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总结
软件工程总结

第一章概述

1. 软降危机的典型表现:

1). 对软件的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 软件铲平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 软甲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2. 软件 = 文档 + 程序 + 数据

3. 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

理措施。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方法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技术: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中使用的一整套的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方法学中包含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

过程。方法指的是技术方法。工具是提供的自动或半自动的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

一系列的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任务的工作步骤。

4. 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为维护软件,把

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5.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

1).关注大型程序的构造

2).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变化

4).开发效率非常重要

5).和谐的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6.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该能清楚的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7. 人的认识需要在继承已有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才能

逐步深化

8. 软件生命周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详

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总体测试->运行维护

9. 瀑布模型:

优点:瀑布模型的成功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文档驱动模型

缺点:软件产品出来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此种模型完全依赖文档,

故很有可能最总产品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

10.快速原型模型

优点:通过原型获得用户需求,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缺点:有些细节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

1.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段的时间内确定问题

是否可以解决

2. 确定系统是否可行至少从三个方面研究:技术,经济,操作。

3. 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流动情况。

数据流图总共就用四个图形形式化地描述数据和信息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化过程

它只是一个逻辑过程,不牵扯任何的物理部件

4. 数据字典

~ 数据字典是数据的信息的集合

~ 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相互作用,则其需要对数据流图的四大构成部件进行描述

* 数据元素 * 存储 * 处理 * 数据流

第三章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是确定系统必须拥有哪些功能,具体能做什么,也就是

2. 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3. 需求分析的任务:

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

3) .确定系统的综合要求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4).出错处理需求

5).接口需求

6).约束

7).逆向需求

8).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

4) .状态转换图

~ 系统的状态转换过程

~ 主要使用符号

5) .验证软件需求:

1).一致性所有的需求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有冲突

2).完整性需求必须是完整的,必须包括用户要求的每一个功能

3).现实性现有的技术能够实现

4).有效性需求必须有效,必须能解决用户的问题

第五章总体设计

1) .总体设计: "概括一点,系统怎样实现"

2) .总体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

3) 每个程序有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在相互间的关系。

4) 设计过程:

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2.选取合理的方案

3.推荐最佳方案

4.功能分解

5.设计软件按结构

6.设计数据库

7.制定测试计划

8.书写文档

a. 系统说明

b. 用户手册

c. 测试计划

d. 详细的实现计划

e. 数据库设计结果

9.审查和复审

5) .模块: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程序元素的序列,并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代表它。

6) .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

7) .模块的独立程度有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内聚和耦合

内聚:何亮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耦合:衡量不同模块间彼此相互依赖的紧密程度。

8) .耦合:

~ 数据耦合:两个模块彼此之间通过参数交换信息,并且交换的信息仅仅只是数

~ 控制耦合:两个模块彼此之间通过参数交换信息,并且交换的信息含有控制信息

~ 特征耦合: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作为参数被传递,但是被调用的模块只需要其中

部分信息

~ 公共环境耦合:当两个模块通过一个公共环境相互作用的时候,这两个模块间的

的耦合被称为公共环境耦合

~ 最高程度的耦合式内容耦合:可能出现的形式是有

* 一个模块访问另外一个模块的数据

* 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入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

* 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

*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9) .内聚:

低内聚:

*偶然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一组人物,这些任务彼此之间即使有关系,关

关也是极为松散的,就叫做偶然内聚

* 逻辑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相同或像是的一类

*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叫做时间

内聚

* 过程内聚: 如果一个模块内处理的元素是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

则称为过程内聚

* 通信内聚:如果模块内所有的元素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和(或)产生同一个

输出数据,则称为通信内聚

高内聚:

*顺序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处

必须顺序执行,则称为顺序内聚

* 功能内聚:如果模块内所有的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完成一个单一个功能,则

称为功能内聚

10) . 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1. 层次图

层次图中一个矩形代表一个模块,方框间的连线表示掉哟个关系。

2. HIPO图

在层次图的基础上为出顶层方框外的每一个方框加上编号。

3. 结构图

和层次图类似,一个方框代表一个模块,框内注明模块的名字或主要功能,方框

之间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同时还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后的返回信息

11) .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包括变换流和事物流,它们的区别是看有没有明显的事物中心12) . 变换分析

变换分析时一系列设计步骤的总称,经过这些步骤把具有变换流特点的数据流图按预先确

定的模式映射成软件结构。

13) . 事务中心

当数据流具有明显的事物特点时,即有一个明显的事务中心的时,还是采用事务流

为宜。

14) . 启发规则

人们在长期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启发规则:

1.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2. 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3. 深度,宽度,扇入,扇出都应适当

4. 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中

5. 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6. 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7. 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第七章编码

1) . 编码风格:源程序代码的逻辑简明清晰,易读易懂是好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做

到这一点需要遵循的规则:

1. 程序内部的文档

2. 数据说明

3. 语句构造

4. 输入输出

5. 效率

2) . 测试

1.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 好的测试方案是极有可能发现迄今为止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 成功的测试是发现迄今为止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3) . 测试步骤

1. 模块测试

2. 子系统测试

3. 系统测试

4. 验收测试

5. 平行运行

4) ..集成测试 --由模块组成程序时有两种测试方法

1. 非渐增式测试 -- 分别测试每个模块,然后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

2. 渐增测试-- 把下一个模块和已测试好的模块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直至最好组成

一个完整的程序

5) . Alpha测试和Beta 测试

Alpha测试:在受控的环境下的测试:在开发者的场所由开发者"指导"用户完成测试

Beta测试:在开发者控制之外的环境下测试:在一个个不同的使用场所由用户自己

操作,并定期把测试结果提交给开发者

6) . 逻辑测试(属于白盒测试范畴)

1. 语句覆盖

2. 判定覆盖

3. 条件覆盖

4. 判定/条件覆盖

5. 条件组合覆盖

6. 点覆盖

7. 边覆盖

8. 路径覆盖

7) . 软件的可靠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运行软件的概率

第八章维护

1) . 软件维护的定义: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者为了满足新的要求而修改软件的

过程

2) . 软甲维护的分类:改正性维护 | 适应性维护 | 完善性维护 | 预防性维护

3) 软件可维护的因素

1. 可理解性

2. 可测试性

3. 可修改性

4. 可移植性

5. 可重用性

4) . 文档 ----- 用户文档 | 系统文档

5) 软件再工程过程(由代码构造文档的过程)

1. 库存目录分析

2. 文档重构

3. 逆向工程

4. 代码重构

5. 数据重构

6. 正向工程

第九章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1) . 面向对象方法学注重"对象结构",传统方法学注重程序结构

2) .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3) . 面向对象方法具有四个要点:

1. 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

2. 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各种对象类,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

\ 3. 按照子类与父类的关系,把若干个对象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

4. 对象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

4) .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1.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 稳定性好

3. 可重用性好

4. 交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 可维护性好

5). 对象:对象是由描述该对象属性的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的有机组合

总之,对象是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

装体有可以唯一标志它的名字。

6) . 面向对象建模

~ 模型: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

义的描述。

~ 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软件,通常需要建立3种形式的模型:

1. 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

2. 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

3. 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7) . 对象模型

~ 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它是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

~ 定义类:基本符号:

~ 定义属性:可见性属性名:类型名 = 初值 {性质串}

eg : -管理员: string = "未定义"

8) . 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的合法变化序列

9) . 功能模型

~ 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 功能模型有一组数据流图组成。

10) . 有例图

~ 一副用例图包含的模型元素用系统,行为者,用例及用例之间的关系。

~ 系统:被看作是一个提供用例的黑盒子,内部如何在此模型中不重要

~ 用例:一个用例好似课可以被行为者感受到的,系统的一个完整功能

eg: 自动售货机示例中,张三给钱后售货机收到钱后把货物给张三就是一个用例

~ 行为者:与系统交互的人活其他系统

~ 用例之间的关系:扩展关系 | 使用关系

11) . 用例建模

1. 寻找行为者

2. 寻找用例

12) . 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分别从三个不同侧面描述了所有开发的系统。

~ 这三个系统互相补充配合: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动态模型明确

规定了什么时候做,对象模型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

~ 在面向对象方法学中,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它为其他两种模型奠定了

基础。

~ 三种模型的关系

1. 针对每个类建立的动态模型,描述了类实例的生命周期或运行周期

2. 状态转换趋势行为发生,这些行为在数据流图中被映射称为处理,

在用例图中被映射称为用例,它们同时与类图中的服务对应

3.功能模型中的处理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类所提供的服务

4.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的源点/终点,通常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5.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往往是对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属性值,也可能是整个对象

6.用例图中的行为者,可能是对象模型中的对象

7.功能模型中的处理可能产生动态模型中的事件

8.对象模型描述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源点/终点的结构

第十章面向对象分析

1) 面向对象分析(OOA)的关键是识别出问题域内的类与对象,并分析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最终建立起问题域的简介,精确,可理解的正确模型。

