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培训总结

龙胜县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为切实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我院于10月15日下午,在院大会议室召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会议由药剂科主任罗建波主持,对我院全体医师、药师进行培训。

会上,药剂科主任罗建波首先作了动员报告,他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重要意义;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专项整治为动力,全面规范用药行为,推进合理用药落到实处,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三要要注重结合,把专项整治活动与“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扎实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开展。要求全院广大职工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该项活动中。

然后,由对参加会议的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并指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既是一个学术问题、医学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外,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科室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严肃性,从履行职责的角度切实负起责任,按责任状的要求履行承诺。

龙胜县人民医院

2016年10月15日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一) 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 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 我却有幸地参加了台州医院2005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 是深有体会。 首先,通过集体上课,用专业知识来提升人,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对医疗的各个方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 的了解,给我们拨开了天空中的迷雾。 其次,用台医文化感染人,台州医院是座百年老院,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百年的历 史沉淀,“仁心仁术,济众博施”是台医的院训,在这一个礼拜的 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陈院长对我们这 样说到,“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 不平凡。”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第三,用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在 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三队完成了其中的两项内容,而求生这一项没 有按时完成,大家心中都很难过。 后来,经过总结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而最终可供执行的方案却不多,所以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从中,我得到团队协作是如何的重要,遇见困难时要群策群力,大家不能 互相埋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

抗菌药物专项检查汇报材料

某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省、市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此项活动。现将活动情况作一汇报。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工作职责和确定了工作目标。召开了合理用药监督小组会议,学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临床科主任向院长签定了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下发《医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实施细则》、《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了《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限定,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医院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窗口,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4、强化管理,落实目标。 (1)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方案要求清退了部分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2)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小于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小于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 (3)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与评估。 院感科加强了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以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 (4)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 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60%。送检率低于60%扣科室绩效考核分2分。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按照要求向各监测网上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等相关数据信息,院感质控办加强督办管理。 (5)严格医师和药师资格管理。 医务科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6)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务科、药剂科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医师予以全院通报。重点检查抗菌药物使用频次高的科室、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的医生和调剂药师,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

————————————————————————————————作者:————————————————————————————————日期: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讲义 培训时间:2016年07月08日培训地点:普外科医生办公室 主讲人:XX副主任医师参加人员:全科医护人员及实习同学 培训主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培训签名: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 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诉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总结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马庄卫生院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 号),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围手 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 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9月18日9 点,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务科、院感办、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共同牵头 组织了以《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主题的培 训会。会议由高院长主持。 培训前,郭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本次培训会的 重要性。郭院长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关系到能否提 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及 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关键,因此,抗菌药物的培训显得尤为 重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 的,事关全院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医务人员有 这个能力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培训会上,高院长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细菌耐 药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义和滥用结

果做了细致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对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做了重点阐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联合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做了重点解读。同时再次强调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培训会深入浅出,参会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通过培训,大家充分认识到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培训对提升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要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秩序改进和提高。 马庄卫生院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三基培训心得体会_1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三基培训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三基培训心得体会 三基培训心得体会1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很好地了解“三基”的具体概念和内容、“三基”本身的关系,对于完成“三基”教学任务,甚至对于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教学时,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关于人体解剖、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体育是以增强人的体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时,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为什么要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等知识。 体育基本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合理的、基本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懂得和掌握怎样才是正确的跑,怎样才是正确的跳跃等等,这就是基本技术教学。学生掌握了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动作,并不就等于他们能完成锻炼身

体的任务,要想达到有效的增强体质的目的,还得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去锻炼,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体育基本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外还要着重使学生形成体育的基本技能。 “三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时要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不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在学习基本技术时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掌握基本技术和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运动动作,就直接影响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实效。 只有全面完成“三基”的教学任务,才能使学生懂得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去科学地锻炼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基培训心得体会2 为期一年的“三基”培训学习已进行快两个月了,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却认认真真地学了很多。我不敢说我掌握了很深的知识,更不敢说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可以说,听了实验小学六位老师的课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针对我的一些听课,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医疗质量重点核心制度培训总结56695

医疗质量重点核心制度培训总结根据卫计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本着加强规范化管理,改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改进医德医风,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2016 年7月16日由我院医务部对本院医、护、药、技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质量与安全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一、对核心制度进行培训学习 1、加强“核心制度”内容培训学习,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与科室自身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入培训学习。牢记及落实首诊责任制、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在岗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会议,分析在核心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措施的执行,以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及时对入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评估制定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医患沟通;一年来未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2、规范病历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规范培训学习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每周抽查运行病历,

