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二章第二讲

传感器第二章第二讲
传感器第二章第二讲

第二讲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应变片的结构、分类及基本应变特性;

2.熟练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粘贴方法和接线方法,并能做相应的计算应用;

3.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应变式传感器的粘贴方法和接线方法,并能做相应的计算应用 教学难点:应变式传感器的粘贴方法及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教学学时:共4学时(其中作业习题讲解1学时) 教学内容: 本讲内容介绍: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本节着重介绍作为应变式传感器核心元件的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种类、材料和参数;讨论其温度误差及其补偿。并讨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要求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一、 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本节要求: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应变效应――机械变形时,应变片电阻变化。

电阻丝的电阻:

S L

R ρ

=,

求R 的全微分得:

ρρ

?+?-?=?S S L L R R

式中L L

?是长度相对变化,即应变ε。

金属丝的变形有:

L L

r r S S ?-=?=?μ22

式中μ:泊松比,对于钢285.0=μ

故应变效应数学表达式:

ρρ

εμ?++=?)21(R R

灵敏度系数:

ε

ρ

ρ

με?+

+=?=

21R R

k

因此应变的应变效应原理:

x εK R

R

=? 式中K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二、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分类及特性

本节要求:

1) 一般了解应变片的结构和分类。

2) 掌握电阻应变片产生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及线路补偿方法。

1.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栅是应变片的核心部分,它是用直径约为0.025mm 的具有高电阻率的电阻丝制成的,为了获得高的电阻值,电阻丝排列成栅网状,故称为敏感栅。 2. 应变片的分类

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 金属应变片分:丝式、箔式 3.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恒小于同一材料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 s ,其原因是由于横向效应的影响。所谓横向效应是指将直的金属丝绕成敏感栅之后,在圆弧的各微段上,其轴向感受的应变在+εx 和εy =μ-εx 之间变化,从而造成了圆弧段电阻变化将小于沿纵轴方向安放的同样长度电阻丝电阻变化的现象。

结果:应变片的灵敏度比电阻丝的灵敏度要小 4. 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 1). 应变片的温度误差的产生

①电阻温度系数

)1(00t R R t α+=

当温度变化t ?时,

t R R R R t ?=-=?000αα

②电阻丝和试件线膨胀系数不同

设:电阻丝和试件温度0℃时的长度为0L ,温度变化后的长度分别为:

)1(0t L L S S ?+=β )1(0t L L g g ?+=β

粘在一起的附加应变:t

L L L L L S g S

g ?-=-=?=)(00ββεβ

t R K R K R S g ?-==?)(0000ββεββ

③温度引起的总附加应变

电阻相对变化:t t K t R R R R R S g t

?=?-+?=?+?=?αββαβα)(0000

式中:)(00S g K ββαα-+=

对应应变:

t

K K R R t ??=

?=

α

ε

2). 温度补偿 ①线路补偿

应变片一般用电桥作为转换电路:

单臂电桥的补偿,通过不受力的试件上贴的应变片接入另一桥臂; 半桥、全桥的自补偿;

热敏电阻的补偿,增加或减小输入电压。 ②自补偿

原理:应变片的电阻温度系数0α与应变栅材料、退火温度等有关,适当控制材料和工艺使:

)(00S g K ββα--= 则永恒自补。

一、 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本节要求:

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的种类,电桥的工作特性。 1. 直流电桥

当∞=L R 时:

)

(433211

R R R R R R E U o +-+?=

1).电桥平衡条件:

43

21R R R R =

2).电压灵敏度

① 单臂电桥:

)

1)(1()(34121111

344

332111

1R R R R R R R R R R E

R R R R R R R R U o ++?+??

=+-+?+?+=

11

4R R E U o ??

=

4E K U =

② 半桥

若 21R R ?=?,4321

R R R R ===

112R R E U o ??=

, 2E K U =

③ 全桥

11

R R E U o ??

