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的洪流无法阻挡,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本文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一些学者分类的基础上,将“媒介融合”分成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个阶段。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在西方新闻学界,在“媒介融合”这个概念上,经常用Journalism 代替Media,其实两者的意思差别并不大,因为在西方,Journalism 是指整个“新闻业”,因此“媒介融合”和“新闻业融合”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要理解“媒介融合”这个概念,界定其指向范围,我们首先看看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

第一,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

第二,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用于比喻义)。

媒介融合的分类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结合实践,我们可以把“媒介融合”进行分类。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

一是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二是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三是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日,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四是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五是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尽管是美国确实存在的一些现象,但正如蔡雯教授所说,这种划分的标准并不一致,前三种是“媒介组织行为”的划分,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

另外,戴默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任教的学者向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

1.交互推广(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

2.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

3.合竞(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作者认为合作的媒介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戒备,在电视上露面的报纸记者不会愿意透露那些构成报纸独家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

4.内容分享(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

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

5.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其实,“媒介融合”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关键是看其分类的标准。按照刚才下的定义: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应该按照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进行分类。

媒介融合的发展

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占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

第二阶段的“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

第三阶段是“传播手段融合”阶段,所谓“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

“媒介融合”最高的阶段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

媒介融合的发展的原因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媒介融合的背景

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

广度和深度。

1、决定什么是可能的——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

无论是数字摄像机、非线编辑、数字压缩、数字分配矩阵、节目复用、数字微波、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还是数字机顶盒、数字视频存储器、数字视频/音频接收器,都广泛地运用于媒介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输及接收等各个核心环节。技术力量改变着媒介的现有特征。以广播为例,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广播正由模拟转为数字,由单向传输为交互传播,由区域业务转为全国乃至全球业务。传统的单一属性(如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的媒介终端向视听多媒体终端进化;以往只有单一服务的网络(如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可以不同程度地承担其他网络的职责;一直局限于特定业务的媒介组织也开始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尝试着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能不能”的问题被技术一个个肃清,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延伸,媒介产业组织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机会也相应增长。

2、决定什么是需要的——媒介融合的消费者背景

是音频还是视频?是新闻还是综艺?是游戏还是商务?是点播还是广播?……媒介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在变化,并且由单一转化为多元,由迎合转化为选择。

一国的经济状况对消费者影响重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系数:一个是通过食品支出总额和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之比体现消费者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另一个是基于对分配平等程度的判断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

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这一数字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富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基尼系数却年年增高——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为0.417,2004年为0.458,已远大于0.3-0.4之间的相对合理范畴,这表明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过大。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可用于食物之外的消费相应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则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

具体到传媒领域,一方面,收入、文化及适应力的差异使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再趋同。黄升民教授认为社会阶层的碎片“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性化倾向明显”,传媒的“大众时代”正过渡为“分众时代”。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角色由受众变成用户。在受众时代,媒介消费基本免费,媒介传播只是单向的点对面方式,并且媒介传播的内容较少,媒介经营重视收视率、收听率或覆盖率。到了用户时代,媒介消费者则按需缴费,通过媒介平台与运营商、内容商以及其它组织,消费者充分互动,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当然,这些需要海量的内容作支持,媒介的经营开始重视用户的争夺及对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3、决定什么是允许的——媒介融合的产业背景

媒介融合涉及广播、电视、电影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电子制造产业、出版产业等多个产业,各个产业的规模、组织、市场结构及组织的市场行为都在不同的层面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范围和程度。

目前对媒介融合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广播电视产业和电信产业。这两个产业控制着庞大的信息内容、传输网络及受众和用户,媒介融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特性需要在业务、网络等领域冲破上述产业间的壁垒。针对媒介融合的趋势,各国为了市场的有效竞争及产业的更加繁荣,纷纷制定、出台或修改广播及电信法规和政策。

