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略述我国近代史上的政权更迭》

[关键词]我国近代史;政权更迭;革命爆发;救亡图存

一、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七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1、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0世纪初,我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

4、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开始展开,国民革命运动大规模进行。

5、1927到1937年,国共进入十年对峙时期。

7、1945到1949年,我国展开了持续四年的解放战争,从此结束了我国的近代史,标志着我国现代史的开端。

二、

1、我国近代史上的三个统一的历史政权

(1)1840-1912,清政府统治时期,沿用几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统治形式。

(2)1912-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建立起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3)1927-1949,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建立起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政权。

2、我国近代史上三个统一历史政权的更迭

(1)清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的更迭

1840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鸦片战争,我国被锁近两百

年的国门被外国侵略者强行打开,封建社会的时代注定成为历史,我

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的开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袭,我国彻底沦为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一些有志青年萌发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国内也开始了改革还是革命的争论。清政府的一些守旧派仍不愿放

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政府,相继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民间

也相应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然而,国内的一些新青年却认识

到改革不能挽救中国,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我国的封建制度

建立新体制才是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于是,在1911年10月10日,

辛亥年间,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展。

此时的清政府已无能在遏制国内的革命势力,于是任命袁世凯为内阁

大臣,前往镇压辛亥革命。从此,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已被袁世凯掌握,

为北洋军阀的统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权的更迭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并未因变法而阻止外国侵略势

力的入侵,而是随着一场场战争的爆发变得更加不堪一击。清政府为

摆脱困境,于1895年任命袁世凯建立北洋军,至此为北洋军阀的统治

做了前期铺垫。此后,袁世凯广纳贤才,搜罗党羽,通过镇压义和团运

动最终得到清政府的赏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其政权的上台。1901

年,袁世凯代替李鸿章继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职务,与此同时,袁世

凯利用职务之便,在外广为扩充自身军事实力,终于练成北洋六镇。

随着其势力的不断扩张再加上1911年的武昌起义,袁世凯在自身实

力雄厚及其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理所当然地统领起封建军

事政治集团,逼迫清政府放弃长达百年的专制统治,从此,北洋军阀的

统治时期正式开始。然而,1912年,袁世凯在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职权后,又重新回到了专制主义的独裁统治,这一举动无疑把北洋

军阀的统治推到了鼎盛时期。在1915年,袁世凯更是开始了复辟帝制,造成了各地的军阀混战,最终结束了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

统治。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权的更迭

参考文献:

[1]于耀洲,吴连友;《“九·一八”事变与“满洲国”的建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张敏;《盛京时报与清末东三省官制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浅析“重说中国近代史”》

摘要: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让我以往的历史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来我们的历史还是这样的。本文我就着重介绍了自己对本书的感受,分析了本书的特点,并与

蒋廷黼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进行比较说明。阐明本书所介绍的历史,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中国近代史;历史观

最近又读了一遍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感触良多。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只剩下历史课上只言片语和教科书上的陈述,我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历史的研究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

近历史,感受历史。

这本书的封面说了这么一句话: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我就是被这句话深深吸引的。这句话中“扭曲”一词乍一看让我有所触动,难道我们之前认识的历史都是错误的?现

在的主流价值观对我们的历史观进行错误的导向,张鸣教授不主张

对待近代史仅仅用我们是落后的受欺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更

多的是就事论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去

按着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去分析事情发生的由来,分析战争双方的

斗争心态,党派结盟的组织形式以及从官僚到民众的历史心理。

在我的印象中,一提到林则徐,第一反应就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一直被人崇拜的人。而在张鸣教授的讲授中,我意识到林则徐也是在到达战争前线时才临时抱佛脚开始观察

西方世界。书中提到林则徐之前对英国人腿是直的,没有茶叶和大

黄就会撑死的说法也深信不疑,这些观点都让我有所难以接受,一

直认为林则徐是那种非常开明,对西方社会了如指掌的人,原来他

和传统的士大夫没什么差别,只不过他比较务实,所以才会显得他

什么都懂。在民间,林则徐是大忠臣,洋人们都怕他,就拿洋人当

时没有打广州而是去打南京来说,大部分的民众都认为是洋人怕林

则徐,而事实并不似这样,洋人只是觉得南京比广州更能威胁到清

政府,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深于大部分的人心中,所以就把鸦片

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那些奸臣。

太平天国是一次古老的旧式的农民起义,这是张鸣教授对其的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者洪秀全起初并没有想反叛,只是创立了

