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赏析

赏析一(选自《外国诗歌名篇选读》):

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大海阴沉、深渊的音响,引起了诗人的遐想;大海有时寂静、温顺,有时汹涌、奔腾,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诗人从大海得到启示,为了追求自由与解放,曾一度请求离开海岸,返回彼得堡;也曾想望“怀着狂欢之情”,向大海祝贺“自由”的胜利;还曾想出海遨游,带着颂扬自由的诗篇,顺着大海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都不能如愿。大海在召唤自由,而诗人却得不到自由,心灵的挣扎也全“归于枉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执着地追求自由、歌颂自由,他还是留在海边接受着大海的召唤。

诗人追念拿破仑和拜伦。拿破仑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参加革命军,击溃保皇复辟势力。欧洲反动势力组成反法同盟,严重威胁法国安全;拿破仑多次粉碎反法同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反动势力。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诗人如拜伦等,从这个意义上歌颂拿破仑,

是出于反封建的需要,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拿破仑是个野心家,连年发动侵略战争,给人民造成了灾难,同时也决定了自己必然失败的命运。1821年拿破仑死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岛,这里说的“峭岩”,也即指此。一个庞然大物,不可一世的野心家和暴君,“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只能去回忆那逝去的“光荣”,他“在那儿消亡”了,“长眠在苦难之中”。诗人不无惋惜,但更多的却是对他的谴责。

拜伦歌颂自由、民主和民族解放的诗篇,对普希金产生过重大影响。1823年,拜伦乘坐自己出资装备的战舰到希腊,参加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受到希腊人民的热烈欢迎;次年四月病死在希腊,引起了全欧进步人士的震痛。普希金闻讯,感到无比哀痛。他称拜伦为“天才”,“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悲泣着的歌者”,他在拜伦身上看到了大海一般深沉和难以驯服的倔强性格,像大海一样,什么都不能使这位自由战士屈服投降。

伟大诗人和自由战士拜伦之死,使作者感到自由之神的幻灭,整个世界都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几乎找不到一个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一切福地都被人占有了。这时候,欧洲的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正由高潮开始低落,普希金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他并不绝望,他在再次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怀大海的形象和音响,决心把大海所启示的精神带向自己的足迹所到的地方。

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写出了人民的愿望、情绪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把自己对时代的感受,化为诗的情绪,融合在大海的形象中,竭力渲染,达到了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目的。诗人从内心的感受出发来描写大海,并寄情于大海,使内在情感客观化,凭借外在的形象得到体现;又使客观景物主观化,使大海具有了人的性灵和性格,使人与自然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这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特点。

赏析二(选自《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

“自由啊!即使在这荒漠的世界上,

他还是一心想把你寻找出来。”

——《高加索俘虏》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普希金的激进思想和他那崭露头角的声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原想把他流放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的说情,后让他去南方当差(其实是变相流放)。由于他性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浩渺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

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诗人热爱大海: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也羡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诗人更依恋大海: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一位前苏联诗人曾说过: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

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散撒……”

吴青峰语录

吴青峰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吴青峰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别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 2、所以当真心被摆在地上踩时,我不会让自己的心受伤,因为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不会怪任何人,我会自己呵护好这巨大的伤口,此后也将继续愚昧地拿出真心,被几个人踩在地上,却被更多人捧在手心。 3、你们每一个人认真聆听我们的表情骗不了人,谢谢你们,愿意聆听我们。 4、羡慕别人嘴边的葡萄,却忘了自己手上的苹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珍惜的东西。当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只想著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滋味。反之亦然,我不忌妒你握有的苹果,我祝福那很甜美。 5、你说笑完了却想哭,我知道你心中有静水流深的情感,坚强久了也需要撒娇,压抑不住那蜿蜒不可探,如幽谷难有人烟却汩汩流出的泉也无所谓,用更多的微笑照耀他,你知道总有无以计数的我,从密密的枝叶裂缝间透入,陪伴你。 6、生命来到窗前,不吭一声,拎走了我们,谁为情所困,谁为爱牺牲,谁比谁深刻。 7、我们是地下乐团,我们要把所有人拉到地下,我们就是主流

