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执业医师-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执业医师-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执业医师: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一)按病变程度分类

1.浅龋(釉质龋或牙骨质龋):病变限于牙釉质内或牙骨质内,患者无任何症状。检查局部有粗糙感或浅洞形成。

2.中龋(牙本质浅龋):病变限于牙本质浅层,即牙本质分层的外1/3厚度。患者一般没有自发症状,但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特别是对冷刺激最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1.深龋(牙本质深龋):病变达牙本质深层,尚未引起牙髓炎。存在较大龋洞,有着色、软化牙本质的食物残渣等。患牙对温度及化学刺激敏感,进食食物嵌入洞内引起疼痛。探诊检查:酸痛感,但无自发性疼痛。

(二)按病变发生部位分类

牙合面龋,颈部龋,邻面龋,颊、唇、舌面龋

(三)按病变进展情况分类

1.慢性龋chronic caries:龋坏进展缓慢,病变着色较深,质地较干硬,多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

2.急性龋acute caries:病程短,发展迅速,色淡,质软,含软化牙本质较多。多见于乳牙、年轻恒牙。

3.静止龋/停止龋arrested caries:外形呈浅碟状,色暗褐,表面光滑、坚硬。

4.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牙体经过修复治疗后,在修复体周围或下方再发生龋蚀,则为继发龋。继发龋的特点是在修复体的边缘出

现缝隙,或经X线检查发现修复体下方有透明区,在修复体旁边见墨浸状改变等。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1)

第一章 一、口腔颌面部发育 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4.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 5.口腔颌面部还有哪些发育畸形? 第二章 牙的发育 1.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 高的磷碱性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4.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双生牙、融合牙、结合牙、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尖、巨牙、小牙;少牙或无牙、多生牙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6.总结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 第三章 牙体组织

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釉牙本质线、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 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意义。 3. 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 4.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aschkow层/神经壁层,靠近多细胞层 5.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6.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四章 四、牙周组织 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牙龈:胶原纤维(龈牙组,牵引牙龈和牙紧密结合) 牙周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邻近牙骨质最多,承受力大) 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临床意义如何?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桥梁课,是正确认识口腔疾病,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大量的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口腔组织微观形态的描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大体形态、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增强学习者的感官印象,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验课上观察的切片是某种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有时并不能代表此组织或器官的全貌,如一张取自多形性腺瘤局部的切片,镜下可见肿瘤有被膜,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肿瘤被膜完整;②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在观察过程中通过形态联系其功能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更有利于对口腔组织结构及疾病的本质的掌握;③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进一步验证理论课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釉柱排列方向与牙体备洞的关系。 本套数字切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实验教程的内容,涵盖了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所需的基本病理切片,安装浏览软件后,学生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模拟显微镜下观察,放大或缩小组织,并可以进行标注。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实验课的具体情况安排的,本课程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应按各院校的具体教学大纲执行。

目录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实验二釉质 实验三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实验四牙周组织 实验五口腔黏膜、唾液腺 实验六龋病 实验七牙髓病、根尖周病 实验八牙周病 实验九口腔黏膜病 实验十口腔颌面部囊肿、唾液腺及颌骨疾病实验十一口腔颌面部肿瘤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 以下是我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

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2.视诊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就和形态缺损,加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海有无变黑,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知识讲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

重点: ? 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 釉柱结构 ? 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 难点及对策 ? 釉柱结构 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 牙釉质有机质相对集中处 对策:由于有机质相对集中处有数种不同结构,容易混淆,所以讲解时注意强调各种结构的特点,对各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牙釉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形成机制讲解,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 1. Somoas J。Et al。Oral Pathology。1997 2. Avery Jk。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概论 1.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 组织学胚胎学頜病理学 2.与普通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3.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作用和地位4.学习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章牙体组织 牙釉质——冠部牙本质表面 硬组织牙本质——主体 牙体牙骨质——根部牙本质表面软组织牙髓——牙齿中央髓腔内第一节牙釉质 人体最硬的组织重量体积 无机 96-97% 86% 有机 <1% 2% 水 12% 牙釉质的外观及解剖特点 组织学结构 一.釉柱 enamel rod

