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5

厦门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5
厦门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5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比较器系别:班号:实验组别: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意见:

目录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仪器 (5)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 (5) 1. 单限电压比较器 (5) 2. 施密特电压比较器 (7) 五、实验总结 (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压比较器的模型及工作原理 2、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电压比较器主要用于信号幅度检测——鉴幅器;根据输入信号幅度决定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或波形变换;将缓慢变化的输入信号转换为边沿陡峭的矩形波信号。常用的电压比较器为:单限电压比较器;施密特电压比较器窗口电压比较器;台阶电压比较器。下面以集成运放为例,说明构成各种电压比较器的原理。 1.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单限电压比较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单限电压比较器电路如图1(a)所示。图1(b)为其电压传输曲线。由于理想集成运放在开环应用时,A V→∞、R i→∞、R o→0;则当V iE R时,V O=V OL;由于输出与输入反相,故称之为反相单限电压比较器;通过改变E R值,即可改变转换电平V T(V T≈E R);当E R=0时,电路称为“过零比较器”。同理,将V i与E R对调连接,则电路为同相单限电压比较器。图1(c)为反相单限电压比较器的应用——波形变换应用。

2. 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施密特电压比较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施密特电压比较器电路如图2(a)所示。图2(b)为其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当V O =V OH 时,++ +++= =+T R OH T V E R R R V R R R V V ;323322 1称为上触发电平; 当V O =V OL 时,--+++= =+T R OL T V E R R R V R R R V V ;3 23322 2称为下触发电平; 回差电平:- + -=?T T T V V V 当V i 从足够低往上升,若V i >V T+时,则V o 由V OH 翻转为V OL ; 当V i 从足够高往下降,若V i

有机化学习题与问题详解(厦门大学)

有机化学习题与答案(厦门大学)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根据下列电负性数据: 判断下列键中哪个极性最强?为什么? 答案 <请点击> 二、(a) F2、HF、BrCl、CH4、CHCl3、CH3OH诸分子中哪些具有极性键? (b) 哪些是极性分子?答案 <请点击> 三、下列各化合物有无偶极矩?指出其方向。 答案 <请点击> 四、根据O和S的电负性差别,H2O和H2S相比,哪个的偶极-偶极吸引力较强,哪个的氢键较强?答案 <请点击> 五、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电子式。 答案 <请点击> 六、把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

七、下面记录了化合物的元素定量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结果,请计算它们的化学式。 (1) C:65.35%,H:5.60%,相对分子质量 110 (2) C:70.40%,H:4.21%,相对分子质量 188 (3) C:62.60%,H:11.30%,N:12.17%,相对分子质量 230 (4) C:54.96%,H:9.93%,N:10.68%,相对分子质量 131 (5) C:56.05%,H:3.89%,Cl:27.44%,相对分子质量 128.5 (6) C:45.06%,H:8.47%,N:13.16%,Cl:33.35%,相对分子质量 106.5答案 <请点击>

八、写出下列化学式的所有的构造异构式。 答案 <请点击>

第一章绪论习题(1) 1、什么是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点击这里看结果 2、什么是烷基?写出常见的烷基及相应的名称。点击这里看结果 3、给下列直链烷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点击这里看结果 4、什么是伯、仲、叔、季碳原子,什么是伯、仲、叔氢原子?点击这里看结果 5、写出己烷的所有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点击这里看结果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五

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2. 掌握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场效应管的主要特点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由于它的输入阻抗极高(一般可达上百兆、甚至几千兆),动态范围大,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制造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 因此,场效应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场效应管按结构可分为MOS型和结型,按沟道分为N沟道和P沟道器件,按零栅压源、漏通断状态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器件,可根据需要选用。那么,场效应管由于结构上 的特点源漏极可以互换,为了防止栅极感应电压击穿要求一切测试仪器,都要有良好 接地。 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 (1) 转移特性(控制特性):反映了管子工作在饱和区时栅极电压VGS对漏极电流ID 的控制作用。当满足|VDS|>|VGS|-|VP|时,ID对于VGS的关系曲线即为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VGS=0时的漏极电流即为漏极饱和电流IDSS,也称 为零栅漏电流。使ID=0时所对应的栅极电压,称为夹断电压VGS=VGS(TH)。 ⑵转移特性可用如下近似公式表示: I D=I DSS1? V GS V GS TH 2 (当0≥V GS≥V p) 这样,只要I DSS和V GS TH确定,就可以把转移特性上的其他点估算出来。转移特性的斜率为: g m=ΔI D GS 它反映了VGS对ID的控制能力,是表征场效应管放大作用的重要参数,称为跨异。一般为0.1~5mS(mA/V)。它可以由式1求得:

g m=? 2I DSS GS(TH)?1? V GS GS TH ⑶输出特性(漏极特性)反映了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作用。图2为N 沟道场效应管的典型漏极特性曲线。 由图可见,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即Ⅰ区(可变电阻区),Ⅱ区(饱和区),Ⅲ区(截止区)。饱和区的特点是VDS增加时ID不变(恒流),而VGS变化时,ID随之变化(受控),管子相当于一个受控恒流源。在实际曲线中,对于确定的VGS的增加,ID 有很小的增加。ID对VDS的依赖程度,可以用动态电阻rDS表示为: r DS=ΔV DS ΔI D 在一般情况下,rDS在几千欧到几百欧之间。 ⑶图示仪测试场效应管特性曲线的方法: ①连接方法:将场效应管G、D、S分别插入图示仪测试台的B、C、E。 ②输出特性测试:集电极电源为+10v,功耗限制电阻为1kΩ;X轴置集电极电压1V/度,Y轴置集电极电流0.5mA∕度;与双极型晶体管测试不同为阶梯信号,由于场效应管 为电压控制器件,故阶梯信号应选择阶梯电压,即:阶梯信号:重复、极性:一、阶 梯选择0.2V∕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③转移特性测试:在上述测试的基础上,将X轴置基极电压0.2V∕度,则可测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并从特性曲线求出其参数。 ⑷场效应管主要参数测试电路设计: ①根据转移特性可知,当VGS=0时,ID=IDSS,故其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②根据 转移特性可知,当ID=0时,VGS=VGS(TH),故其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 3. 自给偏置场效应管放大器 自给偏置N沟道场效应管共源基本放大器如图5所示,该电路与普通双极型晶体管放 大器的偏置不同,它利用漏极电流ID在源极电阻RS上的压降IDRs产生栅极偏压,即: VGSQ=-IDRS 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工作在负压,故此称为自给偏置,同时Rs具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该电路主要参数为:电压放大倍数:AV=V0/Vi=-gmRL;?=RD‖RL‖rDS式中:RL;输入电阻:Ri≈RG输出电阻:RO=RD‖rDS;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三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 数字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 示波器是将入的周期性电信号以图像形式展现在显示器上,以便对电信号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仪器。 示波器显示器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根据电压有无控制屏幕亮灭,并根据电压大小控制光电在屏幕上的位置。 示波器显示屏必须加有幅度随时间线性增长的周期性锯齿波电压,才能让显示屏的光点反复自左端移向右端,屏幕上就出现一条水平光线,成为扫描线或时间基线。为使在显示屏上观察到稳定的波形。必须使锯齿波的周期Tx和被测信号的周期Ty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即Tx=nTy(n为正整数)。否则,所显示波形将不能同步。 2.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原理 数字存储示波器主要由信号调理部分、采集存储部分、触发部分、软件处理部分和其他组成。 3. 双通道数字存储示波器结构框图

