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中子镇小学陈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詹姆斯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

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最后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受益的启示。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含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能读的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紧抓“钓鱼、放鱼、启示”三个主干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

道德、有诚信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且较多,所以我将教学重

点确定为:感受父亲让儿子放鱼的理由和儿子面对诱惑难以割舍的心态。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诱惑人的鱼”指什么,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以及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说教法学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完美统一。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引导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入境入情,围绕心情变化展开讨论、交流。

朗读引导法:运用语言渲染,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悟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放鱼的难。

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在读中感悟、体会、思考”。阅读的本质是思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把问题解决。因而采用以下学法:

1、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感悟体验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运用整体感受、角色体验、想象体验、移情体验来感受放鱼的难,明白父亲的严格教育与“我”成为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之间的联系这一难点。

3、勾画标记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魏书生曾说过,“不替学生说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能做的事”。“敢于放手才能激发活力,善于启发才能培养能力。”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美景再现,引出重点 ----------- (二)、品读课文,剖

析心理-------- (三)、直奔“启示”,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勉励行为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由此,我采取了:

(一)、美景再现,引出重点。

1、出示图片,提问:这样的月夜,景色如何?谁来说一说?【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入境入情,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2、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钓鱼情况又如何呢?(抽生发表意见)【通过设计悬念,激发探究问题答案的热情。】

A、钓到了好大一条鱼,怎样钓到的?学习第3段,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来之不易)

B、钓到鲈鱼的心情如何呢?(喜悦)从哪里看出来的?(我

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月光下

轻轻翕动着。)

C、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再次读读第3段。【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有感情读的良好习惯。】

3、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是爸爸呢?他是怎样的?自

读第4段,并勾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动笔寻找答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设计此环节的用意所在。

4、正当我沉浸在兴奋中的时候,父亲却要“我”放鱼,如果换做是你,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分角色读4到9段,概括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感,结合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抓住关键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儿子面对诱惑难以割舍的心态这一重点。特设计:

(二)、品读课文,剖析心理。

1、面对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时,“我”的心情怎样?(急切)

2、当“我”急切的问父亲这是“为什么?”时,父亲的语气怎样?(平静)

3、你觉得父亲内心就真的平静吗?他就真的愿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盯)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为什么是“好一会儿” ,说明了什么?(父亲同样经历着放与不放的选择)

5、可是,父亲为什么要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学会运用自己的学识及生活积累去分辨,感知道德教育。】

6、面对父亲的坚持,“我”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乞求”什么意思?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去乞求父亲呢?【大胆想象,初步感受“放鱼”的难。】

7、“我”的乞求有没有打动父亲?从哪里看出来的?(不容

争辩的声音中)

8、父亲到底说了什么不容争辩的话,让我知道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只好依依不舍地放鱼?想象一下,你就是父亲,你会怎样说?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落实新理念,构建探索型课堂,通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中受到教育,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为:

(三)、直奔“启示” ,突破难点。

1、你们的话句句在理,但都没有父亲告诫“我”的话让“我” 记忆深刻。

2、一起读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3、“是与非”什么意思?就钓鱼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在动口、动脑中,了解放鱼难的原因。】

4、留下鱼是不对的,道理很简单,小男孩也能明白,可是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呢?

5、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与“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有什么联系?【这样提问,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6、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指什么?可能遇到什么“鱼”?面对这些,他是怎样选择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7、让我们再次读读父亲告诫的话吧,愿我们也能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考。】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于是,第四环节设计为:

(四)、拓展延伸,勉励行为。

1、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不仅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在作者心中,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个怎样的夜晚?【通过多角度思维,拓展阅读空间,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和父亲的严格教育。】

3、学了这课,你有怎样的收获?试着用一句话说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提高阅读质量。】

4、看来大家收获颇丰,在这里,老师也想借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运用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文本主旨得到升华,学生行为得到勉励。】

罗素在《教育目的》一书中写道:“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基于这一理念,教学过程紧扣放鱼的艰难和如何面对诱惑这两方面进行设计,力求让孩子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体会实践道德必须放弃个人利益,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们也会判断是与非,但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否按照“是”的标准去实践呢?通过分享故事,评判是非,运用名言,激励行为,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诚信的人,是本课设计的目的所在。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此板书设计力求做到如此吧!谢谢大家的聆听!

