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 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以下文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A .等质量的Zn 、Fe 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盐酸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空气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当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此时,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反应前容器中压强,即起点纵坐标大于终点纵坐标,该图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溶液,所以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

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正确的是()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

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D.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x y

A NaOH溶液稀HCl(过量)

B稀H2SO4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CO2(适量)

D稀NaOH H2O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则酸碱中和,盐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x为硫酸则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大于7,起点不对,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钙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pH会减小,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时,溶液的pH等于7,故C正确。

D、稀释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pH接近于7,不会等于7,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

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9.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

C.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0.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不断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不符合题意;

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22Mg+2HCl=MgCl +H ↑,22Fe+2HCl=FeCl +H ↑,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1.向NaOH 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 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 大于7;向NaOH 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的pH 等于7;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 不断减小,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发生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 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 小于7;故选B 。

【点睛】

这是一道函数图象的考题,重点考查了酸和碱的pH 以及酸碱中和的问题,是考试的重点。

12.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水浓硫酸溶液的温度

B水碳酸钠溶液的pH

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硫酸铜溶液铝粉溶液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图中曲线温度升高,因此,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水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碳酸钠溶于水中,溶液的pH会升高,直到溶液饱和,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则固体不在溶解,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图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单质,置换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阳离子,得到的溶液质量必小原则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27,铜的相对原子质量64,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铝粉,溶液质量不变,选项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该题为图像题,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注意观察图像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答案】Ca(OH)2

CaO+H 2O 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 蓝 85.5 FeCl 3 Fe 2O 3+3CO

2Fe+3CO 2 2 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 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 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 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CaO+H 2O ;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 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 4Cl 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 2溶液中会含有NH 4Cl 、FeCl 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 2O 3+3CO 2Fe+3CO 2;

(6)①设生成10.00g 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 则: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11 100

y 10g

11110010y g

= 解得y=11.1g ,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 ﹣11.1g=3.6g , 14.7g×1811118x x

+×100% =3.6g ,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 x 值偏大。

14.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 1℃时,将2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将t 3℃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5.生活离不开水。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

(2)完成(1)中的操作后,可用_____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3)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并且担心病菌过多时,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

(4)ClO2是一种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生产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O2+X==2ClO2+2NaCl,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5)爱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地 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

C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过滤肥皂水加热 Cl2 C 、D

【解析】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过滤;(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3)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4)根据X+2NaClO2=2ClO2+2NaCl可知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在反应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还少2个氯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l2;(5)A、用工业废水浇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和水体的污染等,不属于节约用水;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会造成水的浪费;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用水。

16.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均取20 mL)(均取1g)

①20%锌粒31.7

②20%锌片50.9

③30%锌粒61.7

④30%锌片79.9

①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②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

③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H2的体积 3.1mL16.7mL11.9mL9.6mL7.6mL 6.0mL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险粉(化学式 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Na2S2O4 制备流程如下:

①已知反应Ⅰ的原理为:Zn + 2SO2 == ZnS2O4,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滤液中含有 Na2S2O4,为使 Na2S2O4 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 NaOH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答案】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f①③或②④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反应开始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反应由慢到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减慢 (原因答对一个即可得分)2NaOH + ZnS2O4 ==

Zn(OH)2↓+Na2S2O4过滤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降低 Na2S2O4 在水中的溶解度130g 【解析】

(1)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的大小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故使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由于水只能从e端排出,故氢气从f端通入;②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那么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其他的条件要完全相同,故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①③或②④;③由表格数据可知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是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由于锌和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反应由慢到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减慢;(2)①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Ⅱ是氢氧化钠和ZnS2O4分数复分解反应,故氢氧化钠与

ZnS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 + ZnS2O4 == Zn(OH)2↓+Na2S2O4;②通过操作a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该操作是过滤;③根据资料“Na2S2O4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故为使 Na2S2O4 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 NaOH;在 NaCl 存在下,Na2S2O4 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故加入NaCl的原因是降低 Na2S2O4 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得到更多的晶体;

④198gZn(OH)2中锌元素的质量=

65

198100%

6534

g??=

+

13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130g。

17.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铝土矿 (主要成分A12O3)

B.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

C.赤铁矿 (主要成分Fe2O3)

D.磁铁矿 (主要成分Fe3O4)

(2)探究金属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图1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图2是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

①图1甲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图1只有乙中不反应,能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依据图1完成金属性质网络,图2中的A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3)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

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D.黄金饰品

②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

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③ 金属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保护和回收利用。

黄铜(铜锌合金)用作弹壳的制造。现有一批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弹壳,处理这批弹壳可以制得硫酸锌和铜,其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收集资料)弹壳上的锈主要为Cu2( 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弹壳中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a.写出弹壳上的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固体D为________。

【答案】ACD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CuSO4=FeSO4+Cu 铝、铁、

(氢)、铜盐 3CO+Fe2O3高温

2Fe+3CO2 B 熔点较低

()

324422

2

Cu OH CO+2H SO=2CuSO+3H O+CO↑锌和铜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铝、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均属于氧化物,KAlSi3O8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ACD。

(2)①甲中实验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故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丙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②戊中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铁,丁中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丙中反应,可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乙中不反应,可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故实验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氢)、铜。

③金属还可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其类别为盐。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4)①铜导线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B。

②焊锡的熔点较低,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③a、弹壳上的锈为Cu(OH)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4422

2

Cu OH CO+2H SO=2CuSO+3H O+CO↑。

b、弹壳的成分为铜锌合金,加入稀硫酸时锌可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不反应(固体C);溶液A的成分为硫酸锌与硫酸铜[Cu(OH)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其中加入过量的锌,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锌;锌过量,故体D为锌和铜的混合物。

18.图中①、②分别是锶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2)锶元素与钙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3)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

【答案】87.6220质子数不同AB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锶元素与钙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A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9.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吸附;疏松多孔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点燃

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

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

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6g。

【解析】

【详解】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点燃

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

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 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解∶设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12 160 x 80g

12 x =

160

80g

,x=6g。

20.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2)胶头滴管;(3)搅拌,加速溶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