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劣化现象,这些劣化现象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增加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因此,及时了解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设备和节省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多种劣化现象,其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

1. 机械部分劣化

机械部分劣化表现为设备发出噪音、振动大、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摩擦密封件、轴承、减震器等机械部分的损坏有关。

2. 电气部分劣化

电气部分劣化表现为信号变差、电路异常和电子元器件老化,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的老化有关。

3. 液压部分劣化

液压部分劣化表现为泄漏、声音增大和动作迟缓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液压元件如油管、阀门、缸体等的老化或磨损有关。

4. 热变形

热变形表现为设备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时,出现的变形现象。这种劣化现象主要与设备的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温度有关。

设备劣化的预防措施

针对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1. 定期保养检修

定期保养检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洁、更换磨损部件和润滑油等,可以避免机械部分、液压部分和其他部件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劣化现象。

2. 调整使用环境

设备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容易导致劣化现象的出现,因此调整设备的使用环境,保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减缓设备的劣化速度。

3. 更新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定期对设备的技术手段进行升级和更新是预防设备劣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4. 注意运行细节

注意设备运行的细节问题,例如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不合理的操作方式等,也容易导致设备出现劣化现象,因此避免这些细节问题可以有效地预防设备的劣化现象。

结论

设备劣化是设备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了解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设备保养检修、调整使用环境、更新技术手段以及注意运行细节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设备劣化现象的出现,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设备管理基础

设备管理基础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

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 (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 (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 (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 (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全员维修制(a)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修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b)各经营、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加设备管理;(c)设备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及各分厂的经营计划,设备管理目标是公司经理及各分厂厂长的任期目标之一。 (2)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保证正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点检定修基础知识

点检定修基础知识 1、设备点检的定义是什么? 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八定”)是什么? 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定点检要求。 3、什么是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设备的五层防护线,又称五层设防,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检查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 4、什么是精密点检? 精密点检的定义是:用精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设备不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绝缘、温升、变形等物理量,并经过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判定,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 5、什么是设备定修?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

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 6、什么是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 7、“五大要素”指什么? 五大要素”是: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按计划检修。 8、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是什么? 五层防护体系的五层分别指: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9、点检定修的管理体制中“五制配套”是指什么? 五制配套是指: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PD-CA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活动。 10、检修文件包的组成内容包括什么? 检修文件包的文件组成: (1)检修文件包清单。 (2)检修工作任务单。

设备劣化分析

设备劣化的形式及其对策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磨损等诸多原因而渐渐的不能继续使用,但通过保养及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设备的劣化问题。 设备劣化过程也就是设备的磨损过程。设备的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引发振动与冲击,使一些强度低的零件损坏,这不仅表现在声音变大,振动增加,同时也表现在备件更换频繁。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减少加大了设备购买的金额,使工厂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要研究设备劣化的一些问题,从而制定出具体措施以减少这种现象带来的损失。 一、设备劣化的定义 所谓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设备劣化是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点检定修管理把减少和降低设备劣化的速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管理, 搞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 一 ) 设备劣化的分类 设备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包括设备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磨损或劣化。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 1、有形劣化 ( 又称物理劣化 ) (1)、设备的有形劣化与无形劣化不同,有形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用仪表、仪器测量和测试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劣化通常是由于物质磨损或材料性质变化引起的。 有形劣化按其引起磨损和劣化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机械碰撞和摩擦、介质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物质上的磨损、腐蚀、疲劳、剥落等,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表现为零部件形状发生改变、公差配合超标、材料性质改变、效率降低等,称为第一种有形劣化 2). 设备在闲置过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实体劣化,称为第二种有形劣化。例如设备生锈、金属腐蚀、木头腐朽、塑料和橡胶老化等均会使设备产生劣化。这种劣化不管设备是否在运行,都会发生,包括闲置在仓库内的设备和备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892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示范文本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机械磨损 这是最常见的劣化形式,这种劣化有规律可循,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基础上,可以早期发现。减少由于机械磨损而产生的设备劣化的主要措施是正确操作、加强维护(尤其是润滑),找到规律后则可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或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改善磨损、对易磨损的部位要认真执行点检标准,早期发现设备隐患。 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 这是电力行业常见的金属劣化表现形式,要从加

