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_罗马家族制度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古代中国_罗马家族制度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古代中国_罗马家族制度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古代中国、罗马家族制度

及西方理解东方的误区

徐晓望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西方人对中国家族制度的认识,建立在对罗马家族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但是,罗马的家庭其实质是父亲压迫家庭成员的奴隶制;而古代中国的家族与家庭第一位的是伦理关系的维持,父亲往往把子女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然而,西方学者往往不自觉地从罗马家族制度来理解东方的家庭与父子关系,这使他们对东方社会的解剖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起点上。例如,他们将中国政治制度看作是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其实,专制主义仅仅盛行于受古罗马文化影响的中近东国家,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更多地体现中庸的观念。

[关键词]家族制度 中国 罗马 误区

〔中图分类号〕K22 K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0)07-0081-07

古代中国与罗马都是实行家族制度的区域。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许多人都强调这一共性。其实,古罗马家族制度与中国的家族制度有实质性的不同。由于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罗马家族制度为起点,从而对中国古代家族社会产生极大的误会。这一误会,使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与分析,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起点上。

一、古罗马家族制度的特点

对古罗马家族制度的研究,西方学者已有许多成果,这里引用德国学者缪勒利尔的综述:

罗马的大家庭在组织上与习俗上也很相类似。在那里,家长也是全家财产的所有者,是他的妻子的身体与灵魂的主人,是孩子们、侍役及奴隶们的主人,那些人对他是完全服从的。他对于他们的权利有:(1)惩罚的权利;(2)生与死的权利;(3)出卖或当作负债的抵押品;(4)给他们订婚,以及使之结婚或离婚的权利;(5)不但对于家庭的财富,就是儿子们独立赚来的钱也由他任意去处理。所以,只要他高兴,对于他的最亲近的家人,对于“他自己的血肉”,他可以鞭鞑、处死或出卖为奴,或出租付债。儿女的地位在一方面是比奴隶还坏。一个儿子由父亲卖为奴隶,他的主人把他释放之后,他必得仍然回到父亲的束缚,这样凡三次,到第三次的解放,然后他才可以自主;而奴隶则第一次释放,立刻就自由,而且永远自由了。父亲可以随他的意志,为儿子订婚、结婚。他可以从她的丈夫那里把女儿要回来,解除婚约,不管他们的婚姻是如何快乐与儿女众多。……虽然法律条文上谓订定婚

姻婚约要得女儿的同意,但因为女的年青无知,与对父权的恐怖,所以,在这种事件上的实际自由是绝不会有的。这种权力,以及所连带之可怖的败坏德性的可能性,与父子的一生相终始。不管儿子有多大的成就,不管儿子在国家官吏的地位有多高,他的父亲有权剥夺他的工作的一切物质结果,有权把他卖身为奴或处死,检查官、执政官、司法官与他战战兢兢的小孩一样得受这个法的支配。罗马的家长们收获这个成果;他们通常都是非常可怕的,通常与其说可怕,毋宁说可憎的。他们是人子们躲避不了的暴君与压迫者,而他们的死对于成年的孩子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诚如勒启所说的,全部罗马史上很难找出子女的爱的实例。在内战的时候,父亲常死于儿子背叛之手。奴隶反要忠顺可靠些,因为其主人的死,并不足以解放他们!穆姆生,研究罗马政治史的权威,说:家庭中的男领袖之无限及完全不负责任的权力是终其生而不变、而不可摧毁的。衰老、疯狂都不足以剥夺他的这些特权,就出于他的自愿,出于他的自由意志也办不到……至于反对家长,一切家人都无此权利:他的妻子、儿子和他的奴隶、牲畜一样没有提出反对的权利。家庭之于个人的希望与快乐,正如坟墓般的土牢一样。①

在西方学者看来,古罗马家庭实行的父权制使其成为奴隶制的起点。在这类家庭中,家长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便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从语法分析而言,古罗马人的家庭一词,是从“奴隶”一词转化而来的。应当说,他们的分析准确地抓住了古罗马社会的本质,可是,这种家庭与东方人的家庭有很大差异。

第一,家庭中的父子关系的差异。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父子关系是与婚姻关系并列的、家庭中最重要的两大关系之一,而在有些人看来,甚至父子关系比婚姻关系更重要。古代中国人之所以看重父子关系,是因为他们将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关系当作人生的基本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于家族的发展。在中国人看来,个人的成功是其次的,家族的延续才是一个人在世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说,个人的成就只在为家族的延续做出贡献时,才是有意义的。由于这一人生的目标不同于西方社会,便使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有了不同于古罗马的起点。

家族发展的前提是子孙的繁荣,没有子孙,便没有家族。这一明显的事实使中国人将子孙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当子女的利益与自己有所冲突时,他们常常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而成就子女。这一立足点与古代罗马人是不同的。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子孙满堂是人生价值的第一体现,而断子绝孙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人理想中的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的关系,这样,父子关系便形成了双向的互维关系,父母以子孙为重,儿女以父母为重,这样相互尊重、相互谦让,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义务,家庭就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家族就会繁荣。

