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类学期末

社会人类学期末

人类学考试,16号,具体待通知

考题:1、现代社会人类学的特点

2、举例说明你所认知的民族志方法(可举例《忧郁的热带》、《努尔人》)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现一个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成果,这套方法建立在一个概念上:一套体系的各种特质未必能被彼此个别地准确理解。这种写作风格在形式上与历史上,均与旅行家书写与殖民地官员报告有所关联。某些学术传统,特别是建构论与相对论的理论典范,运用民族志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许多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为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记录资料,可区分为“巨观民族志”;研究复杂社会、多样社区、多样社会机构或含有多样生活型态“单一社区”;“微观民族志”,单单描绘某个异国小部落、中产阶级社区中一小群人的单一社会情境,或单一社会制度却含有多样社会情境者。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的学者为代表。 A.欧美 B.太平洋地区 C.德语系等欧洲国家 D.东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强调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A.文化学模式 B.进化论模式 C.社会发展模式 D.工具主义模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 C.锻炼体力 D.培养审美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课堂人种志强调研究者尽可能实现() A.研究对象参与 B.观察和访谈 C.研究对象的确定 D.参与观察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不属于人的生成特征。 A.文化演进之历程 B.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C.教育化之进程 D.只求温饱之过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是创新文化的关键。 A.培养官场人员 B.培养教书匠 C.培养管理人员 D.培养创造性人才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教育人类学期末作业

1.第1题 试述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 答案:第一,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第二,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第三,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您的答案: 1.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 2.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 3.文 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 批注: ? 2.第2题 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答案: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您的答案: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课堂人种 志研究是微观的.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 批注: ? 3.第3题 简述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 答案:教育人类学认为人具有自然性本质、社会性本质、思维和语言能力本质、自我的本质、主体性的本质、创造的本质、发展的本质、追求意义的本质。 您的答案:教育人类学认为人具有自然性本质、社会性本质、思维和语言能力本质、自我的本质、主体 性的本质、创造的本质、发展的本质、追求意义的本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 批注: ? 4.第4题 个体文化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 特征表现在: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历史特点。

您的答案:文化适应是人生过程,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文化适应有不同的历史特点。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 批注: ? 5.第5题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的生态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 答案:生态学模式是把教育放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加以考察,研究某一特定的教育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注重学校教育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文化生态群落关系研究学校教育与各种社会要素的关系? 您的答案:生态学研究属于宏观研究,注重学校教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教育的活动与其他社 会活动比如经济活动等都要协调一致,他们之间有着彼此适应的群落关系,并通过特定的关系来实现互 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 批注: ? 6.第6题 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案: 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您的答案: 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18春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青少年期的任务是。() A. 勤奋感与自卑感 B. 主动性与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 D. 信任与不信任 单项选择题2、将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的学者是。() A. 彼得﹒伯格和吉登斯 B. 彼得﹒伯格和玛格丽特﹒米德 C. 玛格丽特﹒米德和齐美尔 D. 吉登斯和齐美尔 单项选择题3、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 A. 佩恩 B. 涂尔干 C. 米切尔 D. 米朗 单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韦伯 B. 卢密斯 C. 沃勒 D. 伍德沃德 单项选择题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题6、我国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是。() A. 《教育社会学导论》 B. 《教育社会学》 C. 《社会与教育》 D. 《学校与社会》 单项选择题7、当代研究学校组织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是。() A. 《教学社会学》 B. 《教育社会学》 C. 《课程社会学》 D. 《学校社会学》 单项选择题8、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是。()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现代性说 D. 社会功能说 单项选择题9、埃里克森在一书中,把个体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B. 《童年与社会》 C.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发展》 单项选择题10、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衡反映的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类型。() A.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B. 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C. 阶层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D. 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单项选择题11、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阶段确立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 验证性研究范式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653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 1.科层制 2.代际流动 3.差序格局 4.次等劳动力市场 5.性别歧视 6.模式变量 7.剥夺-满足命题 8.镜中我 9.《货币哲学》 10.结构参数 二、论述题(合计100分,第1、2题各30分,第3题40分) 1.社会学相关研究表明,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远远高出其他社会群体的自杀率。请结合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对于“全球化”的现象及其后果的讨论存在着很多的争论,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社会学知识和概念,结合你对于全球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谈谈全球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选择两个你熟悉的西方社会学家或者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并谈谈你的理论评价。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 1.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是指法理型统治下组织机构的特殊形式,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他的业绩,统治者的统治权力都有合法的权限。在韦伯看来,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代际流动 答:代际流动,又称“异代流动”,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一般以职业等作为地位特征,以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它地位作为比较的基点,考察第二代人(子女)与第一代人(父母)相比,看社会地位有无提高,从中找出引起或未引起变动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尤为重视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马塞尔?莫斯著 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 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爱弥尔?涂尔干著 18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马歇尔?葛兰言著 29 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39 A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安达曼岛人》(1922)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 47 The A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人与文化》(1923)克拉克?威斯勒著 53 Man and Culture by Clark Wissler 《礼物》(1925)马塞尔?莫斯著 61 The Gift by Marcel Mauss 《两性社会学》(1927)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70 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弗朗兹?博厄斯著 79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考博集结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xiayi2015-03-14 20:14:00 今年北大的题目很普通,报名26人,貌似只招1个???,好好复习的应该能考个90分吧~ 201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考博试题 社会人类学理论 普通题:15*5=60分 1. 试述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2. 列维?斯特劳斯对社会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 试述摩尔根的人类学理论并简要加以评论。 4. 如何从“世界人类学群”概念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机会? 方向分支题20*2=40分 王铭铭 1. 你如何理解文化自觉? 2. 论述莫斯的《礼物》一书的主要内容、贡献、意义。 周云 1. 试述文化人类学对家庭研究的贡献。 2. 试述文化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高丙中 1. 政府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名义在全国乡村兴办读书室,但大多数都

