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专题

太阳辐射专题
太阳辐射专题

三、太阳辐射(光照)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自然界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递能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差异。(图: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三大波段)

〖跨越误区〗太阳辐射出的电磁波只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个波段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除了以上提到的电磁波,还包括电波、χ射线、γ射线等,它们一起构成了太阳辐射光谱。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又能称热核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能量,为太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3、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典型例题:13.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

( 1 ) 1 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纬度是________;

90°N 上,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_________。

( 2 )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 3 )赤道上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大致________(相同、相反)。

( 5 )热带雨林地区的生物量是2千克/米2·年,亚寒带针叶林带是0.84千克/米2·年,结合上图分析原因。

答案:(1)90°S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6月(或7月)

(2)低纬(或赤道)高纬(或两极)

(3)从3月和9月向其它月份递减。(4)相反(1分)

(5)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因雨量多所以生长的植物品种也多,亚寒带针叶林是位于亚寒带,气候较寒冷与干燥,雨量也少,所以能生长的多以针叶植物为主

(3)世界分布:

例题.(2010年岳阳模拟)上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160~180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

(4)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4)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的时空分布(图: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图)

(5)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

③.地形地势——大气厚度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强的一个因素(阳光通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密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

——昼长地势越高昼越长

——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与背阴坡

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低损失的能量。

⑤、大气污染程度(人类活动)

小结: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时,同纬度比较可以考虑天气状况或地势高低的影响;不同纬度可以

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季节差异时要重点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

对某一地点的太阳辐射强弱进行分析时要综合考虑纬度(影响太阳高度大小)、地势、天气状况(晴天与阴天状况)。

太阳辐射总量不仅要考虑太阳高度,还要考虑日照时间长短,以及太阳光线与墙体的夹角

(4)应用:A、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的原因:

①晴天多,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海拔高,日照时间长;④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

注: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①.纬度因素(昼长):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③.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B. 我国西北内陆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如:太阳辐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其形成过程中加固定的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这是间接来源)。

(3)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太阳能

A、优势:清洁、可再生、能量总量大

B、缺点:能量分散、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开发技术要求高,建设电站占地广、投资大。

C、地位:地球能量源泉

D、.太阳能利用——直接利用:

①光热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②太阳能发电;

③光化学作用,利用太阳辐射能分解水制氢。

——间接利用,如

注:太阳能发电站的区位条件:

①资源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②地形条件:地势平坦,平原与丘陵、高原是理想的区位(占地广)

③社会经济条件:电网方便(附近有水电站)或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及技术条件),电力设施较好

——太阳辐射对农业的影响

A、对耕作业的影响:太阳辐射通过影响光质而控制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例1::新疆的瓜果和青藏高原农作物的品质为何好?

西北地区瓜果甜和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原因都是因为当地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积累的糖分或有机质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糖分或有机质少,有利于糖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好。但是西北地区晴天多是因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而青藏高原晴天多则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

例2: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

B、对林业的影响:植被喜阳一般分布于阳坡,树木向阳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喜阴一般分布于阴坡。在华北地区,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C、对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不足,不适应谷物的生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发展乳蓄业。

D、对渔业的影响: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为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光合作用强盛,浮游生物多,饲料丰富。

例题1:读下图(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在相同纬度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已知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从图中也可看出,等值线数值从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它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第(2)题,相同纬度的太阳辐射分布特点,从图中同一纬度的等值线数值可读出:西侧数值大,东侧数值小。由于纬度相同,所以,造成东西两侧太阳辐射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因素。联系台湾地区的区域特征,东侧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西侧是背风坡,多晴朗天气,故东西侧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天气状况。

答案:(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2)西多东少西部处于山脉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东部反之。

例题2: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多少?