但对一个罗马的家庭而言,摆在最前面的是个人的利益,其次才是子女。如果子女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除去子女。如前所述,罗马人可以将自己的子女卖为奴隶,只要他觉得对自己有利。应当说,古代中国的父母也有这种权利,但对中国人来说,出卖子女是人生最大的悲剧,是自己一生事业破产的象征。因此,不到最后一刻,古代中国人是不肯出卖子女的。在古罗马,即使儿子仕至高官,仍有被父亲卖为奴隶的危险,所以,父亲对儿子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儿子只要有可能除去这一威胁,并因此得到财产,他们行事是无所顾忌的。由此我们可知古罗马的父子关系是对抗的关系,他们是争夺财产的对手,各自是对方生命的最大威胁。如果说罗马人之间也存在友谊,那主要是在朋友之间,而不是在父子之间。

第二,罗马人的婚姻也受到父权制的干涉。父亲在子女缔结婚姻方面握有重大权利,这是古代东西方所共存的情况。但罗马婚姻制度的特殊性还在于:父亲不仅有干涉子女婚姻的自由,而且还有使之离婚的权利!在古罗马的家族里,父亲对子女的权利并非随着婚姻的缔结而立即告终,它还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黑格尔说:“再有一种婚姻方式叫做‘乌苏斯’,……就是指妻子留居于她的丈夫家中,一年之内没有‘须臾’离开。假如做丈夫的没有遵照这些合法的婚姻方式结婚,妻子就停留在她的父亲权力之下,或者在她的族人保护之下,不受她的丈夫的管辖。这样看来,可以知道罗马妇女只有在离开丈夫而独立的时候,才能够取得光荣和尊严,并不是从她的丈夫和她的婚姻那里取得光荣和尊严的。”②这一种婚姻制度与古代中国是不同的。中国的婚姻,在一般意义上是永久的婚姻,离婚被视为人生的悲剧,除非产生特殊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离婚。在妇女的所有权方面,中国古代的习俗也与罗马不同,古代中国的女子出嫁以后,她的所有权便属于丈夫,而不是属于她的家族。但在古代罗马,在许多情况下,女子出嫁后,仍然停留于父亲的权利之下。两种不同的婚姻制度造成不同的局面,东方的家庭较为稳定,离婚的现象罕见,其弱点是妇女一旦遇人不淑,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只有家庭人口的自然代谢才能改变她们作为弱者的地位。与其相对,在古罗马社会,妇女可以利用离婚来取得自由,罗马的女性一生不离婚是极为罕见的。可见,特殊的家族制度造成罗马人家庭的不稳定。

罗马父权制对婚姻的干涉还表现于伦理关系的混乱,缪勒利尔借俄国喻古代罗马:“古代俄国父权家庭内,间或有可怖的家庭暴君凌辱其年轻的媳妇,这种压迫在罗马极盛时代是比较常见的。”③由此我们可知:为何古罗马人没有贞节观念,为何古罗马人以纵欲闻名于世,它是在罪恶的父权制压迫下社会结构的扭曲。

可见,虽说古罗马家族制度的外在形式与中国相类似,但其内容与中国是不同的。按照人类世界的传统观念衡量,古罗马世界有物质文明,但没有伦理文明,罗马的家族制度是“文明世界”的耻辱。

二、基督教与西方伦理观的建立

基督教是古代无产者的秘密组织,它的产生,是以挑战私有制为其特点的。早期基督徒反对私有制,也反对家庭,每一个基督徒都是离家出走的叛逆者。因此,古代基督教的传播,对家庭造成极大的冲击。在基督徒看来,既然天下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女,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即使亲如父子,也应同等对待,不要因家庭之爱,妨碍了对社会的爱以及责任。上帝之爱是超越家庭的,人类就是一个大家庭,人对社会的忠诚即是对家庭的忠诚,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分。耶稣要求他的弟子们不可为了家庭之爱而放弃履行对上帝的职责,④他曾经疾呼人们捣碎家庭的枷锁:“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⑤反对家庭,对当时的罗马世界来说,便意味着反对家庭奴隶制,而当时那种残暴的家庭奴隶制,已是社会发展的枷锁,是罗马人走向文明的障碍。在这一历史的大背景下,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不是偶然的,它带给罗马世界全新的人际关系观念,必然引起西方世界的改革。应当说,在基督教传向西方的过程中,基督教也在不断地适应西方社会。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它奋斗的主要目标是砸碎古罗马可耻的家庭关系与家族关系;但在其成为统治宗教以后,家庭不可全部粉碎的事实,使基督教承认了家庭的存在。但是,家庭关系受到了基督教伦理的全面界定。我们知道:基督教起源于以色列人的犹太教,而以色列人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民族,他们的伦理关系较为文明。随着《圣经》的传播,以色列民族的伦理关系被带到古罗马社会,改变了西方的家庭伦理制度。例如,在基督教的导引下,西方社会一度禁绝了古

罗马的滥交现象,将贞洁观念再次传播到西方;由于教会坚持离婚是非法的,在很长时间内,西方的天主教不允许教徒离婚,家庭得到了稳定。宗教也将伦理的观念传到西方,作父亲的不能再随意侵犯儿媳,也不能将儿子出卖为奴隶。因此,基督教对西方社会来说,是伦理文明的象征。它的建立,埋葬了罪恶的古罗马家庭,而建立了新式的、较文明的家庭制度与家族制度。这一历史,使西方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与东方人产生区别。在西方人看来,古罗马家庭与家族是罪恶的,而宗教是文明的,只有粉碎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古罗马的家族制度,才能建立基督教文明。