附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留?放!

是————非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文中从“我”去钓鱼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这一次回忆,给了“我”终生的教育。 听了高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这堂课上,高老师开始就让学生读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导难写的生字。接下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接着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出“我”依依不舍不肯放鱼的原因,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道德规则。 四、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高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 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小心翼翼不容争辩筋疲力尽依依不舍道德抉择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4、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 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得意)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2019-05-29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郭老师教研资料

公开课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 教 学 设 计 亳州市青云小学2018.02

教材说明: 《钓鱼的启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距离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是最后我还是把鱼依依不舍地放回到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设计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人物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的细节,解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促进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文章的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 2、通过“我”和父亲言行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尤其“我”的心理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启示”理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钓鱼”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师板书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生答)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受到了启发。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将“我”的启示划出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道德、是、非、实践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这句话变成了什么? (钓鱼只是个放与不放的问题,做起来却很难。) 过度语:钓鱼只是个放与不放的问题,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中,去感受一下作者“难”。 二、感悟“钓鱼” 1、理解“我”放与不放的“难”。 自由读3--9自然段,把课文读流利,在小组内议一议:为什么我放掉这条鱼这么难?既然放鱼这么难,干嘛为难自己呀,我不放行吗?为什么?形成一致意见,待会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2、探讨“我”放与不放的“难”。 为什么我放掉这条鱼这么难? 过了好长时间,鱼钩突然动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够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13钓鱼的启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刚认识了杨老师,那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然而很多人知道他却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源于他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文章结尾: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读着这样一个结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什么启示?什么回忆?……生2:他在这个晚上干什么了呀?生3:三十四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师:对。其实大家的问题都集中在一块,那就是: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给了我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对吗?咱们今天就要来看看他写的这篇文章,到课文当中去找答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来,一起读读课题,齐。生齐读课题。 师:好的,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的第十三课,自由地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尤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再想一想 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生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初知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新词:操纵鱼鳃沮丧抉择) (课件出示第二组新词: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筋疲力尽) 生1:它们都是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第三组新词:辉映溅起涟漪) 师:那我把这几个词放到句子当中,你还能读吗?(课 件出示句子:只见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在这样月光如水的环境中,“我”非常的平静。(板书: 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就在 这样平静的夜晚,发生了一件怎样不平静的事?刚才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作者在这样平静的夜晚,钓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鲈鱼,但是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他父亲让他把鲈鱼放回湖中。 师:真不错,又简洁又完整。作者先是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他把鲈鱼怎么样啊? 生:放回湖中。(师板书:放)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师:从钓起鲈鱼到放回湖中,他的内心有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是在放还是不放这件事上,他和他父亲的意见一样吗?分别是怎样的意见? 生:父亲让他放了这条鱼,而作者却偏偏不放。 师:不愿意放,是吗?他们各自都有理由吗?别急。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去,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不愿意放有哪些原因,请用“—”划出来,标上序号1、2、3。父亲坚持要放,又是什么原因呢?用“﹏”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师:好,都找到了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我为什么不愿意?(依依不舍) 生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条鱼是很大的,还可以读的出他不想把它放回去。 师:这句话看出这条鱼的特点是怎么样? 生:大。 师: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今天见到“我”感觉怎么样?师:嗯,很惊讶。请你再读一遍。 师:我想问问你,你钓过鱼吗?你钓鱼的时候最盼望的是什么?——生1:钓到大鱼。 师:就是钓到大鱼。现在钓到了没有?——生1:钓到了。 师:那钓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啊?——生1:很开心,很激动。 师:试着把这种激动的心情给表达出来,再来。

《钓鱼的启示》优秀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作者是詹姆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主要写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本文分为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 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由于本课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多,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可以让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感悟法,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摘录) 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 【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 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 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 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

