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普及性材料

一、“挑战杯”发展历史

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掘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使比赛的成果真正为社会以及大学生所接受和享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

自1989年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全国所有重点高校在内的1000多所内地高校和港澳台、新加坡的20多所高校,先后共有20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此项赛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前十一届赛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跨世纪的创新人才,并日渐成为我国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主办高校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从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始,竞赛邀请全世界的青年大学生共襄盛会,使“挑战杯”了走向世界。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科研水平,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和理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主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口号的提出,“挑战杯”赛事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它成为了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挑战杯”赛事培育和构建了从大学生个体到所在高校,从一所大学到一个省市再覆盖全国的青年学子课外学术创新实践体系。20年来,200多万大学生得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一创新的舞台上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与之相适应,各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则将“挑战杯”赛事构筑为创新教育的系统工程,搭建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国家、城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推介、成果转化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这些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设,为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杯”更是青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交流的一场盛会,每届比赛都有近两千件作品参与竞技,科技成果转让额最高突破一亿元人民币。“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分别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

二、参赛须知

(一)参赛者身份要求

在比赛接受报名期间,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以个人名义或组建团队申报作品参赛。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11年7月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

本活动鼓励参赛者跨院系,跨专业搭配组建团队。

本项比赛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创新,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本校老师作为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本项比赛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与指导老师以及该团队相应的支持。有指导老师的参赛队伍必须在报名时提交指导老师的相关资料,并由指导老师在打印版的报名表中填写相应栏目。指导老师不能算入团队成员。

(二)参赛作品基本原则

1.科学性。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发明创造要求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2.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本次参赛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参赛者要注意在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3.合法性。参赛作品不能是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项目,也不能是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

三、作品分类

A类: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AⅠ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仅限在校本、专科学生参加)。

AⅡ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及社会调查两项(包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B类:学生课外创新作品

BⅠ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成本较高的作品(只要求对其产品作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BⅡ指投入较少,且为生活便利或生产技术带来便利的小发明与小创造。参赛作品可以是成品,半成品或作品描述分析报告文本。

四、作品要求

(一)具体作品要求

A类: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AⅠ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正文字数应在8000字以内(附录字数不计入正文文本字数)。

选题原则参考

参赛者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首先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不能选择违背自然规律的课题。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项目要有一定的新意,本大赛鼓励参赛选手尽可能从别人尚未发现、尚未研究、尚未重视的方面去考虑选题,尤其要结合自己在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和学习、钻

研中所得到的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去选择题目。

AⅡ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竞赛。

参赛的作品为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每篇论文正文字数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正文字数在15000字以内(附录字数不计入正文文本字数)。

参赛作品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文学、历史、艺术学科。

参考作品要求:鼓励参赛者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同时希望选题切合当前社会实际需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类:学生课外创新作品竞赛。

作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作品要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应用价值大。发明创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所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指对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作品必须有原理构造介绍说明材料及图表资料。其中图表资料根据项目的需要,可以包括:外观图(手绘或照片均可)、结构图(手绘或打印均可)或者原理图(手绘或打印均可)。

创新作品将会参照以下四点要求评分:

A.科学性

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发明创造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B.新颖程度

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没有同样的发明和创新技术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指该项研究论文的选题,立论有创意,有现实意义。

C.先进程度

指发明或创新技术同申报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D.实用性

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便于使用和投产。

根据作品制作的难易程度,学生课外创新作品竞赛下分Ⅰ、Ⅱ两类

BⅠ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由于考虑到创作此类作品的工作量较大,投入成本较多,因此此类作品要求作者对其创造发明作出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并将着重点放于作品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的分析上。

BⅡ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此类作品的上交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成品、半成品后者是作品描述分析报告。若参赛者所设计的作品在上交限期内仍处于初步构思阶段,参赛者可以以文本形式仅对其创新理念作总体诠释并对其作品作粗化描述。

(二)内容的规范性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前两年内(2011年7月1日前)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终审决赛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决赛终审不到两年,而非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工作。以下四类作品不得申报(如有违反取消参赛资格):

A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B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C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D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组织的其他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

2.以下研究均涉及到敏感对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A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B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C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D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E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参赛作品可以邀请相关的老师作为指导人,申报时须说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及职称。

4.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有关资料必须是中文(发表作品为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者,必须附有汉语文本),以小四号宋体字打印在A4纸上(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建议双面打印)。

自然科学及社会人文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正文控制在8000字以内,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五、作品申报

