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

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整理

王鹿鸣商锦泽俊程乐萌芙佳祺源燃.朱晋婧祎.康宁昊钰负责搜集整理工作第一段

1.重点虚词

孟尝君笑而受之连词,表修饰

2.重点实词

(1).实词

贫乏不能自存生存,生活

愿寄食门下依附他人而生活,即充当门客

客何好爱好,擅长,喜好

曰:“诺。”应答的声音

(2).词类活用

谖客孟尝君名作动,做门客

(3).通假字

使人属孟尝君同“嘱”,嘱托,转达意愿

3.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贫乏不能自存

客何好/客何能

(2).状语后置

愿寄食门下

(3).省略句

愿寄食(于)门下

谖客孟尝君第二段重点

一、虚词

1.以

左右以君贱之也(认为)

以为贪而不知足(认为)

左右以告(用来)

食以草具(用来)

无以为家(用来)

2.而

以为贪而不知足(并列)

3为:⑴无以为家:动词,养活

⑵为之驾:动词,给

二、实词

1.有顷:不久以后。

2.比:与······相同。

3.揭:举。

4.过:拜访。

5.亲:父母。

6.食用:吃的和用的。

三、词类活用

1.左右以君贱.之也(意动用法,看不起。)

2.孟尝君客.我(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⑴状语后置:食以草具(以草具食)

⑵宾语前置:食无鱼(无鱼食)

2.省略句

省略宾语:①左右以(之)告:省略之,指这件事

②无使(之)乏:省略之,指谖

③食(之)以草具:省略之,指谖

第三段:

1.虚词

(1)于:

1.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到

2.文倦于事,愦于忧:表被动

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到

(2)而:

1.请而见之:表顺承

2.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表修饰

(3)之:

1.请而见之:代词,代谖

2.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代词,代谖

(4)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用

2.重点实词

(1)习计会:熟悉会计

(2)谖署曰:签名

(3)曰:道歉

(4)愦于忧:昏乱

(5)开罪:得罪

(6)何市而反:买

3通假字

(1)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2)而性懧愚:“懧”通“懦”,懦弱。

(3)何市而反:“反”通“返”,返回。

4.词类活用

(1)孟尝君怪之: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2)先生不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愧。

5.特殊句式

(1)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状语后置)

(2)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状语后置)

(3)以何市而反(宾语前置)

(4)文倦于事,愦于忧。(被动句,“于”字表被动)第四段

1.重点虚词

驱而之薛表顺承

以责赐诸民用、把

因烧其券于是

2.重点实词

起矫命假的

3.通假字

券徧合通“遍”

以责赐诸民通“债”,债务

4.特殊句式

使立召诸民当偿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第五段

一、虚词

而:

1.晨而求见:就,表顺承

2.衣冠而见之:表顺承

3.以何市而反:表顺承

1.以何市而反:拿

2.以义耳:只不过

3.窃以为君市义:认为

4.以责赐诸民:把

1.衣冠而见之:代词

2.因而贾利之:语尾助词

1.以义耳:罢了

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就

二、实词

词类活用:1.孟尝君怪其疾也: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2.衣冠而见之:名词作动词,穿戴好

3.不拊爱子如民:意动用法,以......为子

4.因而贾利之:名词作动词,谋取利益

通假字:1.不拊爱子如民:通“抚”

2.孟尝君不说:通“悦”

3.以义耳:通“已”

重点实词:1.孟尝君怪其疾也:迅速

2.臣窃计:私下

3.臣窃矫君命:假造

4.长驱:赶着车一直走,一路不停留。

三.特殊句式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判断句。

窃以为君市义:省略句。

以何市而反:宾语前置。

第六段

一、实词

1、重点实词释义

朞(jī)年:一周年。就国:前往自己的封地。

道中:半路。顾:回头。

窟:洞穴仅:只,才。

高枕而卧:高枕无忧,把枕头垫得高高地躺着,表示无忧虑。

2、一词多义

孟尝君就.国于薛前往,靠近

三窟已就.完成,达到

孟尝君顾.谓谖回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顾念,看在......份上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买