(2)试分析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________,西北地区应如何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1)1 200小时 2 400小时

(2)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得多。昆明与贵阳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

(3)长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直接辐射计算的基本原则,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法向直接辐射的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98—2017 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 34325—2017 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 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 注:一般来说,直接辐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而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为°,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 3.2 法向直接辐射 direct normal radiation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注:从数值上而言,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辐射是从太阳出射的角度而定义,法向直接辐射则是从地表入射的角度而定义。

[GB/T 31163—2014,定义] 3.3 水平面直接辐射 direct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 3.4 散射辐射 diffuse radiation;scattering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 3.5 [水平面]总辐射 global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半球)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注:改写GB/T 31163—2014,定义。 3.6 地外太阳辐射 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 3.7 辐照度 irradianc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 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GB/T 31163—2014,定义] 3.8 辐照量 irradiation 曝辐量 radiance exposure 在给定时间段内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1: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注2:1 kWh/m2= MJ/m2;1MJ/m2≈ kWh/m2。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在对其判读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 一、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如下图中最大值为①点,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为②点,介于3 000~3 500之间。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下图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变化趋势为: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二、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及疏密。 三、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

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温馨提示]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 一、专题讲解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 (2)时间分布:一般来说,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旱季大于雨季。 3.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 二、同步训练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A.城市① B.城市② C.城市③ D.城市④ 3.城市③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 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完成4—6题。 4.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5.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6.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我国最早以冬至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间距进行了规范,但有些地区达到要求难度较大,后来修订使用了冬至日和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两级标准,部分城市也改成了以大寒日为标准规划住宅间距。也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不同地区住宅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规划的参考依据。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面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为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大了住宅区楼房间距 B.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C.较适用于低纬度地区 D.降低了住宅建筑密度 8.影响表中广州到哈尔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 B.云量 C.日照时间D.地形 9.表中拉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天气晴朗 B.太阳高度角大 C.大气透明度高 D.墙体颜色深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我国西部太阳能的年总辐射约为140-200 Kcal/cm2·year,高于东部的80-160Kcal/cm2·year;我国东部、北部地区的年总辐射约为120-160 Kcal/cm2·year,高于南部地区的80-120 Kcal/cm2·year;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年总辐射大于140 Kcal/cm2?year,应用太阳能空调的前景很好。 特点:1。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和最差的地区,都分布在北纬22°~35°区域内。尤其是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年辐射量达180~200Kcal/cm2·year。而四川盆地由于处在南北两股暖冷气流交汇处,云雨天气多,形成太阳能资源的低值中心。 2。在北纬30°~40°之间,太阳能资源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3。北纬40°以上,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4。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5。台湾地区太阳能资源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海南岛太阳能资源和台湾基本相当。 太阳能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大致上可分为五类。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一、二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300—2700小时。有专家测试,在相同水量和温度的前提下,兰州市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阳热量相当于4千瓦时电转化的热量,冬季则大约相当于2千瓦时到3千瓦时电。 其实这个太阳能的能源分布是有表格的.国内最好的是西藏,青海,最差的是四川,贵州一部 太阳辐射能量不仅具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所以了解和认识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指导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太阳辐射能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光照热量条件的重要因素,也是考试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知识上我们既要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又要会分析太阳辐射分布不同的原因。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二、影响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我们结合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来仔细分析贫乏区、可利用区、较丰富区、丰富区的差异的原因。整体上来看,在我国西部地区由南向北,由青藏高原丰富区向北到新疆中北部地区较丰富区过渡,体现了由于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太阳年辐射总量由低纬向较高纬度递减规律;东部地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可利用区向较丰富区和丰富区过渡,这种和经度地带类似的变化过程,由于距海远近降水多少或者说气候气象条件影响的结果;而几乎在同一纬度地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形成了丰富区,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影响,形成了贫乏区。 具体到太阳年辐射总量高值和低值中心来看,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º-35º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 1.光温潜在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作物单产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值。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季》10℃活动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可确定其光温潜在产量差异及变化。下图为华北平原1961-2015年每年夏玉米生长季内平均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地,地面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研究发现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夏玉米实际单产却呈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农业技术进步 B.活动积温上升 C.种植面积扩大 D.辐射总量增加 2.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光电变换来实现。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就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下图示意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及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情况。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该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气候特点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为取得最大效益,太阳能光伏板阵图中不同城市中的β和L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三城市中β值和L值最大的都是徐州市 B.徐州市β值大于淮安市,L值小于淮安市 C.淮安市β值大于南京市,L值小于南京市 D.南京市β值大于徐州市,L值小于徐州市 3.下图为海南岛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①>②>③>④)、等高线和年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虚线可能是( ) A.等日照线 B.等温线 C.等降水量线 D.等潜水位线 (2)影响Q地附近的等值线(虚线)向南凸出的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植被覆盖率 D.海陆位置 (3)影响M、P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天气 4.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和该省级行政区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直接辐射计算的基本原则,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法向直接辐射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98 —2017 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 34325 —2017 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direct radiati 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GB/T 31163 —2014,定义5.11] 注:一般来说,直接辐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而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为0.5 °,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 3.2 法向直接辐射direct no rmal radiati on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注:从数值上而言,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辐射是从太阳岀射的角度而定义,法向直接辐射则是从地表入射的角度而定义。 [GB/T 31163 —2014,定义5.12] 3.3 水平面直接辐射direct horizo 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 31163 —2014,定义5.13] 3.4 散射辐射diffuse radiati on ;scatteri ng radiati 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GB/T 31163 —2014,定义5.14] 3.5 [ 水平面] 总辐射global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 n立体角(半球)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注:改写GB/T 31163 —2014,定义 5.15 。 3.6 地外太阳辐射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 [GB/T 31163 —2014,定义5.3] 3.7 辐照度irradianc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GB/T 31163 —2014,定义6.3] 3.8 辐照量irradiation 曝辐量radiance exposure 在给定时间段内辐照度的积分总量。注1: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注2: 1 kWh/m2=3.6 MJ/m 2; 1MJ/ni ?0.28 kWh/m2。注3:改写GB/T 31163—2014,定义 6.5 。 3.9 法向直接辐照度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能。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3.10 法向直接辐照量direct normal irradiation 在给定时间段内法向直接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 3.11 水平面直接辐照度direct horizontal irradiance 水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能。 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3.12 水平面直接辐照量direct horizontal irradiation 在给定时间段内水平面直接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二轮复习微专题41--太阳辐射及其应用