4.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特性 (1)模拟带宽:由前置放大器的带宽决定; (2)采样速率:由模数转换电路决定; (3)存储深度:由存储器决定; (4)触发部分:由触发电路类型决定。 5.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打开电源开关(Power)30s后,屏幕上有光迹,否则检查有关控制旋钮的位置; (2)将示波器探头接到被测信号,确定触发源选择(Trigger)在所接通道位置;(3)键入相应的通道开关,启动该通道工作; (4)将垂直和水平灵敏度旋钮调到合适的位置,Vp-p/8≤选择Y轴灵敏度;T/10≤选择X轴灵敏度; (5)屏幕上应有被测信号波形; (6)若需要测量信号各点电平,耦合方式应选DC耦合,若只需观测信号幅度,则选AC耦合; (7)调节Y和X位移旋钮将被波形调到便于测量的位置 二、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 1、校验示波器的灵敏度 对于首次接触的示波器,必须对其灵敏度进行校验。方法为:在示波器正常显示状态下,将探头接示波器本身提供的校准方波信号源(demo2端子),采用自动或手动方法观察校准信号,如果测量得到的波形幅度频率与校准信号(f=1kHZ,VPP=2.5V)相同,说明示波器准确,若不同,应记下其误差。 经测量,f=1.0012kHz,V-P-P=2.56V 2、调整测量含有直流电平的信号 若要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f=1KHz、占空比50%、Vp-p=4V、HV=3V、LV=-1V),则调整测量方法为 (1)令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调整信号频率为1 kHz (2)调整信号幅度为4V,偏移量为1V;或者通过设置高、低电平的方法设置HV=3V、LV=-1V。 (3)连接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令两仪器“COM端”相接,并将示波器探头接信号发生器信号输出端。 (4)示波器设置直流耦合,手动或者自动观测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改变波形输出类型,此时示波器上分别显示下图所示波形。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十三

实验十三 OTL功率放大器安装和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 2.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调整与性能的测试。 二、实验原理 采用PNP和NPN互补晶体管组成的无输出变压器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具有频率响应好,非线性失真小,效率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的OTL功率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置放大级B G1,推动级B G2和互补推挽输出级B G3、B G4。 前置放大级为甲类RC耦合电压放大器,在发射极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以改善音质,提高稳定性。R1为输出音量调节电位器。由于前置级工作在小信号电压放大状态,静态工作电流I C1可取小一些以减少噪音,一般取: I C1≈0.3~0.1mA 1V<V CEQ1≤1/3E C 推动级要提供足够大的激励功率互补推挽功率输出级,所以推动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应足够大,一般取I C2≥(3~5)I B3MAX 式中I B3MAX为输出功率最大是输出级的基极激励电流。为了提高输出级正向输出幅度,把B G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8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 L接电源正端,以获得自举的效果。为了克服输出级的交叉失真,在B G3,B G4两管的基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和电阻R9组成的偏置电路,其中二极管D同时起偏置的温度补偿作用,电容C5为相位校正电容,以防止产生高频寄生振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P O=E2C K/8R L(式中:K为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当K≈1时,输出功率最大,为P OMAX≈E2C/8R L 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因素,一般取:K≈0.65~0.7. 对该电路的电压增益,考虑到它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并满足A VO F >>1,所以中频段电压增益为:A V≈1/F=(R12+R6)/R6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实验八

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八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运用——运算器系别:班号: 实验者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集成运放构成基本的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二、 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直流放大器。若外加反馈网络,便可实现各种不同的电路功能。例如,施加线性负反馈网络,可以实现放大功能,以及加、减、微分、积分等模拟运算功能;施加非线性负反馈网络,可以实现乘、除、对数等模拟运算功能以及其他非线性变换功能。本实验采用TL082型集成运算放大器,其管脚如图1所示。注意:在使用过程中,正、负电源不能接反,输出端不能碰电源,接错将会烧坏集成运算放大器。 1. 反相放大器: 在理想的条件下,反相放大器的闭环电压增益为: 1 R R V V A F i O VF -== 由上式可知:闭环电压增益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电阻的比值R F /R 1。电阻值的误差, 将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当取R F = R 1,则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负值,即: i i F O V V R R V -=- =1 。此时反相放大器起反向跟随器的作用。 2. 同相放大器: 在理想条件下,铜线放大器的闭环电压增益为: 1 1R R V V A F i O VF +== 4. 反相加法器:

在理想条件下,输出电压为:??? ? ??+-=2211i F i F O V R R V R R V ,当R 1=R 2时,上式简化为:)(211 i i F O V V R R V +- =。 5. 减法器: 在理想条件下,若R 1=R 2,R F =R 3时,输出电压为:)(121 i i F O V V R R V -= 若R F =R 1,,则V O =V I2-V I1,故此电路又称模拟减法器。 6. 积分器: 输入(待积分)信号加到反相输入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电容两端的初始电压为零,则输出电压为:?-=2 )(1) (V 1T O t i t O dt C R V 当V i(t)是幅值为E i 的阶跃电压时,t E C R V i t O 1)(1 - = 此时,输出电压V O(t)随时间线性下降。 当V i(t)时峰值振幅为V iP 的矩形波时,V O(t)的波形为三角波。如图8(b)所示,根据上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2 1T C R V V ip P OP ? ?- =- 在实际实验电路中,通常在积分电容C 的两端并接反馈电阻RF ,其作用是引入直流负反馈,目的是减小运放输出直流漂移。但是RF 的存在对积分器的线性关系有影响,因此,RF 不宜取太小,一般取100K Ω为宜。 三、 实验仪器 1. 示波器一台 2. 函数发生器一台

厦门大学《有机化学 B》课程试卷期末练习1

1 一、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1)2-戊酮 (2)3-戊酮 (3)环己酮 (4)戊醛 (5)异丙醇 (6)甲醛 2、下列化合物中有对映体的是: OH 3 C(CH 3)3 A O CH 3 B H 3C OH HOOC CH 3 COOH OH C (CH 3)2CHCH 2OCH 3 D 3、下列化合物各对化合物中哪个碱性较强? (1) CH 3CH 2NH 2 或 CH 3CH 2CONH 2 (2) NaOH 或 CH 3NH 2 (3) CH 3NHCH 3 或 (CH 3) 4N +OH - 4、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下列化合物: OH OH OH OH H 3CO Br NO 2 A B C D (1) (2) A B C D CH 3CH 2CHClCOOH CH 3CHClCH 2COOH CH 3CH 2CCl 2COOH CH 3CH 2CH 2COOH 5、比较下列化合物发生醇解反应的活性大小: A C O Cl C O OC 3H 7C O O C O NH 2C O B C D 6、下列哪些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O O OCH 3 H OH H A CH 3COCH 3 B HCHO C D

2 (1) Fe/HCl NaNO +HCl 0-5 0C CH 3COOH (2) N CH 3 3湿Ag 2O 3湿Ag 2O (3) O Cl (1mol) HOAc 22干HCl, 322(1) CO 23(3) (4) 2CH 3COCH 3 OH - (1)LiAlH 4(2) H 2O (5) C CH 3 O I /OH -+ (6) OH (CH CO)O AlCl 0(7)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CH 3 O 2N + 7、下列各对化合物哪些是相同化合物,哪些是对映体? H CH 2OH OH CH 2OH HO CH 2OH H 2OH HO COOH H CH 2OH HO C COOH 2OH 2CH 3 HO H H OH CH 2OH COOH Br H CH 3 H Br CH 3 Br H Br H COOH A 和和 和 和 B C D CH 3COCH 2CH 2CH 2CH 2Br 2H 3O +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四

实验四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 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 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设计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 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图1 图2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点如图3实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射极输出器由于电压放大倍数约等于1,故它具有电压跟随特性,且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作为隔离器,起阻抗变换作用。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

厦门大学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在线练习 一、单选题 1. (1分)下列反应所需的反应物是哪个?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C 2. (1分)2-甲基-1-丁烯在酸催化下发生水合反应(H2O/H+)所得主要产物为: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B 3.(1分)(R)-2-氯丁烷的结构式是下面中的哪一个?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B 4. (1分)下列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正确的名称是: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B 5. (1分)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哪个?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A 6. (1分)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A 7.(1分)用热KMnO4溶液氧化只生成CH3CH2CO2H一种有机产物的是下列哪个烯烃??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C 8. (1分)如下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正确的名称是: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D 9. (1分)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沸点最高?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A 10. (1分)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哪个?

