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珊溪水库航区划分数据化分析

温州珊溪水库航区划分数据化分析
温州珊溪水库航区划分数据化分析

温州珊溪水库航区划分数据化分析

摘要珊溪水库作为温州的大水缸,水域安全至关重要。库区内公务船、客渡船、游览船众多,因航区未明确,一直按C级航区管理,存在隐患。因此,温州珊溪水库航区划分对于各部门进行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珊溪水库;航区;划分

1 概况

温州珊溪水库又称飞云湖,位于飞云江干流中游,坝址地处浙江省文成县珊溪镇渔秀村附近,距县城28 km。

珊溪水电站于1997年9月23日开工,2001年12月31日完工,控制流域1529.5 km2,总库容18.24亿m3,总装机容量20万kW,是一座集防洪、抗旱、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主的大型水库。

珊溪水库死水位(85国家高程)为116.971 m,相应库容5.95亿m3;汛限水位、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对应值分别为141.971、12.91,141.971、12.91,151.321(P=0.1%)、16.51,155.211(PMF)、18.24。

珊溪水利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引水系统、厂房等组成。拦河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2.5,坝顶长度448m。

现行的《内河船舶检验技术规则》(2011年)已明确飞云江的航区级别,规定为:“2.9.7 飞云江——瑞安以上为C级航区;自瑞安至江口为B级航区。”该规定未考虑珊溪水库建成对航道和水文条件的影响,航区级别面临调整[1]。

2 水域特征和通航状态

2.1 水域特征

珊溪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41.971 m(85国家高程)时,回水范围长约38.6 km,水域面积35.461 km2。库面呈树枝形,水面平均宽度约为710 m,最大宽度约为1195 m,平均水深约为36.5 m,最深处约为117.7 m。

2.2 通航状态

目前库区以客运为主,共有渡口35个,船舶38艘,其中客渡船12艘,游览船11艘,公务艇15艘,吨位较小。

根据2015年的《温州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水库内规划有珊溪内河港区,规划布置百丈、珊溪和司前三个客运作业区。

龟湖水电站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泰顺县文祥湖水库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一、泰顺县文祥湖水库工程简介: 泰顺县文祥湖水库工程位于罗阳镇袁家地村上游约0.7km 处,距罗阳新城区1.0km,距泰顺县城关3.2km。工程建设的任务是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改善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通过建成后的文祥湖水库与泰顺县城关应急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增强供水保障程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祥湖水库工程是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改善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平均日供水量4.79万t/d,农田灌溉面积4550亩,保护人口5000人,水库正常蓄水位467.0m,正常库容504.13万m3,校核洪水位(P=0.1%)470.79m,总库容645万m3。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49.8m。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工程为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本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坝、副坝、溢洪道、放空及放水等工程。拦河坝(主坝)为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长206m、宽6.0m,最大坝高49.8m,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1.3。

副坝位于库区右岸哑口位置,距主坝约400m,副坝为土工膜止水堆石坝,坝顶长49m、宽6.5m,最大坝高12.2m,上游坝坡1:1.6,下游坝坡1:1.3。本工程总投资15264.2万元。二、泰顺县文祥湖水库工程规划依据: 该水库工程规划主要依据有:《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温州西部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珊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泰顺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泰顺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泰顺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区块)》、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投资项目受理通知书(浙发改农经受理〔2013〕19号)和《浙江省泰顺县文祥湖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泰顺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3年11月27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2015温州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温州市水利局 二○一六年三月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 编辑委员会、编辑组成员名单 编辑委员会 主编:项国生 副主编:薛盛况、王林素 编委:周宏德、庄千艳、陈隆吉、施士杨 程功文、田小平 编辑组 组长:庄千艳 副组长:叶坤华、贾海勇 成员:林昌宁、林湘如、王丽君、陈才明、曾广恩、王晓卯、周林真、王建忠、 黄进齐、朱丹、张榜鑫、郑力、 施伟兵、柯华丽、徐志武、李修柱、 严飞鹏、刘峰、苏骏、龚裕院、 吴玲萍、庄建平、王振铎、陈建民、 郑方舟等

