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地名
地名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国外品牌名的经典翻译

国外品牌名的经典翻译 爱思英语 2016-01-25 17:25 音译: 这类是最直接的翻译法,基本上翻了等于没翻。 主要用于人名,比如迪士尼(Disney),西门子(Siemens),福特(Ford),地名比如亚马逊(Amazon),原创词比如奥迪(Audi),耐克(NIKE),组合词比如阿迪达斯(Adidas),还有主人没钱雇翻译的词比如傅拉基米尔(Vladimir)。 意译: 这类是最实诚的翻译,基本都是良心企业,童叟无欺。 主要有物名比如空客(Airbus),脸书(Facebook),壳牌(Shell),概念名比如通用(General Electric),大众(Volkswagen),组合名比如微软(Microsoft),软银(Softbank),还有水果名:比如你现在正在看的这个很闪的东西。 混译: 这类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混在一起。看似是包容并济,实则是存在感不济。 混得最好的就算是星巴克了(Starbucks),勉强及格的有联合利华(Unilever)和达美航空(Delta),至于第一太平洋戴维斯(Savills)和很久以前的(不惜暴露自己年纪)第一信贷波士顿(First Boston),听第一耳时就不知所云了。 不过中国深圳有个有名的混搭天王很快就会在这个朋友圈里混出来了——那就是微信(WeChat)

乱译: 这类翻译不按常理出牌,剑走偏锋。基本上要靠大家丰富的想象和发黄的老相片才把两个名字联系到一起。 比如汇丰(HSBC),花旗(Citi),辉瑞(Pfizer),大通(Chase),香港的镇港之宝——国泰(Cathay)和他的英国亲爸爸太古集团(Swire)。 不译: 这是一个无招胜有招,我不翻不翻你烦不烦的流派。这些牌子基本上由字母组成,识字的人不用翻,不识字的翻了也没用。 比如IBM,BBC,3M,AMD,GFW,BCG,KKR;我这层楼的BP和楼下的ING。(嗯,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所以光品牌的普通翻译就分了上面五类,连读起来肯定就是你现在的感受:音意混乱不?好在下一个境界是文艺翻译。 文艺翻译要求音意一体,神形兼备。让人一看到这个品牌就知道这个你是做什么的,情怀有多大,逼格有多高。这显然很高级,所以一般也只有国际大公司才能做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Google),思科(Cisco),领英(LinkedIn),必应(Bing)这种科技精英;优衣库(Uniqlo),家乐福(Carrefour),百安居(B&Q)这种零售巨头;以及这几年吊炸天的赛百味(Subway)和最近一下子从小众变成大众的保时捷(Porsche)。既然是搞文艺,就有高下之分。有些品牌的翻译不仅音意一致,神形兼备;而且还要画龙点睛:使名称和产品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生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成为品牌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动力;同时还能意境高远,诗意盎然。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1、天桥 2、大栅栏 3、东四、西四 4、大北窑 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保福寺 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地名普查分类范围

山口、关隘1341 山口关隘有地名意义的山口、关隘 山谷、谷地1342 山谷谷地有地名意义的山谷、谷地 山坡1343 山坡有地名意义的山坡 山峰1344 山峰有地名意义的山峰 山1345 山有地名意义的山 山体(山脉、山 系) 1346 山体有地名意义的山体 湿地(沼泽)1351 湿地沼泽有地名意义的湿地(沼泽) 草原1353 草原有地名意义的草原 森林1354 森林有地名意义的森林 洞穴1391 洞穴有地名意义或有开发价值的洞穴天生桥1392 天生桥有地名意义的天生桥 台地1393 台地有地名意义的台地 行政区域省行政区域212 行政区域 经合法程序审批的行政区划单位市行政区域213 县行政区域214 乡行政区域215 习惯界线 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2161 群众自治组织 所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群众自治组织所有村民小 组、居民小组 社区、居委会2162 村民小组2163 居民小组2164 非行政区矿区2171 矿区 经省级国土部门审批的矿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 的矿区

