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练习题

数据库练习题
数据库练习题

数据库、表、查询操作题(每小题3分)

1.新建“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设置该数据库的属性:摘要里标题设置为“学生成绩管理”,作者为个人学号+姓名,单位为“浙江

工商大学”。在该数据库文件中建立表“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其表结构如表1-3所示。分别导入考生文件夹下的“源数据.xls”里的三张工作表。注意:先建表,后导入。

2.“学生表”,“课

程名”为必填、非空字段;分析“成绩表”的字段构成、判断并设置主键和字段属性。此外,建立三个表之间的关系并实施参照完整性。

3.设置“学生表”中“出生日期”字段的默认值为系统当前日期。

4.设置“学生表”显示的字体大小为14、行高为18;其中“姓名”和“入学成绩”两个字段的显示宽度为10,“学号”、“出生日期”和“家

庭住址”的列宽设置为最佳匹配;隐藏“学生表”中“出生日期”字段列,并保存布局。

5.冻结“成绩表”中“学号”、“课程号”字段列,并保存布局。

6.设置“课程表”中“简介”字段的设计说明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情况”,标题为“任课教师情况”。

7.设置“学生表”中“学号”字段的输入掩码为只能输入6位数字形式;设置“课程表”中“课程号”字段的输入掩码只能输入1位字母

加2位数字形式。

8.设置“成绩表”的显示格式,使表的背景颜色为“银白”、网格线为“深蓝”、文字字号为五号。

9.设置“学生表”中的“性别”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为性别必须为“男”或“女”,默认值为“女”,有效性文本为“性别输入有误”;设置“学

生表”中的“入学成绩”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为入学成绩大于等于500,且小于等于750,有效性文本为“入学成绩录入有误”。10.在“学生表”中“家庭住址”和“照片”两字段间增加一个字段,名称为“联系电话”,数据类型为“文本”,大小为13;将新增“联系电

话”字段的输入掩码设置为“0571-********”形式。其中“0571-”部分自动输出,后八位为0到9的数字显示。

11.将“学生表”中学号为“110301”的学生的“照片”字段数据设置为考生文件夹下的“110301.bmp”图像文件。

12.设置“成绩表”的主索引“PrimaryKey”,第一个字段为“课程号”,排序次序为降序;第二个字段为“学号”,排序次序为升序;建

立“课程表”的普通索引“课程名”,字段为“课程名”,排序次序为升序。

13.将考生文件夹下“源数据.xls”文件中的工作表“学生表”链接到“学生成绩管理.mdb”数据库文件中,第一行包含列标题,要求链接

表对象重命名为“学生表EXCEL版”。

14.将“学生表”导出到考生文件夹下的“备份库.mdb”空数据库文件中,要求只导出表结构定义,导出的表命名为“学生表bk”。

15.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学生表”里所有姓名不含有“帅”字的记录,含所有字段,所建查询命名为“qT15”。注意:逻辑运算符Not

的使用。

16.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入学成绩”大于等于600的学生,并按入学成绩降序显示“学号”、“姓名”、“性别”和“入学成绩”四个字段

的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6”。

17.创建一个查询,检索“入学成绩”大于等于650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信息,然后将两列信息合二为一输出(比如,学号为

“000011”、姓名为“吴大伟”的数据输出形式为“000011吴大伟”),并命名字段标题为“高分学生名单”,所建查询命名为“qT17”。

18.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家庭住址和“四川”有关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入学成绩”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

名为“qT18”。

19.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计算机”课程期末的男生和女生平均分数,所建查询命名为“qT19”。

20.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学生的成绩信息,并显示为“学号”、“姓名”、“课程名”、“综合成绩”四列内容。其中“综合成绩”一列数

据由统计计算得到(综合成绩=平时*0.1+期中*0.3+期末*0.6),所建查询命名为“qT20”。

21.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平时或期中或期末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平时”、“期中”、“期末”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

“qT21”。

22.创建一个查询,按输入的学号和课程号来查找该生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并显示“学号”、“课程号”、“课程名”、“平时”、“期

中”、“期末”等字段的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2”;当运行该查询时,应先后显示参数提示信息:“请输入学号:”和“请输入课程号:”。

23.新建表“tTemp”,其结构如表4所示。创建一个查询,将男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综合成绩”等信息追加到“tTemp”表的对

应字段中,所建查询命名为“qT23”。(综合成绩=平时*0.1+期中*0.3+期末*0.6)

24.”三列内容,所建查

询命名为“qT24”;注:某学生有平时成绩即可视为该学生选修了该课程。

25.以查询对象“qT20”为基础,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要求:选择班级号为行标题、列名称显示为“课程名”为列标题来统计输出每

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平均综合成绩信息。所建查询命名为“qT25”;(注:学号的前四位为班级号)注意:交叉表查询不做各行小计。此题着重体会查询的来源可以是另外一个查询。

26.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课程表”中“简介”为空的“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类别”等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

为“qT26”;注意Null的使用。

27.创建一个查询,按专业统计各自男女学生的平均年龄,显示字段标题为“所属专业”、“平均年龄”,所建查询命名为“qT27”。

28.创建一个查询,按专业统计各自学生的平均年龄,显示字段标题为“所属专业”、“性别”和“平均年龄”,所建查询命名为“qT28”;

