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1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教案-wqs

【教学课题】改革开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相对应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自主学习】:先阅读自学课本,完成以下自学性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疑惑性自学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 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 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合作探究】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九年级上册历史科复习提纲 (2016年)

九年级上册历史科复习提纲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视人的价值 5、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神曲》;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5、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向往 ③客观条件:天文、地理知识进步,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等。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3、过程: ①迪亚士(葡)—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进入印度洋,发现好望角 ②哥伦布(意)—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葡萄牙资助—1497--1488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葡)—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4、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 第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主要任务: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5、经过 ①、导火线:1639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②、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③、1642国王挑起内战,克伦威尔打败王军 ④、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 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总结 原始社会 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使用工具,是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地点: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2、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3、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 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形特征:他们的模样的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 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生产: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 生活: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 陶器,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 庄稼。 生产生活: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 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会制造彩陶,已 会纺线、织布、制衣。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国家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 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五、医学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六、天文和数学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南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提示: 2.教师讲述:讲述黄花岗起义概况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黄花岗起义 4.展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5.教师提问: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图片展示: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 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提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一)武昌起义 1.图片展示:展示起义图片 2.材料引入: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提示: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4.图片展示: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讲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提示: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武昌起义(电影辛亥革命) 7.教师提问: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提示: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二)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2020年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2020年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 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 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 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 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 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 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 识体系。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埃及 1.概况: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 2.《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性质),也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概况:古印度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城邦。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四大文明古国 ①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②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③古巴比伦——两河流域;④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课程标准: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一、爱琴文明 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起)历时约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⒈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⒉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⒊改革措施:①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②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③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工资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⒈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 ⒉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的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发生冲突,两国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对比记忆表) 第1课:古代埃及 ①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②统一与灭亡: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在新王 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了古埃及。古埃及文 明(没有延续)下去。 ③科学文化:(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木乃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 文字之一;在建筑方面,(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 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①位置:”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米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 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区。 ②文化: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 ③建国:(汉谟拉比)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还制定了(法典) ④评价(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 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但《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⑤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第3课:古代印度(有“黄金之国”、“大象之国”的美称) ①位置:古代印度在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②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许多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③文化:“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到世界各地。 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④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级是(婆罗门);第二级是(刹帝利);第 三级是(吠舍);第四级是(首陀罗)。还有在这四个等级之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⑤佛教: 创立:(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服从”)。 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到中国新疆。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①希腊文明:欧洲文明源于(希腊文明),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中断后,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②城邦与公民: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 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和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③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了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措施:公职人员由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困公民参政议政。 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④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进入(埃及)和(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建立起 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⑤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a弊(消极影响):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b利 (积极影响):促进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①罗马城邦: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公民大会)是 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斯巴达克起义)。 ②罗马帝国:(凯撒)是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关键人物。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他首创(元首制)。 (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③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的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 曼人灭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二.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建筑特点:采用石拱门、穹顶等,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饮水道工程、还有凯旋门、万神庙。 三.哲学和法学 1、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5、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四.公历的缘起 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 2、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