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11-29T17:08:47.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7期作者:邬艳华[导读] 随着信息化在水利各领域的不断应用,必将助推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广州南珠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510610

摘要: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水利信息化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用在水利上达到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随着信息化在水利各领域的不断应用,必将助推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水利信息化重点是应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建设工作,其中包括一系列的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要想加大水利信息资源的使用,就需要全方面的提高水利信息的建设,以此达到最好的效益。要加大水利工作的引导,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不断的从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水利信息建设做到做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窑的防范、水资源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厂,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积累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2.信息共享困难

当前对于信息的共享性以及重用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对于当前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

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市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难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1.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标准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些水利机构应该要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开展,能够让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误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培训形式,对相关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有效进行,满足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2.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加大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

2.1加大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科技含量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渠道单一,只能争取专项经费,因此,现在要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水利各级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开辟广泛的投融资渠道,全方位、多渠道地融资,即实行分项建设、分级负担的投资模式,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要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水利信息化所用资金应在水利投入中占一定比例,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

2.2加快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和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需要建立辐射全国的水利信息公共网络,可先在各地方水利系统建立各自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及水利信息化专网,逐级验收达标后,再实现辐射全国的公网连接。各地水利系统在水利信息化专网组建过程中,要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接口,以便和公网连接,实现水利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同时各级水利网站之间应具有数据、语音、视频的网上传输、非机密文件和资料的网上交换等功能。还应能够借助各级水利互联网站,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发布招标公告,公布水利政策法规及办事程序,便于社会监督。因此,全面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对各种水利信息资源快捷、有效、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

3.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加大软件技术支持

3.1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渗透,水利行业面临着全面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水利政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5(GIS、GPS、R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其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技术支撑。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GIS技术的发展,更取决于水利行业信息化,尤其是数字化的进程。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而且迅速地占领管理和决策层面,并且势必作为基础技术支撑,进入数字流域或数字水利的框架。GIS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网络Gls、组件式GIS、三维GIS和四维GIS、VR-GIS技术。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教学文案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机、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诸暨市交警大队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管 理效率、实现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交通安 全管理工作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交通监控、违法处理、 事故处理、车管业务、服务群众、自动化办公等环节和领域已逐步推 广运用,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节约了 警力,提高了执法效能,因此,进一步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显 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建设是改革和加强公安交通安全 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警务保障措施,更是交通警察依法、规范、有效、严格管理的前提。目前,通过道路交通科技非现场执法的数量已 远远多于现场执法。提高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应用水平,适应 非现场执法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是加强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信息化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工 作效率、改进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而目前对信息化认识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基础装备建设,轻信息化建设。认为信息化是远水不解近渴, 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过于虚幻,不如实实在在的更新部分警 用装备来得实际;二是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警务 过程的科技应用投入重视不够。

(二)专业人才配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虽然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也积极引进了一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但总体上讲,交通管理领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目前,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交通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三)化缺乏长远规划。对于如何规划、做好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整套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蓝图,许多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短期效应上来,设备或软件没有考虑到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各种软、硬件淘汰速度过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技术开发人员缺少交通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所开发出的产品缺乏实用性,有的操作不够方便,使看上去功能强大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却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四)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上存在问题。 1、科技测速装备,没有通用的、简单的检查方法。省技监部门一般一年对测速装备进行一次技术执法标定,做完标定后的一年时间内,设备测速是否准确,无法确定。当事人有异议时,民警的解释无法令当事人满意。往往要出现明显的测速不准确后才能发现问题,很可能造成被动局面。 2、交通科技装备的维护,需要专业公司的支持。交通科技装备,不同网络设备等通用装备,一般的技术人员无法进行维护、维修,需要专业公司或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支持。

