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常见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如何去除常见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如何去除常见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来源:中国食品公众科普网

由于黄曲霉毒素需要在280℃的条件下才可以发生裂解,其毒性才可以被破坏,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如此高的温度。去除常见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通过碱水的洗涤,以使黄曲霉毒素转化成一种可以溶于水的物质,进而将其去除。

稻米:其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于米糠层内,在淘米时,应反复加水搓洗,直到水清为止。

蘑菇:发霉后,要经冲刷、烘干冷却保存。

榨菜、大头菜等咸菜:一旦生霉,要立即洗净烹熟食用,不可再存放。

干菜、香肠、腊肉:若出现霉斑,应立即用温水洗刷,然后挂通风处晾干,腊肉亦可先采取卤煮法处理后再晾干。

黄花菜:返潮生霉时先晒除潮气,再冲洗晾干。

霉变的花生:其果仁外表长有黄绿色霉菌,种皮或两片子仁内表面呈暗褐色(正常的成熟花生仁种皮应该成淡红色、红色、深红色或褐色),种皮有皱褶(与未成熟花生仁的干瘪皱缩不同),或花生仁有破损现象等,都说明有可能污染了黄曲霉毒素,应弃之不用。

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1、1、4 黄曲霉毒素得解毒措施 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得含量就是不可能得,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得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得临床症状。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过去很长得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得危害所做得努力已经取得长足得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得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得浓度就是预防与治疗毒素中毒得方法之一。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得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与毒素粘合剂就是必须要使用得[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 传统用于霉菌毒素得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混合稀释法就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得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得问题。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得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得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得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得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得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得物质就是一种常用得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得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得毒害作用,众所周知得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与活性炭等。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得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得负面作用。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得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得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得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得质量。物理吸附法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霉菌毒素,但其吸附毒素得特异性与广谱性得统一还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1、1、4、2 化学去毒方法

食品毒性物质

●酸奶: 果胶 (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冰激凌、雪糕 着色剂 日落黄、柠檬黄、 胭脂红、苋菜红、亮蓝 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 也称食用合成染料。 副作用:因对人体 有害,不能用于糕点及 肉制品。 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冷藏肉品 山梨酸钾(防腐剂) 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亚硝酸钠(护色剂) 亚硝酸钠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风味,延长保质期。能防止腌制品中的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其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饼干、腌腊肉制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速冻面点食品 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液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钠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钠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 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调配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副作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更为明显。 标准:国际市场大多要求检测甜蜜素产品微生物指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 苯甲酸(防腐剂)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使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AFB1的急性毒性为成年人半至死量(LD50)10.0。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而黄曲霉毒素的“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危害性,更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对鱼类、禽类、家畜和灵长目类动物的实验肿瘤诱导作用极大,并且能同时诱导多种癌症。黄曲霉毒素对人的致癌性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黄曲霉毒素的高摄入量和人类肝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 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 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2.2 提高加工精度稻谷污染黄曲霉菌后,米中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米糠层,如果在稻谷加工时,将糙米碾得精一点,尽量除去米糠层,可降低大米中毒素的含量。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有 54~72%集中在皮层和胚中,如在加工时提取胚,可除去大部分毒素。用含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制成玉米淀粉,毒素的含量仅为原有含量的1%。 2.3 水洗去毒将污染上黄曲霉菌的大米用清水反复搓洗五六次,一直洗到水清时再煮饭,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2.4 加热去毒蒸煮、爆炒或油炸可减少一部分黄曲霉毒素。轻度污染的花生米,爆炒可使黄曲霉毒素B1、C1含量分别减少65%和62%;若用油炸,可使黄曲霉毒素Bl、 Cl含量分别减少69%和67%。大米煮成米饭,一般能破坏20%的黄曲霉毒素。用高压锅煮米饭,去毒效果比普通锅煮饭好。 2.5 植物油中的去毒在含黄曲霉毒素的植物油中,加入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剂,搅拌后静置沉淀,取上层清油,毒素含量大为降低。如在含毒花生油中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含毒量从每公斤100微克降至10微克以下。用含黄曲霉毒较低的植物油烹调食物时,先将油倒入锅内烧至冒微烟(约120℃时),可除去油中90%以上的毒素。如果菜肴中加葱、姜、蒜等辛香料,对除去黄曲霉毒素效果更为理想。 2.6 山苍子去毒用中药山苍子或山苍子胶丸均可,每百公斤粮食用十四五粒胶丸。用法是先把胶丸剖开,放在小瓶中,用透气纱布扎住瓶口,然后连瓶埋人米缸中,盖上缸盖,让芳香油自然挥发,熏蒸粮食,即可消除黄曲霉毒素。将山苍子野果或干果直接埋人粮食中,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3 黄曲霉素的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黄曲霉在食品的加工、生产、贮存、运输等各个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简易去除法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简易去除法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对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下面介绍几种简易去除法: 1.水洗法:此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挑除法: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 3.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无毒的目的。 4.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5.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0%以上。 6.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7.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1.1.4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措施 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的临床症状。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规定允许的浓度是预防和治疗毒素中毒的方法之一。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和毒素粘合剂是必须要使用的[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 传统用于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混合稀释法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的问题。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的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的负面作用。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的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物理吸附法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霉菌毒素,但其吸附毒素的特异性与广谱性的统一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1.1.4.2 化学去毒方法