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你是这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你可以补充一些事实在分析) 2. 春节活动原来成为民俗,现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变化的思想和政治意涵是什么? 朱晓阳 1. 何谓政治人类学? 2. 请对《上缅甸诸政治体制:克钦社会结构之研究》一书中关于贡龙gumlao和贡萨gumsa周期性摆动的观点进行评述。 社会人类学方法 普通题10*3=30 1. 请根据个人的调查经验,对延伸(拓展)个案方法的特点进行论述。 2. 试说明民族志研究中现状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重要性。 3. 评述马库斯等主编的《写文化》在人类学方法发展史上的意义。 方向题20*2=40 王铭铭 1. 试述人类学研究个案、比较和综合概况的层次性与一体性。 2. 试述马林诺夫斯基对社会人类学方法的贡献。 周云 1. 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说明文化人类学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2. 讨论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所使用的方法论。 高丙中

本科教育人类学作业

本科教育人类学作业 1.以下属于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模式的是() A.垃圾罐模式 B.权变模式 C.综合模式 D.本质生成模式答案:D 2.西方民族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强烈的() A.功利主义 B.大公无私 C.家庭主义 D.道德主义答案:A 3.学校教育又称为()A.单轨制教育B.非正规教育C.制度化的正规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答案:C 4.在学科联姻基础上,人类学与教育学在研究目的上都要致力于人的()。A.道德性发展B.智力发展C.完整性发展D.体力发展答案:C 5.()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答案:B 6.学校教育的()是指对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上的生态学分析。 A.文化学研究 B.经济学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政治学研究答案:C 7.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 A.跨文化的适应能力 B.平等的教育机会 C.平等的学业成绩 D.平等的就业机会答案:A 8.人的()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 A.主体性 B.自然性 C.道德性 D.宗教性答案:A 9.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答案:A 10.不属于文化分析的学派的有() A.功能主义 B.辩证主义 C.冲突论 D.文化生态学答案:B 11.当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不包括() A.弱势人群教育问题研究 B.有色人种教育问题研究 C.主流文化教育研究范型 D.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答案:B 12.工具主义模式认为,()之间的联系是工具性联系。 A.价值与目的 B.计划与目的 C.行为与目的 D.信仰与目的答案:C 13.课堂人种志研究以()的质性研究而著称。 A.反面的 B.直接的 C.宏观的 D.粗略的答案:B 14.互动传递模式强调群体成员在交互作用中对()的获得。 A.人与人关系 B.文化内涵 C.个人发展 D.宗教信仰答案:B 15.教育具有三大本质特征之一有() A.遗传造人 B.服务生产和参与社会实践 C.办学教书 D.社会进化答案:B 16.关于学校的表述,正确的是()A.学校是文化传递的唯一场所B.学校不能体现统治集团的文化价值 C.学校能够表现出文化间的相互竞争 D.学校可以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答案:C 17.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答案:A 18.人种志将课堂作为获得教学研究的()的“田野”。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C.第三手资料 D.间接性资料答案:A 19.教育与人类进化,是一种广义上的() A.价值的表现 B.人的生成 C.经验的获得 D.道德的成长答案:B 20.()是文化构成要素的核心。A.身体B.土地C.语言D.货币答案:C 21.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第1题 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 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 C.社会功效 D.政治制度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人的未特定化使人具有人的()与可教育性。 A.群体性 B.可塑性 C.民族性 D.求生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A.独立探讨 B.合作学习 C.课外实践 D.课内学习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之间的() A.相互歧视 B.相互排斥 C.相互承认和尊重 D.相互对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衡量教育人类学家研究水平的标尺。