能谤讥于市.朝市场,公共场合

谖客孟尝君.封号

请为君.复凿二窟您,敬辞

3、通假字

后朞.年:朞,同“期”。

4、词类活用

高枕.而卧:枕,使动用法,把枕头垫高。

民扶老携幼:形作名:老人、幼儿

二、虚词

以......为......:把......当做

乃.今日见之:乃,才

未得高枕而.卧也:而,连词,表修饰

三、特殊句式

孟尝君就国于薛:倒装句,状语后置

迎君(于)道中:省略句

第七段

1、实词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逐

往聘孟尝君:去

谖先驱:

诫孟尝君曰:告诫

百乘,显使也:显贵的

梁使三反:使者

梁使三反:多次

梁使三反:往返

2、虚词

西游于梁:到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在

以故相为上将军:把

齐其闻之矣:表示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可能

3、特殊句式

诸侯先迎之者:定语后置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状语后置

4、词类活用

西游于梁:形作状,向西

于是梁王虚上位:使动用法,使……虚

第八九段知识点归纳

一.实词

赍:赠送

驷:量词,四匹马拉的车子一辆称一驷。

服剑:齐王佩戴的宝剑。

封书:封好的信(齐王的一封亲笔信)。

不祥:不慎重。

被:遭受。

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处所。

祟:鬼神降下的灾祸。

谄谀:讨好逢迎。

为:动词,辅佐。

顾:顾念,看在......的份上。

就:完成,齐备。

纤介:细小

纤:细。

2.通假字

寡人不祥:通“详”,审慎。

无纤介之祸者:通“芥”,小草。

3.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立宗庙于薛。

判断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谖之计也。

九.十段文言现象总结

一、实词词义

遣太傅赍.黄金千金:赍:赠送

文车二驷:绘有花纹的车子两辆。驷:量词,四匹马拉的车子一辆称一驷佩剑:齐王佩带的宝剑

封书:封好的信

寡人不祥:不慎重。祥,同“详”,慎重。

被.于宗庙之祟.:被:遭受;祟:鬼神降下的灾祸

沉于谄谀

..之臣:谄谀:讨好逢迎

姑.反国统万人乎:姑:暂且,姑且

寡人不足为.也:为:辅佐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顾:顾念,看在…..的份上

三窟已就.:就:完成、齐备

纤介:细小。纤,细。介,通“芥”,小草。

二、通假字

寡人不祥:祥,同“详”,慎重。

无纤介之祸者:介,通“芥”,小草。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寡人不足为也

谖之计也

2、省略句

封书(于)孟尝君曰

3、倒装句

立宗庙于.薛状语后置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1)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整理 王鹿鸣商锦泽李俊程李乐萌曹芙佳陈祺源燃.朱晋苏陈婧祎.康宁刘昊钰负责搜集整理工作 第一段 1.重点虚词 孟尝君笑而受之连词,表修饰 2.重点实词 (1).实词 贫乏不能自存生存,生活 愿寄食门下依附他人而生活,即充当门客 客何好爱好,擅长,喜好 曰:“诺。”应答的声音 (2).词类活用 冯谖客孟尝君名作动,做门客 (3).通假字

使人属孟尝君同“嘱”,嘱托,转达意愿 3.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贫乏不能自存 客何好/客何能 (2).状语后置 愿寄食门下 (3).省略句 愿寄食(于)门下 冯谖客孟尝君第二段重点 一、虚词 1.以 左右以君贱之也(认为) 以为贪而不知足(认为) 左右以告(用来)

食以草具(用来) 无以为家(用来) 2.而 以为贪而不知足(并列) 3为:⑴无以为家:动词,养活 ⑵为之驾:动词,给 二、实词 1.有顷:不久以后。 2.比:与······相同。 3.揭:举。 4.过:拜访。 5.亲:父母。 6.食用:吃的和用的。 三、词类活用 1.左右以君贱.之也(意动用法,看不起。)

2.孟尝君客.我(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⑴状语后置:食以草具(以草具食) ⑵宾语前置:食无鱼(无鱼食) 2.省略句 省略宾语:①左右以(之)告:省略之,指这件事 ②无使(之)乏:省略之,指冯谖 ③食(之)以草具:省略之,指冯谖 第三段: 1.虚词 (1)于: 1.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到 2.文倦于事,愦于忧:表被动

