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色,成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礼仪文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古代礼仪制度、礼仪文化及其演变的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古代礼仪文明强调道德伦理,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他人、守时守约等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古代礼仪文明注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

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代礼仪文明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元素,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

1. 古代礼仪制度。学习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并探讨其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作用。

2. 礼仪文化。学习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礼仪习俗以及礼仪仪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

3. 礼仪之道。学习古代礼仪之道,探讨礼仪的精神内涵和道德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礼仪教养。学习古代礼仪教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共同深入探讨古代礼仪文明的相关知识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

力。

2. 实践与体验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礼仪文明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古代礼仪文明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的笔试或口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古代礼仪文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古代礼仪文明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六、课程意义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古代礼仪文明中蕴含丰富的艺术

元素,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明礼仪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文明礼仪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文明礼仪公开课教案(篇1)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开班会前,我们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 2、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社会文明礼仪 主持人:在学校要讲文明,那么在没人监督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主持人: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那么在公共场合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说的好,相信你们做的更好!咱班的男生志气大,看,他们还要争当文明好少年呢! (二)、家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们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校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礼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做人要懂得礼貌谦让,因此中国被称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 主持人: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改革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礼仪举止包含了许多内容,你知道那些校园礼仪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主持人:规范的校园礼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这是我们常用的校园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朗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学生自由发言。 (四)、文明用语不离口 主持人:我们知道了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很重要,大家来看这位同学错在哪里了? 主持人:谈吐很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教养。作为文化人、文明人,谈吐时除了要内容高雅,有文化内涵,还要区分场合、注意分寸、言辞得体。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树立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那么,现代文明礼貌用语又有什么讲究呢? 主持人: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难免有磕磕碰碰,犯错之后的一声“对不起”就能使对方的怒气烟消云散,不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主持人:同样的一件小事,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就是“对不起”在起作用。生活中,人际交往时学会文明用语,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请看我们班同学对文明用语的体会: 三、活动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礼仪礼貌篇

1 第1课文明礼仪之——语言文明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二、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你想别人帮忙应该说什么请帮个忙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早上好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您好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晚安分别时应该说什么再见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请留步别人帮了你忙时要说什么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别客气没关系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老大爷、老奶奶……三、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 2 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四、课堂小结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话文明和礼貌待人这也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第2课《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认识《百家姓》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我姓李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6?7?6?7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二、学习新知1、简介《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 3 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2、作者介绍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3、姓氏的由来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4、强调读音“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5、教读6、趣味姓氏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7、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第3课问候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2愿意学习并使用问候语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3知道向别人问候时因对象、时间、地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 4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打招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二、出示课件感知礼貌用语。今天的礼仪小使者是小明。早晨小明起床从自己房间出来看到妈妈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板书妈妈早上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妈妈早晨好妈妈早安上学路上小明看到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怎么问候奶奶的板书奶奶您好如果是你还可能怎么问候三、礼仪活动实践1、说说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1一个熟悉的人在台上讲话。2图书馆中两个孩子的相遇。3看见好朋友坐在公交车上。4校门口遇见老师。A问声“您好”B点头微笑C招招手。D面带微笑静静的看着。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见熟人正在讲台上讲话就面带微笑静静看着而不是招招手、问声“您好”在图书馆大家都在安静的看书为什么一个小朋友看到同学迎面走来不问候“您好”而是点头微笑2、比比看那个小朋友记得快太阳升早上好见面说您好、您早遇到老师忙问候“老师早上好”老师对我点头笑。晚上星星不满天爸爸加班才返还“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爸爸夸我长大了。四、礼仪链接听老师讲故事《美的回声》一个孩子对着群山高喊“喂你干吗”群山回应道“喂你 5 干吗”妈妈告诉孩子说“你对他说?6?7我们是朋友?6?8听听他会说什么。”孩子又大声喊“您好我们是朋友”大山回应道“您好我们是朋友”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妈妈说“孩子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有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你。”五、课堂礼仪实践同学们你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呢第4课《百家姓》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家姓》复姓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姓的部分。二学习新知1、复姓的来源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由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等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由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自