小微专题(41)--太阳辐射及其应用 每日一个微专题,掌握共性特征,轻松应对高考! 一、试题导入 (2014新课标1卷)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答案】ACD 【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二、知识链接 1、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2、太阳辐射的应用 三、举一反三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 日最接近 太阳辐射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热 为地球提供光照,光合作用 影响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埋藏地下—沉积岩---煤、石油 为地球提供热量---形成热量带 利 用 太阳能电站 (光伏公路、热水器等) 区位 太阳能资源丰富; 地广人稀,租金低; 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足 市场需求大 影响 有利:当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就会,增加收入;提供电力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不利:反射太阳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地面温度降低;灼伤飞鸟 太阳辐射的差异 地区差异—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 时间差异—太阳活动 黑子、耀斑、日珥 影响: 影响气候 磁暴—磁场异常,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 极光

太阳辐射的特性

太阳辐射的特性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季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转轴呈23°27′的夹角而产生的。地球每天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转一周为一昼夜,所以地球每小时自转15°。地球除自转外还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法线始终成23.5°。地球公转时自转轴的方向不变,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地球处于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投射到地球上的方向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见下图)。每天中午时分,太阳的高度总是最高。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即在赤道南北纬度23°27′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垂直入射,在较高纬度地区,太阳总是靠近赤道方向。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在南北半球大于90°~23°27′),冬季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长,而夏季则高于地平线的时间 长。 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而且一年里每天的日地距离也不一样。众所周知,某一点的辐射强度与距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日地间距离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所谓“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一年中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所引起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超过上3.4%。 2.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照射到地平面上的辐射或称“日射”由两部分组成——直达日射和漫射日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时,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不仅使辐射强度减弱,还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和辐射的光谱分布。因此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直射和漫射两部分组成。直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其辐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辐射;漫射则是被大气反射和散射后方向发生了改变的太阳辐射,它由三部分组成:太阳周围的散射(太阳表面周围的天空亮光),地平圈散射(地平圈周围的天空亮光或暗光),及其他的天空散射辐射。另外,非水平面也接收来自地面的反射辐射。直达日射、漫射日射和反射日射的总和即为总日射或环球日射。可以依靠透镜或反射器来聚焦直达日射。如果聚光率很高,就可获得高能量密度,但却损耗了漫射日射。如果聚光率较低,也可以对部分太阳周围的漫射日射进行聚光。漫射日射的变化范围很大,当天空晴朗无云时,漫射日射为总日射的10%。但当天空乌云密布见不到太阳时,总日射则等于漫射日射。因此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通常要比非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少得多。反射日射一般都很弱,但当地面有冰雪覆盖时,垂直面上的反射日射可达总日射的40%。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大气层厚度的影响。大气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严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此外大气的状况和大气的质量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有影响。显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短与太阳辐射的方向有关。参看下图,A为地球海平面上的一点,当太阳在天顶位置S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A点的路径为OA。城阳位于S点时,其穿过大气层到达A 点的路径则为0A。 O,A与 OA之比就称之为“大气质量”。它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的路径与太阳在天顶方向垂直入射时的路径之比,通常以符号m表示,并设定标准大气压和O℃时海平面上太阳垂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

