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猩红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猩红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猩红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导读:猩红热这种疾病一般是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多半是因为细菌引起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好治疗的疾病,当出现了猩红……

猩红热这种疾病一般是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多半是因为细菌引起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好治疗的疾病,当出现了猩红热的时候,我们要有积极治疗的态度,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渐渐的康复,在生活中猩红热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1.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累及,为游走性,可有红肿,关节腔可积浆液性渗出液;一部分人可发生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急性期后可出现瓣膜损害。发病

与免疫反应有关,但与M蛋白抗体无关。

*2.急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生与A群链球菌的型别有关1,4,12,18和25型,特别是12型感染后易发生肾炎,而被称为“致肾炎型”。疾病多持续1月左右,大部分可完全恢复,少数

可迁延成慢性肾炎。

*3.关节炎可出现于发热开始后的2~3周,主要表现为大

关节肿痛。

以上介绍的就是猩红热的并发症了,我们都非常清楚了,在生活中猩红热的患者是非常多的,孩子们在发生了猩红热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会患上上面介绍的并发症的,我们要做好预防的工作,希望患者们在生活中身体健康!

最新猩红热试卷及答案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猩红热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和()。 3、猩红热病人的隔离期的医学观察期为()天,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为()天。 4、猩红热除典型表现外,尚有其他临床类型,包括()、()、()、()。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a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2、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产道D、皮肤伤口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咽峡炎,发热后第2天出现弥漫性皮疹 B、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天 D、7-9天 E、7-14天 5、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6、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7、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 、发病后第二日出疹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 E、脱屑少见 8、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发热多呈持续性 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A、咽峡炎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腔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丘疹 10、猩红热的发病年龄高峰:() A、5-15岁 B、20-30岁 C、30-40岁 D、40-50岁 三、判断题. (每题2分,共12分) 1、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隔离及发现,

猩红热防控知识

猩红热防控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长姓名: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 (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7)不详口 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2就诊时间:年月日 2.3确诊时间:年月日 2.4住院时间:年月日 2.5出院时间:年月日 2.6死亡时间:年月日 2.7诊断单位: 2.8报告单位:年月日 2.9住院单位:年月日 2.10主要症状体征 2.10.1发热(1)无(2)有体温℃口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口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口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 2.10.5并发症(1)无(2)有口2.10.6其他: 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口2.12实验室检查 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 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 (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 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口 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 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口3.2接触时间: 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口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 (6)其他:口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猩红热的预防和护理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学龄儿童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后期明显的脱屑等。 二、患猩红热时有些什么表现? 猩红热潜伏期通常 2~ 4d, 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 , 猩红热皮疹。 临床表现过程分三个期: 1、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 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 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 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 。前驱期短,通常只有 1~ 2d,很快进入出疹期。 2、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 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 患儿皮肤表现为: 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面。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 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 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 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3、恢复期:经 3~ 5d 出疹期后, 咽部感染逐渐控制, 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 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

