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运动。

第三部分:探究蚯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第四部分:填写观察报告。

学情分析

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学生对科学不熟悉,更没有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事物。

教学目标: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几条蚯蚓。

教师准备:一只有水的盘子,PPT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以研究蚯蚓为载体,学习掌握观察的方法。

2、科学、客观地描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教学难点:

1、小组同学一起分工合作来完成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蚯蚓是学生熟悉的小动物,通过前几节课的观察基础,他们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就是有些女生比较害怕蚯蚓。

教学过程

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找蚯蚓”,

你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蚯蚓?

同学交流。

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概括蚯蚓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的地下。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每组同学拿出装有蚯蚓的盒子。

1、关于蚯蚓,你们知道哪些呢?

2.蚯蚓一伸一缩在干什么?

3、有没有脚,靠什么来爬行?

4、观察中还应注意什么呢?

要求:

①、请同学们把蚯蚓从培养皿里用镊子轻轻夹出放在白纸上观察。

②、要边观察,边记录。

观察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蚯蚓有头、环带、肛门。

5、观察完毕,整理资料,汇报交流。

蚯蚓的身体怎么样?

身体柔软,身体分节,有环带,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门。

6、如何区分口、肛门、环带有繁殖作用。

7、蚯蚓是怎么爬行的?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蚯蚓的整体上爬行的,身体伸缩前进。

三、实验“观察蚯蚓的反应”

1、观察蚯蚓时,如果碰到了蚯蚓身体,它有什么反应?

2、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身体,观察它的反应

3、小结:蚯蚓对刺激有反应。

4、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那么蚯蚓会游泳吗?

如果把蚯蚓放在水里它有会有什么反应?

提示操作要求,不可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观察结果:蚯蚓在水中会拼命向盘子的边缘爬去,试图脱离水生环境。

实验结果:蚯蚓不适应水生环境。

四、总结:

1、蚯蚓主要有哪些结构?(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口位其腹侧。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

蚯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表皮:蚯蚓既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和耳朵。但它的表皮有许多感觉细胞,因此它有灵敏的触觉和对光线的反应。

2、环带:体节中比较宽、颜色比较浅的一节叫环带。环带的位置也依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3、环节:蚯蚓是由许多形状相同的环节连结而成,约有一百一十到一百八十节,依种类而有不同的节数。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刚毛。有的种类有四对刚毛,有的很多对,依种类而不同。蚯蚓运动时,刚毛可以固定住身体,防止身体后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