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及其概念模型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及其概念模型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及其概念模型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及其概念模型

改进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目的在于: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改善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保证产品开发过程能全面反映顾客的要求。本文以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再造为出发点,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P)及其概念模型。全文首先在现有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新产品开发过程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对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如结构化过程模型(包括部门阶段模型、活动阶段模型、决策阶段模型)、权变模型和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具体分析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第四,建立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概念模型。最后,论述了如何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技术与市场的集成。

1 关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研究综述

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结构化模型、权变模型和信息模型。

1.1 结构化模型

结构化模型是在对产品开发活动进行分解的基础上,针对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来组织新产品开发活动,它是一种线性的阶段化过程。结构化模型几经演变,经历了从部门阶段模型、活动阶段模型到决策阶段模型不断转变提高的过程。

1.1.1 部门阶段模型

部门阶段模型是根据承担不同任务的职能部门而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比如,在某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产品的概念由R&D部门开发,然后交由设计部门承担详细的设计,再由工程部门做出原型,然后生产部门解决制造问题,最后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产品上市。整个过程就象传递一个邮包。这种模型有如下缺点:无市场信息反馈;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容易对开发过程失去控制,特别是当开发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反复时,相关部门往往会措手不及,最终造成混乱而失去控制。

1.1.2 活动阶段模型

活动阶段模型是在部门阶段模型基础上的改进,它根据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活动类型来进行阶段划分,因此增加了市场测试等反复性活动。但活动仍然是由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的,整个过程仍然没有摆脱类似传递邮包的特性。Booz,AllenandHamilton的七阶段模型可以说是典型的活动阶段模型。他们把产品开发活动划分为七个阶段,即:新产品开发战略、构思产生、筛选和评价、经营分析、开发、测试、商业化。

1.1.3 决策阶段模型

决策阶段模型把新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评价点,在每一个评价点上需作出继续或放弃该项目的决策。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存在反馈过程。

Cooper所提出的Stage-Gate产品开发系统就是活动阶段模型与决策阶段模型的一种有效结合。Stage-Gate产品开发系统是阐述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上市全过程的运营决策模型,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结构化模型以管理程序为基础,系统地罗列了产品开发过程每个阶段所应进行的开发活动,为项目小组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也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产品开发活动总览,因此是一个能够有效控制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但结构化过程模型也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开发活动按阶段划分,虽然有些开发活动可以并行地进行,但这种并行的活动仅局限于每个阶段内部;不同的产品开发阶段往往由不同部门负责,缺乏不同部门对产品开发全过程的共同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传递邮包”现象;未考虑外部因素如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以及环境变量及组织变量对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影响。

1.2 权变模型(ContingecyModel)

结构化模型仅仅考虑了企业内部与产品开发有关的活动,而没有考虑环境和组织变量对产品开发过程的影响。针对这一点,ShrivastavaandSouder提出了一种权变模型,如图2所示。

该模型从产品开发的战略管理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提出了三种产品开发过程与之相适应。这三种开发过程模型为:阶段主导模型(SD,StageDominant),即由正规化、专业化的组织实体分别承担开发工作;过程主导模型(PD,ProcessDominant),即按过程来组织开发工作,组织之间没有不连续的转换点;任务主导模型(TD,TaskDominant),即开发人员主要面向所要完成的任务,以获得最终产品为主要目标。权变模型为组织的产品开发过程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强调开发过程需要与企业的目标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

1.3 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把产品开发过程与信息的收集、处理联系起来,认为:产品开发是组织为了进行商业化生产,把有关市场机会和技术可能性的资料转化为信息资产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这些信息资产通过各种媒体,包括人脑、纸张、计算机内存、软件和其他有形资料,被创造、筛选、贮存、组合、分解和转化,最终,这些信息被表达为详细的产品和过程设计,进而被贮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库中,最后进入生产过程。由于新产品开发被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评价和处理的过程,产品开发小组的任务就是减少关于用户需求、技术和竞争环境以及所需资源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降低的越多,产品获得商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这个开发小组中,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市场营销人员主要立足于降低有关市场营销信息的不确定性;R&D人员主要负责降低有关技术信息的不确定性。整个立品开发过程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来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