中华传统礼仪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国学经典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一、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 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 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 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 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 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002423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Etiquett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时间:2017年12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开设,旨在丰富其知识结构。 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成为礼制社会的缘由,认识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礼仪文化素养,从而为更好地学习各类礼仪、展现中国人“礼仪之邦”文明友好形象打好文化基础。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常识; 2.认识中国礼仪文化底蕴; 3.能够初步具备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角度学习现代礼仪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中国古代礼仪特点,中国古代礼仪常识; 2.基本能力:能够初步具备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角度学习现代礼仪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要紧扣各部分的主题,并结合当代各类礼仪仪式的演变,运用讲座式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演示获取知识,体验礼仪文化的魅力;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中注重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素养的培养、实际训练的学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侧重于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视野角度认识和学习现代礼仪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查成绩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礼仪概要》,彭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朱筱新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中国礼仪文化》,刘青邓代玉编,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二、中文摘要 礼仪文化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中国古代社会也因此成为礼制的社会,被称为“礼仪之邦”,享誉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后经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色,成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礼仪文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古代礼仪制度、礼仪文化及其演变的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古代礼仪文明强调道德伦理,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他人、守时守约等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古代礼仪文明注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

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代礼仪文明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元素,通过学习古代礼仪文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 1. 古代礼仪制度。学习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并探讨其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作用。 2. 礼仪文化。学习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礼仪习俗以及礼仪仪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素养。 3. 礼仪之道。学习古代礼仪之道,探讨礼仪的精神内涵和道德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礼仪教养。学习古代礼仪教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共同深入探讨古代礼仪文明的相关知识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国传统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古代礼仪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敬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确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 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假如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分: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敬重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传统礼仪 九宾之礼 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特地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来宾时则高声呼唤,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三加弥尊 加有成也)网络选修课答案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仪礼》有十七篇,第一篇是()。 ?A、士相见 ?B、特牲 ?C、士冠礼 ?D、少牢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氏族社会时期,未成年人到达成人年龄后,氏族用各种方式测验其生存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氏族正式成员的仪式是()。 ?A、成丁礼 ?B、冠礼 ?C、笄礼 ?D、少牢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3 【判断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上已经不存在成丁礼。() 我的答案:×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据《礼记·内则》,几岁要学会礼让?() ?A、六岁 ?B、七岁 ?C、八岁 ?D、九岁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地支?() ?A、辛 ?B、壬 ?C、戊 ?D、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六艺的内容?() ?A、御 ?B、数 ?C、书 ?D、骑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男子二十冠而字”出自《礼记·曲礼上》。() 我的答案:√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礼仪之始在于()。 ?A、正衣冠 ?B、梳容颜 ?C、顺言辞 ?D、端行为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士冠礼共有几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第一次加冠和第二次加冠的帽子是一致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第一次加冠的人站得最低。() 我的答案:×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孔丘的字是()。 ?A、子夏 ?B、子贡 ?C、仲尼 ?D、子渊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个代表老三?() ?A、伯 ?B、仲 ?C、季 ?D、叔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 我的答案:√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五)已完成成绩:100.0分

文明礼仪教案(最新8篇)

