同一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进行分析。得到社会地位、工资与福利待遇、自我价值实现、与学生的关系、工作集体关系、业余活动是影响教师的幸福的主要因素。而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学习环境满意度,自我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师是影响学生幸福的主要因素。 最后对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推广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字:幸福感灰色关联分析贴近度层次分析拟合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 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 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 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本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在满足同一层次中各指标对所有的下级指标均产生影响的假定条件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运算。本程序允许用户自由设定指标层次结构内的层次数以及各层次内的指标数,通过程序的循环,用户只需输入判断矩阵的部分数据,程序可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进行计算并作出判断。本程序可以方便地处理层次分析法下较大的运算量,解决层次分析法的效率问题,提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时效性。 标签:Matlab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决策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计算已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高准确度的决策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决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管理决策的新工具、新方法。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运算功能的基础上,选用美国MathWorks公司的集成数学建模環境Matlab R2009a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语言进行编程,对计算机辅助决策在层次分析法中的运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程序实现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探索出新的道路。 1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下层指标,再对下层指标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再下层指标,如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最后,求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进行层次总排序。 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在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时,最主要的步骤是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只有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方可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结构模型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是决策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决策需考虑的因素,是决策的准则,最低层则是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一般来讲,准则层中各个指标的下级指标数没有限制,但在本文中设计的程序尚且只能在各指标具有相同数量的下级指标的假定下,完成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故本文后文选取的案例也满足这一假定。 1.2 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给判断矩阵的要素赋值时,常采用九级标度法(即用数字1到9及其倒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1.3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由于多阶判断的复杂性,往往使得判断矩阵中某些数值具有前后矛盾的可能性,即各判断矩阵并不能保证完全协调一致。当判断矩阵不能保证具有完全一致性时,相应判断矩阵的特征根也将发生变化,于是就可以用判断矩阵特征根的变化来检验判断的一致性程度。在层次分析法中,令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为λmax,阶数为n,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指标记为:

理解的六个层次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祝新华 祝新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博士,专从中文课程、教学、评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当前主要研究中文课程、水平等级标准、能力导向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校本评估等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大型的评估研究,并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多个教育政府机构兼任中文课程论证专家、课程检讨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评估组成员、课程与教学法推行指导委员会顾问、课程评审委员等职。 发展性阅读,以理解及掌握阅读方法为核心。小学教学中的精读就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阅读。在教学与评估领域,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到位。编制阅读试卷时多是仿照已有试题,不会特别考虑该评估哪些具体的阅读能力,而出现了很多试卷只能评核低层级阅读能力的现象。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力发展一个简明的、教师易于操作的阅读能力系统,主要是提出阅读能力元素、能力层次、能力关系、评估方法等。该系统已在新加坡、香港的课程、评估、教学领域得到运用。 一、发展依据 在信息、创意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的获取及合理运用能力,评价、创意等能力。世界各地的新课程都十分强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国内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发潜能,发展思维、鉴赏等能力。香港地区新修订的小学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探究和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新加坡的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意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以前评估所忽视的,特别是被经典评估所排斥的,而根据未来人才的需要,它们必须被纳入到阅读能力评估体系内。 设计该系统还要依据阅读理论,并考虑当前人们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主题阅读等理念,除了提出客观、准确的理解能力要求外,还得体现学生的深层理解、评价观点及语言、提出新观点的创意等能力。 二、能力元素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 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 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 (二)解释

层次分析法具体应用与实例

层次分析法步骤与实例 1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所有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到达的总目标,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关联影响即其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对问题进行优劣比较排序. 2次分析法的步骤: 找准各因素之间的隶属度 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构造判断矩阵(成对比较阵) 并赋值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 (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组合权向量)与检验 (一致性检验) 结果分析

3以一个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 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 次分析法解决。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 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 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 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 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 B、 C、 D。。。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 1、 2、 3、 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 A 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A) 准则层 B 经济效益 (B1) 社会效益 (B2) 环境效益 (B3) 准则层 C 直接经间接带方便日方便假减少环改善城 济效益动效益常出行日出行境污染市面貌 (C1)(C2)(C3)(C4)(C5)(C6) 措施层 D 建高速路 (D1) 建地铁 (D2) 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 2.构造判断矩阵(成对比较阵)并赋值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决策问题,处理决策问题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此文把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分为四个部分进行介绍,首先对层次分析的背景、现状、目的,其次对层次分析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运用层次分析和评价或决策时,按四个步骤进行描述: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再次对层次分析的举例分析并行应用,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举例分析应用

1、绪论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 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它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因此,更能适合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较准确地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同时,这一方法虽然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但表现形式非常简单,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因此,这一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短语层次分析的步骤

短语层次分析的步骤 导读:层次分析的步骤 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短语,一般是从大到小进行切分,先分析出构成这个短语的两个直 接成分,然后再分别分析两个直接成分的内部结构,这样层层切分,一直到词为止。下面以“我 们大家应该学好语法知识”为例,具体说明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步骤。 第一步,仔细阅读短语,准确理解短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组成短语的两个直接成分, 以及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把两个直接成分标示出来,并在下面标明结构类型。从 总体上看,这个短语第一层次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短语的结构类型是主 谓短语。分析如下: 我们大家应该学好语法知识 |||| 主谓 第二步,第一步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我们大家”和“应该学好语法知识”,仍然是两 个短语,因此,还要分别切分出它们的直接成分,确定它们各自的结构关系。先看左边的直接成

