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便于学习者巩固运动生理学的知识。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各个方面,适合初学者和掌握一定基础的学生使用。下面是题目及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运动中的肌肉疲劳?(ABCD) A. 运动中肌肉产

生大量的乳酸 B. 体内糖原储备不足 C. 运动中氧气供应不足 D. 运动中出现气体交换异常

答案:ABCD

2.运动训练会对身体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ABCD) A. 肌肉耐力 B. 心

肺功能 C. 代谢水平 D. 神经系统

答案:ABCD

3.下列哪个因素对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ACD) A. 遗传基因 B. 性

别 C. 年龄 D. 训练水平

答案:ACD

4.下列哪种饮料适合在运动后补充能量?(ABC) A. 纯水 B. 天然果汁

C. 含糖运动饮料

D. 含咖啡因的饮料

答案:ABC

5.下面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体氧耗量的因素?(D) A. 运动强度 B. 运

动频率 C. 运动方式 D. 睡眠时间

答案:D

二、判断题

6.肌肉是由单个肌纤维构成的,而不是由多个肌纤维。答案:错误。

7.长时间不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答案:正确。

8.运动时身体的能量主要来源是蛋白质。答案:错误。

9.足球属于耐力型运动。答案:错误。

10.运动中心主要影响心率和呼吸频率。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1.什么是肌肉疲劳?有哪些常见的肌肉疲劳原因?

答:肌肉疲劳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无法维持最初的性能状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力

量下降,并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常见的肌肉疲劳原因有:乳酸堆积、糖原储备不足、神经可塑性和肌肉损伤等。

12.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有哪些?为什么需要适应?

答:身体适应运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适应、中级适应和高级适应。身体需要适应运动,因为适应运动可以使身体在生理和机能上更加强大,提高身体对运动的承受能力,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和长寿。

13.为什么需要在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

答: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可以预防和减轻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等问题。拉伸运

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压力,减轻肌肉疲劳,防止肌肉受伤。此外,拉伸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

14.什么是心率最大值?如何计算?

答:心率最大值是指人体能够在运动中实现的最高心率水平。可以采用220减去年龄的方法计算,即心率最大值=220-年龄。

15.运动中心是什么?它对运动有什么影响?

答:运动中心是指大脑中负责控制身体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中心对运动

有很大影响,它可以控制心率、呼吸频率、肌肉张力等生理指标,同时可以调节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从而影响运动表现。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说,运动中心的训练和调节非常重要。

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减小,表示()。 A.膜通透性减小 B.脆性减小 C.脆性增加 D.膜通透性增加 正确答案:C 2、一次性运动引起的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A.均抑制 B.前者抑制,后者亢进 C.前者亢进,后者抑制 D.均亢进 正确答案:D 3、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骨髓 B.扁桃体 C.淋巴结 D.脾脏 正确答案:D 4、()在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 A.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C 5、()细胞被认为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 A.嗜酸性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碱性细胞 D.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B 6、抗体一般由()细胞产生。 A.K B.T C.NK D.B 正确答案:D 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A.1 B.0.8 C.0.7 D.0.85 正确答案:B 8、运动后因血糖下降导致的疲劳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能量衰竭学说 正确答案:D 9、运动性疲劳主要是乳酸造成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能量衰竭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正确答案:D 10、运动性疲劳是由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B.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C.能量衰竭学说 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正确答案:B 11、疲劳时皮层中r-氨基丁酸浓度升高是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B.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运动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 1、房室压力梯度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但它的形成主要是()。 A.心室收缩 B.心房收缩 C.心室舒张 D.心房舒张 正确答案:C 2、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 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C.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正确答案:A 3、长期耐力性运动促使心脏容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耐力性运动()。 A.使心输出量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B.心脏工作时间长,心肌耗氧多 C.运动时间长,心肌增厚明显 D.回心血流加快,血量增多 正确答案:A 4、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乙酰胆碱激活 B.促胰岛素的激活 C.盐酸的激活 D.胃泌素的激活 正确答案:C 5、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正确答案:B 6、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肝脏 B.肾脏 C.脑组织 D.心脏 正确答案:C 7、肾单位是指()。 A.肾小体、肾小管 B.肾小球与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D.肾小体和髓袢

正确答案:A 8、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 B.维持水和酸碱平衡 C.排泄尿胆素 D.分泌激素 正确答案:C 9、脂肪的呼吸商为: A.1 B.0.85 C.0.8 D.0.7 正确答案:D 10、甲状腺主要分泌()。 A.四碘甲腺原氨酸 B.三碘甲腺原氨酸 C.一碘酪氨酸 D.二碘酪氨酸 正确答案:A 12、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肝糖原贮备增加