美国首先于1996年颁布《电信法》,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接着欧盟于1997年发布《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各种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2003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英国通信法》,设立了由先前的电信管制局、独立电视委员会、广播管制局、BSC广播标准委员会和无线通信管制局5家合并而成的通信管制局OFCOM,管制方式从分裂变为统一,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单向进入电信行业的传统格局。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在我国,虽然目前75号文件明文禁止广电和电信的互相渗透,但媒介融合的潮流不可阻挡,在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上,不少企业已经在不抵触政策的前提下,做了一些试验和探索。利于媒介融

合的政策有待出台,因为这些政策在保证技术顺畅过渡,为革新创造机会,设定正确的协作标准,有效引导市场走向,以及通过影响市场结构使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对媒介融合起着关键作用。

媒介融合的思考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1.无所不能的终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

新技术使得各媒介终端的功能日趋强大。以电视为例,有了IP 机顶盒、数字机顶盒、DVR数字存储器等设备作支持,用户可以轻松的通过遥控器编制个性化的数字节目收视菜单,上网冲浪,收听数字广播,实现电子商务,下载数据,浏览电子杂志,创建家庭相册……同样,手机、电脑及其他DMB(数字多媒体广播)设备也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升级,能够实现多媒体功能。传统媒介的区隔已日渐模糊,传统媒介的名称只成了媒介形态大小、可否移动的标识。每一个媒介终端似乎都“无所不能”,而这个特征,正是媒介融合最主要的特点。

同时,终端的“无所不能”是基于各种传输网络实现的。“无所不能”要求未来的广电网和电信网绝不止提供一种服务,无论是广电的地面微波传输网、卫星传输网和有线网,还是电信的移动蜂窝网、双绞线固话网、卫星通信网及计算机互联网,都可被改造或升级,以支持消费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网络享受各项数字内容服务。日本学者据此根据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博士提出的

“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衍生出“Ubiquitous Network”,即“无处不在的网络”。

2、内容整合与产业渗透

(1)媒介融合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内容缺口

技术进步使得新媒介种类丰富,并且,传输容量也大幅提高。数字付费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助手PDA等都需要大量与各媒体特性相符的音频、视频、图文及数据内容。然而,由于数字新媒体发展初期所处的用户短缺的困境及收益分配模式的不明朗,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较低,投资者的投资也格外谨慎。这种情形下,运营商们发展数字新业务的动机首先是“跑马圈地”,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纷纷上演“空手套白狼”。市场需要培育,政府却只在用户层面发力,内容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过于薄弱,传媒产业已有的内容资源缺乏整合,数字新媒体市场的内容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

改变内容困境的一个战略是将内容提升到产业的高度,通过引导或支持相关产业组织的建设并促进产业组织合理的竞争与协作,构建较完善的产业链并保证产业链通路的顺畅,从而使内容能够规模化生产,大批量集成,面向大市场销售。为此,我们需将注意力集中到以下三个焦点:

焦点一:通过版权保护衔接产业链

内容不可以重复批量生产,内容生产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版权上。美国包括广播影视制作在内的核心版权产业1996年就创造了2784亿美元的产值,2001年为5351亿美元,占GDP

的5.24%。目前我国内容的创造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这要求政府在发展内容产业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树立企业、消费者版权意识的同时,通过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大力的监管打击非法盗版等行为。

焦点二:内容集成商地位关键

内容产业中的内容集成商同时面对两大类“碎片”——信息内容的碎片和碎片化的媒介消费者。一方面,无序、海量、繁乱的内容素材需要内容集成商分类、编辑、压缩、存储;另一方面,内容集成商既可以把加工过的内容打包销售给不同的媒介运营商,也可以将内容数据库直接联连入运营商的服务接口,通过快速的检索引擎及时满足“碎片”用户的个性化订制需求。目前,广电系统内部的主要电视、广播运营机构具备成为内容集成商“先发”优势:首先,这些机构有着丰富的内容运作经验,并且长期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能够较好地控制内容的导向及质量;其次,这些机构积累了较庞大的音、视频内容库,在资金回流既少又慢的市场培育期完全不需要太多的投资。