信息模型的优点是:把产品开发活动放在了一个广阔的背景下,全方位地看问题,它既强调了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市场之间的信息联系,也考虑了组织外部的因素如顾客、供应商及竞争者,反应了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信息产生和转移的一体化系统;有助于加强对沟通的管理。但由于信息模型没有明确的产品开发步骤,因此,不利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开发过程进行控制;另外,它仍然存在着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如R&D、市场营销、工程和制造以及外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

这些现有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模型有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对现有的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改造,建立一个集成化的产品开发过程。

2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

所谓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就是整合的、一体化的产品开发过程。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活动及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重新划分产品开发阶段。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与结构化产品开发过程不同,结构化产品开发过程采取分析的研究方法,着眼于对开发活动进行分解、控制;而集成产品开发过程采用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在原有的分析基础上着眼于对开发活动进行综合。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实质就是对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改造(Reengineering),改造的方式就是集成化。这种改造要求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要素,以确保开发出的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实现质量目标,并以预期的成本加快产品上市。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导向,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产品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着眼于产品本身的特性,与市场有关的活动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质量管理贯穿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质量不仅仅是制造过程中的事,产品开发的过程也就是追求全面产品质量的过程。

3)跨职能团队与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相匹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企业外部顾客、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协作、沟通是成功实现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关键。

4)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辅助手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合本身并不就是集成产品开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促进信息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与企业的管理环境相适应。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应着眼于“人”和“过程”本身,而不应只着眼于技术。

5)集成产品开发过程是对传统开发过程的改造,即改变过去串行的、越墙式(overthewall)的管理方式,代之以并行的、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概念模型

3.1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实质,就是在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设法把这些市场信息集成化并转变为产品概念,然后,再把产品概念分解为开发任务,通过具体的开发项目的实施,最后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实在的商品。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阶段过程,因此,我们把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计划阶段和具体开发阶段。

计划阶段也即产品开发的前期,其主要任务是:产生产品构思并对多个产品构思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概念,根据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判断是否值得在这个产品概念上进行投资。对产品构思的生成和筛选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研究基础上,并分析企业战略和竞争对手的状况,研究产品及其开发项目的战略地位。该阶段是一个发散的思维过程。

具体开发阶段则包括把产品的概念转化成有形产品的全部活动,包括产品设计、原型生产、测试、制造及上市。该阶段的目的是开发出具体的产品,并形成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该阶段是一个收敛的思维过程。因此整个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先发散、再收敛的过程,如图3所示:

该两阶段模型的优点是:

3.1.1 强调产品开发的前期,把前期与具体开发阶段的重要地位等同起来

多数产品开发项目往往着眼于产品的具体开发阶段,而对产品开发的前期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了产品开发的失败率较高。实际上,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对产品开发项目结果的影响力往往比较大,而许多项目这一时期管理活动的投入却很有限,相反却在开发的晚期,当管理人员对项目结果的影响力降低时投入了大量的管理活动。

3.1.2 整个开发过程发散与收敛相结合

开发的前期,即计划阶段,是产品构思、概念产生和评价的过程,这是一个发散的思维过程,而具体开发阶段,是产品的具体实现过程,是一个收敛的过程。发散与收敛相结合,有助于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3.1.3 不失对过程的控制

两个阶段之间的“门”实际上就是必要的控制点,这个“控制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有关产品概念进行判断,进而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该控制点也是转折点,即由发散向收敛的转折。

3.1.4 具体开发阶段包括了从产品设计到最后上市的全过程,并行工程将在该阶段起主要作用。

3.2 两阶段模型的阶段分析

3.2.1 计划阶段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计划阶段以活动为基础(activity-based),针对某一需求,产生多项选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个着眼于创新的发散过程。该阶段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的活动,即产品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竞争分析。

产品分析:产生产品构思,对多个构思进行初步筛选;把产品构思发展为产品概念,确定产品的特征。

市场分析:确定目标顾客,了解顾客的偏好、需求以及其购买行为特点;研究该类产品的市场潜力,确定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市场需求预测。