2) 在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起的3 种模型中,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

3) 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4) 3个子模型

面向对象建模得到的模型包含系统的3个要素,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5) 5个层次

~ 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

~ 上述的5个层次对应着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对象模型的5项主

要活动:找出

类与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6) 面向对象分析的答题顺序:寻找类与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建立动

动态模型,建立躬耕模型,定义服务。

~ 但是通常,先构造出模型的子集,然后再逐步扩充,知道玩去,充分地理解了整个问

问题,才能最终把模型建立起来。

第十一章面向对象设计

1) .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模块化 | 抽象 | 信息隐藏| 弱耦合| 强内聚|可重用

2) . 启发规则:a. 设计的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b. 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c. 设计简单的类

d. 使用简单的协议

e. 使用简单的服务

f. 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3) . 典型的可用软件成分:项目计划 | 成本估计 | 体系结构 | 需求模型和规格说明

设计 | 源代码 | 用户文档和技术文档 | 数据 | 测试用例

4) . 类构件的重用方式

实例重用 | 继承重用 | 多态重用 |

5) . 提高效率的几项技术

1. 增加冗余关联以提高访问效率

2. 调整查询次序

3. 保留派生属性

6) . 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1. 将来能否站主导地位

2. 可重用性

3. 类库和开发环境

4. 其他因素

7) . 测试策略

~ 测试软件的经典策略是从"小型测试"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型测试"

~ 单元测试 | 继承测试 | 确认测试

8). Gantt 图

Gantt图也叫横道图,一般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任务等,内容用

横道表示

9) . 软件质量保证措施:基于非执行的测试(也称复审或评审),基于执行的测试(即软件测试)

忽然程序正确性证明

10) . 软件配置中的"基线":基线是一个软件配置管理概念,它有助于人们在不严重妨碍合

合理变化的前提下来控制变化。

11) .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标志软件配置的对象 | 版本控制 | 变化控制 | 配置审计 | 状态报告

12). 能力成熟度的5个等级从低到高: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软件工程概述 1.软件特点 软件: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具有无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配置文件、系统 文档、用户文档等。 2.软件分类 (1)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2)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 (4)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3.软件发展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 (2)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 (3)软件工程时代(20世纪70年代起)。 4.软件危机 (1)危机现象: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估计不准确,软件产品与用户要求不一致,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差,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差,软件生产率低。 (2)危机原因:软件的不可见性,系统规模庞大,生产工程化程度低,对用户需求关心不 够,对维护不够重视,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低。 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涉及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能够为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1)工程方法:结构化方法、JSD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2)软件工具:具有自动化特征的软件开发集成支撑环境。 (3)工程过程: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基本活动是软件定义、软件开发、 软件验证、软件维护。 (4)工程管理:项目规划,项目资源调配,软件产品控制。 (5)工程原则:分阶段生命周期计划,阶段评审制度,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 成果能清楚地审查,开发队伍精练,不断改进工程实践。 (6)工程目标:开发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性能较好,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易于使用、维护与移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并及时交付使用。 (7)工程文化:包括工程价值、工程思想和工程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点培训资料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Ki=yi/xi 2.简述分离过程的特征?什么是分离因子,叙述分离因子的特征和用途。 答: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某种混合物成为不同产品的过程,是个熵减小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外界对系统作功(或输入能量)方能进行。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定义式:i j ij i j y y x x α= 3.请推导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 汽液相平衡关系:L i V i f f ??= 汽相:P y f i V i V i φ??= 液相:OL i i i L i f x f γ=? 相平衡常数:P f x y K V i OL i i i i i φγ?== 4.请写出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相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5.什么是设计变量,如何通过各单元设计变量确定装置的设计变量。 在设计时所需要指定的独立变量的数目,即设计变量。 )2(+-+∑-∑=∴C n N N N N r e c e v u i ① 在装置中某一单元以串联的形式被重复使用,则用r N 以区别于一个这种单元于其他种单元的联结情况,每一个重复单元增加一个变量。 ② 各个单元是依靠单元之间的物流而联结成一个装置,因此必须从总变量中减去那些多余的相互关联的物流变量数,或者是每一单元间物流附加(C+2)个等式。 6. 什么叫清晰分割法,什么叫非清晰分割法?什么是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 答:清晰分割法指的是多组分精馏中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HK)之外,没有其它重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LK)之外,没有其它轻组分。非清晰分割表明各组分在顶釜均可能存在。 在顶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只在顶或釜出现的组分为非分配组分。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

