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上好历史课?围绕这个问题,我也不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现在选择其中的五种整理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下。

一.要上好历史课,一定要选择好容纳整节课内容的合适的“容器”。这里所说的“容器”,指的是一节课的思路。我感觉,一个好的思路,就像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将一节课的内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让整节课上下来,有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记得我曾经上过一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复习课,涉及到的内容非常杂,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复习,基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进行。备课时,我反复思量,感觉如果按常理出牌,学生们容易厌烦,效果不好。几经思考,我最终确立了“两条线索并行,融合达成目标”的思路。一条线索是暗线,按照朝代顺序,以板书的形式出现,即“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另一条线索是明线,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习历史的用途”这一问题贯穿整节课始终,用“文献资料解读----《三字经》节选”、“文物古迹解读----司母戊鼎等”、“知兴替,明得失----改革的作用等”、“解决考试问题----具体练习题”这几个环节串起本课知识,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要动脑筋,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若干适合的思路,任何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思路,有了这个合适的“容器”,再难整合的内容都会驯服的联系在一起,让整节课宛若天成。

二.要上好历史课,一定要设计出吸引听课者注意的灵敏的“开关”。这里所说的“开关”,指的是一节课的导入和结束。一个好的导入,好比打开一节课的门,或开门见山、豁然开朗,或创设情境、曲径通幽,。一个好的结束,好比关上这节课的门,或真情投入、慷慨激昂,或戛然而止、余音绕梁。我在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复习课时,开头伴随着优美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播放了一部《西部风光片》,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美丽的西部,在美的享受中,学生们非常轻松的就接受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结束时,又选取了王宏伟的《西部放歌》让同学们欣赏,同时在屏幕上打出歌曲的部分歌词: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纪造就,古老的山川明天到处披锦绣。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听者无不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为这节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拥有了灵敏的“开关”,就能保证一节课善始善终,让整节课首尾相顾。

三.要上好历史课,一定要利用好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多样的“角色”。这里所说的“角色”,指的是一节课中师生扮演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故事家,可以是演讲家,可以是主人公,可以是旁观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更有利于双方投入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我找了几位同学扮演记者,其余同学设定为北京各阶层的群众,以现场采访、编写新闻稿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课内容,结果无论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都十分感兴趣,为演好自己的角色主动学习,精心准备,课堂气

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这时,老师就是一个倾听者,一个欣赏者,作为学生成功喜悦分享者的角色,引领整节课顺利归航。

四.要上好历史课,一定要描绘出利于学习者接受的清晰的“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指的是一节课中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语言和板书可以说是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精准流畅的语言、简洁美观的板书,就好比是学习内容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好恶情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教学语言和板书的设计。每堂课从课前提问到导入新课,再到知识讲解,总结回顾,无不反复推敲、精心锤炼,力求亲切自然、准确深刻、生动幽默、简明流畅。板书设计也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或采用图表式,或采用流线型,或采用对比式,力求简明大方、科学美观,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只要我们重视语言和板书了,带给大家的一定是一场“听觉”、“视觉”形象上的“盛宴”,装点整节课美不胜收。

五.要上好历史课,一定要把握住烘托整节课气氛的突发的“现挂”。“现挂”本是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往往收到意想不到而火爆的艺术效果。这里所说的“现挂”,指的是一节课中预设之外的生成问题的解决技巧。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的全部细节。恰当的抓住生成的问题,也许会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有一次,我讲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在课件中准备了歌曲《满江红》让同学们欣赏、感悟。刚打开音响,就有一位调皮的同学怪声怪气的唱了一句,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原本营造的庄重的气氛

立刻被破坏掉了。我有点生气,这位调皮的同学看我生气了,脸上也露出了怯意。看到这一幕,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迅速调整了思路,对同学们说:“这首歌的歌词是抗金名将岳飞所作,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读来非常感人。刚才就有同学因为感动没有把握好情绪,现在请同学们再来体味一下,我们请刚才那位同学唱一唱这首歌”。结果,那位同学唱得非常投入,全班同学也严肃起来,与他一起合唱,还自发的谈了感悟。原本作为情感升华的难点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舞台上的现挂水平表现了演员扎实的功底和机智的灵活运用。如果我们也用心把握住每一个“现挂”,一定会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基于知识的方法创新是无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一如既往的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继续寻找好的方法,让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欢欣鼓舞的投入课堂学习,真正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