重, 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 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 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 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 1 周左右, 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 2~ 4 周。 三、孩子患病期间注意事项 1、出诊期皮肤瘙痒:不用肥皂等刺激皮肤, 可用温水轻轻擦洗, 不可抓挠; 疹退后, 皮肤脱屑, 可涂抹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去, 不可强行撕剥, 以免引起感染。同时注意口腔的清洁, 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口唇干裂者可涂些甘油。 2、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咽痛时给予流质和半流质食物(稀饭、少油食物如粥、蛋汤、牛奶、碎菜等。发热时给予清淡饮食,并鼓励孩子多饮水, 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减少中毒性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小孩的尿量, 观察咽部有无肿痛,耳道有无流脓,孩子有无浮肿, 血尿,关节肿痛等。患儿在家休息 ,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 ,不少于7 天。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 ,应隔至炎症痊愈。 4、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每天不少于 3 次 ,每次 1 5 分钟。患儿的痰、弃涕要吐或移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 ,至少 3 0 分钟。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 ,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消毒水擦洗一通 ,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 1 小时 ~ 2 小时。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09T14:19:33.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楠[导读]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张楠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建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猩红热的临床流行病学及预防。方法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应对患者进行6 d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 d,并可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1次进行预防。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结论提醒患者在病程第2~4周每周查1次尿常规,同时注意有无心悸、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情况,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到门诊复查。 【关键词】猩红热预防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11-02 猩红热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1]。病原治疗是根除病原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链球菌的传播的主要治疗方法。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2014年收治的猩红热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3岁。普通型5例,轻型25例。发热22例,咽痛26例,舌乳头增生6例,杨梅舌8例,草莓舌10例。典型皮疹8例,不型皮疹22例。 1.2 方法猩红热潜伏期为l~7天,一般为2~3天,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2~3天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腭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即黏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 2 流行病学 猩红热多见于温带、寒带及热带少见。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但全年均可见。近数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该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临床表现为脓毒型和中毒型的病例明显减少,病死率明显下降,轻型病例增多。我国以往北方多于南方,但近年来南方有增多趋势,目前已无大流行,多呈散发,主要见于5~15岁儿童,且重症者少见。 2.1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正常人鼻咽部可带菌,人群中的带菌率与地区、季节、年龄和是否有流行等有关,学龄儿童中带菌率为15%~20%,成人相对较低。 2.2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引起“外科猩红热”、“产科猩红热”。 2.3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抗菌免疫主要为机体针对M蛋白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消除M蛋白对机体的抗吞噬作用。也有型特异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对不同型链球菌无保护作用[2]。抗毒免疫主要为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特异抗体,该免疫较为持久,但该毒素有5种血清型,彼此间亦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可再次感染有另一种红疹毒素的链球菌而再次发病。 2.4 流行特征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为多见。 3 预防 3.1 控制传染源猩红热患者应及早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发现咽峡炎症状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幼托机构中如发现带菌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并治疗,经细菌培养三次阴性后恢复工作。 3.2 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换气,每天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被患者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食具、玩具、书籍、衣物、被褥等,应随时消毒,可分别采取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患者鼻咽分泌物须以2%~3%氯胺或漂白粉澄清液消毒。接触及护理患者应戴口罩。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3.3 保护易感人群本病目前无理想疫苗,对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 4 讨论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借助脂壁酸(LTA)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中毒性病变,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肝、淋巴结可有充血和脂肪变性,心肌可有混浊肿胀和变性,肾可有问质性炎症样改变[3]。变态反应性病变仅发生于个别病例。可能系因A组链球菌某些型与被感染者的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似,当产生特异性免疫后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上述组织后所致。青霉素G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每天每千克体重2万~4万单位,每天2~3次,肌肉注射,连用7~10 d。80%左右的患者24 h内即可退热,4 d左右咽峡炎消失,皮疹消退。脓毒型患者应加大剂量到每天800万~200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注。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20万单位,分2~3次静脉滴入,连用10d或退热后3d。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以防治并发症。参考文献 [1] 刘作义.儿童猩红热的诊断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53-654.

猩红热试题

猩红热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 1.链球菌产生的与致病相关因素包括()、()、()和()。 2.链球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常引起()、()、()并发症。 3.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三种病变。 二、选择题 ⑴、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⑵、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⑶、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⑷、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⑸、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锡克试验阳性 ⑹、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B.四环素C.青霉素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⑺、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⑻、有关猩红热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发热多为持续性B.发热程度及热程与皮疹多少及消长无关 C.咽峡炎明显 D.腭部粘膜疹或出血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9、猩红热的特殊临床表现是【】 A.口腔粘膜斑 B.咽部充血,咳嗽 C.口周苍白圈,草莓舌 D.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 E.耳后及枕骨下淋巴结肿大 10、与猩红热有关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M蛋白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并以2-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症状。该病具有传染性,因此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猩红热的预防不管对患者还是健康的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中防治猩红热的有效措施 一、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二、加强学校卫生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三、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四、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猩红热预防具体的措施: 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或贯众,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5、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6、如为儿童,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7、病人卧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 8、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9、应垂挂窗帘、门帘,最好为红色。如无红色者也宜深色为佳。 10、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 11、病后还需隔离,至鼻咽部分泌物化验两次阴性,一般为6-7天。 12、禁绝一切秽气、臭气及其他难闻的怪味。严禁焚烧纸类、布类,因这种气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去,造成毒邪内陷的恶果。 13、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温馨提示:猩红热有很大的危害性,除了发热、咽峡炎、皮疹等猩红热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影响外,如果对猩红热患者的处理不当,乱就医、乱吃药,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猩红热的并发症,例如:化脓性并发症、中毒性并发症、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大。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时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诊治。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896643.html,/xexhr/2014/0723/183301.html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1、传染源的概念是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 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 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带狂犬病毒的狗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 C、体内带有的蚊子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 2、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3、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对象为( ) A.全市所有拖幼机构新生B.全市所有托幼机构及小学生转学的学生C.小学入学新生D.以上都是 4、预防性消毒是指( ) A.在疫源地进行最后一次的彻底消毒 B.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 C.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及其所污染特别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已存在的原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5、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措施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A.脊髓灰质炎 B.霍乱 C.阿米巴痢疾 D.细菊性痢疾 6、麻疹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 A.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 D.母婴垂直 7、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A.HIV B.AIDS C.HB D.HOB 二、填空题 1、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原为35种,现为3类37种,增加了2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除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10种。对乙类传染病中、、,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疾病或者其它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中要求做到五早:、、、、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新)