2011-2012(2)《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软件工程114 姓名:黄芳恺 学号:119074258 目录 实验1:项目计划、分析和设计 实验2;编码 实验3:代码复查、编译 实验4:项目测试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一:项目计划、分析和设计 [ 实验日期 ] 2012 年 4 月 20 日 [ 实验目的 ] 初步了解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各阶段的文档,练习撰写简要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 [ 实验内容 ] 贪吃蛇程序:贪吃蛇游戏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戏,一条蛇在密闭的围墙内,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按键盘上的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到食物则表示食物被蛇吃掉,这时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计1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被蛇吃掉,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撞到墙壁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到自己的身体,游戏结束。根据编写贪吃蛇的游戏规则,我们利用c语言来进行编辑具体步骤,从而使游戏能够运行,根据编写贪吃蛇程序,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及要领,进一步巩固编程思想和掌握画图函数底层,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编写简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绘制程序流程图。 [ 实验原理和步骤] 当前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SA/D)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OOA/D)两种。 分析阶段: 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建模技术,它通过一定方法帮助开发人员定义系统需要什么功能,系统需要存储和使用哪些数据,以及为完成这些功能,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如何把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来完成任务。 设计阶段: 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设计每个模块的处理过程。常用的结构化设计(SD)方法有面向数据流分析(DFA)的设计方法和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DFA设计技术实施的通用步骤:(1)复查并精化DFD;(2)确定DFD类型; (3)把DFD映射到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出模块结构的上层;(4)基于DFD逐步分解高层模 块,设计出下层模块〈初步结构〉;(5)根据模块独立性原理,精化模块结构,得到更为合理的软件结构;(6)模块接口描述;(7)修改和补充数据词典;(8)制定测试计划。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确定每个模块的处理过程,包括(1)确定每个模块的算法。(2)确定每一个模块的数据组织。(3)为每个模块设计一组测试用例。(4)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阶段采用的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SP),与SA,SD方法衔接。目标是给出可以直接用以编码的程序逻辑结构,强调清晰第一。 设计思路: 这个程序的关键点是表示蛇的图形以及蛇的移动。用一个小矩形块表示蛇的一节身体,身体每长一节,增加一个矩形块,蛇头用两节表示。移动时必须从蛇头开始,所以蛇不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我于**年来到集团建筑设计院工作,我通过@个月的试用期,有幸成为集团的一名员工,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对公司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在专业技能上、思想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阶段的认识与学习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有幸成为*集团建筑设计院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院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钢结构设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这几个月学了提工程量,工程量报价,门式刚架的设计,通过做这些工作,对钢结构轻型房屋设计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连接与设计更加全面、经济合理。在此期间,通过办理资质升级文件,整理简单的资料,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集团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集团“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的企业口号,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第2 页共5 页

软件工程重点整理

软件工程重点 (吐血整理——林新发) 红色的是重点中的重点 前面数字是课本页码 第一章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3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有形的系统元件,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准确地估算 (2)软件是被开发的或被设计的,它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一旦开发成功,只需复制即可,但其维护的工作量大 (3)软件的使用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 4软件的分类 (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 (2)支持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软件开发环境等)、 (3)应用软件(如实时软件、嵌入式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事务处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6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 7生存周期 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活动:计算机系统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 12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了解一下)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18瀑布模型(重) 系统工程、需求分析与规约、设计与规约、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运行与维护 第二章系统工程 41系统工程的任务 (1)识别用户的要求,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范围,

(2)系统建模和模拟 (3)进行成本估算,做出进度安排 (4)进行可行性分析,即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分析待开发的软件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若干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中作出选择。 (5)生成系统规格说明书 42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成本、效益、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 (2)技术可行性(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 (3)法律可行性 第三章需求工程 48软件需求 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需求、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要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其他非功能需求 50需求获取方法与策略(重) 建立顺畅的通信途径、访谈与调查、观察用户操作流程、组成联合小组、用况 51 图3.2 53 创建用况模型的主要步骤 (1)确定谁会直接使用该系统,即参与者(Actor) (2)选取其中一个参与者 (3)定义该参与者希望系统做什么,参与者希望系统作的每件事将成为一个用况 (4)对每件事来说,何时参与者会使用系统,通常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用况的基本过程 (5)描述该用况的基本过程 54需求分析原则(重) 1.必须能够表示和理解问题的信息域 2.必须能够定义软件将完成的功能 3.必须能够表示软件的行为(作为外部事件的结果) 4.必须划分描述数据、功能和行为的模型,从而可以分层次地揭示细节