一个拜上帝教,由于客家人与土籍人的冲突,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本来是个很小的农民起义,结果由于地方政府的隐瞒加上宗教使太

平军凝聚力强,最终导致了天平天国的成立。在本书中,对于太平

天国运动中,张鸣教授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主要有:1

抗腐败能力差,禁欲精神逐渐瓦解。2统治者内部有分歧。3天平天

国运动不仅扫荡民间信仰还把儒家信仰扫荡殆尽,这使天平天国运

动失去了士大夫们的支持。清朝作为一个异族统治下的王朝,士大

夫们在政治上确实受到很大的压迫,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却不经意间

连儒家的领袖孔子也给摧毁了,这就直接导致士大夫们对天平天国

运动的反感与不支持,后来曾国藩就是靠着这点来号召人们来打击

天平军。天平天国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之一就是改变了中国当时的

政治格局,使汉族士大夫地位不断崛起。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没

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正是天平天国

运动才把中国汉人士大夫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对于辛亥革命,彻底改变我历史观的是张鸣教授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归结到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不同态度。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辛亥

革命的失败就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果实才被篡夺了。因为革命

党一是不敢发动群众,二是不反封建,三是不反列强。但是我们必

须看到他们根本就没想要发动群众,主要是为了减少社会的剧烈动荡。地主士绅是他们的支持者,列强是他们的老师。这些观点之新颖,让我忽然眼前一亮,完全把我说服了。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说法,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然后他又复辟当了皇帝,完

全破坏了民主共和。而本书完全不是按照这个思路,而是去考究严

谨的史料并作细致的分析,认为袁世凯复辟并不是个人的问题,是

多种原因导致的。本书对袁世凯的评价很高,认为是当时中国唯一

一个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所以袁世凯一去世就导致了中国社会的

动乱,出现了北洋时期。

本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五四运动,张鸣教授认为五四运动的确是一场重要的运动,它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而不是表

面说的那些。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段历史,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期待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应该吸取教训,避免过去的悲剧,也许只有在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未来

的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鸣.《中国近现代史》.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3

[2]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中国近代史论文纲要

近代史论文】最新文章
?
中华文明近代史结课论文
?
人类文明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一些文明成为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被湮没在历史的 长河中,一些文明经历了冲突与融合后,在变革中存续下来。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华文明近代史 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华 ...
? ?
中国近代音乐史论文
?
中国近代音乐史 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要求,通过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针对作品 的艺术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音乐史论文, 供大家参考。 中 国近代音乐史论文范文一:中国 ...
? ?
中国近代外交史论文
?
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兴起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经过晚清、民国初年两阶段的缓慢发展 ,到 20 世纪 30、 40 年代,迅速壮大,而初具规模。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外交史论文, 供大家参考。 中 国近代外交史论文范文一:中国 ...
? ?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
?
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 的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范文一:中国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李宗仁先 生(1891 年~1969 年),著名爱国人 ...
? ?
中国近代汽车发展史论文
?
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是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进步的足迹。从马车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艺术品,正是因 为一个个 意外 带来了伟大的创意,一次次的变革造福了全世界,汽车这个会自己 行走 的机器才会变成今 天的模样,使 无马之车 成为马路 ...
? ?

[实用参考]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人向中国销售鸦片。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也从此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发展重工业。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同事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官僚主导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于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于是他们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换观念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上来。于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最终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最终没能成功实行,但是其积极意义仍然很重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 学生姓名:尹欢欢 学号:01130061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所在年级:2011级 任课教师:侯馥中 完成日期:2011年6月