焦点三:组织联盟和企业并购、拆分

内容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内各企业组织来推动。评判产业进步的一个标准是看该产业内的核心资源有没有达到最优配置。企业组织的联盟、并购或拆分是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内容产业内,人力、资金、设备、技术、内容等资源的有效配置绝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你并我购或是表面的整合来实现的。联盟是内容产业运作初期企业组织调配现有资源的首选策略。具体而言,一者,有实力的广播电

台或电视台可以联盟,共同出资设立内容集成平台,将分散的内容资源整合、存储并分类销售;二者,设备提供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亦可就某个或某类业务的推广结成联盟,共同设计、开发、宣传,并按议定比例分配利润。并购和拆分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企业组织追求利润的市场行为,并购可以壮大企业组织的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及开展多元业务;拆分则可甩脱一定的包袱,以优良资产快速介入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数字内容业务。

(2)媒介融合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是产业渗透

终端、网络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种趋势。产业组织间的联盟、并购、拆分是由利润催生的市场行为。通常,产业间的渗透由产业组织的战略需求激发,组织的市场行为慢慢形成新的市场结构,产业政策亦由原先的排斥变为试行,直至大范围的开放与支持。目前,最能体现产业间渗透的媒介业务是手机电视。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人:杰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概念比较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IPTV/ITV/NGB/DTV ①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②宽带互联网视听业务又叫做iTV,是中国电信推出的新一代交互式宽带视频服务,通过电视接入宽带网络,享受直播、点播、回看节目,使用增值应用。 ③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是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为支撑,有线无线相结合、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遍及千家万户。 ④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电视形态。 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①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②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在的必然联系。 ③连续报道的时效性强,时空集中;系列报道的时效性差,时空跨度大。连续报道按时间顺序进行,每次节目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系列报道没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侧重反应事物空间上的平行关系,报道顺序随主观而定。在题材选择上,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那些突发性