由此可见,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中,有反对家庭的潜意识。据说近代的基督教已成为维护家庭的基本力量,这一演变的过程,我们不是太清楚。不过,它在西方社会有多大影响力,只要看看现代西方难以挽回家庭瓦解的趋势,便可知道它的地位。其实,基督教教义的本质是反家庭的。根据教义,完美的基督徒应是脱离家庭完全献身于神的事业。家庭的存在,是对人弱点的让步。加上历史上罗马家庭制度的罪恶,在西方社会中,家庭的地位远不如东方社会,或者说,在潜意识中,西方人仍然认为家庭是丑恶的父权制的体现,一个人只有脱离家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近代西方的思想家卢梭对理想的家庭关系有这样的描述:“在所有的社会中间,最古老而且唯一自然的,乃是家庭这个社会。连儿女也只是在需要父亲抚养的期间,才保持对父亲的系属。这种需要一终止,自然的联系就立刻消失;于是儿女解除了对父亲应有的服从,父亲解除了对子女应有的照顾,彼此同等地进入独立状态。如果他们继续保持结合,那就不再是自然的,而是自愿的。家庭本身只是靠约定来维系的。”⑥对西方人来说,只有从家庭中独立出去,才有真正的自由。

总的来说,在西方人的潜意识里,家庭是一个遥远的历史罪恶的回忆,只要一想到家庭,西方人便会想到古罗马时代丑恶的家庭奴隶制。近代西方家庭制度趋于瓦解,与西方这种潜意识是有关的,这是西方社会的特点。此处不想深入评论西方社会的发展方向,我想指出的是:西方人将家庭视同奴隶制的观念,与东方人对家庭的观念是不同的。作为科学的研究,我们当然希望西方人在研究东方家族制度时,能够摆脱西方意识深处对家庭的看法。但由于潜意识的无处不在,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受到西方家族观念潜意识的影响,并用以指导对东方家族观念的研究,从而对东方的社会制度产生一系列的误解。

三、古代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地位

中国文明起源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但由于文献的缺乏,使我们对当时的制度尚不很清楚,这一时代中国的物质文明似乎不如古罗马,那么,这一时代中国人的伦理文明情况如何?是否会出现古罗马家庭的乱伦现象?这是不易回答的问题。

中国的古人一向认为伦理是后世教育的成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伦理的教育,而是让自己的欲望操纵自己,人就会退化为野兽。假使我们接受这一点,我们必然要承认,在中国古代,也会有一个古罗马似的伦理混乱时代。王夫之在很多场合即表明了这一观念。但我们多数的儒家先哲,好将中国文明起源的黄帝时代描绘成中国真正的黄金时代,已有发达的伦理文明。这种矛盾与混乱,同样困扰当代学者。虽然人们曾以为前者才是古代的真实,但近代人类与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动物表面无拘无束的性行为中,也会有其一定的“伦理”。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有些伦理是与生俱来的。

我一直认为:古罗马社会不自然的乱伦现象,其实是非常独特的,它是父权制极度发展的恶性产物,同时也是古罗马的独特产物。而在古代的其他民族中,父权制一般不可能极度扩张,因此,它也不至于成为破坏家庭稳定的因素。中国人作为古代诸民族中的一个普通民族,它的发展规律应是和多数民族一样,在遥远的古代,已经有了一定的伦理制度,当然,它不像后世夸张得那样完美,但也不

是徒具虚名。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建立于家庭制度的伦理,渐渐成为中国文明中最发达的一部分,它造成周公与孔子学派的建立,并构成中国文化的核心。家庭伦理与家族制度在文明中占这么重要的位置,也许只有中国。从这一点看,中国古代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完全不同。古罗马的特色是物质文明,它的骄傲是宏伟的大理石建筑,而古中国的特色是伦理文明,它的骄傲是人际行为的理性。

由于人际行为方面理性的胜利,古代中国的家庭与家族,都受到理性伦理的制约,因此,它不是古罗马父权制泛滥的家庭,而是典型的东方伦理家庭。虽说它的外在形式与古罗马家庭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它的内涵是不同的。以父权制为例,缪勒利尔对古罗马家族制度父权制的五点归纳(如前述),其中除了使儿女离婚的权利不像西方世界那么绝对外,古罗马父亲所拥有的权利,周代社会的父亲也都拥有。但其本质的不同在于:古罗马社会的父权制受到法律的保护,以法律为后盾。而在西周社会,父权制并非最高的,在其之上,更具有权威的是伦理制度。

