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已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併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

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等等。

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