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三次修改稿

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三次修改稿
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三次修改稿

浅议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

马乾凯、雷添淇(沈阳市数学会,辽宁 沈阳 110044)

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鉴于学生12年数学学习,对量的大小识别是最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如何深挖此类问题的本原结构,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一般的方法,对高三备考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几道典型试题为例,对常量与变量的大小比较归结出几种方法。

在高中数学必修5不等式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的最基本方法——做差比较法. 当比较的两数同号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坐商比较法。以上两种方法是我们确定数量大小关系的最基本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对于变量而言,只有形式相似即可以在作差时提取公因式或进行相除运算时可约分者方可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判断;或形式相同(变量相同)可以先进行作差整理成函数,而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而进行判断。而对于形式相似的常量,则可直接采用此法。

一 常量的大小比较

例1 试用比较法说明1与2的大小关系。

1210,12-=-<∴

或Q 1,2同正且11212

÷=<,12∴< 评析:对于形式相同的常量,可以进行减法运算或除法运算的,可以用作差法与作商法进行比较。

例2 试比较1.72.5 与1.73的大小。

法一: 2.531.7

1.7∴<。

法二:1.72.5与1.73的形式相同,为同底数指数形式,因此可以借助指数函数单调性考虑。

因为指数函数 1.7x y =在R 上是增函数,且2.5<3,所以, 2.531.7 1.7<

评析:形式相同,当不可直接进行做差比较法时,可以考虑借助某个单调函数,利用该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但如果形式不同,以致不可以进行运算,又当如何处理呢?

例3 (2010全国卷I )设123log 2,ln 2,5a b c -===则( )

A .a b c << B. b c a << C. c a b << D. c b a <<

首先,我们考虑把待比较的数变形,划归为形式相同我们可以比较的形式.

因为a 、b 为同类的常量,因此可变形为相同形式,即3ln 2log 2ln 3

a ==, ln 2ln 2ln 21ln

b e

===。 Q ln 2ln 20=>,ln3ln 0e >> ∴ln 2ln 2ln 3ln e

<,即a b <

但c 与a 、b 类型不同,无法划归为形式形同可以比较的形式,此时该如可处理呢? 先看如下例题:

例4 已知2log 3a =,0.78b -=,16sin 5

c π=,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c b a >>

此题中a 、b 、c 虽都是常量,但没有一个可以在事先不利用计算设备情况下,将常量的精确值或近似值人工的计算出来,并且也无法划归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 此时,作差法与作商法均已失去效能,那问题又应如何处理?

物理学科中有这样两个名词“参照系”与“参照物”。其定义为:由于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首先要确定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哪一个物体来说的,被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系,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这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如果我们找到某个“参照物”,该“参照物”就可以与题目中a 、b 、c 进行大小比较,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作为“媒界”利用不等关系的传递性,便可判断出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或者找到数学中的某个“参照系”,把题目中的三个常量安置其中,根据每个“参照系”在数轴的具体位置,即可判断出a 、b 、c 相应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中,常量的“参照物”、“参照系”是什么呢?其实,在比较大小最基本的方法——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参照物”. 作差与“0”比较大小;作商与“1”比较大小. 因此,“0”与“1”自然成为我们首先考虑的“参照物”或“媒界点”.

22log 3log 21a =>=Q ,即1a >;0.700881b -<=<=,即01b <<;15sin sin 065

c ππ==-<,即0c <. 01c b a ∴<<<<,即c b a <<.

故选D.

而对应的参照系应是参照物所在系统,即数轴。因此,对于此类常量无法事先得知其精确值或近似值,又无法化归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的问题时,可以用一个区间估计其大小(区间越小则估计越精确). 但这个区间必须得是一个,即每个变量的估计区间彼此无交集。这时,就可以在数轴上标出各个量的大概位置,即将所有常量纳入到该“有效参照系”(数轴)内,根据各“有效参照系”在数轴上的位置,即可判断出常量间的大小关系。

前面利用“0”和“1”作为“参照物”解决问题的实质是用(,0)-∞、(0,1)、(1,)+∞这

三个区间来估计a 、b 、c 的范围,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判断出a 、b 、c 的大小关系.