1.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两类。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学校教职员工不得以作者的身份参赛,但可以作为指导老师。

每队限报一件作品。一位参赛者所在的队伍小于等于两队,并不得同时担任一队以上负责人。参赛作品若有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须在报名表上注明指导老师相关资料。

2.报名表请填写清晰,联系方式应有效、常用。

3.日后有关文件(如获奖证书等)以报名表登记的人员及其姓名为准。报名登记截止后到比赛过程中,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作者,除非有合理的理由,经组委会批准后方可更换作者。

4.校内赛结束后,被推荐进入省级赛、全国赛的队伍如有人员变更,请于省级赛、全国赛开始前提交新的报名表。每期比赛期间不应有人员变动。

5.如参赛团队出现违规将被视为故意作弊,取消其继续比赛和进行评奖的资格。

六、校内活动安排

1.校团委近期将组织进行项目调研、摸底、培育。

2.校团委将在近期推出校内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活动,以推进参赛活动,遴选优秀项目。

3.有关参加省大赛以及全国大赛的日程、筛选办法将另行通知,希望有意参赛的同学能够提早做好准备。

4.整个活动过程中,请留意学校、团委网站上的信息更新以及相关通知的发布。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解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申请承办办法 本办法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国组织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确定“挑战杯”竞赛的承办高校。 一、申办单位需具备如下条件: 1.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建立了常设的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组织机构; 3.建立了本校大学生科技发明奖励基金; 4.具有召开全国组委会会议和举办终审决赛相关活动的人、财、物基础; 5.得到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等单位的支持; 6.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高校享有优先承办资格。 二、申办单位应向全国组委会递交申请书。申请书需包括如下内容 1.学校概况; 2.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情况; 3.参加历届“挑战杯”竞赛的获奖情况; 4.承办“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和具体方案; 5.所在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厅和学联的推荐意见。 三、申办程序 1.在举办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前一个月,申办高校须向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团中央学校部学联办公室)递交承办申请书,承办申请书内容应翔实、明确;

2.主办单位应对所有申办高校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意见,并报全国组委会; 3.组委会将各申办单位的申办材料发放给当届所有全国组委会委员,进行审议; 4.在当届“挑战杯”竞赛活动终审决赛的最后一次组委会上,当届组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下届“挑战杯”承办单位。 四、表决办法 1.如只有一所候选高校时,以与会组委会成员鼓掌通过的方式表决确定; 2.候选高校为两所或两所以上时,由全国组委会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确定承办高校。候选高校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提出承办申请的单位,并按申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表决的组织工作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 3.正式表决时,参加表决的全国组委会委员必须超过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每张选票限选一所候选高校,选两所或两所以上的为无效选票。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表决无效,应重新表决; 4.组委会委员对候选高校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弃权票,不可另选其它非候选高校; 5.表决时应设监票人和计票人,对选举过程和计票工作进行监督。监票人和计票人应从组委会成员中推举产生,候选高校人员不得参加监票和计票工作。 五、候选高校获得实到会委员半数以上赞成票者当选。若候选高校所得赞成票均未超过半数,则以得票数的前两位(含并列)的候选高校再按上述程序重新投票,得票数多者当选。若重新投票后两所候选高校得票数相同,则由组委会根据他们在当届“挑战杯”竞赛中团体名次的先后决定,名次排列在前的学校作为下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4.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建构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研究 6.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大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附件三: 序号: 编码: 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学院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湖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 (文章版面尺寸14.5字数在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为15000字), ×22cm)。 6.作品各一式四份(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分别按组委会规定的时间送交组委会指定地点。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 8.作品报送地址:湖南科技大学团委社团实践部办公室。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江苏省参赛项目一览 特等奖(31 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模拟技术开发验证平台》 《自拼接双目立体测量系统》 《高速率短波OFDM调制解调器》 苏州大学 《电纺高强超细功能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 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推进大学生“村官” 扎根基层机制研究——来自苏北灌南、灌云两县的调查》 江苏大学 《短纹杆——板齿脱粒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并联混合动力轿车多能源管理控制器产业化自主研发》 《关于混沌突然发生系统控制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 《利用秸秆原料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 基于代谢组学新方法调控新型功能因子花生四烯酸高 效生物合成》

