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 石墨C 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金刚石 石墨C 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金刚石 石墨C 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

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

五、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3)知道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实际上是由细小的石墨晶体和杂质组成的,了解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及原因。

(4)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建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思维关系模型。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碳单质物理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对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力及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或加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物理性质和用途。

(2)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

3、教学难点:(1)理解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

六、课堂教学过程

七:课堂练习

1.请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相关内容用

直线连接起来

金刚石硬度大冰箱除臭剂石墨的导电性好切割玻璃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干电池电极

2.“依靠科学战胜非典”佩戴一种含有活性炭

的口罩可以预防“非典”,这是利用活性炭

的作用。

3. (2016*云南*14题*2分)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分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C60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2015*牡丹江)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

5.(2014·邵阳中考)2014年邵阳市中考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木炭

B.石墨

C.焦炭

D.铅

6.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实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小学语文_“七颗钻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梯形法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水罐一次一次变化发生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2、以文带文,学生自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练习用梯形法梳理课文内容,填写课文梯形脉络梯形图。 3、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能区分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本质区别。 教学重点: 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习童话中循序渐进的写作手法。懂得关心别人。 教具:教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起童话故事大家都很喜欢,同学们看图片还记得吗?教师出示(《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水罐有几次变化,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读课文,教师画出梯形图。 2.学生汇报,教师协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木质空水罐—盛满水的水罐—银水罐—金水罐--钻石、巨大水流 3、学生读课文,思考:原来空空的水罐竟(jìng)装满了水。 师:什么事引起了水罐了的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来。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生:读课文相关句子,也可以读多媒体出示的。 总结:为母亲找水板书:为母亲找水。 师:小姑娘可能到哪些地方去找水? 生:沟渠、小河等等 4、空水罐竟装满了水,是什么力量引起的?引导学生明白童话 中事情变化特点。为母亲找水这种孝心所致。板书:—孝心。 5、装满水的木水罐变成了银的,是发生了什么事以后产生的奇 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教师稍后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感情朗读。 6、总结:救助小狗。板书:救助小狗。这件事表达了小女孩子 对小动物有爱心。板书:爱心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小娟 教学目标: 赵志伟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品中想象,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3、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布置学生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领悟内涵──爱是变化的力量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 (出示相关句子品读) 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

(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课件展示图片) 师: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 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句子)学生自读。 2、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3、师:在这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小姑娘怕吗?生: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要挽救妈妈的生命。 师:正是一份爱的信念,使她充满了力量。 师: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爱?(哪儿、累倒、睡着了) 师:她可能到过什么地方? 生:小溪边,大河旁...... 师: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实在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像一下,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 生:(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发言) 过渡: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四)、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汇报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空水罐装满了水,板书:满) 师:谁来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这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师: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孝心使水罐发生第一次神奇变化。(板书:孝心)指导朗读:多么有孝心的孩子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金刚石石墨碳六零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 一、碳的物理性质 60 :每个分子由个碳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它的用途有 。 2.比较总结:(1)上述三种单质物理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贴士: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班级组号姓名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说明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课堂练习: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冶炼金属 B.用二氧化碳作冷冻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4.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5.“文房四宝”中的徽墨、宣纸、歙砚是安徽省享誉中外的文化瑰宝。徽墨是由松枝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烟炱(tái)加工制成,用其写字作画永不变色。徽墨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61金刚石、石墨导学案.doc

课题6?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都是由碳 元索形成的单质 2.知道金刚石、石墨利活性炭(吸附性)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3.通过对金刚石、石黑、C60屮碳原了排列的分析,懂得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温故知新】 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 (即___________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的分类 r ______________ (同种元素)如: ____________ 「纯净物( ____ 种物质)1 ____________ (不同种元素)如:____________ 物质V .混合物(—种物质)如:空气、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02、03中都含有—原子,所以它们都是由________ 元素组成。因此,一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种 ________ o 【新课学习】 一、金刚石(C)、石墨(C)和C60 问题情境:为什么用小刀割不开玻璃片?谁知道可以用什么工具将玻璃片割开?为什么古代的字画虽 年久却仍不褪色呢? 1 ?金刚石的化学式是___ 、石墨的化学式是____ O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 元素组成的,但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 在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原因是E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金刚石、石墨和C6。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石墨碳60的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毛牡雄科组长审核:年级组审核: 学案小主人:班级:组次: 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 60 导学案01(碳的单质)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学习重点与难点知道金刚石、石墨、C 60 的结构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1、混合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知识点1:金刚石 ○1、金刚石是______、________形状的固体,天然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可以成为____--钻石。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________的物质,故可用来______、______、加工坚硬的金属。 知识点2:石墨 ○1、石墨是一种_____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_______固体。 石墨很软,故可用来制_________; 石墨具有_______性,故可用作石墨电刷和作石墨电极。 ○2、木炭有吸附性,能够吸附_____、_______。木炭有吸附性是由于其具有 _____________的结构。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强,故可用来制________、_______、环保活性炭包等。