强金属监督入手,把有关监督内容与点检管理整合,按规定进行精密点检。通过点检的优化管理,早期预防金属劣化的发生。 3.疲劳裂纹 发电设备的高温高压部件极易产生疲劳裂纹。裂纹是机械疲劳的信号,应采取必要措施及早处理。 为防止和减少疲劳裂纹的发生,应注意下列几点: (1)减少结构设计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2)要避免金属加工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3)减少设备操作上的应力,避免机械超载运行、冲击负荷、不均匀受热和加热(冷却)速度过快等。 4.腐蚀 设备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坏过程称为腐

蚀,这在发电厂十分普遍,要从改进机件的原材料入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对易产生腐蚀的部位应加强点检力度,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劣化。 5.绝缘损坏 防止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要从加强包括绝缘监督在内的各项技术监督措施入手,使各项监督与点检管理相整合,把有关技术监督工作和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的设备易劣化隐患。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润滑不良;2.灰尘沾污;3.螺栓松弛;4.受热;5.潮湿;6.保温不良等。 设备润滑的三个要点 (1)油种;(2)给油量;(3)给油周期。 设备劣化的二种型式 (1)功能下降型: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预防劣化的对策 预防劣化对策:预防劣化、测定劣化、修复劣化 预防劣化:(1)日常点检维护:给油脂、更换、调整、紧固、清扫;(2)改善维修:维持性能。 测定劣化:点检检查-良否点检、倾向检查。 修复劣化:(1)修理:预防预知维修、事后维修;(2)更新:更新、改造。 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机械设备的劣化一般发生在以下六个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2)机械传动工作部位; (3)机件旋转工作部位; (4)受力支撑及连接部位; (5)与原料、灰尘接触、粒附部位; (6)受介质腐蚀、沾附部位。 电气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电的作用; (2)高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 (3)机械力的作用; (4)潮湿的作用; (5)化学的作用; (6)宇宙放射线作用。 电气(仪表、计算机)设备的劣化部位 (1)绝缘部位; (2)与介质接触、腐蚀部位; (3)受灰尘污染部位; (4)受温度影响部位; (5)受潮气侵入部位。 第二节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按点检的周期分: (a)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d)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e)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2)按分工划分: (a)操作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b)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维修人员承担。 (3)按点检方法划分 (a)解体点检。 (b)非解体点检。 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6)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 (7)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定期点检的内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 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劣化现象,这些劣化现象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增加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因此,及时了解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设备和节省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多种劣化现象,其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 1. 机械部分劣化 机械部分劣化表现为设备发出噪音、振动大、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摩擦密封件、轴承、减震器等机械部分的损坏有关。 2. 电气部分劣化 电气部分劣化表现为信号变差、电路异常和电子元器件老化,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的老化有关。 3. 液压部分劣化 液压部分劣化表现为泄漏、声音增大和动作迟缓等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液压元件如油管、阀门、缸体等的老化或磨损有关。

4. 热变形 热变形表现为设备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时,出现的变形现象。这种劣化现象主要与设备的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温度有关。 设备劣化的预防措施 针对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1. 定期保养检修 定期保养检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洁、更换磨损部件和润滑油等,可以避免机械部分、液压部分和其他部件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劣化现象。 2. 调整使用环境 设备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容易导致劣化现象的出现,因此调整设备的使用环境,保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减缓设备的劣化速度。 3. 更新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定期对设备的技术手段进行升级和更新是预防设备劣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劣化分析