《有机硅树脂的水性化技术》 《液化石油气球罐综合评定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 《抗病促生的植物微生态复合接菌剂》 《完善我国地方应对自然灾害法律制度研究——以南京市2008 年雪灾应对为例》 江南大学 《“绿色纺织,清洁生产”——用于纺织品前处理的酶制剂研究》 《白酒原料造柴油——大曲华根霉在白酒及生物柴油中的应用》《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新型侧压式安全油门》 南京大学 《远程心电智能监护系统》 《自旋矩纳米振子中的混沌抑制》 《大学生团队创业因缘模式探讨——求解大学生创业二元悖论的新思路》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 东南大学 《基于非接触电极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现状与规范发展研究-- 基于六省十县的调研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瓦斯突出实时监测装置及预警系统》《基于氧化动力学的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与装置》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药眼部雾化器的研究制备》江苏科技大学 《水面多体多用途无人艇研制》苏州科技学院 《太湖蓝藻公众风险感知水平调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系统-- 环孢素 A 血药浓度和用量预测》一等奖(53 件): 江苏大学 《新型气流扰动茶园防霜冻技术系统》 扬州大学 《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驱动系统》真空平板玻璃太阳能集热群真空干燥系统》 多取代喹啉化合物绿色化学合成研究》花木主导型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探究——国家级新农 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江都市横沟村实证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 《高功率LED灯相变脉动热翅板散热器》 南京师范大学 《可定位便携式影视直播系统》 《寻找危机中的希望——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玩具企 业现状调查和发展策略研究》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 赛 手 册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1.“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2) 2.陇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暂行办法 (5) 3.陇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10 4.陇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汇总表 (14) 5.陇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表 (15)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历经十四届,?挑战杯?竞赛已成为:——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

第1-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及一等奖作品名单

第一至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名单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由清华大学于1989年承办: 清华大学摘得“挑战杯” 一等奖获奖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刘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 清华大学陈邕涛等中华学习机CAI软件开发工具 清华大学吴丹策等电脑照相及微机图像处理系统 清华大学金龙文等竹草木漂白系列新工艺的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吴敏等建筑方案“将居民安置在发种种的小镇中” 新疆石河子医学院王惠民门脉系的内分泌学意义 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由浙江大学于1991年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摘得“挑战杯” 一等奖获奖名单如下: 浙江大学高峰微机遥感图像显示操作及处理系统 郑州大学朱东耀方兴未艾福利企业 国防科技大学张茂军 Hyperview(v1.01)系统 北方交通大学肖翔铁道部及各地区财务基准收益率的测定 上海交通大学华一敏光纤中自然聚焦光场的环形结构 上海医科大学夏奕他莫昔芬枸橡酸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原理的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胡昊农村民居建筑调研 华中理工大学唐晓群微量泄漏检测仪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张道政简繁五笔汉字系统及其为通道汉卡 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邹鹏通信母板自动测试系统 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由上海交通大学于1993年承办: 北京大学获得“挑战杯” 一等奖获奖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钟声基于具有更佳频率分辨率的正交子波变换及自适应VQ技术的图像压缩 北京大学李雯峰危机与出路.....从九二深圳股市看中国B股 清华大学番峰铁基合金薄膜中铁原子磁矩的反常增大等作品获奖 东北大学柳玉辉超级电子档案系统 吉林大学郝强镧系离子荧光探针探测天花粉蛋白结构和分子间能量传递 武汉大学崔宝秋信安-I型计算机网络信息保护系统 浙江大学丁潜江PLT陶瓷期间合金电极成型新技术 四川师范大学赵力四川西部蝶类资源调查 天津财经学院孙向阳建立会计逻辑学体系的构想 北方交通大学朱常波多渠道多方式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铁路的探讨 中国科技大学沈建本原矩阵指数的一个猜想证明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格式要求 1、基本情况 (1)作品标题(仿宋,三号,粗体) (2)摘要、关键词(字数不超过500字) 【例】 论村民自治 摘要: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关键词:XXXXXXXXXXXXXXXX [正文] 2、文字格式 ●题目(仿宋,三号,粗体) ●正文(全部楷体,四号,标题需加粗) ●行距(全部采用单倍行距) 【例】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一级标题]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二级标题] 1、村民自治[三级标题] (1)村民自治[四级标题]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正文] 3、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 作品当前章节标题; 字体为:仿宋,五号;居中

(2)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装订线:0厘米 ●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纸型:A4,纵向 (3)插入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 对齐方式:外侧 (4)注释: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例】 (5)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W·沃克. 人力资源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3-24 [2] 李强. 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 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4、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附件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 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

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蚌埠学院 参 赛 指 南 共青团蚌埠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