3.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到 (2)而: 1.请而见之:表顺承 2.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表修饰 (3)之: 1.请而见之:代词,代冯谖 2.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代词,代冯谖 (4)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用 2.重点实词 (1)习计会:熟悉会计 (2)冯谖署曰:签名 (3)谢曰:道歉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最新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经典

最新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能吹出冷热风的电吹风简化电路图,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只闭合开关S2,电吹风吹出热风 B. 只闭合开关S1,电吹风吹出冷风 C. 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吹风吹出冷风 D. 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吹风吹出热风 【答案】 D 【解析】【解答】开关S2在干路上,S1在B所在的支路. A、只闭合开关S2时,电热丝所在支路的开关是断开的,电热丝不工作,只有吹风机接入电路,吹出冷风,A不符合题意; B、此时干路开关S2是断开的,电路没有接通,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B不符合题意; C、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热丝与吹风机并联接入电路,同时工作,吹出热风,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并联,且电热丝有开关,并联时同时工作. 2.在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甲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乙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 A B. 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 A C.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7 A D. 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 A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甲测干路的电流为0.5A,电流表乙测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2A,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5A-0.2A=0.3A,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判断电流表所测量的位置,根据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分析各支路电流。 3.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爆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用电器的工作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所以电路是串联电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4.有一个看不见内部情况的小盒(如图所示),盒上有两只灯泡,由一个开关控制,闭合开关两灯都亮,断开开关两灯都灭;拧下其中任一灯泡,另一灯都亮。选项所示的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A. B.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⑶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固体压强: (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 (N);受力面积S:米2(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 F $ F F F

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 ⑸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 ⑵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 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⑶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 识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 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 水银柱高。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流和电路 、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 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 , 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 , 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I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1)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整理 王鹿鸣 商锦泽 李俊程 李乐萌 整理 工作 第一段 1?重点虚词 孟尝君笑而受之 2?重点实词 (1) ?实词 贫乏不能自存 愿寄食门下 客何好 曰:“诺。 (2) 。词类活用 冯谖客孟尝君 (3) .通假字 使人属孟尝君 3?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 贫乏不能自存 客何好/客何能 (2) ?状语后置 愿寄食门下 (3) ?省略句 愿寄食(于)门下 冯谖客孟尝君第二段重点 一、虚词 1?以 左右以君贱之也(认为) 以为贪而不知足(认为) 左右以告(用来) 食以草具(用来) 无以为家(用来) 2?而 以为贪而不知足(并列) 3为:⑴无以为家:动词,养活 ⑵为之驾:动词,给 、实词 1?有顷:不久以后。 2. ....................... 比:与 相同。 3?揭:举. 4?过:拜访. 5?亲:父母。 6。食用:吃的和用的。 三、词类活用 1. 左右以君贱.之也(意动用法,看不起. ) 2?孟尝君客 我(意动用法,把 .......... 当成客人.) 四、特殊句式 曹芙佳陈祺源燃侏晋苏陈婧祎? 连词,表修饰 生存,生活 依附他人而生活,即充当门客 爱好,擅长,喜好 应答的声音 名作动,做门客 同“嘱”,嘱托,转达意愿 刘昊钰负责搜集