= , E

K U =

二、交流电桥

A

U o

供桥电压:交流。 优点:消除零漂。

11111C jwR R Z +=

,222

21C jwR R Z +=

,33R Z =,44R Z =

平衡条件:3241Z Z Z Z =

4321R R R R = 和 1221C C R R =

当应力变化引起Z 1= Z 0+ΔZ ,Z 2=Z 0-ΔZ ,电桥输出为:

00000021)(Z Z

U Z Z Z Z Z Z Z Z Z U U o

??

=+-?-+?+?+?=

四、弹性敏感元件的种类及应变片的粘贴

本节要求:

掌握常用弹性敏感元件的应变特性及应变片的粘贴方法 1.常用敏感元件

柱式(实心和空心),梁式(等截面和等强度),板式等 2.应变片的粘贴

柱式(实心和空心)的应变片粘贴;

(a )

(b )

梁式(等截面和等强度)应变片粘贴:

3.应变片测试原理

用应变片测量应变或应力时,得到应力值σ

ε

σE

=

式中σ──试件的应力;

ε──试件的应变;

E──试件的弹性模量(Pa)。

由此可知,应力值σ正比于应变ε,而试件应变又正比于电阻值的变化量△R,所以应

力正比于电阻值的变化。这就是利用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

4. 计算应用

例:如图4-14在等截面悬臂梁上粘贴两个应变片进行温度补偿,接电路为;

其中R1和R2为应变片,R1=R2=R3=R4,为配置电阻

()212211o 4

4εε-=???? ???-?=

K U R R R R U U 式中1ε受到压应力,2ε受到拉应力,

12μεε-=

代入有

()1o 14

εμ+=

K U

U

五、 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节要求:

了解应变片传感器的应用。

1. 柱(筒)式力传感器

2. 膜片式压力传感器

本讲小结: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制造的一种测量微小机械变化量的传感器。目前应用最广的电阻应变片有电阻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线路大都采用交流电桥,通过测量电桥把应变片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

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由于电阻丝温度系数的存在;二是电阻丝与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的方法通常有应变片自补偿法和电路补偿法两种。

作业

1.说明电阻应变片的组成、规格及分类。

2.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3.电阻丝的应变灵敏系数K s与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有何异同?

4.什么叫横向效应?应变片敏感栅的结构形式与横向效应有何关系?

5.试述应变片温度误差的原因和补偿方法。

6.拟在等截面的悬臂梁上粘贴四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组成差动全桥电路。试问:(1)四个应变片应怎么粘贴在悬臂梁上?

(2)画出相应的电桥电路图。

7.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K=2.0,沿纵向粘贴于直径为0.05m的圆形钢柱表面,钢材的E=2.0×1011N/m2,μ=0.3。求钢柱受10吨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量。又若应变片沿钢柱圆周方向粘贴,受同样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多少?

8.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桥路电压为4V,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με和1000με时,试求单臂工作电桥、双臂工作电桥以及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9.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桥路电压为10V。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με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何种接桥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

10.有一测量吊车起吊物质量的拉力传感器如图2-35(a)所示。电阻应变片R1,R2,R3,R4贴在等截面轴上。已知等截面轴的截面积为0.00196m2,弹性模量E为2.0×1011N/m2,泊松比为0.3,R1,R2,R3,R4标称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2.0,它们组成全桥,如图2-35(b)所示,桥路电压为2V,测得输出电压为2.6mV,求:

(1)等截面轴的纵向应变及横向应变;

(2)重物m有多少吨?

图2-35 测量吊车起吊物质量的拉力传感器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业题第二章

第二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解释下列名词 1)测量范围:由被测量或供给量的两个值限定的范围。在该范围内规定了测量仪器仪表的不确定度限。一个仪器仪表可以有几个测量范围量程。 2)量程:检测上限和检测下限的代数差为量程。 3)线性度:实际曲线与其两个端点连线(称理论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取其中最大值与输出满度值之比作为评价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的指标 4)迟滞: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或(输入量减小)形成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成为迟滞。 5)重复性: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6)灵敏度:灵敏度指示器的相对于被测量变化的位移率,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电学仪器注重仪器灵敏度的提高。通过灵敏度的研究可加深对仪表的构造和原理的理解 7)灵敏度误差:天平灵敏度示值与约定真值之差 8)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值。 9)阈值:阈值是指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点附近的分辨能力。 10)漂移:漂移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的输出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11)稳定性:稳定性又称长期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其原性能的能力。 2.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动特性? 传感器的静特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3.不失真检测的条件是什么? 传感器无失真检测条件是:幅频特性应当是常数(即水平直线)(如同a);相频特性应该是线性关系(如图b)