放射状 釉牙本质界牙齿表面窝沟处—向底部集中颈部—水平 绞釉:内2/3,弯曲意义:对抗咀嚼压力 直釉:外1/3 釉柱横纹:4μ,每日釉质节律性地沉积量,钙化较低 釉柱横断面:光镜鱼鳞状 电镜球拍样头部尾部 釉柱构成羟磷灰石晶体扁六角形长160-1000nm 宽40-90nm 厚20-30nm 头部与釉柱长轴平行尾部与釉柱65-70°倾斜 二、有机基质 含量少重量<1% 成釉蛋白釉蛋白 分布:晶体间间隙中有机物集中处 第二学时 三、有机质较为集中处) 1.釉质生长线 incremental line of enamel 形态纵磨片自釉牙本质界向外,牙尖部环行,牙颈部斜行。 横磨片同心环状 形成原因釉质发育中的间歇线 新生线:乳牙,第一横磨牙出生前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 2.釉板 enamel lamella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 plate)。 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 groove),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 fold)。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 crest)。 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组织、内分泌组织、皮肤组织、结蹄组织;头面部的结蹄组织大部分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他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蹄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 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br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第l对最大称为下颌弓;第2对称舌弓;第3对称舌咽弓; 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 pouch)。 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面突的分化:3—5周末。 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 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 ①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额鼻突下方两侧的下颌突迅速生长并在中线联合 ②胚胎3周中,长出两个上颌突,此时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叫原口,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在4周时破裂 ③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拉斯克囊此后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④胚胎的第4周额鼻突的末端两侧形成两个浅凹称鼻凹,将额鼻突分为1个中鼻突、2个测鼻突 ⑤胚胎第5周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 联合(merge):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融合(fuse):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考试试题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27岁,主诉左上后牙区牙龈长一肿物5个月,并慢慢增大,影响进食。在确诊前最应该询问的病史是 A.服避孕药史B.家族史C.妊娠史D.刷牙史E.使用牙签史 2、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的原因是 A.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B.M受体的敏感性增加C.药物排泄减慢D.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慢E.直接兴奋胆碱能神经 3、前磨牙楔状缺损应选用的最佳充填材料是____ A.复合体B.磷酸锌粘固粉C.化学固化复合树脂D.银汞合金E.聚羧酸锌粘固粉 4、逆行性牙髓炎不同于其他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冷测缓解疼痛 B.有阵发性自发痛 C.热测引起迟缓痛 D.深及根尖的牙周袋 E.Ⅱ度松动,叩痛(++) 5、急性颞下颁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开口度不宜超过 A.0.1cm B.0.5cm C.1.Ocm D.1.5cm E.2.Ocm 6、提示牙髓存在不可复性炎症的测试表现是 A.出现短暂的轻度疼痛B.无反应C.产生疼痛.但去除刺激后疼痛很快消失D.疼痛反应在去除刺激之后仍然持续一段时间E.出现短暂的巾度疼痛 7、义齿初戴时出现疼痛的原因不包括____ A.组织面有塑料小瘤B.垂直距离过低C.骨突处缓冲不够D.基托边缘过长E.咬合不平衡 8、上须根尖片可显示的下颌骨解剖结构是 A.髁突 B.喙突 C.外斜线 D.下颌切迹 E.下颌小舌 9、上颌侧切牙特点不正确的是__ A.唇面较窄小且圆突 B.舌窝窄而深 C.发育沟较中切牙明显 D.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 E.颈横面为卵圆形