域农、林、牧、 渔区 2172 农林牧渔区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上的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 区 2173 工业区开发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区、开发区边贸区、口岸2174 边贸区口岸所有边贸区、口岸 地片2176 地片区片一般代指某个区域。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区片2177 指以某地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尊重群众习惯,由县级普查办明确普查范围 居民点城镇居民点221 居民点 包括居民小区、社区网格或常住户在50户以上的居民 聚集区 农村居民点222 包括自然村或常住户在20户以上的村民聚集区 工矿点223 矿区内的居民点 农、林、牧场 点 224 农、林、牧场区内的居民点 交通运输设施锚地2311 锚地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锚地 河港、湖港2313 河港湖港县级以上航运部门管理的河港、湖港 船闸、升船机 站 2314 船闸升船机站所有船闸、升船机站 渡口2315 渡口年客运量大于1万人或年货运量大于5万吨的渡口公路2321 公路有名称的所有公路

商河县地名研究

商河县 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商河县”语源简析 ?商河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āngh é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偏西。地处北纬37°06'~37°32',东经116°58'~117°26'。东邻惠民县、阳信县,西接临邑县,南连济阳县,北靠乐陵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县人民政府驻地许商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北方向90公里处。为济南市辖县。 商河,始为河流名称,见于《水经》,迄今2000多年。据载,商河源于杨墟县东(今禹城、齐河两县大部),迳平昌县(今临邑县德平镇)故城南、乐陵县(今城东南大顾家村)故城南、初乡县(今商河县沙河乡)故城南,又东迳富平县(今惠民县东部的桑落墅)故城北,分二水注于海。因为是一条河流,故在南北 朝后期(公元540年前后),?商?字加了水旁成为?河?。但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多年沙淤,逐渐干涸,改道南行,先后被讹传为马颊河、笃马河,最后终因多沙而被称之为沙河。二十世纪末省市县投巨资对沙河进行疏浚,是全市最大的调水蓄水工

程,干涸多年的古商河又绿水常流,杨柳垂岸,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既是林果水产养殖基地,也是人们垂钓游玩的娱乐休闲场所,堪称济南北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河流域臵河县,是时河 县同名并存。唐《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北一十五里。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但在河沙塞改名之后,河县犹在,故??字又去掉水旁,复为商河旧名,沿用至今。《太平寰宇记》、《齐乘》及明、清、民国《商河县志》均有记载。 商河因许商开凿而得名,商河县因臵于商河之阳而得名。许商这位古代良吏,关系着商河县的由来与发展,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人们就以?名宦?载入史册,祀于名宦祠。进入二十一世纪,富裕了的商河人民更加缅怀这位古代先贤,于2005年春,由商河县民间文化研究会倡议,全县各界与旅居外地的仁人志士踊跃捐款70多万元,为许商塑铜象一尊,矗立在新建广场,寄托着59万商河人的思念,映示出商河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多变,从而鼓舞人们正视困难,励精图治,更启迪和激励全县领导干部为民兴利除害、廉洁勤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商河县政区沿革简况 《元和郡县图志》载:?河县本汉县,属平原郡,东汉省。隋开皇十六年臵河县,属沧州,贞观元年属德州,十七年改属棣州?。时为一个不足千户的六等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

