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汽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汽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in Automobile Development p
Dr.Chendong Huang Deputy General Manager New Energy & Technique Division
SAIC M t C Motor Corporation Li it d ti Limited

一、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二、上汽新能源发展现状 Current Status of SAIC NEV 三、面临挑战与政策建议 三 面临挑战与政策建议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

电 能
electricity
燃 油
氢 气
Hydrogen
燃 油
fuel
fuel
燃 气 替代燃料
电 能
Electricity
Gas Alternative fuel 最终能源是 氢能和电能
Ultimate Energy: Hydrogen & Electricity y
单一的 汽车能源
Single -Energy
汽车能源 多元化
Multi - Energy
-3-

通闸北 Lightweight
节能汽车
FEV
攒?取助柔咖?助编肘旧症 Improve Engine and Powertrain Efficiency 本钱澳吉助办派逆 HEV
逆艾腰 Telematics
支眼弓澳吉助办派逆 PHEV
新能源汽车 NEV
美眼助派逆 EV 瑞昭眼洛派逆 FCV
权慹垫蛙茎咖晚茎父派逆望架栓派逆取属碍普吗 Intelligent fuel-efficient and new energy vehicle is the direction of auto development

传统车
传统汽车整车燃油消耗分配比例,如图所示:发动机技术优化、减少整车重 量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重点,也是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突破的重点。 See following fuel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chart: Engine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weight reduction are the keys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also the breakthrough of vehicle fuel efficiency technology. hi l f l ffi i h l
发动机、热循环效率(不 可优化) 31%
重量 12% weight
Engine,heat cycle?efficiency Engine heat cycle efficiency 发动机、摩擦、燃烧气体 发动机 摩擦 燃烧气体 交换过程(可优化) 19% Engine,friction,burn air?exchange
风阻 11% Wind?resistance 转向、轮胎、轮轴轴承 Steering,?tires,?bearing 11% 变速箱 8% Transmission
Air?conditioner,?Cooling,?Electronics di i C li El i 空调、冷却、电气 5% Ai
基础电流 3% Basic?current
0%
5%
10%
15%
20%
25%
30%
35%

纯电动 EV
充电器 Charger
电机及减速器 Motor?&?Reducer
高压蓄电池 HV?Battery
电动压缩机 E‐Compressor
电动转向 EPS
结构简单 Simple Structure 电能来源多样化 Multi-power Supply 零排放 Zero Emission 燃油经济性100% 100% Fuel Economy
成本较高 High Cost 续驶里程短 Short Mileage g 依赖充电设施 Reliance on charging Facility

插电式汽车 PHEV
在短途行驶时,?可完全采用纯电模 式行驶,实现零油耗; 式行驶 实 零油耗 Short?distance:?EV?mode,?zero emission
在长途行驶时,?通过控制切换不同混 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实现增程和节油; 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 实现增程和节油 Long?distance:Switch to?different mode?to?extend?range?and?reach?fuel economy
电驱变速箱
具有和传统车辆相同的驾驶感受, 具有和传统车辆相同的驾驶感受 驾驶性能达到传统车水平。 Same?experience?as?conventional car

燃料电池 FCV
燃料电池单元 FC Unit
燃料电池电堆 FC Stack
燃料电池发动机 FCE
采用电力型动力方式,采用氢作为能源,通过燃料电池发电。 Powered?by?electricity.?Hydrogen?as?power?to?produce?electricity. 工作效率高(实际能源利用效率为内燃机的2‐3倍) 。 作效率高 实际能源利用效率为内燃机的 倍) High?efficiency(2‐3?times?higher?than?combustion?engine). 可实现完全替代和零排放,符合能源转型趋势,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方向 Zero?emission?and final?direction?of?NEV?development.