知识点3:C 60 ○ 1、C 60是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一个C 60分子中含有______个碳原子。C 60其结构与_____相似,这种结构_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主要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研究。 总结:金刚石、石墨、C 60 都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但其性质存在着明显地差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由此知: 物质的组成结构 __________ 物质的用途 【达标检测】 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 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 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 ,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是碳单质 B 、“碳纳米泡沫”是混合物 C 、“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D 、“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3、(1)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________形状的固体.它是天然存在______ 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2)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制作“电刷”的物质是一种碳 的单质,这种碳单质是____(填名称).该物质应该具备的性质是__(填 序号)。 ①硬度大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3)活性炭具有_______的结构,具有___________能力,制糖工业利用活 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4、在物质的各大家族中,有一家兄弟多;老大骨头硬,光彩照人,身价百 万;老二又软又滑,生活学习都有它;老三似足球,科研工作者喜欢它。 (1)举出老大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猜出老二是_____________,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老三的化学式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它们是一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 反映 ( ) ( )

语文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附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语文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附课后反思优秀 教案 《七颗钻石》语文教案与评析1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俺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笔者经历两次教学过程,感受颇深。 【案例1】 (初读课文,将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师: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生:水罐发生了很多变化。 师: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水罐开始是空的木水罐,后来里面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接着变成银的,金的,最后从里面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相机板书: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一股水流。

师:让俺们来看看水罐发生的第一次变化。请同学们再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感受。 生:俺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师:你从那里感受到的。 生:在晚上,小姑娘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到后来她还累得倒在了草地上。从这里俺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生:小姑娘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水,想起病中的妈妈,她自身没有喝,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从这里俺也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师:谁能用朗读把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 同学感情朗读。 (基本按以上步骤教学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评析】 俺们可以看到,在本案例中,教师从引导同学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对小狗的怜爱,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到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整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主宰着一切,同学不过是在迎合着老师去读、说。教师预设好一条阅读的暗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允许同学有离线、越线之机。同学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回答好老师所预设的几个问题,获取课文语言文字所荷载的内容和知识吗?当然不是,同学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会阅读,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条分缕析,将一

金刚石、石墨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学习重点: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的分析,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一、课前导学: 1.复习:叫纯净物。 单质。例如:、等。 2.碳单质有、和,其中金刚石是的固体,常常用于。而石墨是的固体,常常用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如此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性,此性质是它们的性质,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其中的吸附能力较大。 二、课堂导学: (一)碳的几种单质: 课件演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及视频内容归纳总结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 请根据录像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录像中介绍金刚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有哪些? 性质用途 (2)、金刚石的这些用途分别由什么性质决定的? 2.石墨 (1)、录像中介绍石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有哪些? 用途性质