2016年光纤传感器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重点

2016-2021年中国光纤传感器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7550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 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6836462.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1年中国光纤传感器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75509←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 读:https://www.360docs.net/doc/ba16836462.html,/R_JiXieDianZi/09/GuangXianChuanGanQiWeiLaiFaZhanQ 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光纤传感器是以光学量转换为基础,以光信号为变换和传输的载体,利用光导纤维输送光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导纤维、光检测器和附加装置等组成。光源种类很多, 常用光源有钨丝灯、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光纤很细、较柔软、可弯曲,是一种透明的能导光的纤维。 光纤之所以能进行光信息的传输,是因为利用了光学上的全反射原理,即入射角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的光都能在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反射光仍以同样的角度向对面的界面入射,这样,光将在光纤的界面之间反复地发生全反射而进行传输。附加装置主要是一些机械部件,它随被测参数的种类和测量方法而变化。 《 2016-2021年中国光纤传感器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在多年光纤传感器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光纤传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光纤传感器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 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光纤传感器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6-2021年中国光纤传感器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光纤传感器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光纤传感器行业前景预判,挖掘光纤传感器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光纤传感器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光纤传感器产业概述 1.1 光纤传感器定义及产品技术参数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7.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各反映何种误差?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则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误差。正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理论真值的一致程度,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应变计与半导体应变计在工作机理上有何异同?试比较应变计各种灵敏系数概念的不同物理意义。 答:(1)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对于金属材料,灵敏系数K0=Km=(1+2μ)+C(1-2μ)。前部分为受力后金属几何尺寸变化,一般μ≈0.3,因此(1+2μ)=1.6;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 对于半导体材料,灵敏系数K0=Ks=(1+2μ)+πE 。前部分同样为尺寸变化,后部分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致,而πE>>(1+2μ),因此K0=Ks=πE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 2-2 从丝绕式应变计的横向效应考虑,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应变计?在测量应力梯度较大或应力集中的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时,还需考虑什么因素? 2-3 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办法。 答: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热输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热阻效应所造成;后部分为敏感栅与试件热膨胀失配所引起。在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办法:1、温度自补偿法 (1)单丝自补偿应变计;(2) 双丝自补偿应变计 2、桥路补偿法 (1)双丝半桥式;(2)补偿块法 2-4 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 答:原因:)(211)(44 43322114433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 上式分母中含ΔRi/Ri ,是造成输出量的非线性因素。无论是输出电压还是电流,实际上都与ΔRi/Ri 呈非线性关系。 措施:(1) 差动电桥补偿法:差动电桥呈现相对臂“和”,相邻臂“差”的特征,通过应变计合理布片达到补偿目的。常用的有半桥差动电路和全桥差动电路。 (2) 恒流源补偿法:误差主要由于应变电阻ΔRi 的变化引起工作臂电流的变化所致。采用恒流源,可减小误差。 2-5 如何用电阻应变计构成应变式传感器?对其各组成部分有何要求? 答:一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对任何能转变成弹性元件应变的其他物理量作间接测量。 要求:非线性误差要小(<0.05%~0.1%F .S ),力学性能参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并与弹性元件匹配。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在各种光纤传感器中以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 干涉仪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系统,通过深入研究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设计出具有事件发生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此算法可以对外界振动进行实时预警,并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定位。 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第三方入侵,对需要防护的地域、管线进行监控、报警并提供精确定位。 研究成果对于长距离分布式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工业和国防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本文设计的光纤传感系统分为传感线路、光收发模块、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部分。 传感线路部分是一种基于马赫一泽德干涉仪的双向干涉结构。 当干涉仪中的干涉臂受到外力引起的振动时,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的相位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输出干涉波形的变化。 干涉信号经光电转换、数据采集送至信号处理系统,经信号处理分析后可以对外界振动发生的位置进行定位。 信号处理部分由DSP和PC机共同组成,DSP用于实现事件发生检测算法,PC机实现定位算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事件发生检测算法可以显著地改善光纤传感器的性能,提高系统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在合理设置采样率

