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当我们审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发达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在发达国家俱乐部里美、英、德、法、意、加等欧美国家都先后与他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加盟自由贸易区,惟独日本,既没有与他国搞自由贸易协定,也没有加入自由贸易区之类的组织,甚至连与之相关的舆论也很少见诸于媒体。这就好像居于群山之外的一个独立山头,以其特有的“日本制造”这块强力招牌,傲视“群山”。如今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已非往昔所能比,“日本制造”的锐气已大减,其贸易政策也到了改弦易辙之时。

理念的改变

日本经济战后复兴,50年代走上增长轨道。1955年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此后,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少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决不受制于次区域自由贸易组织。这种状况是世人皆知的。

大概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最有名的汽车企业丰田公司提出的一个口号:“世上有路就有丰田车”。日本产品以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横行于世。“日本制造”曾大大红火于世界市场,人们往往带着更多的欣赏目光加上愤愤不平的心绪关注着“日本制造”的变化。

90年代,敏锐观察的人开始觉察到日本贸易政策和产品竞争力开始变化的迹象。从日本国内看,90年代伊始,经济陷入低迷,以至整个90年代都在毫无生气的低谷中蹒跚摇摆,昔日经济“优等生”的气魄已荡然无存,90年代的10年,出人预料地变成了“失去的10年”。人们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内部去寻找“失去10年”的原因,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应该从外部去探求原因,也许对看清问题颇有补益。伴随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学等新兴技术和产业部门的兴起,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采取把别国的先进技术拿来加以改造并迅速占领市场——往昔在这方面尽可发挥聪明才智的成功之路如今已行不通了,以致于当今日本经济界陷入了寻找“今后日本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的迷惘之中不能自拔。

在经济低迷之中苦苦挣扎的日本企业,又面临着世界贸易市场的新变化,即世界次区域自由贸易机构的纷纷建立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普遍加强,这种和世界自由贸易并行不悖而着重提高次区域内国家贸易利益的发展趋势,使日本有识之士深深感到,一向奉行世界自由贸易政策而不参加任何地区贸易组织的日本,其贸易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日本的贸易政策到了不改弦更张不行的重要时期。

9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官产学界受到世界区域经济兴盛的刺激,开始思考日本面临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应采取新的对策,特别是进入1999年以后的两年,在观念上发生了显然令人关注的变化。

其一,如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地区合作的时代。如著名的大阪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池本清在《论地区主义和新世纪世界经济体制》一文(〔日〕《世界经济评论》,2001年1月号。)中写道:“作为地区主义及其体现的以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位教授依据大量资料得出了上述结论。依据日本《2000年通商白书》的资料,全世界范围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数字,20世纪50年代有2个,60年代有3个,70年代有18个,80年代有6个,90年代就迅速增加了78个。1998年就产生了欧盟突尼斯合作协定、智利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1999年签订了欧盟斯洛文尼亚合作协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建立联邦条约、墨西哥乌拉圭新经济合作补充协定、安第斯共同体和巴西特惠关税协定。2000年又出现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和南非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东非共同体、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等等。据世贸组织(WTO)通报的统计,世界次地区贸易协定截至1997年已达到163个(同上。),加上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业已超过170个,其

中大部分都是90年代建立起来的。

? 90年代世界地区主义意识的抬头以及地区经济合作极其迅速地加强和扩大,使人们有理由认为当今开始了地区合作的时代。

在笔者看来,与世界地区性经贸合作加强相比,WTO从GATT脱胎出来至今近5年,其作用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非但不是在上升和加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人们对WTO的期望值与其成立之初相比已大打折扣。以1999年年底WTO美国西雅图第三次部长会议为例,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严重对立,致使会议无果而终,甚至连何时再召开下一轮WTO会议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原本是一次推动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会议,结果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这次会议之后地区性经济合作出现了加强的趋势是最有力的证明。

还应指出的是,美欧发达大国向来鼓吹世界无差别自由贸易,但是,在时机适宜时,它们又是地区主义十分卖力的推行者,欧洲从50年代的欧共体到现今的欧盟,区域合作和大联合步步升级。尤其是美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90年代中期搞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接着又策划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和更大范围的美欧自由贸易协定。是不是可以说美国等发达大国也在花更大力气搞地区主义以更利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呢?

