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分神

1、定义

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也称为走神。

2、表现

在必要时间内,心理活动的集中处在松弛的状态或不能集中在所指向的事物上。分神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

3、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后者往往是由内外干扰造成的,通过自我提醒等方法可以使注意集中,即可以自控,前者则难以自控,也未必有明显的内外干扰。

4、矫正措施

1)明确容易诱发分神的特定活动的重要意义,也不要患得患失,造成不必要的自我紧张。

2)防止过度身心疾劳

3)当分神发生时,可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身心,放松精神。

4)凡事都要逐渐养成认真、仔细、谨慎的处事习惯。

二、记忆减退

1、定义

指识记、再认、发生困难,识记内容不能有效保持或保持容量明显减少的记忆失调。

2、表现

1)阶段性

2)弥散性

记忆减退突出的表现在对自己有重要意义或自己过于在意、过于敏感、过于担忧的活动上

3、与记忆障碍的区别

记忆减退是暂时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通常是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体质下降所引起的;记忆障碍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顽固性,通常由一些生理、精神疾病所引起。

4、矫正措施

1)逐步增强体质,放松精神,避免过度疲劳和负性精神刺激。

2)锻炼注意的稳定性,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养成凝神贯注的习惯。3)利用思维优势,注重理解记忆。

4)及时复习、巩固保持的记忆材料。

5)避免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

三)忧郁

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情

2、特点

忧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通常都有明显的客观原因,但也受个体主观心理条件制约。

3、区别

忧郁仅表现为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等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轻则表现为类似于忧郁的情绪低落,但重则可出现自杀的观念和意图。

情感迟钝指对本来应该引起鲜明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现,属于细微情感逐渐丧失的范畴。

情感淡漠是情感迟钝的恶性发展,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往往面目表情呆板、冷漠无情。

4、矫正措施

1)要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

2)善于疏泄消极情绪

3)要多参加群体活动,通过潜移默化控制和消除忧郁情绪。

四、冷漠

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默然的消极心态

2、原因

冷漠通常是因受人欺骗、暗算等心灵创伤或因种种原因受人漠视,轻视,甚至歧视所致

冷漠的心态也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会产生,一般容易在其所归属的不和谐群体中出现

3、区别

冷漠不同与作为心理障碍的情感淡漠,前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情感反应的自我抑制;后者属于心理障碍,是情感反应的缺乏,内心体验的缺乏。

4、矫正措施

1)要热爱生活

2)要进行感情交流

五、暴躁

1、定义

指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现缺陷

2、特点

暴躁具有相当的情境性,一般是在熟人或亲朋好友之中才暴露无疑,而在生人或生疏的环境中则能控制。

3、区别

暴躁与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

易激惹表现为遇到刺激就产生强烈的激动、愤怒,与人争吵等情感反应,在任何场合都可能发生,且不会主动加以控制,常给人一种惹不得的感觉。

病理性激情则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伴有冲动行为的情感爆发,来势凶猛而残暴,可伤人、毁物、纵火,常伴有明显意识障碍,事后多不能回忆

4、矫正措施

1)明理

2)转移

3)自制

六、自卑

1、定义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2、特点

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失败的体验之后,尤其是经历过多失败,就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自卑感也产生于别人消极的评价,尤其是这些消极评价来自于举足轻重的权威人士时。

3、区别

自我排斥是一种不能接受自己(即自我)的观念,是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没有明显的情境性;自卑则是对自己偏低评价,尽管也有自我否定倾向,但仅仅局限于某些方面,且有明显的情境性

自卑也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而自卑只是在某种情境下心理失衡的表现

4、矫正措施

1)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要不断体验成功

3)通过补偿作用“以勤补拙”和“扬长补短”

七、多疑

1、定义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

2、特点

多疑心态一旦形成,相对就比较顽固,它是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温床,但单纯的多疑通常是在误会或有人搬弄是非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3、区别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4、矫治措施

1)消除成见

2)主动交心

3)胸怀宽阔

八、空虚

1、定义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

2、特点

空虚通常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中:1)物质条件过于优越,看不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地生活目的 2)眼高手低,结果心理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