技术分析:分析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及企业的现有技术能力;分析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制造技术及企业现有的设备、制造能力。

财务分析:估计对该产品概念进行开发所需的生产设备、人员及时间等的投入,进行具体的投资分析以及风险分析。

竞争分析:以竞争者为基准,对企业开发、生产该产品的能力进行战略性地评价。具体活动包括:确定企业目标、分析企业引入该产品的竞争优势、分析竞争者的威胁和可能的反应、评价竞争者的现有产品和潜在的创新能力。

在以上几个层次的分析基础上,对产品概念进行评价,并最终确认:确定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确定产品开发预算,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如图4所示:

以上五个层次的活动应该在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的负责下,由技术人员(包括R&D、工程、制造)、市场营销人员、财务人员以及顾客和供货商共同参与,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如图5所示:

3.2.2 具体开发阶段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具体开发阶段以过程为基础(process-based),针对前一阶段所确定的产品概念及所制定的产品开发计划,进行具体的开发工作,最终目的是开发出一个满足顾客需求的具体产品,这是一个着眼于开发的收敛过程。该阶段包含以下过程,即:产品工程、工艺工程、制造工程、原型生产和测试、制造、上市。其中:

产品工程,即确定产品的工程特征、零部件组成;

工艺工程,即确定制造该产品所需要的工艺流程;

制造工程,即对有关的制造设备及工具进行安排。

这三个过程应该并行进行,并在一个由R&D、工程、制造人员及供应商组成的小组内共同协作得以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这三项技术的集成是这三个过程得以有效进行的技术保证。

原型生产是以上三个过程的一个收敛点,收敛点的作用在于把有关产品开发的信息汇集在一起,进行必要的信息控制和反馈,对开发的初步成果进行检验。在并行的过程中加上收敛点有助于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为各职能部门确定了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

测试是为了了解产品在现实的制造条件下和用户使用环境下,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及是否满足了顾客需要和竞争的要求,以便在大规模生产以前及时发现及纠正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缺陷。该过程实际上是产品论证过程。产品的测试除了由上述包括R&D、工程、制造和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小组成员参与外,还应该有市场营销人员、顾客参加。该过程进行的同时,有关产品上市的详细市场营销计划的确定、销售人员及生产人员的培训也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过渡到产品制造和上市阶段。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开发小组的成员仍然需要彼此合作以寻求制造过程的最优化,保证实现成本和质量目标,供应商的参与可以保证物料和零部件供应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最后,开发过程收敛于产品上市之时。因此,整个具体开发阶段就是一个收敛的过程,其过程如图6所示。

计划阶段与开发阶段的连接是通过一个中间过程,即产品概念的最终评价与确认,制定产品开发计划,这一过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前一阶段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对后一阶段的任务进行计划安排,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处理与交换的控制过程。

4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战略意义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实现技术与市场的集成

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是影响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技术与市场在产品具体开发阶段的结合已经被学者与企业界人士所重视,如针对产品原型进行市场测试和制定产品上市营销计划。然而,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应该在产品开发的前期就开始。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与市场的集成正是起始于产品开发的前期——计划阶段,通过新产品开发计划阶段的有两个主要活动——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来实现的。

技术与市场的集成主要是通过技术人员,包括R&D、工程与制造人员,和市场营销与销售人员的合作实现的。技术人员与市场营销人员合作的目的是针对顾客真正的需求寻找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方法,这种合作不但起始于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而且贯穿产品开发的始终,这种紧密的合作正是实现技术与市场集成的保证。

4.2 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时间、成本、质量战略

时间、成本、质量是产品开发绩效的主要表现,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权衡,难以同时实现,而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质量战略。

首先,产品开发前期的决策决定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和质量,所以,对产品开发前期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实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质量战略非常重要。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对产品开发的前期———计划阶段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一开始就由包含各职能部门及外部顾客、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小组来承担开发工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保证了产品概念是从真实的顾客需求出发,工程与制造人员的早期参与减少了今后有可能的返工,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另外,对前期的有效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信息的有效沟通,有助于缩短前期的开发时间,同时也为今后开发时间的缩短创造了条件。