地方党刊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地方党刊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两家地方网站的办网特色 湖南红网2001年成立,是湖南省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全球网站排名前500位,国内网站新闻影响力十强。提供新闻信息、微博、电子商务、广告等服务。东方网于2000年5月开通,是全国重点地方新闻网站,大型综合性互联网文化传播企业。网站拥有120余个频道,中、英、日三个语种版本。业务涵盖新闻发布、舆论交互、数字政务等多项领域,并通过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互动电视等传播载体,实现影响力的立体覆盖。 红网有独特的“百姓呼声”栏目。他们创造了“红网调查函”的沟通模式——编辑将网民反映的问题,以电子邮件、传真、快递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给当地部门寻求处理,并连续监督督促;对迟迟不答复的,就向上级部门通报。红网在“百姓呼声”的基础上,推出“问政湖南”频道——把全省八百多位领导的名字挂在网上,供网友留言。以此督促各地各部门参与网络问政。 该栏目一开始就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时任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公开表示:全省各级领导,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领导,要定期浏览红网“百姓呼声”栏目;各级信访部门也要利用“百姓呼声”这一平台,把它作为信访工作的重要补充。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称“百姓呼声”为“网络信访局”,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重视“网络民意”。 红网另一个成功的经验是广泛开辟阵地。作为省级媒体,红网和时刻新闻客户端开创了省、市、县三级共建平台、共生内容、共享受众、共促传播的媒体融合模式。他们开设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子频道,由红网和各个分站共同建设内容。客户端还整合省内各电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源。同时,红网将触角延伸到各省直机关,帮助各机关建立和维护网站,收取代维费。 东方网独特的智慧社区建设。在全国地方新闻网站中东方网资本运作特色明显。智慧社区建设是基于本地、基于社区、基于位置的社区O2O服务。一是针对社区居民庞大的刚性需求,二是立足于云数据平台的建设进行开发。包含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家政、文化等众多领域,凡是在家门口有需求的,结合门店、通过互联网服务去满足。东方网已经在上海各窗口单位、便利店布了800多台智能机。 二、媒体人眼中的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在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媒体同仁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新媒体,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完整word版)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1.摩尔定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 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 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 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 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5.媒介人物: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公众对于媒 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6.新媒体(New media):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 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8.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 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9.“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本来在一个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摩尔定律 2.拟态环境 3.公民新闻 4.数字鸿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2.请简述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3.何为手机报?请简述其运营模式。 4.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哪些?请以优酷网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或以其他某个新媒体为例亦可)。 2.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构成需要哪些要素?有人说网络媒体实现了公共领域的重构,请加以论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定律: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同时为数字化生存提供了技术论证。 2.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二、简答题 1.新媒体主要类型: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 针对每种新媒体简要概述各自的相关情况。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杂志之外,电脑、手机等也都加入了“媒体”行列。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凭借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并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但是,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仿效成功的,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体会到距离不是障碍,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起来,我们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阶段——全媒体时代。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毋庸置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全媒体背景下,报纸已不是读者眼中一张传统的报纸,媒体不再是少数人的领域,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立地享有传播资源和传播对象。同样,任何一种资源或资讯都会同几种或多种传播手段相连接。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征比较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才真正实现了新闻视角的无孔不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海量化。新媒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字电视 2.网络报刊 3.拟态环境 4.网络暴力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手机报面临怎样的困境?可以从哪些方面解决? 3.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4.新媒介形态和新产业对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哪些冲击?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请结合长尾理论阐述你所熟悉的某种新媒体是如何盈利的。 2.有人说新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是获得了重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收 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 全过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2.网络报刊:即通过互联网发行和传播的报刊,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 到报刊出版、发行、利用的全过程。网络报刊有网络报纸和网络杂志。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3.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 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4.