一、劣化趋势图分析 设备的劣化趋势图是做好设备倾向管理的工具。趋势图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将设备的性能进行测量,在趋势图上标记测量点的高度(任何性能量纲都可以换算成长度单位),一个个周期地描出所有的点,把这些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大体分析出下一个周期的设备性能劣化走向。如果存在一个最低性能指标,则可以看出下一周期的设备是否会出现功能故障。劣化趋势图如图2-29所示。 下面给出一个配合因为间隙变大而造成设备劣化的实例,如图2-30所示。 二、事故预防原理的基本概念 事故预防原理的基本概念 防止事故,首先必须弄清楚事故发生和控制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 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 1.安全(Safety) 安全是免遭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2.危险(Danger) 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3.风险(Risk)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4.事故(Accident)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事故是意外事件,事件包括事故。 5.隐患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 三、主次图分析 主次图分析又称为帕雷托分析,是一种利用经验进行判断分析问题的方法。将平时的设备故障频次或者停机时间记录下来,统计绘出设备的故障主次图(PARETO 图)。绘制主次图时,首先按照故障频次大小(停机小时多少)从左到右排序,然后分别将故障频次的百分比(或者停机小时)累加起来描点,再把这些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全图。图13所示为一台加工机床的故障主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变速故障的频次为48.5%,而变速与主轴故障频次之和为77.3%,变速加主轴加溜板故障频次之和为86.4%……。人们自然会问:这样的图有什么意义呢?按照意大利科学家帕雷托的80/20分布理论,设备20%的故障模式决定着80%的停机时间。就像人生病一样,虽然人可以得百病,但每一个人都有主要的身体弱点,20%的疾病决定了80%的病假时间。这就告诉诊断工作者,永远要抓住最有倾向性的前20%故障模式,因为它们决定了设备的主要故障停机。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首先要想到故障频次最高的一二种故障模式,然后再寻找次要的模式,这是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

浅谈化工设备的损坏形式与防护

浅谈化工设备的损坏形式与防护 化工设备作为化工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化工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化工设备的有效应用与养护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全面掌握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和特点,根据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原因等,快速准确地判断化工设备故障问题所在,及时的对其进行防范和治理。文章将对化工设备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损坏形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究其如何有效的防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标签:化工设备;损坏形式;防护策略 实践中可以看到,化工设备一旦损坏,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化工设备损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化工设备常见损坏形式 对于化工设备而言,由于其应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难免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损坏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温度性损坏 对于化工设备而言,其实际运行过程中,过高温度会导致金属结构部件产生一定的变化,此时金属强度会因温度过高而逐渐减弱,而且化工设备也会出现永久性形变、甚至彻底损坏;同时,化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因高温影响还可能会造成氢腐蚀、热膨胀以及蠕变等病害;温度过低,可能会造成化工设备内部冻结,导致容器、线路以及管道破损,其中比较容易受损的是间断操作设备、排放水线以及消防水线。 1.2 冲蚀、腐蚀性损坏 对于化工设备而言,其腐蚀性损坏时金属表面、周围介质间产生了严重的化学反应,造成金属表面被损坏。对于部分存储生产设备而言,其内部化学产品、原料等,因其具有腐蚀性,导致与化工设备结构的金属材料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一些液体材料则会在输送时对材料产生冲蚀。在此过程中,冲蚀、腐蚀会同时发生。同时,化工设备因原料、自然环境以及化学剂腐蚀而受到严重的损坏,这是较为常见的损坏形式;当腐蚀现象产生后,对于化工设备而言,无论色泽、外形,还是基本性能,均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1.3 超压、超负荷性损坏 化工设备劣化、失效的原因在于超负荷、超压等,因为化工设备上有泄放安全阀,而且输液泵在压力作用下存在最大值限制。然而,如果化工设备存在腐蚀、

劣化趋势分析措施

设备劣化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备日趋普及,设备劣化趋势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设备劣化趋势及各种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设备劣化的定义和分类∶并着重介绍了劣化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及其意义∶并阐述了设备的补偿方式和设备劣化的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连续作业和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系统的复杂化设备的多能化也日趋增加。这样,设备管在企业经营中地位。设各劣化机理及其预防方法、维修技术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难度也越来越高。 为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设备的效率,设备人员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而了解设备劣化的机理,摸索及搞清设备劣化的规律,进而设法延缓设备劣化的速度,延长设备的寿命,就是设备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1.设备劣化的定义 所谓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设备劣化是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2,设备劣化的分类

