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五年级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读·书(2分)

1.汉字是文化的基础,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

中华儿女,要写好字,更要懂得欣赏书法之美!请正确、

规范地将你喜欢的诗句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二、读·用(28分)

1. 看拼音,写词语。(7分)

lǎn duóài mù

勤劳的人不喜欢()的人,淡泊名利的人讨厌()虚荣的人。

límíngēn huìbǎo lǎn

()的景色常被人忽略,初升的太阳()于万物,当你( ) xīn kuàng shén yí

这美景时,总会感到()。

2.按要求填空。(3分)

“窥”读音是(), 部首是()。“窥”的意思主要有: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②暗中查看。“管中窥豹”中的“窥”的意思应选()。“窥探”中的“窥”的意思

应选()。带“窥”字的词语我还知道: , 。

3.根据“便宜”的读音和解释完成练习。(6分)

biàn yi: ①方便合适,便利。

Pián yi:②价钱低。③不应得的利益。④使得到便宜。

(1)在“他那么凶神恶煞般的对待人民,你竟然就这样放过了她,真是便宜了他”中“便

宜”的读音是(),意思是()。

(2)在“院子的前后都有门儿,出入很便宜”,中“便宜”的读音是(),意思是()。(3)在“他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占点小便宜”中,“便宜”的读音是(),意思是()。

4.某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有一春联非常有特点,请你选择恰当的字词填空,把对联补充完整。

(1分)

上联是:吃饺子看春晚,一碗一晚,

下联是:贴春联送祝福,一()一()。(副幅福)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9分)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说“夫君子之

行, , 。”唐朝魏征曾说“居安思危, 。”宋代司马

光曾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让我们都养成勤俭节约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转述句

。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2分)6.请用具体的情境解释出下面这个成语。(2分)

面面相觑:

三、读·思(3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0分)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解释古诗中加点字的字义。(2分)

歇:。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2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这两句诗运用了()的写法(2分)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C.动静结合

(3)用此写法简单描写一个有太阳、草地、牛羊的画面:

2分)

A因为山很大,很空旷,所以山间非常寂静。

B跟《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有声衬无声。

C山林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D“空山”是为了衬托诗人的空虚寂寞。

(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0分)

以下是《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的有关内容:

【材料一】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20.38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12.00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6.88分钟。

新兴数字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0.43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0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8.12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61分钟。

【材料二】

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

阅读新闻

看视频

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

查询各类信息

网上购物

网络游戏

即时通讯

阅读网络书箱、报刊

1.从材料一可以知道,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和()的时间远比读书读报的时间要多。(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知道,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主要从事()和(),而()的占比最低。(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请你给大人们提点阅读建议。(3分)

4.现在,不少人提出要减少网上阅读,多读纸质书,请写一句相关的宣传语。(2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冬夜的灯光

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他的孩子病了,因为听说我不管多晚也肯出诊,所以

想请我去。

我对他家的具体位置并不了解,于是他说:“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

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还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停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

我开车上路了。这时外面已经下大雪了。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

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①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

家。②我给孩子检查病情,发现他烧得很厉害。③平时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

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④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乡村夜路

又复杂,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⑤我忙给他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

理,怎样给孩子服药。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衣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

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家来求诊。我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说实

话,我的心里充满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

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亮着, 人们正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

熄灭,而前面的灯光依然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隆隆声,

以及风的哀鸣和轮下碾雪的“索索”声。可我丝毫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有灯塔的指引一样。

1.文章第三自然段已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调整。(填序号)(2分)

(③)→()→()→()→()

2.读文中划线句,你觉得“我”原先的“恐惧”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3.题目中的“灯光”不仅指

还指(2分)

4.“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有灯塔指引一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3分)

四、读·说(5分)

马上要过年了,近几年,在春节前夕相关部门总会发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同学们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围绕“过春节应不应该放鞭炮”展开了辩论。

亮亮:我认为过春节应该放鞭炮,因为

五、读·作(30分)

内容:用你的妙笔写写生活中你观察到的景物变化。

提示:生活中总有些风景能让你驻足,吸引你仔细地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是开启你快乐的钥匙;是激发你想象的源泉……请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变化写一写吧。

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鲜活。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二选一)

二、1. 懒惰爱慕黎明恩惠饱览心旷神怡

2. kuì穴①②窥视偷窥

3. Pián yi ④ biàn yi ① Pián yi ③

4. 副福

5.(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戒奢以俭恒念物力维艰

(2)父亲无言的关爱,也是母亲反复的叮咛。(意思句型符合即可)

(3)列数字、作比较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6.例:课堂上,有个同学提了个奇怪的问题,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那个同学说的是什么意思。(意思对即可,句子中不能出现要解释的成语。)

三、(一)1.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尽

2.(1)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淌。

(2) C (3)写出静中有动或者动中有静的画面即可。

3. D

(二)1.手机互联网

2.网上聊天、交友阅读新闻阅读网络书籍、报刊

3.少玩手机,多读书;网上少聊天、交友,多读书籍、报刊

4.纸质书,让阅读更有温度。

(三)1.①②⑤④

2.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乡村夜路又复杂。

3.照亮路的灯光人们给“我”的温暖

4. 因为作者并不熟悉道路,天又黑路回家的路那么遥远充满恐惧,因此心中十分焦急而无助,但是没有想到沿途的百姓依然亮起灯来给他照明,帮助他平安返家,这让他十分感动,所以说那种感觉就像黑暗中的灯塔一样温暖,像雪中炭,及时雨一样给他莫大的安慰。(意思正确即可。)

5.农家夜里用电很节约,但人们却愿意点亮灯接送“我”出诊,多么淳朴善良。

四、(观点正确,说的有道理即可。)

放鞭炮是一种春节的习俗,用来守卫平安为来年祈福的,是年的组成元素。放鞭炮成了一种习惯,代表着大家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来年平安吉祥的祈祷。放鞭炮给人带来了“喜庆”的气氛。

放鞭炮产生的噪音、光亮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等许多方面,造成扰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睡眠。还会严重污染环境。不仅鞭炮本身价格不菲,而且还可能引起火灾,燃放鞭炮造成人身伤害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的损失也极为巨大。

五、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能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内容具体,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表达符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