⑴状语后置:食以草具(以草具食) ⑵宾语前置:食无鱼(无鱼食) 2. 省略句 省略宾语:① 左右以(之)告:省略之,指这件事 ②无使(之)乏:省略之,指冯谖 ③食(之)以草具:省略之,指冯谖 第三段: 1. 虚词 (1 )于: 1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到 2. 文倦于事,愦于忧:表被动 3. 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到 (2)而: 1. 请而见之:表顺承 2.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表修饰 (3 )之: 1 .请而见之:代词,代冯谖 2.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代词,代冯谖 (4)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用 2. 重点实词 1)习计会:熟悉会计 2)冯谖署曰:签名 3)谢曰:道歉 4)愦于忧:昏乱 5)开罪:得罪 6)何市而反:买 3 通假字 1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 2) 而性懧愚:“懧”通“懦”,懦弱. 3 )何市而反:“反"通“返” ,返回。 4. 词类活用 1) 孟尝君怪之: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2)先生不羞:羞,意动用法,以......... 为羞愧。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讲解归纳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归纳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_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___ G_ _G_ F+G G - F F-G F 2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帕斯卡(Pa); F:牛顿(N)S;米1 2 3 4(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_______ F(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x lO5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x 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2 实验过程:在长约1m,—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3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 结论:大气压Pp=760mmHg=76cmHg=1.01 x 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5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___________ 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_________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 p V= p 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 p 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 p 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 p 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 g:N/kg ; h: 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 p 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总结 《战国策》 一、文言积累 (一)一词多义 (1)顾: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顾念) (2)固: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坚决)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本来) (二)虚词总结 1.以: (1)左右以告。(把) (2)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把……作为)(3)左右皆恶(wù)之,以为贪而不知足。(认为) (4)矫命以债赐诸民(把) (5)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已,仅仅)(6)窃以为君市义。(替) (7)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用来) 2.为: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替)3.其: 齐其闻之矣。(大概) 4、诸: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于) 5、于: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被) (2)于是梁王虚上位(在这种情况下)(3)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把……作为) (4)孟尝君就国于薛。(到) (5)沉于谄谀(chǎnyú)之臣,开罪于君。(被)6、因: (1)因烧其券(于是) (2)因而贾利之。(趁机) 7、之:驱而之薛(到) (三) 词类活用: 孟尝君客我。(把……当客人,作客,作门客)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给……吃)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给…… 吃)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名词作动词,养家)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动词作名词, 用的东西)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以……为怪)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认为羞)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名词作动词, 穿衣戴帽) 狗马实外厩(名词作动词,充满)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抚)爱子其民(以…… 为子,像子一样爱护)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西游于梁(向西) 于是梁王虚上位(使……虚) (四) 通假字 使人属孟尝君(通嘱,嘱托、转达意愿)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通债)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通懦) 以何市而反(通返)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xiān)介之祸者,冯 谖之计也。(通芥) (五)特殊句式: 孟尝君曰:“客何好”(倒装) 客何能(倒装) 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倒装)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倒装) 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倒装) 左右以告。(省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窃以为君市义。(省略) 二、感知人物: 冯谖: 孟尝君: 三、补充阅读:读《孟尝君传》 (北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 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 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 至也。

第十四章_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填空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 定义: 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于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 时,压力 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 、B 说明: ⑵ B 、C 说明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和 3.固体压强: ⑴ 定义: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 ⑶ 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 : ; 压力F : ;受力面积S : 。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水平面F=G= =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 1cm 2= m 2= dm 2 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 ;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 ; 成人站立时(s= cm 2= m 2,m= kg)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Pa ;它表示: 面 质地均匀的柱体放在水平面上:p= = = = = = = ⑸ 应用: ①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 。 ②当 不变时,也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 。 F F F F F

⑶ 探究: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_ 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A.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B.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 _______有关; C.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4)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5)液体重力与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关系: 3.连通器 (1) 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 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 ,这是由 于液体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 压强大小 . (3) 、 、 、 、船 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5.大气压 ⑴ 概念: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用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 ——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 。 ⑵ 产生原因:因为 。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实验、 、 实验、 。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 支持 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 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 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 。大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F G F G F G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箱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带电情况无法判断【答案】 A 【解析】【解答】气球可以被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也可以被负电吸引,说明气球不带电,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L1、L2都不发光 B. L1不发光、L2发光 C. 电池被烧坏 D. L1发光、L2不发光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时,L1被短路,只有L2接入电路,则闭合开关后L1不发光,L2发光,电池没有被短路,不会烧坏电池.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当开关闭合时,开关与L1并联,此时电流只过开关,而不经过灯泡L1,所以灯泡L1被短路. 3.轿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后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当轿车启动,即电键闭合,日间行车灯发光,若电键再闭合,近灯光可同时发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均不亮,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2时,L1不亮,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车前大灯L2亮,再闭合S2时,日间行车灯L1亮,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日间行车灯L1亮,再闭合S2时,车前大灯L2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知,S1闭合,L1发光,再闭合S2,L2也发光,说明L1与L2可以独立工作即为并联,且S1位于干路,S2位于L2支路. 4.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电灯发光,则:() A. a、b都是电流表 B. a、b都是电压表 C. 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 a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答案】 C 5.下列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A错误;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B错误; C、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灯L2发光,灯L1被短路,L1不能发光,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故C正确;