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 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等。 二、简述题 1.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 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 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针对特征作简要阐述。 2.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 1 / 3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性化 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 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 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第二章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网络媒体 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 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 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 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 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 五、门户网站的类型(单选题) “中国四大门户”属于以下那一类 1、综合类门户网站; 2、地方生活门户网站; 3、垂直类门户网站 六、门户网站的特性(选择题)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与高黏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七、社交网站SNS(名词解释) SNS(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社交网站是为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创建的在线社区。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 八、网络社区(单选题)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最早兴起的概念之一,是伴随着网络以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一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新空间。网络社区作为言论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新平台,是社会群体互动的最重要的网络场域之一。 网络社区包括趣缘型网络社区、SNS型社区(社交网站)、幻想型网络社区、交易型网络社区。 九、博客(名词解释) 博客是英文单词Bl ogger的音译。Bl og是Webl og的简称,即Web 和Log 的组合词,Webl 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 brevity);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字电视 2.媒介环境 3.公民新闻 4.网络暴力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何为数字鸿沟?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4.请简述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请以优酷网(或其他视频网站亦可)为例,详细阐述其盈利模式。 2.何为手机报,请以某手机报为例,详细阐述手机报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收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 2.媒介环境:大众传媒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受众,打破了交流“在场的有限性”。既然面对的是一种“不在场”,人们只有借助媒介来了解信息和理解意义,面对面的直接经验被一种中介化或媒介化了的间接经验所取代,由此,媒介向大众构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的客观现实的环境。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二、简答题 1.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作简要阐述。 2.数字鸿沟: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摩尔定律:(书82)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同时为数字化生存提供了技术论证。 2.拟态环境:(书78页)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公民新闻:(书131页)“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数字鸿沟:(书137页)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 Divide",也有时候叫做"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 二、简答题 1.新媒体主要类型: 1.互联网新媒体: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2.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 3.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 2.新媒体从以下方面改变了媒介生态(书92) (1)打破传统媒体霸权。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2)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收视率的下降。新媒体能够迅速及时地提供大量信息,大容量,可互动的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对传统媒体构成内容资源的挑战。A.发达国家报纸发行量下降B。中国报纸发行增速减缓C。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3)经营收入变化。1.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增速下滑2.西方报业出现经营困境3.新媒体广告收入高速增长 (4)受众结构变化1.受众人数和时间减少2.年龄结构变化3.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受众(5)阅读习惯变化 (6)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 (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3.手机报的运营模式(书36):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运营模式: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手机报用户之间共同构成产业链,并由此完成手机报的采集和传输。操作模式:1.彩信手机报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行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2.WAP 网站浏览模式:手机报订阅用户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传播信息的方式在逐渐的改变,传媒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传统传媒方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是现代媒体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就内容、渠道以及市场的融合三个方面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 相对于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的媒体而言,例如手机、电脑等以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依撑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其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形式丰富多样;传播的渠道广泛、覆盖范围广;传播的及时、方便、快捷。因而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1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 1.1电视用户被分流 由于新媒体的播放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因而逐渐抢占了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尤其是白领以及在校的学生等。当代电视用户的主流为家庭妇女以及中老年人等,由客户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分流的情况严峻。