设备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包括设备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磨损或劣化。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 有形劣化(又称物理劣化)——与无形劣化不同,有形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用仪表、仪器测量和测试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劣化通常是由于物 质磨损或材料性质变化引起的。 无形劣化(又称精神劣化、经济劣化 )——设备的无形劣化不能弃之不理,许多企业长则以来缺乏技术改造,最终导致被动的地位,因此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应随l付掌握同行业的技术进步信息,及忖消除设备的无形劣化,也应对自己分管的设备随时予以关注,制定防止各种有形劣化的对策。 3.劣化曲线的绘制及其意义 劣化曲线的绘制需要定期收集和记录数据,进过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再进行绘制设备劣化曲线。图Ⅰ表示某设备的劣化曲线。图上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长设备测得的劣化值,把这些点连成一条曲线,称为劣化曲线,与横坐标平行的一条劣化极限线则代表该设备允许的最大劣化值,在操作规程中规定达到这个劣化极限,设备就要停止运行。从图中不难判断,从0—C是合理的设备检修周期,从C—D这段时间是消除设备劣化的最佳时期。根据设备劣

3第三课设备劣化及其预防措施

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一节设备的劣化 一.设备劣化的定义 役备原仃功能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的技术.经济件能的降低.都称为设备的劣化。设备工作界常、性能降低、产生故障、损失失效.以及与新设备相比较,性能不好、功能不全,价格较赍等现象.均是设备劣化的表现。在设备制适完成后.不管是否使用,随若时间的推移.都会产生劣化,这实际上是设备的一个固有的特性.而对设备劣化过程进行研尤.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把故障消灭于发生之前,是设备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題C肖然,人为的因素也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失效。如操作失误,就有可能造成设备立刻损坏.失效.或是加快设备劣化的速度。 任何设备都会劣化。无论在设备的设汁.制造方而,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上,作出女大的努力,付出多大的代价,要想让设备不发生劣化.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但是,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及精心维护、使用。可以延缓设备劣化的速度.延长设备的寿命.提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就是设备使用、点检.维护及管理者的任务。特别是,随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设备日趋大型化.连续作业和自动化程度也日益提岛.系统的复朵化和设备的多能化也日趋増加。这样,设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设备劣化机理及其侦防方法、维修技术的研尤,就显得越來越重要.其难度也越來越商。为使设备处干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商设备的效率?设备人员担负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而了解设备劣化的机理.摸索及搞淸设备劣化的规律,进而设法延缓设备劣化的速度,延长设备的寿命,就是设备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设备劣化的分类及质址 设备劣化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二大类.分别叙述如下: (-)设备的有形劣化 设备在其使用或闲宜过程中,都会产生实体的损伤,这种损伤就称为设备的有形劣化。有形劣化又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种。 1.设备的使用劣化 设备的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机械碰撞.摩擦.介质的佞蚀?网适成设备的€蚀、疲劳.剥池?勺常衣现为零部件原始尺寸或形状发生变 化,公差配合精度的降低,效率下降.绝缘降低.电湍仪表等开关的接触不良,阀门漏泄虽的增加:或者是零部件损坏.失效.松脱.电气的绝缘破坏,断路和短路等.引起设备故障停机C前者称为性能降低型劣化.后者则称为突发故障型劣化。 就一台设备而言,有时会同时出现上述这二种劣化.例如风机、水泵和其他旋转机械设备在性能逐渐降低(性能降低型劣化)的同时.还有可能因断轴等突发故障(突发故障型劣化)而引起停机。在管道系统及受压容希等设备中.在受外力或内压过大引起破裂、穿孔等造成停机.可称为突发故障型劣化。然而.在这些设备中?因介质或异物的沉积而造成管道内径变细.容器的容枳变小,使设备性能下降.在定期淸除沉积物和界物后?恢复其原有的功能.这种劣化就属干性能降低型劣化。使用劣化的二种型式的含义及实例可用表1表示。 2、设备的自然劣化 役备的门然劣化是描因门然力的作川所适成的设备劣化。例如?机器的生锈、金屈的腐蚀,木制品的腐朽、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等等,大都是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而与设备所处的状态是使用状态还是闲宜状态无关。有时.某些设备在处于闲宜状态时.反而会加速劣化。如不经常使用又不注意维护的电子设备往往比经常使用的容易出现故障,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 3.设备的灾害劣化 设备的灾害劣化是抬设备在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吿(如风灾、暴雨.水灾、宙击.地震等)或总外灾宙的侵袋时所造成的劣化。所谓慰外灾害.除火灾外.还包括因其他设备故障而适成对该设备的影响n如由于管道等破裂.泄露,适成设备的浸水、腐蚀气体的侵蚀等等。 和使用劣化一样,自然劣化和灾吿劣化都可能使设备性能下降或产生突发故障。也就是说,自然劣化和灾書劣化中,也都存在性能下降型劣化和突发故障型劣化° 另外.就劣化程度而言.可分为全部劣化和部分劣化。就劣化对象而言,可分为设备整体劣化和个别部件劣化。在设备的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吿劣化中,都有这些形式劣化的存在。 综上所述.设备的有形劣化.不管其种类.形式如何,最终都会适成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故障停机.直接影响到生产或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给生产和科学研尤带來不同程度的损失。设备有形劣化的分类可归纳如图1所示。