其二,突出强调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没有违反GATT条文的规定,相反是完全符合该协定的内容。1999年以来有关刊物发表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许多文章,几乎无例外地强调,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完全符合GATT第24条的规定,符合贸易委员会关于服务贸易的第5条规定。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99年7月18日经团联向政府总理大臣提交了以“积极推进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题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提出,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还能够为WTO建立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作出新的贡献,使WTO更能发挥作用。

尽人皆知,GATT关于自由贸易的第24条规定等几十年前早已有了,欧洲国家正是利用这些规定在50年代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和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那时日本感到没有利用的必要,才把这些规定置于一边而不顾。只是到了1999年才予以强调。

这显然说明,过去强调无差别自由贸易,现在改而重视组建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决不是日本随心所欲的改变,是完全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规定的,是符合国际法的。

其三,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日本已明显落在欧美发达国家后面,在审视日本目前所处地位之时,深感加快区域贸易自由化合作必要性大大增加,否则对日本的贸易利益将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

在上面提到的日本经团联的建议书中列举了日本与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几点理由。

第一,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目的在于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近几年,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所显示的那样,它还包括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保护、商品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纠纷处理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业已超出了WTO规定的范围。如果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将为日本企业在扩大对外人、财、物和服务交流方面提供顺畅的通道。

第二,在美欧国家纷纷强化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在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到了有必要摆脱于己不利的局面的时候了。日本同已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进行通商往来,在关税、投资保

护和政府采购诸方面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相比都处于不利地位。例如,在墨西哥,日本企业活动就不比NAFTA成员的企业有利。

第三,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提高区域内竞争力的同时,还能推动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改造。为适应区内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定,就必须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等。

第四,能够为WTO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相关规定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WTO成员国已有137个之多,签订一致同意的贸易和投资规则谈何容易,就连OECD签订多国间投资协定也失败了,日本在次区域范围内制定出能被接受的自由化规则作为WTO规则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从经济界最有影响的经团联的“建议书”到经济学者们的议论,都不能不使人们意识到,日本向来不搞区域主义的理念已在改变之中,尽管政府官员们的行动还有几分遮掩,但在日本企业的压力和催促之下,推进行动已经逐步提上日程。

开始行动

理念的改变常常是采取实际行动的先导。实施地区主义政策,既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规则——WTO 有关条款的规定,当然国际上无人可以指责,又有利于扩大日本外贸和投资利益,能够得到国内企业的积极支持,于是日本采取实际步骤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据日本经团联的“建议书”所述,日本首先可考虑的对象国,在亚洲有韩国、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在北美有墨西哥,南美有南部共同市场国家,也要考虑同欧盟国家建立新型关系。

这里以日本和新加坡、日本和墨西哥之间的进展情况作一说明。

日本和新加坡之间

1999年12月8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日本,同小渊首相会谈,希望同日本就成立自由贸易区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磋商,小渊首相当即表示同意就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第二天日本各大报纸和新闻机构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日本政府的决策大员,如深谷通产相、河野外相、宫泽藏相都表态支持新加坡方面的意见。政府如此之快且意见一致的表态,决定了日本要同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此后日本官员参与了同新加坡方面的谈判,日本国内的研究文章也相继发表出来。如朝仓和松村二位先生的《关于建立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思考》一文(〔日〕《贸易和关税》杂志2000年第4期。)作了相当全面的论述。

新加坡是个小国,是个典型的自由港,甚至可以说这里没有贸易关税,也没有贸易数量限制,和自由港何谈组建自由贸易区呢?关于组建的理由,朝仓和松村认为,其一,日新组建自由贸易区,日本可以通过新加坡把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因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10国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规定了自由化进程的时间表,也就是说和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视为日本踏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其二,对日本外贸而言,东南亚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对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1998年),出口69030亿日元,进口54053亿日元,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12%和14.7%(据大藏省统计(1998年)。)。显然东盟自由贸易区是重要的且颇具扩大潜力的商品市场。其三,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人才的巨大市场。尽管目前GDP和贸易额尚处低水平,但拥有5亿人口,不乏大量优质劳动力。利用新加坡乃至东盟其他成员国的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其四,日本不存在因为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受新