第10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一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 一、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 在国际上,食品安全不仅是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政治和经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0)以及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0IE)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意义在于: 1.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虽然对食品安全性并无统一定义,但按照现有的普遍认识和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任何可能损害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急性、慢性或其他特殊毒性危害,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wHO对食品安全的最新解释为“对食品按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不管哪一种表述,其关键是如何对危害的理解和解释。如哪些物质有毒、有害以及对“不应”、“不能”含有和“不超过”这些措辞的把握和界定。这就需要严密的毒理学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制定安全限值,进一步根据被制定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残留量和随食物摄人情况制定限量标准,从而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2。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食品中的危害物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加以约束。在行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有相应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值作为界定和管理的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便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仲裁以及依法监督管理。 3.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食品生产过程包括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涉及农业、环保、工业、卫生、商业等诸多领域,各个环节存在各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均可导致终产品的安全危害。所以,食品安全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按照质量安全标准控制则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4.食品贸易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0后,农产品及食品将参与广泛的国际贸易,面临着大进大出的挑战。一方面国外大批农产品将大量走进国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水果、蔬菜、畜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出口,这一方面带来极好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常常从各自利益出发,以标准的形式筑起各种技术壁垒,限制进口产品的入境。特别是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农产品走出国门的又一道门槛,由标准频频引发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越来越成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拦路虎。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相应的与国际接轨质量标准,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食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 二、限量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等。 1.农药残留 各地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和品种不尽相同,主要种类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以及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生物类农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具体品种多达百余种左右,常见的也有50余种。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所规定的种类也都在100种以上。如美国规定的苹果中农药残留标准中包括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 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 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 1 后在体内经羟基 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 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 1 的毒性和致癌 性与黄曲霉毒素B 1 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食品”

生活中常见的“有毒食品” 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土豆发芽吃了就会中毒,是这样吗?答案是对的。土豆芽中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的物质,它是一种生物碱,主要成分是茄碱,人一次进食 200mg的茄碱就会中毒,300-400mg的茄碱可能导致死亡。 发芽土豆中毒在临床上症见咽喉瘙痒或灼烧感、呕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剧烈呕吐所致的失水、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溶血性黄疸、意识丧失、全身痉挛等,最终可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如若发生此种中毒情况,应立即催吐、催泻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那么除了发芽土豆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常见的有毒食物呢? 1、未炒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又名芸豆,是许多人喜欢的烹饪食材,为什么我们经常吃,却没有中毒呢?其实是因为未炒熟的四季豆才会引发中毒。与发芽土豆类似,四季豆中也含有有毒生物碱——皂素,食用过多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四肢麻木、脱水等症状。 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中毒呢?首先四季豆的皂素主要分布在豆荚处,所以在烹饪前要把四季豆豆荚及两端去除,其次,加热可以分解皂素,烹饪四季豆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加热,才可以除去中毒的风险。 2、没成熟的西红柿 西红柿清脆可口,酸酸甜甜,很多人都喜欢吃。烹饪方法也很多样,既可以拌白砂糖生吃,又可以炒鸡蛋,还可以煮汤,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吃法都是安全的,生吃西红柿一般不会给人造成麻烦,但是如果是没成熟还有些发青的西红柿就不要生吃了,和发芽土豆一样,里面含有龙葵素,大量