“五道营”。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

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

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 外国地名的译写正确、统一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工作,也关系到我国文化、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外国地名汉字译写的统一和规范化,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特制定本通则。 第一条译写外国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定为依据。 第二条外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力求准确和规范化,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 第三条各国地名的汉字译写,以该国官方文字的名称为依据。如:意大利地名 Roma,应照意大利文译为“罗马”,不按非意大利文 Rome 译写。使用非罗马字体的国家,其地名的罗马字母转写应以该国官方承认的罗马字母转写法或国际通用的转写法为依据。 第四条各国地名的译音,以该国语言的标准音为依据。标准音尚未确定的,按通用的语音译写。在有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国家里,地名译音按该地名所属语言的读音为依据。如:瑞士地名 Buchs (德语区),La Chaux de Fonds (法语区),Mendrisio (意大利语区),分别按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译为“布克斯”,“拉绍德封”,“门德里西奥”。 第五条外国地名的译写一般应同名同译。但以自然地物的名称命名的居民点例外(其自然地理通名部分一般音译)。如以“格兰德河”(Rio Grande)命名的居民点,译为“里奥格兰德”。 第六条一个地名有几种称说时,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在当地政府规定的名称以外,如另有通用名称,则以前者为译写依据,必要时可括注後者的译名。如:厄瓜多尔尔的科隆群岛是按当地政府规定的名称 Archipiélago de Col ón 译写的,可括注通用名称 Islas Galapagos 的译名“加拉帕戈斯群岛”。 (二)凡有本民族语名称并有外来语惯用名称的地名,以前者为正名,後者为副名。如:摩洛哥城市 Dar-el-Beida 是本民族语名称,Casablanca 是其外来语惯用名称,译写时应为“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 (三)跨国度的河流、山脉等地物,分别按其所在国名称译写。如:流经西班牙、葡萄牙的一条河流,西班牙叫 Tajo,葡萄牙叫 Tejo。但各国名称的拼写和发音差别不大的,可用一个统一的译名。如:欧洲的一条河流,在捷克和波兰境内名为 Odra,在德国境内名为Oder,可统一译“奥得河”。我国与邻国的共有地物名,以我国的称说为准,必要时可括注邻国的称说为副名。如:“珠穆朗玛峰”可括注尼泊尔名称“萨加玛塔”。 第七条地名中的专名部分一般音译。如:太平洋的 Mariana Islands 译“马里亚纳群岛”。但下列情况除外: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来源:区划地名司时间: 2006-05-08 16:36 GB/T 18521—20012002年4月1日实施 1 本标准规定了地名类别的划分规则与地名类别代码的编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地名信息系统和相关信息系统中地名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31—1999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名geographical 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GB/T 176931—1999,定义21]32地名信息inform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反映地名及其属性的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的总称。 33标准地名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s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书写,并经过官方认可的地名全称。 34地名简称shortened forms of geographical names经过官方认可或约定俗成的地名的简单称谓。 35地名别名alias of geographical names某一地理实体的标准地名及其简称以外的其他现行名称。

36现今地名under using geographical names目前正在使用的地名。 37历史地名former geographical names过去曾经使用过、目前已不再使用的地名。 4 41选择地名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为分类依据,保证分类体系的稳定性。42以地名学、地理学的学科分类为基础,尽可能采用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分类体系的科学性、继承性、兼容性。43在体现科学性的前提下,按地名及相关行业对地名分类的习惯,以及不同类别地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在具体分类时作适当调整,提高分类体系的实用性、通俗性。 44在同一层面使用统一的分类方法,保证分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 5 51地名类别的划分综合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在总体上采用面分类法将地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两类,各个“面”内采用面分 52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地名的使用时间、地名的表示方式4项指标作为地名类别划分的标准。 53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将地名分为大洲或国际公有领域、国家(地区)2层。 54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4层。地名地理属性类别结构见表2。 541门类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基本属性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类。 542大类根据门类的科学构成和实际管理的需要来划分。其中自然地理实体门类分为海域,水系,陆地地形;人文地理实体门类分为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水利、电力、电信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543中类根据大类的科学构成要素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实际应用的需

地名与流域文化研究论文

地名与流域文化研究论文 1研究区概况 汾河中游位于山西中部,东为太行山脉,西为吕梁山脉,东南为太岳 山脉,中间夹太原盆地,汾河贯穿而过。汾河中游地处传统农牧分界 线交错地带,是华夏各族杂居融合之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 一种开放的胸怀,孕育了包容兼蓄的流域文化。这个点在地名上也有 反映,例如,芮城这个地名,《通鉴宋纪》胡三省注:“芮芮,即蠕蠕,魏呼柔然为蠕蠕”,芮城因北魏时柔然(茹茹)族集居此地而得名。 2.1数据来源 沧海桑田,历史在发展,时间在变,空间在变,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 化的地名更是复杂万端,所有的地名都将成为“历史地名”。但是, 县级和村级地名的变化具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千百年来,其数量、 名称、辖区范围基本保持稳定。本文以1998年《山西省行政区划 与自然村标准地名手册》的地名为基本数据,统计出汾河中游包括太 原市的市区(尖草坪、万柏林、杏花岭、迎泽、小店、晋源)、清徐、阳曲,晋中市的榆次、寿阳、祁县、太谷、平遥、介休,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18个县(市、区)的村级(含自然村)地 名5140个。 将数理统计与地图(采用1∶250000地形图)空间分析方法相 结合,对汾河中游流域的村级地名,按照地形、地貌与地质、动物、 植物、水文与气候、姓氏与人物、方位与对称、军事、经济与交通、 图腾与宗教、方言、意愿、数字等实行分类,分析各类型地名与流域 自然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寻其内在的规律。 3地名中透视的流域文化特征分析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在理解、改造世界的社会 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学者称之为“山水文化”。本文认为用

