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新版)新人教版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新版)新人教版
2018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题每题分,~题每题分,共分)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天然气生火做饭

.煤燃烧

.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高温煅烧石灰石.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

.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供给的氧气减少.供给的氧气增加

.使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使火柴棍的着火点降低

.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鉴别、、的最佳方法是( )

.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年月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

.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①③.②③.④⑤.②⑤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小题,共分)

.(分)“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的是(填序号)。

.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太阳能发电

()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大气中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

做法正确的是。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提倡使用节能灯

.随手关灯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①酒精②无烟煤③汽油④氢气⑤天然气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产品

.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

.甲醇.甲酸

.乙醇.乙酸

.(分)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分)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世纪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

()到了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

()到了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到了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小题,共分)

.(分)~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若为亮红色金属,、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通常状况下,、、为气体,且为单质,、为无色液体,则的化学式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

()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

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小题,共分)

.(分)图所示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仪器①的名称为;

()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小题,共分)

.(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值是;

()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的生石灰,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

一、

.点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理雾霾需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但不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所以不正确。

.点拨: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正确;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其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错误。

.点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如图中所示,热水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未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实验结果应该是右侧试管中的白磷着火燃烧,水中的白磷和左侧试管中的红磷均不能燃烧,磷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被烧碱溶液吸收,避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比较法解答,通过比较、、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进行鉴别。燃烧的产物只有,燃烧的产物只有,而燃烧的产物既有又有,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

.点拨: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主要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选项说法正确。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拨:煤矿的矿井里含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矿井要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的含量,防止发生爆炸;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天然气泄漏,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不可打开抽油烟机,而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做灯火试验。

.点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①正确;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故②错误;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故③正确;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会引起爆炸,故④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吸收热量,故⑤错误。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实验现象分析法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或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的选项只有。

二、.()

()++

()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

.()②③⑤;④

()、

()+;热值高,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丰富

()

点拨:()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的产品;()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高、燃烧产物无污染、原料来源丰富;()由于反应物是和,要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必是∶,对照选项只有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混合物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清除可燃物

()太阳能(合理即可)

.()通风不好,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使人中毒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

()++

()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三、.();++↑

();++

.()天然气

()增大了煤(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温室效应加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

四、.()酒精灯()燃烧需要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

五、.解:()

()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含氧化钙的生石灰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

)=,=,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卷 7.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化学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聚乙烯是无毒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B.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发展非燃油型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D.KMnO4、C2H5OH、H2O2等常见化学物质都可作医用杀菌、消毒剂。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32gN2H4中含有共价键数5N A B.37g37Cl2中含有中子数10N A C.11.2L臭氧中含有1.5N A个氧原子 D.1.0L 0.1mo·L-1NH4Cl溶液中含0.1N A个NH4+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X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Z和W位于同周期。Z的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饮食业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中至少有两种金属元素。 B.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 C.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X形成的离子。 D. X、Y两种元素构成的常见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10.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粗盐水(含Na+、Cl-和少量Mg2+、Br-)的装置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 H2-2e-+2OH-=2H2O B.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C.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动路径是: 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当电池中消耗2.24 L(标准状况下)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1 mol气体 11.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右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17O2N2 B.不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反应 C.该物质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12.下列实验、实验现象和相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13.常温下,向10.0mL 0.10 mol·L-1某二元酸H2R溶液中滴 加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H2R是强酸还是弱酸 B.曲线上m点时溶液中c(Na+)>c(HR-) >c(R2-)>c(H+) C.HR-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 D.溶液中c(Na+)+c(H+)=c(HR-)+c(R2-)+c(OH-) 26、(15分)工业废水、废渣不经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 的危害。利用化学原理可以对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进行有效检测、处理及应用。某工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Ⅲ)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Cr(Ⅲ)最终转化为CrOH(H2O)5SO4。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1.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右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把火盖灭,原理是 A.清除了可燃物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油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3H2SO4=Fe2(SO4)3+3H2↑ B.Cu+AgNO3═Cu(NO3)2+Ag C.CO+CuO△Cu+CO2D.CaCO3+2HCl=CaCl2+H2O+CO2 1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D.铝化学性质活泼,但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16.下列物质不属于 ...合金的是 A.青铜B.锌C.钢D.生铁 17.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 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X >Y> Z B.Y> X >Z C.Z>Y>X D.X>Z>Y 18.自来水公司常用的一种灭菌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B.SO2C.ClO2D.NO2 19.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