3、区别

慵懒是心理上的懒散,是惰性使然,慵懒是诱发空虚的条件,但慵懒未必一定导致空虚,因为慵懒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充实”

4、矫治措施

1)要有一定的志向

2)要培养读书兴趣

3)要改变懒散的习性

4)要多与人交际

九、无端烦恼

1、定义

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

2、特点

无端烦恼是在一定情境下才会出现。

3、区别

无端烦恼与生活中正常的烦恼是不同的。

4、矫治措施

1)要淡化个人得失

2)要辩证的看待生活

3)要看到人总是有局限的

十、消沉

1、定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心态

2、产生

消沉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境中产生

1)渴望脱离实际,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看不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渴望变成失望时。

2)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3)受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3、区别

萎靡虽也表现为精神不振,但同时也伴有躯体异常疲乏,且常由躯体过度疲乏引起,萎靡持续时间也较短,通常情况下不属于心理问题。

消沉则与躯体疲劳无关,常由对生活和希望造成,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如长此以往,还会达到“心死”的程度。

4、矫治措施

1)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抱负

2)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十一、偏执

1、定义

偏执是指极端固执刚愎自用的人格表现缺陷。

2、产生

常常在以下情景中产生;1)取得成绩时

2)听到不同意见时

3)碰到挫折时

4)有人超过自己时

偏执如果不及时控制和矫正,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偏执性人格障碍,是所有一般心理问题中离心理疾病最近的一种心理问题。

3、区别

顽固执拗作为一种不良的意志心理品质,其实是不能实事求是的正确对待和处理行为中的困难,通常不伴有自信心过强而自感能力非凡的错误自我认识,也不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耿耿于怀,怒火中烧;偏执是以自我为中心,好走极端,常给人意志极端偏激和咄咄逼人之感。

4、矫正措施

1)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客观评价

2)要善于约束自己

3)要谦虚谨慎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

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

常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 资料: ●每年有200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1/10承认有过自杀行为。

●在美国,尽管仅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22%。 ●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而女性常在20岁以后至30多岁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 ●意识混乱 ●多疑 ●错觉 ●幻觉 ●思维紊乱 ●情绪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达) ●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 ●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使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为此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由于是不记名的问卷,因此学生的答卷坦白、明晰:在学习上存在自卑、惧怕、焦虑、厌学等心理,在生活上有攀比、贪图享乐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交往中存在偏执、惟我独尊的心理。以下是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贪图享乐心理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2 惟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愿望的实现中,处处都得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世中,只能别人

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去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 自卑心理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 惧怕心理 就中学生群体而言,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就中学生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分析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 1、逃学、离家出走 2、撒谎 3、偷窃 4、攻击性行为 5、抽烟、喝酒 6、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一般适应性问题 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其主要表现包括: (1)自我概念欠佳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 (2)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 (3)性偏差行为 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自身的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 (4)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攻击、依赖、孤僻、胆怯、嫉妒、多疑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刻板行为,吸吮手指,习惯性抽动,遗尿等。 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指学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神经官能症 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癔病等。 (2)变态人格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等变态人格。(3)心身疾病 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如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等。 3、其他 属于重度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主要有: (1)精神病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

13-18岁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录 一、厌学 (4) 【案例】 (4) 【行为表现】 (5) 【产生原因】 (5) 【专家支招】 (7) 二、学习疲劳 (11) 【案例】 (11) 【行为表现】 (12) 【产生原因】 (12) 【专家支招】 (13) 三、考试焦虑 (15) 【案例】 (15) 【行为表现】 (15) 【产生原因】 (16) 【专家支招】 (18) 四、焦虑症 (19) 【案例】 (19) 【行为表现】 (19)

