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含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概念规律题组]

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Δx Δt 可知 ( )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3.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

A .火车以76 km/h 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

B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 km/h

C .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 km/h 注意车速”字样

D .足球以12 m/s 的速度射入球门

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

速度为-4 m/s ,则可知 (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

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

图1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6.三个质点A、B、C,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且均无往返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方法技巧题组]

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

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

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

8.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

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9.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取金牌.叶诗文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她在比赛中()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

C .平均速率大

D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

10.有一身高为1.70 m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 m 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

终点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动作,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160 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像高度为1.7×10-2 m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 m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

冲刺时160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冲刺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11.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

往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两地之间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

20+302

m/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12.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

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 ,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 ,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创新应用]

13.如图3所示,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计指针在图中左

图所示位置附近左右摆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图中A 、B 两处相距多远?其值是指A 、B 两处的路程还是位移大小?

(2)图中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其值为多大?

(3)假设汽车在A 、B 间按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由图中信息求出汽车从A 处行驶到B 处,需要多长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 (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3、疑点: (1)“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 (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1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氨基酸 I R—C—COOH I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 -------- 脱水缩合 H H H H I I I I NH2—C—COOH+ NH 2—C—COOH宀NH2—C—CO —NH—C—COOH+H 20 I I I I R1 R2 R1 R2 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3. 蛋白质的功能: ⑤结构蛋白:毛发,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⑥催化作用:酶 ⑦运输作用:血红蛋白 ⑧调节作用:胰岛素 ⑨免疫作用:抗体 4. 主要组成元素:G H O N,还含有少量P、S 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 考点2 (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2.核酸的功能

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3. 主要组成元素:C, H, Q N, P 备注:DNA 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考点3 (B)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 组成元素:C, H, Q 考点4 (A)脂肪的种类和作用 考点5 (B)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 )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生命活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

3.碳链是生物体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考点6 (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说明新陈代谢越旺盛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考点1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①英国的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并命名了细胞 ②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③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对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备注:细胞学说揭示的是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内容 考点2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模型的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 基本内容:磷脂分子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可以镶在,嵌入和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原因是由于组成细胞膜(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可以运动。备注: ①1970年,用红绿荧光标记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被(糖蛋白)具有识别和润滑作用。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 目及解析 第一二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

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能不能能不能不能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3,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解析: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4,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0400米第3节速度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定义式:v=Δx/Δ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典型题目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

(新)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速度及加速度测试题

例1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练习: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此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t1内做加速运动,在t1~t2内做减速运动 B.物体在t1时刻前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0~t1内的平均加速度小于在t1~t2内的平均加速度 例2一个足球以10 m/s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运动,运动员飞起一脚,足球以20 m/s 的速度向正西方向飞去,运动员与足球的作用时间为0.1 s,求足球获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练习:1、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球后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向弹回与墙接触的时刻为0.02s,小球的平均加速度是 例2、下表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一辆摩托车沿直线加速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请根据测量数据: (1)画出摩托车运动的v-t图象. (2)求摩托车在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 (3)根据画出的v-t图象,利用求斜率的方法求出第一个10 s内的加速度,并与上面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4)求摩托车在最后15 s内的加速度.

练习: 1、如图所示是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降 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2、足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飞向墙壁,碰到墙壁经0.1s以8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回来.球与墙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A.20m/s,方向垂直墙壁向里 B.180m/s,方向垂直墙壁向里 C.20m/s,方向垂直墙壁向外 D.180m/s,方向垂直墙壁向外 3、一小球沿V型斜面运动,从一个斜面由静止加速下滑,经三秒到斜面底端后又滚上另一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在两秒内滚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则在两个斜面上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该物体在前4秒内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朝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s内做加速运动 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第2 s内、第3 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C.物体在第2 s末返回到出发点 D.物体在第4 s末返回到出发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ppt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 度》ppt教学设计 1.5 加速度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差不多进行了专门长时刻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看、总结、提出并回答咨询题,只是还存在“眼高手低”的咨询题及实验器材咨询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往常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咨询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制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明白得加速度概念,区不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依照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定运动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讲明,表达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明白得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进展自己的主张,勇于舍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难点】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定; (2)明白得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设计思想】 依照“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素养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的重要桥梁,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明白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体验并不多,这就给学生明白得加速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课题引入要巧妙,一定要引人入胜,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同学们比较直观的体验感受,如图表对比,举贴近生活的例题等。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意料完成复出之战 图2-3-10 A.当点燃火药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栏比赛中任意时刻的速度 6.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7.一个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8.(2012·郑州高一检测)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6 m/s,第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10 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2 m/s2B.4 m/s2 C.-4 m/s2D.-2 m/s2 9.(2013·福州三中高一检测)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2-3-11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t 0 v v t a =+(2)2 01v t 2 x at =+(3)22t 0v =2ax v -(4)()0 t v v v 2x t +==平均 常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 2 v v v 2 t +=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t v gt = ②2 1h 2 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 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 x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2)v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 (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必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 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四、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1)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 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 F=kx 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f N μ=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度,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 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2016高中生物必修一超全面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蓝藻、变形虫、绿眼虫、草履虫、细菌。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亮度(暗),视野小,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度(亮),视野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6成像的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转180度。 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实际在右上角。 7判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则在装片上。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7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的倒数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

精心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 3 4 信息。 5 1.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重点: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式。第三章相互作用 1. 2. 3. 4. 5. 1. 教学重点:①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②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3.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4.力学单位制 教学重点:①知道单位制的作用;②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教学难点:单位制的实际应用。 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学重点: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7.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 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 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 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物理必修一纸带加速度及速度求法

物理必修一纸带加速度 及速度求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求纸带的加速度及速度 一、公式:S1-S2=△X=aT2 注意;△X指的是两段位移的差值,T代表每段时间,以为每段时间只能是相等的。同理可得,S m-S n=(m-n)aT2 二、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由v t=v0+at可知,经后的瞬时速度为: 1、某同学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打下如图11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1、x 2、x 3、x 4、x 5、x6. 图10 图11 (1)实验时纸带的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A”或“B”) (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x2-x1 T2,g2= x3-x2 T2,…,g5= x6-x5 T2 取平均值g=9.767 m/s2; 方法B:由g1=x4-x1 3T2,g2= x5-x2 3T2,g3= x6-x3 3T2 取平均值g=9.8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A中有;方法B中有.因此,选择方法(填“A”或“B”)更合理.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是,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12所示。 则小车在C 点的速度V C = m/s ,小车在D 点的速度 V d =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m/s 2.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 与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x1为 cm ,打计数点O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11所示,选定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 点的速度v=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解析:(1)与重物相连接的纸带一端点间距较小,故为A 端. (2)从表面上看,方法A 中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实际上只用了x 1和x 6两组数据,而方法B 采用的是逐差法,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故方法B 更合理. 答案:(1)A (2)x 1、x 6 x 1、x 2、x 3、x 4、x 5、x 6 B 2、解析;V C =S BD 除以2T 解得V C =1.9 m/s V D =S CE 除以2T 解得V D =2.1 m/s S BC -S AB =△X=aT 2 解得a =2.0 m/s 2 答案 3、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Δx =k (常数)可得-x 1-x 1=---x 1),解得:x 1= 4.00 cm.根据Δx =aT 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Δx T 2=错误! m/s 2=2.00 m/s 2,根据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