在运行病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疑难病历、死亡病历和危重病历的书写质量,检查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各种同意书书写质量,大型设备申请,二线抗菌药物申请、医嘱执行记录等。定期分析病历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病历甲级率逐渐提高,未出现丙级病历,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深入学习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进行培训,做到了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了滥抗菌药药物现象的发生。 4.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门诊医师进行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处方合格率,处方书写工整规范。 通过对“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培训学习,科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做到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均有很大提高。建立了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总结doc

彰武四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5月15日14点,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科、院感办、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共同牵头组织了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主题的培训会。全院临床共73人参加了培训,会议由医务科长赵晓玲主持。 培训前,赵科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本次培训会的重要性。赵科长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及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关键,因此,抗菌药物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的,事关全院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医务人员有这个能力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培训会上,药局徐科长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义和滥用结果做了细致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对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做了重点阐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联合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做了重点解读。同时再次强调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院感科讲了些多重耐药菌的隔离知识。 参会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有利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秩序改进和提高。 彰武四院院感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陕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XX年版)》文件精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网络监测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结合实际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委员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明确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二、建立完善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到实处。 三、制定并向市卫生局报备了我院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严格按照目录采购药品,未采购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品。 四、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全员培训。药师医师经培训合格后,分别授予药师抗菌药物调配权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在电子信息系统设定。 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位或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小组予以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对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 八、按时完成并上报抗菌药物网络监测要求内容。并对我院抗菌药物网络上报情况及存在问题按季度作出点评分析通报。具体评价分析如下: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我院自从2012年3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经过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阶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年初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目标进行了安排部署,现将年终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抗菌药物品种(28种,一品双规) 整治前抗菌药物品种31种,品规36个;目前抗菌药物品种28种,品规33个。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0%) 目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8%,较整治前的64.2%下降了23.9个百分点。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急诊科≤40%,门诊普通科室≤20%)目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2.7%(门急诊科41%,门诊普通科室19.7%),较整治前的55.08%下降了58.79个百分点。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4DDD,较整治前的96.93DDD下降了60.38个百分点;目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18.4%,较整治前的33.63%下降了45.29个百分点。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80%,较整治前的100%下降了20个百分点,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0%。 6、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前0.5—2小时给药) 目前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基本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7、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h)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目前预防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比例为40%,整治前为15%;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为2.6天,整治前为4.8天。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陇西县第三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领导小组职责和确定了本年工作目标。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作了动员报告,进行了指标任务分解并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学习总结

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学习总结 一、《药品管理法》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2.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三)超过有效期的;(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3.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

药品等。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二、《处方管理办法》 1.处方——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2. 处方的书写。处方内容包括“前记、正文、后记”。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七)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精选文档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7年11月份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检查情况 药学部处方点评小组抽取门诊药房11月17日至11月30日共计922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总体情况 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共计检查处方922张,合格处方700张,不合格处方222张,合格率%。各科室处方合格情况见附表1。 二、不合格处方基本情况 不合格处方中使用硫酸依替米星不合格的处方有114张,占不合格处方的%;头孢克洛缓释片33张,占不合格处方的%;克林霉素注射液2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遴选抗菌药物不适宜59张,所占处方比列为%,列第一位;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52张,所占处方比例为%,列第二位;用法用量不适宜49张,所占处方比例为%,列第三位,其余为诊断不明确、急诊处方超3天量、无联合使用抗生素指征以及存在2处以上错误等,所占比例较小,具体情况见附表2。 三、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超说明书给药。 给药频次:绝大多数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重新迅速生长。应该依照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时间依赖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总结

利辛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总结根据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通知,以及利辛县卫生计生委下发的通知及要求,医院统一部署,由医务处牵头,安排药剂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科、呼吸科及微生物室等相关科室于2018年11月13日-17日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和培训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举办现场咨询与科普宣传活动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被过分依赖和滥用,抗菌药物开始显现“隐形杀手”的角色。每年11月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和安徽省卫计委的通知号召,以WHO的“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于11月13日正式启动了“利辛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 11月13日上午09:00-11:30,在我县人民中路举办了由医务处,药剂科,呼吸科,感染科,院感科及微生物室等多名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场宣传和咨询。活动现场布置了主题横幅、张贴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科普宣传海报,还制作了若干与主题相关的宣传手册发放给前来咨询的患者。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业务院长孙冲院长、医务科杨文成科长、骨科杜杰主任、外一科胡宗亚主任、妇产科吴萍主任、护理部李雁护士长都参与了活动现场的咨询及采访。大家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强调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向公众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并纷纷表示了我院在提高