轻量化Lightweight
(8)提高碰撞安全性 Improve?collision?safety (减小10%惯性能量)(10%?less inertial?) (7)提升操控稳定性 (底盘反振力量减弱,减 少噪音和振动) 噪 Stable?Drivability (Less?vibration?in?chassis,?less noises?and?vibration) (6)提升耐久性 Durability (降低零件疲劳) (Reduce?fatuige) (Reduce fatuige) (5)提升制动性能 Bake Performance (制动安全距离可减少10英尺) (Brake?distance?10?miles?reduced)
(1)提升燃油效率 Improve?Fuel?Economy (每加仑汽油增加2英里行程) ( (2?miles?increase?per?gallon) p g ) (2)降低排放污染 Lower?emission (降低油耗6%)(?‐6%?fuel?conspt.)
10% MASS Reduction Offers (减重10%效益) (减重10%效益)
(3)增加特色 More?Adv. (可增加更舒适功能) (More?comfortability)
(4)增强加速性能 Acceleration?Performance (0至60英时/小时的加速所需时间 可缩短0.5秒) (0.5s?reduced?for?acceleration?time?)

车联网Telematics(狭义in narrow sense)
车 联
网 连 接 “ 人 、车 、
Telem matices con nnects?peo ople,?vehicl les,?road?and n Envir ronment.
路 、 环境

一、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Aut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二、上汽新能源发展现状 Current Status of SAIC NEV 三、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三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

总体目标 Overall object
? 上汽达到国内新能源汽车20%市场占有率。 SAIC reaches 20% market share among domestic NEV ? 通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快速降低公司平均燃油消耗值,达到国家 2015年和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限值目标。 Through applying energy-saving and NEV strategies, quickly reduce the average oil consumption and reach the 2015 and 2020 average limited oil consumption object. object 发展思路 Development ideas ? 重点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业化,同时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升级 和示范运行。 Pay special attention on speed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ybrid and electro mobile and pushing the development, upgraded and demonstrate of fuel battery vehicles.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规划 New energy vehicle product planning
产品计划
Product planning
混合动力轿车 HEV 中混 Medium HEV 荣威750
纯电动轿车 EV 纯电动 EV 荣威E50
插电式轿车 PHEV 插电强混 Full HEV 荣威550
技术方案
Technical proposal
首款车型
First vehicle type
节油效果
Oil-saving result
20% 2011年12月 投产
100% 2012年10月 投产
>50% 2012年12月 小批量
投放时间
Time-to-markert
-13-

燃料电池轿车开发计划 R&D Plan of FCV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降低成本 Reducing cost 综合性能 Overall performance 安全可靠 Safe and stablity 功能样车 Prototype 上汽第三代 SAIC III 上汽第二代 SAIC II 方案优化 863方案优化 863 project upgrade GM方案 GM project Plug-in方案 Plug-in project 40 上汽第四代 SAIC IV
上汽第一代 SAIC I 863方案 863 project 数量Qty. 8
指定人员公务用车 Duty car
指定城市 Specified cities
20
批量示范 Demonstration
‐14‐

荣威E50纯电动轿车Rover E50 EV
整备质量 Curb Weight 续驶里程 Mileage 最高车速 Max Speed 加速性能 加速性能Acceleration (0-50km/h) 加速性能Acceleration (0-100km/h) 100km耗电量Electricity 14.6s 14 6s 5.3s 1060kg ≥120km 120km/h
Consumption
安全等级 Safe
13.2kWh C‐NCAP?4星
-15-

荣威550插电强混轿车 Rover 550 PHEV
外形尺寸Dimension
L4624×W1827×H1479 mm
整备质量 Curb Weight 纯电续驶里程 EV Mileage 节油率Oil-saving rate 电池类型Battery Type 电池总能量Battery Energy 电池总能量
1698kg 50km >50% 磷酸铁锂LFP 12kWh
-16-