了。 8、终于了解,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9、知道的太少,而说得太多,或许是大家的通病,而我亦然。 10、亲爱的自己,你的身边充满赞美和批评,那些赞美都放大了你的优点,你没有那麼好,要努力去看见你那被过於赞美掩饰的缺点,改进它。那些批评都放大了你的缺点,你没有那麼坏,要去珍惜你那无法被真正抨击的优点,发挥它。 11、无法让自己成为仇恨的帮凶,又甚至是,神经里根本不具备恨的天分,原谅别人,其实才是放过自己。 12、我一向相信虚假就像我一向不了解真诚欺骗就好像让我作一架坠落的直升机。 13、我不会是偶像的。我只是唱歌的普通人。谢谢你这么安心地对我们。我们一起努力。 14、那些隐藏在无人知晓网路之下才敢随意攻击人,却拿不出壹点勇气面对、创造自己的人,将生命耗在无意义的谩骂、取笑他人的人,对我来说才是人格上的娘娘腔。 15、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勇敢的为自己站出来。温柔的推翻这个世界,然后把世界变成我们的。 16、如果你一直着迷,或曾经着迷于某个童话故事,或是你相信着某个自己想象出的人物或情节。如果你曾经是这样的人,请你别

《致大海》赏析之一

《致大海》赏析之一 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大海阴沉、深渊的音响,引起了诗人的遐想;大海有时寂静、温顺,有时汹涌、奔腾,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诗人从大海得到启示,为了追求自由与解放,曾一度请求离开海岸,返回彼得堡;也曾想望“怀着狂欢之情”,向大海祝贺“自由”的胜利;还曾想出海遨游,带着颂扬自由的诗篇,顺着大海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都不能如愿。大海在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王达津)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王达津) 永泰元年(765)杜甫在严武死后即离开成都去渝州,6月到忠州,秋天到云安。大历元年(766)春,移居夔州,秋天寓西阁。《秋兴八首》一组诗都写于此时。这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在河北、山东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剑南、山南、河南、淮南和岭南,甚至京畿之内,也时常发生节度使或军将的叛变”。加之吐蕃入侵,长安游赏之地不仅未得恢复,反而常在吐蕃的威胁之下。“剑南西川也不断受到吐蕃和南诏联军侵犯和威胁”(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诗人当时正客居夔州,《秋兴八首》就是在这背景下写的,借以感慨今昔,怀念长安,是很著名的组诗。 这八首组诗,结构严谨,是个有机整体。第一首是统率以下七首的起兴篇章。诗的前四句先写环境,以“玉露”“枫林”“气萧森”“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点明了时地,既传神地写出了风云变幻,“萧森”骇人,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观,又形象地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并从中流露出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与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所写的“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的意境相类似。这四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更是写情,意蕴丰富。如果说前四句是以景写情,那么下面四句便直接写情,直诉诗人之悲愁和对长安之系念了。杜甫曾在夔州两度过秋天。他的《九日》诗:“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又在夔州的《夜》诗中说“南菊再逢人卧病”,都可作为“丛菊”一句的参证,是说在此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乡之泪。而所乘之扁舟,加之周围又传来催做“寒衣”的“砧”声,这使漂泊在外的诗人更增加思乡即系念长安的心情。诗人的思归长安之心所以如此殷切,诚然与长期客居在外有关,更是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曲折表现,与前四句所写的内容相一致。