民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识上的责任。医务工作者都表达了携手遏制细菌耐药的决心。现场对公众常见的一些抗菌药物使用知识进行了答疑。 本次活动通过我院多学科专家的现场参与,向患者广泛宣传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本知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及政府政策和管理措施等,提高了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纠正公众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氛围,达到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的要求。 二、参加全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视频培训会,举办多学科参与的抗感染治疗临床培训 11月15上午按省卫计委通知,我院由医务科牵头,业务院长孙冲带队,感染科程辉主任、药剂科冯镭主任、医务科长杨文成等一行赴亳州市卫计委参加全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视频培训会。为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识,结合通知要求与活动宣传主题,我院医务处牵头,联合药剂科、院感科、检验科微生物室于2018年11月15日举行了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专题培训。 在医务处的统筹安排下,药剂科、院感科和检验科依次作了专题报告:药剂科主任冯镭作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基本原则》的专题报告。全院四十余名临床医师和药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及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以及抗菌药物的药理学作用特点、注意事项、滥用的危害等进行

抗菌药物点评年度总结

年抗菌药物应用年度总结 为规范抗菌药物管理,认真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我院自2011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监测和超频预警、干预制度》等。 为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颁发的《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特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并与各科室签订了《2013年涡阳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上限,个体化规范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 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目录》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并认真执行,成立了抗菌药物监督点评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点评细则》和《抗菌药物奖惩办法》,点评小组成员由各科室专家组成,每月组织进行一次抗菌药物点评活动,抽查各科室病例共计400份(重点抽查了以下科室:感染科、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点评结果通报各科室,奖惩到人。药剂科定期编写并出版《药学信息通讯》,公布了耐药信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2013年度抗菌药物点评年度总结如下:

2013年全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率45.6%(标准≤60%),已达标;药敏试验率10.0%(标准≥30%),未达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5.1DDD(标准≤40DDD),已达标;I类切口手术未使用抗菌药物占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24.6%(标准≥30%),未达标。 全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均为β-内酰胺类,且前十名药物大多数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级别较高。 2013年度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情况总结

抗菌药物检查情况总结 药剂科在医院等级评审抗菌药物检查中,整体情况良好,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记录完整,现将本次检查的情况汇总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抗菌药物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齐全。 本次检查中我们检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关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多项文件、查看了《抗菌药物目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抗菌药物用量及超常预警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处方权名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完备,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监管工作扎实。 临床药师能全面监控全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原始记录详细、从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每月有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详尽分析汇总。 3、抗菌药物医嘱处方点评工作全面开展。

临床药学室、中心摆药室及门诊药房能够切实做好抗菌药物医嘱处方点评工作,发现不合理用药,能通过温馨提示卡等多种形式与医生进行沟通,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对于不合理用药通过药学简讯、药事会进行通报,绩效考评进行质控扣分,干预力度大,切实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的提高。 4、实现了信息化分级监管,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持续改进。 通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软件,实现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信息化,切实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2012年4、5、6三个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8.7%、8.1%、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62%、62%、6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是58.24、51.16、47.18;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100%、100%、100%。 2013年4、5、6三个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5.6%、6.6%、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57%、57%、5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是44.63、42.45、37.34;介入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8.69%、26.6%、4.16%;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100%、100%、100%,9月份已降至83%。 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明显降低,较2012年同期明显改善,显示出了持续

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总结 一.细菌分类 (1)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2)革兰阴性杆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②弧菌科细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③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3)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 (4)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 3. 人体正常菌群 口腔:甲型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肠道:正常菌群包括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 阴道: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二. 临床常见疾病抗生素的选择方案 1.咽痛:多为链球菌感染(G+球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利斯特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多选用青霉素类、阿奇霉素(国外首选,但在我国广泛耐药,可以覆盖G+球菌、非典型致病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针对G+球菌,G-杆菌效果差)、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百定(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肺炎 (1)门诊患者:β-内酰胺类+左克

(2)病房: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G+球菌为主,选用百定或头孢米诺钠(头霉素类,对G+球菌、G-杆菌有效,介于二、三代头孢之间)。 如果感染面积大: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恐怖菌代表是: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才能搞定。 过敏者:林可霉素(上呼吸道、G+球菌、厌氧菌)+氨基糖苷类(G-杆菌,绿脓杆菌)如依替米星。或选用喹诺酮类:左克(轻症)、拜复乐(重症)。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以G-杆菌为主: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就可以搞定了。严重的可以用泰能、美平。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③支扩:绿脓杆菌为主,选用头孢他啶、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ICU患者可以连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治疗。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衣原体:血象不高,用阿奇霉素(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 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三. 抗生素作用机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 损伤细胞膜影响通透性: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达托霉素阻断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 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异烟肼、乙胺丁醇 阻断RNA、DNA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新生霉素、乙胺丁醇、甲硝唑 四.抗生素分类: 1.喹诺酮类 (1)适应症:对各种各样的细菌,包括G-、G+、甚至衣原体、支原体、结核菌均有作用,最适用于肠道感染(伤寒、痢疾、霍乱),对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总结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总结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为了更好的使用抗菌素,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针对抗菌素的使用对中心内的全部医务药剂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项培训,到座率达到医技人员总人数的50%,争取第二期也完成此到座率,总计达到100%。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做了细致的培训: 一、抗菌药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3.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