目录 前言 (1)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2) 二降水 (4) (一)降水总体情况 (4) (二)降水特点 (4) 三水资源 (7) (一)水资源总量 (7) (二)地表水资源 (7) (三)地下水资源 (7) (四)人均水资源量 (7) (五)水库蓄水量 (8) 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10) (一)供水量 (10) (二)用水量 (10) (三)耗水量 (11) (四)退水量 (12) (五)用水指标 (13) (六)水资源利用率 (14) 五水质 (15)

(一)饮用水水源地 (15) (二)三大江水系 (16)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16) (四)平原河网 (17) 六重要水事 (19) 名词解释 (2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已覆盖到县(市、区)。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珊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2003年申报调整稿6.1)

珊溪水利枢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送审稿) 一、工程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飞云江干流中游,界于东径119°47'-120°15 ',北纬27°36'-27°50'之间(不包括引水渠道),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是一个以城市供水和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 珊溪水库坝址位于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上游约1KM处的渔秀村附近,水库正常蓄水位142m,总库容18.24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赵山渡引水工程渠首位于瑞安市龙湖镇上游的赵山渡,距珊溪水库坝址35KM;引水工程反调节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22m,总库容3414万m3,调节库容427万m3,为日调节水库。 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长度13.364KM,设计输水流量36 m3/S;北干渠长19.102KM,输水流量24 m3/S;南干渠长度16.703KM,输水流量12 m3/S。工程供水范围以飞云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供水区。南供水区为赵山渡坝址以下飞云江南岸,可分为马屿平原供水区、瑞平平原供水区和鳌江平原供水区;北供水区为赵山渡坝址以下飞云江以北,分为陶山平原供水区和温瑞平原供水区。 二、划分原则: 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因此,为有效保护珊溪水利枢纽工程饮用水质,

应及时划定各级保护区的地理范围。 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划定应根据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并遵循以下原则: (l)一级保护区的水域上、下游范围不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其上游侧边界至取水点的径向流程时间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衰减到期望的浓度水平所需的时间。 (2)一级保护区的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水域长,沿岸纵深不小于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 (3)二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衰减到期望的浓度水平所需的距离。 (4)当面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 (5)当点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应包括污废水排放区。 (6)水源保护区的边界不超流域界。 (7)保证取水口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1999)II类水质标准。 (8)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保护区内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划分方案 本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范围包括珊溪水利枢纽工程集雨区范围以及赵

温州市水利局关于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珊溪水库段(百丈至洪口大桥)涉水建设方案的批复

温州市水利局关于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珊溪水库段(百丈至洪口大桥)涉水建设方案的批复 你公司《关于要求审批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涉珊溪水库段)涉河涉堤的请示》(泰交投〔2020〕36号)、《泰顺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泰发改审〔2019〕34号,项目代码:2018-330329-48-01-065634-000)、《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涉珊溪水库段)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以下简称《防洪评价》)等材料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之规定、《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第十一条,结合泰顺县水利局的初审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珊溪水库段(百丈至洪口大桥)涉水建设方案,对应线路桩号K9+700—K16+000,包括6座桥梁(其中金坑大桥为老桥利用,深度大桥在水库管理范围之外)、14段路基。工程共占用珊溪水库管理范围内重要水域面积2985.21m2(其中桥梁占用水域面积32.4m2;路基占用水域面积2952.81m2),占用重要水域容积1.13万m3(其中防洪库容0.93万m3,兴利库容0.2万m3);工程共占用珊溪水库管理范围外一般水域面积7.4m2,容积98.2m3。详见附表1-附表3、附图1-附图13。 二、原则同意工程占用水域由新建的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行补偿。上水库新增水域面积27万m2,调节库容828万m3,可拦蓄24小时暴雨形成的20年一遇入库洪量59万m3于正常蓄水位以上。三、你公司要切实加强珊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强化库区沿线护栏建设和路桥导流工程设施建设,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开展施工作业和公路运行,最大限度降低对珊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影响。 四、工程开工前应将施工方案报泰顺县水利局备案。如有施工便道、围堰等临时设施需占用水域的,应报泰顺县水利局批准。施工应尽量避开汛期,确需跨汛期施工的,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期防汛预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五、你公司应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把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做成践行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标杆和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典范。 六、你公司须将工程涉水建设方案知会建设各方,严格按照批复实施,涉水建设方案发生重大设计变更的,应及时报我局重新审批。工程竣工验收应有水利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你公司如对本批复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温州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六个月内向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附表:1、桥梁占用水域情况表 2、路基占用水域情况表 3、管涵过流能力情况表