的基础上,可以实现lOOM的定位误差。采用DSP和PC机合理分配运算负担,可以满足光纤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控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传感器是感受规定的被测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光纤是一种耐高压,抗腐蚀的介质,能在电磁或电子传感器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次光波的传播频率极高,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无线电波及电火花干扰传输的光波信号。同时,光纤很细,又具有极高的韧性,可以制造各种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任意形状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光纤传感器可以传感各种物理量,例如声,电、磁、温度、压力、振动、旋转等,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特性进行工作。 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若应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光波的振幅、相位、波长及偏振态等特征参量会随之变化,该过程称为光波的调制。含有调制信息的光波经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部分,解调后被仪器接收,即可得到外场确切变化的信息。根据被测物理量对光的调制方法不同,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传感器,频率(或波长)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及光纤偏振式传感器四大类。其中尤其以光纤相位传感器(即各种光纤干涉仪)的灵敏度最高。光纤干涉仪将光波的相位信息转换位强度信息,通过检测光强信号分析出所测物理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飞速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带动下,光纤传感

第二章电阻传感器第二讲气敏与湿敏传感器

教师授课方案(首页) 授课班级09D电气1、电气2 授课日期 课节 2 课堂类型讲授 课题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第二讲第三节测温热传感器 第四节气敏与湿敏传感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测温热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及应用、掌握测量转换电路2、理解气敏与湿敏电阻的工作特性与应用 【能力目标】提高并培养学生实际仪表接线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职业目标】通过学生二线、三线、四线接线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测温热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难点:三线制测量转换电路 教具教学辅助活动教具:铂热电阻、气敏、湿敏传感器实物、多媒体课件、习题册 教学辅助活动:提问、学生讨论 一节教学过程安排复习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转换电路、 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应变片特性 3、单臂半桥、双臂半桥、四臂全桥的输出电 压及优点 4、举例说明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 5分钟讲课 1、测温热电阻原理、二线、三线、四线测量 转换电路的特点,重点掌握三线制仪表的特点 及应用 2、气敏电阻及湿敏电阻原理、测量转换电路 及应用。掌握选用不同类型气敏电阻的方法。 70分钟小结 1、小结见内页之后 2、利用10分钟时间与学生互动答疑 13分钟作业 习题册第二章温热、气敏、湿敏传感器 习题 2分钟 任课教师:叶睿2011年1月18日审查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案附页

【复习提问】 上节课知识点: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转换电路、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及应变片特性 3、单臂半桥、双臂半桥、四臂全桥的输出电压及优点 4、举例说明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应用 第二节测温热传感器【新课导入】 测量温度的方法有很多:本课程主要学习热电阻以及热电偶测量温度,热电偶传感器将在第九章学习到,本次课学习测温热电阻传感器。 热电阻在工业上被广泛用来测量–200~+9600C范围内的温度。 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前者仍简称热电阻,后者的灵敏度比前者高十倍以上,又称为热敏电阻。 【本节内容设计】 通过测量温度的方法学习测温热传感器的工作特性、测量转换电路以及测温热传感器的应用。 【授课内容】 一、金属热电阻 1、测量原理 热电阻利用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性。需要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测量温度范围宽、价格容易。目前工业常用铜热电阻–50~+1500C 、铂热电阻–200~+9600C。 正温度系数: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用PTC表示。 负温度系数: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用NTC表示。 测温热电阻利用正温度系数的电阻制成。 实验说明: 取一只 100W/220V 灯泡,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可以发现其冷态阻值只有几十欧姆,而计算得到的额定热态电阻值应为484Ω。2、热电阻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比较: 表2-2 热电阻的主要技术性能 材料铂(WZP)铜(WZC) 使用温度范围/℃-200~+960 -50~+150 电阻率/(Ω?m?10-6)0.098~0.106 0.017 0~100℃间电阻 温度系数α(平均 值)/℃-1 0.00385 0.00428 化学稳定性 在氧化性介质中较稳 定,不能在还原性介质中 超过100℃易氧化