1.2广告份额被蚕食 不仅是客户被分流,利润的集合点――广告,也在被新媒体迅速的瓜分。随着新媒体被客户的广泛认可,广告商逐渐的将宣传的重点转向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诸多的新媒体。根据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的投资收益大约为6015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14%,然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告的收益大约为603.2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84%.由此可见互联网等新媒体正在逐渐的被广告业主所认可,价值也在不断的攀升,有望成为中国传媒市场的主力军。 1.3传统传媒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在过去的若干年内,电视一直占据着舆论主导的地位,几乎对于信息拥有着独家发布的权利。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的绝对霸主地位在渐渐的被瓦解,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了舆论的主流。快捷性、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特点,因而为新媒体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新生代的团体更注重信息化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动员能力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2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策略――融合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95分拿下《新媒体概论》考试的复习资料!

新媒体考试复习资料 新媒体:是一个处于变动的概念,目前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为基 础,向用户提供内容资讯、音频视频、连线游戏、数据服务以及在线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 服务的新兴媒体。 人肉搜索:就是在一个网络社区里提出一个问题,由诸多网友人工参与解答并获得结果的搜 索机制。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搜索的对象是人,即尽可能地将某人的个人信息全部搜罗出来, 公布在互联网上。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电脑、手机等方式,以简短的文字(通常少于140 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具有通信、娱乐、阅读等多种信息 传播功能的传播媒介。 IPTV(电视TV):也就是交互性网络电视,它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 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 术。 手机电视:又被称为“掌中电视”,是融合了电视媒体与手机终端的一种媒介存在形态。以 其独特的接收方式、全新的移动性与交互性,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新的收视时代。 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是以移动群体为收视对象的户外媒体。狭义上,移动电 视是指在公共汽车等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移动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 广义上,移动电视是指一切移动人群收看的电视(如商场、公园、楼宇电视)和一切以移动 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技术或应用(如手机电视、MP4播放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 社交媒体广告:是指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相应位置投放广告,或利用账 号、公共主页等方式进行营销宣传的广告。 网络口碑营销:是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旨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通过消费者以 文字、视频等表达方式为载体的口碑信息,为企业营销开辟新的通道、获取新的效益。信息 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和转发的方式传向数以万计的网络受众,因此又被称为“病毒式营销”。 网络视频:是以流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视频内容或视频资源,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于众,集纳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各类媒介内容,是传统媒体的高度进化与综合延展。 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P.240 浅阅读:即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短暂的视觉快感和 心里愉悦。 媒介融合:1978 年美国尼葛洛庞帝提出,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出版业和广电业未来的融合 作出了判断。 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 新媒体如何重塑个人的影响力?(举例) 对于每个普通大众而言,都有一个渴望成为名人、被认知、被承认、被追捧的梦想,新 媒体便为这种梦想插上了翅膀。通过网络推手、水军、专业的策划公司、网民的热炒、手机 微博的转发等等,一夜走红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比如“奶茶妹妹”、凤姐、旭日阳刚、武大“樱花女神”黄灿灿等等。正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和网络参与的草根化,使一个人或 一条信息可以在一分钟内点击量过万,迅速蹿红大江南北。 新媒体的特征之交互性: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37融合与发展·研究 现今,大数据技术与新媒体技术在迅速发展,它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过,新媒体并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报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以及公信力,新媒体必须要借助于传统媒体才能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现如今,大数据的出现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必须要实现融合发展,这样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新媒体的涵义 新媒体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现象,它是由于社会环境中已经大范围普及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此基础上才出现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信息化发达国家的一个热门词汇就是新媒体,不过由于计算机技术比较复杂化,且其变革的速度很快,人们无法十分准确地对此技术进行理论界定。因而,人们对于新媒体的有关概念依然有一种模糊性,不过可以对它进行描述:它作为一种固有的传播方式,借助于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形成了新型的媒体形态。它与传统媒体相对立,它主要以广播和电视等为发展基础,它采用移动网络技术、3D技术以及新型数字技术,利用互联网形成专供自己所用的数据传输渠道,实现内容传输的直观性,通过电子移动设备接收方可以接收信号并看到直观成像的内容。 2.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第一,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并非静态概念。它是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下形成的一个实体概念,它是相对于传统理论概念的一种新型的概念内涵。第二,依托于大数据这个背景,新媒体有着鲜明的创新性,它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形式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基础性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支撑方面也实现了创新,这种创新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空间地域性,也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技术发展地域产生的新型技术。第三,基于大数据背景,新媒体技术有着鲜明的交互性,这也是新媒体技术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它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扬弃,它让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实现了直接的互通与信息的交流。参与者在信息交流的全过程中,对于所传输的信息都有着一定的控制权。因而,新媒体能够让信息双方实现彼此的转换,也就是说,该种模式让传统的媒体和受众者之间不再有区别。 3.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举措 3.1提供个性化的媒体服务 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媒体行业在发展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这一背景,进而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就必须认清大数据这个背景,并要坚持数据第一,通过这些数据来让媒体服务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新媒体能够带给传统媒体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和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性有关。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媒体充分分析了群众的需求与导向,进而让新媒体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从而扩大了受众市场范围。在此情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必须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数据,获取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进而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从而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2扩大多元化经营 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而言,对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其意义重大。资源整合可以让二者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让二者的不足得到弥补,实现优势资源的衔接,从而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实现有效融合。在内容建设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优势,在技术方面新媒体具有优势,通过衔接二者之间的优势,就能让媒体的生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由于传统媒体以单一的新闻为其传播理念,对此,要扭转这种观念,要扩大多元化经营。第一,对广告进行精准投放。大数据这个背景改变了媒体的传播环境,因而,我们也需要调整广告的经营思路,要对广告组织、发行以及定价等进行深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摘 要:本文首先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了阐释,而后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几种举措,以期为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举措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4-037-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a4348581.html,ki.11-4653/n.2018.04.010 文/王勇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题