孔子对中国伦理制度最简约的概括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这一句话,有人解释为典型的父权制,以及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实,孔子的意思十分明确:他要求无论君臣都要尽职尽责,君主要像一个君主,臣子要像一个臣子,父亲像一个父亲,儿子像一个儿子。所谓尽职尽责,就是不仅要想到权利,还要想到义务。在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中国文化的内核不是强调个人在社会上的权利,而是强调个人的义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人对家庭的理解。在古罗马人看来,家庭属于父亲;但在古代中国人看来,父亲也只是家庭的一员,父亲属于家庭,而不是家庭属于父亲。因此,作为家庭中的父亲,也应当以家庭为主,而不是以个人为主。由此产生东方式整体大于一切的观念。在这一基点上,中国古代的父权制受到极大的制约。尽管在中国古代法律上,也规定作为父亲拥有对儿女的生杀大权,但是,习俗要求他不是在儿女面前炫耀这一权利,而是应当为儿女着想。社会对父亲的要求,首先是尽自己的义务———对家庭的义务、对子女的义务。一个父亲,只有在为子女着想时,他的父权行使,才是可以接受的。其次,父亲永远没有滥用父权的权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周公、孔子制定的仪礼规范。古代中国的父亲虽然有出卖子女的权利,但他们若是随意出卖子女,只会被社会视为缺乏道德的弃民。又如父亲强奸儿媳事件,在古罗马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甚至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中国,它被视为乱伦之中的最大罪孽。按照唐以来的法律,父亲作出这类不道德的事,则被视为自动放弃尊长的位置,以常人论处;而在古代中国,强奸罪是要判死刑的。可见,在中国古代,伦理对父亲是有约束力的。与中国相比,古罗马虽然被称为家族社会,其实,他们是以个人利益为上,家族利益为次。但在中国,家族为上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根植于中国人思维的深处。这些观念都使中国古代的父权制受到很大的制约。

如果说西方的伦理制度来自于基督教,它的倾向是反家庭。也就是说,只有取消古代的家庭制度,西方民族才进入了文明;与其相比,东方的伦理制度起源于儒教,它的主要倾向则是维护家庭。因此,中国的儒教不是家庭的对立面,儒教的发展,并不造成家庭与家族制度的瓦解,而是巩固了它。在东方人的伦理与家庭制度方面,我们不会看到伦理与家族制度的对立。西方文明的发展,必然淘汰古老的家族制度,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于家族制度的理性。

四、西方学者理解东方社会的误区

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早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西方学者便对中国的制度发表过不少精彩的见解。但是,早期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有一个极大的弱点,他们大都没有亲自到过中国,仅是凭传教士带去的二手资料与文献来界定中国的事物。例如莱布尼茨、黑格尔、孟德斯鸠诸人往往凭

着中国的儒家文献与法律规定来研究中国。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真实社会与文献距离最大的,也许要数中国。仅就法律而言,西方社会的实质,可以从法律中得到完全的界定,但中国的法律是不完整的,在法律之外,还有许多民间习惯法。只有了解中国的人,才会知道:这些习惯法比法律更能展现真实的中国。然而,这些材料都在西方学者的视野之外。这就使西方学者对中国事物的界定,往往似是而非。

家族社会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它也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起点。黑格尔描述中国的历史:“现在让我们从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年月日,转而探索那终古无变的宪法的‘精神’。这个,我们可以从那条普通的原则———实体的‘精神’和个人的精神的统一中演绎出来;但是,这种原则就是‘家庭的精神’,它在这里普及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⑦对黑格尔来说,只要了解了东方的家庭精神,便能勘破东方社会的结构之谜。然而,黑格尔并未到过东方,对东方的家族制度没有深切的体会。实际上,他在潜意识中,往往是用古罗马的家族制度去评价中国的家族制度。

孝悌是中国家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评说孝悌:“因此,这种关系表现得更加切实而且更加符合它的观念的,便是家庭的关系。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人格,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⑧孝的观念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家族文化,黑格尔从这里开始剖析中国社会是对的。但是,他对孝的理解却是出乎中国人意料之外的,他认为孝的存在,剥夺了中国人的独立人格,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去理解这句话,黑格尔的逻辑似乎是:只要一个人未放弃对父母的孝顺,他便无法成为一个有荣誉感的独立人。然而,这一推断是中国人所无法接受的。孝敬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人成为人

的必备人格,如果一个人放弃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尊敬,他将是被社会唾弃的人。即使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作为一种东方道德仍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正在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它对改良现代社会的代际关系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所以,黑格尔如此贬低孝的意义,是违背人类价值观的。当然,黑格尔并非要挑战人类的价值观,而是因为他根本不理解“孝”的文化内容。因为,孝是西方社会所没有的观念。

从字面上看,“孝顺”应当解释为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当我们不理解它的文化内涵时,很容易将它与西方古罗马社会的父权制联系起来。其实,中国古代的“孝顺”有相当复杂的文化内涵,孝顺一词确实有对父母无条件服从的意思,但是,它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古代中国人理想的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这就是说,父亲爱子女胜过自己,与其相应,子女爱父母也胜过自己。但在实际上,天下多痴心父母,却少有孝顺的儿女。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向将子女看作比自己更为重要,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却是有限的。因此,中国对代际关系道德的培养,主要着眼于子女孝顺父母一面。中国的儒家教育着重于“孝悌”的培养,其原因也在这里。

由于基点的不同,使东西方的父权有了不同的意味。在西方学者看来,中国以孝悌为核心的文化,便是宣扬奴隶制度的文化,而奴隶制是最丑恶的,所以,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的一切都是落后的。由于黑格尔未到过东方,他并不理解中国人的家族制度及相应的观念,他在推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以罗马家族制度取代了中国的家族制度,从而将对古罗马家族制度的批判施于中国古代社会。

黑格尔在指出中国的特性在于家庭的“孝敬”之后,将对中国家族观念的批判扩张到中国的社会,他说:“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⑨“中国臣

民中可以说没有特殊阶级,没有贵族”。⑩“在中国,既然一切人民在皇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换句话说,大家一样是卑微的,因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必然不大。大家既然没有荣誉心,人与人之间又没有一种个人的权利,自贬自抑的意识便极其通行,这种意识又很容易变为极度的自暴自弃。”