现在,接着来思考例3.

首先考虑的自然应是把c 简化:1

25c -==再来思考找到两个区间来分别估计a 、b 和c 的范围,如果两个区间无交集,那么便可以通过数轴来判断出其大小关系. Q ln 2ln 21ln 3ln 42a =

>=,ln 2ln 21ln ln 2b e =<=, ∴112

a b <<<

又Q 12c =

<= ∴112

c a b <<<<,即c a b << 至此,例3求解完毕,选C.

评析:当待比较大小的量的形式不同,首先考虑是否可以划归为形式相同的量进而用法(一)、法(二)来解决问题。当无法划归为形式相同的量时,可考虑用区间估计法来解决问题。优点:此法可解决所有的常量比较大小的问题;局限:如何合理的找到相应的区间来估计各个常量成为关键。

前面是对常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总结。下面来看变量间的大小比较。

二 变量间的大小比较:

变量与变量比较有二种类型:

(1)双元变量之间可以进行作差运算,然后对差式进行因式分解,变形为积的形式或是利用均值不等式以及简单线性规划等手段.根据条件,判断各因子的正负,进而判断差后整体的正负(与“0”比较大小),从而到变量间的大小关系. 此外,对于四个选项均是确定的大小关系的选择题,用赋值法求解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2)在单元变量间的大小比较问题中,较为简单的可直接利用函数单调性或某类函数的图象进行比较;较为复杂的问题如可等价的转化为两基本初等函数解析式的大小比较问题,可利用图像法直接画出草图,进而判定。上述方法失效时,则可先进行作差运算,再将差后结果整理成一函数,进而利用导数法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及零点(画出草图),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例5 已知0a >,0b >

. 两变量为同类型可以进行运算,因此利用做差法即可.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综合拓展练习 (新版)青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πR2中,有关常量和变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S,R2是变量,π是常量 B.S,R是变量,2是常量 C.S,R是变量,π是常量 D.S,R是变量,π和2是常量 2.据调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地铁站自行车存车处在某星期日的存车量为4000次,其中电动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0.3元,普通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0.2元.若普通车存车数为x辆次,存车费总收入为y元,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A.y=0.1x+800(0≤x≤4000) B.y=0.1x+1200(0≤x≤4000) C.y=-0.1x+800(0≤x≤4000) D.y=-0.1x+1200(0≤x≤4000) 3.某同学在测量体温时意识到体温计的读数与水银柱的长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就此他与同学们选择了一种类型的体温计,经历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他们收集的数据如下: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判断,水银柱的长度L(mm)与体温计的读数t℃(35≤t≤42)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式为() A.L= 1 10 t-66 B.L= 113 70 t C.L=6t- 307 2 D.L= 3955 2t 二、填空题 4.小明带10元钱去文具商店买日记本,已知每本日记本定价2元,则小明剩余的钱y(元)与所买日记本的本数x(元)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y= 10- 2x.在这个问题中______是变量,_______是常量. 5.在函数y= 1 2 x-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6.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20%的利息税,则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学期18章第一节内容,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学习中渗透了许多后续内容,这些都为以后研究函数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

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由扔入水中的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波浪,燃烧