表示,单位为(W/m2)。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这些观测数据将对进一步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及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很大帮助。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太阳常数值Rsc=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表面。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面。图2.4最下面的实曲线表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被吸收、散射、反射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1 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直接辐射计算的基本原则,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和适用围,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法向直接辐射的计算。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98—2017 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 34325—2017 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 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发出的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5.11] 注:一般来说,直接辐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而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为0.5°,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 3.2 法向直接辐射 direct normal radiation 与太线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注:从数值上而言,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辐射是从太阳出射的角度而定义,法向直接辐射则是从地表入射的角度而定义。 [GB/T 31163—2014,定义5.12] 3.3 水平面直接辐射 direct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5.13] 3.4 散射辐射 diffuse radiation;scattering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详解 发布时间: 2009-05-31 15:49:03 文章来源:光电新闻网 导读:太阳能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大致上可分为五类。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一、二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300—2700小时。 太阳能辐射资源 我国西部太阳能的年总辐射约为140-200 Kcal/cm2·year,高于东部的80- 160Kcal/cm2·year;我国东部、北部地区的年总辐射约为120-160 Kcal/cm2·year,高于南部地区的80-120 Kcal/cm2·year;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年总辐射大于140 Kcal/cm2?year,应用太阳能空调的前景很好。 特点: 1。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和最差的地区,都分布在北纬22°~35°区域内。尤其是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年辐射量达180~200Kcal/cm2·year。而四川盆地由于处在南北两股暖冷气流交汇处,云雨天气多,形成太阳能资源的低值中心。 2。在北纬30°~40°之间,太阳能资源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3。北纬40°以上,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4。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5。台湾地区太阳能资源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海南岛太阳能资源和台湾基本相当。 太阳能利用潜力巨大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大致上可分为五类。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一、二类地区,太阳辐射比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300—2700小时。有专家测试,在相同水量和温度的前提下,兰州市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阳热量相当于4千瓦时电转化的热量,冬季则大约相当于2千瓦时到3千瓦时电。

太阳能辐射计算公式

一、中国太阳能直接辐射的计算方法 ()1bS a Q S +='(1) () 211111S c S b a Q S ++='(2)⊙ ()n c S b a Q S 2122++='(3) S ′为直接辐射平均月(年)总量;Q 为计算直接辐射的起始数据,可采用天文总辐射S 0,理想大气总辐射,Q i ,晴天总辐射Q 0来表示。a ,b ,a 1,b 1,c 1,a 2,b 2,c 2为系数。n 为云量。S 1为日照百分率。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 ()() ()()∑∑∑∑∑∑∑∑∑=========?? ? ??-?? ? ??--= ----= n i n i i i n i n i i i n i n i n i i i i i n i i i n i i i y y n x x n y x y x n y y x x y y x x r 12 12 12 121 1 1 1 2 21 考虑到大气透明度,则有 ()()n c S b a P P P Q n c S b a P P P Q S i m i 2122cos cos sin sin 1 2122++=++='+海 年海 年δ ?δ?(4) 其中m 为大气质量: δ ?δ?cos cos sin sin 1 sinh 1+== Θm 其中,φ为测站的纬度;δ为赤纬角,取每月15日的赤纬值作为月平均值;时角ω统一取中午12时,则ω=0,cosω=1;年P 为测站的年平均气压,P 海为海平面气压,P 海=1013.25mp ,海年P P 为对大气质量进行的高度订正。 对于a 2的计算: 当测站的海拔H≥3000m 时,a 2=0.456; 当H≤3000m 是,若年平均绝对湿度E ≤10.0mb ,则 F a ?-=00284.0688.02 否则F a ?-=01826.07023.02,其中F 为测站沙尘暴日数与浮尘日数之和。 对于(4)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 011.1039.02222=+-=+b a c a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JGSLJZ 【知识归纳】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精析】 1.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B.大气污染程度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表示,单位为(W/m2)。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