其次,集成产品开发的具体开发阶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适当地运用并行工程,极大地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产品工程、工艺工程、制造工程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保证了产品设计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变化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收敛点的设置,类似于在必要的地方设置了质量检查站,有助于对整个开发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了信息的畅通,这可以间接地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总之,集成产品开发过程通过对现有产品开发过程的改进,从而能够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组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是新产品开发项目成功的必要保证。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IPD集成产品开发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 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该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 管理词汇 IPD背景 研发背景 最先将IPD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1992年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经过分析,IBM发现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IBM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率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IBM公司实施IPD的效果不管在财务指标还是质量指标上得到验证,最显著的改进在于: 1、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 2、产品成本降低; 3、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4、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5、花费在中途废止项目上的费用明显减少; 在IBM成功经验的影响下,国内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采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如美国波音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IPD既是一种先进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目前国内实施IPD的企业有长虹、美的、步步高、中粮、河南中烟、许继电器等等。 国内目前唯一的IPD网站有ipd百科网 IPD核心思想/框架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集成产品开发的原理、思想与实践

集成产品开发的原理、思想与实践 一、集成产品开发的基本思想 集成产品开发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一书,在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业界最佳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经过世界众多公司的实践,已成熟为一套指导开发的理论;同时经过实践,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集成一套了完善的企业产品开发方法论。集成产品开发强调:以市场作为目标、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将产品开发作为投资来管理。集成产品开发的核心是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流程重整关注产品开发流程,产品重整关注于异步开发和共用基础模块的重用。 IPD通过分析客户需求,优化投资组合,保证产品投资的有效性;通过应用结构化流程,采用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与管道管理方法,保证产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建设并使用共用基础模块,采用异步开发模式缩短开发的时间,降低综合成本;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产品管理与开发团队,并辅以有效的考评体系来保证整个产品开发有效地进行。 1、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在IPD理论中新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决策。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开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进行,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与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起始点,保证产品立项准确; 2、跨部门、跨系统的组成跨部门团队。在集成产品开发中,跨部门团队有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团队(Integrated Product Management Team, IPMT)和产品开发团队(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PDT)两种类型。通过核心团队内的有效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3、异步开发模式(即并行工程)。通过可靠与严谨的项目计划,将整个项目有效组织推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4、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注重技术资源的重用和使用。 5、结构化流程:结构化流程是指产品开发流程被明确地划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并且在流程中有定义清晰的决策评审点。 6、项目和管道管理:项目管理指在产品概念产生到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中建立规范的管理方式。管道管理指根据公司的业务策略对开发项目及其所需资源进行优先排序及动态平衡的过程。 7、客户需求分析:是一种用于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产品市场定位的方法与手段。可以从八个方面衡量客户对产品的关注,确定产品的哪一方面对客户是最重要的。八个方面的要素为:产品价格;可获得性;包装; 性能;易用性;保证程度;生命周期成本;社会接受程度。 8、投资组合分析:指根据确定的市场机会、对企业能力的评估结果来确定企业的业务策略,进而确定产品开发的投资。 二、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优点

集成产品开发ipd初探

集成产品开发i p d初探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集成产品开发(IPD)初探 一、 IPD背景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该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 最先将IPD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1992年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经过分析,IBM发现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IBM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率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IBM公司实施IPD的效果不管在财务指标还是质量指标上得到验证,最显着的改进在于: 1、产品研发周期显着缩短; 2、产品成本降低; 3、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4、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5、花费在中途废止项目上的费用明现减少;

在IBM成功经验的影响下,国内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采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如美国波音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IPD既是一种先进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二、IPD核心思想和框架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a)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种植还是改变方向。 b) 基于市场的开发。IPD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 c) 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 D 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d) 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e) 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f) 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过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IPD框架是IPD的精髓,它集成了代表业界最佳实践的诸多要素。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