常量与变量的相互转化

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角色 漳浦一中 杨跃民 363200 我们知道,常量即固定不变的已知量,变量即变化着的未知量.但变量与常量的地位是相对的,灵活、正确处理变量与常量角色的相对关系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天壤之别,极具神奇的艺术魅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常常会碰到常量与变量关系处理的现象.改变审视的角度,灵活变换它们的角色,有时将常量看成变量,而将变量当作常量,将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正确处理常量与变量的角色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是一门具有高层品味的科学艺术,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们绝不可低估它的作用.它是一种有动态、带逆向思维特性和综合艺术品性的解决问题的上策或良策.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高考模式的改革,高考的数学试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它着眼于知识点新颖巧妙的有机组合,试题新而不偏奇,活而不过难;着眼于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着眼于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要注意自觉克服绝对化的僵化思维,充分挖掘数学问题中潜在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特殊性和简单性,尽力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灵活处理数学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角色的相对性.引导培植学生综合全面的优秀思维品质和良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框架体系. 一、巧理对称关系式问题中量间角色的平等性 对称关系式中,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处理时有一定的困难,但当把式中量间角色的平等性加以剥离, 有的量成为常量,有的量成为变量,使它们成为不平等,处理时常常能起到奇妙的效果. 例1:设a>0,x 、y 、z ∈R,x+y+z=a,222z y x ++=2 a ,求x 、y 、z 的取值范围. 分析 该问题中x 、y 、z 均为变量,地位均等,条件中的两式都是轮换对称式,相结合消去z 得到()2 22y x a y x --++=2 a ,将此式中的变量x 当作常量看待,整理成关于 变量y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2y +(x-a)y+(2 x -ax)=0,因为该方程有实根 ∴△=()2 a x --4(2 x -ax)≥0?32 x -2ax-2 a ≤0 将x 看成变量,则此式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得- 3 a ≤x ≤a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 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说课设计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将从具体的概念性知识转移到抽象概念,也是初中知识的一个过度,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将初步认识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函数。本节也是后期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一个铺垫,以及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和理解概念的能力相应的有一些具备,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初步接触,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疑惑感是很正常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会摆脱疑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掌握函数概念,掌握函数表达式的三种表示方法,运用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引入生活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会发生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解决:通过对生活例子的研究,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及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满足条件和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对实际生活例子的探索获取数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树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函数与变量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教学难点:变量与函数概念的讲解与理解。 教法分析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启发、引导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结合坐标系的知识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如图是曲靖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19.1.2《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南康六中任善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函数概念的第一节,在函数与图象这一章里,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是能否学好后面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领悟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否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法分析 因本节内容主要是函数的概念,以讲授为主,运用举例、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法指导 学生以听为主,在初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概念; (2)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天气情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了解变化关系。 时间/h 9 11 13 15 …… 气温/0C …… (3)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时,其中变量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完整版)常量与变量练习题

1.圆周长公式C=2πR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π、R 是变量,2为常量 (B)C 、R 为变量,2、π为常量 (C)R 为变量,2、π、C 为常量 (D)C 为变量,2、π、R 为常量 2、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写出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一辆汽车行驶5小时,写出行驶路程 s(千米)与行驶速度v(千米/小时)之间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_ ___(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⑴ 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函数关系式;关系 式为 (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⑵ 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价a (元)的函数关系式.关系式为 (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3)、用长20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则矩形的面积S 与它一边的长x 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式为 (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4、用长20m 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 ⑴ 写出矩形面积S (m 2)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x (m )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⑵ 写出矩形面积S (m 2)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x (m )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 _______(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5:指出下列变化关系中,哪些x 是y 的函数,哪些不是,说出你的理由。 (A ) y =x +1 (B )y =2x 2+3x -2 xy=2 ②x+y=5 ③|y|=3x+1 6: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底边长为10的三角形的面积y 与高x 之间的关系式; (2)某种弹簧原长20厘米,每挂重物1千克,伸长0.2厘米,挂上重物后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上的重物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3)某种饮水机盛满20升水,打开阀门每分钟可流出0.2升水,饮水机中剩余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式。 (4)已知定活两便储蓄的月利率是0.0675%,国家规定,取款时,利息部分要交纳20%的利息税,如果某人存入2万元,取款时实际领到的金额y (元)与存入月数x 的函数关系式. (5)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用油4升,求油箱中剩余油量y (升)与工作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 7.如图6-2所示,长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上,AD=20cm ,当B 、C 在平行线上运动时,长方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长方形的长AB 为x (cm ),长方形的面积 )cm (y 2可以表示为_____. (3)当长AB 从25cm 变到40cm 时,长方形的面积从_____2cm 变到_____2 cm .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新洲镇中心学校李家海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根据新课标及我县“乐学高效”课堂模式实施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的意义,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掌握变量与常量间的关系,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及函数。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19.1 变量与常量 年级八年级课题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 目 标知识 技能 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找出变量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由熟悉的例子系统地认识常量与变 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 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认识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变量与常量。 二、探究新知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①根据题意填表 t/时 1 2 3 4 5 s/千米 ②思考: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变的过程还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个量的值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值是变化的?数值变化的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票,午场售出205张票,晚场售出310张票,则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思考:题中哪个过程是不变的过程?哪个过程是变化的过程?在变化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量?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出来? 3. 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4.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三、课堂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 生观察,分析,讨论, 写出答案 学生观察分析,合作 交流后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 的答案,归纳定义 由实际问题引起 学生的好奇心 由熟悉的例子感 受新知,从不同 事物的变化过程 中寻找出变化量 之间的变化规律 加深对变量,常