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收卡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登记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初诊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结案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门诊号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男□女□年龄________________ 职业 _______________ 户口性质:常住□临时□ 户口地址_______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________区(县) ____________街道(乡、镇)______里委(村、弄)______号_____室 居住地址_______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________区(县) ____________街道(乡、镇)______里委(村、弄)_ ___号_____室 工作(学习)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 家长休息日_________ 工作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病情况 发病日期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初诊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初诊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诊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确诊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报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传报医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所住医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院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结果:痊愈□死亡□后遗症□ 三、临床表现 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呕吐□腹泻□关节痛□尿频□尿急□下肢浮肿□四、体征 口周皮肤苍白圈□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脱屑□ 五、实验室检查:

2015级病原微生物考试模拟试题

2015级病原微生物考试模拟试题2016.06 一.选择题(共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 1.在普通光镜下看不到的细菌结构是() 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孢 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多糖B. 肽聚糖C. 脂蛋白D. 脂多糖 3. 细菌具有吞噬作用的特殊结构是() A.菌毛 B.荚膜 C.芽孢 D.鞭毛 4.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适宜的温度 C. 光线 D. 必要的气体 5.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化学成分是() A. 磷壁酸 B. 黏肽 C. 脂多糖 D.脂蛋白 6. 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其致病性有关 B.具有免疫原型 C. 多有蛋白质构成 D. 具有抗干燥作用 7.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 A. 毒素 B. 维生素 C.热原质 D. 侵袭性酶 8. 临床上最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是() A.75%酒精浸泡 B. 煮沸消毒 C. 紫外线照射 D.高压蒸汽灭菌 9. 人体正常情况下无菌的部位是() A. 呼吸道 B. 血浆 C. 阴道 D.尿道 10. 致病菌致病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侵入数量 B. 特殊结构 C. 侵袭力和毒素 D. 侵入门户 11. 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 B. 耐热 C.可脱毒制备成类毒素 D. 毒性强且有选择性 12.通过作用于DNA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的方法是() A. 巴氏消毒法 B. 紫外线 C. 高压蒸汽灭菌法 D. 干烤 13.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并向外排菌,但无临床症状,称为() A. 败血症 B. 显性感染 C. 带菌状态 D.菌血症 14.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型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 肿瘤抗原 C.半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15. 感染时机体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

猩红热治疗

定义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简称A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 A)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充血性皮疹和疹退后脱屑等感染性中毒性表现。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 定传染病之一。 传染源:(1)病人:从潜伏期末至皮肤脱屑前皆有传染性。(2)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物品,如书籍、玩具、衣物等,被污染牛奶及奶制品亦能发生传播;偶然可经擦伤皮肤感染。但是经污染物品、牛奶及经破损皮肤发生传播是少见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传播因子:含猩红热病原体的飞沫、尘埃及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书籍、玩具、牛奶等。 潜伏期,短者1天,长者12天,平均2-5天,多突然发热,不适、咽痛、恶心、呕吐、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黄白色渗出物。发热1-2天皮肤出现弥漫粟粒状丘疹,疹与疹之间无健康皮肤。面部充血潮红,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多在2~5天后消退,继而有脱屑,重者脱皮可历时数周。少数病人可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病程后期并发急性肾炎较常见。个别病人也有并发关节炎或中耳炎等。根据临床表现猩红热可分为普通型猩红热、轻型猩红热、中毒型猩红热、脓毒型 猩红热及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国家标准(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3?1995) 进行。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

猩红热

猩红热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引起猩红热的化脓链球菌产生的蛋白酶没有: A.链激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道酶 D.嘌呤裂解酶 E.血清混浊因子 2、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错误的是: A.人群普遍易感 B.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 C. 抗菌免疫主要来源于抗M蛋白抗体有型特异性 D. 抗红疹毒素免疫力持久 E.感染后本年不会再发病 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4、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5、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6、有关猩红热普通型临床表现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 有持续性发热 B.有多形性皮疹 C. 有明显咽峡炎 D.有口周苍白区和帕氏线 E.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 7、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 B.锡克试验阳性 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 E.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8、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9、猩红热临床类型没有: A.普通型 B.脓毒型 C.中毒型 D.外科型 E.轻型 10、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 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 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题-猩红热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题-猩红热 1、猩红热在病程2~3周的主要并发症为() A.风湿病、肾小球肾炎 B.中毒性脑病 C.中毒性肝炎 D.中耳炎 E.鼻旁窦炎 2、关于猩红热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B.首选青霉素,一般剂量疗程7天 C.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热退,疹退即可停药 D.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 E.出现并发症如风湿热等亦应给抗生素进行病因治疗 3、有关猩红热的诊断,哪种叙述不妥() A.发热,咽峡炎,病后2天内出疹 B.疹退后皮肤大片脱屑可作为辅助诊断条件 C.病人咽拭子可培养出A群溶血性链球菌 D.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作为猩红热的回顾性诊断 E.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而恢复期转为阴性