最新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讲义(完整版)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情态动词+V原can do= be able to do 2,Play+ the+ 乐器 +球类,棋类 3,join 参加社团、组织、团体 4,4个说的区别:say+内容 Speak+语言 Talk 谈论talk about sth talk with sb talk to sb Tell 告诉,讲述tell sb (not)to do sth Tell stories/ jokes 5,want= would like +(sb)to do sth 6,4个也的区别:too 肯定句末(前面加逗号) Either否定句末(前面加逗号) Also 行前be 后 As well 口语中(前面不加逗号) 7,be good at+ V-ing=do well in 擅长于be good for 对…有益(be bad for对…有害) be good to 对…友好(good 可用friendly,nice,kind替换) be good with和…相处好=get on/ along well with 8,特殊疑问句的构成: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9,How/ what about+V-ing …怎么样? (表建议) 10,感官动词(look, sound, taste, smell, feel)+adj/ like 11,选择疑问句:回答不能直接用Yes或者No,要从中选择一个回答 12,students wanted for school show(wanted 表示招募,含有被动意义) 13,show sth to sb=show sb sth give sth to sb=give sb sth 14,help sb (to)do sth Help sb with sth With sb’s help= with the help of sb Help oneself to 随便享用 15,be busy doing sth/ be busy with sth 16,need to do sth 17,be free= have time 18,have friends= make friends 19,call sb at +电话号码20,on the weekend= on weekends 21,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说英语的学生 (带有连词符,有形容词性质) 22,do kung fu表演功夫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1,问时间用what time或者when At+钟点at 7 o’clock at noon/ at night(during/ in the day) On+ 具体某天、星期、特指的一天 on April 1st on Sunday on a cold winter morning In +年、月、上午、下午、晚上 2,时间读法:顺读法 逆读法:分钟≤30用past five past eight(8:05)half past eight(8:30) 分钟>30用to a quarter to ten(9:45) 整点用…o’clock 7 o’clock(7:00) 3,3个穿的区别:wear 表状态,接服装、 手套、眼镜、香水等 Put on 表动作,接服装 Dress 表动作,接sb/ oneself get dressed穿衣 3,感叹句:How+adj+主谓! How+adj+a/an +n单+主谓! What+ a/an +adj+ n单+主谓! What+ adj+ n复/ 不可数+主 谓! 4,from…to… 5,be/ arrive late for 6,频度副词(行前be 后)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hardly never 7,一段时间前面要用介词for for half an hour for five minutes 8,eat/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supper 9,either…or 10,a lot of=lots of 11,it is +adj+for sb +to do sth (adj修饰to do sth)It is important for me to learn English. it is +adj+of sb +to do sth (adj修饰sb) It is kind/ friendly/ nice of you to help me.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1,疑问词 How 如何(方式) how long 多长(时间)答语常用“(For/ about +)时间段” how far多远(距离)答语常用“(It’s +) 数词+miles/ meters/ kilometers” how often多久一次(频率)答语常用 “Always/ often/ every day/…”或“次数+时 间”等表频率的状语 How soon多快,多久以后,常用在将来 时中。答语常用“in +时间段” how many多少(接可数名词)how much(接不可数名词) why为什么(原因)what什么when 何时 who谁whom谁(宾格)(针对宾语提 问也可用who)whose谁的 2,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 3,Stop sb from doing sth Stop to do 停下来去做其他事 Stop doing 停止正在做的事 4,what do you think of/ about…?= how do you like…?你认为…怎么样? 5,He is 11 years old. He is an 11-year-old boy. 6,many students= many of the students 7,be afraid of sth be afraid to do sth worry about be worried about 担 心 8,play with sb 9,come true 10,have to do sth 11,he is like a father to me (like像) 12,leave离开leave for 出发前往某地 13,cross 是动词across是介词 14,thanks for +n/ V-ing Thanks for your help/ thanks for helping me. Thanks for your invitation/ thanks for inviting/ asking me. Thanks to幸亏,由于,因为 15,4个花费:人+spend/ spends/ spent+时间/ 钱+(in)doing sth/ on sth 人+pay/ pays/ paid +钱+for sth It takes/ took sb +时间+to do sth 物+cost/ costs/ cost +sb +钱 16,交通方式 ●用介词。在句子中做方式状语。 ①by +交通工具名词(中间无需任何修 饰) By bus/ bike/ car/ taxi/ ship/ boat/ plane/ subway/ train……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总复习资料最全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大图 第一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概念剖析:①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正数或负数,不能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断,要 严格按照“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去识别。 ②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③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 ④常常有温差、时差、高度差(海拔差)等等差之说,其算法为高温减低温等等;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前面有“-”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 、非负数就是正数; C 、一个数前面没有“-”号,这个数就是正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8,43,0.125,0,3 1 -,6-,25.0-,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 正分数集合{ } 例3 如果向南走50米记为是50-米,那么向北走782米记为是 ____________, 0米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例4 对某种盒装牛奶进行质量检测,一盒装牛奶超出标准质量2克,记作+2克,那么5-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窗口: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记为正数,另一个就记为负数,我 们习惯上把向东、向北、上升、盈利、运进、增加、收入、高于海平面等等规定为正,把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 例5 若0>a ,则a 是 ;若0,则b a -是 ;(填正数、负数或0)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如下: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概念剖析:①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是有理数,则它就一定可以化 成整数或分数; ②正有理数和0又称为非负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又称为非正有理数; ③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化成小数部分为0或小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但并不是所有小数都是有理数,只有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例6 若a 为无限不循环小数且0>a ,b 是a 的小数部分,则b a -是( ) A 、无理数 B 、整数 C 、有理数 D 、不能确定 例7 若a 为有理数,则a 不可能是( ) A 、整数 B 、整数和分数 C 、)0(≠p p q D 、π 3、数轴 标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 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从数轴的左边到右边所对应的数逐渐变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概念剖析:①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②数轴的方向不一定都是水平向右的,数轴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 ③数轴上的单位长度没有明确的长度,但单位长度与单位长度要保持相等; ④有理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与之对应,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