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_以方文山作词的歌曲为例分析

所以渐江的画风格突出,给人印象特深。他的画虽学宋画,但绝不像北宋画那样,用繁多的、尖硬的皴笔去表现山的形和质。渐江画多用空勾,大片空白,乃至一笔不着。其简峭、明洁、雅逸、清冷绝非宋画之所有。渐江画的线条也不是宋画那样实而乏于内蕴,其笔墨灵秀丰富而多变化。 渐江学倪云林是由于他们精神境界相同。倪云林之后,学倪画的人甚多,尤其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一出,把倪云林推为元代文人画寄得代表,于是各家争以学倪为上。举国都学倪,为什么有人能臻极境,有人却难得神髓呢? 倪云林乃一生不仕,隐居太湖,他厌恶那种“磬折拜胥吏,戴星候公庭”的生活,但他终究是极端痛苦的,其诗云:“人间何物为真实,身世悠悠泡影中。”他的诗和画都充满了深沉的哀愁。昔人云:宋人画繁,无一笔不简;元人画简,无一笔不繁。后者则是以倪云林为对象的。画繁,正是他们复杂的受屈辱的心情之不自觉流露;画简,正是他们淡于世味,觉人世无可恋的反映。渐江的心境和精神,正和倪云林相同,他自己也每比于倪,其诗曰: 倪迂中岁俱奇情,散产之馀画始成。 我已无家宜困学,悠悠难免负平生。 绘画是精神产品,也必是作者精神之流露。渐江的精神状态和倪相同,其感情最近,所以渐江学倪画最顺手,也最得其神。渐江也有和倪云林不同之处,倪一生下来就活在屈辱中,丧失了刚猛自立的土壤。而渐江则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所以倪画用笔松散柔曲而无刚性线条,渐江的画则刚强锐利、坚拔之感,但二人的精神则是相同的。 可以说,倪云林之后,学倪画的虽多,但真正能得其神髓者,惟渐江画派而已。 渐江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独特的、空前的,他代表着明末清初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独秀的高峰。渐江山水画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冷、静、寂。绘画是精神的产品,他的这种情感的流露正是形成渐江山水画风格美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主编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主编李翰文.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万卷出版公司. 摘要:流行歌曲中存在着大量的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 本文以方文山作词的几首歌曲为例,分析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语法搭配及超常语义搭配,并分析超常搭配在流行歌曲中取得的特殊表达效果,同时还指出超常搭配和语病有着明显的界限。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超常搭配方文山词语搭配得当是常规语言的起码要求之一,搭配不当就被视为一种语病。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往往又自觉地临时地打破语言常规,偏离语言规范,形成词语的超常搭配。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有别于一般的应用性的文体,它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属于文学语言创作范畴,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较强的时代性、新鲜感,甚至超前意识,这些时尚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发展的潮流并引导着潮流,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超常的词语搭配得以实现的。周杰伦的很多歌曲可谓流传广泛,脍炙人口,这一切与其御用词人方文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文山敢于大胆突破词与词的常规搭配,把按照常规逻辑思维并不能搭配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或者改变词语组合的常规线性排列,因此他所创作的中国风的歌词独树一帜,不但蕴含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意境,而且风格独特,与其他流行歌曲迥然不同。本文以方文山作词的几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为语料,谈谈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现象,并分析由此产生的表达效果。 一、语法上的超常搭配 语法讲究词句组合能力,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和虚词来确定结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说话者往往有意突破言语的语法规范,创造性地偏离习以为常的东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某种“陌生化”效应。这样的超常搭配在歌词中也略见一斑。 (一)量词与所限制的名词的超常搭配 名词通常跟某一类量词相搭配,这是语言规则,而在方文山的词中,并没有受此限制。例如: ①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东风破》 ②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发如雪》③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 “一盏、一瓢、一壶”原来分别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灯”、“酒”、“水”搭配。“离愁”、“爱”、“漂泊”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语,这里分别看作是灯、酒、水的象征意义,方文山跳过实物“灯”、“酒”、“水”,直接用表示具体的数量词与有着象征意义的抽象词语搭配。虽然在常规语言中它们被视为违反语法规则,但在这里却可以最大程度地承载感情。 (二)“很”修饰名词的现象大量存在 词的语法特点决定了一类词和另一类词的组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名词可和动形容词结合,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但在歌词中“副名”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很+名”的形式。例如: ①被雨湿时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②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不能说的秘密》 上述例子说明,对传统语言规则的创新,给歌词带来了更时尚、更灵动的效果,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认可。 (三)变式句的使用 如主谓位移变式句,例: ①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台》 ②透明着尘埃,你无暇的爱。《千里之外》③将恩怨全看穿,丹凤眼的目光。《双刀》 这三句是纯粹主语后置的变式句,还有主语后置变异为动宾结构的。如: ①纷飞了眼泪。《发如雪》②凄美了离别。《发如雪》(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巢湖 238000) 杜红梅 ———以方文山作词的歌曲为例分析 流行歌曲歌词词语的超常搭配 40