4、关于猩红热的皮疹,叙述不准确的是() A.皮疹是在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分布着以毛囊为中心的鸡皮样疹 B.面部皮疹密集 C.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线 D.疹退开始脱屑 E.皮疹越密集,脱屑越严重 5、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哪种叙述不妥() A.起病急,发热,咽峡炎,第2病日出现皮疹 B.皮疹的密集程度与发热的高低关系不大 C.咽峡部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D.皮疹为红斑疹,弥漫性 E.舌苔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的变化 6、有关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哪种叙述不妥() A.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借助脂壁酸(LTA)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组织,引起炎症 B.通过M蛋白保护细菌不被吞噬 C.在玻璃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 D.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发疹

E.A群链球菌感染后,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7、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叙述错误的是() A.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B.M蛋白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具免疫毒性作用 C.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D.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 E.O、S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 8、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猩红热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 B.皮疹从躯干部出现迅速蔓延全身 C.猩红热先出现发热,第2天出皮疹 D.舌苔的变化亦是诊断猩红热的重要依据 E.疹间皮肤正常 9、有关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猩红热为儿童传染病,成人不感染 B.猩红热主要经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C.病人感染A群链球菌后,除咽峡炎外均可发疹 D.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患猩红热 E.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渐趋轻症化的原因是人体的抵抗力增强

猩红热病例分析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学习要求 1.熟悉:猩红热病人的入院处置、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消毒与隔离。 2.了解:猩红热病人的健康教育、治疗要点。 男性患儿,7岁,发热、咽喉痛2天,出疹1天来诊。查体:体温39.5℃,自颈部以下至躯干、四肢、皮肤可见弥漫性针尖大小皮疹,指压褪色,颌下淋巴结肿大,面色潮红,口周围苍白。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临床诊断为猩红热。 一、学习内容 猩红热病人的入院处置、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消毒与隔离、 健康教育、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疗要点。 二、传染病评估要点 ㈠填空题

1. 链球菌感染所致变态反应常引 起、、并发症。㈡选择题 1. A1型题 ⑴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A组α溶血性链球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B组溶血性链球菌 ⑵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产道 D.皮肤伤口 E.血液 ⑶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是指 A.发热、中毒症状、第二日出现皮疹 B.发热、咽峡炎、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 C. 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杨梅舌 D.发热、咽峡炎、口周苍白圈 E.发热、第二日出现猩红皮疹、口周苍白圈

⑷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 A.1~2d B.2~3d C.3~4d D.7~9d E.7~14d ⑸确诊猩红热的检查是 A.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B组溶血性链球菌B.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C.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D.咽拭子或脓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E.锡克试验阳性 ⑹猩红热病原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头孢菌素 E.氯霉素 ⑺关于猩红热的皮疹错误的是 A.发热后第二日出疹 B.皮肤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针尖大小丘疹C.于耳后、颈及上胸开始出疹 D.皮疹于48h达高峰 E.脱痟少见

猩红热症状治疗预防及图片

猩红热症状,猩红热图片,猩红热预防和治疗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线状疹症状与类型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全身弥漫性发红,可见点状红色皮疹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

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样表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样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 口 1.3年龄(岁): 口口 1.4家长姓名: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 (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 (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 口 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 (6)大学(7)不详 口 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时间:年月日 2.2就诊时间:年月日 2.3确诊时间:年月日 2.4住院时间:年月日 2.5出院时间:年月日 2.6死亡时间:年月日 2.7诊断单位: 2.8报告单位:年月日 2.9住院单位:年月日 2.10主要症状体征 2.10.1发热(1)无(2)有体温℃ 口 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 口 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 口 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 2.10.5并发症(1)无(2)有 口 2.10.6其他: 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 口

2.12实验室检查 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 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 (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 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 口 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内) 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 口 3.2接触时间: 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 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 口 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 (6)其他: 口 3.6家庭人口数:人 3.7家庭居住面积:㎡ 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 口 3.8.1患病时间:年月日 3.8.2诊断单位: 4.防疫措施 4.1病人隔离(1)无(2)有 口 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 口 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 口 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 口 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 口 4.6其他: 5.调查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