【产生原因】 (20) 【专家支招】 (21) 五、挫折心理 (22) 【案例】 (22) 【行为表现】 (22) 【产生原因】 (23) 【专家支招】 (23) 六、逆反心理 (24) 【案例】 (24) 【行为表现】 (25) 【产生原因】 (25) 【专家支招】 (26) 七、社交恐怖症 (27) 【案例】 (27) 【行为表现】 (28) 【形成原因】 (29) 【专家支招】 (29) 八、孤独心理 (30) 【案例】 (30) 【行为表现】 (31) 【产生原因】 (31) 【专家支招】 (32)

九、羞怯心理 (34) 【案例】 (34) 【行为表现】 (35) 【产生原因】 (36) 【专家支招】 (37) 十、嫉妒心理 (39) 【案例】 (39) 【行为表现】 (39) 【产生原因】 (40) 【专家支招】 (41) 十一、猜疑心理 (42) 【案例】 (42) 【行为表现】 (43) 【形成原因】 (44) 【专家支招】 (44) 十二、中学生的过分依赖问题 (45) 【案例】 (45) 【行为表现】 (46) 【形成原因】 (46) 【专家支招】 (48) 十三、中学生的倔犟固执问题 (48) 【行为表现】 (48)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具体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在学习方面: (1)入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 (1)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事易冲动、任性。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1 / 2 在行为方面: (1)说谎行为。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2)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3)退缩行为。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在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主要表现: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 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 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

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 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2?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 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 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

中学生常见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最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我的烦恼一个字——慢 我的烦恼就是一个字——慢。它不仅是我的烦恼,也“顺便”给妈妈、老师带来了烦恼。 从上幼儿园时起,老师和妈妈就发现我很慢。从那时起到现在,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听见“快起床”;穿衣服时,就听见“快穿”;刷牙时,就听见“快刷”;吃早饭时,就听见“快吃”……这一早晨的“快声”还是没让我快起来。到了学校里,没有了妈妈的“快声”,我做得更慢了。放学回家路上,妈妈叫我“快走”;回家后,写作业时,又听见“快写”;吃晚饭时,又听见“快吃”;睡觉时又听见“快睡”。就这样,我的每一天在快声中开始,在快声中结束。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快多少。 以下是《我好累》的原文,希望这稚嫩的呼声能引起智者的思虑: 高中生活使我感到每走一步都好累,许多迎面而来的困难都还没有解决,希望没有了,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哪来的失望? 每天有无数的“白版”等着我去把它们变成“花版”,“之乎者也”还未念完,English 已“从天而降”,送走了“Hello Hello”又迎来了“念经”。未来得及出去“放风”,代数的Mr.L已经开始“攻击”:一个字“做!”,四个字“没得商量”,又得埋头进入xy中…… 一天就匆匆过去了。 当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当忙碌的早晨还未到来,我已经起床了,就这样进入匆匆的一天。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人一天比一天累,换来家长的“关心”却是:“你苦了这几年,可以幸福一辈子”,就为了这个“信念”与天地万物匆匆而过。 “我好累!”我发自内心地喊了出来,但代表的却是所有的同龄人。 很累,很烦,为什么?学习累,学习烦。 再请各位老师看一下关于中学生的一些新闻报道。实例一:某地一学生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寝食难安,得了抑郁症。实例二:高考过后,一考生因没有及时收到成绩,怀疑自己落榜,竟要自寻短见。实例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变得消极颓废,浑浑噩噩度过剩余的中学时光。实例四:一考生因考后成绩不理想,决定加倍努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学习,结果得了自闭症。实例五:一高中生整天埋头做题,直到有一天,他空闲下来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习,以后泛化开来,做任何事都问为什么,连上厕所也怀疑。医生诊断明显的强迫症。还是学习,成绩惹的祸。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是带领学生冲锋陷阵,跨过一座又一座的成绩高山,还要不妨静下来,看看学生是否因为踩死路边的小草而感伤,也要带领他们跨过座座心灵的高山。不过有时想想这也难怪,请大家回忆一下平时和同事是怎么打招呼的?你们肯定会问:“最近怎样啊?”“身体怎样?”要么就是,怎么样,在哪发财啊?而很少会问心理怎样啊?遇见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现在正走过来你班上的一位学生,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见到你的学生你会问作业做了没有啊?今天上课听懂吗?最近成绩怎么样?却很少有老师问学生今天开心吗?心情怎样啊?更少人会问及今天在学校玩得怎样? 现在的家长也一样,整天想着自己孩子的补学习补身体,补钙、补脑,补铁……,什么脑白金,脑轻松,巨人一号,生命一号。。。。等等。当许多家庭和老师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身体上时,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怎样?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青少年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低龄化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多。 3.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4.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5.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