“流域文化”可能更为贴切,因为流域包括大气、水、地形、地貌、 岩石矿物、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山、水仅仅其中的一部分。流域是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生物的生存空间,是人与自然在空间和 时间上耦合最为显著的地理单元。 3.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宗教信仰文化与地名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宗教信仰都是人类在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自 我的过程中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反映。如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天地 合气,万物自生”即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而宗教信仰则认为万物皆 有灵,表现为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食物、祖先、生死、 社会群体的祈求敬拜,如对天、地、日、月、山、河、植物、动物、 图腾、祖先和英雄崇拜等。地名的产生与流域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内涵孕育其中。 3.1.1流域地形、地貌与地质 古代人类的活动受限于流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地质对乡村聚落 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地名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汾河中游流域 的地貌单元属于黄土高原,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18种地貌 形态,类型齐全。所以,汾河中游的地名与地形、地貌和地质的关系 非常紧密,表达地势高低的词汇丰富,共有40个之多,涉及地名2 385个,占所有地名的46.4%,居首位。使用频率超过50次 的有沟、头、山、岭、坡、石、坪、垴、峪、口(咀、嘴)、底、窊(洼、凹)等,尤以“沟”最多。可见,人类居住地的最佳选择是地 势较高,较为平坦,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而腰、峡、壑等比较危险 的地带,人类一般不会将其选作居住之所,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频率 很低。这些地名的变迁与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研究的结果相符,汾河中 游已发掘的190处新、旧石器遗址,无一例外都处于汾河及其支流 的台地上或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所处的海拔高度在1000 m~1300m左右。夏商周时期,发掘的193处人类遗存,分布 高度逐渐下降到海拔900m~1000m左右。反映出人类文明从

北京四个最难听的地名

北京四个最难听的地名 道路交通的飞速拓展,使这几个地处偏僻的小地方,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继续沿用原来的地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此外还有很多难听的地名,因为影响力不大,这里不提。 骚子营 上榜理由:就不用我提醒了吧!哈哈哈 位置:海淀区中部,北五环南侧,中央党校与圆明园遗址公园之间。 元朝建立之后,大批鞑靼(蒙古人)生活在北京,鞑靼多有狐臭,于是汉人就在鞑靼前加了一个“骚”字,变成了“骚鞑靼”,又渐渐演化成了“骚鞑子”。清朝时这里曾驻扎过蒙古兵,是蒙古人的兵营,老百姓就称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现在的骚子营。 建议:恢复原称鞑子营或骚鞑子营。即美化了地名又保留了当时人民对外族统治不满的信息。 奶子房 上榜理由:见到这个名字,男人们想不想入非非都难! 位置:朝阳区北部,北五环东路以北,来广营北路。 元代在这里建有大型的养马场,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人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

奶子房”。后来被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奶子房”。启功先生家的祖坟就在这里。 建议:恢复原称马奶子房。 巴沟 上榜理由:这名字曾让很多外地人误会成、、、。 位置:海淀区中部,西四环和北四环内侧。此地原有八条河沟,称之“八沟”,后来误传为成今天的名字。1958年之前,泉水仍分八条沟北流为万泉河,并建有八座单孔石桥,后因水源枯歇,沟被逐渐填平,桥被逐渐拆除。 原来的巴沟村子虽然不大,但寺庙林立,有延寿庵、宝真观、观音庙、五圣庵、裕华庵等建筑。解放以后,这些寺庵观都被拆毁,改建为居民区。 建议:恢复原称八沟。 回民公墓 此地名特指北京四个回民公墓之一的海淀区西北旺回民公墓。 上榜理由:晚上路过,胆小的人会毛骨悚然。