吴青峰语录

吴青峰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吴青峰语录 1、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别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 2、所以当真心被摆在地上踩时,我不会让自己的心受伤,因为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不会怪任何人,我会自己呵护好这巨大的伤口,此后也将继续愚昧地拿出真心,被几个人踩在地上,却被更多人捧在手心。 3、你们每一个人认真聆听我们的表情骗不了人,谢谢你们,愿意聆听我们。 4、羡慕别人嘴边的葡萄,却忘了自己手上的苹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珍惜的东西。当你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只想著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滋味。反之亦然,我不忌妒你握有的苹果,我祝福那很甜美。 5、你说笑完了却想哭,我知道你心中有静水流深的情感,坚强久了也需要撒娇,压抑不住那蜿蜒不可探,如幽谷难有人烟却汩汩流出的泉也无所谓,用更多的微笑照耀他,你知道总有无以计数的我,从密密的枝叶裂缝间透入,陪伴你。

6、生命来到窗前,不吭一声,拎走了我们,谁为情所困,谁为爱牺牲,谁比谁深刻。 7、我们是地下乐团,我们要把所有人拉到地下,我们就是主流了。 8、终于了解,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9、知道的太少,而说得太多,或许是大家的通病,而我亦然。 10、亲爱的自己,你的身边充满赞美和批评,那些赞美都放大了你的优点,你没有那麼好,要努力去看见你那被过於赞美掩饰的缺点,改进它。那些批评都放大了你的缺点,你没有那麼坏,要去珍惜你那无法被真正抨击的优点,发挥它。 11、无法让自己成为仇恨的帮凶,又甚至是,神经里根本不具备恨的天分,原谅别人,其实才是放过自己。 12、我一向相信虚假就像我一向不了解真诚欺骗就好像让我作一架坠落的直升机。

(完整版)《致大海》教案

普希金《致大海》 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随处可见。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为濒海国家,古往今来一大批的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一下普希金笔下的大海。 普希金他既写诗歌又写小说,普希金其实他只活了三十多岁,37、38岁。普希金最后去世是以一种非常离奇的方式去世的。他跟别人决斗,他被别人给杀死了。那么决斗是怎么个样子的呢?决斗是非常流行于当时欧洲的一种方式,比如两个人有矛盾了,他们约一个时间,找一个证人,然后证人给他们各量十步,决斗双方各离证人十步,这是决斗的一方,这边又是决斗的另一方,然后通过一种方式,比如说投掷硬币这种方式来决定谁先开枪。决定好了,那么假如说我跟某某决斗,掷硬币是我先开枪,于是我就朝着某某啪开一枪,假如说没打死他,某某就该朝我开枪了,如果都没打死,然后我在朝他开一枪。 普希金他被看作俄国诗歌的太阳,又被看做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俄国文学,以前我们讲的一般都是中国的。 首先,今天我们把沙皇俄国这个国家叫做什么?俄罗斯。俄罗斯之前叫做什么?苏联,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苏联之前就是沙皇俄国,也就是俄国,它又被称作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他基本上是什么时候呢? 沙皇俄国(1546-1917)其实这个时期在后边已经被看做是俄罗斯帝国了。这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就像我们中国的唐宋元明清。当时的俄国是农奴制。农奴制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农奴主或者说相当于中国的地主,普通老百姓靠从地主那租来的地养活自己,劳动所得绝大部分是要上交给农奴主的,自己只能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普希金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反映当时农奴社会的黑暗。 一、普希金简介 1、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2、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3、生于莫斯科没落的贵族家庭 4、12岁进入皇村学校,在此时就表现出他卓越的诗歌才能。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十二月党人(当时有很多很多贵族子弟在皇村学校学习,本来沙皇俄国是想培养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后代,但是没想到这些贵族子弟他们在这里密谋,想要推翻农奴制,普希金跟这些人走得非常非常近,他们在十二月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是没有成功,所以说把它称为12月党人,就好像八一南昌起义,是按时间来算的)及其明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 5、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 那么普希金当时地位已经很高了,所以一般的人不敢拿他怎么样,不敢杀他。他被派到了俄国南部的一个比较小的地方任职,也就是变相流放。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直接影响到他的命运。这首自由颂深深地刺伤了当时的沙皇统治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自由颂的节选,我们来看