29.创建一个查询,按“课程号”分类统计期末最高分成绩与最低分成绩的差,并显示“课程名”、“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等内容。其

中,期末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由计算得到并降序排列,所建查询命名为“qT29”。注意Max与Min函数的使用。

30.创建一个查询,计算每名学生所选课程的学分总和,并按“学分”降序“姓名”升序依次显示“姓名”和“学分”,其中“学分”为计算

出的学分总和,所建查询命名为“qT30”。

31.创建一个查询,将表“学生表”中“专业”字段值均在后面增加“专业”两个字符,所建查询命名为“qT31”。

32.创建一个查询,将“学生表”中“政治面貌”字段值为“党员”的调整为“共产党员”,所建查询命名为“qT32”。

33.创建一个查询,将“成绩表”中“期末”字段值不及格的调整为60分,所建查询命名为“qT33”。

34.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年满28周岁的团员名单,显示“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

“qT34”。(提示:用到DateSerial、Date、Year、Month、Day等函数,其涵义见课本)

35.创建一个查询,将表“学生表”中年满28周岁的团员的政治面貌修改为“群众”,所建查询命名为“qT35”。

36.创建一个查询,删除“成绩表”里所有姓名含有“如花”的同学的成绩记录,所建查询命名为“qT36”。

37.创建生成表查询,组成字段是王一老师授课的“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类别”等字段的内容,生成的数据表命

名为“王一老师教学任务表”,所建查询命名为“qT37”。

窗体、报表、宏操作题(每小题3分)

在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学生成绩管理.mdb”,里面已经设计好窗体对象“f Stud”、报表对象“r Stud”和查询对象“qStud”,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设计:

1.将窗体“f Stud”的标题设置为“学生基本情况”;记录源设置为表对象“学生表”;将窗体上名为“b Print”命令按钮的外观设置为图片

显示,图片选择考生文件夹下的“logo.bmp”图像文件;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像文件“bk2.jpg”设置为窗体“f Stud”的背景。将“b Print”

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设置为窗体代码区已经设计好的事件过程bPrint_Click;正确设置窗体主体节区各文本框的控件来源。2.在窗体对象“f Stud”的窗体页脚节区内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命名为“b DispScore”,按钮标题为“显示学生成绩报表”,且按钮状态

由有效状态改为灰色无效状态;

3.将名称为“标签1”的标签控件名称改为“l Stud”,标题改为“学生基本情况”;

4.在窗体页脚节区位置距窗体左边2厘米、距上边0.1厘米处依次水平放置两个命令按钮,分别命名为“bOk”和“bQuit”,按钮标

题分别为“确定”和“退出”;命令按钮的宽度均为2厘米,高度为0.8厘米,每个命令按钮相隔0.5厘米。

5.将“f Stud”窗体上名为“b Print”的按钮上移到距“OLEPhoto”绑定对象框0.284厘米的位置(即按钮的上边界距绑定对象框的下边界

0.284厘米)。

6.将窗体中“bQ uit”命令按钮上的文字颜色改为棕色(棕色代码为128)、字体粗细改为“加粗”,并在文字下方加上下划线;

7.在窗体主体节区位置添加一个选项组控件,将其命名为“opt”,控件来源为“四级通过”;选项组标签显示内容为“四级通过”,

名称为“bopt”,背景色为透明;在选项组内放置两个选项按钮控件,选项按钮分别命名为“opt1”和“opt2”,选项按钮标签显示内容分别为“是”和“否”,名称分别为“bopt1”和“bopt2”。

8.在窗体主体节区内添加两个复选框控件,复选框选项按钮分别命名为“chk1”(默认值为假)和“chk2”(默认值为真),同时将其

与“性别”关联;对应的复选框标签显示内容分别为“男”和“女”,标签名称分别为“b chk1”和“b chk2”。

9.将窗体“f Stud”上文本框“tS ex”更改为组合框类型,保持控件名称不变。设置其相关属性实现下拉列表形式输入性别“男”和“女”,

再设置控件来源属性以输出“性别”字段值。

10.将窗体边框改为“细边框”(或“对话框边框”)样式,取消窗体中的水平和垂直滚动条、记录选择器、导航按钮和分隔线,保留

窗体的关闭按钮。

11.设置窗体对象“f Stud”上文本框“tAge”为计算控件。要求根据“出生日期”字段值依据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并显示人员的年龄;计算

公式:年龄=Year(Date())-Year([出生日期]) 或年龄=Year(Now())-Year([出生日期])。注意:当前年必须用相关函数返回。

12.将查询对象“q Stud”改为参数查询,查询“性别”为窗体对象“f Stud”上组合框“t Sex”的输入值的学生记录,显示所有字段;

13.假设在“学生表”中,“学号”字段的第3位和第4位编码代表该学生的班级性质,当这两位编码为“02”时表示“快班”,为其他值

时表示“普通”。设置窗体中名称为“t Class”的文本框控件的相应属性,使其根据“学号”字段的第3位和第4位编码显示对应的班级性质。

14.在报表的报表页眉节区位置添加一个标签控件,宽度设置为8.5厘米、高度设置为1厘米,其名称为“l Title”,标题显示为“入学

学生信息表”并在标签区域中居中显示,文字颜色为“蓝色”(蓝色代码为16711680),字体名称为“黑体”,字体大小为22,字体粗细为“加粗”,倾斜字体为“是”;同时将其安排在距上边0.5厘米、距左侧2厘米的位置;同时将其外观设置为阴影特殊效果。