加坡农产品冲击的后顾之忧。因为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几乎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渔业产值仅仅占GDP 的0.1%(1998年)。与农业有关的人口只有3000人,政府中甚至不设“农业部”、“农林水产部”,其有关事务由“国家开发部”下设的“初级产品局”管理。其农牧产品数量极小,何谈向日本出口,更不用说涌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农业构成什么威胁。

如何估计日本和新加坡组建自由贸易区对经济的影响?下面是一些日本学者的观点。

其一,对扩大双方贸易效果不大。因为新加坡几乎没有进口关税,日本在新加坡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很小,日本进口工业品平均关税率只有1.5%。因此,双方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即使新加坡完全取消进口关税,日本也取消进口关税,因取消进口关税而获取的扩大贸易效果不可能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采用一般均衡模式对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创出的贸易效果进行的计算,因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日本GDP增长没有影响,而对新加坡GDP增长的影响较大。

其二,自由贸易协定没有创造贸易效果,却可以有力地推动日本企业扩大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因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可确保双方经济关系的稳定,并朝密切方向发展,日本企业完全用不着担心出口可能出现新障碍,企业就能够从技术开发和提高生产效率考虑安排长远的投资计划。新加坡拥有世界上十分先进的基础设施,但比之韩国、台湾等,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和技术人员的比例都小,独自开发的能力不足,日本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人才开发合作,有效地促进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一点相当重要。

其三,求得经济的规模效应。计算机、半导体等产业是新加坡的主要产业部门,其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如果日本取消非关税壁垒,新加坡就能够大量增加对日出口,取得规模经济利益。新加坡正在推进服务产业部门的自由化进程,如推进通讯业的自由化,取消外资持股比率上限,这会引来外资企业更激烈的竞争。而由于日本与新加坡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就能使日本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有,由于两国人均GDP都相当高(1998年日本为30120美元,新加坡为26710美元),消费嗜好类似,易于两国在同一产业部门发展差别化的水平分工。

其四,可以把日新两国缔结自由贸易产生的扩大经济的成果,作为日本同东盟其他成员国组建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为推动WTO实现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目标作出贡献。

日本与墨西哥之间

下面再看一下关于日本和墨西哥组建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文章(〔日〕《贸易与关税》2000年10月、11月、12月号。)。

其一,认为日墨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之处就在于贸易利益。这和日本新加坡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扩大贸易的作用几乎为零的情况完全不同。

墨西哥进口的大宗货是工业产品,其进口平均关税率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为11.4%。墨西哥和美国、加拿大缔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由于墨西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的限制,美加商品原则上可自由进入墨西哥市场。到1998年1月1日,墨对美、加工业品进口关税已经降至零。墨西哥不只与美、加有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00年7月1日开始生效。按照协定规定,墨西哥从欧盟进口主要工业品的关税到2007年1月1日将降为零,即完全取消关税。这样看来,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向墨西哥出口工业品平均关税率是零或将降为零,而日本

因没有和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日本向墨西哥出口就要承受超过10%的进口关税,无论日本出口工业品有多强的竞争力,价格上也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与墨西哥尽快组建自由贸易区有着比新加坡和韩国更明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二,像日本等没有与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与墨西哥的贸易关系缺乏稳定性,很可能受到意外因素的冲击。如今墨西哥不仅和美国、加拿大、南美国家、欧盟、以色列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还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缔结了以降低关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补充协定,尽管和亚洲国家还没有类似协定,但正在和新加坡、韩国商谈之中。墨西哥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正加快实行多元化,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原因,对与墨没有协定的国家可能采取随时性限制措施。例如,由于国内财政紧张,墨政府从1999年1月1日起,提高进口关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提高3个百分点,致使日本等国向墨出口变得更加不利。

其三,有人担心墨西哥的农产品出口会冲击日本国内农产品市场,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墨西哥不是新加坡那样的农业小国,农业产值约占GNP的7%,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0%,耕地面积是日本的6.4倍,农业在墨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显然不能忽视墨西哥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不过,墨向日出口农产品规模不大,如1999年只有500亿日元,而且,如墨西哥和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的那样,取消农产品进口关税规定了相当长的阶段性时间表,日本当然可以参照办理。

其四,需要在自由贸易区内取得政治上的主导权。从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缔结过程看,能够形成自由贸易区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要有政治上强的国家作为领导。日本和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无疑是首要条件。因为区域合作是左右国家未来走向的大问题,需要认真考虑政治主导权问题。日本如何在与别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像美国及欧洲大国那样取得政治主导权,尚未见具体论述,但谋求实现政治主导的目标显然是明确的。