分离工程考题(选择,填空)

重点:掌握分离过程的特征,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的区别,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的原理。 难点:用分离因子判断一个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分离因子与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1、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1)蒸馏(2)吸收(3)膜分离(4)离心分离 2、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1)蒸馏(2)吸附(3)膜分离(4)沉降 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1)蒸馏(2)热扩散(3)膜分离(4)离心分离 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和()。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4、分离剂可以是()或(),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作为处理 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 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和()。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 1、分离过程是一个() a.熵减少的过程; b.熵增加的过程; c.熵不变化的过程; d. 自发过程 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 a.分离因子大于1; b.分离因子小于1; c.分离因子等于1 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a. 组成不等; b. 速率不等; c. 温度不等 4、当分离因子()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 ; b. ; c. 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 a. 结晶; b. 吸收; c. 加热; d. 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 a.蒸馏; b. 吸收; c. 膜分离; d.离心分离。 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概论>> 实验报告 姓名:李治 学号:100511210 班级:网工1001 指导教师:桂兵祥 实验一“图书馆系统”结构化需求分析

上机任务: 用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1)对“图书馆系统”问题进行描述; (2)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分析; (3)建立数据流图; (4)建立实体 - 关系图; (5)建立数据字典; 一、图书馆系统的问题描述: ① 一个图书馆藏有图书和期刊杂志两大类书籍,每种图书/杂志可以有多册。 ② 图书馆可以维护(注册、更新和删除)图书资料。 ③ 图书馆管理员负责与借书者打交道。 ④ 借书者可以预约目前借不到的书或杂志。 ⑤ 所有人员都可以浏览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和各种告示。 ⑥ 系统能在流行的技术环境下运行,有一个良好的图形交互界面。 ⑦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二、图书馆系统功能分析: ① 浏览功能:所有人员都可以浏览图书馆的图书信息。 ② 借还功能:借书者可以借/续借、还、预约图书。 ③ 图书管理功能: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做录入、更新和销毁等图书信息维护工作。④ 借书者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进行注册、更改、注销借书者信息等维护工作。 三、建立数据流图: 1、图书馆系统的基本逻辑模型: 浏览图书 浏览者 图书信息 浏览信息 2、借/还功能数据流图: (1)借/还功能(第一步)DFD : 借书还书 续借预约 书目号和借书 证号 书目号 书目号 标题号和借书 证号 管理员 借书者 借书者 显示信息 (2)借/还功能(修改)DFD :

借书还书续借预约 书目号和借书 证号 书目号 书目号 标题号和借书 证号 管理员 借书者 3、维护功能数据流图: (1)维护功能(第一步)DFD : 更改借者注销借书者 录入新书更新图书管理员 注册借书者销毁图书处理罚金 管理员 (2)维护功能(修改) DFD : 录入标题修改标题删除标题录入新书管理员 销毁书目修改书目 标题信息 标题号 标题号 书目信息 书目号 书目号 4、借书功能细化的数据流图:

工程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我于**年来到集团建筑设计院工作,我通过@个月的试用期,有幸成为集团的一名员工,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对公司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在专业技能上、思想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阶段的认识与学习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 有幸成为*集团建筑设计院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尽 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院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钢结构设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这几个月学了提工程量,工程量报价,门式刚架的设计,通过做这些工作,对钢结构轻型房屋设计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连接与设计更加全面、经济合理。在此期间,通过办理资质升级文件,简单的资料,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集团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集团“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的企业口号,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习,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这几个月以来,本人能敬业爱岗、不怕吃苦、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 第二,有些时候工作中比较懒散,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 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对比(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 二、可行性研究: 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 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2、处理3、数据存储 4、数据流 三、需求分析: 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求。 2、结构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2、属性3、联系(1:1、1:N、M:N) 四、总体设计: 1.任务:回答“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结构。 2.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 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系统

5. 内聚(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 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 五、详细设计: 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 七、测试: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可以对该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比较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2、集成测试: 在单元测试完成后,要考虑将模块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所以在单元测试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集成测试。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子功能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全程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等。 3、白盒测试技术(逻辑覆盖、基本路经测试)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DOC)讲解学习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D O C)