λ?“在中国,实际上人人是绝对平等的,所有的一切差别,都和行政联带发生,任何人都能够在政府中取得高位,只要他具有才能。中国人既然是一律平等,又没有任何自由,所以,政府的形式必然是专制主义。”

λω

以上将黑格尔的话集约在一起,他的逻辑是十分明确的:由于中国社会实行家族制,父权制构成社会的基础。皇帝成为所有人的父亲,亦即大家长,其他人都是他的奴隶,或者等于他的奴隶,而低贱的奴隶是不会有思想的,因此,中国的社会极为落后,在这一背景下,东方只能实行专制主义。由此看来,黑格尔应是“东方专制主义说”的始作俑者之一,难怪他的学生一直将“东方专制主义”当作东方社会的特点之一。但是,黑格尔只是由于对中国父权制的误判,从而引伸至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误解。如果说父权制是专制主义的基础的话,那么,它一向主要存在于古代的父权制国家,我这里说的是古罗马的帝国阶段及其继承者。虽然它有时是昙花一现,但它的萌芽确实是在西方的土地上,而不是东方。它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不是东方文化的产物。它的继承者是“半西方的”、或是中近东的一些国家,如古代的俄罗斯及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是父权制与专制主义体现最充分的国家,但它不是中庸之道盛行的中国。中国的儒家伦理一向制约父权的无限扩张,在古代政治中,它也一直制约帝权的无限扩张。凭心而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帝王,只是极个别的例子,成功的帝王从来是奉行中庸哲学的。但在古代西方与中世纪的东欧、中东,却有许多人自以为朕即国家。这是当地父权制习俗的延伸。

在19世纪以前的西方学者眼里,广漠的东方是一块混沌的整体,由于不能接触中国社会的实际,他们往往以中近东国家与俄罗斯之类的半西方国家取代真实的中国,作为研究中国的材料。他们认为:由东欧与中近东历史中总结的东方社会特征,肯定符合中国社会,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正是这一推理的产物。令人遗憾的是,黑格尔等人的错误,往往左右当代西方学者对东方的研究,甚至左右中国学者对自己历史的理解。现在是清算这一错误的时候了。

我们深知,中国的传统并非完美的,我不否认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特殊结构,是妨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我在这里对古代中国父子关系的分析,并不表明我认为这一制度是完全合理的。我仅是指出它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点。中国的进步需要对传统家族制度的批判,但我们对它的批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了这一点,清除学术界对古代中国的一些误解是必要的。

①(德)弗?缪勒利尔《家族论》第261—262页,王礼锡、胡东野译,商务印书馆1935年6月版。

②黑格尔《历史哲学》第331页,王造时译本,三联书店1956年版。

③弗?缪勒利尔《家族论》第266页。

④《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8章,第9—10页。

⑤《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0章,第13页。

⑥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章,论原始社会,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63页,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又见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⑦⑧⑨黑格尔《历史哲学》第164—165页。

λω黑格尔《历史哲学》第168页—169页。

λ?黑格尔《历史哲学》第174页。

责任编辑:郭秀文

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事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和十字军东侵。明白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却是一个——文明的整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其顿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和亚历山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问,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着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事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的,当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重点难点】 一、重点:希波战争。 二、难点:对东西方战争的认识和评价。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代东西方战争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讲述、谈话、讨论、指导读书、问题探究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奥运会上的马拉松长跑比赛》视频片断,教师设疑激趣)同学们知道正在进行的是什么项目的体育比赛呢?(学生容易答出马拉松长跑比赛)那你们又可否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赛是怎样来的?(学生反应各异,教师由此引导)马拉松比赛项目的设置与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一场战争密切相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过千年时空,回到激战的古代亚欧战场,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吧!(出示本课课题) 学习新课: (教师边讲边出示第一子目标题)首先,我们经历的是古代东西方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冲突。 一、希波战争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制度的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在比较研究鉴别的基础上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从而显示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一般采用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对中西政党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 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多党合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差异 ( 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 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 。如法国、意大利, 一般采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内阁的形式共同执政; 英国和美国, 形成了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垄断政权的格局, 建立了所谓的两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 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国在辛亥革命后, 曾试图实行西方式的多党竞选和议会内阁制,结果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1927年后建立的国民党一党制,于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垮台而告失败。实践表明,西方式多党制和国民党的一党制均不符合中国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正式形成。我国民主党派主要产生于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各民主党派曾试图走西方式道路,但在国民党残酷迫害民主人士的严峻形势面前,各民主党派经过反复的探索与思考,逐渐抛弃了中间路线,抛弃了对国民党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因此,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是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1] ( P205) (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及意义