致大海舒婷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舒婷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致大海 赏析.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 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舒婷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1)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阐述主旨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人要象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旨表达人面对生活要心胸豁达,极积向上的人生真缔. (2)指大海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则暗喻了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 作者在诗中把贝壳比作是夏夜的星,把勇敢的人比作疾飞的海燕. (4)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把黑暗放下,就是光明把损失放下,就是收获面对现实生活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自己要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5)有勇气直面痛苦,有信念解决困难,有梦想塑造未来,有头脑有智慧,有思想有品格,面对坎坷,首先要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去承担它随之带来的痛苦,其次要有决心毅力和智慧去化解困难,最后,要有一颗自由的心来储藏回忆,感恩这一切磨难给自己带来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灵魂,以及经历坎坷后的从容气质.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普希金《致大海》阅读答案

普希金《致大海》阅读答案 导读:《致大海》是普希金的经典之作,下面是《致大海》的阅读练习 《致大海》阅读答案篇一: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9.选段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 ) A.鼓动壮美泣诉召唤 B.鼓动娇美泣诉呼唤 C.翻滚壮美怨诉召唤 D.翻滚娇美怨诉呼唤 10.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这里,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 B.在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色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

激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 C.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是诗人忧郁之情的写照。 D.节选部分从颜色、光泽、声音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突现了大海自由奔放的个性,作者还将自己的追求愿望融入其中。 答案: 9.D 10.C解析:不只是忧郁,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致大海》阅读答案篇二: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方文山歌词分析学习资料

方文山歌词分析

方文山歌词分析 一、比拟:(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须出现) (一)抽象概念(抽象物、某个词语)拟为物(动物、植物、无生命物): 1.分手理由太尖锐划破你敷衍给的安慰(+触觉摹写) 2.回忆全面地发酵好多思念被燃烧 3.分手再怎么婉都有刺 4.爱在雨中湿透 5.我的梦开始收获阳光此刻已熟透有着饱满的温柔我微笑从不上锁(+视觉摹写) 6.勇气变得很相似 7.我们用未来酝酿让梦漂亮爱错了我也不去擦 8.我用宝盒的钥匙竟打开了所有人的心事 9.听说太美丽的故事难免都带刺 10.浪费的笑 11.表情上偶尔有阴雨那是爱你的另种情绪(+具体比喻为抽象) 12.古木丛林的树枝企图遮盖什么事这连陷阱都很精致(+视觉摹写) 13.将思念压成花有你的记忆干燥成瓶中沙 14.故事染了铜锈被谁上锁 15.一掌劈开忧愁在我面前倒下的是一堆借口 16.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 17.堆积着无暇等故事长大(+抽象概念拟作人) 18.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 19.你的誓言在融化 20.我脑海播放了一段形状幻想 21.我在细细品尝恬淡的家乡 22.你的世界一幕幕纷飞 23.过去被翻阅结局满天的风雪 24.我用心永不融化的是爱你的这个决定透明坚硬(+视觉、触觉摹写) 25.我用光年传递爱情 26.用南极的冰将爱结晶 27.感性的句子都枯萎凋谢 28.于是我把诗折叠邮寄出感觉 29.回忆又堆栈了几层 30.这悬崖漫天尘埃已经遮盖了花开 31.我的希望被更改 32.伤口剥落原来痛可以很辽阔 33.你的过往被隐没山岚与爱交错 34.我摇晃命运醉卧有你的风景(+增添补语) 35.将你的谎裱褙画框满是伤悲 36.回忆冻结成冰我的付出全都要不到回音 37.你的轮廓在剥落 38.记忆的片断偏黄旧砖墙已经都爬满引以为傲的过往(+视觉摹写)