? A. CHCl2CH2CH2CO2H ? B. CHCl2CH2CH2CO2H ? C. CH3CHClCHClCO2H ? D. CH3CH2CCl2CO2H ? 答案A 11. 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 A. A ? B. B ? C. C ? D. D 答案A 12.(1分)如下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正确的名称是:

厦门大学2011有机化学真题

厦门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有机化学考试时间:1月16日下午 招生专业:各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单独考试者不答带“*”的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完成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注意立体化学)(共30分) 1.CO2H NH 2 ??? H+ RONO CH2Cl2Δ 2. O CO2Me O 1 .MeMgI 2 .H3O+ (过量) 3. +MeOH 4. H O Zn 5. ? H+ Δ Et CN + EtOH 6.* NH2 Me ? Δ Base HNO2

7. ? MeLi O Br Me3SiCl,Et3N DMF,Δ 8.* ? Δ Δ ?旋?旋 9. OH ?? NaOH Me2SO4Na NH3(l),EtOH HCl/H2O 10. CHO ? 稀 +CH2O OH - 浓OH- CH2O 11. C C Br EtΔ MeCO2- ? 500℃ 12. Me H HCHO Δ用构象式表示 产物 二.用苯、甲苯、丙二酸二乙酯、环戊酮和不超过四个碳的简单有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30分) 1. 2. 3. Ph CO2Et Ph (±)O O CO2Et

4. 5.* O O 三.写出下列反应机理(用箭头表示一对电子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12分)。 1. 稀冷4 + + CH2OH 2*. OCH2CH=*CH2 CH2CH=CH2 OH CH2CH=CH2 CH2CH=*CH2 OH *CH2CH=CH2 CH2CH=CH2 + Δ I II 解释为什么产物中I的量多于II,*表示14C。 四.推测结构(12分) 1.化合物A(C 7H 15 N)用MeI处理,得到水溶性盐B(C 8 H 18 NI),将B置于氢氧化 银悬浮液中加热,得到C(C 8H 17 N),将C用MeI处理后再与氢氧化银悬浮液 共热,得到三甲胺和化合物D,D用KmnO 4 氧化可以得到一分子丁二酮和两分子甲酸,请写出A-D的结构。 2.分子式为C 4H 8 O 2 的化合物溶于CDCl 3 中测得1HNMR谱(ppm)为:δ=1.35(双 峰,3H), δ=2.15(单峰,3H), δ=3.75(单峰,1H), δ=4.25(四重峰,1H); 加入D 2 O后,δ=3.75的峰消失。此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720cm-1处有强吸 收峰,推写此化合物的结构,并标出各峰归属,并解释为什么加入D 2 O后,1HNMR在δ=3.75处的峰消失。 五.实验题(共16分) 1.在进行中草药等天然产物提取时,通常使用什么仪器装置,写出其名称,画出其装置图,并简述用它提取的实验过程。 2.1,2-环己二胺是制备一类不对称催化剂有机配体的重要原料,通常市售的

新版厦门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厦门大学有机化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9)有机化学 (826)物理化学

参考书目为: 1、《有机合成》,黄培强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2、《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高教出版社; 3、《物理化学》,黄启巽、吴金添、魏光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 4、《物理化学》(第一版),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 5、《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6、《木糖英语真题手译》2021版 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 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 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 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 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 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 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

厦门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压源与电压测量仪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3.掌握四位半数学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 (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特点 2.功能键及旋钮作用说明 3.使用方法 (1)开机前,将“电流调节旋钮”调到最大值,“电压调节旋钮”调到最小值。开机后再将“电压”旋钮调到需要的电压值。 (2)当电源作为恒流源使用时,开机后,通过“电流调节”旋钮调至需要的稳流值。 (3)当电源作为稳压源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电流旋衄任意设置“限流”保护点。 (4)预热时间:30秒。 4.注意事项 (1)避免端口输出线短路; (2)避免使电源出现过载现象; (3)避免输出出现正、负极性接错。 (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1.DG1022双通道函数/波形发生器主要特点 2.功能键及旋钮作用说明 3.使用方法 (1)依次打开信号发生器后面板、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 (2)按通道切换键,切换信号输出通道(默认为CH1); (3)按波形选择键,选择需要的波形; (4)依次在菜单键上按相应的参数设置键,用数字键盘或方向键、旋钮设置对应的参数值后,选择对应的参数单位; (5)检查菜单键中,其余未用到的参数设置键,是否有错误的设置值或者前次设置而本次不需要的设置值 (6)根据步骤(2)中选择的通道,按下对应的通道使能键,使设置好