xx传统家族文化及意义 家族文化是相对家族制度而言的,家族制度是指家族外现的能被感知的具体事项,它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如族谱、族田、族长、族规、祠堂等。家族文化包含着家族制度;同时它还旨在反映家族制度发展变化的机制和家族制度本身的功效;它是家族制度的深层状态;是家族制度事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家族制度事项中不易被感知的内在本质。 (一)xx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 第一是为家族而活的人生观,“光宗耀祖”的话,今天偶尔还能在事业有成者的口中吐出,他们认为努力向前,是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皇帝及地方政府,也会因某人的业绩或义行,奖予匾额,家族将它挂在祠堂,引为殊荣。品官有家庙祭祀制度,成为法定承认的望族,何其荣耀。 第二,尊祖敬宗的团体意识。“尊祖敬宗睦族”、“尊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尊祖,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祭祖,是表示“水源木本”之思,“慎终追远”之意。如果能够做到,世人便以为是宗族兴旺的表征。敬宗是尊重宗子的权威,服从他的领导,认同他所代表的组织——宗族。所以敬宗、尊宗的涵义,首先是族人以宗族为自己的组织,其次是认同宗族的代表宗子、族长为领导人,由他们带领自己实现尊祖祭祖的愿望。至于睦族,是讲处理好族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宗族的团结和合作,使宗族长存,是尊祖敬宗的必要内容。所以尊祖、敬宗、睦族三者,尊祖是目标,也是出发点;敬宗,睦族是实现目标的条件,是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敬宗是关键所在。 第三就是孝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庭或家族都讲究上慈下孝,孝道的全部内涵有三个方面: 第一,一般说是生养、死葬、祭祀。第二,自己事业有成,能够扬名显亲。第三,应有传宗接代人。现在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重视,“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体现了生养和无后在孝道中的重要地位。孝道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只有它的成功实现,才能是家族得以延续与传承。所以在古代,孝道的最终要求就是族人事业有成,光大门楣,人丁兴旺。而不仅仅

(完整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高考题汇总,推荐文档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部分 雅典民主政治部分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A 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中国古代的妾制度

中国古代的妾制度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 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中国古代的特 点就是等级分明,尊卑有分,一夫多妻制度可以看做旧社会的一个缩影。 1.妾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妻妾制度源自远古的奴隶制时期,当时奴隶主有自己固定的妻子,这些妻子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他们生儿育女。除了妻子以外,奴隶主还有权和作为自己财产的女奴隶发生性关系。 虽然奴隶主本身的目的,并不是想让这些女人为他生孩子。 既然有这些关系,那么也就说女奴隶可能怀孕,而她怀的就是奴隶主的孩子。 虽然女奴隶只是类似于耕牛,房屋一样的财产,她们的孩子却是奴隶主的骨肉。 那么,奴隶主只能将几个女奴隶固定为自己服务,不允许别的男人碰,以防止自己血缘的混乱。 所以,这些女奴隶逐步成为一个特殊的身份,她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奴隶,而是专门为奴隶主服务的女人。 这些女人的地位似乎是和妻子差不多,但他们身份仍然低微,

可以由奴隶主自由买卖,甚至处死,不算是自由人。 这种身份的女人,就是最初妾。 这些奴隶时代,进入封建时代以后,妾的制度也逐步成熟。进入汉朝以后,中国逐步开始了所谓的一妻多妾制度。 当时法律规定,成年男子只许拥有一个正式的妻子,但是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妾。 妻子的地位很高,而妾的地位要低,也就是所谓的妻妾有别。实际中,妻子一般是和丈夫门当户对的家庭出身,比如红楼梦里面的贾政,作为开国功臣,世袭贵族荣国公的孙子,他的妻子是同属四大家族王家的小姐王夫人。而贾政的儿子贾宝玉娶的媳妇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大小姐薛宝钗。 而妾的地位比妻要低的太多了。 2.妾的来源 妾和妻不同,妻子一般必须明媒正娶,大操大办一通。 中国人常说婚姻是人生最重的一件大事,而娶妻也是中国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古代,当代中国,无论什么阶层,什么地区的中国人,娶妻都会非常郑重其事的。 而妾的组成就不同了,大约分为以下几种: 1、陪嫁在封建社会,有钱有身份的女子家庭一般都有仆人服侍,当她嫁到丈夫家时候,一般把这些仆人作为陪嫁也带到丈夫家。而这些人本身就是妻子的仆人,她们一般和妻子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完)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以及希腊的古典文化。这节课呢,我们要学习继古代希腊文明之后又一个崛起于地中海区域的古代文明——古代罗马。人们常常用“辉煌”这个词来形容古代希腊,而用“伟大”一次来形容古代罗马。罗马的伟大在于哪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过程: 我们知道雅典是因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得名的,那罗马城的名字是由何而来呢?相传有这样一个传说: 罗马建城: 我们先来看一幅座青铜像。这座青铜雕像叫《母狼》,高85厘米,创作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现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是罗马市的象征。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只母狼正在用它的乳汁喂养着两个孩子)。因为这两个小孩中,其中一个叫罗穆洛斯,相传就是他建立了罗马城。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传到努米托耳的国王的时候,他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强行将他的女儿送去神庙做女祭司。但他的女儿为战神马尔斯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洛斯和勒莫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洛斯杀死了勒莫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因此他也成为了罗马城的第一位统治者。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这是最初的罗马城,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城面积非常小,只是亚平宁半岛上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邦,但是到了公元两世纪时,它的地域范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出,此时,它东起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那么,究竟为什么罗马会从当初的一个小邦,发展为如此的庞大帝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慢慢探索。 发展历程总括:

论中国古代的家族与父权制度

论中国古代的家族与父权制度 摘要:我国古代的社会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父权社会,儒家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立起家国天下,并运用礼制与法律保障家族与父权制度。家是族的一部分,家族是国家的基础,维护家族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父权是为维护家族稳定的核心。父权的范围很广,并受到法律的承认,包括教令权,主婚权,财产权。父权家长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家族父权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与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1]家族和父权是家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父权是维系家族稳定有序的保障。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第一章家族篇,阐述了家族的范围: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家族的亲近范围是通过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服制度确立的。《礼记》云:亲亲以为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又说,四世而缌,服之无穷也,五世而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2]所谓亲属的范围,是以四世为限,缌服为界。随后,瞿同祖先生指出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在社会和法律都承认家长或族长权力的时代,家族被认为是政治、法律的基本单位,以家长或族长为每一单位之主权而对国家负责,家族是最初级的司法机构,家族团体以内的纠纷及冲突应先由族长仲裁,不能调节处理的才由国家司法机构处理。虽然之后随着君权的发展,法律制度发展到生杀权完全操纵在国家机构和国君手里,仍没有动摇族长或家长的初级司法地位。 近几年来, 许多涉足家族父权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关于族之来源,考之史籍,正如春秋时鲁国之众仲所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肺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3]我国古代社会为农业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家庭和家族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组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为基础的。重家族、重血缘、重伦理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固有特征,在古代法律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具体到家庭生活中,家长拥有管理监督生产和支配家庭成员的权力。而调整家长关系,维护家长权和族长权的法律,也就成了古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费孝通先生“父子”纵向关系为传统家族主轴关系的理论暗示了处于父子纵向链条末端的“人子”首鼠两施、左右失据的尴尬地位。作为家族血脉延续的“人子”,如果没有自觉自愿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就常常被长辈视为“小肖之子”,这也使父子间的冲突作为反复出现的典型意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常态。[5] 一家与族的关系 家族在古代是一个复合名词,族的范围包括家庭,但是一般情形下,家为家,族为族。前者为一个经济单位,为一个共同生活体,后者则为家的综合体,为一血缘关系。[6]中国

最新整理第7课古代东西方的战争.doc

古代东西方的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这个故事出现在下列哪一战争中?()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 2.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希波战争发生的原因是() A.波斯帝国的扩张 B.希腊的军事扩张 C.罗马的军事扩张 D.亚历山大东侵 3.电影《血战温泉关》是以希波战争为背景拍摄的,恢弘的场景,精良的制作,使该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下面关于希波战争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是由波斯帝国挑起的 B.以少胜多的战役是马拉松战役 C.波斯取得胜利 D.希腊取得胜利 4.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的王国,足迹远达印度。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屏。他是() A.亚历山大 B.穆罕默德 C.凯撒 D.屋大维 5..武力冲撞、战争征服是古代亚欧大陆文明融合的主要方式。下列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 A.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代日本 D.亚历山大帝国 6.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①传播文化②扩展文明③财产损失④荼毒生灵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7. “虽然他从未将所有民族都联合在一个世界性国家里,但是他的事业动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不 同种族的融合,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上述规定应出自() A.亚历山大B.君士坦丁十一世C.马可·波罗D.毕加索 8.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扩张纳入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名称最恰当的是() A.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 B.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C.古代东西方文明和平交往 D.古代宗教创立与传播 二、非选择题 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罗马帝国在其繁荣时期雨外部也有和平交往。它同北欧、印度和中国等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 材料二: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诞生和发展的。 请回答: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以显示出中国的优越性

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离开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某国的政治发展经验或政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注定是没有活力或没有前途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

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团结合作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资源整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国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长期执政;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依法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l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在工作中享有充分的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下,中国共产党与各

宗法制与宗族制度

宗法制与宗族制度 山东王宗信 “宗”的本义是指宗庙,所谓宗法,即宗庙之法或宗族之法,是中国古代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宗法制由原始父系氏族公社的家长制血缘组织蜕变和改造发展而成。与氏族公社时期因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不同,宗法制是阶级社会贵族为保护私有财产而建立的政治制度。殷商末期,宗族祭祀已分为大宗和小宗。西周时,宗庙祭祀制度更加严格,只有大宗才有主祭祖先的权力,宗法制正式确立。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不仅是为了宗庙祭祀,更重要的是为防止发生内乱和纷争、巩固宗族组织及其统治力量。嫡长子作为全族的大宗,地位最尊贵,称为宗子,由他传宗继统。大宗只有一个,且“百世不迁”,形成一个永恒的体系。除嫡长子外,其余嫡庶诸子分别组成的系统,都称为小宗,小宗的系统是不断变动的。 大、小宗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统率关系,宗子享有主祭和财产支配等特权,甚至享有对族众生杀予夺的大权。宗族组织与贵族政权进一步结合,形成宗法分封制,这样,大、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依照宗法分封制的原则,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还是相对的。在全国范围内,天子之位由姬姓宗族的嫡长子继承,此为大宗;诸侯国君和卿大夫相对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各自的封国或采邑内,他们又是大宗。 西周时期,宗法制为各级奴隶主贵族所专有,与庶民无关。此时,周王尚能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战国之际,大小宗体系趋于瓦解。庶民也立了宗法,奴隶制社会的宗法制开始向封建社会的宗族制度演化。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宗法制的种种教化手段被抛弃。汉兴以后,宗法制的许多基本原则,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发展,封建宗族制度正式形成。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宗法地主的势力更加强大,他们把贫困的宗族成员逐渐变为徒附,从而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宗法制和宗族制度给古代专制主义统治涂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色彩,但在“同宗合族”表象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宗法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宗法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直到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以前,全国各地都遍布着宗祠、宗庙。即使在今天,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宗法制度的影子。

第8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8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学习目标: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掌握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3、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学习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学习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课堂导入: 1.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是什么项目?(马拉松长跑) 2.本课主要介绍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侵和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战争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事实?它们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从教材中探求答案吧。 自主学习: 希波战争 1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它曾包括哪些地区? 2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是什么意思?结果怎样?