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现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面积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38.98万,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全市95%以上的人口、耕地和工农业总产值都依靠堤防工程捍卫,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至为关键。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依靠工程措施已不可能完全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按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思路,近年我市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在水利部、省水利厅、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有力促进了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2001年4月,“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被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统网站被国家防办列为重点推荐的网站。2001年3月,该系统被广东省水利厅列为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两个完善提高”的建设项目之一。2003年市三防办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信息化示范单位。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我市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一、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立了“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 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始于“九五”期间,首先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引入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顺德水利局于1995年开始了“顺德水电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于1996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基于DDN帧中继技术的水利综合信息网,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作为覆盖佛山全市范围的“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于1997年开始筹建,1999年12月实现了佛山市三防信息在因特网上发布,继而全市各级水利系统先后共投资6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其中顺德水利局于2001年底建成“顺德防汛指挥系统”,具备提供防汛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对其余各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对我市的水利工作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其中“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利、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情、雨情、风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为指挥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市三防系统虚拟局域网已连接到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禅城区等区一级水利单位,并与军分区、市直属单位、水文分局等11个主要防汛单位构成虚拟局域网。各区水利局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卫星云图接收、大屏幕投影及大型水雨风实时情况自动电子显示牌等,并利用防汛专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加装水位遥测设备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各辖区各镇进行江河水位的遥测和报送,通过水情遥测软件把实时水位及时发布。其中,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光纤网络已联接各基层水利机构,目前全市49个基层水利单位中已有30个单位联接了光纤,基层水利单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61%。全市目前建立了近百个水位、雨量遥测站点,综合运用天眼2000防汛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对水、雨情、气象状况、台风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水位、流量、降雨量、水势及台风情况预测。所有水、雨、风等信息均可通过WEB方式进行查询。 2、构建多层次的防汛通讯系统。 在虚拟局域网的基础上,我市利用专用光纤网络建立“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与各主要防汛单位进行网上会议、可视通话和网上图、文传输。“佛山市三防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设有8个会议点,其电视会议管理中心设在市三防指挥部信息中心,下设7个分会场,能同时实现16个点的多点电视会议的召开。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通过该系统向各区水利局、三防办进行视频直播

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 编写格式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 5、网络系统建设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 7、安全系统建设 8、其它(终端、备份、运维等)系统建设 9、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10、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1、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 2、消防措施 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节能目标及措施 第八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 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2、人员配置 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中央对地方的资金补贴方案 第十一章效益与风险分析 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利部批准以下9项为水利行业标准: 1、SL 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 2、SL 23—2006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3、SL 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4、SL 211—2006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5、SL 341—2006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范 6、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7、SL 343—2006 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 8、SL 3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9、SL/Z 346—2006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2006年9月9日发布,2006年10月1日实施 编制大纲 前言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及归属 1.2编制依据 1.3建设内容概述 1.4投资及来源 1.5效益 1.6结论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2现状及问题 2.3必要性分析 从宏观形势、水利发展、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存在差距、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能取得的主要效益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单位概况 3.1单位简况 3.2机构职责 第四章系统需求 4.1业务需求 4.2功能需求 4.3性能需求 4.4信息量估算 第五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5.1指导思想 5.2建设原则 从技术发展、兼容性、可用性、易维护性、安全性、性价比角度说明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总体建设方案6.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6.2总体建设范围 6.3总体建设规模及内容 6.4各期建设规模与内容 第七章本期建设方案7.1建设目标 7.2系统结构 7.3技术要点及技术方案 7.4设备与软件配置 7.5运行环境 7.6系统集成 7.7土建及配套工程 7.8其他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金筹措8.1编制说明 8.2投资估算 8.3资金筹措 第九章实施计划 9.1实施方法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资料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且末县水利局 2014年11月

目录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3)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 2、存在的问题 (4)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6)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8) 四、资金筹措 (9)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9) 1、加强领导 (9)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9)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且末县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

(1)2012年完成的《且末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建成后,在且末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内全面掌握水雨情时空变化趋势,并按照前期分析确定的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实现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及时预警;重点防控流域,具备依照降雨、融雪预报重要断面水情变化趋势,或按相邻边界水情要素变化趋势预报下游断面洪水形势,并依据成灾要素等级实时启动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警报;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加强宣传演练,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已完成投资约587万元万元。 (2)2011年建设的《且末县农区农村饮水安全更新改造工程》安装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1套。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滞后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关于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XXX〔2011〕11号 关于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为有效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提高各信息化系统软件模块应用水平,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运营管理体系建立。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委员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XXXX信息化建设宗旨 全员参与,集中决策。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推动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制度和业务流程建设不断完善。 二、XXXX信息化成果目标 第一阶段:提高企业员工工作和运营管理效率; 第二阶段:规范管理、优化流程,运营管理体系建立; 第三阶段:数据智能分析,辅助决策。 三、领导委员会成员 (一)领导委员会组长:总经理 (二)委员: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计