吴青峰经典语录

1、安静的夜晚把寂寞弄得很吵杂,让人睡得不安稳,只有音乐陪伴的日子还是会感到寂寞的,在没有养分的日子里,音乐是寂寞黑空下开生的花,花很美,很静,很透明,却只能一朵朵看不见彼此地踞在自己的地盘。(吴青峰) 2、你用小宇宙这样形容我的房间,我多希望它真的是个小宇宙,如果我的小宇宙可以带给你任何一点温暖,那麼宇宙运行的轨道不会偏航,单纯相爱著的朋友真的很可贵,我爱你,我知道你也会永远爱我,谢谢你,给我的夏天也同时是给你的。(吴青峰) 3、很多人的很多经历想法都不是谁可以想像的深,但也很多人的很多经历想法都不是谁可以想像的浅,我不觉得老是羡慕别人是什麼好事,更觉得老看到别人很好就想到自己很差这想法很无聊,幸好我知道自己就是自己,独一无二。(吴青峰) 4、我听著是我的海,找到一片看不见所有人的,是我的海……(吴青峰) 5、我可以唱出一连串漂亮的音符,可是,你不想听,我可以写出一整面美丽的文字,可是,你不会看,我有我的悲哀,不过,那倒也无妨,我有我的悲哀才变得完整。(吴青峰) 6、今日的蹉跎开成明日的花,明日的轮廓换来回忆的光,那一刻,我说不过海洋,这一刻,我拿翅膀代替哀伤。(吴青峰) 7、想打条围巾给我的爱人,料子来自波希米亚的毛线,毛线来自遥远国度的羊毛,羊毛来自温暖母羊的形貌,形貌洒满整片草原,草原生在欧洲的天空下,天空另一头住著她,她在雨滴落下的屋檐底,呼吸著一口又一口的香气,她的呼吸是我靠著肩膀的律动,终於我的发是爱人的围巾,但,我的爱人是谁?(吴青峰) 8、时间是一个回圈,交集然后产生意义然后分离,然后若无其事或佯装自然或分道扬镳,然后回忆美好的时候羡慕过往的自己,或是回忆不愉快的时候怨恨现在的别人。(吴青峰) 9、我们微小的美丽和苦楚,从不被旁大的事物察觉。(吴青峰) 10、我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生下你们,让你们时时刻刻为我著想,我最饿的时候一定陪我吃饭,我孬种的时候一定帮我出头,我难过的时候一定急著跳脚,我疯狂的时候一定配合大笑,我唱歌的时候一定喊最大声,我要镇重地说,谢谢你们。(吴青峰 11、孤独像影子,你现在觉得你很孤单,是因为你正在斜光下,而孤独很长,等到吹灭了灯,全世界会陪你孤单,看透了所有轻薄的风景,安安静静回到自己的内心。(吴青峰) 12、有一种人,言行很像小孩子,但其实内心很成熟,有一种人,谈吐很像成熟干练的人,但其实内心很幼稚,有一些人年纪很轻,心理的经历却大过他年纪所应负荷的,有一些人年纪较长,但却不知道怎麼成熟地对待别人,我希望我的心几岁就有几岁的样子,但希望年长的时候,能回到一个较为年轻的状态(吴青峰) 13、你失你的约,我叹我的息,两不相欠,没有关系,你下你的雨,我放我的晴,你的雨衣,我不在意,你关你的心,我开我的心,邮票贴上,自由旅行,你生你的气,我呼我的吸,飞走的伞,我不追寻,孤单没有关系,我让自己著迷,快乐不要道理,没道理。(吴青峰