龋病的诊断与鉴别

龋病的诊断与鉴别 发表时间:2012-12-03T16:16:0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赵国强[导读] 目的讨论讨论龋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鉴别。赵国强(大兴安岭中西医结合医院 165000)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53-02 【摘要】目的讨论讨论龋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构造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地细菌入侵,因此龋病进展较快,容易形成龋洞。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关键词】龋病诊断鉴别 (一)诊断方法 1.视诊观察牙面有无黑褐色改变或失去光泽的白垩色的斑点,有无腔洞形成。当怀疑有邻面龋时,可从面观察邻近的边缘嵴有无变暗的黑晕出现。 2.探诊利用尖头探针探测龋损部位有无粗糙、钩拉或插入的感染。探测洞底或牙颈部的龋洞是否变软、酸痛或过敏,有无剧烈探痛。还可探测龋洞部位、深度、大小、有无穿髓孔等。 邻面的早期龋损,探针不易进入,可用牙线自咬合面滑向牙间隙,然后自颈部拉出,检查牙线有无拉毛或撕断的情况。如有,则可能有龋病病变。 3.温度刺激试验当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即可能述说对冷、热或酸、甜刺激发生敏感甚至难忍的酸痛,医生可用冷热等刺激进行检查,亦可使用电活力测定。 4.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此时可用X线片进行检查。龋病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腔的关系,也借助于X检查。 5.透照用光导纤装置进行,对检查前牙邻面龋洞甚为有效,可直接看出龋损部位和病变深度、范围。 (二)诊断标准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诊断标准系按病变程度分类进行,现介绍如下: 1.浅龋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 位于牙冠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进一步仔细观察可发现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平滑牙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亦无明显反应。 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可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用荧光显示法检查,以一种氯化烃类染料涂布牙面,让其浸透2~3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紫外光照射局部,龋损部位发出的荧光有助于早期诊断。此外还可采用显微放射摄影方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帮助诊断。 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浅龋诊断应与釉质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釉质钙化不全亦表现有白垩状损害,但其表面光洁,同时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而浅龋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釉质发育不全是牙发育过程中,成釉器的某一部分受到损害所致,可造成釉质表面不同程度的实质性缺陷,甚至牙冠缺损。釉质发育不全时也有变黄或变褐的情况,但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这些特征均有别于浅龋。 氟牙症又称斑釉症(mottled enamel),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是与浅龋相鉴别于重要参考因素。 2.中龋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构造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地细菌入侵,因此龋病进展较快,容易形成龋洞。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病变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该部位距牙髓较近之故。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产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 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3.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洞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洞口很小而病变进展很深,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必要时需在处理过程中除去无基釉质然后再进行诊断。 若深龋洞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中龋时更加剧烈。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包括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血管扩张、成牙本质细胞层紊乱等。 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但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相鉴别。参考文献 [1]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 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考研笔记 - 1成釉器的发育分三个时期: 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 2绞釉的生理意义: 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3为什么要早期实行窝沟封闭: 在釉质的咬合面,有小的点隙和狭长的裂隙,大多为窄而长,开放呈漏斗状或口小底大,深度可达釉质深部,裂隙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15~75um,不能为探针所探入,由于点隙裂沟较易细菌和食物残渣滞留而不易清洁,故常为龋病的始发部位,且一但发生龋,则很快向深部扩展,因而如能采取措施早期封闭,对龋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减低龋病的发生率 4釉质牙骨质界: 简称釉牙骨质界,三种连接方式: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10%左右是二者不相接,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 5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1)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部分 2)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 3)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 4)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5)废用性萎缩 6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 7少牙好发于:第三磨牙 8对称性牙缺失最常累及: 第三磨牙,上颌侧缺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10多生牙最常累及:上颌前牙区,磨牙区 11正中牙最常见于:多生牙 12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常见于:单侧牙早萌及巨牙 13小牙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 14双生牙,融合牙发生率较高的是:前牙,上颌 15发育性结合牙常累及:第二磨牙

16畸形舌侧尖主要位于:恒上侧切牙 17畸形中央尖最常见于:前磨牙,常为双侧性,下颌多见 18牙冠牙陷又叫畸形舌侧窝,以好发牙顺序排列为:恒侧切牙,中切牙,前磨牙,尖牙,磨牙.上颌多见 19釉珠最常见于:上颌前磨牙,下颌磨牙次之 20颈部釉质延伸好发牙位依此为:第一,第二,第三磨牙 21弯曲牙最常见于:上颌恒切牙,牙常未能萌出 22牛牙症病变多见于:恒牙5 先天性梅毒牙病变切牙称Hutchinson切牙,这些改变在上颌中切牙最明显. 23桑椹牙:先天性梅毒牙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 24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25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 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2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病理变化: 根据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成溃疡型和上皮型. 溃疡型 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C和散在的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 等慢性炎C浸润. 上皮型 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C和胶原纤维构成,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可能由口腔粘膜上皮脱落C种植而来,或由龋洞邻近的牙龈上皮增生而来. 此外,慢性牙髓炎中还有一型特殊的牙髓炎称残髓炎:镜下表现为残留牙髓扩充血,组织水肿,淋巴C,浆C,中性粒C等炎C浸润,严重者牙髓脓肿或坏死 27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改变: 1)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使病变缩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性反应加重,炎C浸润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 2)根尖肉芽肿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中央组织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又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如不彻底治疗则可迁延为慢性根尖周脓肿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组织病理学》九、龋病 一、A1 1、关于窝沟龋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呈三角形,底部向着窝沟壁 B、呈三角形,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 C、呈三角形,顶部向着窝沟壁 D、呈同心圆形 E、没有固定形状 2、以下关于平滑面龋的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多见于颊舌面近牙冠部 B、病变呈口小底大的形态 C、龋斑不能自行恢复 D、龋缘处的龋斑呈圆形 E、多发生在邻面接触点的下方 3、釉质龋病变的主要部分是 A、透明层 B、暗层 C、表层 D、病损体部 E、细菌侵入层 4、镜下观察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断磨片,其病损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 A、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B、透明层、病损体部、暗层、表层 C、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D、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E、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5、平滑面龋的病损形态是 A、烧瓶状,口小底大 B、烧瓶状,口大底小 C、浅碟状,口大底浅 D、三角形,顶向釉牙本质界 E、三角形,顶向釉质表面 6、釉质龋的基本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 A、血肿和机化 B、生长和发育 C、感染与免疫 D、脱矿与再矿化