在新形势下,新闻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使命,尼葛洛庞帝便认为,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不会取代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只会淘汰那些不适应网络化时代的传统纸媒。它们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共存、共荣。通过竞争,四种媒体的特色将会更加鲜明,特长更加突出,四种媒体会相互融合。当然,网络媒体的兼容能力更强,它在未来媒体业的发展中将起融合主导的作用。而纸媒如果不尽快调整心态和步伐,必将丧失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最终消失在读者的视野中。 总的来看,新媒体对纸媒的直接威胁体现在:(1)新媒体全天候即时发布新闻,使报纸在新闻时效性上失去竞争力;(2)新媒体的免费模式使报纸收费阅读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3)移动新媒体随身携带即开即看,使报纸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竞争力;(4)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使报纸在信息存量上失去竞争力;(5)新媒体的互动性使报纸在受众关系上失去竞争力;(6)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使报纸在信息传播力上失去竞争力;(7)新媒体的高度细分和精确传播使报纸在广告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纸质媒体的未来大致可以有三个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一,媒介融合,即纸媒应通过跨媒介的运作和出版方式,形成纸媒集团的竞争力。媒介融合后则要求灵活机动,当新闻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价值做出判断,包括呈现方式的确定、采编和发布人员的调度、网络和报纸内容发布的审核与区分。媒体将不再有截稿时间,每天随时随地滚动播出。对于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新闻图片报道更要实时进行,配备相关的无线传输设备,让网络成为新闻事件的第一呈现者,报纸随后跟进做深、做厚,让读者对新闻事件保持恒久的“热度”。 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的采编大厅里,我们总能看到一大块地方被隔离出来,用于现场新闻记者电视采访、现场播报和视频音频的录制,他们除了满足自己纸媒网站的需要外,常常把好的新闻资讯卖给电视台或者与电视台实现资源共享,全媒体的报道手段已经成为美国同行进行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以此实现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纸媒占领未来制高点。 发展方向二,内容为王,即加强纸媒自身素质,突出纸媒专业性优势(内容优势、公共功能优势等)与新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一方面,现代人是忙碌的,他们更喜欢快捷、高效、明了,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事物。海量、芜杂的网络新闻注定无法长期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但是综合性、文摘类,以及具有权威性的纸媒的先天优势在于降低人们获取和选择信息的时间成本。因此,提升信息品质的迫切要求将为文摘类报纸的勃兴注入崭新的生命和不竭的活力;另一方面,相较于网络中呈碎片化、低权威度的新闻信息,人们往往认为纸媒拥有更有权威,故深度报道,内容独家专业的新闻报道将成为纸媒的卖点。 发展方向三,突破创新,对于报纸、杂志什么纸质书籍来说,在自身的装帧、策划、质感等多感官方面实现突破,完成网络媒体所不能够达到与读者进行的多感官互动。

新媒体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提纲 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是什么? 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主要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主要类型: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 2.何为第四媒体? 互联网称为第四媒体,在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的基础之上逻辑地连接在一起的,可以通过TCP/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的以上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 3.门户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门户时代的特点是垄断。中国人接受新媒体是从门户网站开始的,由于信息和应用的不足,彼时刚刚开始萌发的互联网产业其特点是单一、单向、权威、大而全。用户都聚集到一个超级巨大的门户网站上去获取信息,或收费邮件,玩玩游戏,诸如当时中国的四大门户,门户上的人很多,形成大众传播的模式。本阶段走过了从“接入为王”到“内容为王”再到现在的“应用为王”的发展过程。 4.搜索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搜索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对称。信息的超载造成信息恐慌与焦虑,人们如何可以快、精、准的发现并得到所需的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门户时代的海量与过剩信息,带来网络迷失的尴尬,网民参与的匿名性和自主性得以畅快淋漓的同时,对于官方和公信信息的需求,对于各方意见的甄别成为互联网的搜索时代的基本前提。 5.社区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社区时代的特点是解放网民。网民们不仅成为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和信息接受的主角,也成为互联网活动的主体。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对应用Web2.0最本质的归纳,这时的网民成为被解放的自由而活跃的主体,通过虚拟的方式进入社会生活。在线生活方式让人们永远都活在圈层里:一个网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环境、不同的人生追求中往往阶段性的活在不同的圈层里。 6.什么是移动互联网?请阐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五大传播变化。 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互联网延伸至随时、随地、随身。互联网将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或者家里的PC,而将延伸至PC和任何可移动终端,手机、PDA、MP3、手持游戏终端等等,交流得以互联、互通、分享、开放,真正实现人类沟通和数字化生产的大解放,其特点是移动、互联、互通、随时、随身、随地、分享、开放。 五大传播变化:1.从Web到APP: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分权。 2.从媒体受众到网络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系变革。 3.从黄金时段到碎片时间: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时间观。 4.从“广播”到LBS: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空间观。 5.从手机到“谷歌眼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拓展。 7.何为第五媒体? 手机称为第五媒体。据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全