荣威750中混轿车Rover 750HEV
外形尺寸Dimension(mm) 整备质量Curb Weight (kg) 0~100km/h加速时间 Acceleration (s) 节油率Oil-saving rate 发动机Engine 最大功率Max Power (kW) 最大扭矩 最大扭矩Max Torque ( q (Nm) ) 类型Battery Type 容量Battery Capacity (Ah) L4846×W1765× H1422 1602
最高车速Max Speed (k /h) 205 最高车速M S d (km/h) 10.9 20% 1.8T 混合动力高效节 能发动机 HEV Engine 118 215 磷酸铁锂LFP 4
-17-

燃料电池轿车FCV
外形尺寸Dimension(mm) 外形尺寸 整备质量Curb Weight (kg) 最高车速 最高车速Max Speed (km/h) p ( ) 0~100km/h加速时间 Acceleration (s) 续驶里程Mileage (km) 百公里氢燃料消耗量 Hydrogen Consumption (kg)
瑞昭眼洛眼堡
4865×1765×1422 × × 1975 ≥150 ≤15 ≥250 ≤1.2
Fuel cell Type 额定功率Rate Power (kW) 类型Battery Type 类型
粟厌柔 像注诱臂
质子交换膜PEMFC 55 锂离子电池 8
电池容量Battery Capacity (Ah)
-18-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在2010年成立新能源分标委,负责组织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系 统、总成的标准制定工作。 In?2010,?SAIC?MOTOR?Technical?Center?set?up?the?New?Energy?sub‐committee,?which is?in?charge?of standard?establishment?of?system?or?assembly?relating?to?new?energy car. 技术中心标委会结构 Structure?of?SMTC Structure of SMTC Standardization?Committee
主任 Director 秘书长 Secretary-General 标准化工作组 Standardization Work Party
标委会委员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新能源分标委 gy New Energy sub-committee 分标委…… Sub-committee… 捷能SEAT 新能源事业部NEV
-已累计发布企标25份 ‐ 25 enterprise?standards?have?been?established.

积极参加全国汽标委活动 Take an active part in nation-wide automobile Standardization nation wide Committee activities. 代号 Code 分标委 Subcommittee 电动车辆 ect c Electric Vehicle 工作组 Work Party 整车 V hi l Vehicle SC27 燃料电池 fuel cell 电池 battery 电机 motor 参与部门 Department SEAT NEV SEAT SEAT 参与情况 Participation 已加入 j i d joined 已加入 joined 已加入 joined 已加入 joined
- 目前已累计发布国标、行标共5份 So far, a total of 5 standar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cluding state standards and industrial standards.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发展史简介 摘要 (2) 关键字 (2) 前言 (2) 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 (3) 二、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人必须知道的历史 (4)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汽车差距 (7) 四、中国汽车发展展望 (8) 五、参考文献 (8) 摘要:时下,对于居住在都市和乡陌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已再是什么新奇之物了,但是对中国汽车历史的经过却少为人知,本文对中国汽车自古及今的历史简单介绍,并综合中外汽车的现状略加分析,了解中国汽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关键字:座驾中国汽车汽车历史现状差距发展 一、汽车的原始概念――座驾 座驾,意即有人坐有人驾驶的代步工具。 每天迎着晨曦,眺望满街的车水马龙,汽车像蝗虫一样塞满了街道,开车的,乘车的满脸焦虑,汽车已经主宰了交通工具市场。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车”的世界里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车代步发展到如今,是否还可以激发起人们对车的怀旧情结?那些原始和落后的交通工具,伴随乘车人、拉车人那份怡然自得的心理却又是十分难得的。 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从它的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我无法考证其“车”的沧桑巨变,据说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英雄好汉驰聘沙场是骑马,留下了几多惊险神话。后来皇上出游或战争需要,人们发明马(或牛、驴)拉的两轮车,这可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可以证实。《苟子“解蔽》:“奚仲作车”。“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景仰。杜牧《阿房宫赋》: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车骑塞巷,宾客盈座”,又是另一般场景。辒,乃古代兵车之一种,四轮车,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辒车,是古代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辒车运回宫的。辎车,则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不由入想起杜甫《兵车行》里车辚辚,