文明礼仪教案(最新8篇) 小班传统礼仪教案篇一 礼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些文明用语、并在交往中运用文明用语。 2、学习一些文明礼仪的知识,逐步养成文明行为。 3、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游戏、活动中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重点、难点 建立文明用语意识,能遵守游戏规则规则。 活动准备 1 少儿礼仪录像(早晨到校、放学离校等等的情景)。 2、幼儿有序活动课件。 3、相对情景画面。 活动过程 一、观看少儿礼仪录像。 1、使幼儿感知早晨见面要问:早上好!中午见面要问:中午好!等。离别时要说:再见!会用:晚安。等等 2、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好。 3、幼儿和幼儿互相问好。对做得好的引导幼儿评价予以鼓励。 二、出示画面。 请幼儿指出那个行为正确,那个不正确为什么?滑滑梯一定要有秩序,上下楼梯的靠右行等等。 三、组织游戏活动(猫捉老鼠)。 1、老师示范讲游戏规则。 2、按规定轮换猫和老鼠。对按规则做游戏的孩子进行导向性评价。 教学反思 在这次有关礼仪教育的社会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示范、师幼练习、生生练习多种方式对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进行训和建立游戏规则。教师看到有很多幼儿在礼貌方面进步很快。现在班级中绝大部分幼儿早上来园时都能跟老师问早、问好还对家长说再见。但离园时,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家长来接时,都非常激动、兴奋,离园时跟老师说再见的小朋友不是很多,在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文明礼仪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文明礼仪相关知识问答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礼仪,传承良好的文明礼仪之风,从而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2、通过表演小品、打快板、相声表演、拍手歌、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让学生从小知礼仪,懂礼仪,懂得感恩父母,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快乐地与人相处,将班级管理工作和文明行为习惯落实到实处。 3、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绿色校园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二、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主题队会,让队员们对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有所认识,了解日常礼仪常识,并能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礼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礼 第一节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左传·昭公五年》: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 ?《说文解字》:“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 ?《说文》:“义,己之威义也。” ?段注:古者威仪字作义。仪者,度也。 礼的含义 ?广义的礼,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即包括政治、教化、刑法、官制等内容的各种典章制度。?狭义的礼,则专指人们(主要是贵族)的行为规范和各种典礼的仪节。 三礼 ?《周礼》侧重政治制度; ?《仪礼》侧重行为规范和具体仪节; ?《礼记》侧重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二、礼的作用 ?1、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自觉地用礼来区别于禽兽,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食礼 ?《礼记·曲礼》:“毋抟(tuán)饭,毋放饭,毋流歠(chuò),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 2、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礼是中原文明的主要标志。 ?韩愈在《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3、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赵简子与子大叔的对话。子大叔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礼记·乐记》:“礼者,天地之序也。” 4、礼是统治秩序 ?《说苑·修文》记载,齐国的晏子说:“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礼者,

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 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4.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5.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网络选修课答案

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侯”的意思是()。 ∙A、军事首领 ∙B、箭 ∙C、大刀 ∙D、枪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我国至迟在春秋时代,民间流行一种称为乡射礼的射箭比赛,它的比赛仪则,完整地记录在哪里?() ∙A、《尚书》 ∙B、《周易》 ∙C、《春秋》 ∙D、《仪礼》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古代一个国家分为好多乡。() 我的答案:√ 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六经的内容?()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史记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古代选拔德行优异的人才,一般几年进行一次,即()一大比。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乡射礼结束后,大家喝酒,一般宾先行,主动离开。() 我的答案:√ 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陈垣担任过以下哪所大学的校长?() ∙A、辅仁大学 ∙B、东京大学 ∙C、清华大学 ∙D、香港大学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古希腊比赛所强调的?() ∙A、力量 ∙B、轻便 ∙C、高度 ∙D、技巧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3 【判断题】赛跑、跳跃、投掷等都是宗教性体育。() 我的答案:× 君子之争——古代中国的乡射礼(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记录了8个国家的历史,被称为“八国春秋”的是()。 ∙A、《中庸》 ∙B、《史记》 ∙C、《春秋》 ∙D、《国语》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乡射之礼,所以仁乡党也”出自()。 ∙A、《孟子·公孙丑上》 ∙B、《论语·冶长》 ∙C、《礼记·射义》 ∙D、《左传·昭公五年》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阮元,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校勘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把大家聚集起来开会,被称为“教化”。() 我的答案:×