A.教育社会学研究 B.教育人种志研究 C.家庭教育研究 D.学科教学研究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主体生成教育的要求教师发挥() A.独裁作用 B.主导作用 C.统治作用 D.惩罚作用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中华民族维系社会中形成的传统精神是() A.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官本位 D.价值本位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 答案:A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ZS大学为例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 ———以ZS大学为例 张恩迅* 摘要: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国内网络消费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国内现有研究多强调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个体行为的影响和控制,但鲜少关注其消费行为背后的主 体性逻辑和资本逻辑。大学生网络消费呈现普遍性、社交性、个性化、侧重性、从众性和 局限性等特征,本文借助波兰尼“嵌入性”理论视角,以ZS大学为研究个案,论述了大学 生网络消费的双重逻辑: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消费解除了传统消费的诸多约束,使大学生 消费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消费不仅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还受 制于网络资本系统影响,即大学生网络消费嵌入到了网络资本的逐利实践之中。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嵌入性;网络资本 DOI:10.13835/b.eayn.22.23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消费是指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与个人(B2C)和个人与个人(C2C)之间的交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①规模达到6.88亿人,以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网络购物用户②达4.13亿人,以20 29岁青年人的占比最高,达50%以上[1]。 CNNIC在《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以“半年度购物频次”和“半年度购物金额”为统计指标,将网购者分为“一般网购用户”和“深度网购用户”,报告认为,在校学生通常都是网购用户,大专及以上的大学生更容易成为深度网购用户[2]。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网购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为89.1%,远高于非学生群体的73.8%以及总体网民的60%[3]。阿里研究院、淘宝头条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大学网购排行榜》中也明确指出,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年级越高,对网购的依赖度越高。可见,大学生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网购群体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大多强调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导和控制[4],忽略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目前关于 *①②作者简介:张恩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人类学。网民:指半年内上过网的中国居民。 网购用户:指半年内在网上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网民。