2.1.1(一)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教案

第二章函数 §2.1函数 2.1.1 函数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学习要求】 1.通过丰富实例,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 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用集合与对应刻画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函数的概念: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中的任意数x,按照确定的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集A)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区间概念:设a,b∈R,且aa,x≤a,x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吴刚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是吴刚,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的前提知识,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垫定了基础。它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了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然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已经相互之间的关系。 2.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经历了探究具体情境中变量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变量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故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熟悉的背景中感悟变量的意义。 学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个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问题,形成概念。 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我创设了两道变式演练。练习讲解完后,我将对本节内容作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一下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感到困惑与疑难的地方。再由我来作小结,再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小结完后,我会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我将布置两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 接下来,我谈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变量的定义与声明

1.变量的定义 从前面的章节可以看出,程序中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有名字。然而字面量却是个例外,它没有名字。那么使用变量,我们就可以为某个值取名字了。实际上,我们是为系统内存中用于保存数据的某块空间取名字。 ANSI C规定: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因此当用C定义变量时,不仅需要指定变量名,而且还必须告诉编译器其存储的数据类型,变量类型告诉编译器应该在内存中为变量名分配多大的存储单元,用来存放相应变量的值(变量值),而变量仅仅是存储单元的别名,供变量使用的最小存储单元是字节(Byte)。 由此可见,每个变量都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个存储单元的位置都由“地址”唯一确定并引用,就像一条街道上的房子由它们的门牌号码标识一样。即从变量中取值就是通过变量名找到相应的存储地址,然后读取该存储单元中的值,而写一个变量就是将变量的值存放到与之相应的存储地址中去。 由于变量的定义不是可执行代码,因此要求局部变量的定义必须位于用“{}包围的程序块”的开头,即在可执行代码的前面。比如: int lower_limit = 80; //定义lower_limit为整型变量 即在定义lower_limit为int类型数据时,系统就已经为变量lower_limit分配了存储单元。请注意区分变量名和变量值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lower_limit为变量名,80为变量lower_limit的值,即存放在变量lower_limit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那么到底如何获得变量的地址呢?C语言使用“&(地址运算符)加变量名”的方式获取变量的地址,比如,&lower_limit就代表变量lower_limit的地址,详见后续相关章节的描述。 一个定义只能指定一种变量类型,虽然后面所带的变量表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该类型的变量: int lower_limit , upper_limit , sum; 但如果将一个定义语句中的多个变量拆开在多个定义语句中定义的话: int lower_limit; // lower_limit为数据下限 int upper_limit;// upper_limit为数据上限 int sum;// sum为求和的结果

七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同步练习2019年同步练习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数学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同步练习为大家巩固本课的重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 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 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 变量是() A. 物体 B.速度 C.时间 D.空气 2. 小丽烧一壶水,发现在一定时间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即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如果用t 表示时间,T 表示温度,则_______ 是自变量,_____ 是因变量. 3. 购买单价是0.6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量n(枝) 的关系式为() ,其中() 是常量,() 是变量。 定时间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如果用t 表示时间,T 表示温度,则____________ 是自变量,____ 是因变量. 4. 设一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其中变量是() 5. 下列关于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C=2冗r中, 说法正确的是() A. C、r是变量,冗是常量 B. r、冗是变量,2是常量