地名翻译规则

地名翻译规则 一、外国地名译成汉语 1、外国地名按中国地名委员会编著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进行翻译。 2、《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未收录的地名可按《世界地名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翻译。 3、上述两个手册均未收录但有习惯译名的采用习惯译名。 4、上述两个手册未收录的译名可以采用译音表进行音译,也可参照其它地名手册进行翻译,但一般加括号注明原文。 5、一些小地名可以不用翻译,沿用原文。 6、一些跨国河流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译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译,不能乱译。 7、外国地名处理中应多采用音译原则,慎用意译或谐音译法。 二、中国地名翻译外文 1、专名是单音节的音译法:专名是单音节,同名也是单音节,这时同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用,后面重复意译。如:恒山翻译成为:“Hengshan Mountain”,渤海翻译为:“Bohai Sea”等。 2、同名专名化的译法:同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同名,如山、河、湖、海、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翻译成:Wiyishan Nature Reserve 或

Wiy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等。相比前者译法使用频率更高一些。同名是单音节的一个汉字,根据意义有不同的译法,翻译成外文时,不能乱译。如:峨眉山翻译成:“Mount Ermei”,五台山翻译成:“Wutai Mountain”,象鼻山翻译为:“Elephant Hill”,大屹山翻译为:“Lantau Island”,狮子山翻译为:“Lion Rock”等;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汉字可以英译为同一个单词,如汉字中的:江、河、水、川、溪等均英译为:“River”。比如:嘉陵江翻译为:“Jialing River”,永定河翻译为:“Yongding River”等。 3、专名是同一个汉字的不同英译法:专名中同一个汉字有不同读音和拼写,根据瑟盾的不完全统计,地名所包含的这样的汉字达七八十个之多,每个汉字的读音和拼写都是固定的,英译的时候不能一看到该词就按照语言词典里面注音和拼写进行翻译,而应根据地名词典中的读写和拼音进行翻译。如:陕这个字,在“陕西省”中翻译为:“Shanxi Province”在“陕县”中翻译为:“Shanxian County”等。 4、专名是同样汉字的多种英译法:专名中的汉字是相同的,但表示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的拼写和读音是固定的,应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来进行翻译,不能仅仅按照普通语言词典来进行翻译。如:色拉寺,当在西藏拉萨市内时,范围为:“Sere Monastery”,而在四川时,则翻译为:“Sula Temple”。 5、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1991年8月30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拼写和代码》(GB33041)

电子版课题研究:中国古地名研究

中国古地名研究 学年度2015——2016 学校:潮州市南春中学 班级:高二(16)班 组长:卢逸佳 组员:王君华、李婉琪 莫依妮、黄梓婉 指导老师:文晔 一、课题背景 (2)上网搜索资料、翻阅相关文献 我国就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得国家,不仅目前所使用得地名居于世界之首,曾使用得地名之多更就是难以比拟。我国俱目前使用之大小地名大部分有悠久历史渊源,而经过数千年得历史更迭后地名作古换今,文献记载混淆各地,使得研究颇带艰涩. 二、研究目得 为了了解古地名文化与城乡文明得关系内涵。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古地名得认识程度,广大网友对古地名得恢复等意见进行分析,根据相关人士、网站等提供得参考意见,希望凭借我们微弱力量引起社会更大层面得关注与思考,同时锻炼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相互协作等多方面得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过程、方法 (一)选择课题 确定小组研究得内容:中国古地名研究 (二)制定课题计划: 1、开展活动会,熟悉计划格式,展开讨论 2、用2-3周得时间进行文献查找,获得客观得知识表述及意见。 3、用1-2周得时间对各地区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资料。 4、记录相关内容,在指导老师得指导与审核下完成初稿。 (三)撰写论文

四、研究成果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得地名浩如烟海。地名学这一学问在漫长得历史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古地名得典故,古今地名对照折射出人文得内涵.认真探究古地名得历程,对比,总结经验与教训就是非常必要得。本文从古地名得各方面出发及如何正确对待古地名、如何在地名文化上更富有内涵地发展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古地名、人文、发展、现代文明 引言 中国从先秦起,就有研究地名得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地名就是人类用以联系、交换与对话赋予不同地域得称谓,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就是一种语言文字表现.总体讲,地名在体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得同时,也指示着历史上得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所以地名对理解历史文化现象、了解历史文化特征、体会历史文化活动、感悟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珍贵得价值。 (一)古地名得导入 地名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民族得文化标志与文化符号,通俗地讲就就是这个国家、民族得照牌;它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得体现;它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得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得认同感、民族得认同感、文化得认同感。每个国家都有属于特色得地名文化,中国得古地名体现了中国悠久得历史文化积淀。 1、出现得契机 在久远得传说里,《山海经》算就是地名得集合,有四海八荒得概况等。可见地名在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由于当时黄河流域得统治需要,尧舜禹分别对当时得部落作了规划,《汉书·地理志》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这就就是传说中得州服制。 从《禹贡》《职方》等记载地理得书籍中可以瞧出,中国得地域划分在逐渐变化且越分越细,不仅加强土地得归属性而且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地方管理得机制雏形。但我们同时也瞧出由于开疆拓土,时间久远与传说附会,前面列举出得三部书籍包括后来得《吕氏春秋》都将“九州”误作为夏商周得行政区域划分。这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对地名定义域得混乱. 2、命名得重要涵义 地名作为中华文化得衍生品,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得某些基因密码。改朝换代都不免附带上各种制度变更,而地名得涵义在某个程度上讲也就是上层建筑得具体化。古地名体现