15.在报表的主体节区添加一个文本框控件,其名称为“tName”,设置为显示“姓名”字段值。该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1厘米、距左边

3.2厘米; 将报表主体节区中文本框控件“tDate”设置为显示“出生日期”字段值,“出生日期”的显示格式为“长日期”的形式。

16.设置属性使报表“r Stud”的主体节区内“tSex”文本框控件依据报表记录源的“性别”字段值来显示信息;

17.在报表的页面页脚节区添加一个计算控件,使用函数显示出系统日期。计算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1厘米、距左边12.5厘米,并

命名为“t SysDate”,宽度2.5厘米、高度0.45厘米。

18.在报表的页面页脚区添加一个计算控件,以输出页码。计算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1厘米、距左侧5厘米位置,并命名为“tPage”。

规定页码显示格式为“-当前页/总页数-”,如-1/15-、-2/15-、…-15/15-等。

19.在报表“rStud”按性别分组汇总出“入学成绩”的平均值和总和。“入学成绩”的平均值计算控件名称为“savg”、“总和”计算控件名

称为“ssum”。注:请在组页脚处添加计算控件。

20.设置报表“r Stud”中的数据按“性别”升序排列,相同性别情况下按“出生日期”降序排列(换成按照年龄升序排列呢?)。

21.设计报表“r Stud”的主体节区内“tOpt”复选框控件依据报表记录源的“出生日期”字段的值来显示状态信息:年龄小于等于40岁时

显示为选中的打钩状态,否则显示为不选中的空白状态;

22.将报表“r Stud”的主体节区内“tAge”文本框控件改名为“tYear”,同时依据报表记录源的“出生日期”字段值计算并显示出其四位的

出生年信息。

23.在报表对象“r Stud”的报表页脚节区位置添加一个计算控件,计算并显示学生的平均年龄。计算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118厘米、

距左侧10.873厘米,命名为“t Age Avg”;

24.设计报表“r Stud”的主体节区内“tSex”文本框件控件依据报表记录源的“性别”字段值来显示信息:性别为“男”,显示“男同学”;

性别为“女”,显示“女同学”。

25.在报表“r Stud”的报表页脚节区添加一个计算控件,要求依据“学号”来计算并显示学生的人数。计算控件放置在“学生人数:”标签

的右侧,计算控件命名为“t Count”;

26.创建一个名为“rScore”的报表,标题为“学生成绩”,按表格布局显示查询“qT38”的所有信息。

27.在“rScore”报表的主体节区添加计算控件“tScore”用于计算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平时*0.1+期中*0.3+期末*0.6

28.在“rScore”报表中按“学号”字段前4位分组统计各组记录个数,并将统计结果显示在组页脚节区。计算控件命名为“tCount”。

29.在距主体节上边0厘米、左边0厘米位置添加一个矩形控件,其名称为“rRim”;矩形宽度为15.1厘米、高度为0.7厘米、特殊

效果为“蚀刻”;(如果添加的是直线控件,会吗?)

30.将宏“m Hello”重命名保存为自动运行的宏;将宏对象“rpt”改名为“m Print”,并设置窗体“fStud”命令按钮“bDispScore”的单击事件

属性为运行宏对象“m Print”,以完成按钮单击打开报表的操作。

数据库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有两个关系R(A,B)和S(B,C),与下列SELECT语句 SELECT A,B FROM R WHERE B NOT IN(SELECT B FROM S WHERE C='C56');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 C] A.πA,B(σC≠'C56'(R?S))B.πA,B(R ? S) C≠'C56' C.R-πA,B(σC= 'C56'(R?S))D.R-πA,B(σC≠'C56'(R?S)) 2、嵌入式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 B] A.识别出SQL语句,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B.把嵌入的SQL语句处理成函数调用形式 C.对源程序进行格式化处理 D.把嵌入的SQL语句编译成目标程序 3、SQL中,“DELETE FROM 表名”表示 [ A] A.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元组B.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属性 C.从数据库中撤消这个基本表D.从基本表中删除重复元组 4、SQL中,聚合函数COUNT(列名)用于[ C] A.计算元组个数B.计算属性的个数 C.对一列中的非空值计算个数D.对一列中的非空值和空值计算个数 5、在传统SQL技术中,使用“ORDER BY”子句的SELECT语句查询的结果,实际上为 [ B] A.数组 B.列表 C.包 D.集合 6、在数据库中,能提高查询速度的是(C ) A. 数据依赖 B. 视图 C. 索引 D. 数据压缩 7、语句 delete from sc 表明( A ) A. 删除sc中的全部记录 B. 删除基本表sc C. 删除基本表sc中的列数据 D. 删除基本表sc中的部分行 8、在DB应用中,一般一条SQL 语句可产生或处理一组记录,而DB主语言语句一般一次只能处理一条记录,其协调可通过( B )实现。 A. 指针 B. 游标 C. 数组 D. 栈 9、在下列基本表的定义中,数值5表示( C )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2)); A. 表中有5条记录 B. 表中有5列 C. 表中字符串Sno 的长度 D. 表格的大小 10、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C )