浅谈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 内容摘要:一代伟人当他辞别人世时,能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除了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革命理论,就是他的崇高品质和独特的人格精神。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领袖,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周总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了一生,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锻造出来的人格精神感召着后人。周总理让后人缅怀的不仅是他优雅的风度、豁达的品格,还有他那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中作风。 关键词:周恩来国家贡献优良品格人格精神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1、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2、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深入,祖国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1914年4月,他毅然弃学回国,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英勇坚决地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第一线,并很快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倡议并组织了天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在他的领导下,“觉悟社”成了五四时期革命社团中组织最严密,斗争最坚强的一个典范,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 3、为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方法,周恩来又到欧洲,如饥似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欧洲社会进行深入的考察,用社会实践来检验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主义。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探索,推求比较,慎思明辨,他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义无反顾,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论文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在苦苦挣扎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极大的刺激了爱国人士。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关键词:近代史,耻辱,爱国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的地位,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有识之士的心头。 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

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人们再也无法沉默,无法继续忍受下去。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成为了每个爱国者的信念。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国近代史论文.do

中国近代史论文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 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 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 以注定要失败.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过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确定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 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原因。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是保证红色政权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关键性主观条件。 43、 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

大跃进时代的激情、奋斗与荒诞 摘要:1.1958年后,“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2.“大跃进”运动先从农业开始。 3. 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上,首先是钢铁。放手发动全党全民大办钢铁。 4.概述“大跃进”运动给时代带来的危害。 关键字:“大跃进”,“卫星”,大办钢铁,翻一番,经济危害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遍及全国,危害巨大,是造成50年代后期至用年代初期三年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其遗毒影响至今。因此,认真探析浮夸风的危害,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克服当今仍然存在的浮夸问题不无帮助。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主要表现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不断修改计划指标。各地兴起虚报产量,竞放高产“卫星”的浪潮,亩产几千斤到十几万斤的消息层出不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堂皇登报。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各个方面也纷纷投入“大跃进”浪潮。一时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 本文主要为了分析“大跃进”对后世造成的危害,首先要探讨“大跃进”时期的背景和产生原因。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一连串的胜利面前,谦虚谨慎被逐渐忘却,骄傲自满在逐步发展。一连串的胜利使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敢想、敢说、敢做,就可以让“高山让路,河水低头”。全国人民在不断的胜利中也认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连串的胜利使唯意志论的非理性的群体心理开始在民众中渲染和扩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2】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1958年发动“大跃进”,是从农业开始的。 全国的工人举行各种誓师大会,开展红旗竞赛,力争优质再优质,高产再高产,在各地农村中农业高产“卫星”也是层出不穷。由于当时急于求成的心态十分普遍和严重,高产“卫星”层出不穷,以致喊出了“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2】等口号。不言而喻,这是在狂热赶超意识下产生的好大喜功的赶超计划,完全超越了国力实际,具有极大的臆想性。 1958年安徽省首先提出“苦战三年,使大部分地区的面貌基本改观”的口号,随后河南省提出要“一年改观”。竞赛攀比的核心思想是力争上游,全国上下,比雄心,比干劲,比成绩。“争上游,敢出头”,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潮流。以小麦为例,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宣布在过去亩产一百多斤的低产区创下亩产2105斤的丰产纪录刚过一天,湖北谷城县乐民社便声称他们的小麦亩产达到2357斤,不甘落后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现代历史观理性分析太平天国运动 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 姓名:范昊洋 学号:2015170201032

绪论: 本文将以现代价值观及历史政治观念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评价。由于现代历史政治观念与历史上的观念有所不同,本文不会将只对事件做出理性分析。本文将从(包括但不限于)每个事件的起因,事件过程的实际情况(来源于网络资料调查),事件的结果与影响(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事件所表现出的观念对于历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概述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从起因上看,清政府当时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承担了巨额的赔款,另一方面外国列强开始凭借条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渗透,清政府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

加大了各地的赋税,农民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传统手工业者大量失业,底层阶级生活日趋艰难。又因为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受剥削更为严重,起义因此爆发。 三、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简述 由于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这类基层人民发起的起义,一经发起就迅速得到了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响应。而领导人洪秀全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考试多年未中举的半知识分子,了解封建主义的体系而又吸收了基督教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以“追求人人平等”的名号得到了更多的向往得到更多利益的基层劳动人民的追捧。其教会迅速发展壮大后创建太平天国,随后又因高级成员内讧而走向灭亡。 四、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结果的分析 我认为,这次起义走向这样的局面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起义本身来讲,由于领导者和拥护者大都是农民阶级,起义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优秀的行动纲领和计划。中期由洪秀全等人编写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也是一部可以成为纲领的文件,其本身内容条款也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革等诸多方面,也有许多具体的条款规定,但却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其内容核心建立在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之上,因此,尽管内容全面,具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文题目: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所在年级: 任课老师: 完成时间: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提要: 中国在1979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之后,中国踏入改革开放 的进程。在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国家的经济及政治建设受到破坏以后,中国于此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到现在,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十分显著的,人们在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的作用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改革开放到底是如何反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意义?本文将重点描述这些。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开始,我们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左的错误’。到1976年后,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这样的图景: 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经济上,“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文化上,这场由文化领域肇始的“大革命”,对教科文的摧残尤其严重。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思想上,“文化大革命”还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二)、国际背景:

中国近代史论文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论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与背景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然而,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从根本上说,是党内“左”倾错误和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所致。 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病测底摧毁苏区,发动了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此时业发展到高峰,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既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于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不仅为蒋介石反动派向党和红军提供了借口,而且由于把中间派别认为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分散了反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左”倾路线又是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因而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最后又实行了逃跑主义,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中共苏区大部丧失。党内的“左”倾错误给党和工农红军带来的最严重的的危害,就是党在1933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惨败。 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发展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

始长征。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10月,一、二、三、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整整一年的长征中,纵横十一个省,长驱25000,击溃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途中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的战略大转移,终于达到陕北。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全体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分,也到达陕北,和一方面军会师。至此,全国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时候,红军从30万人减到3万人左右。我们党的力量虽然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了,但他们是红军和党的即可宝贵的精华。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个省,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长驱数万里。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峰山开路,遇水架桥,翻越和战胜了五岭、乌蒙山、横断山、秦岭、六盘山和湘江、乌江、沅水、资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千山万水,通过了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攻克了娄山关、剑门关、腊子口等险要要隘,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踏平坎坷成大道,在腥风血雨中终于闯出了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长征是历史的新记录,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人间稀有的艰难困苦,开辟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 首先,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并在沿途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 毛泽东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师不可战胜的力量。在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把红军一口吃掉。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之洋务运动

学号:1111424032 浅析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 学院名称: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名称:外交学 年级班别: 2011级外交一班 姓名:李国强 指导教师:欧磊 2012年6月 浅析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 摘要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但最

终归于失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自强求富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注定了它的最终失败,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封建传统观念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同时又促使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关键词洋务运动;民族工业;近代化;现代化 前言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定鼎于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金陵,建立了与大清分庭抗礼的政权;又过了三年,英法联军在美国、沙俄的帮助下,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赶跑了咸丰帝,留下了暴行。清朝的统治内外交困,岌岌可危,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 一、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 1、洋务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 念。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幸而日后由于时势的发展,洋务派領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近现代化工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2、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洋务派固然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框架内学习西方,这一原则后来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从完全排斥“西学”到决定“西学为用”,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近代的中国,在社会发展水平上和西方国家出现巨大的反差。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新发明、新技术不断出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而中国,却正处在封建社会江河日下的阶段,政治腐朽,经济、军事落后。落后招致受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蒙受了空前的民族屈辱。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社会发展水平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竟然远远地

中国近代史论文 -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张剑201010213115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441 专业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赵荣霞 2015 年12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一、 日本历次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既不是偶然举动或心血来潮,也非如其所言是某些激进分子或少壮派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犯上作乱”、“自作主张”,更不是所谓的由于中国的“刺激”和“引诱”,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心理背景的[4]。通过军阀、党阀、财阀、学阀等主流社会势力表现出来并轻华侵华的意念,是一次次侵华举动的心理基础和源动力。 中(清)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加强,而中国满清政府则面临各国列强的欺辱瓜分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内忧外患之中,日趋衰微。固有的“中华朝贡体系”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瓦解。经过四百年来日本思想家处心积虑的宣扬,“大日本帝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日本各界。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扩张。当时日本政界流传已久的基本论调是:“腐败堕落的清朝,是东亚之大敌,亚洲之叛徒。与清朝提携保卫东亚和平,纯属痴人说梦”。充分暴漏了明代以来对中国的敌视和蔑视,这种心理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持续发酵,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趋于成熟,“大东亚共荣思想”开始萌生。 二、 日本方面[3] 日本国内矛盾重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严重,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