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旧人教版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难点】

(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学习方法】

问题导思、讨论探究、总结归纳、拓展提高

【预习导读】

1.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

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3.预习思考: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2020年5月底爆发,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这一事件成为促使我国东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事件。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从三个方面理解物质的含义

①从物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物质具有的属性: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而上学性。思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体现的道理有哪些?

③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思考】“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课堂探究:(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探究提示:学生阅读回答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结: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知识疑点】

1.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注意这两个概念中的用词不要混淆。

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知识梳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的 物质的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物质的 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 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的含义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质就是看得见的客观实在,其形态千变万化

B .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和

C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物质是对万事万物所有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⑤

4.促成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的是 ( )

A .语言

B .意识

C .物质

D .社会劳动

二、简析题

世界的

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

9.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10.有人说:“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请分析这一观点。

【巩固提升】

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