3波斯为什么最终战败? 4教师归纳: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学生识图,并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8页2(1)题,: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何处?它怎样扩充疆界?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建议教师分层设问启发) A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 些文明? B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有什么好处? C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成果。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古代罗马的扩张历程和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 2、运用本课提供的地图、插图、英文谚语、自由阅读卡等资料,学会从中提取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有效历史信息。 3、学生朗读39页两句英汉对照的古罗马谚语,然后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罗马帝国的扩张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根据“活动与探究”:怎样评述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影响? 合作探究: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利用当代世界地图,查找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 3、探讨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的联系,掌握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思考探究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哪些主要国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存在着哪些异同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有什么联系? 2、议论解疑综合归纳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人文素养增强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课前预习题: 1.现代奥运会中来源于古代世界的战争的一项比赛项目是什么? 2.马拉松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3.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4.理解“身在罗马,就象罗马人一样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谚语的含义。 5.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1 、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长距离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

世界古代史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世界古代史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撰稿教师:赵利剑 审稿老师:李明赞 责编:陈敏 课程标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必修1)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必修1)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必修1) 4、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必修3) 5、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选修1) 6、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选修4) 知识梳理 一、古代希腊 (一)古代希腊文明的起源 1.爱琴文明 ①时间:约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后被北方希腊人的一支南下征服,此后三个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 ②中心:最早在克里特岛,后移至迈锡尼城。 ③地位: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 以海洋为依托,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

3.城邦和公民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演变 1.梭伦改革 ①背景:贵族和平民的斗争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贵族把持政权,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债奴制使很多平民沦为奴隶。 ②时间: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改革。 ③措施: Ⅰ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虽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的局面,使下层平民获得一定公民权利。 Ⅱ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Ⅲ建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Ⅳ设立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的垄断。 Ⅴ废除债奴制,保障雅典民主的基础。 Ⅵ鼓励发展工商业,如: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限制粮食出口;规定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移民雅典;改革币制和度量衡。 ④意义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措施: Ⅰ把雅典划分为十个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 Ⅱ每个部落选出50名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议事会。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请简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对外扩张的情况。 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建立后不久,即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波斯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注意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内部矛盾激化,希腊极盛时期过去。在希腊的北部的马其顿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简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路线及结果: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远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名言:条条道路通罗马) 1、请说出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的疆域四至: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在最初约200年间,由于战争停止和统治加强,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2、如何评价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1)、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征服地区的文明的发展。 (2)、影响:罗马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拉丁语也不断地向外传播,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罗马法是人类的重要遗产。基督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问题探究: 1、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其主流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方式,原因是什么? 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或战争)。和平交往是主流。赞成和平交往。原因: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破坏了文化,虽然战争也能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但这种方式到处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不如运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 2、“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话说明了罗马的强大和身为罗马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话反映出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和疆域的辽阔,同时也反映出罗马盛世局面的一个侧面。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创造了从0 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把它加以改造。12 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中国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非常形象地说明,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近年来,一些人无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否定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认为只有西方多党制才是民主的,提出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这是因为,它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60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多党合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才能同心协力地把共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坚持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这个特色,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搞一党制。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阶层各党派团结抗日,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就包含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1949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时,我们党就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后来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光靠一个党派,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基本方针。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以后历次宪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 2.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差异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8674372.html,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田晓玉 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 摘要: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 政党制度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不是“移植嫁接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不同、结构特点不同、代表性不同、整合功能不同、政治稳定性不同、政治效能不同、民主实效性不同。这种差异性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差异性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5.009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5-0050-05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之间通过竞争性选举获取执政地位,从而掌握政权的一种制度模式,是一种旧型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即它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而不是“移植嫁接的”,都是植根于本国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异性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加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差异性”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对进一步增强政党制度自信,推动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相比较,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从政党产生的维度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价值目标不同 政党的产生是决定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特点的重要前提条件。纵观世界,政党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生型政党,二是外生型政党。西方国家的政党主要属于内生型政党,即政党是在近代国家建立后在议会内部产生的,所以,西方的政党也称“议会型政党”。在西方国家,以议会为核心的国家宪政体制确立之后,由于利益分化和政治斗争的加剧,议会内部自然而然地划分出不同的党派。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推进以及民主的发展和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 争 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事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和十字军东侵。明白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却是一个——文明的整合。记住希波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希腊各城邦的领导者——雅典和斯巴达知道马其顿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和亚历山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培。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问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着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事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的当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1.起止时间:前492—前449年

2.交战双方: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东方的强大的波斯帝国 3.著名战役:马拉松之战 4.结果: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1.开始时间: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2.目的: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3.著名战役:伊苏斯之战。 4.结果: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5.影响: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1.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 2.罗马的征服: 过程: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先后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至公元前30年,最后攻灭了埃及托勒密王国。 结果:罗马的征服结束了地中海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