生物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的定义和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定义(名词解释): 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总称,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取、分离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 过程: 目标产物捕获 目标产物初步纯化(萃取、沉淀、吸附等方法) 目标产物高度纯化和精制 细胞分离三种手段: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 第二章 离心分离原理和方法: 原理:离心沉降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 式中: r为离心半径,即从旋转轴心到沉降颗粒的距离; ω为旋转角速度; N为离心机的转数,s-1

方法:(1)差速离心分级 (2)区带离心(差速区带离心、平衡区带离心) 离心分离设备: 离心力(转速)的大小: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离心机 按用途:分析性、制备性 按工业应用: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 实验室用以离心管式转子离心机,离心操作为间歇式 悬浮液的预处理方法和目的: 方法: 1.加热: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处理方法。黏度、促凝聚、固体成分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空隙率 调pH值: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 2.凝聚:在凝聚剂(如铝盐、铁盐、石灰和NaCl)作用下,细胞蛋白质等胶体去稳定,并聚集成1mm大小的凝聚块的过程。(机理:破坏双电层,水解后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 3.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机理: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

4.惰性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使用方法:预涂层;按一定比率混合。 助滤剂种类:硅藻土、纤维素、未活化的炭、炉渣、重质碳酸钙等。) 目的:提高过滤速度和过滤质量是过滤操作的目标。 各种细胞破碎技术原理和优缺点: 原理:许多生物产物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保留在细胞内,需破碎细胞,使目标产物选择性地释放到液相。破碎的细胞或其碎片去除后,上清液用于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细胞破碎技术分为:机械破碎法、化学法、物理渗透法 机械法和化学法的比较 机械破碎法缺点: A、高能、高温、高噪音、高剪切力,易使产品变性失活; B、非专一性,胞内产物均释放,分离纯化困难; C、细胞碎片大小不一,难分离。 化学破碎法缺点: A、费用高; B、化学或生化试剂的添加引起新的污染; C、破碎速度低,效率差,一般只有有限的破碎,常与机械 法连用。 物理渗透法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及施工总结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工程名称:贵溪市河潭埠垦埠殖场2015年度国有农、林场沥青(水泥)路建设项目 工程地址:A、大马岗至佛里桥(全长3.7公里) B、圳畔分场-四队(全长0.6公里) C、四队-瞭望台(全长0.4公里) D、二队-小学(全长1.2公里) E、五队-葛家(全长1公里) 报告单位:江西省中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二0一六年十一月一日

一、概况 1、任务来源及依据 (1)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项目的通知》赣交规划字【2015】18号。 (2)附件5:2015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车购税补助建议计划表(通国有农、林场沥青(水泥)路) (3)《贵溪市河潭埠垦殖场(圳畔至四队)(五队至葛家)(二队至小学)(四队至瞭望台)(大马岗至佛里桥)水泥路建设项目》委托勘测设计合同。 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特征 地形、地貌 贵溪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北二十公里处,拟建项目沿线地形地

貌为微丘盆地,沿线多位农田、荒地、低矮山包、小河,局部分布少量沟渠、塘。以低丘陵及丘间盆地地貌为主,地形波状起伏,剥蚀残丘星散分布,断续成列,呈带状横刻于垄岗之中,路线走廊带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 地质 项目区域地质地层以第四系冲洪积层、白垩系上统河口组砂岩为主。 气候 项目所在地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 ④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区内动峰值加速度<0.05g,即地震强度小于Ⅵ度区,据2003年江西省地震局、江西省建设厅编制和出版的《江西省地震参数区划工作用图》,线路场区属区域地震烈度<6度(地震动参数<0.05g)区。 3、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一)本项目采用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 1.1 软件工程:○1应用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将工 程应用到软件;○2对○1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1.2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1.3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工程的方法:是指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 软件工具:是指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 软件工程过程:是指将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目的 2 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模块化原则、信息隐蔽原则、抽象化原则、模块独立原则(内聚、耦合)、 依赖倒转原则、开闭原则等 2.1 模块化原则: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的过程。模 块是程序中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独立的编程单位,应有良好的编程接口,模块的大小要 适中,模块过大会使模块内部的复杂性增加不利于模块的理解和修改,模块过小会导致整 个系统表示过于复杂,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2.2 信息隐蔽原则:采用封装技术,将程序模块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使模块接口尽量简单。 2.3 抽象化原则:抽取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为,忽略非本质细节,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 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4 模块独立原则: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 且接口简单。要求在一个物理模块内集中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计算机资源,保证模块间由松 散的偶合关系,模块内部有较强的内聚性,这有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即:高内聚低 耦合) 2.5 依赖倒转原则: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2.6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以修改。即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 是封闭的。 3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喷泉模型;各种模型的工作原理、阶段、每阶段任务、 特点、示意图; 软件开发模型(也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开始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 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3.1 瀑布模型(又称线性模型): 3.1.1工作原理: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开始的基础.所以,每个阶段都必须交出合格的文档,必须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3.1.2 阶段: 计划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开发时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运行时期:运行和维护 3.1.3 各阶段任务: 1.需求分析和定义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需求分析和定义是以用