财部及营销中心负责人、信息化部所有成员 四、保障措施 信息化建设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关于各业务应用模块推进进度和提高应用水平的沟通例会。 (一)业务模块使用工作例会 时间:每月中旬(10日—15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和各业务模块部门逐个召开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信息部全体人员、业务部门全体人员 主持人:业务部门负责人 议程:业务部门汇报上月目标达成情况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信息部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协助解决。信息部与业务部门一起挖掘系统使用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根据计划部署下月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月度例会 时间:每月中旬(16日—18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综合各业务模块信息化开展工作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总经理、信息化领导委员会成员、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 主持人:信息部

议程:信息部收集汇总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工作进度并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听取汇报后提出意见和 建议。 (三)信息部与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沟通例会 时间:每月下旬(25日—30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形式:信息部和各业务模块部门关键用户统一沟通 召集部门:信息部 参会人员:信息部全体、各业务模块关键用户 主持人:信息部 议程:信息化专员和各关键用户沟通各业务模块信息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关键用户提出深入使用信息化业务的意见,信息部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现阶段业务模块管理 (一)OA、企业门户网站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组员:行政专员、车辆管理员 关键用户:档案/印章专员 (二)财务组 组长:计财部负责人 组员:台谊会计、物业会计、置业出纳、会计管理岗、出纳、资金管理岗 关键用户:内控管理岗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5036-18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11××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探讨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更是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主要介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含义。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对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应用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随后分析了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条件落后,资金跟不上等。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标签:水利工程;信息化;资源共享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也日新月异。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新目标。在未来,信息化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行业的科技合量、降低水利工程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是二十一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1]。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手工操作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主要模式。从设备工具、通讯方式,到勘察测绘、数据处理,都是以手工完成为主,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随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逐渐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新篇章也由此拉开。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信息化可以总结为,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3S技术(GIS,GPS,RS),及其他硬件设施,如:通讯设备,计算机,交互控制设备等设备的基础上,对水利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利用,使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形成一条龙连接系统,目的就是提高整个水利系统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实现水利工程的实时水情采集、工情状态监控、水利建筑结构的自动控制、水利作业的远程监测、自动化办公管理、异地通讯等等,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2]。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特点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科技水平发展的体现,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水利工程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将不同地域的水文特征、地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中国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计算机、通 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 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 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 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 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应 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 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 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 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 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 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 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 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 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 展快,而现在国家某些投资政策和项目管理制度不太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导致长期以来在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 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此 外,水利信息化队伍的人才缺乏、技术储备不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数字水利的定义 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数字水利”也应运而生。“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 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 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数 字水利”是由各种信息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模拟和决策等子系统构成的庞大系统。可 以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透视水文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 “数字水利”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它还能够为流域内水量调度、实现数字仿真预演。 水土流失监测、水质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能够为水利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 利勘测规划设计等提供信息服务;能够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人居环境、社区规划、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人 们的生活质量。 3 数字水利解决方案 3.1 概述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3s技术、水文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数 字水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终将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