数据库练习题

数据库练习题 一、表结构 1.1.1雇员表(emp) 记录了每个雇员的基本信息 NO 字段类型描述 1 empno Number(4)雇员编号 2 ename Varchar2(10) 雇员姓名 3 job Varchar2(9) 工作职位 4 mgr Number(4) 雇员的领导(经理)编号 5 hierdate date 入职日期 6 sal Number(7,2) 月薪/工资 7 comm Number(7,2) 奖金 8 deptno Number(2) 雇员所属部门的编号 数据如下: 1.1.2部门表(dept) 记录了每个部门的基本信息 NO 字段类型描述 1 deptno Number(2) 部门编号(唯一) 2 dname Varchar2(14) 部门名称 3 loc Varchar2(13) 地址

1.1.3工资等级表(salgrade) 一个公司的工资等级制,用来表示同一等级的工资下限及上限 NO 字段类型描述 1 Grade number 等级名称 2 Losal number 此等级的最低工资 3 hisal number 此等级的最高工资 1.1.4奖金表(bonus) 一个公司中雇员获得奖金的情况 NO 字段类型描述 1 ename Varchar2(10) 雇员姓名 2 Job Varchar2(9) 雇员工作 3 Sal Number 工资 4 comm Number 奖金 二、单表查询习题 1.选择部门30中的所有职工 2.列出所有业务员(CLERK)的姓名,编号,和部门编号 3.找出奖金高于薪金的员工 4.找出奖金高于薪金的60%的员工 5.找出部门10中所有经理(MANAGER)和部门20中所有业务员(CLERK)的详细资料 6.找出部门10中所有经理(MANAGER),部门20中所有业务员(CLERK),既不是经理又不

数据库复习题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一章 1.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A )。 A.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 B.数据共享性 C.数据的结构化 D.数据独立性 2.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B ] A.嵌入式语言 B.三级模式结构 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3.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 A] A.指针 B.关键码 C.DD D.索引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 A、DB和DBMS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A )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6.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存储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内模式的改变。为使数据库的模 式保持不变,从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须改变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这样,使数据库具有(C )。 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物理独立性 D、操作独立性 7.在关系数据库中,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而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这是 A 。 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的位置独立性D.数据的语义独立性 8.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 是 D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概念)模式 9.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能相互区别的事物为(A )。 A、实体 B、实体集 C、字段 D、记录 10.实体是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 D 。 A.文件 B.数据库 C.字段 D.记录 11.DBMS是(C)。 A、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数据库原理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试题答案(B卷)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实体 2、日志文件 3、完整性 4、关系 5、关系演算 6、外模式 / 模式 7、更新 8、集成的 9、先来先服务 10、人工智能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 1 、C 2 、 D 3 、 B 4 、 A 5 、 B 6 、 C 7 、 C 8 、 C 9 、 B 10 、 C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答案要点: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故障有:事务内部的故障(事务故障)( 1 分)、系统故障( 1 分)、介质故障( 2 分)、计算机病毒( 1 分)。 2 、答案要点: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 1 分)、数据操作( 2 分)、完整性约束( 2 分)三部分组成。 3 、答案要点:不是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 2 分);因为有些视图的更新不能唯一地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地更新( 3 分)。 4 、答案要点: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执行它们时的结果相同( 5 分)。 四、(共 10 分) 1 、 80 , 90 2 、 T 1 T 2 Slock A 读 A = 50 Y = A Unlock A Xlock A A=Y-10 Slock A 写回 A = 40 等待 Unlock A 等待 读 A = 40 Y = A Unlock A Xlock A A=Y × 2 写回 A = 80 Unlock A

五、(共 10 分) 六、(共 20 分) 1 、关系代数: (1)sno ( cno =‘ 2 ' (SC) )(2分) (2) Sno,Sn ( Cn=' 数据库概论 ' ) (2分) (3) Sno,SN (S ( Cno , sno (SC) ÷ Cno ( C )) ) (2分) ALPHA 语言 ? GET W(SC.SNO):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 2' (2分) ? RANGE C X SC Y GET W (S.SNO.S.SN): X( Y(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 ^ Y.SNO=S.SNO ^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 数据库概论 ' (2分) ? RANGE C X SC Y GET W(S.SNO,S.SN): X( Y(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 ^ Y.SNO=S.SNO)) (2分) 2 、( 1 ) 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 (2分) (2)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5 (3分) (3) DELECT FROM SC WH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 IN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71260.html,O FROM C WHERE CN=' 数据结构 ') DELETE FROM C WHERE CN= ‘数据结构' (3分) 七、(共 10 分) 科室(科室代码,科室名称) (1分) 医生(工号,姓名,名称,聘用日期,聘用期限,科室) (1分) 病人(病历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1分) 就诊(医生工号,病历号,就诊日期) (2分)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关系中主码的取值必须唯一且非空,这是由 ___________ 完整性规则决定的。 2、当数据库被破坏后,如果事先保存了数据库副本和 ________________ ,就有可能恢复数据库。 3、数据库的 ____________ 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4、关系数据操作语言的特点是:操作对象与结果均为 ___________ 、操作的非过程性强、语言一体化、并且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之上。 5、SQL 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和 _____________ 之间的结构化的查询语言。 6、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 _______________ 映象,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7、视图是一个需表,它一经定义就可以和基本表一样被查询,但 _________ 操作将有一定的限制。 8、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 _____________ 、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 9、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 _____ 的策略。 10、知识库系统和主动数据库系统是将数据库技术和 ________ 技术相结合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SQL 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数据库复习题答案