食用会中毒的。但是西红柿中含量没有发芽土豆那么多,所以即使中毒也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但也不能当做无所谓的事情,发青的西红柿还是不吃为好。 3、长黑斑的红薯 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长黑斑的红薯,那么请不要犹豫,扔掉它!这种黑斑红薯,是得了黑斑病的,它里面含有甘薯酮、莨菪素等有毒物质,食用黑斑红薯,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头疼、气喘、神志不清、抽搐、呕血、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黑斑病菌的生物活性不容易被破坏,无论水煮还是火烤都不能解除毒性,所以遇到这种红薯还是扔掉为妙。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 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 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 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 .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B、G、G,其中B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12121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和M。其中黄曲霉毒素B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112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后在体内 经羟基11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的毒性和致癌1性与黄曲霉毒素B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 的主要食1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四、最新政策及国标(含国外一些政策) 1、自2003年8月1日起,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米、面、油、酱油、醋生产加工的企业,其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黄曲霉毒素B必须1 检测。 2、在第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报》中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最新国标: (1)、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2)、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以上两项国标均在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 3、2002年2月4日欧盟决议对从中国进口或委托从中国进口的花生和花生制 品实施黄曲霉毒素强制性检测的特殊条件 五、中国及国际上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 . 1、主要国家:

食品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 1.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四个方面。 2.毒物吸收途径有消化道吸收、呼吸道吸收和皮肤吸收三种。 3.毒物在体内分布主要有血液分布、肝脏分布、脂肪组织贮存和骨骼中沉寂四种形式。 4.毒物主要通过经肾排泄、经胆汁排泄和经乳汁排泄三种渠道排泄。 7.一般动物毒性实验包括急性、亚慢性和慢性三种。 8.我国食品毒理学对毒物分级一般采用国际六级分级标准,以显示食品安全重要性。 9.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无机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三大类。 10.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如果LD50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1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强,应考虑放弃将其加入食品。 11.慢性毒性实验中,当NOEL大于人的可能摄入量30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小,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12.食品毒物的危险度评估一般采用社会可接受的危险度,而要避免一味追求零危险度和过度安全所带来的高成本 13.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凝血素和过敏原四种。 14.马铃薯发芽变青部位主要毒素为龙葵碱,其毒性机制为抑制胆碱酯酶,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降解而大量积累,导致过于兴奋抽搐等。 15.苦果仁中毒素主要为苦杏仁苷,毒性机制为其水解产物氢氰酸可抑制细胞传递链,一直对氧的利用。 16.粗制棉籽油的主要毒物为游离棉酚。 17.河豚毒素碱性条件易于降解,可小心进行去毒处理。

18.烤面包时,可由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致癌物。 19.合成食品着色剂由于安全嫌疑,我国允许使用的只有8种。 20.天然色素中,加铵盐法法生产的焦糖色由于可能有致癌物,不得用于酱油加色。 21.各类兽药一般在体内肝脏部位残存较高。 22.食物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害组织器官、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肠道内菌群失调、诱发过敏反应和潜在三致作用等五个方面。 23.抗生素药残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色谱技术和免疫学法技术。 24.在我国,有机氯农药由于高毒高残留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禁产,其替代品主要为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类农药。 25.汽车尾气中的有害金属污染主要由其含铅汽油防爆剂造成。 26.日常生活中,砷的常见污染来源是煤的不完全燃烧。 27.黄曲霉毒素在加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被破坏结构除毒;而其在体内反应中,羟化为解毒反应,环氧化为增毒反应。 1、毒物分类中,生物毒素可分为以下几种,既黄曲霉毒素、镰刀菌属毒素、其他曲霉和青霉和细菌毒素。 2、剂量—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3、绝对致死剂量(LD100)是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4、化学毒物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的条件是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不受竞争性抑制影响。 5、化学毒物的代谢反应过程分为两相,氧化、还原、水解均为Ⅰ相反应,结合为Ⅱ相反应。 6、活性氧对DNA的损伤机理正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有两个方面:①氧化应激②细胞程序化死亡。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影响花生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毒杆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肝癌毒素,毒性很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M1、M2、P1、Q1等十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国家对粮油制品中含量控制极为严格,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不超过20微克/千克,出口贸易要求不超过5微克/千克。而国内新榨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往往偏高,达不到国内食用或出口的要求,因此,了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控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除去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 (一)物理方法 它包括吸附法和辐照法。吸附法是在花生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作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在除去毛油中色素的同时,吸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其毒素含量大大降低。经过活性白土处理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可从100微克/千克降至10微克/千克