2017-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多套及答案

123 (第三题)A B C D E (第10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1 2345 678(第4题)a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2=∠3 C 、∠1=∠4 D、∠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E =( )

2018年高考全国化学卷1,2,3及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学科&网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K 39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C.工业上制取氧气D.把黄瓜切成细丝3.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A .过滤 B .点燃酒精灯 C .闻气味 D .倾倒液体 4.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是()A.一氧化碳B.水蒸气C.烟尘D.二氧化硫5、化学方程式:2Mg+O 2点燃2MgO所表示 的意义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份质量 的镁和1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份质量的氧 化镁 C.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镁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氧化镁 6.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 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 91mg、钙91mg.这里的钠、磷、钾、钙是 指()A.分子B.原子C.物质 D.元素 7.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 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B.氮气、硫 C.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D.红 磷、稀有气体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 腐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 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 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 子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 不停的运动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 10.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 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 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 生成物的分子数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2018年春季学期竹林中学七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班级:七(2)班 任课教师:彭泽灿 计划时间:2018年3月1日 一、学情分析 本班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够理想,人均分才67.65分,应该90分以上才算是正常,及格才10人,及格率才25%,优良3人,优良率才7.5%,当然这也与考题的难度有关。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12个差生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如:杜芳洲、邓凤花、刘辉、粟永育等。 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二、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 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认识无理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以及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 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的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本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本学期期末要达到20人及格,及格率要达到50%以上,6人以上优良,人均分要90分以上。 3、转化差生5人以上,减少40分以下的人数,20分的要到40分,30分的要到50分,人人都有提高。 4、争取同类学校第一。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Fe 56 Cu 64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 A. 利用风力发电,减少CO2的排放 B.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高残留农药 C. 对秸秆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汽车燃料 D. 按照国家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放置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Cl的电子式: B. 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7N D. 2-丁醇的结构简式: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氯化氢气体 C. Ca(ClO)2溶液显碱性,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4.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W同主族,X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可用于生产铅笔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的周期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Y)

2018年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完整word版)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 1: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2: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 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3: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 遗传营养锻炼 4: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5:如何让排解青春期心里矛盾? 参加集体活动向他人求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 6: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自我暗示自我解嘲 第二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什么是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 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第三课:男生女生 1:男生和女生的差异? 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 2:性别角色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与弊端? 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 3 :怎样对待性别角色? 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 按组成元素? ?? ??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 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如CO 2 、SO 3 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 、Na 2O 2 、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2)常温下,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 (3)标准状况下,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