尚书第7课礼仪文明

尚书第7课礼仪文明 一、背景介绍 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明在尚书中得到了广泛的论述与阐释。本文将通过对尚书第7课的研究,探讨礼仪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特点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礼仪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1. 礼仪的定义与涵义 在古代中国,礼仪被视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礼仪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活动,包括婚礼、葬礼、宴会、祭祀等,它不仅关乎人们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意识,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2. 礼仪在社会中的作用 礼仪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明确规定行为准则,礼仪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避免冲突和混乱的产生。其次,礼仪有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守礼仪可以表达尊重与关怀,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互信与友好。此外,礼仪还具有美化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对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3. 礼仪的特点与特色 礼仪在古代中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与特色。首先,礼仪注重仪式性和庄重性。通过庄严的礼仪仪式,人们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尊严,增加仪式的正式感与神圣感。其次,礼仪注重细节与细致。在礼仪操作中,人们要注意各种细节,包括仪态、言行、服饰等方面。再次,礼仪注重传承与发展。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三、礼仪文明与人际关系 1. 礼仪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遵循礼仪的规范可以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顺畅。通过礼仪的表达尊重与关怀,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2. 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礼仪不仅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积极影响,也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礼仪的传统教育,追求和谐、亲和的人际交往方式,注重家庭、尊敬长辈、友善待人等等,都体现了礼仪文明的影响。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与和睦。 3. 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变革 尽管礼仪文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我们需要面对和应对新形势下的礼仪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更加多元化、灵活化,礼仪也需要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 四、结论 礼仪文明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我们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礼仪文明,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今天,我们应当重视礼仪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

国学礼仪知识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交往艺术,国学礼仪文化从内在出发,洗礼我们的内心,由内而外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礼仪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与礼仪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世界素来享有盛誉,博大精深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可以很好地拯救当代小学生的道德迷失,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礼仪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修养,与文明礼仪修养的认识,把“读经典”,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国学与礼仪实施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2、灵活性原则: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3、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4、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6、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7、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国学礼仪知识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古人文明礼仪

古人文明礼仪 古人文明礼仪 古人见面文明礼仪 现在的社会见面打招呼都比较随便:在干吗呢_吃饭了没有_最近可好_这些日常会话,随便回答,并无固定模式。 而古人并不是这样。见面怎么招呼,怎么回答,都有比较固定的模板。往浅处说,这叫学问、知识,往深处说,这叫规矩、礼貌,以下试举数例供大家学习。 头一次跟人家见面 问人家姓什么,要问"贵姓'、"上姓'或"尊姓',回答者要说"贱姓某。' 问人家名字,要问"台号'或"大号',回答则说"年幼无号',或仅说"年幼',或说"贱字某'等。 问人家多大年纪,要问"贵甲子_'回答则说"虚度(若干)岁'。 问人家住哪里,要问"府上住何方_'回答则说"舍下某处'或"草舍某处'等。 到朋友家拜访如果你时不时到朋友家拜访,要说"屡常惊动起居。'主人一般回答"幸蒙赐教,迎请不至。'你抱歉说:"屡承大教。'主人一般答说:"不敢,彼此。' 朋友久别重逢 见面时你该说"久违了。久违大教';对方会回答"不敢'。你再客套