吴青峰语录。我就是相信你说的话。

擁有女性化特質沒什麽不好,我擁有的堅韌和勇敢。我不認爲那些惡意批評我的人勝過我。 那些隱藏在無人知曉網路之下才敢隨意攻擊人,卻拿不出壹點勇氣面對、創造自己生活的人, 將生命耗在無意義的謾駡、取笑他人的人,對我來說才是人格上的娘娘腔。 如果你壹直著迷,或曾經著迷於某個童話故事,或是你相信著某個自己想象出的人物或情節。 如果你曾經是這樣的人,請你別讓自己失去了這樣的能力。 這是我的選擇,選擇在這裏繼續用這麽愚笨的方式和值得的人溝通。 當世界都用扭曲的視線折射玻璃杯底的真實, 我只願意跟善良的你們分享裏頭清澈的水,或許只有我們喝得出那水中甜美的味道。 我恨不得炸掉殺掉所有這個國家的政治人物以及爲他們做事討好他們的爪牙賤狗們! 我從來沒有這麽憎恨並且發自內心的作嘔過,而我們壹點辦法都沒有。 除了政客們,我們全是難以被看見的小螞蟻,在這個喊著民主說人民最大的社會, 人民說的話壹點用也沒有,人民流的淚壹點用也沒有,人民活生生被民主踐踏。 我想我還是無法跟這個世界好好相處,那些未知的快樂和憂傷,都令我膽怯; 我想我還是會盡力地和這個世界相處,那些膽怯的過程和結晶,會讓我值得。 我不太會用夥伴、好友、家人、團員或同學來形容我們,但我知道那是愛, 我知道有你們跟我壹起的時候我是多麽安心。想跟你們壹起去世界每個角落,不管有沒有我們的音樂。 讓我在自己房間盡情地寫盡情地傷悲盡情地發泄,沒有後顧之憂。 噓,什麽都別說。 在我面對憂傷的時刻拒絕說愛,那是我維護愛的底限。 不要勸我不悲傷,不沮喪,不要。不要安慰我,我真的不需要。不要提醒我說過的話,我比誰都記得牢。 不要希望我違背我此刻內心順勢的方向。讓我靜靜地就好,該悲傷就悲傷,不要刻意遺忘。 給別人別人最需要的,勝過千言萬語自己的認爲。沈默是我最需要的安慰。 我總是拉擡自己偏愛的東西的價值,可是我卻像壹隻蜘蛛,耗盡力氣將身體裏所有能量吐出, 結成壹張精致美麗,巧細玲瓏的網,而內容多麽空洞. 討厭我的,請別把時間浪費在你討厭的我身上吧, 你的生命中有更多事情比耗費時間罵我重要. 知道的太少,而說得太多,或許是大家的通病,而我亦然。