(2)、石墨的这些用途分别反映了什么性质? (3)、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和物理性质,总结性质差异的 重点了解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3.C60 通过录像了解: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属于单质,具有超导性。 C60的用途:材料科学、超导体等。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回忆总结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 三、课堂反馈: 1 .下列物质中,常温下能够导电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是() A.水 B. 氢气 C.铜 D.石墨 2、据报道:今年高考、中考临近时,个别不法商贩唯利是图,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的"2B"铅笔,此类铅笔石墨含量低,光电阅读机读不出答案,会严重影响考生成绩,给家庭、社会带来危害。用石墨制铅笔,除了颜色外主要是利用石墨的() A.质硬 B.吸附性 C. 导电性 D. 质软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C.密度小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4、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5、现有A.炭黑B.木炭C.石墨D.活性炭E.焦炭F.金刚石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选择填空: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实施方案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镇北京致公爱心小学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强化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提升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我校中青年教师名师品牌。学校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我校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并以本次活动为载体,在全校掀起一个课堂教学“大练兵、大比武”的高潮。 二、评选领导小组 组长:涂彬 副组长:王艺黎波 组员:王林贾清才罗显军杜华双张熠张映容王开泉 三、参赛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中、青年教师 四、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上课,评课组评分(百分制),空堂老师参与听课。 第二阶段:评课。(上课教师简述教学构思与教学效果) 五、要求 1、每一位中青年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向本组其它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展示和锻练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加速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2、认真搞好组内评课活动。 3、所有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组内整理齐存档于学校教科室。 六、评课标准

按照区进修校《公开课、观摩课评价表》的具体要求执行,重点考察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课堂教学效果 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七、评奖办法 本次活动对参赛青年教师根据评分设一等奖3名,二等 奖数名,学校对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 誉证书;获奖教师期末考核,一等奖加8分,二等奖5分。 时间节次学科教师姓名班级课题 10月31日 1 数学童莉四年级口算除法 10月31日 2 数学董春林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月31日 3 数学梁碧英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1)11月1日 1 语文王敏三年级17.《七颗钻石》 11月1日 2 语文杜欢一年级j q x 11月1日 3 语文杜华双六年级17.《詹天佑》 11月1日 4 语文张熠五年级一班13.《小英雄雨来》11月1日 5 语文李红英四年级二班《小草之歌》 11月1日 6 语文王艺二年级待定 11月2日 1 英语王敏五年级二班 11月2日 2 英语杜欢五年级一班 11月2日 3 英语张熠六年级 11月2日 4 英语郭川四年级一班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镇北京致公爱心小学教育工会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镇北京致公爱心小学教导处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镇北京致公爱心小学教科室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生用学案文档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执笔人:田淑霞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知道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二、【学习准备】 1.搜集生活以下物品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钻石切割玻璃的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中心的黑色电极电车上的电刷 2.搜集你家里的炭包、当下比较流行的的艺术品--炭雕,有何作用? 3.说说什么叫做元素?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航站 1、观看钻石图片 2、为什么,钻石、石墨会出现在卖“炭”翁的专卖店里? (二)走上探究之旅 【探究活动一】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任务1:小组探究实验,利用所给的用品,验证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 (利用玻璃刀、石墨电极、铅笔、小刀、玻璃片、电路器材) ①分别用玻璃刀和小刀划玻璃②观察石墨的颜色、状态③用铅笔芯写字、削铅笔芯,用手触摸铅笔芯末④将石墨或铅笔芯连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情况 任务2 :归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及用途。 任务3:结合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讨论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 任务4:观看金刚石石墨用途的视频,体验生活处处有化学。 【探究活动二】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性质和用途

任务1:探究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性 (1)实验:取约10毫升红色液体于烧杯中,加入约1药匙活性炭,然后过滤,观察所得滤液。 现象:_____此现象说明活性炭有_______性。 (2)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性的原因是___ ___ (3)活性炭的用途有、、、 任务2:亲手制取炭黑 取一支蜡烛点燃,把一只小白瓷碗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三】观看 C60分子模型图片结合课本 讨论:1、 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2.用途有哪些? 【探究活动四】回顾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性质、用途进一步讨论: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构性质用途 (三)、收获满满、凯旋而归(达标测试) 1、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由于() A、都含碳元素 B、都是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C、它们的密度小 D、其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 A、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有杂质 B、它们的颜色不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3.将下列左边物质与右边的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石墨冰箱去味剂 炭黑作电极 金刚石冶炼金属 焦炭制油墨 活性炭作钻头 (四)、畅谈收获 (五)、质疑 四、家庭小实验:用铅笔芯巧开锈锁