C. C、r 是变量,2 是常量 D. C、r是变量,2n是常量 6. 已知点P(x,3-x)在第二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 ? ? ? ?) A.x v O B.X v 3 C.x > 3 D.0 < x < 3 7. 已知点P(a , a+2)在直线y=2x —l上,则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可表示为 A.(3 ,5) B.(一3,5) C.(3 ,一5) D.(一3,一5)

以《常量与变量》为例谈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以《常量与变量》为例 谈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涉县西戌中学李彦江 一、数学概念课的作用及形成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只有基本概念清晰、理解正确、思维才会敏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的教研主题,并以此展开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根据我们一学期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数学概念课教学应经历: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生活背景→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本文将通过一则“《常量与变量》的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一课一研”数学概念教学基本程序 1、课前研课

提前一周确定主备人和备课内容,如本课由王丽娟老师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学设计(导学案)和课件,然后由王丽娟老师说课,由本组教师提出改进建议。王老师根据建议进行修改,确立上课用教学设计、课件、练习、测试题等。 2、课上观察 组织本组教师听王老师的先行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学习环境、课堂调控、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进行观察。 3、课后反思 进行教研组评课,先由王老师对本课进行课后说课,重点说反思,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课,最后由同头教师二次备课,形成教学资源包供教学循环使用。 三、“一课一研”教学概念课教学实例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究我们初步确立了“概念课”教学模式。下面以《常量与变量》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教学内容:20.1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理解常量与变量。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生活情境入手,化繁为简;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图1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看出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思考: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一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3:收音机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对应的数值: 仔细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4:圆的面积是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的.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问题1: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示图)学生观察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引出“变量”。 问题2:学生观察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 在其他二个问题中有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常量与变量练习题汇编

认识函数练习题 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自变量、函数的概念: 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的取值通常有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我们叫它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要从两个方面考虑:①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②结合实际意义,使函数在实际情况下有意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函数图象: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练习题 1.圆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π、R是变量,2为常量 B)C、R为变量,2、π为常量 C)R为变量,2、π、C为常量 D)C为变量,2、π、R为常量 2、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写出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一辆汽车行驶5小时,写出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速度v(千米/小时)之间的关系式。关系式为(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⑴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函数关系式;关系式为 (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⑵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函数关系式.关系式为(是 自变量,是因变量) ⑶用长2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则矩形的面积S与它一边的长x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式为 (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用长20m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 ⑴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x(m)的关系式;关系式为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⑵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x(m)的关系式.关系式为(是自变量,是因变量)5:指出下列变化关系中,哪些x是y的函数,哪些不是,说出你的理由。 ①y=x+1 ②y=2x2+3x-2 ③ xy=2 ④x+y=5 ⑤|y|=3x+1 6: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底边长为10的三角形的面积y与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

第五章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没有精确也就没有科学。在教育研究之前,首先要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作全面、清晰地了解。对研究问题中变量的表述要尽可能清晰、准确,不得含糊其辞。因此,我们要对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某些词语或术语作出精确的说明,为了便于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还有必要对有关变量涉及的词语或术语下操作性定义。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是研究科学性的体现,也是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变量的定义与操作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变量(概念),如教学,素质,教学目标,创造性等。对这些变量,不同的人由于经验、认识、所处地位、理解角度等的差异,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为了使其他人能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为了使研究结论准确可靠,研究者必须厘清概念的含义,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测量方法或操作性定义。厘清概念通常是给概念下抽象性定义(概念性定义),规定测量指标则是给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课题的主要变量或概念一经确定,接下来的事就是要给这些变量下定义,界定变量的含义。但是变量是有变化、有差异的因素,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不一致,解释也不尽相同,另外人们通常所使用的词汇术语的含义是模糊的和会意的,变量本身不会告诉我们需要收集什么样的资料或怎样进行测量,然而科学研究要求我们必须使每一个术语具有明确的含义。因此在研究设计时有必要使研究变量精确化、概念化,具体描述变量含义,赋予变量以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使研究者和读者形成共识。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模糊观念是可以转化为可认知的、可测量的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认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测量的,只不过测量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只要变量存在,就能对其进行测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前提。但测量要达到的精确程度是有区别的。下面是巴比(Earl Babbie)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所用的一个例子①: 我:社会科学家可以对任何存在的事物进行测量。 你:哈!我赌你做不到。 我:你告诉我要测量什么吧,我可以告诉你如何去测量它。 你:好吧,怎样测量“偏见”。 我: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上。你说,社会上真的有偏见吗? 你:当然!谁都知道有偏见。谁都知道!如果你够聪明的话,我想你也知道。傻瓜也知道。 我:从前每个人都认为地球是平的。我想知道的是,你怎么知道就真的存在偏见? 你:好了,好了!你似乎不会“观察”。好了,“我看见过偏见。” 我: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偏见是怎样存在的呢? 你: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他说他永远也不会让女人做主管,因为他认为女人不着边际,而且没有理性。看吧!这个例子不错吧! ①(美)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上册),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50-151页。