(完整版)分离工程试题总结(最终版)

一、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2、分离因子(等于1),则表示组分i 及j 之间不能被分离。 3、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 )或(物质MSA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4、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8、流量加合法在求得 ij x 后,由(H )方程求 j V ,由(S )方程求 j T 。 9、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0、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1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小功与(过程)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14、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时所消耗的功。 15、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16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7、分离过程可分为 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其中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过程中有 质量传递 现象发生。常见的传质分离过程有 精馏 、 吸收 、 萃取 。 18、在泡点法严格计算过程中,除用修正的M-方程计算 液相组成 外,在内层循环中用S- 方程计算 级温度 ,而在外层循环中用H-方程计算 汽相流率 。 19、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液泛 、 雾沫夹带 、 压力降 和 停留时间 。 20、常见的精馏节能技术有 多效精馏 、 热泵精馏 、 采用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和 SRV 精馏 。 21、常压下 苯-甲苯 物系的相平衡常数更适合于用公式Ki= pis/ P 计算。 22、清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重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重组分 ,而釜液中除了 轻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轻组分 。 23、下列各单元中,混合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0 , 分配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1。 二、简答题 1、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 ,P 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答:对进料作如下检验 = 1 B T T = 进料处于泡点,0=ν i i Z k ∑ > 1 T >B T 可能为汽液两相区,ν>0 < 1 T 1 T D T 进料为过热蒸汽 2、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节省精馏过程能耗有哪些措施? 3、根据两相状态不同 , 平衡分离过程可分成几类 (1) 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 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专业: 实验日期:

白盒测试 一、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程序白盒测试,熟悉测试过程,对软件测试形成初步了解,并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熟练掌握如何运用基路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初步熟悉如何利用程序插装技术进行逻辑覆盖率分析。 二、实验内容: 1、被测试程序功能:求解系数为整数的方程ax2+bx+c=0 2、程序定义:键盘输入3个数字a,b,c,求解方程ax2+bx+c=0 3、测试环境:Windows 8.1、Eclipse 4、说明:本次测试采用插桩测试法,由于程序比较简单,手动输入测试用例。 四、实验步骤 1、程序流程图

2、代码: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3个整数a,b,c:"); String as; String bs; String cs; int a=0; int b=0; int c=0; double x, x1, x2; as=sc.nextLine(); bs=sc.nextLine(); cs=sc.nextLine(); try{ a=Integer.parseInt(as); b=Integer.parseInt(bs); c=Integer.parseInt(cs);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输入错误"); System.exit(0); } if (a == 0) { if (b == 0) { if (c == 0) System.out.println("无穷多解" ); else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doc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工作报告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工作总结 高速公路起点~K15+168段工程已全部完工。该段工程无论在外部几何尺寸还是内在质量上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较好地执行了设计意图。设计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意交工验收。为了让相关单位和各级领导全面具体地了解本路段工程的设计情况,现将本项目设计工作报告如下: 一、概况 ****高速公路工程是**市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航空产业园的快速陆路通道,其建设对**发展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及区域性交通枢纽、完善**两港集疏运系统及区域综合运输网络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务来源及依据 1、本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2、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 3、本项目工可报告; 4、省发改委《关于****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粤发改委[XX]286号); 5、本项目修编初步设计文件;