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汽车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初连续雾霾天气,使得全社会更加深切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汽车主要排放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 (PM)等,被证实是空气重要污染源之一。在9月初举行的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多位国内外汽车行业嘉宾围绕汽车污染物分担状况以 及企业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尾气排放展开讨论。 10%群体贡献了超过50%以上的污染物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会上表示,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他说,汽车尾气和燃煤是两个最重要的污染源。据报道,燃 煤大体上影响的雾霾为30%以上,而尾气也高于30%,两者基本相当。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汽车尾气的影响要甚于燃煤,可接近40%. 国家环保部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说,机动车污染物分两种,一种是从汽车尾气直接排出的一次污染物;另一种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指由气态污染物在大气过程中 转化成的二次颗粒物。和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空气污染源有很大的变化,这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空气污染主 要以工业性污染为主。进入2000年以后,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着工业治理的开展,很多大型工业企业从城区搬到了郊区,所以目前在城市范围内,机动车污 染问题凸显出来。 丁焰认为,机动车成为我国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的原因是多样的。他指出,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机动车污染成因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10%的群体贡献了超 过50%以上的污染物。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构成中,高排放车辆比例较高,多数污染物来自这些车辆。比如黄标车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里占差不多10%的比例,但 这些黄标车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超过了50%.现在很多城市在大规模淘汰黄标车,对黄标车进行限行、限制措施,也是基于环境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考虑;其次,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20%的比例迅速增长。从污染源的角度来讲,别的污染源都是在限制、搬迁、关停,但机动车却是与日俱增;另外,我国在车辆 使用环节上也有一些和发达国家有差距的地方。比如油品,我国汽、柴油质量相比发达国家差一些,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更多。还有就是交通拥堵情况在我国 一、二线城市非常明显,在低速行驶的条件下,车辆本身的排放也会更恶劣,这也造成了排放量提升。 空气污染下汽车行业的机遇 谈 到机动车空气污染防治,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处长冯波说,近年来,汽车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进步还是很大的。反观油品质量的提高,差距还是比较大。这 就导致了一个比较怪的现象发生,就是尽管国家实施了新的国家排放标准,但油品质量滞后,导致车辆采用的达标技术不能够完全发挥减排效果。 他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但是空气质量还是好于我们国家,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有更清洁的燃油做保证。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会主席Michael P.Walsh认为,目前中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很大一部分是油品低劣造成的。如果柴油车有一个特殊的过滤器,减少直接的PM2.5的排放,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会下降很多。 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务林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状况,治理污染不能太悲观。我们国家未来下一个阶段经济的增长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消费,二是环 保产业。治理污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给某些企业带来一些机会。现在国外的公司已经研发出满足欧Ⅵ标准的后处理装置,但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没 有我们自主开发的装置。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汽车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世界汽车的发展 国外的汽车引领着世界的汽车潮流,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前进。本章将从汽车的诞生,汽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以及日本等亲爱车大国的发展介绍汽车工业的进程。 1.1 前汽车时代 人类使用汽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车辆一直是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直至18世纪发明了动力机械后,才出现了机动车。 1765年英国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迅速推广,揭开了工业革命的篇章。1769年法国炮兵工程师尼古拉蒂·古诺把蒸汽机装在一辆木质的三轮车上,制成了最早的机动车。这也是最早的机动交通工具,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分水岭 蒸汽机是外燃机,燃料在汽缸之外燃烧,热效率很低,并且蒸汽车辆庞大笨重,操纵不灵,安全性差。1809年,法国人菲利普·勒本提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原理。1860埃蒂内·列诺尔制成了煤气机并成批量生产,是内燃机商品化。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制造出往复活塞四冲程内燃机,并为现代汽车内燃机发展奠定了四冲程工作循环的理论基础。当时热效率大12%-14%,之后人们放弃了热效率只有3%左右的煤气机而使用奥托内燃机。 1.2 汽车登上历史舞台 18世纪真正的汽车诞生了。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一个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和一辆三轮汽车,并在1886年获得了专利。1886年德国工程师哥特里布·戴维斯将自制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装在一辆改装的马车上,也制成了汽车。奔驰和戴维斯随后共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小规模的批量生产内燃机和汽车。他们二人首先把汽车与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把汽车推向了历史舞台,这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绩。 从那时起,汽车迅速跃升为道路的主角,很快便淘汰了马车。 1.3 西方的汽车发展 汽油内燃机以其功率的不断升高,轻巧等优点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汽车的主要动力。随后一大批汽车生产厂在欧洲崛起,标致、欧宝、雪铁龙等品牌先后涌现。汽车的春天到来了。 汽车虽然诞生在欧洲,但在美国依靠自然条件以及宽松的政策,又利用欧洲在当一次世界大战遭受破坏的时机,迅速崛起并超过了欧洲。此后数十年,美国的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雄踞榜首。 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 型车,并于1913年在汽车行业率先采用流水生产线大批生产,是这种车型产量迅速上升和成本大幅下降,促使汽车这种只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为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实惠的产品。20年间T型车工生产了1500万辆,具有极大地社会影响力,福特亦被称为“汽车大王”。 1908年,威廉·杜兰特以戴维·别克的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合伙人包括兰森·奥兹、亨利·雷兰德以及后来的路易斯·雪佛兰等先驱者。通用汽车公司还在1925年和1929年先后兼并了英国的沃克斯科尔汽车公司和德国的欧宝公司。1923-1956年,杰出的企业家销阿尔弗雷德·斯隆长期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最高领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该公司迅速上升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他提出了“分期付款、动态报废、年度车型更新、闭式车身”等促销措施,对美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沃尔特·克劳斯特原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1920年接任了濒临破产的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的领导大权,励精图治,使该公司起死回生。