E、复制和传递 7、平滑面龋所呈现的“三角形”中,能够表示病变最早、最活跃的部分是

A、三角形基底部 B、三角形中部 C、釉质表面 D、釉牙本质界 E、不能代表龋病进展 8、光镜下观察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纵磨片,叙述正确的是 A、釉柱横纹模糊 B、生长线明显 C、无色素沉着 D、三角形顶部向着釉质表面 E、三角形顶部为病变最晚的部分 9、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表层向深部依次为 A、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B、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C、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 D、坏死崩解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透明层 E、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10、牙本质龋最前沿的改变是 A、牙本质脱矿 B、细菌侵入 C、形成透明层 D、发生脂肪变性 E、牙本质破坏崩解 11、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中脂肪变性层属于哪一层结构 A、死区 B、透明层 C、脱矿层 D、细菌侵入层 E、坏死崩解层 12、牙骨质龋临床上多见于 A、乳前牙 B、乳磨牙 C、年轻恒牙根龋 D、老年人冠龋 E、老年人根龋 二、B 1、A. 1% B.5%

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练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练习题 一、A1 1、牙骨质龋细菌入侵的主要通道是 A、牙骨质层板 B、穿通纤维 C、生长线 D、成牙骨质细胞突起 E、牙骨质细胞陷窝 2、牙骨质龋临床上多见于 A、乳前牙 B、乳磨牙 C、年轻恒牙根龋 D、老年人冠龋 E、老年人根龋 3、好发于牙颈部的龋病为 A、急性龋 B、慢性龋 C、牙釉质龋 D、牙本质龋 E、根面龋 4、能够累及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的龋病是以下哪项 A、牙釉质龋 B、邻面龋 C、冠部的深龋 D、牙颈部龋 E、根尖周炎 5、牙骨质龋的发生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牙骨质的发生始于菌斑下 B、早期病变为表层下脱矿 C、细菌产酸导致牙骨质脱矿 D、脱矿后的牙骨质可以重新矿化 E、牙骨质深层矿化程度高于表层 6、关于牙骨质龋的病理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牙骨质龋的细菌通道为穿通纤维 B、早期表层矿化较好,但是表层下脱矿 C、相应牙本质的髓腔侧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D、牙骨质龋进展较快,会很快进展到牙本质