(说明:仅仅代表个人观点,答案正确率为98%,可能会有错的地方,有问题请问度娘) 复习参考资料 选择题 :30分(15题) 名词解释:20分(4题) 综合题:50分 一、选择题: 1. 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 C)。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D)。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 II B. 只有 II C. II 和 III D. 只有 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B)。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 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A )。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以上三种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C)。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A. 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级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 C)模式。 A. 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 D. 内模式 10. 下述( D)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 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 数据库安全 D.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D )。 A. 层次模型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实体-关系模型 12. 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B )。 A. 名称 B. 属性 C. 对象 D. 概念 13. 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B )。 A.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 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 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 在(A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 网状模型

数据库基础知识习题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习题 一、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C)。 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 (2)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B)。 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 (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 (4)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之间的关系是(C)。 A)DB 包含DBS 和DBMS B)DBMS 包含DB 和DBS C)DBS 包含DB 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5)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C)。 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 (6)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C)。 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 (7)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D) 。 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二、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库系统 (1)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D)。 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2)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C)。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分析B)数据分析、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C)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D)数据结构、数据分析、数据完整性约束 (3)下面哪种数据模型与计算机无关(A)。 A)概念数据模型B)逻辑数据模型C)物理数据模拟D)层次数据模型 (4)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B)。 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 (5)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D)。 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 (6)下列关于关系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数据表相互之间存在联系,但用独立的文件名保存 B)数据表相互之间存在联系,是用表名表示相互间的联系 C)数据表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系,完全独立 D)数据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7)学校规定学生住宿标准是:本科生4 人一间,硕士生2 人一间,博士生1 人一间,学生与宿舍之间形成了住宿关系,这种住宿关系是(C)。 A)一对一联系B)一对四联系C)一对多联系D)多对多联系

数据库原理复习题1

一、填空 1.目前,数据库系统支持的主要数据模型有__层次__模型、__网状__模型和关系模型。 2.与文件系统相比较,数据库系统的冗余度__小__,数据共享性__高___。3.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是__实体完整性__、__参照完整性__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若基本关系R中含有与另一个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的属性组F,则对于R中每一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_空值___或者_S中主码某个值 __。4.由于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__外模式/模式_和__模式/内模式__两层映象功能,这就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1NF的关系消除__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___依赖后,可将范式等级提高到2NF。2NF的关系消除__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___依赖后,可将范式等级提高到3NF。 6.E-R图的主要元素是实体、属性和_实体之间的联系___。 7.关系代数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__连接___和__除__。 8.SQL语言中的GRANT语句的功能是__授权__;REVOKE语句的功能是__收回权限__。 9.数据库的逻辑模型设计阶段,任务是将_E-R模型___转换成关系模型。 二、选择 1.关系模型中,同一个表中的不同属性命名( C ) A.可相同 B.必须相同 C.必须不同 D.可相同,但数据类型不同2.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 B ) A.模式变,用户不变 B.模式变,应用程序不变 C.应用程序变,模式不变 D.子模式变,应用程序不变 3.进行自然联接运算的两个关系必须具有( B ) A.相同属性个数 B.公共属性 C.相同关系名 D.相同关键字4.数据库具有( D ),最小冗余,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于扩充等特点。 A.程序结构化 B.程序标准化 C.数据模块化 D.数据结构化 5. 任何由二个属性组成的关系( D ) A.可能为1NF B.可能为2NF C.可能为3NF D.必为3NF 6.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____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B ) A.硬件与软件 B.用户与操作系统 C.硬件与操作系统 D.数据库与操作系统 7.数据库中,层次模型( A ) A.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B.有一个以上结点无双亲 C.每个结点都无双亲 D.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双亲 8.一个关系中的候选关键字( B ) A.至多一个 B.可多个 C.必须多个 D.至少3个 9. 在数据库技术中,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是( A ) A.E-R模型 B.层次模型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试题 使用教材:Visual FoxPro 数据库应用 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时版次:第3版 学校名称:文县职业中专 一、选择题 1、在有关数据库的概念中,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 A. 文件 B. 字段 C. 数据项 D. 表 2、在Visual FoxPro中,向数据库文件中追加数据使用语句() A、INSERT B、REPLACE C、APPEND D、ADD 3、在Visual FoxPro中,删除数据库的所有记录,仅保留库结构的命令是( ) A、delete all B、pack C、recall D、zap 4、在Visual FoxPro中,分屏显示当前数据库中年龄字段大于20的所有记录,正确的命令为( ) A、display all for nl>20 B、display all while nl>20 C、list for nl while nl>20 D、list while nl>20 5、在Visual FoxPro中,skip命令移动记录指针的基准是( ) A、第一条记录 B、当前记录 C、指定纪录 D、库文件尾6、逻辑运算符在运算时的优先顺序是() A.NOT→AND→OR B.AND→NOT→OR C.OR→NOT→AND D.从左至右按先后次序 7、在关系运算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之为()A. 投影 B. 选择 C. 关联 D. 复制 8、下面的赋值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STORE "HELLO WORLD!" TO STR B. STORE 123456 TO