集成产品开发(IPD)

精品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 RDM001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 Product Development) 参加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产品总监、研发总监/副总、总工/技术总监、市场总监、制造总监、采购总监、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经理、流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经理等。 课程背景 中国要想在15年之内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转移,首先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除了研发别无选择”(迈克尔·波特语)。中国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面临着如下一些长期困惑的问题: 1. 如何平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客户多变的需求,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2.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决策评审体系来保证新产品“优生优育”; 3. 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组织体系,快速响 应市场需求; 4. 如何建立一套能够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公司价值导 向; 5. 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研发如何与市场、财务、生产、采购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 6. 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要降低产品的研发费用和设计成本; 7. 如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从制度上保证公司的成功; 8. …… 课程在总结大量中国企业从“作坊式”的研发模式向“产业化”研发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中国企业的集成产品开发的解决之道。并分享业界大量公司成功实施IPD的成功经验。 培训收益 1. 分享讲师300多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通过现场的互动帮助学员理清适合 自己企业的研发管理思路 2. 掌握业界最佳的研发管理模式与实践,并总结如何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来建立研发 管理体系 3. 掌握研发管理的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 系等关键构成要素 4. 掌握研发管理的市场需求、系统工程、技术开发、技能管理、IT工具等支撑管理 体系 5. 分享中国企业推行研发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变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集成产品开发IPD

集成产品开发( 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来源于PACE (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 ,即产品周期优化法,系全球领先的研发咨询机构PRTM 公司提出的研发管理模式),是经过IBM 公司五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在美国,众多著名企业纷纷实施IPD ,以提升创新能力。 在国内,华为公司从1998年开始率先引进并实施IPD ,使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从2000年以来,方太、中集集团、山特电子、康佳、等多家企业成功实施IPD ,涉及电子、通信、软件、自动化、集成电路、机电设备、材料、卷烟等众多行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那么,IPD 究竟是怎么一套系统?IPD 为何具有那么大的威力?为何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学习IPD 、实施IPD?为何有些企业实施IPD 后效果不佳?IPD 是否适合于中小企业?IPD 是否适用于各个行业?IPD 的精髓是什么?IPD 与其它研发管理模式有何关系和不同?IPD 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应该如何实施IPD?…… ? 系统性:依据企业研发体系的整体架构,从产品战略规划、研发组织平台、研发流程、技术研发体系、研发 绩效及激励机制等主要方面,对如何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 思想性:站在现代研发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高度,结合集成产品开发(IPD )模式,就如何树立正确和全面的 研发理念和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交流。对受众来说,该课程可谓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 针对性:讲求提纲挈领,紧紧抓住要点,对难点问题重点剖析。 ? 整合性:就研发体系与企业其它体系如何整合,课程中贯穿了整合的思路和方法。 ? 专业性:讲师曾担任IPD 项目经理,IPMT 秘书,亲身主导了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IPD 的实施工作。 ? 了解产品开发的成功规律和关键成功因素 ? 了解中国企业在研发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思路 ? 系统掌握集成产品开发(IPD )这种现代研发管理体系的整体架构、思想和方法 ? 树立正确、系统的研发理念和原则,学习国际上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模式 ? 掌握制定产品战略及规划的要点和落实产品规划中应关注的方面 ? 掌握IPD 平台化开发的思想、方法,了解产品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