《冯谖客孟尝君》知识点整理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使人属孟尝君:“属”通“嘱”,嘱托,转达意嘱托,属“愿”。 2、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责” “ 3、性愚:通“懦”,懦弱。“懦弱”。 4、何市而反:“反”通“返”,返回。返回。反 5、券徧合:“徧”通“遍”,普遍,都。普遍,徧 6、孟尝君不说:“说”通“悦”,高兴。高兴。说 7、后朞年:“朞”通“期”,一周年。一周年。朞 8、寡人不祥:“祥”通“详”,审慎。审慎。祥 9、无纤介之祸者:“介”通“芥”,小草。小草。介 10、不拊爱子其民:“拊”通“抚”,抚爱。抚爱。拊 (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①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当成客人。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意动用法当成客人 ②孟尝君怪之: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形—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③先生不羞:羞意动用法,为羞愧。形—意动用法,以……为羞愧。意动用法为羞愧 ④孟尝君怪其疾: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形—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⑤不拊爱子其民:子意动用法,为子。名—意动用法,以……为子。意动用法为子 2、使动用法: 于是梁王虚上位:空出来。于是梁王虚上位:使……空出来。空出来 3、名→动:衣冠而见之:穿戴好。穿戴好。①衣冠②因而贾利之:用商贾之道谋取。用商贾之道谋取。贾 4、名→状:①西游于梁:向西。向西。②晨而求见:在早晨。在早晨。 (三)古今异义: 1、就国于薛:“国”古义:封邑今义:国家。封邑。国家。封邑国家 2、迎君道中道中:道中古义:半路今义:路途中。半路。路途中。半路路途中 (四)一词多义: 1、辞:告辞。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告辞。告辞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推辞。推辞。辞推辞 2、顾:顾先王之宗庙:顾念,看在…的份上。顾念,看在的份上。顾念的份上孟尝君顾谓冯谖:回头看。回头看。顾回头看 二、虚词:虚词: 动词; 1、以:左右以君践之:动词;认为,以为。以动词认为,以为。食以草具:介词,用,拿。介词,以介词左右以告:介词,把。介词,以介词无以为家:介词,用来。以介词,用来。介词 2、乃:就是。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就是。就是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副词,才。副词,乃副词 3、其:齐其闻之矣:表示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可能。表示推测语气的副词,其表示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可能。因烧其券:远指代词,那。远指代词,其远指代词孟尝君怪其疾: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代词,其第三人称代词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代词,自己的。代词,其代词自己的。 4、为:寡人不足为也:动词,辅佐。动词,为动词辅佐。无以为家:动词,养活。动词,为动词养活。动词,为之驾:动词,给。动词寡人不敢以先生之臣为臣:动词,作为。动词,为动词作为。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介词,替、给。介词,为介词请为君复凿二窟:介词,替、给。介词,为介词、 5、乎:冯公有亲乎:用在句末,表示疑问。乎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用在句末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用在句末,乎用在句末表示疑问。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用在句末,乎用在句末表示反问。姑反国统万人乎: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完整版)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doc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 q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 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 × 10 19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 A 103 mA 10 3 A 工具:电流表 ○ A 测量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的大小( I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两种类型: 类型定义开关作用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连接起来的电路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与开关位置无关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时,只可 以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类型电流规律用电器特点 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都会影响其他的 用电器 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不会影响其他的电流之和用电器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 1、A 带正电, A 排斥 B , B 肯定带正电; 2、A 带正电, A 吸引 B , B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 、 B 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 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单位:库仑( C)简称库;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 e 表示, e=1.6*10 -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 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 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浮力与压强知识点

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 1. 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 3.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是ρ=S F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1Pa =1N/m 2表示:1m 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 (二)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举出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等。 (三)大气压强 1. 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 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帕). 3. 大气压是变化的,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还跟气候有关. 4.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五)浮力 1.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大小: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表示:F 浮=ρ液gV 排,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六)浮力的应用 1. 判断物体的浮沉 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浮沉条件: 当F 浮>G 时,物体上浮;当F 浮=G 时,物体悬浮;当F 浮<G 时,物体下沉。 2.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它的上浮和下潜;气球和飞艇,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密度计利用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来测量密度。 四. 重点难点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