A1,B1 C.WORD="FOXPRO" D.STORE 12,34 TO A2,B29、不能作为索引关键字的数据类型是() A.数值型 B.备注型 C.日期型 D.字符型 10、当前表中含xm(姓名,字符型)字段,显示姓“李”的记录的命令是() A.DISP FOR "李"=xm B.DISP FOR xm=李 C.DISP FOR SUBS(xm,1,1)= ‘李’ D.DISP FOR SUBS(xm,1,2)=‘李’ 11、用命令DIMENSION A(4,5)定义后,A数组中共有()个数据元素。 A. 4 B. 5 C. 9 D. 20 12、在Visual FoxPro的一个工作区中,同一时刻最多能打开( )个库文件。 A、10 B、1 C、任意多 D、256 13、33.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 A、选择结构 B、循环结构 C、混合结构 D、跳转结构 14、假定STUDENT.DBF学生数据库文件中前六条记录均为男生的记录,执行以下命令序列: USE.STUDENT GOTO 3 LOCATE NEXT 3 FOR 性别="男" 后,记录指针定位在( ) A、第3条记录上 B、第4条记录上 C、第5条记录上 D、第6条记录上 15、68.下面有关表索引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索引和排序一样,它改变记录的物理顺序。

数据库综合练习(一)习题及答案

1.现有如下关系模式: R(A#,B#,C,D,E) 其中:A#B#组合为码, R上存在的函数依赖有A#B#→E,B#→C,C→D 1)该关系模式满足2NF吗为什么 2)如果将关系模式R分解为: R1(A#,B#,E) R2(B#,C,D) 指出关系模式R1和R2的码,并说明该关系模式最高满足第几范式(在1NF~BCNF之内)。 3)将关系模式R分解到BCNF。 解: 1)不是2范式,因为C部分依赖于码A#B# 2)R1的码为A#B#,R2的码为B# R1最高位BCNF,R2最高为2NF。 3)R1(A#,B#,E) R21(B#,C) R22(C,D) 2.设有一个关系模式R(S#, C#, G, TN, D), 其属性S#为学号,C#课程,G成绩,TN任课教师,D教师所在系。其中学号和课程号分别与其代表的学生和课程一一对应;学生选修的课程都有成绩;每门课程只有一个任课教师,每个教师可以有多门课程,教师没有重名,一个教师只属于一个系。 (1) 试根据上述语义确定函数依赖集。 (2) 关系R属于第几范式 (3)试将关系R规范为第3范式,并说明理由。 解:R(S#,C#,G,TN,D) 由题意可得关系模式R的函数依赖集: (1)F={S#C#->G, S#C#->TN, S#->D, C#->TN, TN->D} (2)函数依赖集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关系模式R属于1NF。 (3)R分解为如下关系模式: R1(S#,C#,G) 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及传递函数依赖,满足3NF。 R2(S#,D) 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及传递函数依赖,满足3NF。 R3(C#,TN) 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及传递函数依赖,满足3NF。 R4(TN,D) 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集传递函数依赖,满足3NF。 3.某企业有多个下属单位,每个单位有多个员工。一个员工仅属于一个单位,且一个员工仅在一个工程中工作;一个工程中有多个员工。有多个供应商为各个工程供应设备。单位属性有单位名,电话。员工属性有:员工号、姓名、性别。设备属性有:设备号、产地。供应商属性有姓名、电话。工程属性有:工程名,地点。 要求完成:1. 根据上段对企业的描述建立企业E-R模型。 2. 把E-R模型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模式。 3. 试分析各关系模式满足第几范式

vf数据库基础知识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VF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 在一个二维表中,行称为________,列称为________。 A) 属性;元组B) 元组;属性 C) 关系;元组D) 属性;关系 2.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A) 数据库管理系统B) 数据库 C) 数据D) 数据库应用系统 3. VFP是一种________数据库管理系统。 A) 层次型B) 网状型 C) 关系型D) 树型 4.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________。 A) 数据库系统B) 操作系统 C) 数据库管理系统D) 命令系统 5. 在关系模型中,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记录的操作称为________。 A) 连接B) 投影 C) 联系D) 选择 6.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A)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B)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较少,而数据库系统能管理大量数据 C) 文件系统比较简单,数据库系统比较复杂 D) 文件系统没有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 7. 在关系运算中,选择的操作对象是________;投影的操作对象是_______ _;连接的操作对象是________。 A) 一个表;一个表;两个表 B) 一个表;两个表;两个表 C) 一个表;一个表;一个表 D) 两个表;一个表;两个表 8. 在关系数据库中,基本的关系运算有三种,它们是________。 A) 选择、投影和统计B) 选择、投影和连接 C) 排序、索引和选择D) 统计、查找和连接 9. VFP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系是指________。 A) 表中各个记录之间的联系 B) 数据模型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C) 表中各个字段之间的联系 D) 一个表与另一个表之间的联系 10. 一个仓库里可以存放多个部件,一种部件可以存放于多个仓库,仓库与部件之间是________的联系。 A) 一对一B) 多对一 C) 一对多D) 多对多 11. 自然连接要求被连接的两关系有若干相同的________。 A) 实体名B) 属性名