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建议

医院问题与建议 当前,沈阳市卫生局直属管辖的各类医院都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具体问题如下: 1、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水平及规模参差不齐,个别单位在网络建设初期,缺乏长远规划, 网络建设起点较低,达不到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后期网络规模扩充及技术升级造成困难,甚至导致复杂投资,浪费资源。 2、各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技术水平、标准和开发系统环境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 难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软件实施过程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验收程序,缺乏项目验收的完整文档资料和保存。各个医院之间各自为战,数据资源“孤岛”现象比较严重。难以实现跨区域间各个医院信息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3、部分医院信息管理从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知识陈旧,缺乏知识更新,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在当前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形势,势必产生问题,满足不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4、医院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新医 改方案中的“四梁八柱”,个别医院领导对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够重视,满足与“形象工程”。没有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甚至有的制定了规划,也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实施细则。 5、资金投入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不像购买医疗设备给医院 带来的经济效果明显。他是管理产生效益的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更大的,只不过它表现形式是隐性的。 6、对信息化建设中软件系统的服务缺乏认识,不能把软件系统服务和质量同软件系统服务 的资金保障进行联系,造成软件开发商对软件运行的服务质量下降。 7、市卫生局没有设立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机构,造成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无 法保证对信息化建设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加强学习、明确目标、以保证工作做到实处。 鉴于以上,我认为应该接着卫生部制定“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契机,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电子病历,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1、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组建起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制定和提供网络建设的技 术论证和规划建设,负责制定全局信息化建设发展纲要,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计 划,并负责监督执行及考核。 2、制定市属二级以上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标准,在网络设备开源不同的 情况下,要求达到相对统一技术规范的标准,并制定评定网络建设达标实施细则。 3、为了避免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避免各个医院之间各自为战,造成数据 “孤岛”现象。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建立海量数据仓库。采用“云计算”等新 技术的计算机方法,实现局内各个医院资源信息共享,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制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技术实现标准,规范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制定 项目管理环境:包括文档建立、授权、审查、存贮、接受、批准和交付的流程和整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根据水利业务应用特点,水利行业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水利行政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 5.1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业务应用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下 通过系统建设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做出降水、水情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具体目标包括: 1、建成防汛抗旱综合采集系统 通过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等先进技术建设和完善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采集系统,提高时效性。 2、完善现有防汛通信设施 提高和加强防汛通信的保障能力。 3、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为中央、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该系统能提高四级防汛抗旱部门的工作效率、质量、效益以及决策的科学性,达到及时完成各类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管理;以数字、图、文、音像等方式快速灵活地提供雨、水、工情和灾情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背景资

料,以及有关资料的深层挖掘和信息服务;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延长水文预报的预见期;改善防洪调度手段,提高模拟分析能力,加强调度的科学性;快速、科学地对灾情进行分析、统计和评估;提高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旱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并做出趋势预测;对全国防汛抗旱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2水利行政资源管理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应用。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综合办公系统 综合办公系统是指水利系统各级各类部门的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水利行业已启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服务工程、服务经济、服务管理、服务职工为指导思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用二到三年时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利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互联互通,改善协同工作环境,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为生产科研、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06T16:29:06.0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李士国席孟昌 [导读] 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李士国席孟昌 山东淮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引言 1 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现状 1.1重视 GIS 系统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由 GIS 系统支持,GIS 系统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存储和分析的主要工具。通过 GIS 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部分,通过直观的动态图像方式展现出来。在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信息化 GIS 系统中,往往是通过 C/S 结构来进行管理,C/S 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水利企业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但实时传输能力较差,应采用更为先进的 B/S 结构来优化 GIS 系统。所谓 B/S 结构,就是将传统 C/S 结构的服务器和数据可进行分化处理,从而形成多个服务器和数据库,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信息共享,并简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端口,令系统维护和管理更为简单,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三维定位技术的发展,GIS 系统中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水利工程所在地流域地形、水文、气候等条件进行三维立体化的观察。 1.2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信息资源。通过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针对各个地区水文情况不同,建立区域性的水利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实时沟通,从而提升水利信息的利用率。水利数据库需要包含如下子系统:国家水文信息、水利空间数据、水资源信息、水利工程数据、国家防汛信息、水利经济数据等等。 1.3整合现代水利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进一步简化,能够简单实用的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从而切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便于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平台对整个水利工程加以管理,并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水利工程对功能的需求。另外,网络检索有助于管理人员寻找相应的信息,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但当前现有的检索工具功能较多,针对性较差。因此,应建立一套水利工程的专用检索系统,以便于水利管理人员开展高效的检索工作。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2.1对水利信息化缺乏正确认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但是由水利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系统认识,甚至将购置几台电脑,设置官方网站等同于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样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不仅影响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更影响了信息时代水利工程发展方向。 2.2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因此它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但是从目前的水利信息建设效果来看,规划滞后、重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中将软件开发委托给一些企业,企业在开发中缺乏水利建设相关资料,从而造成软件管理标准缺乏统一衡量,这样的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2.3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数据库是实现信息收集与应用的核心部分,其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在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数据库建设远远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数据库软件的应用效率低下。 2.4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造成信息交流困难,政府的水利信息化系统难以延伸到基层管理层面,造成不同河段在信息获取与分享中的困难;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威胁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问题,缺乏安全的信息沟通渠道会造成水利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决策的失效。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有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各部门部门缺乏统一部署,造成资金的分散,削弱了资金支持力度;此外,企业缺乏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支持,造成信息化建设的维修管理体系难以为继,因此,要想保证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必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3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3.1提高认识,确定水利信息化发展方向。水利管理部门首先要革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并用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其次,要正确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突破狭隘的信息理念,从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决策应用和网络发布等角度实现对信息体系的构建。 3.2统一规划,推动水利信息建设的科学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在建设中应该统一规划,实现工程建设的科学推进。在规划中,首先要根据国家基本政策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制定建设标准;其次,要重视地方水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根据河流的水资源规模以及降水分布确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最后,积极吸取其他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经验,稳步推进、分批进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 3.3注重应用,推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的应用是推动其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摒弃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依赖,推动新的数据软件的应用,如Hadoop软件就是大数据背景下,较为先进的数据收集工具,其在应用中比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更具优势。此外,在数据库构建中,水利部门还应该重视对传统纸质数据的转化,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3.4因地制宜,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步骤,水利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