光纤传感器项目商业计划书

光纤传感器项目 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该光纤传感器项目计划总投资20334.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958.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56%;流动资金5376.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4%。 达产年营业收入4745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6213.09万元,税金及附加395.39万元,利润总额11245.91万元,利税总额13192.46万元,税后净利润8434.4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758.0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5.30%,投资利税率64.88%,投资回报率41.48%,全部投资回收期 3.91年,提供就业职位934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用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被主要包括光电发射器/接收器、连接器、光纤、电缆(光纤护套)、其他无源光学组件和外壳、准分布式系统,FBG传感器元件等组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因其具有全分布式感知、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隐蔽性好、定位精度高等优势,受到广泛应用,如边境周界安防、军事基地安防系统、油气管道泄漏等领域。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产业分析预测、 建设规划、选址方案、土建工程研究、工艺说明、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安全经营规范、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项目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实施进度 计划、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效益可行性、总结评价等。

《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1章 思考题与习题 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 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 R R k /?=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 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 k=2.05。用作应变为800μm/m 的传感元件。 ①求△R 和△R/R ;②若电源电压U=3V ,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已知:R=120Ω, k =2.05,ε=800μm/m ; 求:①△R=?,△R/R=?②U=3V 时,U 0=? 解①: ∵ ε R R k /?= ∴ Ω =??==??=?==?-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 R k R k R R εε 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 U R R U ???=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 14130=???=???= -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 片R 1和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 )。若钢的泊松系数μ=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2,电桥电源电压U=2V ,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R 1的电阻变化值△R =0.48Ω,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光纤传感器报告

“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报告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5年6月15日

摘要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过程都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温度的测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电信号为工作基础的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热释电探测器等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有强电磁干扰或易燃易爆的场合下,基于电信号测量的传统温度传感器便受到很大的限制。光纤温度传感与测量技术是仪器仪表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光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挠、电绝缘性好、柔性弯曲、耐腐蚀、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等特点,对传统的传感器特别是温度传感器能起到扩展提高的作用,完成前者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光纤传感技术用于温度测量,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相比,还具有响应快、频带宽、防爆、防燃、抗电磁干扰等特点。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

第一章绪论 在科研和工程技术中,有许多场合需要确定温度的分布, 例如长距离输油管道、通信电缆或电力电缆等管道的沿线温度场分布,大型电力变压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等。传统的电温度传感器不能工作在强电磁环境中,也不宜在易燃、易爆环境或腐蚀性环境中工作,对于采用点式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的分布测量还存在难于安装、难于布线、难于维护的问题。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可实现沿光纤连续分布的温度场的分布式测量,测试用光纤的跨距可达几十千米,空间分辨率高、误差小,与单点、多点准分布测量相比具有较高的性格比。 1.1背景意义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集传感与传输于一体,可实现远距离测量与监控,一次测定就可以获取整个光纤区域的一维分布图,能在一条长达数千米的传感器光纤环路上获得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条信息,因此单位信息成本大大降低,测量范围宽,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在具有强电磁干扰或易燃易爆以及其它传感器无法接近的环境下,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为了实现在整个连续光纤的长度上实时传感出温度随光纤长度方向的变化信息,尤其对大范围的温度分布,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从最初提出的基于OTDR的瑞利散射系统开始,经历了基于OTDR的喇曼散射系统和基于OTDR的布里渊散射系统,使得测温精度和范围大幅提高。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的提出也很早,但近几年,伴随着喇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以及强散射的研究的深入,使得基于OTDR和OFDR 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但它们离工业实用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基于OTDR和OFDR的分布式温度光纤传感器仍将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基于OFDR的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伴随着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发展,温度测试范围和精度不断提高,对信号处理算法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光纤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就已应用于传递图像和检测技术等各种领域。随着光通讯的应用,光纤工艺和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光纤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及光通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光通讯系统中,光纤用作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但是,在实际光传输过程中,光纤易受外界环境因素