6、省交通厅《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粤交基函[XX]779号); 7、省交通厅《关于****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粤交基[XX]627号); 8、沿线地方政府有关的函件、文件、规划资料等; 9、交通部部颁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项目走廊带内中段属海湾区平原地貌,地形平坦,起伏小;南段及北段为残留有隆起的残丘和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南段相对高差约130米左右,植被发育,自然山坡坡度约20~40;北段地形切割较强,相对高差约150m,植被发育,全线南段及中段河流沟涌较多,地表水系发育,北段仅以鱼塘和水库为主。 2、不良地质 淤泥、淤泥质土在项目区域普遍分布,埋深0~40米,厚度2.1~39.6米,其力学性质差,对路基填方稳定性及沉降较大影响,对摩擦桩有负摩阻的影响,桥基施工中易产生缩径、塌孔等不利影响,本路线范围内无液化砂土及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3、气象水文 项目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季潮湿,多台风暴雨,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C,极端最低气温1°C,极端最高气温37°C,以6~9月最热,1~2月最冷,年平均降雨量1964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最大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部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3)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国标(GB)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软件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 2)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 3)支撑软件是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的实际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 ②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不能使用户满意 ③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存在漏洞,需要经常打补丁 ④大量已有的软件难以维护 ⑤软件缺少有关的文档资料 ⑥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⑦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增长 5、软件工程:此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学科。 1)研究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开发费用内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高质量是指错误率低、好用、易用、可移植、易维护等)。 2)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①方法: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

化工原理分离工程知识点

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答:分离过程:是生产过程中将混合物转变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的操作;分离工程: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前者是根据实际产品组成而计算,后者是根据平衡组成而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错误:固有分离因子与分离操作过程无关 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答:分离因子的大小与1相差越远,越容易分离;反之越难分离。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两类? 答:平衡分离过程: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即达到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不同分配,并将其它影响参数均归纳于级效率之中,如蒸发、结晶、精馏和萃取过程等。大多数扩散分离过程是不互溶的两相趋于平衡的过程。速率分离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在压力、温度、组成、电势或其它梯度所造成的强制力的推动下,依靠传递速率的差别来操作,而把其它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如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通常,速率控制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如果令其互相混合,就会完全互溶。 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的类型。 答:分离过程的原料可以是一股或几股物料,至少必须有两股不同组成的产品,这是由分离过程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媒介)而引起的,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或物质(MSA),分离剂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例如,要把糖水分为纯净的糖和水需要供给热量,使水分蒸发,水蒸气冷凝为纯水,糖在变浓的溶液中结晶成纯糖。或供给?令量,使纯水凝固出来,然后在较高剃温度下使其隔出化;这里所加入的分离剂为ESA。也可将糖水加压,通过特殊的固体膜将水与糖分离。这里所加入的分NEW口e录制小视频离剂为MSA。此外,ESA还可以是输入或输出的功,以驱动泵、压缩机;在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液膜固膜分离中,均须加入相应的MSA。

工程设计员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设计员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年已接近尾声,一年来,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始终坚持团结同志,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注重工作程序,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较好地完成了设计所领导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和广大同事一起,积极主动地配合设计所领导,团结一致,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x至x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工作。在参与本项目设计中我积极向院科室的各位同事学习,学习先进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通过本项目设计学习使我熟练的掌握了最新的桥梁设计软件,也对桥梁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2、十天高速公路两当连接线二级公路初步设计工作。本项目为设计所组建和扩大后独立承担的第一条设计任务,面临着设计人员整体技术薄弱,经验少,工期紧,任务重,本人第一次担任设计专业负责人的情况,在项目初期外业测量中,根据工作分工我积极带领同事搞好控制点复测工作,后期放线与调查中,结合自己以前的经验,与相关专业的同事做好协调,仔细调查清楚每一处拟设构造物处的地形和现场情况,对于大的技术方案和自己拿不准的问题积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内业设计中,面对组内人员技术和经验不足的情况,我在做好协调,

在对新同志传、帮、带的同时也主动承担了全线11座大桥的初步设计工作。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设计任务。 3、兰州进出口收费站改造设计工作。 4、x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5、x水电站专用桥和x坝人行吊桥前期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设计工作。 6、x线x至x至和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工作。在项目初设外业阶段,我主要负责桥涵调查,搞好调查是进行后期设计工作的依据,也是方案必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责任大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调查中充分了解路线布设的意图,及时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与总体组进行沟通,避免了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以影响总体进度。在内业设计中,合理安排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积极主动的与借调的设计院专业科室的同事进行沟通,听取组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与道路和路线组的协调。本项目从初设外业到内业交文件,前后历时1个月,在公司的支持和设计所领导的领导下,通过全体设计人员的加班加点不懈的努力,11月底顺利完成了初设工作,向公司和设计院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为设计所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7、x线x至x和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在完成初设的同时,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我们有开始了施工图设计。为保证我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项目之初,通过制定分工计划安排表,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后期设计中始终坚持全面、精细化设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