以下,油的酸价、杂质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气味和折光指数基本上无大变化。 辐照法可采用紫外光、γ-射线等照射。目前常用的是紫外光照射法,花生油在装瓶(罐)前最好进入黄曲霉降解机,其脱毒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线照射,黄曲霉B1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一部分光能被激发萤光性消失耗能,剩下的部分光能使毒素分子内部发生化学变化,萤光性消失,毒性也就消失了。 (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多是采用化学试剂处理,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臭氧、铵盐以及氯气等。其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通过碱炼(碱炼本身就是油脂精炼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脱毒,在毛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毒素会与碱发生反应,使黄曲霉毒素中的内脂环结构被破坏,水解成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然后水洗将毒素除去。这样能破坏大部分毒素,使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降至允许标准以下。但将花生油固有的香味也同时除去,影响花生油的品质。除此之外,也可在花生油中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如常用的BHT、BHA,它们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1 的致肝癌作用。 (三)生物学方法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论文

单位代码 10642 密级公开学号 201206064023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论文作者:王琼 指导教师:李会合 学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提交论文日期:2014年6月22日 中国 重庆 2014年6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t (1) 引言 (2) 1. 天然有害物质 (3) 1.1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有害物质 (3) 1.1.1有毒植物蛋白及氨基酸 (3) 1.1.2毒苷 (3) 1.1.3生物碱 (3) 1.2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有害物质 (5) 1.2.1贝类毒素 (4) 1.2.2鱼类毒素 (4) 2. 微生物毒素 (4) 2.1细菌毒素 (4) 2.2霉菌毒素 (4) 3. 化学毒素 (6) 3.1食物中的农药残留 (5) 3.2重金属 (5) 4. 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6) 4.1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毒害 (6) 4.2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6) 4.2.1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的形成 (6) 4.2.2多环芳烃 (6) 4.2.3油脂氧化及加热产物 (6) 参考文献 (7)

食品中的有毒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指导教师李会合 摘要:食品中除了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性的香性成分外,还含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于食物本身、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食品中的有害成分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毒物、衍生毒物、污染物和添加毒物。本文从天然有害物质(包括植物性的天然有害物质和动物性的天然有害物质)、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素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四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天然有害物质;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素;食品加工 \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Food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ife Scienc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tudent: Wangqiong Instructor: Lui Huihe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nutrients in food and sweet the nutritional ingredient, also has some harmful substances, these substances from the food itself, food processing, microbi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The harmful ingredient in food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can be divided into natural poison, toxic derivative, pollutants and add poison. In this paper, from the natural harmful substances (including natural harmful substances of plant and animal natural harmful substances),microbial toxin, chemical toxins produced by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od processing and discuss four aspects of research. Key words: natural harmful substances; microbial toxin;chemical toxicant; food processing

食品中常用防腐剂及其毒性效应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食品中常用防腐剂及其毒性效应 摘要:食品防腐剂是一类具有抑制微生物增殖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防腐剂抑制与杀死微生物 的机理十分复杂,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正确选用防腐剂,注意其种类、性质、使用范围、价格、毒性、防腐剂的并用及其他因素。目前我国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脱氢醋酸及其盐类等。 关键词:辅料;防腐剂;化学防腐剂;毒性毒理; 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营养物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失去原有的色、香、味、形而发生腐烂变质,其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工业化以前,人们采用晒干、盐渍、糖渍、发酵等传统的方法来保藏食品;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采用很多新技术来保藏食品,如采用罐藏、真空包装、充气调理、包装等多种包装方法来保藏食品,同时也采用多种杀菌技术,如高压灭菌、辐照杀菌、电子束杀菌等,储藏一般采用冷藏、冻藏等方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技术,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因而对大多数食品而言,使用防腐剂作为第二道防线来确保食品的货架期显得尤为重要。 1 食品防腐剂的防腐机理 食品防腐剂是一类具有抑制微生物增殖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变质,提高食品的保存性,保持食品的优良品质和营养成分,延长食品的食 用价值。开发和选用食品防腐剂的标准是“高效低毒”,高效是指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好,而低毒是指对人体不产生可观察到的毒害。尽管生物的基本代谢过程

有很多相同和相似之处,但每一类生物的代谢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各种物质都是直接通过微生物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反应,任何对其生理代谢产生干扰的物质都可以干扰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很多物质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但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由于不同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代谢方式是有差异的,因而同一种防腐剂对不同的微生物效果不一样。 2 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目前世界各国用于食品防腐的药剂种类很多,食品防腐剂应该符合卫生标准,食品防腐剂本身应该性质较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应;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防腐剂应在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防腐剂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防腐剂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对人体正常功能无影响;防腐剂应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 3 防腐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与各类食品添加剂一样,防腐剂必须严格按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添加,不能超标使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防腐剂在种类、性质、使用范围、价格和毒性等不同的情况下,应严格按规定使用。 4 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我国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脱氢醋酸及其盐类、富马酸及富马酸二甲酯等。 4.1 苯甲酸及其盐类 苯甲酸亦称安息香酸、苯酸、苯蚁酸,分子式C 7 H 6 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2;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分子式C 7 H 5 NaO 2 ,相对分子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及其防治