第二章、温度传感器的智能化

第二章、温度传感器的智能化 ——工业过程与检测的温度测量电路 2.1 RTD测量电路-0℃至400℃温度范围的PTl00传感器线性化测量电路 图2为只采用一个双通道运算放大器OPA2335和7个电阻器便构建了具有线性化功能的低成本RTD 测量电路。该电路的第一级负责在0℃至400℃的温度范围内对PTl00传感器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产生±0.08℃的最大温度误差。R1用于确定RTD的初始激励电流。R3和R4负责设定线性化级的增益,以确保A1的输入处于其共模范围之内。Vo1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o1的一小部分通过R2馈回输入端,用于线性化处理。应计算出合适的R1-R4 电阻器阻值,使得通过RTD的最大激励电流的电阻达100Ω,以避免由于自发热而导致测量误差。该电路的第二级负责失调和增益调节。这里,对Vo1的线性斜率重新进行调整,以便在0.5V至4.5V的输出范围内提供10mV/℃的Vo2斜率。

2.2通过4-20mA电流环路对远程三线式RTD进行温度测量 图4为该电路采用4-20mA电流发送器XTR112来测量远程三线式RTD的温度的应用电路图(三线式是图4中RTD上下的1、2、3线),这儿应用了4-20mA电流发送器XTR112的电流环路功能。该器件提供了两个用于RTD激励和线性电阻补偿的匹配电流源。内部线性化电路为RTD提供二阶校正,从而实现了40:1的线性度提升。IR2是用于RTD的激励电流。IR1是流经Rz和RLINE1,的补偿电流。通过选择与最低温度条件下的RTD阻值相等的Rz阻值,XTR112的内部仪表放大器(1NA)将测量RT D电阻中与温度相关的阻值差量。采用RCM来提供附加压降,用于给XTRll2的输入施加偏压,使其处于共模输入范围之内。0.01μF旁路电容器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共模噪声。RG用于设定INA的增益。对于二阶线性化处理,INA输出电压的一小部分通过电阻器RLIN1和R LIN2进行反馈。该输出电压在内部被转换为电流,然后加至返回电流IRET,以产生Io=4mA+VIN,40/RG的输出电流。在电流环路侧,与信号相关的4-20mA环路电流的大部分由晶体管Q1来传导。这把大多数功耗与XTR112的内部精密电路隔离开来,从而保持了超群的准确度。

传感器技术第3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

光勇 0909111621 物联网1102班《传感器技术》作业 第一章习题一 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 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 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 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围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 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 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 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 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 平方和最小。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测量转换电路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 1-5传感器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传感器? 答:按工作原理分有参量传感器、发电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和特殊传感器;按被测量性质分有机械量传感器、热工量传感器、成分量传感器、状态量传感器、探伤传感器等; 按输出量形类分有模拟式、数字式和开关式;按传感器的结构分有直接式传感器、差分式传感器和补偿式传感器。 1-6 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表示方法分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误差来源分有工具误差和方法误差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分有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按使用条件分有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有定值误差和积累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第2章传感技术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测量方法属于组合测量的是()。 A.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路 B.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 C.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 D. 用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测量电阻温度系数 2、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 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 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 A.组合测量 B.静态测量 C.等精度测量 D.零位式测量 4、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 A.动态测量 B.静态测量 C.组合测量 D.不等精度测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测量误差的有:()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引用误差 D.基本误差 E.附加误差 三、填空题 1、以确定被测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称为。 2、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 3、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但误差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 4、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5、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引用误差三类,其中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测量误差是。