常见心理问题

问答题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制力障碍) (1)感觉障碍a.感觉过敏: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低强度刺激过强反应(神经症患者)b.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木僵、意识障碍)c.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精神分裂,抑郁,神经症) (2)知觉障碍a.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精神疾患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常带有恐怖性质b.幻觉:A.幻听:精神病的诊断鉴别(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B.幻视:精神分裂C.幻嗅:D.幻味E.幻触F.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G.思维鸣响:听到自己所思的内容。 (3)感知综合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1)思维形式障碍:a.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增加,语言多,快,转换话题等特征(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b.思维迟缓:思维慢,反应迟缓,语音低沉,抑郁思维联想(抑郁状态性精神障碍)c.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语言少,慢,多见神经分裂症d.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答非所问,精分早期e.破裂性思维: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精分特征的思维联想障碍f.思维不连贯g.思维中断:大脑一片空白h.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得感觉j.思维云集:大量的内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k.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接了当的回答问题。L.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紧抱暖气片)z.语词新作x.逻辑倒错性思维:吃菜就是吃祖先。 (2)思维内容障碍(精神分裂):a.妄想:A.关系妄想(吐痰针对他)B.被害妄想:偏执性精神病。C.特殊意义妄想D.物理影响妄想(X光、激光)E.夸大妄想:夸大财富、地位(情感性躁狂)F.自罪妄想G.疑病H.嫉妒J.钟情K.内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分为原发性:突然发生,与处境无关,继发性b.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反复出现脑海中,多见于强迫症,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超价观念:发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观念是片面的,有出入的,只是有这种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等活动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均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患者主动和被动的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记忆力受到影响。(神经衰弱症状群、脑气质性精神障碍) (2)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和回忆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包括:a.记忆增强:不重要的事都回忆起来(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b.记忆减退c.遗忘,有心因性遗症,对某一特定经历完全遗忘d.错构e.虚构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前言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 二、常见问题分类 在这个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解决方法: 1、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训练。 2、克服学习惰性。 3、动之以情,增加"感情投资"。 4、增强心理相容,心理协调程度。 5、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6、加强课外辅导。 7、增强鼓励、期望和热情的期待、关心。

8、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不和或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关系不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解决方法: 1、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攻击性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以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 2、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矫治等方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如果两个学生打架,就可以让他们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在小组或全班面前讨论,以了解每个问题争执的两面及其处理技巧,然后集体讨论。 3、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攻击型学生多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无法忍耐。增强对挫折的忍受性可减少冲动行为。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容易通过各种表象被发现,也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欢迎阅读。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由于我国的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当前高中实行课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难度,但从总体上说课业负担仍然很沉重,导致高中生面临升学难、就业难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厌学、考试焦虑等现象屡见不鲜;父母期望值过高,对分数的过分看重,致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一心希望孩子能为他们争光,无形中为学生的紧张情绪加码,再加上许多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甚至夜不能寐,俨然成了“惊弓之鸟”。许多诸如此类的负面因素影响,若再有老师的冷言冷语可谓雪上加霜。长期下来,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失意、焦虑、过于敏感、多忧、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纷至沓来,学习结果可想而知。青春期的高中生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局限,不能正确、客观地面对客观现实,受自卑及自傲两种矛盾心理影响,很容易造成主客观不协调。尤其是对外界和自身变化的心理不适应症大大增加,常常有手足无措之感,甚至面对巨大压力和困难时,还会产生世界末日之感。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表现为困惑、烦恼、心理失衡、不适应学习生活的现象,有些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

