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

班级姓名学号

【课标要求】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和细菌的繁殖形式。

2. 知道菌落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分类。

【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和细菌的繁殖形式。

2. 知道菌落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分类。

3. 了解细菌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细菌属于_____ 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所以细菌很小,用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一般要用__________ 或________ 才能观察清楚。但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

2、请回答有关细菌的问题:

(1)细菌个体微小,仅由组成,属于生物。

(2)根据形态不同,细菌可分为、、三类

(3)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三种结构,没有,被称为原核生物;细菌没有也没有,只能依赖生存。…

3、(1)读图1-64:细胞的分裂生殖示意图

a、细菌是通过细胞_________进行繁殖的。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b、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_______,然后细胞_________,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_________到两个细胞中。

(2)细胞的繁殖能力非常_______。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阅读书p33-34细菌(学习目标2、3)

检测一: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细菌,实际上是一个()

A、细菌

B、菌落

C、球菌

D、杆菌

活动二:读图书p34图1-60、1-61、1-62细菌的类型(学习目标2)

检测二: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乳酸杆菌属于。(填细菌或真菌)

活动三:读图书p34图1-64细菌的生殖(学习目标1、3)

检测三: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后,国内出现“炭疽”传染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炭疽杆菌的生物。已知这种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属于哪一类生物?()

A细菌B真菌

C霉菌D食用菌

三、课堂检测:

1、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个体微小

B、由一个细胞构成

C、生命活动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D、以上三项都是

2、在细菌结构中起保护细菌作用的是()

A鞭毛B荚膜

C细胞膜D细胞质

3、单细胞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

4、在日常生活中,贮存不当的食物会腐败发臭,其主要原因是食物中有大量的( )

A、菌类

B、灰尘

C、藻类

D、种子

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6、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乳酸菌

B、醋酸杆菌

C、痢疾杆菌

D、根瘤菌

7、下列生物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动物细胞

B.植物细胞

C.大肠杆菌

8、细菌细胞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课后作业】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细菌分裂的方式。 2、知道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4、知道细菌真菌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存在于生活中。 2、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程学习,知道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 2、加深对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有科学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吗? 新课讲解: 一、细菌的繁殖

1、细菌的繁殖速度。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2、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即通过简单的二分裂法产生两个细菌。 3、细菌繁殖过程的描述。分裂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增值一倍,并分裂为两份,移向细菌细胞的两侧,然后细菌中部内陷,形成两个细菌。 4、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5、细菌在对人类的影响。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 6、细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②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①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②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③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二、真菌的繁殖 1、真菌的繁殖方式。可以孢子繁殖或出芽生殖。 2、真菌繁殖方式的举例。青霉菌,蘑菇,灵芝可以孢子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繁殖。 3、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4、真菌和细菌的区别。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5、真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②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①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②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③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实验: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 7、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尝试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项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包装袋;搜集有关污水处理的资料等。 教师:收集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制作真菌促进淀粉分解过程及原理的CAI课件;乳酸菌使牛奶变成酸奶的CAI课件。 教学设计 1、通过一些实物、CAI课件及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真菌在制作中的作用及原理。 2、师生共同探讨甜酒、酸菜等食品的制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及方法,并结合教材内容,搞清楚食品包装的常见方法及原理,并学会选择安全食品。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及常见的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使学生明白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知道了不能滥用抗生素,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 5、教师引导学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等应用的内容,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6、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生物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生: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师:1,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 2,举几个典型的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 3,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如何与动植物共生的。 抽学生回答,记入平时成绩。 【新课讲授】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的作用,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不利。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自身服务的。 师:首先,我们能够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书P71—72,列出下表

附: (一)酒曲: 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酵母菌在有氧时和无氧时对葡萄糖分解的反应 (三)制作酸奶 在发酵制品中,酸奶是一种最为流行的产品。酸奶的种类很多,按照脂肪的含量高低,可以分为全脂酸奶(脂肪含量大于3%)、半脱脂酸奶(脂肪含量为1%~3%)和脱脂酸奶(脂肪含量小于1%);按其凝乳状态,又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按照风味又可分为普通酸奶、果味酸奶、果料酸奶等。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甜味剂混合→过滤→均质→热处理→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藏 家庭制作酸奶时主要步骤是: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热处理(煮沸)→冷却(42~43 ℃)→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如夏季可放在室温下,冬季可放在取暖设备附近)→冷藏或食用 二归纳制作甜酒的过程 学生讨论,总结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师:食品为什么容易腐烂呢? 学生回答。 师:针对食品腐烂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让食品不腐烂? 学生讨论、回答。 师:也就是要做好食品的防腐处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附:P73观察与思考答案: 1.图中有七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2.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③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④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使用射线,如用紫外线、X、γ射线等杀灭细菌等。

细菌和真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 学的主体 探究、亲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

、1 2 (板书 : 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密切的关系。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 示。