E、发生颈部的牙本质龋比冠部的牙本质龋进展快 7、关于牙本质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进展较釉质龋快 B、常形成底向着髓腔的三角形病损 C、多是由釉质龋进一步向深层发展所致 D、牙本质龋是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展的 E、牙髓组织的防御反应,可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8、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中脂肪变性层属于哪一层结构 A、死区 B、透明层 C、脱矿层 D、细菌侵入层 E、坏死崩解层 9、关于牙本质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牙本质内含有机物较多,除了有无机晶体的溶解外,还存在有机基质的分解破坏 B、牙本质龋是沿着牙本质小管快速进展 C、防御性反应可表现为硬化牙本质的形成 D、由表层至深层可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E、牙本质龋在病理形态上是一个三角形病变,三角形的顶指向牙髓腔 10、关于牙本质龋中的脱矿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脱矿后色素不易沉着 B、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可发生脂肪变性 C、扩张的小管可排列成串珠状 D、牙本质小管形态较完整 E、是牙本质龋最深层的改变 11、牙本质龋最前沿的改变是 A、牙本质脱矿 B、细菌侵入 C、形成透明层 D、发生脂肪变性 E、牙本质破坏崩解 12、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表层向深部依次为 A、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B、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C、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 D、坏死崩解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透明层 E、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13、平滑面龋损多见于牙冠的什么部位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题目口腔内科学序号 教学题目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1.熟悉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 2.掌握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难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活动实验 见习 电教 操作演示 教学资料模型 标本 实物 任 课老师签名 第1页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我们已经简要的了解了口腔内科的发展史,口腔内科的一般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那么,针对口腔内科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它又该怎么检查诊断,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课内容(30分钟) 第一节龋病临床病理 釉质龋:龋斑(白棕)、釉牙本质交界龋 牙本质龋:潜行性龋、硬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骨质龋根面龋 脱矿和再矿化:定义;意义。 第二节龋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 急性龋:软、湿、淡。猛性龋:全口急性龋 慢性龋:硬、干、深。 静止性龋;继发龋:充填后发生的龋 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浅、中、深龋(指导临床治疗) 浅龋、中龋、深龋的界定。 第三节龋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视、探、温度试验、X线、透照 诊断标准 ●牙体组织非对称性的色、形、质的改变 ●按牙釉质层、牙本质浅层、牙本质深层分为浅、中、深龋 ●相应的临床症状由无到有、由轻渐重的刺激痛;也可始终没有任何症状 龋病的鉴别诊断 ●浅龋: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矿化不全,氟牙症 ●深龋:牙髓炎 ,根尖炎 临床病例介绍: 潜行性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急慢性龋、继发龋、放射性龋的临床表现等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口腔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课后练习题(分钟) 教学评价与分析:

龋病相关知识

龋病相关知识 【概述】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诊断】 1.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 2.检查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龋坏的部位、深度和类型。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遮盖部位的龋洞。必要时可摄X线照片检查。 3.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①浅龋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无反应。②中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激发痛和探痛。③深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痛。 4.按龋坏的病变类型可分为①慢性龋病程长,龋坏组织质地较硬,干燥而染色较深。②急性龋病程短而进展迅速,龋坏组织质地松软,湿润而染色较浅。如在很短时间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均发生急性龋坏,龋坏牙面广,向深部发展快,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为猛性龋。③静止性龋龋洞呈浅碟状,龋坏发展非常缓慢或