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 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2008年第七届观摩活动,继续关注语文本体的回归,将“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确定为研讨主题。 在研究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共同迎来了本次研讨活动。我们将审视语文教学的视角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好,到思考学生怎样学好。 (二)时代背景 这是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九年的今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

钓鱼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读:本文钓鱼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钓鱼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来表现心理变化的方法。 3、理解“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钓过鱼吗?你钓到过最大的鱼有多大?当你钓到这么大的鱼,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要你必须放回去,你会怎么样?今天,我们要学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要面临这样一个抉择。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开始自学课文。(计划3分钟) 二、新课 1、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细致的句子,以及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2)提出疑惑以备小组合作时提出解决。 (3)感受深刻的句子做上批注。

生开始自学。(计划8分钟)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交流自己的划出的词语、句子以及批注。 (2)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提出来。 生展开交流讨论。(计划8分钟) 3、探究学习计划(12分钟) (1)我不愿放鱼的原因是什么? (2)父亲要求我放鱼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带引号的“鱼”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一说。 (4)体会“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总结:(计划6分钟)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父亲我

《钓鱼的启示》评课记录

《钓鱼的启示》评课记录 李老师说:听郭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一堂课感觉做得较好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在课堂中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4—9)自然段”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父亲让我放回鲈鱼,我不愿意的语言、行动的句子。然后多媒体出示句子,再让学生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 高老师说: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郭老师在指导难读难懂的句子时就做得非常好。郭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再指名读,检验自学效果,然后指导读好停顿,最后读出理解,读出体会,读出感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法,使读层层递近,情感也层层深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层层深化。 杜老师说:作业的布置十分灵活。学完了这篇课文,张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王老师说:降低起点层层突破。老师在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而不是“启示”。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而这样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 申老师说: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对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王渊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说课稿材料_1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 说课稿材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说课稿材料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资源准备、教学流程及设想、简述板书设计、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移位上课,对该学校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反思、主评材料-魏英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魏英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板书:父亲“我” 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2019-04-24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下面给大家分享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一):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到达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情绪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主角体验法。课文对“我”的主角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主角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样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一:钓到大鲈鱼,“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 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样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潜力也得到必须的训练。透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

《蜗牛的奖杯》评课稿

《蜗牛的奖杯》 ——评李玉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 泗港小学朱永萍上星期二,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李玉萍老师上了一堂观察汇报课《蜗牛的奖杯》,听完李老师的课,感到收获颇多,启发也很大。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就李老师的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李老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让学生朗读感悟,并且借助多媒体、图画、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老师对话,从而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从“课题入手,随文学字——抓住特点,激发兴趣——精读课文,读中品悟——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每一部分的预设是十分的精炼,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设计自然,让人感觉不到任何一丝的做作。 三、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李老师将以前的蜗牛与现在蜗牛的图片先后呈现出来,通过比较,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在一个小问号的牵引下,使学生生疑,产生好奇和阅读期待,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首先,抓住一、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与“坚硬的外壳、慢慢地爬行”,比较蜗牛的前后变化。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的重点词语“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重点理解,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道理。 课堂上,李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让学生通过演一演,让学生体会飞行的不容易,“你们看,蜻蜓、蜜蜂、蝴蝶、蜗牛,他们正用力拍打翅膀,拼命向前方——啊!快到终点了,看,他们飞到了终点!”你们认为该是怎样的队伍呢?(你认为应该怎么贴比较好?为什么?(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改变飞行比赛的队伍!) 小蜗牛比别人快这么多,没有人赶上它,这就叫“遥遥领先”!再次指导读好词语。 多么的厉害的蜗牛啊!(读好“遥遥领先”) 在比赛中,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它——(遥遥领先); 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李老师这样处理的 蜗牛啊蜗牛,你怕这个,怕那个,同样是怕,课文中用了那两个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有趣,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想想,蜗牛更害怕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找出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并告诉学生两个词都有“害怕”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到底怕什么?最怕什么?”从而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教学中,李老师抓住了这一契机,多次引导学生发挥了想象: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中,随着课件的出示,教师再次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上课教案