某信息化系统项目建设建议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某信息化系统 项 目 建 议 书 2004年7月20日

目录 第一部分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2) 一、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2) 二、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想 (3) 三、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原则 (3) 四、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特色 (4) 第二部分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 (5) 一、软件设计目标 (5) 二、某林业局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5) (一)软件系统设计总论 (5) (二)软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6) (三)应用软件的功能组成 (7) 1、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7) 2、生产管理系统 (7) 3、贮木管理系统 (7) 4、木材销售管理系统 (8) 5、物资管理系统 (8) 6、财务管理系统 (9) 7、营林管理系统 (9) 8、计划统计管理系统 (9) 9、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0) 10、办公自动化系统 (10) 11、森林防火管理系统 (10) 12、经营决策分析系统 (11) 第三部分系统安全性设计 (11) 第一部分某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 为充分发挥企业各资源的效力,必须充分协调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企业只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才能拥有科学的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某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企业内部信息网,实现企业业务处理计算机化、业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共享网络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想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全部资源、技术难度大、投资风险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初,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认真的设计,以降低投资风险、减少重复投资、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 某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动物养殖、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财物管理等,基本涵盖了企业的全部工作范围。因此拟采用先进的组网方式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网络平台。 结合从野生动物养殖到产品精细加工这种企业信息化系统本身的特点,地理分布广,数据处理分散,数据在公司总部计算中心集中处理。因此,在数据库处理设计上.应采用数据统一规划、分布存放、动态复制、及时更新、安全可靠的原则,为以后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领导辅助决策提供可靠基础。 为了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业务规范,有利于系统今后的扩展,企业的数据必须标准化,信息结构必须规范化,业务流程必须合理化。 三、某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原则 根据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力争在一定的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技术的先进性;在软件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运行管理费用的经济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今后政策改变的适应能力。在采用成熟先进的主流技术和主流产品的基础上.在技术开放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开发,使系统易用、易维护、易扩展且高度安全可靠。因此,该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原则:尽量采用先进而且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软、硬件的投资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不使用已经淘汰的产品或将要淘汰的产品,以避免投资的浪费,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应用软件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经济性原则:由于数据量大,又是在广域网络上传输,所以今后系统的运行管理费用远远大于软件开发费用。在设计阶段对数据和处理方式进行彻底地分析、精心地安排、仔细地计算,对今后节约费用开支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性原则: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保密数据,保证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本系统采用各种容错技术和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适应性原则:系统的适应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技术上采用必要的手段使系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变化的需求,建立一套可以随时调整的参数系统。 可扩展性原则:为系统留足充分的接口,接口数据尽量统一考虑,使得今后系统可以和银行、税务、用人单位、信息港、其他系统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等进行方便的连接。 规范化原则:系统的数据结构应符合企业信息结构标准,规范各部门的基础信息以及统计核算信息的数据结构,使系统能能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并逐步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管理业务要符合业务的管理规定;系统开发应遵循软件工程规范。 投资保护原则:极大限度地保护作业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和将来的作业系统采集的信息资源,并为这些作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API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