太阳辐射

(2017海淀期中)22.(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阳光动力二号”于2016年7月26日抵达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成为第一架不使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 资料二:图11为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及“阳光动力2号”环球旅行线路示意图。 图11 (1)描述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 在整个航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 (2)分析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5分) 答案:22.(13分) (1)(3分) 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1分);辐射总量最大的区域多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描述出极值区域即可)(1分);大部分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介于35至80(介于27至110之间即可得分)亿焦耳/米2·年(1分)。 (2)(5分) 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强。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多(或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塞维利亚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晴天多(或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且重庆纬度低于塞维利亚,夏季日照时间更短。 ( 2 1 8 海 淀 二 模 ) (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7 日照时数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根据太阳每天的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m2 的时间长度来确定。图8中数据表示成都 和攀枝花各月平均日照时数。 图8 (8 分)(2)说出与成都相比较,攀枝花平均日照时数的总体特点,并说明其成因。36. (2)(8分) 特点(4分):攀枝花日照时数多;(2分) 冬春季(春季)较多、夏秋季(秋季)较少(2分) (写出日照时数较多、较少的月份也可得分) 成因(4分):晴朗天气较多(或地势较高或纬度较低);(2分) 冬春季降水少(或夏秋季降水少)(2分)

(整理)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

二.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是利用以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它由太阳能电池方阵、控制器、蓄电池组、直流/交流逆变器等部分组成,其系统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示意图 1.太阳能电池方阵: 太阳能电池单体是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为4cm2到100cm2不等。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工作电压约为0.5V, 工作电流约为20-25mA/cm2, 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将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封装后,就成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功率一般为

几瓦至几十瓦,是可以单独作为电源使用的最小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再经过串并联组合安装在支架上,就构成了太阳能电池方阵,可以满足负载所要求的输出功率(见图1-2)。 (1)硅太阳能电池单体 常用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硅太阳能电池。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一个晶体硅片组成,在晶体硅片的上表面紧密排列着金属栅线,下表面是金属层。硅片本身是P型硅,表面扩散层是N区,在这两个区的连接处就是所谓的PN结。PN结形成一个电场。太阳能电池的顶部被一层抗反射膜所覆盖,以便减少太阳能的反射损失。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是由光子组成,而光子是包含有一定能量的微粒,能量的大小由光的波长 决定,光被晶体硅吸收后,在PN结中产生一对对正负电荷,由于在PN结 区域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因而可以产生一个外电流场,电流从晶体硅片电池

的底端经过负载流至电池的顶端。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图1-2 太阳能电池单体、组件和方阵 将一个负载连接在太阳能电池的上下两表面间时,将有电流流过该负载,于是太阳能电池就产生了电流;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光子越多,产生的电流也就越大。光子的能量由波长决定,低于基能能量的光子不能产生自由电子,一个高于基能能量的光子将仅产生一个自由电子,多余的能量将使电池发热,伴随电能损失的影响将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下降。 (2)硅太阳能电池种类 目前世界上有3 种已经商品化的硅太阳单体组件 方阵

一种基于统计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计算方法

一种基于统计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计算方法 摘要:逐时气象参数是建筑物全年能耗计算机模拟的必要输入参数之一,其中的太阳辐射数据通常难以得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计算方法,在计算出大气层外水平面逐时太阳辐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气象年逐时气象参数中的太阳辐射数据,拟合出水平面逐时太阳总辐射量与大气层外水平面逐时太阳总辐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法线方向太阳直射辐射量与水平面太阳总辐射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实际气象年的相关气象数据,从而可以计算得到实际气象年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关键词:气象参数太阳辐射统计 0 前言当前,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建筑物的全年能耗进行分析越来越普遍,这种方法既可以在设计阶段,对新建建筑的能耗进行预测,从而指导建筑物能源系统的设计,使之符合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同时,也可以用于已建建筑,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评价和预测,并为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的可能性及其效果进行预估。目前,常用于建筑物全年能耗模拟的计算机软件有DOE-2(包括VisualDOE)、EnergyPlus、