外国地名大全

外国地名大全 Philipsburg 菲利普斯堡 Ponta Delgada 蓬塔德尔加达港 PRAIA 普拉亚 Jebel Dhanna 杰贝尔丹那 Khor Fakkan 豪尔费坎 Mina Daqr 沙奎港Ambrizete 安布里泽特 Benguela 本格拉 Cabinda 卡宾达 Lobito 洛比托Bahia Blanca 布兰卡港 San Lorenzo 圣洛伦索 San Nicolas 圣尼古拉斯 San Pedro 圣佩德罗 San Sebastian Bay 圣塞瓦斯蒂安 Santa Cruz(Agr.) 圣克鲁斯 Santa Fe 圣菲 Ushuaia 乌斯怀亚 Villa Constitucion 孔斯蒂图西翁镇Zarate 萨拉特 Cape Lambert 拉姆贝特角 Carnarvon 卡那封 Zeebrugge 泽布品赫 BG Bulgaria 保加利亚 Balchik 巴尔奇克 Bourgas 布加斯 Santos 桑托斯 CK Cook Islands 库克群岛 Arutunga 阿鲁通加 Rarotonga Island 拉罗通加岛 CL Chile 智利 Ancud 安库德 Antofagasta 安托法加斯塔 Arica 阿里卡Cabo Negro 卡博内格罗 Caldera 卡尔德拉 Calderilla 卡尔德里拉 Caleta Clarencia 克拉伦西亚 Caleta Patillos 帕蒂略斯 Castro 卡斯特罗Chacabuco 查卡布科 Chanaral 查尼亚拉尔 Coquimbo 科金博 Coronel 科罗内尔 Corral 科拉尔 Cruz Grande 克鲁斯格兰德 Easter Island 复活节岛Gregorio 格雷戈里乌 Guayacan 瓜亚坎 Huasco 瓦斯科 Iquique 伊基克 La Serena 拉塞雷纳 Lirquen 利尔奎 Lota 洛塔 Meijilones 梅希约内斯 Penco 彭科 Puerto Bories 博里奥斯港 Puerto Montt 蒙特港 Puerto Natales 纳塔莱斯港 Puerto Quellon 克永港 Puerto Quemchi 克姆智奇港 Punta Arenas 阿雷纳斯角 Quintero 坤脱罗 San Antonio 圣安东尼奥 San Vicente 圣文森特Talcahuano 塔尔卡瓦诺 Taltal 塔尔塔尔 Tocopilla 托科皮亚 Tome 托梅valdivia 瓦尔迪维亚 Valparaiso 瓦尔帕莱索 CM Cameroon 喀麦隆 Douala 杜阿拉 Kribi 克里比 Tiko 提科 Victoria 维多利亚 CO Colombia 哥伦比亚Barranquilla 巴兰基利亚 Buenaventura 布韦那文图拉 Cartagena 卡塔赫纳Covenas 科韦尼亚斯 Pozos Colorados 波佐科罗拉多斯 Puerto Colombia 哥伦比亚港 Rio Hacha 里奥阿查 Santa Marta 圣玛尔塔 Tumaco 图马科 Tumaco 图尔博 CR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 Caldera 卡尔德拉 Golfito 戈尔菲托 Port Limon 利蒙港 Puntarenas 彭塔雷纳斯 Quepos 克波斯 CU Cuba 古巴 Antilla 安蒂亚 Bahia Honda 翁达港 Banes 巴内斯 Baracoa 巴拉科阿 Boca Grande 博卡格兰德 Boqueron 博克龙 Cabanas 卡瓦尼亚斯 Caibarien 凯巴连Caimanera 凯马勒那 Cardenas 卡德纳斯 Casilda 卡西尔达 Ceiba Hueca 塞巴胡埃萨 Cienfuegos 西恩富戈斯 Felton 费尔顿 Guayabal 瓜亚瓦尔 Havana 哈瓦那 Isabela 伊萨贝拉 Jucaro 胡卡罗 Manati 马纳蒂 Manopla 马诺普拉Manzanillo 曼萨尼略 Mariel 马里矣尔 Matanzas 马坦萨斯 Media Luna 梅迪亚卢纳 Moa 莫阿 Nicaro 尼卡罗 Niquero 尼克罗 Nueva Gerona 新赫罗纳Nuevitas 努埃维塔斯 Palo Alto 帕洛阿尔托 Pastelillo 帕斯特利洛 Pilon 皮隆 Preston 普雷斯顿 Puerto Padre 帕德雷港 Puerto Tarafa 塔拉法港Saguala Grande 大萨瓜 Santa Cruz del Sur 南圣克鲁斯 Santa Lucia 圣卡西亚 Santiago 圣地亚哥 Tanamo 塔纳莫 Tunas de Zaza 图纳斯德萨萨 Vita 维塔 CV Cape Verde 佛得角 Palmeira 帕尔梅拉 Porto Grande 格兰德港 Porto Praia 普拉亚 CY Cyprus 塞浦路斯 Akrotiri 阿克罗蒂里 Dikhelia 泽凯利亚Famagusta 法马古斯塔 Karavostassi 卡拉沃斯塔西 Kyrenia 凯里尼亚Larnaca 拉纳卡 Latchi 腊基 Limassol 利马索尔 Moni Anchorage 莫尼安克