公开课----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公开课----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七颗钻石》 尧房小学晏成丽《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深夜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水罐一次次发生神起变化,最后水罐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渴、罐”等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水罐的神奇变化和爱心的神奇力量,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丰富想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罐里竟有水。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水罐掉在了地上,水却没有撒)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有新鲜的水流。 3、指导朗读并思考: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什么让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小结:是啊,是小姑娘的爱心、孝心、及慈母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小姑娘富有爱心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第一:品悟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也找不着水,累的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 计公开课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设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仔细看看,待会儿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出示一组云南干旱缺水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是的,这就是我们云南正在经历的百年大旱,缺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就有一段话描述了这一景象,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出示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读,注意加点的字,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2)、这段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看谁先找到。(干涸、干枯)两个词都是形容缺少水份,调换位置行吗?(不行。“干涸”指的是江河湖海没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而“干枯”指的是草木丛林缺少水份,所以是木字旁。) 正因为河流干涸,草木干枯,所以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这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你能不能用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生读课文。)(3)、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谁能试着说一说?(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0 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故事里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水罐。这个水罐可神奇了,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指名说,其余同学补充,师板书适时“空——满——银——金——钻”。) (水罐开始是空的,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变成了满的;小姑娘 急于把水给妈妈,罐子掉在地上,但水还是满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妈妈把水让给了女儿,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水罐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三、精读探究 1、找感动 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的心也在变化中一次次被感动。下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把它勾画出来。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默默地读。(生自学课文。) 2、说感动 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让我们互相感染一下,好吗?说说令你感动的情节。 (共五个情节,随学生的说师适时出示课件) 空——满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小姑娘为,,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在这个情节中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问题预设:你自己一个人在夜里出过门吗?(联系当时大地上的一片荒 凉)你能想象出她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吗? 你能用朗读告诉我小姑娘找水时的艰难吗?或许是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当她醒来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金刚石和石墨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温故知新] 1.红磷是由组成,白磷也是由组成,可见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常见的单质有、、。 2.从C60你能够得到的信息有:1)它是。2)它是由分子构成,数字“60” 的意义为。 [我会自学] 1.金刚石,可以做钻头;石墨、,可以做铅笔、电极;防毒面具中通常加入,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结构,具有性。 2.中国古代字画保留至今,说明单质碳具有性质;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是常见的燃料,说明单质碳具有性质;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将木炭粉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高温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单质碳具有性质。 [我会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被使用,如用木炭(或活性炭)制作的简易净水装置、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混有石墨的铅笔芯等,这些用途分别体现了它们什么样的性质? 2 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3.回顾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探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中国古代字画保留至今而不变色,这说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性; (2) 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分别为:,, 这说明单质碳具有性; (3)将木炭粉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至高温,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看到的现象是,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说明单质碳具有性。例1.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例2.某一黑色固体,可能是①木炭,也可能是②氧化铜,也有可能是③木炭和氧化铜的混

参赛公开课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等词语(2)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旱情,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旱情的严重。 教学难点: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老师写的这两个字(教师板书钻石)来一起读。生:钻石(齐读)师:见过钻石吗?生:见过。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的钻石是什么样的?生1:钻石很名贵,它闪闪发光。 生2:我看到的钻石是透明闪亮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环。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世界上最为名贵的钻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钻石晶莹剔透,非常漂亮。生2:钻石有不同的颜色,看上去很宝贵。 师:是的,钻石是世界上最为尊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美好、高贵和永恒。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钻石有关的故事。(板书补充课题:七颗)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产生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师:来,把课题读一读。生:七颗钻石师:再深情些。生:(深情地)七颗钻石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七颗钻石怎么来的?生:七颗钻石是什么样子?生:七颗钻石到哪儿去了?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请大家把书翻到180页。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师:通过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问题? 生:我读懂的小姑娘的罐子发生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生:我知道七颗钻石是从巨大的水柱中涌出来的。 生:七颗钻石慢慢往上升,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极七星。师:大家知道得可真多。那么预习课文后,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们知不知道?生:4个 二、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师:那老师来检查一下,看4个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出示词语: 钻石焦渴水罐反正绊倒新鲜干涸涌出递给唾沫旱灾一瞬间忍不住匆匆忙忙喜出望外 师:第一排谁来读? 生:钻石焦渴水罐反正 师:读的真好,你来带读,其他同学跟着读。师:第二排这组开火车。 生:绊倒新鲜干涸涌出师:干涸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水干了,没有水。 师:对,干涸就是干枯,没有水的意思。师:第三排老师请女同学一起读。生:递给唾沫旱灾一瞬间 师:同学们,注意看这个瞬字,注意看瞬字是什么旁?生:目字旁。