1925年,克劳斯勒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合并了道奇、普利茅斯、地索多等汽车公司,发展成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当时定的德国政府为了使人民都买得起轿车,下达了生产一种大众化轿车并建立工厂的指令,由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主持设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 第 1 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b98400388.html, MC策划 Plan MC ■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徐大全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中国汽车的崛起以及新技术的创新,全球 汽车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主要趋势包括: 增长向亚洲转移,动力总成多元化,安全系统需求增 强和汽车电气化、信息化等。 在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先进市场趋于饱和 的状态下,亚洲、南美以及欧洲非欧盟国家的发展和 增长正在得到汽车生产厂的巨大关注,尤其亚洲的前 景最为看好,这包括中国、印度还有东南亚地区的未 来发展。到2020年,预测亚洲市场(不包含日本、韩 国)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会保持在10%以上。亚洲正在成 为主机厂的必争之地。 动力总成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由简单的汽油、 柴油发动机发展到今天的多燃料系统、混合动力、纯 电动以及增程式电动等多种系统。博世坚信未来汽车 的发展方向是电动车,无论是配备动力电池还是燃料 电池。然而,电动车的市场何时形成还存在不同的观 点和争议。博世认为,2020年的汽车市场,电动车以及插电式电动车的数量将会达到汽车总量的5.6%。当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电动车比例或许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政府的政策可以刺激市场的发展,但不能建立市场。电池技术的突破在深层次上将主宰电动车市场的未来。互联网的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即汽车信息化,是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技术、智能传感器、软件及数据采集等技术的应用将在导航、交通状况、路况以及维修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仍将持续。相对于世界平均千人汽车拥有115辆,而中国现在的40多辆意味着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同是一个民族,有着同样消费理念的中国台湾,汽车千人拥有量现在是200多辆,到2020年,中国大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千人拥有汽车115辆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接下来的八年中,保持平均年增长率7%~8%,年产量趋于3000万辆的前景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会有巨大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 ●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 ●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发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汽车的发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体 马车时代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发明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内燃机的诞生 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内燃机的先驱 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内燃机。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22岁时弃商,开始从事煤气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1866年,奥托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翌年,此物荣获巴黎博览会金质奖章。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1877年8月4日取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 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50年风雨汽车路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福建汽车产业总体竞争力比较弱需要通过发展集群的方式来快速提升。福建汽车产业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对严峻的市场挑战才能提升集群竞争力。 [关键词] 福建汽车产业集群机遇挑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福建汽车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东南汽车城为核心的闽中汽车产业集群主要生产轿车、轻客;以厦门金龙为核心的闽南汽车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大中型客车;以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为核心的闽西产业集群主要生产载货车、专用车及“ 农村用车”。但这三大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弱。面对国际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福建汽车产业需要借助集群的方式来快速提升竞争力为此促进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环境下福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呢?一、福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 1.市场环境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__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88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私人购车占80%以上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从客车市场的需求来看由于国民财富增加、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了大量的新增客车需求和替代需求全球客车年销售辆大约40万台左右中国约占四分之一如此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非常有利于客车企业成长。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部分福建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建设并载入了中央文件。20__ 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把建设“海峡西岸汽车制造业基地”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具体包括:闽中产业群以福州东南汽车城为核心向东南沿海延伸集整车生产、总成零部件制造为一体;闽南产业群以厦漳两地企业为基础主要建设厦门汽车基地重组发展漳州、泉州地区汽车产业;闽西北产业群以新龙马汽车股份公司为核心以龙岩地区、三明地区为基地。 3.产业发展机遇随着《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规范的宏观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的对外转移为福建汽车与国际大集团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__年东南汽车与日本三菱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三菱国际品牌与东南自主品牌并存的模式为东南汽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年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又与德国奔驰、台湾中华汽车共同组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公司作为奔驰轻型汽车在亚洲地区的产销基地。这些合作不仅能引进项目、资金还能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引进来有利于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 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 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 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