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应用及诊断

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应用及诊断 一、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 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设备劣化包括设备正常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得总称。倾向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备劣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做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实行状态检修的一种设备管理方式。 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决策(消除劣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下面介绍他的应用及诊断。 二、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应用及诊断 1、各类专业检测诊断:旋转机械振动测试、诊断;风机在线动平衡、振动诊断, 现场动平衡分析 1)是设备诊断工作中最有效、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可以避免大量的欠维修和过维修。 2)是把握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运行所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将设备状态用量化指标加以反应,为设备状态把握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如:设备受控点模式,就是设备状态诊断的典型案例,为设备倾向管理和预知维修提供了技术依据,取得了明显效果。 3)是判断设备不平衡(可用现场动平衡降低振动)、不对中、接手异常、基础松动、轴承故障、齿轮故障、气流喘振、电机断条、电机转子偏心等故障,是设备诊断工程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某大型烧结主排风机振动剧烈,忽大忽小,不稳定。经精密诊断,认为:叶轮存在裂纹故障,停机检修时发现裂纹多达4条,避免了毁机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振动传感器/ 检测工器具标定;振动传感器及在线系统标定。 3、润滑油、润脂油、液压油、工艺油、燃料油、绝缘油等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清 洗剂、钝化剂等化工产品分析;设备在线用油分析、诊断、铁谱(轴承、齿轮磨损状况)分析诊断。 通过对设备在线用油的油脂分析、铁谱分析、光谱分析,可以把握设备用油、设备润滑及通过油品发现设备本身的一些缺陷,是设备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车设备点检标准

天车设备点检规程 第一章设备点检理论培训 第一节设备点检基础知识 一、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在设备的停止或运转状态下,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检查,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如振动、异音、发热、松动、损伤、腐蚀、异味、泄露等,使用、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及时做出预防和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二、设备点检的目的 1、提前发现隐患,防止设备和生产事故发生; 2、掌握设备劣化和异常信息,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3、掌握设备劣化规律和周期,优化设备检修周期。 4、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点检的十大要素(点检内容) 1、压力; 2、温度; 3、流量; 4、泄露; 5、润滑; 6、异音; 7、振动; 8、裂纹; 9、磨损;10、松驰。 四、点检的分工