数据库复习题(1)-川农

数据库复习题 判断题 (红色的表示错误,绿色表示正确) 1.SQL数据查询语句中的HAVING子句与WHERE子句的作用是相同的。 2.在关系代数运算中,基本的运算是并,交(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 3.一个关系只有一个候选码(键)。 4.实体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主键的约束。 5.按照索引记录的存放位置,索引可以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 6.跟基本表一样,视图中也存储有实实在在的数据。 7.SQL语言的中文名称为结构化数据(查询)语言。 8.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笛卡尔积运算。 9.假设有关系R和S,关系代数表达式R-(R-S)表示的是R∪S。 10.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实体。 11.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ALTER TABLE属于数据查询语句。 12.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 据关系。 13.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两个以上相同的属性名。 14.在SQL的SELECT语句中,SELECT子句能实现关系代数中的投影运算。 15.设关系R(A,B,C)和S(A,D),与自然连接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A,B,C,D(R×S)。 16.关系模型定义了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三类数据约束。 17.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的运算称为投影。 18.关系中关键字必须指定为第一列。 19.如果关系R2的外部关系键X与关系R1的主关系键相符,则外部关系键X的 每个值必须在关系R1中主关系键的值中找到,或者为空,这是关系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20.视图对应于三级模式结构中的(外)模式。 21.在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中找出相同元组的运算称为差运算。 22.关系数据模型上的关系运算分为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种。 23.当对两个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运算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 的属性。 24.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码(键)只能是一个属性。 25.如果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那么其自然联接操作结果为空关系。 26.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意两个元组值不能完全相同。 27.SQL中,判断年龄字段是否为空值的短语是“WHERE年龄=NULL”。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_

笔试样卷一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5分) 1.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解释DB、DBMS、DBS三个概念? 3.什么是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4.试说明DBMS的主要功能? 5.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联系类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试说明之。 二、计算题(20分) 1.设有关系R和S R: S: A B C A B C 3 6 7 3 4 5 2 5 7 7 2 3 7 3 4 4 4 3 列表计算R∪S、R-S、R×S、π 3,2(S)、δ B<5 (R)。(5分) 2.设有三个关系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三、设有三个基本表(45分)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1.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2.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的门数 (2)求选修C4课程的学生的年龄 (3)求LIU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4)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 (5)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的姓名和年龄(10分)3.试用T-SQL更新语句完成下列更新操作 (1)往表S中插入一个学生资料(‘S9’, ‘WU’, 18)

数据库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据库复习试题答案及 解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选择题: 1、DB,DBMS和DBS三者的关系是(B) A、DB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S和DB D、DBS与DB、DBMS无关 2、假定学生关系式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式C(C#,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ND)。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D) A、S B、SC,C C、S,SC D、S,C,SC 3、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如果两实体间的联系是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将m方主键(主码)和联系的属性纳入n方的属性中 B、将m方属性和n方属性中均增加一个表示级别的属性 C、增加一个关系表示联系,其中纳入m方和n方的主键(主码) D、将n方主键(主码)和联系的属性纳入m方的属性中 4、由SELECT—FROM—WHERE—GROUP—ORDER组成的SQL语句,在被DBMS处理时,各字句的执行次序为(C) A、SELECT—FROM—WHERE—GROUP—ORDER B、FROM —SELECT—WHERE—GROUP—ORDER C、FROM —WHERE—GROUP—SELECT—ORDER D、SELECT—FROM—GROUP—WHERE—ORDER 5、以下不是数据库技术所具备的特点是(D)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冗余小 C、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数据联系弱 6、在信息模型的“学生”尸体中,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描述,称为(A) A、实体值 B、实体型 C、属性值 D、属性型 7、关系数据库三级模式中的(B),可用视图实现。 A、内模式 B、外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8、可用于区别实体集中不同个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合,称为该实体的(B) A、属性型 B、键 C、外部键 D、实体型 9、设有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有多个运动员报名,一个运动员课参加多个项目,运动员与体育项目之间是(D) A、一对一的联系 B、一对多的联系 C、多对一的联系 D、多对多的联系 10、关系R与关系S只有1个公共属性,T1是R与S作等值连接的结果,T2是R与S作自然连接的结果, 则(D) A、T1的属性个数等于T2的属性个数 B、T1的属性个数小于T2的属性个数 C、T1的属性个数大于或等于T2的属性个数 D、T1的属性个数大于T2的属性个数 11、数据库系统是由应用程序、DBMS、DB以及DBA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C) A、应用程序 B、DBA C、DBMS D、DB 12、下列集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的是(A) A、COUNT(*) B、MAX(列名) C、SUM(列名) D、AVG(列名) 13、一个关系中的候选关键字(B) A、至少一个 B、可多个 C、必须多个 D、至少3个 14、在数据库设计中,具有最小性、唯一性和非空性的是(B) A、索引 B、关系模型主关键字(主码) C、外关键字(外码) D、约束 15、常用的关系运算时关系代数和(C) A、集合代数 B、逻辑演算 C、关系演算 D、集合演算 16、在基本层次联系中,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是(B) A、一对一联系 B、一对多联系 C、多对多联系 D、多对一联系 17、关于冗余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1.试述关系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 1)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从用户角度,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扁平的二维表。 2)数据操作 关系操作采用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这种方式称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而非关系数据结构的数据操作方式为一次一记录方式。 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查询操作和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两大部分。 3)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2.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①域(Domain)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②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定义3.2 给定一组域D1,D2,…,D 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域。D1,D2,…,D 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 n={(d1,d2,…,d n)|d i D i,i=1,2,…,n} ③关系