分,经分析确定为同位短语;再看右边的直接成分,经分析确认为状中短语。分析如下: 我们大家应该学好语法知识 |||| 主谓 |||||||| 同位状中 第三步,分析第二步切分出来的四个直接成分,其中“我们”、“大家”和“应该”三个直 接成分可以确定是词,因此,这三个直接成分就不必再进行分析。直接成分“学好语法知识”仍 是短语,还要进行分析。经分析确定“学好语法知识”是述宾短语。分析如下: 我们大家应该学好语法知识 |||| 主谓 |||||||| 同位状中 |||| 述宾 第四步,分析第三步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学好”和“语法知识”。经分析确定,“学

好”是述补短语,“语法知识”是定中短语。分析如下: 我们大家应该学好语法知识 |||| 主谓 |||||||| 定中述宾 |||| 定中 |_|_||||| 述补定中 最后四个直接成分“学”、“好”、“语法”、“知识”都是词,不必再分析。这个短语的 结构层次到此就完全分析出来了。短语切分步骤的多少,不是固定的,由短语成分的多少决定。 成分多,结构复杂,分析步骤必然多,成分少,结构简单,分析步骤响应也就少。以上的短语从 上到下一共是四个层次,切分了六次。只要掌握了短语的结构类别,坚持以上的切分原则和步骤,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是不难的。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①明天去书店买书 |_____||| 状中

层次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作者:周红燕 入库时间:2005年7月1日 摘要:本文旨在应用层次分析法( AHP )对人力资源中的经常碰到的问题:岗位工资 等级、绩效评估进行一个量化的分析,从而定义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对员工做出公正的绩效评估,使员工觉得公平,使公司得到效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薪酬分析、决策变量、评判标准 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由 Thomas L.Staaty 最先发明的用于解决包含多项标准时的复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判断各项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决策变量相对于评判标准的优先极。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给出各个标准的权重,各个决策变量相对于每项标准的优先级,量化决策变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广泛地应用于设施规划、选址、决策等,笔者曾将之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薪酬分析,用这种方法对一个工厂的众多岗位的薪酬标准进行分析,从而定义出岗位工资,这对于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层次分析法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定义 决策变量(Decision variate):要进行判断进行取舍的参量 评判标准(Criteria):用以做为比较指标的参量 优先级(Preferenee):重要性 权重(weight):指定给某数字反映其重要性的系数 2、案例: 在一个工厂里,有一百多个岗位,这些岗位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工作的环境各不一样,一个合理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体现人力资源的公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该工厂所处的行业比较特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必须由该工厂对自已的岗位工资水平进行合理地定义。 现已知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该公司决定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10%做为公司总的基 数,如何对工厂内部各个岗位的工资基数进行分配,这是该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一线员工的岗位工资为例,在对公司各层次的调查中,大家一致同意将劳动强度、岗位技术含量、生产出的产品对质量的影响以及该岗位员工的获得性做为一个评判标准。 1)劳动强度:越高则工资应该越高;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汇总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设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要确定是否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在的轮渡。 此问题可得到两个层次结构:过河效益层次结构和过河代价层次结构;由图5-3(a)和(b)分别表示。 例 过河的代价与效益分析。 (a) 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b) 过河代价层次结构 图5-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 过河的效益 A 过河的效益 2B 经济效益 1B 过河的效益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美化 11 C 进出方便 10 C 舒适 9 C 自豪感 8 C 交往沟通 7C 安全可靠 6 C 建筑就业 5 C 当地商业4C 岸间商业3C 收入2C 节省时间1 C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2B 经济代价 1B 环境代价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对生态的污染 9 C 对水的污染 8 C 汽车的排放物 7 C 居民搬迁 6 C 交往拥挤 5C 安全可靠 4 C 冲击渡船业 3 C 操作维护 2 C 投入资金 1 C