7、随机误差是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 和 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8、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称为 。 9、系统误差有 和 系统误差两种。 10、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0.2mV/℃、S 2=2.0V/mV 、S 3=5.0mm/V ,则系统总的灵敏度为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2、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五、计算题 1、铜电阻的电阻值R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为)1(0t R R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请用最小二乘法求0℃时的铜电阻的电阻值0R 和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α。 2、某电路的电压数值方程为2211R I R I U += 当电流 A I 21=, A I 12=时,测得电压U 为50 v ; 当电流 A I 31= ,A I 22=时,测得电压U 为80 v ; 当电流 A I 41= ,A I 32=时,测得电压U 为120 v ;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两只电阻1R 、2R 的值。 3、已知某金属棒的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0t L L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该金属棒α。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光纤传感器在火灾报警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在火灾报警中的应用 王聪20801195 第一章摘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开发利用,火灾给人类带来损失反而增加。为了抗拒火灾带来的危害,就需要发展反应更快、可靠性更高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 温度传感是光纤传感器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本文从温度传感理论模型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分布反馈式光纤温度监控系统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原理及特点,详述了这一新技术在火灾报警应用中的优点和技术特点,并进一步的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原理得基础上给出了火灾报警系统的系统组成和设计实例分析。分析表明,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温度探测与其他方法相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它的出现为易燃易爆和强电磁场等场所的火灾探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温度探测、温度传感器、分布反馈式光纤温度监控系统、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第二章引言 光纤传感技术是20 世纪70 年代伴随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可弯曲、体积小、结构简单以及与光纤传输线路相容等独特优点,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温度探测与其他方法相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应用了光纤传感器的火灾报警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火灾报警系统,它的出现为易燃易爆和强电磁场等场所火灾探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技术途径,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环境的火灾报警中。

第三章分布反馈式光纤温度监控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3.1原理 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3]是光纤分布式传感技术的典型应用,是基于光纤本身的散射现象来进行温度测量的。当某一波长的脉冲光导入光纤后,从光纤返回三种随时间变化的散射光:瑞利散射(Rayleign)、拉曼散射(Rama)、布里渊散射(Brillou)。其中,瑞利散射光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是由光纤材料折射率的变化引起的;而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两种散射光分别是由光振子和声振子引起的非顺应性散射,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利用这三种散射光,可以分别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光纤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其中,采用基于拉曼散射光的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比较简单实用。 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利用光纤本身作为温度传感器,在沿光纤分布的路径上同时得到被测物理量的一维空间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信息,可对温度变化的异常点进行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测。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原理框图 激光光源向传感光纤注入激光脉冲,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散射现象,即在光纤中产生四面八方各方向的散射光,其中一部分向后传输的后向散射光可沿光纤传回到光入射端。这部分后向散射光中的拉曼散射光与温度密切相关。后向散射光经定向耦合器由光电检测管进行光电变换后,送入信号处理单元处理,通过比较拉曼散射光的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光带,以及计算激光光脉冲的运行时间,就可以确定每一个测温点的温度和位置测温点的位置(即该点与测量原点之间的光纤长度)可由发射的光脉冲与返回光信号的时间间隔以及光纤中的光速计算得到: 光纤长度L=(C/n)×Δt /2 (3-1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作业与思考题 1.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 变到5.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减至,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依题意: 已知X 1=4.5mm ; X 2=5.5mm ; Y 1=; Y 2= 求:S ; 解:根据式(1-3) 有:15 .45.55.35.21212-=--=--=??=X X Y Y X Y S V/mm 答:该仪器的灵敏度为-1V/mm 。 2.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Ω/℃;电桥:Ω;放大器:100(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0.1cm/V 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纪录仪笔尖位移4cm 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依题意: 已知S 1=Ω/℃; S 2=Ω; S 3=100; S 4=0.1cm/V ; ΔT=4cm 求:S ;ΔT 解:检测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3分) (1)S=S 1×S 2×S 3×S 4=××100×=(cm/℃) (2)因为:T L S ??= 所以:29.114035.04==?=?S L T (℃) 答:该测温系统总的灵敏度为0.035cm/℃;记录笔尖位移4cm 时,对应温度变化114.29℃。 3.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_600℃,引用误差分别为%、%和%,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选哪台仪表合理 依题意, 已知:R=600℃; δ1=%; δ2=%; δ3=%; L=500℃; γM =% 求:γM1 γM2 γM3 解:

(1)根据公式(1-21)%100??=R δ 这三台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0.15%5.26001=?=?m ℃ 0.12%0.26002=?=?m ℃ 0.9%5.16003=?=?m ℃ (2)根据公式(1-19)%100L 0 ??=γ 该三台仪表在500℃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75.2%10050015%10011=?=??= L m m γ %4.2%100500 12%10012=?=??=L m m γ %25.2%1005009%10013=?=??= L m m γ 可见,使用级的仪表最合理。 原因是,即满足了仪表误差要求,又不浪费精度指标。 答:使用级的仪表最合理。原因是,即满足了仪表误差要求,有不浪费精度指标。 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技术 作业与思考题 5.电阻应变片阻值为100Ω,灵敏系数K =2,沿纵向粘贴于直径为0.05m 的圆形钢柱 表面,钢材的E=2X1011N/m 2,μ=。求钢柱受10t 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又若 应变片沿钢柱圆周方向粘贴、受同样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多少 依题意: 已知:F=10*103kgf ; E=2X1011N/m 2; R=100Ω; K=2; μ=; r=0.05m 求:ΔL/L ,ΔR/R 。 解: 1)由于圆形钢柱截面积为: 23221085.705.014.3m r S -?=?==π 2)所以钢柱受10t 拉力作用时,其拉应变为:

《传感器与检测专业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

————————————————————————————————作者:————————————————————————————————日期: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作业与思考题 1.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 变到5.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3.5V 减至2.5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依题意: 已知X 1=4.5mm ; X 2=5.5mm ; Y 1=3.5V ; Y 2=2.5V 求:S ; 解:根据式(1-3) 有:15 .45.55.35.21212-=--=--=??=X X Y Y X Y S V/mm 答:该仪器的灵敏度为-1V/mm 。 2.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0.35Ω/℃;电桥:0.01V/Ω;放大器:100(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0.1cm/V 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纪录仪笔尖位移4cm 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依题意: 已知S 1=0.35Ω/℃; S 2=0.01V/Ω; S 3=100; S 4=0.1cm/V ; ΔT=4cm 求:S ;ΔT 解:检测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ΔT ΔR ΔU 1 ΔU 2 ΔL (3分) (1)S=S 1×S 2×S 3×S 4=0.35×0.01×100×0.1=0.035(cm/℃) (2)因为:T L S ??= 所以:29.114035.04==?=?S L T (℃) 答:该测温系统总的灵敏度为0.035cm/℃;记录笔尖位移4cm 时,对应温度变化114.29℃。 3.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_600℃,引用误差分别为2.5%、2.0%和1.5%,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哪台仪表合理? 依题意, 已知:R=600℃; δ1=2.5%; δ2=2.0%; δ3=1.5%; L=500℃; γM =2.5% 求:γM1 γM2 γM3 解: 铂电电桥放大记录

嵌入式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2)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班级:光信息121802班 姓名: ***** 学号:2012180102## 指导教师:邱*** 日期:2015.7.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 姓名: **** 设计周数: 1 学分: 1 指导教师: 邱选兵 设计题目: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设计目的及要求: 目的: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 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 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 万用表。 6.各种外围器件和传感器的应用; 7.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要求: 1.根据题目进行调研,确定实施方案,购买元件,并绘制原理图,焊接电路板, 调试程序; 2.焊接和写stm32程序及调试,提交课程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内容和方法: 掌握pt100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利用pt100来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实时温度的测量。 方法:设计好电路图,再用电烙铁将实物焊接到实验电路板上,通过串口输出显示相应的温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硬件部分 (5) 第三章软件部分 (8) 第四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1原理图 (13) 附录2实物图 (14)

传感器技术后部分习题解答

潘光勇0909111621 物联网1102班《传感器技术》作业 第一章习题一 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 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 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 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 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 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 近)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 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 平方和最小。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测量转换电路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 1-5传感器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传感器? 答:按工作原理分有参量传感器、发电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和特殊传感器;按被测量性质分有机械量传感器、热工量传感器、成分量传感器、状态量传感器、探伤传感器等; 按输出量形类分有模拟式、数字式和开关式;按传感器的结构分有直接式传感器、差分式传感器和补偿式传感器。 1-6 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表示方法分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误差来源分有工具误差和方法误差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分有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按使用条件分有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有定值误差和积累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