我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以及饮食的多样化,食品安全与健康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物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大米、蔬菜、鸡鸭鱼、猪肉、豆奶、肉松、火腿、卤制品……凡是可以裹腹的东西几乎都被列入“有毒食品”的黑名单,这不禁让人质疑,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 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物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如今,食品产业在我国的众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下面,我将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类食品以及它们所出现的问题。 1.水果 水果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摄入的食物。我们吃水果不仅因为水果味道可口,还以为它绿色健康,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但是,如今的水果真的还能给身体带来健康吗?还是隐藏着潜在的危害?媒体上曾曝光过12种常吃的“毒”水果,涉及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以及大枣,“毒”水果多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被曝光的12种常吃的“毒”水果主要涉及到两类问题,一类是应用化工原料为水果“美容”,使水果看起来更鲜艳,光滑,其中包括染色剂,固化剂等。最主要的危害是其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如铅、汞、砷等,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且重金属是人体无法代谢出去的,只能长期不断累积,对肝、肾也会有损害。第二类有“毒”物质就是应用生物方法对水果进行催熟,催长,让水果提早成熟或长得大,形状好看,其中包括催长素,膨大剂等。以此方法使水果内部发生变异,所以水果多出现空心,甜味和口感都要下降,营养也会流失。 我们最常吃的苹果,很多有可能是运用催红素增色的,这样会显得颜色红润;而梨,可能是运用催长素令其早熟;还有香蕉,居然是用氨水来催熟的;夏日可口的西瓜,采用膨大剂使其催大,因此才会有之前瓜地里的“爆炸西瓜”;“橘子生蛆”事件也一度让人们不敢吃橘子。这样的水果,我们很有可能就在食用。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制度及计划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制度及计划 按照《XX出口食品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工作指南》,本公司特制定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制度及计划: 一、目的 为满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出口食品安全卫生,规范出口食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自检自控的有效性,确保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全过程对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控,特制定本计划: 二、适用范围 该监控计划适用于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人为故意污染及突发问题,确保提供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要求的产品。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总负责人 1.1批准发布监控计划实施工作组成立文件、年度监控计划和评估总结报告。 1.2监督、检查监控工作。 1.3采取有关重大的控制措施。 1.4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交流与培训。 1.5确保实施监控计划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质控部门 2.1制定、组织实施企业年度监控计划,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检测项目。

将工作组成立的文件、监控计划和工作组成员名单、联系方式报送XX检验检疫局卫士与动植检处。 2.2制定抽样、送样、检测、结果报告等程序和后续行动计划(包括不合格结果追溯、处理程序),将相关职责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按地区和时间分布进行抽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及时送样、及时检测、及时反馈结果、对阳性结果从速开展溯源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和控制措施,以保证残留监控的时效性。 2.3负责监控样品的取样、联系检测机构送检、留样管理、记录保存。 2.4负责对检测结果及检出的阳性结果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原因调查追溯。 2.5撰写本企业年度出口食品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工作评估报告和总结报XX检验检疫局卫生与动植检处。 3.食品安全员 负责本企业相关出口食品农产品所涉及的国内外安全卫生标准的收集及整理。 四、监控计划 1.监控产品: 枸杞干果 2.监控物质: 2.1监控物质选定原则 2.1.1我国和主要进口国家及地区禁止、限制使用或被关注的有 毒有害物质。

食物中毒、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

食物中毒 1、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2. 食物中毒发病特征: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2)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过后的余波。 3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6 食物中毒处理的总则 ?1)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 泻物等样本,以备送检;(3)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和清肠(4)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3)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2)采集剩 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3)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4)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5)判定方法结合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资料、按各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确定的判定依据和原则作出综合判定。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的特点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假单胞菌属:G- 需氧、嗜冷、pH 5.0-5.2 微球菌(需氧)、葡萄球菌属(厌氧):G+ 、嗜中温 芽孢杆菌属(需氧、兼性厌氧)与梭菌属(厌氧) 肠杆菌科各属:G- 、嗜中温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高、群体暴发 2)好发季节:夏秋季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4)症状重、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抢救及时预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