1、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2、专业点检—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承担。 五、点检状态 1、静态点检:即设备停机状态下进行的点检。例如磨损、裂纹、损坏、润滑等项目的点检 2、动态点检:设备运转状态下进行的点检。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异音等项目的点检。 第二节设备劣化的主要形式和原因 一、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机械磨损; 2、裂纹; 3、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4、腐蚀; 5、劣变; 6、元器件老化; 7、泄露等。 二、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润滑不良; 2、机械疲劳; 3、螺栓松弛; 4、受热; 5、潮湿; 6、保温、防腐不良; 7、灰尘沾污; 8、密封件老化等。 三、设备劣化的二种形式 1、功能下降型: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四、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电气装置绝缘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装置绝缘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装置绝缘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介质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气体介质、液体介质和固体介质。当超过某种限度,电介质就会逐步丧失其原有的绝缘性能,甚至演变成导体。下面谈谈。 1、由击穿引起的绝缘失效 (1)气体的击穿 当电场强度超出一定值时,会造成间隙击穿。如果间隙过小,也会使电场强度增加而造成气体击穿。常见的有,电容器因施加电压过高而击穿,因电线裸露而产生的电火花,闭合开关时产生的电弧,出现这些情况均说明其气体电介质不再具有绝缘性能。 (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比标准状态下气体的要高得多。但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液体介质并不是完全纯净的,往往含有水分、气体、固体微粒和纤维等杂质,其电气强度将严重下降,极易发生击穿现象。 (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有: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同一种电介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发生不同的击穿形式。 电击穿。固体介质的电击穿是指仅仅由于电场的作用而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由于外电场的存在,固体介质中存在的少量电离电子在强电场中积累起足够能量,使其相互间发生碰撞导致电击穿。其特点是过程快,击穿电压高。 热击穿。击穿电压随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这时的击穿过程与电介质中的热过程有关,称为热击穿。环境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增加,热击穿电压下降;电介质厚度增加,平均击穿场强将下降。 电化学击穿。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原因,使绝缘劣化、电气强度逐步下降并引起击穿的现象,称为电化学击穿。

(4)沿面击穿 在实际的绝缘结构中,固体介质周围往往有气体或液体介质,击穿常常沿着两种电介质交界面并在电气强度较低的一侧发生,称为沿面击穿。沿面击穿电压比单一介质击穿电压要低。电容器电极边缘,电机线(棒)端部绝缘体很容易发生沿面放电,对绝缘的损害很大。 2、老化引起的绝缘失效。 电气设备的绝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固体介质软化或熔解等)和化学变化(如氧化、电解、电离、生成新物质等),致使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逐渐劣化(如电导和介质损耗增大、变脆、开裂等)这种现象统称为绝缘的老化。促使绝缘老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热、电和机械力的作用,此外还有水分、氧化、各种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 1 (1)热老化 在高温有作用下,电介质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明显的劣化;即使温度不太高,但作用时间很长,绝缘性能也会发生不可逆的'劣化,这就是介质的热老化,温度越高,绝缘老化得越快,寿命越短。 固体介质受热后,内部的带电粒子热运动加剧,使介质中出现更多的载流子并且给载流子创造了更好的迁移条件,因而电导增大、极化损耗也增大,总的介质损耗急剧啬,从而使介质温度进一步升高,电导和损耗进一步增大。如果散热条件不良,非但会加速热老化,还可能直接导致热击穿。以电缆、导线为例,随着温度升高,绝缘体变软,其抗剪强度就会丧失。在高温下如果被其他物体挤压,则绝缘体有可能会发生塑变甚至使导体外露最终酿成短路;当温度超过绝缘体的额定值时,将导致绝缘退化(寿命缩短),还可能造成塑变或炭化,引起过度退化;因过热而老化并硬化的绝缘体如受到弯曲,就有可能出现裂纹。若温度低于绝缘体的额定值时,如果冷导线或电缆受到剧烈弯曲或冲击时,绝缘体也会破裂。 液体介质的热老化主要表现为油的氧化,油温越高,氧化速度越快。对于变压器油来说,大约每增高100C,氧化速度增加一倍。当油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四章设备劣化及其预防对策 第一节设备的劣化 一、设备劣化的定义 设备原有功能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技术、经济性能的降低,都称为设备的劣化。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产生故障、损坏失效,以及与新设备相比较,性能不好、功能不齐全,价格较昂贵等现象,均属于设备劣化的表现。 二、设备劣化的分类及度量 设备劣化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大类,分别叙述如下: 1、设备的有形劣化 设备在其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都会产生实体的损伤,这种损伤就是称为设备的有形劣化,有形劣化又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三种 (1)设备的使用劣化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机械碰撞、摩擦、介质的侵蚀等原因,造成设备的损坏、腐蚀、疲劳、剥落等情况。通常表现为零部件原始尺寸或形状发生变化、公差配合精度的降低,效率下降,绝缘降低,电气仪表等开关的接触不良,阀门泄漏量的增加,或者是零部件损坏,失效、松动、电气的绝缘破坏,断路和短路等,引起设备故障停机。前者称为性能降低劣化,后者则称为突发故障型劣化。表4--1使用劣化的二种型式。 表4—1使用劣化型式