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x 1.5m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会常量与变量的相对性,增强符号意识与识图能力; 3.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习过程: 一、探究常量与变量 学习任务(一) 探究以下四个问题,并将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1)暑假期间,从早上8:00到下午2:00到青云湖游玩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一位同学对某天的入园人数进行了详细统计,统计结果为:上午8点开始统计时,入园人数已有100人,以后的时间段以每小时50人的速度增加,则入园总人数y (人)与统计时间x (h )之间的关系式为y=100+50x. ①计算当x 取下列数值时y 的值,并填写下表: 统计时间x/时 1 2 3 4 5 6 入园人数y/人 150 ②上面问题中,那些量保持不变?哪些量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2)某种杂志每册定价5.80元,买3册应付款_____元;买5册应付款_____元;如果买x 册,应付款y 元,那么y 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为y= .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___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_______. (3)一个长方形的推拉窗,窗扇高1.5米,如果活动窗扇拉开的距离为x 米,拉开后的通风面积为y 平方米,那么y 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为y=______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勤动脑,多动手,就会发现数学的美!

持不变的量是___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__________. (4)小亮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补充表格观察并思考: ①输出的y 值的分子与输入的x 的值有什么关系? ②输出的y 值的分母与分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③当输入的数据用x 表示时,输出的数据y 怎样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 ④在以上这个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 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总结概念: 1.常量: 2.变量: 二、跟踪训练、小试牛刀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 2 a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h 为变量,S , 1 2为常量 B.S 为变量,a,h 为常量 C.S ,a ,h 为变量,12为常量 D.S ,a 为变量,1 2 ,h 为常量 2.指出下列公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电费的计算公式为y=0.52x,其中y(元)表示电费,0.52(元/千瓦时)是单价,x (千瓦时)表示用电量; (2)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为l =3a,其中l 表示等边三边形的周长,a 表示等边三角形一边的长; 3.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50L ,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如果用Q (升)表示油箱内剩余油量,用t(小时)表示行驶时间,则Q 用关于t 的代数式表示为 ,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 ,变量是 . 输入(x) (1) 2 3 4 5 6 … 输出(y ) … 1 2 25 38 411

常量与变量练习题(通用)

1.圆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π、R是变量,2为常量 (B)C、R为变量,2、π为常量 (C)R为变量,2、π、C为常量 (D)C为变量,2、π、R为常量 2、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写出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 的关系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一辆汽车行驶5小时,写出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速度v(千米/小时)之间的关系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⑴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 的函数关系式;关系式为(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⑵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函数关系 式.关系式为(是自变量,是因变量)(3)、用长2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则矩形的面积S与它一边的长x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式为(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用长20m的篱笆围成矩形,使矩形一边靠墙,另三边用篱笆围成, ⑴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x(m)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⑵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x(m)的关系式.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5:指出下列变化关系中,哪些x是y的函数,哪些不是,说出你的理由。 (A)y=x+1 (B)y=2x2+3x-2 ① xy=2 ②x+y=5 ③|y|=3x+1 [B组] 6: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底边长为10的三角形的面积y与高x之间的关系式; (2)某种弹簧原长20厘米,每挂重物1千克,伸长0.2厘米,挂上重物后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上的重物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3)某种饮水机盛满20升水,打开阀门每分钟可流出0.2升水,饮水机中剩余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