IPD在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IPD在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2009-09-15 来源:网络 IPD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它被IBM、波音、诺基亚、杜邦、思科、华为、方太、许继电气等国内外许多企业成功实施,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下面结合IPD在企业产品开发中的成功案例来说明IPD的应用。 一、IBM 1、实施背景。 要理解IPD在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就要先从IBM说起。IPD是IBM在1992年首先提出实施的。当时IBM正处于业务上的困难时期。在激烈的竞争中IBM遭受了巨大的经营挫折,公司收入在减少,年亏损额高达近80亿美元。IBM正在失去市场,失去客户。 销售额,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硬件的销售额急剧下滑,软件总的销售额也在下降; 毛利,硬件及总的毛利都在不断下降; 毛利率,各类产品的毛利率都在下降; 研发费用,总的研发费用基本保持不变; 开发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快速上升,特别是硬件的开发费用相对于收入上升很快。 当时IBM与业界竞争对手在一些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性指标上都存在明显差距: 产品上市时间。1993年IBM有27%的项目上市时间是业界最佳水平的两倍,36%是业界最佳的5倍,另有6%是业界最佳的25倍。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IBM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12%,而业界是占6%。IBM与竞争对手相比,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竞争对手的两倍。虽然不能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越低越好,但这与可以反映出IBM的开发费用较高,效率低。 研发损失。IBM的研发损失与业界相比也是相当高。业界最佳的研发损失是3.3%,业界平均是12.2%,而IBM是25%,IBM是业界平均的两倍。这反映了IBM的开发浪费是巨大的。 2、实施成效 为摆脱经营困境,IBM在仔细分析了自身的产品研发情况后实施了以系统性研发管理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再造方案。在研发管理方面,IBM引进了PRTM公司的PACE,获得了巨大

集成产品开发初探案例

集成产品开发(IPD)初探 一、 IPD背景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 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该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 最先将IPD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1992年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峻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通过分析,IBM发觉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刻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IBM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刻压缩一半,在不阻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那个目标,IBM公司领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刻、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IBM公司实施IPD的效果不管在财务指标依旧质量指标上得

到验证,最显著的改进在于: 1、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 2、产品成本降低; 3、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4、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5、花费在中途废止项目上的费用明现减少; 在IBM成功经验的阻碍下,国内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采纳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如美国波音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IPD既是一种先进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二、IPD核心思想和框架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a)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时期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接着、暂停、种植依旧改变方向。 b) 基于市场的开发。IPD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始就把情况做正确。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精讲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精讲 课程背景 很多企业的产品研发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和困惑——研发闭门造车,技术创新无需,知识和技术积累主要依赖员工个人,研发资源不足,产品缺乏市场导向和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等等问题!其实,在引入IPD体系之前,华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华为公司的产品成功越来越受到关注,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华为所采用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 体系,作为一套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众多成功企业(如三星、飞利浦等等)都采用了类似的管理体系,并有效的提升了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在华为更是得到了完美的落地和升华。 在华为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解并相继实施了IPD体系,行业涉及电子、通信、软件、自动化、集成电路、机电设备、材料、日化等,尽管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行业领域各异,但多数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培训收益 多年来在IPD体系设计、推行、变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本课程在讲授华为IPD体系的同时,结合这些业界实践,力求让学员深刻理解以下核心问题——IPD究竟是怎样一套系统,为何具有巨大的威力?IPD思想如何运用于于中小企 业和不同行业?IPD的精髓是什么?应该如何实施IPD?…… 培训特色

1、著名IPD体系专家授课,权威的知识与系统讲解,真正的国际化视野 2、全景式实战案例教学,分组研讨与演练,最大限度实现知识转化 3、充满智慧的幽默分享,令人印象深刻的互动交流,答案就在现场 客户评价(摘选): 1、曾接受过华为公司IPD咨询服务的学员,在培训后表示:这是一次醍醐灌 顶的培训,之前虽然听过华为公司IPD的培训课程,但这次才真正让我理解了 IPD体系真谛! 2、曾接受过IBM公司IPD培训的学员表示:这和以往IBM提供的培训有很 大的区别,杨老师确实身经百战,案例很切合我们企业的实际,给出的建议也 很接地气,很多观点令我豁然开朗,希望能够得到老师长期的指导和帮助! 3、出身华为、艾默生的“科班”学员评价:虽然之前有十几年的时间接触IPD, 并运用其中的流程开展工作,但杨老师的授课仿佛让我真正推开了IPD的 一扇大门,刚刚才真正明白IPD的精髓所在。 4、某著名企业IPD项目负责人:感谢杨飞老师带领的顾问团队帮助我们建立 了业界领先的IPD体系,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公司各领域都因此发生 了重要的转变,现在的研发效率明显得到改善和提升,我们期待能够在杨 老师的带领下,未来在产品创新及研发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5、杨老师的授课幽默而专业,在不知不觉中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感觉很过 瘾,收获非常大。内容深刻而又易于理解,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培训对象 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各级研发管理者、IPD体系建设的参与者