关于效益的各个判断矩阵如表5-9—表5-23所示。 表5-9 表5-10 表5-11 表5-12 表5-13 表5-14 表5-15 表5-16

表5-17 表5-18 表 5-19 表 5-20 表5-21 表5-22 表 5-23 这样我们得到方案关于效益的合成顺序为 T )07.0 ,36.0 ,57.0()4(=益ω 效益层次模型的整体一致性比例C.R.(4)<0.1(最后一个矩阵的一致性较差,但因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 (2013-01-09 20:01:09) 转载▼ 分类:自我管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作者:博客学堂 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 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 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 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 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五君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海神叫祝融,东海海神叫句芒,北海海神叫玄其,西海海神叫原收,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于结构复杂的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分析工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析成各个组成因素,再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同一层次内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诸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下一层次的因素的重要性,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到上一层次的权重因子逐层计算,直至最后一层一般是要比较的各个方案权重大小。 运用进行决策时,大体上应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方法。 (1)层次结构的建立 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成人们称之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照其属性分成若千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些层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者理想结果,因此也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3、最低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者方案层。 上述各个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存在这样的元素,它并不支持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仅仅支持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它可以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的各个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九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一个好的层次结构对于解决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因而层次结构必须建立在决策者对所面对的问题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如果在层次的划分和确定层次元素间的支配关系上举棋不定,那么最好重新分析问题,弄清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以确保建立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是层次分析法中一种最简单的层次结构形式。有时一个复杂的问题仅仅用递阶层次结构难以表示,这时就要采用更复杂的形式,例如循环层析结构、反馈层次结构等等,它们都是递阶层次结构的扩展形式。 (2)两两比较矩阵的建立 在层次结构建立以后,就需要确定元素u1, u2….un相对于其隶属于上一层准则C的权重。如果u1, u2….un相对于准则C(比如检修成本、备件消耗量)的重要性能够直接定量表示,则他们相应的权重可以直接确定。但是对于复杂的问题,就需要用两两比较法来确认。 在两两比较法中,决策者要反复地回答问题:针对准则两个元素u1, u2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

层次分析法综述

层次分析法综述 摘要:层次分析法(AHP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层次分析法权重一致性检验 1、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1.1层次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优化模型,曾一度在决策问题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难以构造合适的模型。即使构造出数学模型,有时也难以准确说明问题或者难以执行。 第二、决策问题带有相当多的主观性,而这很难体现在最优化模型中。 第三、庞大的模型成本太大,难以理解。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人们重新思考数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决策问题,如何既考虑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又考虑人类决策思维过程及思维规律,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层次分析法。 1.2层次分析法的发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 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2、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2.1优点: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浅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浅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只有那么点资源,我该怎么办?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问题一:某企业准备推出一种新产品,而目前市场上已有几个类似的产品在销售。对该企业来说,要想在已有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可是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青睐的呢?产品设计及研发部门比较苦恼: (1)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价格?包装?功能?品牌?还是…… (2)如果包装更加重要,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外包装形状?颜色?大小?还是内部材质?如果功能更加重要,那是防水性?延伸性?自动化程度?还是准确性? 问题二:售后服务的好坏已经逐渐成为车主选车、购车时考虑的一大关键要素,而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提供良好的汽车保养维修售后服务便成为了当前厂商间竞争的另一焦点。而作为汽车售后服务体现的关键部门——4S店的服务流程与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厂商的评价。那么,在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当中,哪些服务内容是车主更加关注呢?在有限的资源内,重点加强哪方面的服务会更容易赢得车主们的信赖呢? 实际上,一个企业经常会遇到以上说到的关于产品及服务提供优先顺序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确实很烦琐,一堆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那里,千头万绪,有时候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事实上,运用市场研究的方法,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似乎就不像想象中那么棘手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合理地判断出用来表征产品及服务各项属性的重要性。而重要性的判断,从市场研究的角度上分析,就是对各属性(即指标)在整个体系中进行权重的判定。 就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来说,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去评价,那么,在众多的评价指标当中,哪些方面在消费者看来更加重要,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提高?哪些不太重要,可以在对重要指标进行重点提升以后再逐步改进?哪些根本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都是企业在产品及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或了解的问题,只要清楚地界定了这些问题,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改进或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企业资源及投入。从市场研究统计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如直接评价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专家测评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而在众多的方法当中,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目前市场调查中运用较多的、对于结果分析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文以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二”为例,对此方法进行初步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 ——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 第一节分布分析法 “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其原因有三: 1.读音完全一样; 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 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 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 ○“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 ○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 ○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 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三、“的”的性质和作用 根据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字分析为不同的单个“语素”,至于“X的”是词,还是比词大的单位,文章没有说明,同时也没有说明“的”是词尾还是虚词。“的”的性质: ○虚语言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指标是抽象的语法意义); ○是黏着的,不能单说; ○是一个定位的语言成分,跟别的语言成分组合位置是固定的,而且总是后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 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 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五君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海神叫祝融,东海海神叫句芒,北海海神叫玄其,西海海神叫原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姨,大王可以叫礼宾官依着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 武王于是就在殿上召见来客,礼宾官依言传呼名字,引祝融、句芒等进殿。几个神人听见传呼都很惊异:"大王是这等英明,还未见面就预先知道了大家名号。"不由得赶紧下拜,武王忙还礼,并且问他们:"各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诸神说:"上天要与周灭殷,我等谨来,各奉专职略效微劳。"武王和姜太公听了十分高兴,随即把他们各自安顿在营里候命。军士闻此,士气皆为之振奋。 "小巧"的谋略有一个特色,它单点突出,一点即中,有轻薄短小的味道,依案例中姜太公对应访客即很得各方之会要,不但准确而且精巧。 用巧特别适合短线操作,一般来说,机智灵活型的人比较擅长。 由于"小巧"往往只触及一点,不及其余,因而极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富有攻击力。 而且,正因为"小巧"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所以这一层谋略所需的成本很小,而杀伤力却很大,有时甚至能险中求胜,扭转敌我双方的对抗形势。所谓"四两拨千斤",就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一点。 【谋略第二层:用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