文成县百丈漈飞云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文成县百丈漈飞云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文成县百丈漈飞云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328056863171E 工商注册号:330328000012657组织机构代码:056863171 法定代表人:刘万通成立日期:2012-11-06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客运旅游集散中心 营业期限:2012-11-06 至 2032-11-01 营业范围:风景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旅游产品的开发、工艺品的销售;广告设计、制作、发布;旅游、疗养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凭资质经营);景区经营管理服务;景区旅游项目配套服务;国内旅游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176

流域综合规划

第一章概况 第一条 流域概况 飞云江为浙江省八大独流入海水系之一,发源于景宁、泰顺边界白云尖西北坡,流经景宁、泰顺、文成、瑞安四县市,至瑞安市上望入海,全长193公里,流域面积3719平方公里,其中温州范围面积3252平方公里。飞云江以祭坑为流程起点,向北下行至东塘称为东塘溪,至泰顺县黄桥称三插溪,下行至百丈口以下始称飞云江。泰顺县百丈口以上为上游,百丈口至瑞安市滩脚为中游,滩脚以下为下游。 滩脚以上为山区性河道,坡度较陡;滩脚至马屿段地处丘陵地带,以径流动力为主,河床较稳定,为感潮河段的上段;马屿至宝香段基本处在平原地区,坡降较平缓,平均为0.4‰左右,河道蜿蜒曲折,属河口过渡段;宝香至上望河段宽浅顺直,呈喇叭形,主要受潮流动力为主。 飞云江流域行政区域主要隶属于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及平阳县,共有乡镇31个,据2015年统计资料,流域人口190.25万人,常用耕地面积56.44万亩。 第二条 治理成效 飞云江流域已初步形成以干流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支流百丈漈、林溪、高岭头一级、高岭头二级水库为骨干工程,并配以小型水库、干支流防洪堤、引调水工程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保障体系,清洁可再生水能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开发。

全流域已建成水库122座,总库容2130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55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481万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205511万立方米。 干流已建成主要堤防(含海堤)72.85公里,其中50年一遇45.39公里,20年一遇15.16公里。主要支流玉泉溪、石龙溪、珊溪坑镇区段堤防达到规划标准,泗溪城区段、高楼溪、金潮港未达到规划标准。 全流域已建成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3.99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0.3亿千瓦时。 第三条 存在问题 流域中下游防洪排涝形势严峻,干流赵山渡水库至铁路桥段大部分无堤防保护;下游陶山、马屿等平原,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防洪排涝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支流金潮港下游两岸未建设堤防,防洪能力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流域水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平原河网水质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流域内人口增长、 产业集聚, 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大幅增长,另外瓯飞一期围垦等工程的实施,对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需进一步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流域水资源保障和保护体系。

陈金彪同志在珊溪水源保护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陈金彪同志在珊溪水源保护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一、深刻认识珊溪水源保护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对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全市上下历来高度关注,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结果仍不令人乐观,刚才录像片反映的情况充分说明了问题的严峻性。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珊溪水源保护对市政府提出询问。前阶段,市委市政府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珊溪水源保护“1+X”政策文件。这个文件既系统全面,又具体可行,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珊溪水源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要学习宣传领会,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珊溪水库是温州全市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搞好珊溪水源保护工作,情况复杂,责任重大,首先需要各层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珊溪水源保护的严峻形势。2007年以来,市本级和库区“两县一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市本级投入库区环境整治和生态补偿资金4.28亿元,开展对库区一系列治理保护工作,完成了文泰三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推进了对禁养区、限养区部分污染源的拆除治理,并启动了库区“三无”船舶专项整治和生态湿地、清洁小流域治理等试点工作,水源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也要看到,由于珊溪水利枢纽集雨面大、涉及人口多,且人口相对集中,仅赵山渡水库沿岸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就有4万余人,带来了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严重。规划建设的7座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除2座建成、1座在建外,其余均未建设;已建的277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覆盖率仅为30%左右,沿河沿库多数村庄生活污水均为直接排放。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严重。一方面,养殖总量严重超标,目前库区仅生猪就达到18万头,远远超过2.26万头的环境限制容量。另一方面,治污设施非常滞后,目前库区没有一家规模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禁养区拆除的一些污染源很大部分搬迁到限养区,污染总量没有减少。三是非法捕捞问题严重。对非法捕鱼、三无船舶、地笼网等打击不力,库区非法捕捞现象突出,水库水体生态平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水库水质继续呈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致使连续三年发生蓝藻异常增殖现象。据监测,珊溪水库总氮含量平均每年上升4.7%,赵山渡水库总氮含量每年上升9.6%,二库总磷含量每年上升4.2至6.2%。如果照此速度下去,温瑞塘河的今天就是珊溪的明天,我们已经有沉痛教训。如果不保护好珊溪水源,我们这一代人就会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第二,必须深刻剖析水源保护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把原因分析透彻,才能对症下药。归纳起来,原因有五方面:

珊溪水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飞云江100%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但近年有些支流的水质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 珊溪水库水体污染源主要是禽畜粪便、 生活垃圾和污水、水体人工养殖和非法捕捞、三无船舶非法营运等。为保护水源地环境,文成付出了不菲的代价。2004年环保投入1041.6万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0.1%,以后逐年提高,2009年达1.3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为什么污染难以消除?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飞云江下游吃水和上游吃饭之间的矛盾。珊溪水库是温州最大的一口“水缸”,水库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占全市总库容的76.6%,受益人口700多万,但87.3%的国土面积被划入水源保护区的文成却承载着一个较为发达的畜禽养殖业。2009年全县仅生猪一项饲养量就达16多万头。近年来,随着下游吃水问题的解决和上游畜禽粪便污染的突出,潜在的上下游间的吃饭和吃水矛盾更加尖锐。 ———水源保护管理的客观需求和现实投入之间的矛盾。据专家测算,2006-2008年文成水源保护管理需要16-19亿元。而据温州市政府的生态补偿机制,文成从2009年起每年约可获得3000万元治污工程经费。在生态补偿资金的三个构成部分中,生态保护所需成本和为保护环境而丧失发展机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两项基本空白,文成仅9条溪流的治污工程经费就需3.7亿 元,因此3000万元仅是杯水车薪。 ———污染产生的根源认识和现实治污方法之间的矛盾。珊溪水库的污染产生固然有水源地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则是珊溪水库建设初期只考虑用水、 吃水功能,而未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源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水库污染治理只是“有污治污,无污不防,只治污染,不治产业” ,治标不治本。同时,治污的方法思路也欠妥当。比如,近年文成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75套,分布于150多个行政村,这看上去很能解决问题,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仅30套,作为摆设的却多达113套。 保护水源环境,既要花大力气、下足资本,更要抓住源头、把握关键。首先,从提升和改造水源保护区的产业入手,彻底消除污染源产生。一是改造传统畜禽养殖业,打造有机农产品基地。据调查,文成9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都从事农业生产。根据这一实际,建设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实现禽畜粪便———有机 肥———有机作物(饲料)———有机农副产品的良性循环。二是走发展异地工业道路,实现保护发展双赢。几年来,文成为提供优质水源,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拒绝了122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入驻,舍弃了近100亿元的工业性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就是工业经济。必须争取政策支持,建立类似金磐、丽景等跨区域扶贫开发区,在温州沿海产业带中争取5-10平方公里作为文成的异地工业园区,实现保护发展双赢。三是文成的发展空间虽然有限,但如果在这些有限的空间里发展清洁型工业,那么既不会产生水体污染,又可增强文成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文成发展绿色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其次,从加大投入着手,切实解决水源保护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是拓展生态补偿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上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拓展生态补偿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比如将补偿金的来源拓展到受益企业和居民,将水价每吨增加0.5-1元。二是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必须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设立水库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污染防治的各种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建设。同时,实行“排污付费、治污受益”政策,建立环保激励机制和污染减排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 第三,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实行有效的水源保护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水库水源的保护管理职能分散在市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样,导致措施和实际脱节,使有管理权的不知道当地实际,了解情况的却权无管理。建议采取分层管理、 县为主体的水源保护管理模式,市级部门管规划、管保障、管绩效考核,资金分配、项目确定等具体职能应全部落实到县。二是实行统筹管理。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出台政策制度、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统一进行保护管理,走规范化管理路子;并明确市直各部门和水源保护区政府的责任和年度工作目标,将之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绩效考核。 (作者为文成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51 珊溪水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文/ 叶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