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模式、理念与方法

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模式、理念与方法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 ——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一书,该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所包含的各个方面。最先将IPD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1992年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经过分析,IBM发现他们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IBM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率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 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IBM公司实施IPD的效果不管在财务指标还是质量指标上得到验证,最显著的改进在于: 1、 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 2、 产品成本降低; 3、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4、 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5、 花费在中途废止项目上的费用明现减少; 在IBM成功经验的影响下,国内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采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如美国波音公司和深圳华为公司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践证明,IPD既是一种先进思想,也是一种卓越的产品开发模式。

《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

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 课程背景: 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源于PACE(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即产品周期优化法,系全球领先的研发咨询机构PRTM公司提出的研发管理模式),是经过IBM公司五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先进、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在美国,众多著名企业纷纷实施IPD,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国内,华为公司从1998年随着IPD的推行,使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度提升。那么,IPD究竟是怎么一套系统?IPD的精髓是什么?为何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学习IPD、实施IPD?IPD与其它产品管理模式有什么不同?怎样理解IPD的核心思想,与核心业务又是如何衔接的?为何有些企业实施IPD会失败?如何保证实施IPD能够真正落地? 课程收益: ●理解产品经营管理在企业中的位置及作用 ●学习业界产品经营管理的多种方法及其适用性,掌握IPD的精髓和核心思想 ●学习产品战略的概念,并掌握产品规划的方法 ●掌握业务决策的作用及意义,以及高层领导在其中的角色及职责 ●学习如何把握客户需求,掌握需求管理的组织结构及方法、工具的使用 ●学习如何提高产品开发效率,掌握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及跨部门协作的团队理念 ●学习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构筑质量和成本优势 ●理解IPD的整体业务框架,以及核心的业务及关系 ●学习如何确保企业有实施IPD落地的能力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各级研发管理者、IPD体系建设参与者等 课程方式:理论分享+视频观看+学员研讨+结果呈现+课堂互动 课前要求:小班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课程大纲 第一讲:IPD流程变革——华为跨越式发展与战略管理体系变革的关键 一、IPD是现代被优秀企业实践验证的管理体系

【免费下载】IPD重构产品研发流程

IPD重构产品研发流程 引言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是一套先进的、成熟的研发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简称PACE)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最先付诸实践于IBM公司,后来由IBM引入华为公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近十几年中,很多创新性公司也引入IPD管理体系,上海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一、国内企业在产品与技术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通信行业的企业还是饲料行业的企业,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和产品研发的效率,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七个方面: 1、没有把研发工作作为项目进行管理 无论是开发(D,development)还是研究(R,research)工作,对象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这些工作都具备项目的典型特征,应该作为项目进行管理。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认识到这点,仍然用运营的思路来管理产品研发项目,公司总经理或公司高层亲自协调各部门工作,而不是授权给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因为没有把新产品开发作为项目进行管理,相关人员没有组成分工明确的跨部门项目团队,涉及到的部门都有自己的部门工作,开发工作阻力重重,同时由于新产品的开发没有明确的项目计划和里程碑要求,研发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项目状态监控,导致很多项目的开发一再延期,甚至遥遥无期,导致新产品的研发效率非常低下,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2、产品开发流程结构化不足或过度结构化 产品开发是一种跨部门的活动,需要明确什么角色或部门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活动,要求清晰明了,这样流程才具有可操作性。而有些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结构化不足或过渡结构化导致流程的效率低下。表现在流程要么是不能清晰地划分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哪些角色参与,参与做什么,输入输出是什么;要么是过渡结构化,流程管得过死,每个角色的操作通过模板表单细化到了具体的操作。导致企业研发人员在实际开发中要么不遵守流程,要么严格遵守流程,造成了严重的官僚。如某饲料企业的开发流程,开发过程没有进行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