前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此项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教育成果,激发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俗称“大挑”,在奇数年份举行。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11年下半年举行。 “挑战杯”作为我校科技活动体系的龙头,为同学们搭建了科技创新的平台,提供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充分展现了我校学术科研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出了贡献! 为了使广大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挑战杯”、熟悉竞赛规则与作品要求,院团委组织编写了这本《参赛指南》。“青春不言败,挑战无处不在”希望广大同学能够挑战自我,积极参与到这项竞赛中来。最后预祝广大同学在本届“挑战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赛指南》编委会 2010年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制度篇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4)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10) 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12) 第二部分实施篇 四、关于举办第二届“挑战杯”蚌埠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赛的通知 (14) 五、比赛进程及各阶段的要求 (19) 第三部分指南篇 六、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及评审原则 (22) 七、撰写参赛论文与准备作品展示及问辩的几点提示 (25) 八、“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27) 九、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33) 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要求 (39) 十一、关于竞赛中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41) 附录 附1: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作品名单 (42) 附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45) 附3:往届优秀作品摘要 (50) 附4:作品申报书样本 (6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奖作品名单(特等奖、一等奖) (一)特等奖 《“情理之治”:基层信访办的运作逻辑—北京市A乡“无理上访”的案例分析》 《新型齿轮齿条式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与研究》 《农民工欠薪问题何以在务工人员大县高效解决?——基于浙江省玉环县清薪办模式的调研》 《人车交互式自主泊车演示系统》 《中国典型湿地发展影响因素探究之旅——基于对山东、宁夏、云南三省十年生态科考的思考》 《乡土社会与市场经济的互联——基于福建东庄镇医疗产业同乡同业现象的实地调查》 《面向人工光合作用的新型纳米超晶格材料》 《用兴趣灌浇人才成长的苗圃——以复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水热固化海砂为低环境负荷的新型建筑材料》 《基于反向双螺旋杆万向关节的微型机械臂及其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移动平台安全操作系统T6及其应用》 《自供养技术用于增效癌症光动力治疗的研究》 《移动式秸秆热解制油设备的研发》 《多视点大尺寸光场真三维显示系统》 《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 《“SCcope”—基于智能计算机成像的三维定量相位显微镜》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民族社区治理调查—以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为例》 《煤化工高浓污水除油新技术研究》 《一种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微生态制剂》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村民动员机制探索——基于江苏省建华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实证研究》 《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 《流动的冰——渔船用海水流化冰制备过程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 《刚地弓形虫TgAtg8-TgAtg3分子互作在小分子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丰富环境”戒毒劳教后时代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社会化探索基于浙江5家强制戒毒所的实地调研》《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在流转中实现共赢——河南~陵模式探索》 《新常态下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探索——基于“长江经验”的调查与思考》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观学习总结

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观学习总结 十一届“挑战杯”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现将参观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此次竞赛规格高、规模大 10月28日下午,我们一行6人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式。据主办方介绍,本届竞赛启动以来,共有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数百万大学生参与其中,1387件作品最终入围全国竞赛,称得上是中国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经过评审,共有内地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港澳地区15所大学的53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最终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特等奖作品29件,一等奖作品100件,二等奖作品283件,三等奖作品747件。 本届挑战杯加入了时代元素。主办方联合上海世博局设立了世博专项竞赛。共有385件作品入围专项竞赛决赛,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11件,一等奖作品30件,二等奖作品95件,三等奖作品249件。 主办单位将展示会按照天、地、金、木、水、火、土分区,展出了世博类、港澳及海外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信息技术类、大型作品、机械与控制类、数理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和化工类、等七个类别的385件入围专项竞赛决赛的作品。 二、参观的具体情况 1.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于10月28日下午北航大学体育馆举行,来自内地、港澳台及国外的近500所高校师生代表,社会各界代表4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求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卫,工业和信息化部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范本

新型油井远程监控装置简介 1、功能概述 (1) 2、应用前景 (10) 3、系统设计创意 (11) 4、项目实现介绍 (13) 5、团队及设计过程 (13) 6、小结 (15) 1、功能概述 系统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GSM油井监控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电路设计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监测终端包括GSM通信模块SIM900A及其驱动电路、32 bit ARM微处理器STM32F103RBT6、供电电路和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监控中心包括SIM900A及其驱动电路、STM32F103RBT6单片机、供电电路、报警处理电路,并通过RS232连接至监控计算机。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的ARM微处理器软件设计包括GSM通信模块的发送与接受主程序、通过串口的短消息接收和发送等程序,监测终端还包括RS-485总线程序、CAN总线程序、继电器控制程序、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GSM油井监控软件采用LABVIEW编写,具有报警显示、图表监视器、统计图表、打印报表等多个功能。系统框图如图1.