【课外阅读】普希金《致大海》赏析2

【课外阅读】普希金《致大海》赏析2 一普希金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剑击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 二《致大海》赏析之一 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大海阴沉、深渊的音响,引起了诗人的遐想;大海有时寂静、温顺,有时汹涌、奔腾,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诗人从大海得到启示,为了追求自由与解放,曾一度请求离开海岸,返回彼得堡;也曾想望“怀着狂欢之情”,向大海祝贺“自由”的胜利;还曾想出海遨游,带着颂扬自由的诗篇,顺着大海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都不能如愿。大海在召唤自由,而诗人却得不到自由,心灵的挣扎也全“归于枉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执着地追求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评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赏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赏 未 2009-05-16 1511 读方文山的歌词是一种享受。方文山擅长打破语言使用习惯,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创造出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他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其实歌词能延伸出很多生活的含义与知识,容易让人吸收理解。从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导入文学领域,可谓寓教于乐,不那么生硬与八股,“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轻松了解到16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感叹: 歌词文句的内容除了陈述某种语意,语气上亦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嘲、鄙斥、恐惧或希望等情感反应。一般常借用叹词、助词,并搭配感叹号,来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如在《刀马旦》中,“一碗热汤,啊,温暖了我一个晚上。”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一碗热汤,不仅去除生理寒冷,更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因而发出满足的赞叹。“啊!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它牢牢记下。”出现在《千年之恋》中的这句歌词则又是另一种情境的感叹,说明爱情难以得到的思念。 2.譬喻: 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说明或形容抽象的谈话主题。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像”之类的连接语词。《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3.类迭: 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本文是关于普希金《致大海》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

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大海阴沉、深渊的音响,引起了诗人的遐想;大海有时寂静、温顺,有时汹涌、奔腾,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诗人从大海得到启示,为了追求自由与解放,曾一度请求离开海岸,返回彼得堡;也曾想望“怀着狂欢之情”,向大海祝贺“自由”的胜利;还曾想出海遨游,带着颂扬自由的诗篇,顺着大海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都不能如愿。大海在召唤自由,而诗人却得不到自由,心灵的挣扎也全“归于枉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执着地追求自由、歌颂自由,他还是留在海边接受着大海的召唤。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教学反思——评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是杜甫流寓夔州时写的组诗。这第三首通过对自己平生进行回忆反思,处处流露着志不可得的失落。 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诗人独居寒江,遥望清早,沐浴着晨曦;黄昏,时隐时现于流岚雾霭之中的夔州城,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惆怅之感,因为山城千家的宁静与祥和都是他人的,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日日”羁留于此,这漂泊之情便泛滥开来了…… 颔联“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与诗人一同“信宿”江面的还有渔人和燕。然而渔人信宿,因有鱼可捕,捕鱼归家家尚近;燕子低飞随季节迁徙,也是来去自由的。而诗人,遥望京华,山长水阔;病中衰朽,道阻且长。一个“故”字似乎这燕子“飞飞”是有意而为之,在故意炫耀自己的身轻、自由。实际上是诗人因囿于孤舟看灵动、自由的燕,萌生了人不如燕的慨叹。使燕这一形象人格化了。就像赵执信看山望月时所吟咏的“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一样,山带斜阳之色,月明于

落叶之时,燕低飞于清秋时节,于大自然而言,这一切并无特别之处,只因诗人观之而带有了诗人的情感,用了“常”、“偏”、“故”这饱含温情的字眼,使“寒山”、“新月”、“燕”具有了人的特点。 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诗人渴望着能如匡衡那般抗疏立功,赢得生前身后名,只可惜自己“功名薄”其志难抒,“立功”无望。退一步,诗人又渴望能像刘向那般潜心经学,开馆授徒,将自己“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政治理想传于后学,无奈自己却长期漂泊,居无定所,“立言”又成妄想。 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少年时的同学,今已日益显贵,而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顾着自己骑马乘车衣轻裘,无心诗人更无心家国。我想诗人在嘲讽、埋怨那些尸位素餐的同学时,内心深处还是少不了羡慕之情的。和同学的比较,再一次刺痛了忧国忧民的诗人。这个世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是作为社会中的人都少不了比较,于是人们又创造性的提出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缓解这种伤害,所以,人不能一味“比上”,因为那是痛苦的源泉;也不能一味“比下”,因为那是麻醉自我的“奶头儿”。人生需要“比上”,让自己知耻后勇,努力进取;也需要在遭遇坎坷时“比下”,让自己不至于绝望。诗人以稷契、匡衡、刘向自比,“比上”显然不足,所以诗人常常心有所郁结,常怀壮志难酬的苦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