人类学概述

【人类学】 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1学科简介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此词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用这个词作为其研究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著作的书名。因此人类学,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进入19世纪后,欧洲许多学者开始对考古学化石遗骨的发现感兴趣,这些遗骨常伴有人工制品,而这些制品在如今的原始民族中仍在使用,所以学者们开始注意如今原始种族的体质类型和原始社会的文化的报道。这些情况最初是由探险家、传教士、海员等带到欧洲的,尔后人类学家也亲自到异文化中去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因此,人类学中止了仅仅关注人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传统,而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当然,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对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总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学发展成为主要发掘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一门学科。 图1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和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该学科中颇具特色的一环。人类学家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被称为田野工作。它的特征是研究者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了解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以达到研究者应该有的工作需要。它是研究者收集资料和建立理论规则的主要依据。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开始于摩尔根《morgan》的对易洛魁人的实地调查。如今的田野工作新趋势是“逐渐着重于特定问题或理论的探讨”。利用现代的仪器方法,田野工作的意义既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它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边缘 法学论坛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廌喆(重庆400031) 作者简介: 廌喆(杨学科),男,山东蒙阴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边缘法学。 [内容提要]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学科,虽然试图实现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各自整合,但两者理论基调的暗合和研究方法上日益趋同,学科之间并不牢固的藩篱日渐被打破,两者研究方法的整合将对中国法理学本土化贡献颇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方法整合 法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y of law)与法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Legal sociology)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实现学科整合的学问,它们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研究,是两门或者更多学科整合的结果。鉴于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自其初设之初起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的贡献,对此学界也存在“学科”与“方法”之辨。当然由于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拥有本身的学科特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方法解释或描述事实,且为分说方便,所以拙文将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别作为一门学科。但由于其学科分野暧昧不明、缠夹不清的原因,笔者将从学科的“史前史”社会学和人类学开始追问和证成。 一、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一)、西方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管子》语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学科史的察古视往,对学科上继往圣、下开来学的意义颇大。在学科发展史上,西洋一切学科的萌芽都可在古希腊溯流穷源。在那里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哲学母体已经开始穷究“人何为人”“人如何为人”的问题,这种自然哲学逐渐演化为以后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基础。在漫长的学科分化中,17世纪牛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离,到18世纪人类已积累大量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科学被分化成各个专门学科。此时期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通过古今东西方各种规章制度的考察,揭示法律秩序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经济日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冠绝一时。众多学者把《论法的精神》当做标准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经典。1839年以社会学家孔德发表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社会学术语的创立作为社会学的学科起源,而人类学学科创立稍晚以1863年英国伦敦人类学会的创立为标志。当然此时两学科界限并不扞格,相反却响答影随、理论上都已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旨。在方法上也相互借鉴,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社会学理论分析的重要概念“社会结构”引入人类学中作为不同社会比较时的重要工具,从而使人类学家在进行跨社会文化比较时出现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刀过竹解。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更多的是注重对史料的分析,与社会学家不无 輪輮讂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教育让人更完美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小学刘庆录 《教育人类学》是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所写。这本书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德国文化教育学派是关注精神科学的价值与独特性,倡导教育关注文化,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教育学学派。这一教育学派在20世纪分别经历了狄尔泰的开创,斯普朗格的文化教育学,李特的陶冶教育学,福利特纳的解释学、教育学和博尔诺夫的人类教育学阶段。 在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中,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其中的观点就有人的可教育性,教育与人的关系,非连续性教育等。 通过学习,我对博尔诺夫提出的人的可教育性观点感受颇深。博尔诺夫认为,“我们需要把人作为一种可以教育并需要教育的生物来理解”,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人是一种生物,但我们这种生物与别的生物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人是“可以教育”的生物和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人可以教育,人需要教育,很明确地指出了我们人与别的生物的不同之处,别的生物不可以教育,而人是可以教育的。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在这儿我们可以套用一下,我们对牛进行弹琴(教育),牛又能听懂些什么?而对人进行弹琴(教育),人就会理解弹琴的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琴声所表达的意蕴,并且还能仿而学之,自己去弹琴,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博尔诺夫的“人需要教育”我们还可以理解到,我们人只有在不断的教育中才会不断地得以发展,才会通过教育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正如博尔诺夫认为,“正是由于要通过较高的能力来弥补现存的缺陷这种必要性,人成了‘不断求新的生物’,成了虽不完美,但因此而能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的生物。”博尔诺夫在书中说:人天生是“有缺陷的生物”,但我们需要看到这正是缺陷和完美在人身上的体现。人正因为有缺陷,才需要去教育,才需要去发展,去克服人身上所涉及的不足,人才会完美起来。 人怎样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完美呢?博尔诺夫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人原则上是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因此人在整个一生中始终在向更新的阶段发展,始终在产生新的学习任务。”从这儿联系我们的工作来看,我们的身份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想教好书,育好人,绝不能满足于自己以前所学的

幼儿社会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 第2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 第3题()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 第4题“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来的。艾斯纳 第5题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际关系、()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行为规范 第6题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奖励自己;当其行为违反了这个规则时就惩罚自己。这种自我调节的模式无需依靠外界的强化。从结果看自我强化对示范行为的实施具有最强的诱因,同时也是最稳定。 第7题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第8题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第9题社会教育 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第10题情景测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第11题(15) 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园一日活动即教育活动,幼儿园文化即环境陶冶,幼儿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教育。(1)现时课程;通过对社会学习应以儿童此时此刻的生活为基础,设计单元应从家庭开始时,随着儿童经验的扩展,学习邻居和社区。(2)社会生活课程。此课程坚持认为幼儿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技能的准备。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3)节假日课程。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家庭、社区、国家;获取个民族庆祝节日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其他文化的欣赏。通过故事、电影、角色游戏、音乐、宣传板以及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区分和理解忠诚、勇敢、和善良,以帮助幼儿发展历史理解力。 第12题(15) 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论述我国社会领域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就现有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来看,各部分比例分配不均,所占比重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对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关注程度不够。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第13题(15) 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有哪些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1、爱老师、爱朋友2、爱集体,遵守幼儿园各种学习、生活、游戏规则3、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4、爱人民5、良好个性的培养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第14题(8) 分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期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第15题(8) 分节假日课程的功能?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化词汇