的信号能够从正确的端口输出。 4.注意事项 (1)避免端口输出线短路; (2)避免使函数信号发生器出现过载现象; (3)避免输出出现信号端和公共端接错。 (三)GDM-8145型数字万用表 1.GDM-8145型数字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GDM-8145型式4-1/2位DigitalLED显示的台式数字电表,“四位半”数字万 用表比普通万用表性能更优,有“四位半”的数字显示,即:当被测数值以1开头,则显示5位有效数字,当被测数值以其他数字开头,则显示四位有效数字。 2.功能键说明 3.使用方法 (1)交、直流电压测量: ①功能开关选择V键入,根据交、直流选择AC(键入)、DC(不按键);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WQ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并接在被测负载两端; (2)交、直流电流测量: ①功能开关选择mA键入,根据交、直流选择AC、DC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mA或20A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串入被测支路; ⑤不能测量电压,否则,仪器将被烧坏。 (3)电阻测量: ①功能开关置Ω档;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V/Q插孔; ③选择合适量程,量程值应大于被测值,否则出现溢出显示; ④测试笔并接在被测电阻两端; ⑤检测在线电阻时,一定要关掉被测电路中的电源并从电路断开。 (4) PN结测试: ①功能键和量程键键入 ②黑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表笔插入V/Q插孔(红笔为内置电源的正极)PN结正偏时,数码管显示PN结正向压降(V); PN结反偏时,数码管显示超量程。 4.注意事项 (1)根据所需测量参数合理选择功能键,并按照正确方法测量(电压并接,电流串接)。 (2)在预先不知道被测信号幅度的情况下,应先把量程键放在最高档。 (3)当显示出现“0000”闪烁(过载)时,应立即将量程键切换至更高使过载显示消失,避免仪器长时间过载而损坏,否则应立即拨出输入线,检查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路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电路元、器件的性能和规格,学会正确选用元、器件; 2.掌握电路元、器件的测量方法,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参数; 3.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电阻 1.电阻器、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电阻器的分类: (1)通用电阻器:功率:0. 1~1 W,阻值1Ω~510MΩ,工作电压<1 kV。 (2)精密电阻器:阻值:1 Ω~ 1 MΩ,精度2%~0.1%,最高达0. 005%。 (3)高阻电阻器:阻值:107~1013 (4)高压电阻器:工作电压为10~100 kΩ (5)高频电阻器:工作频率高达10 MHz。 3.电阻器、电位器的主要特性指标: (1)标称阻值; (2)容许误差; (3)额定功率.

4.电阻器的规格标注方法: 对于额定功率小于0.5 W电阻器,目前均采用色标法,色标所代表的意义如表5。 表5色标所代表的数字 颜色A第一位数 字B第二位数 字 C倍乘数D容许误差工作电压 黑0 0 〓1 棕 1 1 〓10 〒1% 红 2 2 〓10^2 〒2% 4 橙 3 3 〓10^3 6.3 黄 4 4 〓10^4 10 绿 5 5 〓10^5 〒5% 16 兰 6 6 〓10^6 〒0.2% 25 紫7 7 〓10^7 〒0.1% 32 灰8 8 40 白9 9 +5 -20 50 金〓0.1 〒5% 63 银〓0.01 〒10% 无色〒20% 5.电阻器的性能测量: 在保证测试的精度条件下,可用多种仪器进行测址〃也可采用电流表、电压表或比较法。 6使用常识:

电阻器在使用前应采用测量仪器检查其阻值是否与标称值相符。 (二)电位器: 1.电位器的类型: (1)非接触式电位器;(2)接触式电位器。 2.电位器的性能测量: 根据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大小适当选择万用表测量电位器两固定端的电阻值是否与标称值相符。 3.使用常识: (1)电位器的选用:电位器的规格种类很多,选用时,不仅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 值和额定功率,还要考虑安装调节方便及成本,电性能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参照电位器类型和用途选择。 (2)安装、使用电位器:电位器安装应牢靠,避免松动和电路中的其他元器件短路,焊接时间不能太长,防止引出端周围的外壳受热变形;电位器三个引出端连线时应注意电位器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三)电容器 2.电容器的分类: (1)按介质分类:气体介质、无机固体介质、有机固体介质、电解介质。(2)按结构分类:固体、可变及微调电容器三类。 (3)按用途分类:滤波、隔直流、振荡回路、起动及消火花电容器等。 3.电容器的主要特性指标: (1)标称容量及容许误差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十三OTL功率放大安装和调试讲解

实 验 报 告 口, 号: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意见: 实 验 名 称: 实验 OTL 功率放大安装和调试 系别: 班号: 实验组别: 实验 者姓 名: 学 实 验 日 期: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四、实验内容及数据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测量OTL功率放大器的指标: 试 听 五、误差分析 八、 实验总结 trr E| 3. 1、设计电路: 2、安装OTL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采用PNP 和NPN 互补晶体管组成的无输出变压器互补推挽 (OTL 功率放大电路,具有频率响应好,非线性失真小,效率高等优点,获 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的OT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置放大级 BG1推动级BG2和互补推挽输出级BG3 BG4。 前置放大级为甲类RC 耦合电压放大器,在发射极加有电压串联 负反馈,以改善音质,提高稳定性。R 为输出音量调节电位器。由于 前置级工作在小信号电压放大状态,静态工作电流 l ci 可取小一些以 减少噪音,一般取: I ci ~ 0.3~0.1mA 1、 掌握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 2、 掌握OTL 功率放大器的安装、调整与性能的测试。 「3 kin Lo 尸、 ill 內划 R\ Ik skeh BG,- G 10 出 -h 9011 出卜0 % S —_ 剜 3 220 A 9012 GT 00 £ SOOp 眄 4 BG, 9011 % 30 = ------------i R 、、 4 頭 ? Ct fo 耳 too r —IH 10 A G JJU P 图

1V V V CEQ1 < 1/3E C 推动级要提供足够大的激励功率互补推挽功率输出级,所以推动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应足够大,一般取 I C2》 (3~5) I B3MAX 式中I B3MAX为输出功率最大是输出级的基极激励电流。为了提高输出级正向输出幅度,把BG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8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 F L接电源正端,以获得自举的效果。为了克服输出级的交叉失真,在 BG, BG两管的基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和电阻F9组成的偏置电路,其 中二极管D同时起偏置的温度补偿作用,电容C5为相位校正电容,以防止产生高频寄生振荡。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P O =-^C K(式中:K为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8 R L 当1时,输出功率最大,为P OMAX?E2C/8R L 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因素,一般取:0.65-0.7. 对该电路的电压增益,考虑到它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并满足 A vo F >> 1,所以中频段电压增益为: A V ?1/F=(R 12+R)/R 6 本实验要求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1. 不失真输出功率P o > 500mV 2. 电压增益A V > 37dB 3. 非线性失真D< 10% 4. 三分贝上限频率f H > 20kHz 5. 三分贝下限频率f L < 100Hz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外国语 1001英语,1002俄语,1003日语,1004德语,1005法语: 不指定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课 哲学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版本不限)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段忠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 《哲学史教程》,文德尔班,罗仁达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类)、经济学基础理论(管理类):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月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卢远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月 法学原理: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经济法学》,李昌麒主编,法律出版社,第二版 《国际法原理》(第二版),张乃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史》(1-4卷),庄福玲编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玲编,人民出版社, 5月 文学基本理论: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三版),陶东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周宪主编、汪正龙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理统计学: 《数理统计讲义——博学·数学系列》,郑明,陈子毅,汪嘉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学研究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中译本,药明康德分析部(原著:[美]Rober M.S 和 Francis X.W),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原著第五版精华笔记-适合考博及想阅读原著的同学)