清代地理著作

第四章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成就 第一节总论 清代的考据学肇源于清初,因反对明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学风而逐渐形成,至乾隆(1736年?1795年)、嘉庆(1796年?1820年)年间达到鼎盛并占据了学术思想的主导地位,故有乾嘉学派”之称。考据学派并非仅指乾、嘉时期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群,而是从该学派的奠基、形成、鼎盛以至衰落的全过程来衡量,包括了自清初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的考据学家。 考据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性整理,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赖以保存,并为后人阅读、重新整理提供了方便;他们的治学态度踏实,治学方法严谨,强调无征不信,引证务求广博,主张无一字无出处、无一事无 来历”开近代实证学风之先河。 清儒研治地名,主要为解经、读史服务,故有关地名研究的著作主要集中在经、史二部,而子、集二部中少见。今据《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统计,仅经部有关地名的著作即有27种112卷,史部有关地名的专门著作更是多达68种872 卷以上,详见下表: 表4一1 :清儒地名研究著作目录 类别著作书名卷数撰著者 《禹贡锥指》20胡渭 《尚书地理今释》1蒋廷锡 《禹贡三江考》1程瑶田书类《禹贡川泽考》2杜文灿《禹贡地理古注考》1孙冯冀 《禹贡水道考异》10方堃 《禹贡集注》1刘崇庆 《毛诗地理释》4焦循经匚土* 《诗地理征》7朱右曾部诗类《诗地理考实》不分卷胡秉元1《诗地理续考》1潘继李 《〈春秋地名考略》14高士奇 《春秋地理考实》4江永 春秋米《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2沈淑 类《春秋左传地名补注》12沈钦韩《左传释地》3范士龄 四书《四书释地》1阎若璩

