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珍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先看一则新闻------习近平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儒学研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和,何为和?这一段新闻中有详细的阐述,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和谐的理念渗透在我们的历史里,文化里,甚至内政外交中的方方面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体味一段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感情。

现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生活当中,曾经有一段时光,是与珍珠鸟相依相伴的,冯骥才先生把段关时光写成了文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珠鸟》。冰心先生曾经对珍珠鸟有很高的评价,我们一起看一下: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悦;‘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刻的哲理。-------冰心

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读一读冯先生的《珍珠鸟》,感受一下它的劲,品一品它的味儿。一起读课题――珍珠鸟。

检查预习生字词部分

巢、瞅、呷、垂蔓、眼睑、颤动、雏儿、葱茏、眸子

重点讲解:

蔓:[ mán ][蔓菁]草本植物,即芜菁,叶狭长,花黄色,块根扁圆形。块根也叫蔓菁,可以吃。

[ màn ]义同“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扩展滋生。

[ wàn ](—儿)细长能缠绕的茎:瓜~儿。

二、悟真情

1、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后回答,教师适时地在学生回答时说:“这是起因”“这是经过”“这是结果”,帮助学生理清事件。)

2、冯骥才由此感悟到――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下面我们在中心句上加上两个词变成主要问题,我们的这节课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什么境界?

(2)为什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悟美好

1、咱们首先得解决第一个问题: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什么境界?请你快速浏览全文,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是最最美好的?

2、请同学起来配乐朗读一下这一段。

3、我们这是从文字上来品味,下面再给大家看一幅图画:这就是刚才我们读到的文字,它现在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你能给它加个标题吗?

四、悟信赖

1、那接下来可以来解决为什么这个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我和你们合作,来一起解决。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写的是人和鸟之间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文中描写人的句子和描写鸟的句子,只有关注了这两部分内容,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现在把笔拿起来,我们边读边画。)

2、用“———”在文中画出“我”为珍珠鸟作了哪些事?(即“我”的举动)用“~~~~~~”在文中画出鸟儿的反应?

你能不能快速浏览一下这些句子,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1)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3)我呢?决不掀开绿叶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去惊动它们……(4)我不管它……

(5)我不去伤害它……

(6)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7)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个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8)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9)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这些句子当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1)它们就像躲进幽谷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

(2)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3)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

(4)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儿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

(5)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在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6)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指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7)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8)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珠鸟对人是逐渐信赖的。方式一:画图;方式二:要把变化表达得比较清楚,建议大家用上一个词:“越来越”)

3、文中还有一处也是表现了鸟对人的信赖逐步加深的,同学们忽略了,老师找到了,我们一起读一下:

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一叫,它就立刻飞回笼子里去。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体,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这两个句子场景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不同在哪里,找出来。你能模仿一下这个场景吗?

4、人关爱小鸟,小鸟依赖人类,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简直就是一首优美的诗。大家能不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出人鸟情深呢,我们试一下

当我在屋里飞来飞去,

我不管你。

当我蹦到你的杯子上,

我只是微微一笑。

当我绕着你的笔尖蹦来蹦去,

我不动声色地写。

当我落到你的肩上,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你。

我不会将你弄醒,

是的,我不会。

因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是冯骥才,

我是珍珠鸟,

我是这样的冯骥才,

我是这样的珍珠鸟,

我就是这样关心你的冯骥才,

我就是这样信赖你的珍珠鸟,

我知道只有我付出对你的关爱,

我才会信赖你。

只有信赖,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信赖

人鸟共同生活,彼此影响。因为人的无私付出(关爱),收获了鸟的满满信赖。于是,有了人与鸟之间的美好境界。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呀:结合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方面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信赖,在人与动物之间,我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你,确定,确信,你不会伤害我:信赖,在朋友之间,我们背靠背,肩并肩,仗剑走天涯:

信赖,在人与自然之间,我为你栽种绿树红花,你赐予我蓝天白云;

信赖,在国与国之间,我们共进退,同荣辱;

信赖,在家人之间,你是我的依靠,我是你的港湾……

信赖,可以在亲人之间,,可以在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在让人不可思议的某个角落里,某些瞬间里

瞧,同学们,信赖让我们的关系如此美妙,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温情的味道。来吧,伸出你的信赖之手,我们坚信:信赖,一定可以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速度,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字词有独立解决的能力。

2、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还是浅层面的,不够深入。

3、文中作者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及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象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珍珠鸟》效果分析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有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到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本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教师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珍珠鸟》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

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 细腻

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

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

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

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

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

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

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珍珠鸟》测评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斑驳(bó)绿蔓(màn)

D.细腻(lì)雏鸟(chuó)

C.眼睑(jiǎn)眸子(móu)

D.呷嘴(xiā)信赖(là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葱茏淘气娇憨斑斑驳驳

B.垂曼隐约闪动光细骄嫩

C.疏格生机盎然以强凌弱

D.忐忑不动声色抚摩绒毛

3.造词填空。

(1)放在一个_________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A.简音B.简洁C.简陋D.简易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_________在鸟笼上。

A.遮盖B.蒙盖C.覆盖D.笼罩

4.简析红色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②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5.简析下面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6.“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

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7.本文开头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的用意是什么?

读中悟情读中联想读中积累

——珍珠鸟教学反思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珍珠鸟》课标分析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对本节课课标解读如下:

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品味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哲理。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