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回答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培优练习试题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如图中表示细菌结构模式图的是() A. B. C. D. 2.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A. 肺炎双球菌 B. 酵母菌 C. 曲霉 D. 青霉 3.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A. 繁殖后代 B. 吸收水分 C. 吸收有机物 D. 吸收无机盐 4.下列情况中,与真菌的作用无关的是() A. 制作馒头和面包 B. 酿造酱油和红酒 C. 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D. 制造酸奶和香醋 5.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溃疡。下列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叶绿体 B. 属于多细胞生物体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 6.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 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 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7.如图是某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关于细菌和酵母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有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生物 C. 都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D. 都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 8.当少量的痢疾杆菌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很快就形成大量的菌群,导致人体出现痢疾病症。痢疾杆 菌的繁殖方式是( ) A. 分裂生殖 B. 出芽生殖 C. 营养生殖 D. 孢子生殖 9.野生木耳生长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也可用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木耳中的多糖能分解肿瘤,能提高 人体免疫力;木耳中的胶质还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对消化系统有清涤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耳靠孢子进行繁殖 B. 木耳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C. 木耳是植物,有根茎叶这些器官 D. 木耳吸收腐木上的营养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是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内容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素材。高效课堂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在高效课堂中的参与度。 授课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了学生的反应积极踊跃,兴趣浓厚,并且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由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面几个方面处理的较好: 1、在教学中,我把“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教学效果很明显。分组实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且我对书上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把装好材料的瓶子放在保温桶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让学生更快看到实验现象,提高了课堂的实验效率。而且拓展了实验,把气球收集的气体通向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成分,并请同学闻一闻产物的气味。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相关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甜酒的制作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课前把这一制作过程录成了教学短片,而不是利用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甜酒的制作过程加以解说、品尝甜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课下亲手制作酸奶,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知识性内容不多,但与前后知识联系很密切。在教学过程中,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

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 课时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 ,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 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 的创造激情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 (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4500 g(即9斤)分成三份、 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 (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 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真实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同步练习及答案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泡菜、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品腐败、伤口化脓,所以有些细菌是有害的 D.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菇 B.酵母菌、金针菇、曲霉 C.青霉菌、蘑菇、紫菜 D.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3.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①制作醋②制作米酒③制作泡菜 ④生产抗生素⑤制作面包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4.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进行分裂繁殖 D.能进行光合作用 5.在A、B、C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如表),实验结果中能说明大肠杆菌生活需要维生素的是() A.培养皿A和B B.培养皿B C.培养皿B和C D.培养皿A和C 6.下列不是细菌基本形态的是( ) A. 球形 B. 锥形 C. 杆形 D. 螺旋形 7.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这一实验对照组中,变量是水分 B. 设置丙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乙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 C. 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D. 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不需要从外界摄入营养 8.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 ℃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微生物最多的是() A. B. C. D. 9.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套是为了( )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1: 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引入 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 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 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 4.真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 2)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 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 2)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3)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 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微生物学之父”是 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 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 的方法。 2、细菌: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种类 项目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 原核生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 个体大小 个体微小 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多数为异养 全部为异养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 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2、馒头或面包 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3、。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菌的种类 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 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繁殖代谢.

第十一------十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繁殖代谢 【学习建议】 第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功能及其医学意义。第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培养条件及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通过学习这些章节,我们应掌握的重点和基本知识有:1.细菌的概念(链接:【概念简释】1)、基本形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构造的区别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特殊构造及其医学意义。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和研究意义。应熟悉的基本知识有:1.细菌的测量单位、基本结构、革兰染色法。2.细菌的生长曲线分期及各期特点、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研究意义及常用检测方法。了解细菌的检查方法、人工培养细菌的基本条件和常用培养基。 【

【 (一)细菌的大小和测量单位

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 m)。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 1.球形――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 2.杆形――杆菌:肠道杆菌、棒状杆菌、分枝杆菌 3.螺形菌----弧菌、螺菌、弯曲菌、螺杆菌 二、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 (1)G+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成份是肽聚糖(链接:【概念简释】2),其中穿插有磷壁酸(链接:【概念简释】3)。 (2)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含少量肽聚糖,肽聚糖层外又由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链接:【概念简释】4)组成。脂多糖是G-菌的内毒素,由脂质A(链接:【概 念简释】5)、核心多糖(链接:【概念简释】6)和特异多糖(链接:【概念简释】7)组成。内毒素的毒性部位在脂质A。 2.细胞膜:与真核细胞膜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可以形成中介体(链接:【概念简释】8)。 3.细胞质:内含物如大量核糖体、胞浆颗粒以及质粒(链接:【概念简释】9)。 4.核质:与真核细胞不同之处是没有核膜和组蛋白包裹。 (二)细菌的特殊构造: 1.种类:包括芽胞(链接:【概念简释】12)、荚膜(链接:【概念简释】13)、鞭毛(链接:【概念简释】14)和菌毛(链接:【概念简释】15)。 2.生物学意义: (1)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菌毛、荚膜和鞭毛均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芽胞本身不具备侵袭力,但可作为某些外源性感染的传染源。 (2)可用于细菌鉴别。 三.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一)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 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 7.2~7.4。 3. 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生长温度是37℃。 4.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1. 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法。 2. 代时:多数细菌由一个细菌分裂变为两个细菌仅需要20~30分钟。 3. 细菌生长曲线( 链接:【概念简释】17)。 (三)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研究意义 1.合成代谢产物:与致病性、细菌鉴定有关,有些产物可被机体利用。 2.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生化反应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 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 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 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 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 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 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 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 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浠水县英才学校艾鑫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发酵的原理; 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 (2)日常的利用: 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更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一、发酵原理与食品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在课下自习,并完成学案,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有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如,在学生做学案前,我们给了同学2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画出重难点,并把不懂得在课本做好标记。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依托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学习者与知识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身边的实例,在夏天经常看到馒头长了一些“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菌和多数真菌较“小”“分布广”的特征。 再比如,学生对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从书上简短的几行文字中有个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步骤。我认为学生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中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既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 够充分,只展示了两个小组。并且组间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