13、钓鱼的启示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效果,这篇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叙事过程中对作者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在教学过程中药抓住课文这一特点。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的特殊性,文中在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通过小组讨论、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领悟“钓鱼”这件事给作者带来的启示,以及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说出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5.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作者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阅读和习作的主要学习目标。 2.能正确认读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4.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重点目标 1.读导语,思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要求。 2.反馈: (1)主题:生活的启示(理解启示:从生活或书本中明白一个道理)(2)语文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二、相关知识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生活处处是学问,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钓鱼这件事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同学们事前都做了预习,了解了一些跟鲈鱼或者和捕鱼有关的知识,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 2.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3.了解了相关的背景,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

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

钓鱼计划.doc

钓鱼计划 今天天气特别特别好,我决定带着我家的小狗——白白,一起去附近的小河边钓鱼。 我拿上小桶和鱼竿,带着白白慢慢地走去河边。走在路上,心里一想:今天天气那么好,肯定可以钓到很多鱼。想到这里,心里就特别高兴。 来到河边,我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我抛出鱼竿,安静地等待鱼来上钩。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一条鱼来上钩。我心里有点急了,后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钓鱼要有耐性,不能急躁,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要有耐心。 过了一会儿,浮标终于动了几下,鱼来吃饵了!我拉起鱼竿,好沉重啊!"一定是钓到大鱼了"我高兴得大喊。就连旁边的白白都高兴地"汪汪"叫。可是,当我把鱼竿拉起来看时,居然是一只烂鞋子。 我正要把这只烂鞋子扔回河里时,突然想到:鞋子里可能会有小鱼哦。说着,就立刻伸手去抓。 "哎哟,好痛啊!"没想到,鞋子里的不是小鱼,而是一只大螃蟹,而且现在它正夹着我的手指,痛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今天可真倒霉啊!没有钓到鱼就算了,还被大螃蟹夹住了手指,真是疼死我了! 一年级:1945644407 2018-01-10 今天天气特别特别好,我决定带着我家的小狗——白白,一起去附

近的小河边钓鱼。 我拿上小桶和鱼竿,带着白白慢慢地走去河边。走在路上,心里一想:今天天气那么好,肯定可以钓到很多鱼。想到这里,心里就特别高兴。 来到河边,我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我抛出鱼竿,安静地等待鱼来上钩。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一条鱼来上钩。我心里有点急了,后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钓鱼要有耐性,不能急躁,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要有耐心。 过了一会儿,浮标终于动了几下,鱼来吃饵了!我拉起鱼竿,好沉重啊!"一定是钓到大鱼了"我高兴得大喊。就连旁边的白白都高兴地"汪汪"叫。可是,当我把鱼竿拉起来看时,居然是一只烂鞋子。 我正要把这只烂鞋子扔回河里时,突然想到:鞋子里可能会有小鱼哦。说着,就立刻伸手去抓。 "哎哟,好痛啊!"没想到,鞋子里的不是小鱼,而是一只大螃蟹,而且现在它正夹着我的手指,痛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今天可真倒霉啊!没有钓到鱼就算了,还被大螃蟹夹住了手指,真是疼死我了! 一年级:1945644407 2018-01-10 今天天气特别特别好,我决定带着我家的小狗——白白,一起去附近的小河边钓鱼。 我拿上小桶和鱼竿,带着白白慢慢地走去河边。走在路上,心里一

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沮丧、告诫”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的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和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式、探究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重点目标 1.读第四单元导读部分,思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根据学生的讨论,反馈提示: (1)内容主题:生活的启示。理解“启示”的意思,就是从读书或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 (2)语文学习目标: 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默读口语交际及习作四,画出本单元习作的特点和要求:从三个角度选择一个,先说一说,再写一篇习作。 4.归纳要点: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什么? (1)阅读:读懂写事情的文章,以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 (2)习作: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并写出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题:钓鱼的启示。 2.审题:从题目看,课文是写人为主还是记事为主的文章?这篇课文应该写哪些内容?(记事为主的文章;应该写钓鱼的故事,以及从钓鱼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doc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钓鱼的启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 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