eQUEST和DeST等。由于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物的全年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对建筑物的全年能耗进行计算机模拟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计算空调系统的全年能耗,而空调系统的能耗,与当地的气象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紧密相关。通常,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物能耗预测时,一般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而在对已建建筑进行全年能耗分析的时候,由于已经可以取得建筑物运行的实际能耗数据,通常需要根据实际能耗数据和实际气象年逐时数据对计算机模型进行校准(calibration),以保证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然后再采用标准气象年数据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和比较。这种建模→模型校准→计算及结果评价的方法也是IPMVP 2002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nd Measurement Verification Protocol)中所推荐的方法。1 基本计算方法根据DOE-2程序的要求,计算空调负荷用的逐时气象参数有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大气压力、云量、雪、雨、风向、空气绝对含湿量、空气密度、空气焓值、水平面太阳总辐射量、法线方向太阳直射辐射量、云的类型与风速等14项。除了与太阳辐射有关的两项参数外,都可以由当地气象台站公布的逐时气象参数直接取得,或者通过一定的计算和量化取得。与此不同的是,有关太阳辐射的两项参数的取得则比较困难。由于我国的气象台站均不公布逐时太阳辐射数据,因此有些学者采用半正弦模型进行插值,有些采用混合

太阳辐射计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某地理论日太阳辐射计算 实习科目 气象气候学 指导老师 陈华 日期 12.15 姓名 王一舟 学院 遥感 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 07地信(1) 学号 20071316004 一、 实习名称:某地理论日太阳辐射量计算 二、 实习内容 1. (1)计算(135°E,35°N )的全年日太阳辐射(计算积日,1 月1日记为1,1 月2 日记为2,依次累加,每隔30天计算一日的太阳辐射) (2)计算海口(20°N ),南京(32.13°),北京(40°)在6月22日的日理论太阳辐射。(6月22日换算积日为173) 日太阳辐射计算公式 ) sin cos cos sin sin (2)cos cos cos sin (sin 2002 200 ωδ?δ?ωρπω ωδ?δ?ρπωω+=+=?+-I T Q d I T Q s s 。 为当地当日的太阳赤纬地纬度,为当为日地相对距离,,本文亦采用该值,用在近代气候计算中多采为太阳常数, 为当日日落时角,,为日理论太阳辐射量,其中,δ?ρωπ 00001370I I 4.4852T Q =s 2. 计算工具 :MA TLAB 3. 计算过程(程序) %计算某地理论日太阳辐射总量,要求输入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积日数 function [d,chiwei,shijiao,s]=sun(fai,h,dn) %fai 为当地纬度,h 为当地 某日正午太阳高度,dn 为积日数(1月1日为1,1月2日记为2,依次累加) d=1+0.033*cos(2*pi*dn/365) ; %当地某日实际日地距离 chiwei=fai*pi/180-acos(sin(pi*h/180)) ; %某日太阳赤纬 shijiao=acos(-tan(fai*pi/180)*tan(chiwei)) ; %当地某日日落时角

(完整版)太阳辐射专题

三、太阳辐射(光照)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自然界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递能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差异。(图: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三大波段) 〖跨越误区〗太阳辐射出的电磁波只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个波段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除了以上提到的电磁波,还包括电波、χ射线、γ射线等,它们一起构成了太阳辐射光谱。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又能称热核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能量,为太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3、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典型例题:13.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 ( 1 ) 1 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纬度是________; 90°N 上,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_________。 ( 2 )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 3 )赤道上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大致________(相同、相反)。 ( 5 )热带雨林地区的生物量是2千克/米2·年,亚寒带针叶林带是0.84千克/米2·年,结合上图分析原因。 答案:(1)90°S 南极点1月份均为白昼,日照时数多;6月(或7月) (2)低纬(或赤道)高纬(或两极) (3)从3月和9月向其它月份递减。(4)相反(1分) (5)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因雨量多所以生长的植物品种也多,亚寒带针叶林是位于亚寒带,气候较寒冷与干燥,雨量也少,所以能生长的多以针叶植物为主 (3)世界分布: 例题.(2010年岳阳模拟)上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