运动生理学习题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生存的环境,亦可称之为( A ) A.细胞外液 B.血清 C.血浆 D.细胞内液 2.当人们进行冬泳前,游泳环境各种刺产生的信息,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动员体温调节中枢,其机制属于( D ) A.减压反射 B.听觉反应 C.正反馈调节 D.前馈反射 3.下面哪一种反射活动属于正反馈( A )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应 C.正反馈调节 D.体温调节反射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是( C ) 1.后天获得的一种低级神经活动 2.先天获得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3.后天获得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4.先天获得的一种低级神经活动 二、判断题 1. 维持永远不变的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2.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缓慢、广泛和持久的特点。(√) 三、填空题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 )规律和人体各器官、( 系统 )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 2.运动生理学是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 结构 )和( 机能 )变化的规律。 3.生命活动基本特征包括( 新陈代谢 )、( 兴奋性 )和( 生殖 )。 4.人体的体液是由( 细胞外液 )和( 细胞内液 )两部分组成,其中( 细胞外液 )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5.反射弧是由(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 6.反馈的效应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是使控制部分的作用增强,称为( 正反馈 );另一种是使控制部分的作用减弱,称为( 负反馈 )。 7.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可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 前馈 ),具有( 前瞻性 )的调节特点。 四、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5.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坏境理化性质并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运动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三

一、单选题 1、肌肉收缩,产生张力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此种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为()。 A.离心肌力 B.动态肌力 C.超等长肌力 D.静态肌力 正确答案:D 2、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称作()。 A.爆发力 B.肌耐力 C.最大肌肉力量 D.快速肌力 正确答案:C 3、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A.三磷酸腺苷含量 B.肌糖原含量 C.收缩蛋白 D.脂肪 正确答案:C 4、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5、采用强度较低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长段落的间歇训练,主要是发展()。 A.无氧耐力 B.静力耐力 C.速度耐力 D.有氧耐力 正确答案:D 6、有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中的()有关。 A.蛋白质贮备量 B.三磷酸腺苷贮备量 C.脂肪贮备量 D.糖原贮备量 正确答案:D 7、运动性疲劳主要是乳酸造成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B.能量衰竭学说 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D.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正确答案:A 8、青春期前后骺软骨逐渐骨化,骨骺与骨组织合为一体,()岁骨化完成,身高不再增长。 A.25-28 B.20-25 C.17-18 D.18-20 正确答案:B 9、在儿童少年时期,宜采用()。 A.短时间速度性练习 B.长时间静力性练习 C.大负荷力量性练习 D.长距离耐力性练习 正确答案:A 10、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A.力量-速度-耐力 B.速度-力量-耐力 C.力量-耐力-速度 D.耐力-速度-力量 正确答案:B 11、最佳心率范围约在()之间。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A)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内压(),而吸气时肺内压(B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5、潮气量是指(B)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吸时 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C)。 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 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 C)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8、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 B)肺通气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9、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 B)而得名。 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 10、若要增加肺泡通气量必须增加( B)。 A、肺通气量 B、呼吸深度 C、呼吸频率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a)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内压(),而吸气时肺内压(b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运动生理学试卷10套参考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0)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每博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博输出量”,简称“博出量”。 2、牵张反射:是指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3、相对肌力:又称比肌力,是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1cm2)肌纤维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4、稳定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化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稳定状态。 5、青春期高血压:儿童少年在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性腺和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青春期高血压。其特点是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具有起伏现象,但也一般不超过150mmH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 2、神经递质,受体; 3、7.35~7.45; 4、分压差;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6、非特异性,特异性; 7、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8、大,大; 9、越容易,富有创造性; 10、加深呼吸,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11、促红细胞生成素 12、出汗;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运动时应如何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 答:呼吸的形式、时相、节奏等,必须适应技术动作的变换,必须随运动技术动作而进行自如地调整,这不仅为提高动作的质量、为配合完成高难度技术提

供了保障,同时也能推迟疲劳的发生。(2分) (1)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如技术动作需要胸、肩带部的固定,才能保证造型,那么呼吸形式应转为腹式呼吸。(2分) (2)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一般在完成两肩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体或反弓动作时,采用吸气比较有利;在完成两肩后伸、内收、内旋、收胸、塌肩、屈体或团身等动作时,采用呼气比较有利。(2分) 2、测定脉搏(心率)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脉搏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1分)在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和心率是一致的,所以运动实践中常用脉搏测量来代替心率测定,(1分)其意义是: ①安静时一般人和运动员心脏机能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运动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1分)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1分) ②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对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一定意义(1分)。 ③运动中的摄氧量是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目前广泛使用摄氧量来表示运动强度。(1分) 3、“极点”出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运动,为什么会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答:“极点”出现后,如果坚持运动,植物性机能的惰性逐渐被克服,改善了肌肉中氧的供应;(1分)“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减慢,减少了乳酸的产生(1分);汗腺活动加强,从汗腺中排出一定的乳酸,使有机体内环境逐渐恢复稳定,(1分)呼吸频率变得均匀,呼吸深度加深了,(1分)使植物性和运动性机能关系得到协调,被破坏了的运动动力定型重新又恢复,(1分)使“极点”被克服,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出现了“第二次呼吸”。(1分) 4、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具有什么特点?此阶段,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 答:在分化阶段,由于不断练习,学习者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2分)学习者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学习者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如果遇到新异刺激时,则学习者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2分) 这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习者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其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2分) 六. 论述题(共11分) 1、试述力量训练的方法。 答:力量训练的方法有: (1)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等长练习,又叫作静力训练法。应用这种肌力训练方法时,可以使肌肉在原来静止长度上做紧张用力,也可以在缩短一定程度上时做紧张用力。等长练习的优点是肌肉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重量较大,因此是发展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2分) (2)等张练习(向心收缩练习):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叫做向心等张力量练习,负重蹲起、负重提踵、卧推、挺举等,均属此类。向心等张力量训练法的优点是肌肉运动形式与多数比赛项目的运动特点相一致;此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根底。〔〕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响 B、适应 C、反响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根本反响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响可使控制局部的活动〔〕,正反响可使控制局部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响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根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9、要使ST优先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时强度要小,时间要短。