七颗钻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 焦渴水罐钻石忍不住唾沫新鲜匆匆忙忙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略带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师:都读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水罐变化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将句子出示在黑板上)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生: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生: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生: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现在,请你自已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 师:读完这几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请你来说。 生:水罐很神奇。 师:的确,这个水罐太神奇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再来读读这几句

话。(男女生赛读、齐读,读出故事的神奇) 三、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心。 师:同学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从你们的语气中老师再次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啊,这个水罐是多么神奇啊,神奇得让我们觉得好像有个人在施魔法,他一路跟随小姑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在一旁用魔法帮助她。那么这也是我们这篇童话的重要特点——想象丰富(出示在黑板上)。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可能是谁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 生:是一位仙女。 生:一个有爱心的魔法师。 生: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巫。 生:是个好心的外星人。 生:是一位下凡到人间的仙人。 师:咱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我们先采用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帮助小姑娘。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现在同学们就是仙女,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帮助她? 师:(读课文)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师:各位仙女,你们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帮助她? 生:她不是给自己找水,而是给自己的母亲去找水,她这样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要帮助她。

2014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优质课奖

2014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优质课奖 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奖项名称奖项等级成果编号陈香苹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银子旺幼儿园十个小矮人一等奖YK140097 饶萌济南职业学院《新视野英语》Book1 Unit3 二等奖YK1401316 刘珺贵州省铜仁市第一幼儿园《我爱我家》一等奖YK140139 王明兰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国建希望 中学 《安塞腰鼓》一等奖YK1401693 马国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学 区 《分数除法应用题》一等奖YK1403217 陈洁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子弟学校《when is your birthday》二等奖YK1403308 孟媛山东省北镇中学扬州慢一等奖YK140834 张永锋江苏省沛县河口镇河口中心小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等奖YK141004 马晓辉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育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一等奖YK141006 尹立艳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华小学《神奇的环境描写》二等奖YK141008 张博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大营盘乡中心小 学 荷花一等奖YK141012 楚玉阁濮阳市华龙区七中散步二等奖YK141016 王燕玲濮阳市华龙区七中江城子·密州出猎二等奖YK141017 王晓辉濮阳市华龙区七中斑羚飞渡二等奖YK141019 王晓亮台前县城关镇中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等奖YK141020 高爽武安市第十中学氓一等奖YK141021 剧小烁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镇东岗小学少年闰土二等奖YK141027 朱莉颖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镇代各庄小学松坊溪的冬天二等奖YK141029 余克敬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中学蜀道难二等奖YK141030 胡悦辽宁锦州黑山县第三初级中学《二泉映月》二等奖YK141031 余克敬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中学优美的汉字二等奖YK141032 康慧敏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大营盘中心小学北京的春节一等奖YK141032 刘雅诗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铁石小学《比尾巴》一等奖YK141034 平妍重庆市万州区瀼渡学校《孔子拜师》二等奖YK141043 周兆伟辽宁省台安县桓洞镇中心学校《书的世界》一等奖YK141045 张玉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镇代各庄小学壶里的水溢出来了二等奖YK141047 张红梅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中学热爱生命二等奖YK141048 高于辽宁省桓仁县职教中心高中部《故都的秋》二等奖YK141043 蒲晓蓉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懒惰的智慧二等奖YK141056 袁伯好河南省正阳县汝南埠镇中心学校紫藤萝瀑布二等奖YK141063 刘雅诗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中心幼儿园《把小鱼变得一样多》二等奖YK141070 胡晨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等奖YK141074 杨忠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镇中心小学狼牙山五壮士一等奖YK141075 段艳杰河南省滑县第五高级中学《雨巷》一等奖YK141079 钦丽春河南省焦作市第二十八中学我的母亲二等奖YK141063 郭峰松河南省卢氏县杜关中学共享花季友情二等奖YK141082 吴罕兰江西省鄱阳县饶丰中心学校《山中访友》二等奖YK141086 张成意江西省鄱阳县饶丰中心学校《只有一个地球》二等奖YK141087 陈战立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多彩情绪二等奖YK141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