4.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anthropology)P497 Q4; P500 W1; P501 W2; P526 Q6(语言学); P529 W2; P555 Q6 P491 L5; P512 R3; P546 L4 语言文化:P468 Q4; P472 W2; P508 R2; P536 R2 P468 Q4 文化: culture/belief/value/text/rituals/rules/norms/social order/traditions/customs/ Clothing/courtship behiviour/laws/corporate culture/logo/dark suit/white shirt/striped tie/ P491 L5:人类学sports/structure/behavior/survival skills/good eyesight/fast runner/aim/gamer/ Hunting/kill the prey/mastery/group celebration/Coliseum/bullfight/cowfight/track and field/running/boxing/throwing/wrestling/fighting/attack/ defend/fencing/spectators/ sportsmanship/ P497社会学: Q4 1) career/result of the study/ethnical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ocial scientists/field investigation/researcher/identity /social background/dishonest/work history/ P500人类学: W1 2) research data/ /tolerance/infancy/friendship/ community/industrial society /adolescence/gender/socialization /cooperation/active agents/group identity/competition /randomly/negative attitudes/summer camp/joint activity/prejudice/conflict/supervision/ P501心理学W2: There are times when lying is acceptable. P526语言学Q6: communication/music/timing/rhythm/musician/conversation/interplay/voice/ musical/ baby talk/pattern/facial expressions/body movement/vocabulary/sound/words/ intonation/speech/ P529社会学W2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work at a job that you enjoy than it is to earn a lot of money P555 Q6 心理学fear/normal/collapse/emotion/attention/natural fear/distinguish/new independence/confidence P546 L4 人类学food/hunt/ fish/agriculture/hunter/gather/farmer/domesticate/cultivate/ prehistoric/sharp sticks/dig furrows/domestication/grow crops/seed/wild plants/germinate/ squash/plant/weeds/water/fence/

教育人类学公选课作业答案

第1题(10) 分简述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 答:人性观就是对人以及人的本质的看法。教育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人”,教育与人类学的中心都是人,都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教育人类学之所以在这两个学科联姻的基础上产生,很大的一个动因是源自对人的研究的共同需要;而教育人类学对教育研究发生着重大的影响,正式由于这一学科对人的本质具有更有力更深刻的见解。教育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本质体现着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这些不同本质互相作用,共同反映着人总体成长和种群的进化。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思维和语言能力、自我、主体性、创造、发展、追求意义的本质。 第2题(10) 分简述人的未特定化对人的生成的作用。 答:教育人类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具有的未特定性。人的未特定化和未专门化使人无法仅仅凭借天生能力生存,导致了人的生命功能的且欠缺——本能的缺陷。1、未特定化赋予人以可塑性;2、未特定化赋予人以教育的需求与可能;3、未特定化赋予人以社会性。 第3题(10) 分什么是濡化? 答:濡化有别于涵化,是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的,纵向的传播过程.是人及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本质意义是人的学习与教育。 第4题(10) 分什么是本质生成模式? 答:本质生成模式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他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行程、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第5题(10) 分教育进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教育进化的基本特征:1、教育进化具有整合性;2、教育进化是多种社会力互动合力的产物;3、教育进化与人类社会发展想一致。 第6题(10) 分简述人的生成特征。 答:人的生成特征:1、人的生成是文化演进之历程。2、人的生成是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第7题(10) 分 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便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目标里那个领域加以验证:第一,通过修整一系列的而文化障碍而达成多元化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即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问题;第二,表述一些方法以达成多元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某些课程的修订而使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第8题(10) 分试述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 答: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1、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2、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3、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第9题(10) 分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