2023年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 12 碱储备 13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 15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 17心力储备

18血压 19动脉脉搏 20呼吸 21外呼吸 22内呼吸 23呼吸运动 24潮气 25时间肺活量 26肺通气量 27氧运用率 28最大摄氧量 29肺泡膜扩散容量30物质代谢 31能量代谢 32氮平衡 33基础体温 34激素 35 内分泌 36 内分泌腺

37感受器 38感觉器官 39感觉 40视野 41中央视觉 42周边视觉 43视力 44前庭器官稳定性45运动技能 46运动动力定性47需氧量 48摄氧量 49氧亏 50运动后过量氧耗51乳酸阈 52身体素质 53 力量素质 54有氧耐力 55无氧耐力

56速度素质 57动作速度 58赛前状态 59超量恢复 60运动性蛋白尿 61晶体渗透压 62运动性血尿 64姿势反射 65分化克制 66“第二次呼吸” 二.填空 1.可兴奋组织涉及()()()。 2.肌肉具有()和()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和()。 4.单收缩涉及三个时期:(),()和()。 5.慢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能();快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但易()。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一方面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成一定()。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和()。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10.血液的有形成分涉及(),()和()。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和()。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女子为()。 13.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有()。 14.由于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 15.心房重要作用是();心室的重要作用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是()。16.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1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因素是由于()。 18.最大心率一安静心率=()。 19.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20.心血管最基本中枢是在()。 21.机体摄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总过程称为() 22.外呼吸涉及()和()两个阶段 23.吸气末与呼气末时,肺内压与大气压() 24.气体进入血液后,很少部分是以()形式,大部分是以()形式进行运送。25.运送氧的化学结合形式为() 26.运送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形式有两种,少部分是与()形成()大部分是与()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生殖 3、兴奋性 4、稳态 5、自身调节 6、反射弧 7、反射 8、非条件反射 9、体液调节 10、局部体液调节 11、反馈 12、正反馈 13、负反馈 14、神经调节 15、神经-体液调节 16、前馈 17、生理学 18、反应 19、阈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减压反射 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 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随机多变 C.相对稳定 D.绝对不变 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B.使血压 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 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 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三、填空 1、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______法,法。运动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世纪年代开始的。 2、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3、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__,它由构成,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4、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练习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C.可逆过程, 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 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2新陈代谢3运动单位4疲劳5兴奋6膜电位7动作电位8体液9人体内环境10红细胞比容11渗透压12 碱储备13运动性贫血14自动节律性15心动周期16心输出量17心力储备18血压19动脉脉搏20呼吸21外呼吸22内呼吸23呼吸运动24潮气25时间肺活量26肺通气量27氧利用率28最大摄氧量29肺泡膜扩散容量30物质代谢31能量代谢32氮平衡33基础体温34激素35 内分泌36 内分泌腺37感受器38感觉器官39感觉40视野41中央视觉42周围视觉43视力44前庭器官稳定性45运动技能46运动动力定性47需氧量48摄氧量49氧亏50运动后过量氧耗51乳酸阈52身体素质53 力量素质54有氧耐力55无氧耐力56速度素质57动作速度58赛前状态59超量恢复60运动性蛋白尿61晶体渗透压62运动性血尿64姿势反射65分化抑制66“第二次呼吸” 二.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2.肌肉具有()和()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和()。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和()。 5.慢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能();快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但易()。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和()。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和()。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和()。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女子为()。 13.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有()。 14.由于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 15.心房主要作用是();心室的主要作用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是()。16.心肌的生理特征有(),()和()。 1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由于()。 18.最大心率一安静心率=()。 19.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20.心血管最基本中枢是在()。 21.机体摄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总过程称为() 22.外呼吸包括()和()两个阶段 23.吸气末与呼气末时,肺内压与大气压() 24.气体进入血液后,很少部分是以()形式,大部分是以()形式进行运输。 25.运输氧的化学结合形式为() 26.运输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形式有两种,少部分是与()形成()大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