D1×D2×…×D 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 n上的关系,表示为: R(D1,D2,…,D n),这里R是关系名。 ④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也可称为记录(Record)。 ⑤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也可以称为字段(Filed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为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主码、候选码、外码 ①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或码(Key)。其中属性组中不能含有多余的属性。 ②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Primary Key)。每个关系有且仅有一个主码。 ③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组不是所在关系的码,却是另一个关系的码,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所在关系的外码。 3)关系模型、关系、关系数据库 ①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式可以用一个五元组表示:R(U,D,DOM,F)。 ②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集,关系是一个二维表。 ③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 3.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数据库复习题1教材

数据库复习题 一、选择题 1.(B)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关系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是()。 (A)数据结构(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操作系统(D)数据模型 3.()处于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位置。 (A)数据字典(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库管理员 4.对数据库的操作要以()内容为依据。 (A)数据模型(B)数据字典 (C)数据库管理系统(D)运行日志5.查询处理最复杂的最重要的部分是()。

(A)检查是否存在所查询的关系(B)检查该操作是否在合法的授权范围内 (C)确定查询路径(D)查询优化 6.有了模式/内模式的映象,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 ()。 (A)逻辑独立性(B)物理独立性 (C)数据一致性(D)数据安全性 7.()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A)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存储模式 8.()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A)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概念模式 9.()是用户可以看见和使用的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A)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概念模式 10.数据库管理系统允许用户把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操作组成 (),它是一组按顺序执行的操作单位。

(A)命令(B)事务(C)文 件(D)程序 11、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记录模型 12、数据模型中用于描述系统静态特性的是()。 (A)数据结构(B)数据操作(C)完整性约束(D)数据模型 13.关系中标题栏中各列的名称称为( )。 (A)对象(B)元组(C)属 性(D)记录 14.在下述关系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列可以交换(B)行可以交换 (C)任意两元组不能相同(D)表中的数据项可分 15、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A)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B)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与行的次序无关(D)与列的次序无关 1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指()。

数据库习题及答案,第三版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D 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试题 一、选择题(15分,每空1分): 1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 physical data independenee )是指 _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 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3.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 询、 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的数据库语言称为 A. 数据定义语言(DDL ) B .数据管理语言 C.数据操纵语言(DML ) D .数据控制语言 4. 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属性的操作称为①;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 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②;_将两个关系中具有共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构成新表的操作称为③。 A. 选择 B .投影 C.连接 D.扫描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模型中,一个候选码 。 A .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 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 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 必须由多个属性组成 7.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 __________ 。 A .操作 B .对应的数据 C. 定义 D.限制 9.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 O A. 可靠性 B. —致性 C.完整性 D .安全性 6. SQL 语言是 语言。 A .层次数据库 C .关系数据库 B. 网络数据库 D .非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问题而引人的。 A .数据冗余 B. 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数据库复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数据库应用(SQL Server)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最早的数据模型是( A )。 (A) 网状数据模型 (B) 关系数据模型 (C) 层次数据模型 (D)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 进行自然连接运算的两个关系必须具有( C )。 (A) 相同的属性个数 (B) 相同的主码 (C) 公共属性 (D) 相同的元组 个数 3. 若关系模式R(A,B,C)上的函数依赖集F={A->B,B->C,A->C},则R的最高范式是 ( B )。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4.若关系模式R(A,B,C,D,E)上的函数依赖集F={AB->C,A->D,A->E},为了满足BCNF,可以将R 分解为( B )。 (A) R1(A,B,C,D) R2(A,E) (B) R1(A,B,C) R2(A,D,E) (C) R1(A,B,C) R2(D,E) (D) R1(A,B) R2(A,C,D,E) 5.若将如下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设计一个职员关系,将部门的所有属性放到职员关系中 (B) 设计一个部门关系,将职员的所有属性放到部门关系中 (C) 设计部门和职工两个关系,将职员的主码加入到部门关系中 (D) 设计部门和职工两个关系,将部门的主码加入到职员关系中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据库操纵语言(DML)的是( A )。 (A) ALTER (B) INSERT (C) DELETE (D) SELECT 7.下列关于查询排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ORDER BY子句后面只能跟一个字段名 (B) 排序操作不会影响表中存储数据的顺序 (C) ORDER BY子句中的默认排序方式为降序排列 (D) 只能对数值型字段进行排序 8.下列数据映像中,可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的是( D )。 (A) 外模式/模式 (B) 外模式/内模式 (C) 模式/内模式 (D) 外模式/概念模式 9.在SQL SERVER2000中,常用的通配符不包括( D )。 (A) % (B) _ (C) [ ] (D) { } 10.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一个表可以建立多个聚簇索引 (B) 索引只能建立在1个字段上 (C) 索引可以加快表之间连接的速度 (D) 可以使用ADD INDEX语句创建索引 11.在SQL SERVER2000中,可以用来删除视图的选项是( A )。 (A) DROP VIEW (B) DELETE VIEW (C) DESTORY VIEW (D) REMOVE VIEW SERVER2000中,下列选项不属于表的操作权限的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