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和措施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回顾分析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特制定了2014年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回顾过去的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1、产前检查力度不够,对于妊娠合并症及孕晚期胎位不正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纠正及治疗。

2、对于孕期指导不到位,未能哈利指导引起营养,导致部分巨大儿出现,造成孕妇因害怕巨大儿难产,增加了剖宫产率。

3、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不到位,使部分孕妇及家属不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并且产生对移动分娩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4、科室各类业务技术知识培训不足,不能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5、不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欠准确,导致剖宫产率上升。

6、社会及医疗纠纷的增加,使我们医务人员缺乏承担责任的风险,导致相对剖宫产率增加。

基于以上造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为了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结合我院实际,决定从以下各方面抓起,最大限度的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

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采取在产科门诊发放宣传资料,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传播科学孕育知识和技巧,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存在的风险。同时在孕妇住院待产期间,通过录像、图表以及医务人员的讲解,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使广大孕妇能够直观地了解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害关系,引导孕妇和家属转变观念,在生理状况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自愿接受自然分娩。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业务学习、内部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完善产科医务人员理论知识体系,加强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接产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要准确,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对于难产的处理,除了剖宫产外、正确掌握侧切胎吸、产钳的适应症。除绝对的剖宫产指征外,均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

全面提高正常产程与异常产程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产科医务人员开展剖宫产知识专题讨论,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三、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牢固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加强产程观察,提供生理、心理支持,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干预;以优质服务及温馨环境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将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化分娩模式转变为以产妇为主体的保护、支持自然分娩的服务模式。待产过程中依据孕妇需求,制定人性化服务举措,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家属陪护等。在分娩过程中至产后2小时内,孕妇由产科医生全程陪同,从心理、生理上给予其充分支持,分娩后及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适当活动及进食,帮助孕妇恢复体力,督促其排尿、排便,尽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对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尽力避免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全面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有效控制巨大儿发生率。积极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

须经科主任批准

。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建立激励机制,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产科剖宫产率,发现不良苗头及时遏制。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2014年在院长及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剖宫产率由46%下降到38%。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我们相信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持之以恒,我院的剖宫产率在未来的2015年将下降到35%。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除绝对指征外,均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如:一次剖宫产术后、胎位不正等,在征得孕妇及家属理解后,可严密观察下充分试产,同时做好急诊剖宫产的准备。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记录。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对于高危妊娠评分≥30分的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

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情况下有孕妇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3、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

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

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6、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

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

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

9、妇产科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把自然分

娩的适应范围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手术指征等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正确处理产程中出现难产,如侧切、胎吸、产钳的应用,化难产为顺产,减少剖宫产。熟练掌握剖宫产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技术,熟练处理剖宫产术中的异常情况,如盆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切口撕裂等。提高产科水平和质量,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使剖宫产率逐年下降。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