上述这些认识,在日本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日本官产学界积极推动政府同外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张明显抬头,并逐步成为占主流的意识。相反,根深蒂固的反对搞区域主义的旧理念正在减弱,它表现为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改变,在更深层的含义上,也许可以认为是日本某些人长期以来陶醉于世界经济“优等生”的意识开始走下坡路的历史性转折。

奉行的原则

日本目前官产学界从坚持无差别的多边主义到开始提倡地区主义,随着这种理念的变化,政府奉行的原则和行动步骤也在改变。

首先,日本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并不是放弃多边无差别贸易政策,而是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同时,实施区域主义即加强区域内自由贸易合作。这是日本经团联“建议书”和许多研究论文几乎一致强调的原则。

“日本应该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WTO体制,与此同时,把自由贸易协定作为贸易政策新的支柱积极地加以利用。”([日]《贸易和关税》2000年8月号第85页。)因为在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缔结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已被视为同WTO多边贸易主义同样重要的贸易政策,即国际贸易体制已经形成多边主义和地区主义共存的局面。美、加、墨搞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筹划到2005年建立整个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和墨西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也力求把其他美洲国家包揽进来。面对这种新局面,认为忽视区域主义显然是不利的,目前仅仅组织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研究会”,讨论诸如与新加坡等缔结

自由贸易协定的“萌芽性”的行动是过于迟缓的。

可见,日本一方面继续举着WTO多边主义旗号,维护WTO原则,谋求实现新一轮的贸易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小心翼翼地搞地区主义,为了不使自己利益受损,极费心思地在寻找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其次,与他国组建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意义开始受到了重视。

本来组建自由贸易区一般认为目的在于取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即静态的经济效果,如今认识到不仅有静态效果,还能通过区域内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缓和限制进而提高竞争力等,达到更大的动态收益。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加拿大的葡萄酒业因受到美国加里福尼亚葡萄酒业的排挤趋向衰落,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由于在区内出口增加,没费很大力气,不仅扭转了衰败之势,而且可以说又兴旺起来。

笔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已建立起来的许多自由贸易区,名为“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已经扩展到包括扩大投资、知识产权保护、通讯合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利用等多领域的合作,即多领域多方面的合作内容已经不是“自由贸易区”这个外壳所包容得了的,应该给这样的区域合作冠以名符其实的名称。这样的区域合作显然不能仅限于经济科技领域,扩展至政治安全等领域是不可避免的了。

尾池厚之和国松麻季的论文(〔日〕《贸易和关税》2000年5月号。)认为,“自由贸易协定成员之间经济连带密切,也会带来政治合作关系的加强。至少政治纷争的危险性将大为减少。”“回溯历史,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其意着眼于稳定麻烦不断的德法关系,这一点是尽人皆知的。”“前不久,欧盟各国对奥地利新上台执政的自由党采取的共同态度,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区域经济合作体所发挥的政治作用。”诸如这样的议论虽不多见,但无论如何它表明,已从政治安全以及外交合作等方面来考虑成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了。

其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非所有进口产品都“自由化”,有些产品可以作为“例外”处理——即不实行自由化。这能够避免国内竞争力弱的产品受到冲击而衰败。

尾池的文章认为,自由贸易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竞争力弱尚不具备实行自由化的产品。例如,日本的农林水产品和部分工业产品,按照GATT第24条第8款的规定,自由化包括“全部贸易产品”,但是,相当一部分国家主张,这一规定是指一国贸易进口总量的95%,有5%可以作为自由化的“例外”加以处理。而日本依据本国实际主张应该有12%作为“例外”。既然有这么高比例的“例外”,那么,对“例外”就可以实行保护性措施。即便“例外”中的部分产品准备实行自由化,也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时间逐步取消限制的规定。

试想,如果其他成员国也像日本那样自行规定“例外”的比例,怎样理解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实现贸易自由化呢?