图1 系统应用框图

图2 装置硬件实物 2)油井GSM 监控 终端与PC 串行通信 单元 MP2143 提供4V 电 源给GSM 模 块 CAN 总线单元 (SN65HVD230)GSM 模块 (SIM900a ) MCU 微控制单元 (STM32F103RBT6) JTAG 程序下载机调试接口 SP1117- 3.3 提供 3.3V 电 源 射频天线接口 RS_485总单元(MAX487) 继电器组 (固态继电

1)MCU微控制单元(STM32F103RBT6) 图3 MCU微控制单元 MCU微控制单元采用STM32F103RBT6,它使用高性能的ARM-CortexM3 32bit的RISC内核,内置高速存储器,工作频率为36MHZ,CPU能以零等待周期访问(读/写),丰富的增强型外设和IO端口连接到两条APB外围总线外设。所有型号的器件都包含一个12bit的ADC和3个通用的16bit定时器、还包含标准的通信接口,2个I2C接口、2个SPI、3个USART、一个CAN.设计时,采用STM32F103RBT6可以方便实现接入传感器信号,其工作电压为2.0V~3.6V的工作电压能够满足MCU和GPRS模块直接相连的需要,而无需电平转换,一系列的省电模式满足低功耗应用的需求。

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 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 8000 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意义研究 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8.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 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多种途径和多类模式典型调查 8.各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1)

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全校各位师生: 根据全国赛制的统一要求,“挑战杯”竞赛在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竞赛坚持鲜明的群众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吸引了我校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有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青年学子,在我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为继续发挥“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加快国内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为河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凡在2017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具有参赛资格。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5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国际竞赛上已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得申报。

二、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两人且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在校学生。每人限报一件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需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名额分配 每个学院原则上选送的参赛作品总数不得超过5件(每人只限报1件作品),其中,作品中本科生的作品不少于3件,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2件。研究生处、工程训练中心可分别单独选送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异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这项活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迄今为止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举办过八届,第九届也于2005年11月22日在复旦大学闭幕,而第十届“挑战杯”承办权则被南开大学获得。近几届每届参赛高校都在300余所,参与的新闻媒体30余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竞赛活动十分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题写“挑战杯”杯名,李鹏、李岚清、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也为竞赛题了词,苏步青、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也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挑战杯”是未来科技精英交流的舞台,自1989年开始举办以来,先后有12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此项赛事。获奖者中现已有30多名成为了各学术科研领域的教授和学者,2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 “挑战杯”是我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交流的一场盛会,每年有近1500多个项目参与竞技,为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赛流程安排 当年5月宣传报名 当年6月至9月选题立项 当年10月至12月纲要初稿撰写 当年12月至次年3月终稿撰写 次年3月至4月评审指导 次年当年4月至5月校、省选拔赛 次年6月至10月全国竞赛筹备 次年11月全国竞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序号:____________ 第五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 或A2 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 或B3 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 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字迹端正),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由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委员会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 号仿宋体打印在A4 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 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 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6cm^25cm左右)。 6.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要有1 00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并附相关的研究报告、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等,打印或粘贴到申报书后。 7.各学院通过初审的作品各一式三份在规定时间内报科技创新指导中心办公室(地址:大学生活动中心301 室)。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经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1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策划书

中南民族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策划书 一、活动的总体解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项竞赛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3年,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鹏、岚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竞赛题词;步青、钱三强等许多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 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的全国1000多所高校,高校参与面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是国各个大学展示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该比赛现已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赛制。在我校的具体举办情况是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在校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为我校的学生

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校每二年举办一次该项比赛在我校的预选赛,由学校主办,专家指导,各院(部)负责组织。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竞赛体系,每年代表我校的作品学术研究价值大,科技含量质量高,得到广泛赞誉。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我校科研创新深入发展,为建设一流民族大学和创新型国家提高智力支持。 三、参赛办法(参照往届成功举办经验总结): 1.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 2.组队:由学生自主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人数不限,鼓励跨学院、跨学历层次组队。 3.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是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把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书。参赛项目可以是一项发明创造、专利技术,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项目具体来源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3.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典型调查 4.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5.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典型调查 7.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8.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调查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5.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查研究 6.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研究7.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典型调查 9.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 10.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调查研究15.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问题调查研究16.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7.各地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18.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调查研究 20.积极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各地创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