静止,洞常露出坚硬、光滑而着色的牙本质层。④继发性龋发生在充填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坏。 【治疗措施】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 治疗方法:先将龋坏组织尽可能磨除,并磨去洞缘牙齿薄片,使洞敞开;以棉条隔离唾液,擦干牙面后以小棉球蘸氨硝酸银溶液涂擦龋坏牙面1-2分钟,温热气枪吹干再涂,如此两次,然后以蘸丁香油小棉球涂擦,使之还原成黑色,吹干即完成治疗。所形成的还原银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阻塞牙本质小管,阻止龋的发展。一般每周进行1次,3-4次为一疗程,3-6月后复查,治疗中应防止灼伤软组织。 2.银汞合金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外间充质 2.鳃弓 3.咽囊 4.口凹 5.口咽膜 6.融合 7.联合 8.原腭 9.奇结节 10.Meckel 软骨 问答(思考)题 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参考答案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 3.上皮隔 4.上皮根鞘 5.颈环 6.釉结 7.缩余釉上皮 8.引导管 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何谓成釉器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球间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 5.管间牙本质 6.管周牙本质 7.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 10.托姆斯粒层 11.死区 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7.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点彩 2.主纤维 3.上皮剩余 4.束骨 5.(牙槽骨)穿通纤维 问答(思考)题 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五章 问答(思考)题 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2.口腔黏膜的功能。 3.口腔黏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4.试述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的不同点。 5.口腔黏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I前言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是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是对理论课授课内容进一步验证,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实践,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获得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达到实验课教学目的,实验课必须与理论课衔接紧密,严防脱节,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质量较高的教学标本和切片,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较充分的课时,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之目的。 二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每章节必讲的内容和授课的重点及难点加以注明。经过实验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内容。 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课前讲座,课中阅片指导和示教以及课尾的小结。 四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4学时。 五选用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指导》,自编,朱恩新,2版,2004年。 II正文 实验一牙体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体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体各组成部分的组织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牙体组织的理化特性。(二)了解釉质超微结构;牙本质的神经支配;牙骨质的分类及功能;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牙体组织图谱。 (二)观察切片:牙体纵磨片,牙体横磨片,牙体切片。 实验二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及涎腺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和涎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龈解剖及组织结构;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三对大涎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口唇、舌背黏膜的组织特征。 (二)熟悉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上皮剩余及牙骨质小体的形态特征;腭黏膜的组织学特征。 (三)了解牙周膜正常条件下的厚度及牙槽骨生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口腔黏膜与皮肤及被覆黏膜与咀嚼黏膜的异同点。 三教学内容 观察:牙体及牙周组织(唇舌向)切片、牙体及牙周组织(近远中)切片、唇组织切片、软—硬腭组织切片、舌粘膜组织切片、颌下腺组织切片、腮腺组织切片 实验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和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齿发育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板及牙胚的发育要点,牙胚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学特征及冠部牙体组织的发育过程。 (二)熟悉牙齿发育的全过程,牙板的结局。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发育过程及其与常见颌面部畸形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模型。 (二)观察:原发性上皮带组织切片、蕾状期牙胚组织切片、帽状期牙胚组织切片、钟状晚期牙胚组织切片。 实习四龋病、牙髓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龋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釉质平滑面龋的组织学结构,理解分层结构的发病机理,掌握牙本质龋的扩展方向及基本病理变化。 (二)熟悉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学变化。 三教学内容 观察:早期釉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组织切片、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组织切片、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组织切片。 实习五根尖周炎、牙周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型根尖周病的病理学变化;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二)熟悉根尖周病的转化关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内容 观察:慢性根尖脓肿组织切片、根尖肉芽肿组织切片、慢性牙周炎组织切片。

龋病预防知识点归纳

龋病预防 指数定义: 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简单 价廉 有效 可靠 能进行统计学处理 龋病常用指数 龋失补指数 患龋率 龋齿发病率 龋均、龋面均 龋面构成比 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龋失补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作为个别患者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而在某人群中的DMF指数为这个人群的平均DMF牙数或牙面数,通常可称之为龋(牙)均(DMFT)或龋面均(DMFS)。 成年人因牙周病而失牙的几率较高,因而统计成年人龋失补牙数时有可能将牙周病丧失的牙也计算在内。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方法,检查30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 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失、补定义与恒牙龋相同,计算因龋丧失的牙数须与生理性脱落的乳牙区分,不应以患儿或家长的回忆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如:乳磨牙或乳尖牙,即为龋失。或用龋拔补牙数(deft)或龋拔补牙面数(defs)作为乳牙龋指数。“拔”指因重度龋坏,临床无法治疗已拔除的乳牙。也可用龋补牙数(dft)或龋补牙面数(dfs)说明人群中乳牙的患龋情况。 注意: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乳磨牙、乳尖牙),即为龋失牙。 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 病因及发病过程 牙菌斑 饮食 宿主 其他 牙菌斑 龈上菌斑:G+为主(61.5%) 龈下菌斑:G-为主(52.5%) 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 窝沟菌斑:微生物和食物分子 不能被水冲去 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 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获得性膜 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 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 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 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等 致龋细菌 特性(致龋机制): 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 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 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链球菌属 >>变异链球菌组: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致龋作用较弱,多涉及牙本质龋 不是导致龋病开始的原因,是龋病进展的结果

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异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无机物代谢 牙菌斑的致龋性 摄糖 饮食因素——碳水化合物(糖) ·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 ·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 ·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1:1与淀粉混合致龋性最强) 蔗糖致龋 ·葡聚糖转移酶(GTF) ·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 ·具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5.2-7.0),与牙菌斑pH范围一致 ·有适宜营养物存在,微生物就能产生这种酶,不需要酶诱导剂 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途径 ·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 ·进入细胞内部作为细胞来源,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 ·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合成胞内多糖 饮食因素——氟 ·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局部作用: √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 √对菌斑细菌中酶和致龋菌生长的抑制; √解除釉质表面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 宿主因素——唾液 ·唾液的分泌量(0.7-1.5L) ·成分的改变 ·缓冲能力的大小 ·抗菌系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