遵循上述三项原则,日本准备采取的步骤是由近及远,逐步推开。

如今日本已不再忧虑因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而形成像历史上那种排外的区域集团,因此,在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更多的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目前选择对象国依据的条件为:(1)经济上和日本有互惠和互补关系的国家;(2)自由化水平低、关税高和规定繁多的国家;(3)已与别国

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日本企业出口相对不利的国家;(4)法制健全、政治稳定、遵守协定的国家。

依据这样几条,日本优先选择的对象是亚洲国家,是韩国、新加坡。因为韩国与日本毗邻,与日贸易关系密切,扩大投资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分工水平,经济利益显然大得多,而政治、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又可取得非经济领域的效果。对新加坡的考虑,除了加强两国关系之外,更期望以新加坡为样板,把自由化扩展至东南亚国家。其次,选在美洲国家。先考虑和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两个国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05年计划扩至整个美洲,日本急切需要与北美国家签订相关协定作为进入未来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在南美洲考虑和智利缔结协定,智利和墨西哥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和其他南美洲国家经济关系密切,可以把智利作为日本企业进入南美市场的战略据点。

组建自由贸易区准备坚持的原则和第一批目标已经提出来了,不过日本政府官方人士在反反复复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不能不耗费时日,再加上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使日本政府推进的步子不会快。不过,日本外贸政策的重要改变对东亚自由贸易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会逐步显现。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国内经济与对外扩张 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运用国家贷款筹集资金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军事工业,这种经济模式极易使日本走上战争之路。同时,为摆脱危机,日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在全世界进行商品倾销,挤占了英美等国的市场,引起英美的抵制。倾销失败后,日本逐渐走上对外战争之路。 标签:日本;军事工业;商品倾销;贸易摩擦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由于“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只着眼于维护本国或特定经济区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对立,经济上的摩擦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火苗。 一、日本的国内经济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日本经济上呈现繁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1932年底时,日本的预算亏空和通货膨胀现象并存,农业出现困境,物价上涨,经济危机并未结束。财政赤字包括公共贷款(为筹集资金所发放的债券集资),在不断上升。日本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工业和贸易同时在发展,商业银行运用闲置的资金来购买政府债券,日本政府提供了工业和贸易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部分工业,如交通化学工业和钢铁生产存在新问题,与军事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与东北问题和侵华战争有关的产业得到发展,其他产业在这一阶段处于缩减状态。日本的资本仍然没有完全市场化,债务在不断增加,财政面临困难。在1932年工业和贸易开始萧条时,银行持有巨大的闲置资金,日本政府开始运用通货膨胀和自由花费政策来解决危机。日本政府推行贷款型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在世界经济危机退去时,出口贸易变得繁荣时,物价保持稳定。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日本经济也存在很大问题,尽管工业产量不断增加,但各个工业部门生产差别很大,因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赖于军火制造业的发展。军火制造严重依赖于日本政府的支持。尽管没有反常的失业,但是在许多农业地区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和不充分就业的征兆。尽管工人们的群体收入增加了,资本和工人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换句话说,日本的繁荣只有一部分人受益,农业阶层没有享受到,大部分工人(除了那些特别支持的贸易,特别是军火业)也是仅仅不失业,却没有增加收入。农业阶层构成了近一半的人口,他们在国内市场的消费依然很低。如果我们将小生产者和国内的小商人统计在内,至少一半的人群处于低收入或接近失业状态。 从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见,日本当时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军火工业,这种特点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低风险、高收益、资本占用少等优势,而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关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融资业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介绍了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趋势建议 前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融资性业务,主要用于弥补进出口商在进出口各环节的资金缺口。一方面,该业务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和更大规模上开展国际贸易。随着国内银行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步提高,并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而外贸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展对外贸易融资。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1.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我国银行开办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日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 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决定因素: 首先是经济规模,也即一国GDP的大小。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小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小国本身的资源和市场都有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出口。相比之下,大国由于本身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等因素,对外部经济依赖程度不大,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国民收入的构成。三次产业变动对外贸依存度有很大影响,而产业结构又与一国发展阶段有关。处于经济初级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农业比重较大、制成品比重不高、出口竞争力不强等原因,一般外贸依存度较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中可贸易程度较小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它们的外贸依存度通常也不高。相比之下,处于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国家由于第二产业比重高,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外贸依存度较高。 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三是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外贸依存度的重要因素。 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常常通过低估本币汇率、采取出口奖励等政策手段压低出口部门的生产成本,使国内资源更多地流向对外部门,同时这些国家又受本身市场、资源等限制,为保证出口增长还需要进口原材料等上游产品,因此这些国家外贸依存度会更高一些。 第四是汇率水平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由于汇率水平影响到国内外价格比,所以它对外贸依存度的分子、分母都产生影响。例如,当一国本币被低估时,以外币衡量的GDP会低估,这样计算出来的外贸依存度就较高,反之则反是。间接影响是,汇率往往是一国外贸政策的工具,如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选择采取汇率低估政策,那么会促使对外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从而导致外贸依存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日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只有大约20%,这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这里原因有很多: 主要:日本把原来在本国企业的工厂都转移到了外国,从区位理论来说,转移产业到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生产与消费集中,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原料运输成本,从购买到生产到消费都在国外进行,贸易量减少。并且日本对外资的限制也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投资。 二是: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可贸易程度较小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它们的外贸依存度通常也不高。