《新媒体概论》试题A卷及答案解析

-----------------------------------------装---------------------------------------订-----------------------------------线------------------------------------------------------------- 年级: 专业: 组别 学号: 姓名: ------------------------------------------密--------------------------------------封-----------------------------------线------------------------------------------------------------- 20 19 -20 20 学年第 1 学期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年级:2019 课程:新媒体概论 (必修课) 一、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有2-4个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少选,每选对一个得0.5分 1. 以下哪些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价值要素:( ) A.重要性 B.显著性 C.趣味性 D.接近性 E.娱乐性 2. 以下哪些原因使得针对新媒体著作权保护变得十分困难:( ) A.网速太快 B.零成本复制性 C.全球传播性 D.隐蔽性 E.共享性 3. 电子商务的一笔交易一般包含着:( ) A.资金流 B.信息流 C. 人才流 D.物流 E.交易流 4. 评估网络广告效果的标准主要有:( ) A.被动浏览 B.主动点击 C.交互性 D.销售收入 E.广告价位 5. 以下哪些是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 A.方便性 B.普遍性 C.娱乐性 D.开放性 E.安全性 6. 视频网站的主要特点有:( ) A.用户互动 B.高度专业性 C.内容生产速度快 D.内容来源多样化 E.视频可以植入网页 7. 网络舆论的主要功能有:( ) A.交流思想 B.信息传播 C.舆论监督 D.商业盈利 E.娱乐大众 8. 以下哪两个是新闻的两块基石:( ) A.真实性 B. 新鲜性 C.重要性 D.趣味性 E.接近性 9. Web2.0的主要特征有:( ) 10. 以下哪些是网络舆论的的主要特性:( ) A.丰富性 B.商业性 C.互动性 D.及时性 E.专业性 11. 影响谣言产生、传播的因素主要有:( ) A.事件的重要性 B.事件的模糊性 C.信息的不对称性 D.公众的教育水平 E.造谣者的水平 12. 影响网民上网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 A.是否会外语 B .教育水平 C .年龄 D.教育水平 E.性别 13. 网络安全包括哪四个层次:( ) A.国家安全 B.人身安全 C.商业安全 D.个人安全 E.自身安全 14. 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主要特点有:( ) A.互动性和主动性强 B.实时性强 C.针对性强 D.形式多样 E.商业性强 15. 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性 B.主动性强 C.简单易用 D.即时性强 E.专业性 16. 驱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 .现代工业的发展 B .信息产业的发展 C .各国政府的推动 D .新闻媒体的炒作 E .军事竞争的需要 17. 以下哪些广告形式属于网络广告:( ) A.文本链接广告 B.电子邮件广告 C.视频广告 D.户外广告 E.电梯广告 18.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 A .企业网络经营 B .企业信息发布 C .网上购物 D .网上招投标 E .网上聊天 19. 博客具有大众化特征,在技术层面上,博客满足了四零条件,四零指的是:( ) A.零经验 B.零技术 C.零成本 D.零编辑 E.零形式 20. 以下哪些是网络上对著作权侵权的特点:( ) A.成本高 B.隐蔽性 C.迅速性 D.全球性 E.罪证难以收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的阅读行为会消失。( ) 2. 京东商城的模式是C2C 。( ) 3. 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 4. 微信是国内第一款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