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1.2 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1.3 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处于明显的分心状态;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分神 1、定义 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也称为走神。 2、表现 在必要时间内,心理活动的集中处在松弛的状态或不能集中在所指向的事物上。分神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 3、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后者往往是由内外干扰造成的,通过自我提醒等方法可以使注意集中,即可以自控,前者则难以自控,也未必有明显的内外干扰。 4、矫正措施 1)明确容易诱发分神的特定活动的重要意义,也不要患得患失,造成不必要的自我紧张。 2)防止过度身心疾劳 3)当分神发生时,可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身心,放松精神。 4)凡事都要逐渐养成认真、仔细、谨慎的处事习惯。 二、记忆减退 1、定义

指识记、再认、发生困难,识记内容不能有效保持或保持容量明显减少的记忆失调。 2、表现 1)阶段性 2)弥散性 记忆减退突出的表现在对自己有重要意义或自己过于在意、过于敏感、过于担忧的活动上 3、与记忆障碍的区别 记忆减退是暂时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通常是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体质下降所引起的;记忆障碍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顽固性,通常由一些生理、精神疾病所引起。 4、矫正措施 1)逐步增强体质,放松精神,避免过度疲劳和负性精神刺激。 2)锻炼注意的稳定性,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养成凝神贯注的习惯。3)利用思维优势,注重理解记忆。 4)及时复习、巩固保持的记忆材料。 5)避免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 三)忧郁

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情 2、特点 忧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通常都有明显的客观原因,但也受个体主观心理条件制约。 3、区别 忧郁仅表现为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等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轻则表现为类似于忧郁的情绪低落,但重则可出现自杀的观念和意图。 情感迟钝指对本来应该引起鲜明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现,属于细微情感逐渐丧失的范畴。 情感淡漠是情感迟钝的恶性发展,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往往面目表情呆板、冷漠无情。 4、矫正措施 1)要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 2)善于疏泄消极情绪 3)要多参加群体活动,通过潜移默化控制和消除忧郁情绪。 四、冷漠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厌学 其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无动力,觉得是为了别人(如家长与老师)而学习。这些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件痛苦的事情,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学习习惯差。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字迹潦草,没有复习习惯等。厌学带来的后果是学习成绩差,大多数成为学习困难生。 2、自卑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自我意识差,认知也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一方面不如别人,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例如,学习成绩不好会自卑,生理上有残疾会自卑,父母下岗会自卑,某些疾病(如口吃)也会自卑,甚至长相不好也会自卑。这种学生总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畏首畏尾,“弯着腰”过日子。 3、依赖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学习上,从小要求家长陪读,一有问题就要问家长:“这道题怎么做?”不肯多动脑筋。生活上,他们自理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是当代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4、任性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不管这种需要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吵大闹,纠缠不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还会无端发脾气,情绪起伏很大,情绪好时春风满面,情绪差时暴风骤雨。

5、逆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反抗权威,拒绝服从教师或家长的正当要求。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他们抱无所谓的态度,不去执行,甚至故意违反。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6、孤独 这些学生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没有知心朋友。造成孤独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由学习成绩差等原因造成自卑;曾经受到某些刺激,从而认为人是可恶的、不可信任的;性格很内向,不善于交际,不愿意与人交往。 7、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有的是逃学、逃夜,离家出走。这些青少年多半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害怕家长打骂而逃学、逃夜;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健全,无人管教造成的;有的是偷窃,这种偷窃行为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后来愈演愈烈。多数青少年不是因为家中无钱消费,而是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从贪吃贪玩开始,严重的则不能自拔;有的是酗酒、吸烟成癖,玩游戏机成癖;有的是说谎恶习,说起谎来脸不发红心不跳。 总之,这些行为问题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有关。 8、早恋 在非重点中学和职业技术中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有些学生一对对地谈起了恋爱,严重的有性越轨行为,还有的女孩怀了孕,严重影响了学业。青少年的这种行为与影视影响很有关系,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看了淫秽录像片、VCD,就会偏离正常的异性交往,走上邪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