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汽车发展文化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浅谈汽车发展文化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艺术设计1007班 姓名:黄艳琪 学号:201078250708 关键词:汽车,发展,构造,种类,保养,文化,标志,未来 摘要:汽车的发展,种类都非常之丰富,近几年来,汽车有着自己独立的运动及文化. 大家在不断的认识与接受。并应用在生活之中,与之惺惺相惜。这证明了我们的智慧与能力。要保持汽车的平稳发展,还必须要全面认识,个层次了解汽车及其文化,从而实施有效方略。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汽车现在及未来的走向。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前言: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它有着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正文: 一提到汽车,首先想到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1.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世界十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由wshkti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世界十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导语随着宝马、菲亚特以及原先退出中国市场的标致,又大规模成功登陆中国,中国人真是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中国开放得更彻底,中国汽车已搭上世界汽车发展的快车,真正融入了世界。忧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还会不会有世界级的自主品牌的轿车?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为世界几个汽车豪门的“殖民地”? 到目前为止,约有近 20 家国外厂商在中国版图上龙腾虎跃。它们在中国各个细分市场争权夺利,形成了“鼎立”之势:中高级轿车的竞争在大众、通用、本田和日产公司之间展开;普通级轿车, 9 家公司参与竞争,有程度趋于白热化; 11 家公司参与MPV 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 Vehicles、SUV SportsUtilityVehicles 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和吉普等车型的竞争,日本占据首位。总而言之,面对中国这个世界上利润最丰、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巨头们无一不在虎窥之中。有专家预言:未来10 年,中国汽车工业格局更趋国际化。世界汽车研究院根据 2003 年各大汽车厂商的销售额,评选出 10 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并参考他们最近几年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制作了《世界十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版图》。 1 第一名通用美国通用当前在中国有四大基地,且基本都处于中国版图的东部。分别是上海、烟台、沈阳、柳州。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一开始通用就采取的“高位入市”战略,一次性投资就达 15 亿美元,发展多年,如今上海通用品牌的声誉在中国已相当稳固。上海通用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 55 万平方米。上海通用的第二个整车生产基地是位于烟台的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而上汽通用五菱则是于 2002 年重组原广西柳州五菱而成,当前主要生产微车、小型轿车。在先后三次南下北上的并购之后,上海通用拥有了广西柳州五菱、山东东岳和沈阳北盛。但通用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在北京车展上,通用公布其再次投资 30 亿美元的新计划。新项目发展计划涉及汽车核心设计研发设施新建、新产品规划、汽车金融服务开展等多项领域,投资总额超过 30 亿美元。此外还透露,通用与上汽将在中国再建几个新厂,包括发动机厂和变速箱厂,以扩大其在华合资企业的整车总产能,到 2007 年,整车总产能将由目前的年产 53 万辆提升至近 130