类《四书释地续》 《四书释地又续》 《四书释地三续》 《四书释地辨证》 《四书地理考》1 2 2 2 11 阎若璩阎若璩阎若璩宋 翔凤王鎏 《四书释地补》1樊廷枚 四书类《四书释地续补》1樊廷枚《四书释地又续补》1樊廷枚《四书释地三续补》1樊廷枚《四书地记》6汪在中 《汉书地理志稽疑》6全祖望《汉书地理志补注》103吴卓信《新斠注汉书地理志》16钱坫《汉书地理志校注》2王绍兰《汉书地理志校本》2汪远孙《汉志水道疏证》4洪颐煊《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7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2吴承志《汉志释地略》1汪士铎《汉志志疑》1汪士铎《汉书地理志集释》14徐松《汉书地理志详释》4吕吴调阳《汉书地理志补校》2杨守敬 正史《补三国疆域志》3洪亮吉类《三国疆域志补注》19谢钟英 史《三国疆域志疑》1谢钟英《三国疆域表》2谢钟英 部《三国郡县表补正》8杨守敬《晋书地理志新补正》5毕沅 《新校晋书地理志》1方恺 《东晋疆域志》4洪亮吉 《宋书州郡志校勘记》1成蓉镜 《补梁疆域志》4洪齮孙 《魏书地形志校录》3温曰鉴 《隋书地理志考证》9杨守敬 《五代史地理考》1练恕 《宋史地理志校勘记》1成蓉镜 [《辽史地理志考》5李慎儒 「〈通鉴胡注举正》1陈景云 编年米《通鉴注辨正》2钱大昕《通鉴注商》18赵绍祖 类《通鉴地理今释》16吴熙载《通鉴纲目释地纠谬》6张庚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_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 ———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覃凤余 【摘 要】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 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壮语地名;语言文化 【作 者】覃凤余,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H2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5)04-0109-012 A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I Q in Fengyu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a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pattem of Zhuang People.They represent the Zhuang minority’s culture connotation.There are3characteristice i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conservatism,hybrid,complexity in the correspondence be2 tween Zhuang and Han.Both the general names and the proper nam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Zhuang geograpnical names system.There are a great deal of importance to ethnology,anthropology,agri2 cultural history,and linguistics in this research. K ey w ords: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Zhuang language language culture 一、壮语地名的内涵 学术界对“壮语地名”这一术语的使用,大致有几种: (一)或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或归纳壮语地名的特点,或提出判断壮语地名的标准。张声震《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明确提出壮语地名的定义,即“壮语地名是用壮语命名的地名”①。徐松石先生总结出“壮音地名”的几个特点:第一,这些壮音不能望文会义,因为他们含有壮语的意义。第二,这些地名在原始的形式上,多半是两字的。三字地名很少。第三,壮人喜用齐头式地名,与北方齐尾式地名不同。第四,壮人喜用倒装地名。第五,壮族地名具有分类密集的现象②。韦达《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提出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民的语言来命名的地名”,判定的标准是:第一,用壮族自创的土俗字

老北京地名

老北京地名 大栅栏(大十烂儿) 说起北京地名读音特别的、最出名的,就是前门“大栅栏”念“大十烂儿”了。要是读错,可就闹笑话了。 不过据说还真有外地朋友跟这事儿较劲的,说凭什么让人这么念?时报君反问您一句,台州的“台”为什么发一声呢?对啊,入乡随俗,就得这么念。 阜成门(fǔ成门) 如果您较真,搬本字典,一定会说,第一个字4声,第二个字2声。话说汉语里有个“语流音变”现象,类似于英语 的连读。人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 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比如说“选举”,应该都是3声,但读起来,“选”就会读成“悬”。而阜成门的阜字,因为后边跟的成字是2声,所以也 就变声了。

演乐胡同(演耀yào胡同) 路牌说是le,但按字面意思,应该读作yue四声,因为这里挨着教坊(跟现在的文工团差不多,都是官办养活的音乐人才,你懂得)。 “乐”读yao是古音,比如《论语》里有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边的“乐”就读yao(四声)。估计这个教坊里很多的音乐人才在当时都是“北漂”,而在清代形成的昆腔之类的都会用到一些南方腔,比如京剧的念白就是徽白。那时,这些方言会用到许多古音,或许当时教坊里的人把“乐”字念yao(四声),大家追星,就跟着念了。 钱粮胡同(钱lòu胡同) 先说说这个地方的来历,有意思!早先是八旗子弟领低保的地方。当然,人家那低保,可比咱们现今儿多多了,特别体现封建社会优越性。那“低保”,不是银子,就是谷子。所以,当时才管领饷什么的,都叫领“钱粮”。 至于读音,北京人说话有一种吃字的情况,就是某个字都快了之后就发四声。比如派出所,读快了就是“派处所”。那么“钱粮”就成了“钱亮”,再读快一点、再读快一点……大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