一句:"常怀渴想,时常渴慕。'对方会回答:"彼此彼此。' 路上遇到官员要问"老大人贵职_'对方答"某职'。再问:"贵治何处_'答说:"某处。' 见老师要问:"设帐何处_'答说:"某处。'再问:"高徒几位_'或"门人几位_'答说:"小徒几人'或"顽童几人'。 路见文人要问:"治何经_'答曰:"习某经。'多说一问:"一向用功_久闻潜修。'对方会答:'一向荒疏,虚度岁月。'再说:"即日高荐_'答曰:"惶恐。' 路见武官要问:"营扎何处_'对方会答:"营在某处。'又问:"帐下几人_'对方回答:"小卒几人。'再寒喧一下:"久闻弓马精熟。'对方回答:"有失习学,未曾操演。' 路遇农夫多问"目今年田禾如何_'农夫会答"甚好'或"平常'。又问"今年宝庄收成如何_'农夫可答"甚好'或"比去年稍可'。又问"目下米价贵贱_'答曰:"价若干。' 见生意人要问:"一向生意大发_'对方会答:"托庇,只好度日。' 见书画家 要说:"久闻笔法精工。一向丹青甚妙。' 对方会答:"拙手惶恐,拙笔涂鸦。' 你客套一句:"改日拜求'或"异日转拜奉求。' 对方会答:"拙笔献丑。'或"丑笔不敢呈教。' 路见僧人要问:"宝刹何处_'僧答:"小庵何方。'你问:"上房几众_'僧答:"几僧。'多客气一句:"久闻老师禅机透彻。'对方会说:"愚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礼者理也德之则也)网络选修课答案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礼者理也德之则也)网络选修课答案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字静安 ? B、号观堂 ? C、国学大师 ? D、杭州人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单选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之口。()? A、《史记》 ? B、《礼记・表记》 ? C、《诗经》 ? D、《国学》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判断题】现今存在有很多被确认的夏朝遗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殷墟王陵区每一个墓里面都埋着一个周王。() 我的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又称周文公 ? B、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 C、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 ? D、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2【单选题】以下哪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最浓?() ? A、德国 ? B、日本 ? C、中国 ? D、朝鲜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3【单选题】以下出自《周易・观卦》的是()。 ? ? ? ? A、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B、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C、观国之光 D、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4【判断题】炮烙,亦作炮格,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判断题】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 关。()我的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 ? ? ? ? A、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B、礼,政之舆也 C、礼,王之大经也 D、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 2【判断题】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乱。() 我的答案:√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叔向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 我的答案:√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被后人尊为“述圣”的是()。 ? ? A、子路 B、冉求 ? ?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古代中国的礼仪由于其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备受瞩目。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祭祀是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祈祷,也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一种象征性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更加复杂和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体系。 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尊卑有序。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按照社会地位和年龄来确定身份和地位,礼仪也是根据这种尊卑有序的原则来制定的。在官方场合,不同官员的礼仪规范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享有更高的礼遇和尊重。在家庭中,长辈和年长的亲戚也享有更高的地位,年轻人需要向他们行礼以示尊重。这种尊卑有序的礼仪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礼仪还注重细节和形式。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细节和形式非常讲究,认为这是体现尊重和礼貌的重要表现。比如,在宴会上,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坐下,使用特定的餐具和酒杯,而且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在古代婚礼中,新郎新娘需要穿着

特定的礼服,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行礼。这些细节和形式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也强调和谐和亲和。礼仪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友好。在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例如问候礼、辞别礼、礼尚往来等。通过这些礼仪行为,人们能够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这种和谐和亲和的礼仪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古代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古代中国的礼仪注重尊卑有序、细节和形式、和谐和亲和,这些观念和实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今天,虽然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古代礼仪的价值观念仍然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明礼仪,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人伦之际万世之始——古代中国的婚礼)网络选修课答案

分 1 【单选题】什么关系是人类社会所有伦理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A、父子 •B、兄弟 •C、君臣 •D、夫妇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周易》讲的是阴阳,阴阳指()。 •A、夏冬 •B、雨水 •C、男女 •D、白天黑夜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单选题】“男女之大防”出自()。 •A、《中庸》 •B、《坊记》 •C、《论语》 •D、《缁衣》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动物界种族繁衍的基础是两性结合。()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古人认为,婚配对社会很重要,且婚配中的男方更为重要。()我的答案:×

分 1 【单选题】朱熹将结婚简化为三礼,其中不包括()。 •A、纳彩 •B、纳弊 •C、问名 •D、亲迎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提亲”即是()。 •A、纳征 •B、纳彩 •C、纳吉 •D、请期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单选题】“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出自()。 •A、《史记》 •B、《礼记》 •C、《坊记》 •D、《论语》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4 【判断题】朱熹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儒家一直很看不起妇女。() 我的答案:×

分 1 【单选题】以下哪个礼指的是“问女方的血缘”?() •A、纳彩 •B、纳吉 •C、问名 •D、亲迎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古代,弟兄间婚姻之事没有先后顺序。()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鲁昭公是鲁国之二十四代君主。() 我的答案:√ 人伦之际万世之始——古代中国的婚礼(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除哪个外,其他三项是同一个意思?() •A、纳征 •B、纳成 •C、纳币 •D、纳采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出自()。 •A、《礼记》 •B、《左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