一烯醇及其他碳亲核试剂的烷基化 烷基化要考虑的因素: (1)碳亲核试剂形成条件 (2)反应条件对探亲和试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3)烷基化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 1.1 烯醇和其他稳定的碳负离子的形成及特性 1.1.1 烯醇的产生 (1)稳定碳负离子能力的顺序:NO2>COR>CN~CO2R>SO2R>SOR>Ph~SR>H>R (2)脱质子要根据物质的酸性选择合适的碱 1.1.2 酮和酯形成烯醇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 (1)动力学特征: a 快 b 定量 c 不可逆 (2)形成条件: a 强碱(锂碱要比钠钾碱好,锂与氧的结合更紧密) b 非质子溶剂(防止质子交换) c 酮不可过量(防止质子交换) (3)底物影响: a 如果α位有较大的分枝位阻,则难以得到热力学控制的产物 b 如果α位有稳定碳负离子的基团(即-H有一定酸性),则有时难以得到动 力学产物 (4)动力学E-Z选择性: a 在动力学控制中,加入HMPA可提高Z式烯醇的比例,原因在于: 不加HMPA是cyclic TS起主要控制,不加时则为open TS起主要控制。 b 有时对于大位阻的碱,不加HMPA也可得到较高比例的Z式烯醇, 如LiNH(C6H2Cl3)、LiNPh2等 c 有时在反应中加入LiBr/LiCl可提高E式选择性,原因在于LiX有利 于cyclic TS的形成 d 螯合作用也会影响E-Z选择性

(5)不饱和羰化物 a 动力学易形成α’烯醇化物 b 热力学(NaNH2/NH3)易形成α烯醇化物 (6)利用不对称胺碱可生成手性烯醇化物 1.1.3 烯醇形成的其他方法 (1)烯醇硅醚的消除(硅锂交换) a CH3Li/DME b 含F季铵盐/THF (2)乙酰化烯醇的消除(同上) (3)烯醇硅醚的产生 a TMSCl/R3N b TBDMSCl/KH (4)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 a Li/NH3 b 硅氢化合物配合还原催化剂如Pt、B等化合物 c 有机铜锂试剂的加成 1.1.4 溶剂对烯醇化物结构及活性的影响 (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最常用的DMSO、DMF,其他如NMP、HMPA、DMPU等 a 双电性偶极溶剂,有较强的溶剂化正离子的能力,而对负离子的 溶剂化能力较弱 b 非聚集的烯醇化物反应活性最强,聚集后活性降低,极性非质子 性溶剂可溶剂化正离子而使烯醇化物以非聚集形式存在 (2)极性质子溶剂 a 可溶剂化正离子,也可通过氢键作用溶剂化烯醇化物 b 烯醇化物反应时要先破坏掉氢键,因此需要额外能量 (3)优选溶剂:THF、DME,通常还加入HMPA、DMPU(或其他三级胺、 四级胺)、TMEDA,冠醚等,以配位金属正离子来提高烯醇化物反应活性1.2 烯醇烷基化 1.2.1 高度稳定烯醇(一般连有两个EWG)的烷基化 a 常用醇作溶剂,金属烷氧化物作碱 b 属于Sn2进程

《厦门大学619有机化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 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 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8)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4) 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9)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6) 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32) 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39)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6) 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51)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51) 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67)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79) 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90)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08) 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24) 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40)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56)

Ⅰ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617 科目名称:基础化学(有机化学) 招生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 物学,材料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不予评阅、判分。 一、回答下列问题。(70分) 1. (2分)下列化合物分别与乙醇钠/乙醇溶液发生S N 2反应,请按其反应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 CH 3Cl (b ) (CH 3)3CCl (c ) (CH 3)3CCH 2Cl (d ) (CH 3)2CHCl (e ) CH 3I (f ) CH 3CH 2Cl 2. (4分)下列化合物或离子哪些具有芳香性: N H H + (a) (b) N + H (c) (d) N N H N N (e) (f) (g) N N H H + O - N H (h) 3. (3分)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a)(b) (c) (d) CO 2H CO 2H OCH 3CO 2H CH 3 CO 2H N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