(2)设备的自然劣化 设备的自然劣化是指因为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设备劣化。例如,机 器的生锈金属的腐蚀、木制品的腐朽、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3)设备的灾害劣化 设备的灾害劣化是指设备在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风暴、水灾、 雷击、地震等)或意外灾害的侵袭时所造成的劣化。 和使用劣化一样,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都有可能使设备性能下降或产 生突发故障,也就是说,自然劣化和灾害劣化中,也都存在性能下降型劣 化和突发故障型劣化。 (4)设备有形劣化的度量 设备的有形劣化,既可以用物质或技术的劣化程度来度量,也可用价值损 失的大小来度量,对整机劣化的度量,必须反映其价值损失,因此,在不考虑利息的条件下,可用损失的经济价值与原值之比来度量。 即: R 有形劣化系数a =— P o 式中:a:设备的有形劣化系数 R:设备有形劣化实绩损失的经济价值 P o:设备的原值

设备管理基础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 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 (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 (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 (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 (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

设备维修与保养

第一章设备维修制度 一台合格的设备,经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某种障碍的产生(主要由物理、化学等内在原因或操作失误、维护不良等外在原因引起),设备出现不正常情况或丧失应有的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故障”。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不仅影响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酿成灾祸。而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受到载荷、摩擦、高温、介质等的作用,引起磨损所造成的故障,则是最为常见的故障形式。 机械的维修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修理两类作业的总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机械的检查;二是机械的修理。 机械维护是指对机械进行预防检查,采取预防措施(清洁、润滑、调整、紧固),检查诊断主要部件的技术状况,并做出一些工作量不大的修理,如简单故障排除,易损零件的修理和更换等,通过这种维护和修理,降低机械设备的劣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保持或恢复机械设备规定功能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活动。具体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检修和大修理等作业。此外,因为机械设备的各零、部件总是会有一定的故障率,因此必须按要求进行间隔期内的维护。机械的维护是保持机械功能和确定修理项目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和基础。 机械的修理是指机械经过使用之后,由于自然磨损、材料性能恶化而丧失了工作能力,一般需要进行解体、停产,对损伤零、部件修理或更换,并调整各部件的配合关系,恢复机械应有的功能。 设备维修的任务,是在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故障,以及摸索零、部件磨损的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故障的起因,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一节设备故障 一、设备故障的含义 设备由于其性能的下降或丧失而停止运行,阻碍了正常生产的进行,或使生产中断,统称为设备故障或设备异常。从另一角度来看,设备劣化如不及时处理,则最终表现为设备故障,因此,设备故障也可认为是设备劣化的极端表现形式。 二、设备故障的分类 按统计要求的不同,设备故障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分类方法。 (1)按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可分为: 1)主作业线停产故障。设备故障或异常,使该工厂或主要生产作业线全面停产,称为主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