外贸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时间:2010-10-22 来源:中国信息大学学报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兼论我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的课题研究思路出发,论述了我校开展该项课题研究所体现的该领域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对我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贸行业课题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新形势对外贸行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作用更加明显,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也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越来越困难,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外向型企业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起源地美国,世界其他各主要经济体也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由此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外需急剧下降。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22%,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而言,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高达70%,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总体出口规模减小。总体来看,对东南沿海外向型企业经营和就业影响较大,从而对整个国内需求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基调也主要以刺激内需为主。 2.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 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争论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全球性舆论,即是市场出了问题,政府来救,面临金融风险、失业,政府赤字、经济减速等经济问题,由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均出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给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影响,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过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最近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5年,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633.2亿美元。实际上,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以来,人们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

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

2016年中国和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情况分析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252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6%。其中,出口6450.9亿美元,增长3.2%;进口6070.5亿美元,下降6.3%。贸易顺差380.3亿美元,下降264.0%。 分国别(地区)看,2016年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日本对三国出口额分别为1301.1亿美元、1138.9亿美元和462.5亿美元,增长3.4%、4.3%和5.0%,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2%、17.7%和7.2%。2016年日本对英国出口出现27.3%的大幅增长。日本进口排名靠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2016年日本自三国进口1566.1亿美元、673.4亿美元和304.1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5.8%、11.1%和5.0%,自中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下降2.5%和12.7%,自美国进口增长1.1%。日本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是中国、澳大利亚和产油国,其中与澳大利亚的逆差额下降26.1%。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地,顺差额分别为627.7亿美元、316.9亿美元和212.3亿美元。 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日本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2016年出口额为2222.7亿美元、1610.4亿美元和489.8亿美元,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增长4.2%、6.3%%,贱金属及制品下降8.4%,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4.5%、25.0%和7.6%。机电产品、矿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6年进口额为1493.4亿美元、1294.6亿美元和572.9亿美元,机电产品、矿产品下降0.3%、25.1%,化工产品增长2.5%,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4.6%、21.3%和9.4%。日本贱金属及制品出口下滑7.8%。 2016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70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138.9亿美元,增长4.3%;日本自中国进口1566.1亿美元,下降2.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427.1亿美元,下降16.9%。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6 年进口额为711.7亿美元、216.3亿美元和93.6亿美元,分别下降1.2%、5.6%和0.1%,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4%、13.8%和6.0%。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如越南、泰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日本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 用尤为突出,尤其是加入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下调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里我们所说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 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其主要方式包括: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技术贸易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 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 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的进展。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前景 (一)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需将难以大幅度反弹 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超常规政策的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势头有所减弱,但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异常缓慢,这无疑将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从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连续出现负增长。同时,欧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的高失业率直接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而曲 折的这一趋势,将直接制约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消费水平,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反弹。 (二)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为了刺激国内经济恢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救市 计划,即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不可否认,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产品较中国更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时将面临激烈的 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国内经济复苏阶段通过采取本币贬值等手段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导致中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渐丧失。 (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壁垒 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各国过高的失业率,诱发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 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刺激经济复苏为由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必然缩减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量。 (四)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出口收款风险将大大增加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部分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价值剧烈波动以及信用急剧下降,这一现象将加剧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信用等级急剧下 跌,导致信用证开证行违约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客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纷纷采取拖欠、违约拒付及破产保护等方式转嫁风险,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坏账损失增加。 对改善我国贸易现状的对策及展望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