论文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论文未来汽车的发展趋 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 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 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

电动车的机遇与挑战

电动车的机遇与挑战 电动汽车近期在业内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纵观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实际上已经历了两次有关电动车的热议,每次无一不与当时的能源现状息息相关。 第一次热议是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池和电机的技术相对成熟,使电动汽车在汽车领域中(电动车、蒸汽车、内燃机车)三分天下有其一份。但随着石油的开发和内燃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车在三十年后渐渐失去优势,汽车市场逐步为内燃机车一统天下。 第二次热议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度,石油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启动电动汽车研发,到九十年代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多国政府推出产业鼓励政策与措施,多数世界级汽车企业纷纷加入电动汽车研制与试生产,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二代电动车开始走出生产车间。但由于相对的技术与成本问题,这些二代电动车最终只能作为技术与产品研发储备。这次热议会为电动车尤其是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将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低碳的重要角色 还是离不开能源话题,不过主题远远超过了能源制约的范畴,不再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经济行为所主导,而是由整个经济社会——低碳经济所主导,新能源汽车需要承担可持续发展之环境问题的责任重担。 有专家指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核心问题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一大瓶颈就是能源。目前我国能源已经面临高油价、高依赖、高污染的三高压力,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迫在眉睫,节能减排、逐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到2030年,预计乘用车总量可达2.87亿辆,这样庞大的汽车数量将对能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需求量分别会上升到石油总消费量的43%和57%,2020年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达到56-60%,到2030年中国将需要进口62亿桶石油。 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角度看,传统的汽车行业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很大,但在新能源技术上相对而言差距较小,所以对于我国企业就是特别是自主品牌都努力抓住这个机遇,国家也是在判断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形势以及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已经具备的条件,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会,可以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已进入研发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新型燃油汽车(清洁柴油车、新配方汽油)、燃气汽车(石油液化气、液化天然气等)、生物燃料汽车(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从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废气排放以及经济性综合评价,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技术与产品研发最为成熟及产业价值的,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中脱颖而出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产业化曙光出现 电动车要实现产业化,必须解决五大关键问题,即倾向性的产业政策扶持与支撑、核心技术的突破与量产工艺的成熟、配套设施与配套供应商的跟进、总使用成本的有效降低、企业战略。 自2001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部节能、环保和能源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并且还特别针对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出了多项优先发展的政策,旨在加快汽车产业的结构化调整,目前对电动车政策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消费(购买补贴、充电便利性等方面)。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关键驱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研发正大幅改善着汽车的性能,我国成功研发了性能更优的锂铁电池(LiFePO4),虽然仍在商业化演进阶段。但镍氢电池已实现了产业化,之所以国家现在把发展重点从锂电池转变为镍氢电池,主要原因是镍氢电池的技术比锂电池更成熟,矿产资源更充足,未来能使新能源汽车更易进入到商业化阶段。 最近,国家电网集团宣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建造电动公交车和乘用车的充电站,成为“示范运行”的纯电动汽车补充电力的基站,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纯电动公交车,还包括未来商业化前景更大的纯电动轿车;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在深圳市投入了约3,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建设电动车充电站的项目,大力支持电动车项目的发展,提出要做国内第一个“充电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