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二、抗菌药分级管理办法 1.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病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该类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使用,并应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监督检查,有相关记录和签名。 3.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经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诊同意,经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并应有相关记录。 4.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各项指标大部分 均已达标,但仍有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率还未达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病人偏好输液的意识还未转变、夏季静脉输液病人较多以及经济效益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通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医师进一步掌握和提升应用抗菌药物能力和水平,合理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不规范的问题,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定于3月15日下午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和考核。 培训地点:安泰小区二单元302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增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我院于2013年3月15日组织了本院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的培训学习,学习内容为: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及评价。 细菌耐用性对临床处方抗菌药物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 2、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增强了临床医生对抗菌素合理应用认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禁忌症等。对正确诊断治疗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只要是病毒感染的,决不用抗菌药物,可用可不用的绝不用。我院根据本区域内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等,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 药,结合抗菌药物的临床知识宣传资料和相关理论知 识,严格执行我院相关管理各项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 合理用药的实施,并努力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积极 总结经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保障。

二、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下一步工作中,我院 将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法律,规章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学习。切实提高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努力促进临床规范,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总结

XXXX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总结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我院自开展以抗菌药物为主线的合理用药工作活动来,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及专家评议组。管理小组由药剂科、医务部、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负责定期对合理用药问题进行讨论及合理、科学性评议。根据今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医院又成立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领导及督导检查组。该组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合理用药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药学部质量管理工作,使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明显提高了管理的效果。 二、建章立制,努力构建促进合理用药的长效机制: 医院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卫生部要求及医院的发展随时修订。如《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目录》《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暂行方案》等,为落实合理用药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 医院一直重视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采取外请专家举办讲座、本院专家进行小讲座及下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要求所有不值班

的临床医师必须参加学习,由医务科科长亲自主持会议并监督考勤,大大加强了临床科室对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视程度。药领导及督导检查组负责在全院的年度医师培训及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中,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等有关规定进行宣教,并走向临床科室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小讲座。不定期举行培训、学习、考试,进一步强化了全员培训的目的。 四、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多种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1.处方点评: 此项工作是我们最早开展的一项工作,从开始时的每月100张到目前的每月抽查门、急诊处方100张,对处方进行全面的分析点评,其中重点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并提交一份分析报告,上交医务科、主管院长,由医务科在每月的《医疗质量分析报告》上予以公示,并记入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中。 2. 抗菌药物的专项管理: ①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每月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用量、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用量前10位科室及医师,出现超常使用的品种及使用超常药品的科室及医师的用药流向分析。 ②终末病历分析:每月按约10%的比例抽取住院病历,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分析,从适应症、药品选择、用法用量、更换药品、联合用药、用药疗程、围手术期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提交一份合理用药分析报告,在全院医疗质量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并将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11次专项点评,共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8.3 %。具体情况如下: 一、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体情况

二、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如诊断为“非感染性肠炎”、“乳腺增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疱疹咽峡炎”、“发热查因”、“便血”、“混合痔”、“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普通“结膜炎”、“睑板腺炎”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如诊断为“胃炎”的患儿、诊断为“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抗HP感染治疗;如处方开具头孢呋辛、伪麻黄碱等用于治疗上感的药物,而无相关诊断。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炎”、“鼻窦炎”、“鼻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毛囊炎”、“蜂窝织炎”、“口腔溃疡”、“外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选用三代头孢治疗;如“混合痔”患者无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成人使用儿童剂型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如“皮肤溃疡”患者联用头孢硫脒+奥硝唑治疗,如“鼻窦炎”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如“外痔”患者联用头孢唑肟粉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安妥沙星片,如“泌尿系感染”患者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多西环素粉针,如“乳腺炎”患者联用头孢他啶+奥硝唑治疗;“支气管炎”患者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替安注射剂+克拉霉素缓释片;如“尿道炎”患者同时开具四种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分散片+多西环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 5、用法用量错误,部分需每日多次给药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每日只给药一次,如头孢美唑、头孢唑肟、头孢替安、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等,如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每日2次,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每日2次给药、奥硝唑注射剂每日一次给药频次不足;给药频次过多,又如克拉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