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_吴晓玲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_吴晓玲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_吴晓玲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

吴晓玲

中韩两国因其地理、气候的相近性以及哲学、美学的相通性,故服饰文化具有相似性,又由于文明进程、民族性格、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其服饰文化又有其差异性。总结中国和韩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源与流,同与异,以此作为两国交流的基础和发展的根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中韩服饰构成上的

联系与区别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华夏民族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中生息繁衍起来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观念等相互碰撞,融会贯通,再加上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长期统治,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服饰文化波及并影响到的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

形制在西周以前,中国人的正式服装主要是上下两截式的上衣下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衣裳,名曰深衣,深衣属衣裳连属制。衣裳连属指把上衣下裳分别裁剪,然后在腰间缝合。汉代的袍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袍服属于上下通裁制。上下通裁制指上下身连贯一体,直线裁剪,腰间无接缝。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装存在三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衣裳连属和上下通裁,这三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

韩民族服装历史悠久,从韩国大田出土的青铜器纹样和高句丽时代的贵族陵墓中的壁画里可以看到最初韩服的痕迹。当时人们的服装样式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穿/二重结构0的服装。不论男女,上穿窄袖衣,下穿灯笼形裤,头戴帽,系腰带。韩民族服装历经统一新罗、高丽和朝鲜王朝,最终定型并流传下来,其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上衣下裤和上下通裁。女装由短襦和高腰长裙组成,属于上衣下裳制。短襦在前面交叉,由长带结成蝴蝶结系住,高腰长裙系在胸部,脚上穿白色袜子和船形鞋。男装由宽袖短袄、背心和肥大的裤子组成,属于上衣下裤制。有些场合需要穿上下通裁的长袍。

外形中国传统服装结构宽松飘逸,外形强调纵向感觉,静止时如/曹衣出水0。衣从领口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强调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或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人体显得修长,特别使四肢有拔长感。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民族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自然下垂的服式和衣纹使中国男服显得清秀,女服显得窈窕,并与中国人脸部较为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韩服属于宽衣结构,外轮廓线自然、放松,有向外扩张和占据空间的倾向。男服裤子很肥大,为活动方便提供了充足的容量,用系带系住裤脚,以

便调整长短和肥瘦。女服裙子很蓬松,有衬裙衬托,尤其是短襦和长裙的搭配,上薄下厚,从上到下渐渐扩散,上简下丰,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风韵,造型内空间留有较大的空白,虚实相生。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韩服尽显立体之美、扩展之势。

结构细节从中国服装的结构细节来看,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前开衣型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服装的局部结构特征,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直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在交领系统中,有右衽和左衽之分,右衽指衣襟由左向右掩,多见于汉族古制,是汉文化的特征。至于袖形,总体上属于平面结构,在造型上分为汉代的琵琶袖、隋唐的窄袖、宋代的大袖、清代的马蹄袖等。

韩服和中国传统服装的结构细节有所区别,中装一般是交领右衽,而韩服由交领发展为小V领,有领沿装饰。领沿指领子部位白色的线条,线条笔直且围绕颈部,衬托出着装者优美的颈项。上衣男女装有差异,男式以线条粗放且平坦为特点,女式以线条温和而娴雅为特征。韩服的短上衣非常有个性,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长衣带,女性短上衣的长带垂落在长裙前面,形成视觉中心,有装饰的作用。短衣袖子的特征为传统韩屋飞檐的曲线形态,充满浑然天成的形态美。裙子做成褶皱型和背心相连而成,分为单裙、衬裙、套裙等。足套像现代的袜子,男女的式样相同,但男用足套以笔直为特点。

装饰从装饰特点来看,中国服装是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装饰以平面装饰为主,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国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斑斓,异彩纷呈。刺绣用于服装历史悠久,从宫廷到民间,/衣必锦绣0渐成习俗,尤其是精美的刺绣与美妙的丝绸相结合,美不胜收。在民间刺绣图案中,吉祥纹样的运用极为广泛,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华夏民族对生活美满的希冀。

韩服也以平面装饰为主,中国刺绣大约在公元前就传入了韩国,在三国时代,绣佛、绣帐、绣幡、绣袈裟等装点了韩国的佛教文化。从高丽时代到朝鲜时代,各种服饰和生活用品采用了比较多的刺绣装饰,促进了韩国刺绣的发展。韩国的传统刺绣技法分为宫绣和民绣,民绣受中国民间刺绣的影响,有绘画艺术的特点,具有生动的生活感。韩国服装上的刺绣图案内容也非常丰富,不但有鸟、果、竹、花等自然图案,还大量使用/福寿康宁、富贵多男0的祈福图案。从刺绣图案的装饰部位看,韩服重边缘装饰,习惯在领口、袖头、衣边和裙摆刺绣二方连续图案,纹样秀丽,图案精美,色彩温馨。

色彩从服装色彩来看,中国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五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一些朝代为上层社会所专用,表示高贵。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再加上金、银、黑、白等中间色的缓冲配合,使中国织物和服装以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风格驰名世界。

在配色方法上,韩国人擅长单色处理,崇尚单纯、清雅的配色。从历史角度看,因贫富贵贱的差异,韩服色彩各有等差。比如,朝鲜时代国王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贵族穿的是表明身份的特定色彩衣装,而平民则多身着朴素的白色服装。从古至今,韩国人尚白为世人所知,被称为/白衣民族0。

二中韩服饰气韵上的相通性

中韩传统服饰在形制、外形、细节、装饰、图案、色彩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特别是与西方服装相比较,同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两国服饰共性特点颇多,比如从外观结构看,

中韩服装都属于宽衣结构而非西方的窄衣结构;从装饰看,中韩服装平面装饰居多而非西方的立体装饰为主;从图案特点看,两国都重视图案的吉祥寓意;从色彩看,两国都崇尚阴阳五行为主导的五色观。

中韩服装的共同特点不仅限于两者在外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在气韵风格上存在相通性。气韵之美是服装外在形式中体现出的内在美,它是民族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在服饰上体现出的精神气质。中韩两国服饰的气韵之美集中表现在和谐美和含蓄美两方面。服装的气韵美就如同人的高雅气质,它是服装的灵魂。

和谐美与西方的/崇高文化0不同,中韩两国的民族文化同属于/和谐文化0,/以和为贵0的观念深入人心,/和谐0是东方服装艺术的最高境界。

和谐美有不同层次的表现:首先,和谐美表现在着装人体与天地乾坤、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韩两国先人的宇宙观都是/天人合一0,两国传统服装的平面展开结构和留有空白的造型为营造/天人合一0的境界提供了基础,宽衣博带的服饰形象与宇宙相感应,相辅相成。其次,和谐美表现在着装人体与社会伦理的相容相谐,孔子在5大戴礼#劝学6中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0孔子强调了修饰在社会礼仪、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性。儒家思想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而非歧异性,共同性可以从中韩服装外轮廓、装饰及色彩的宁静淡泊及社会归属看出,其亲和、中和、平和的服饰风貌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的纽带。第三,和谐美表现为服饰自身搭配的谐调性,例如从冠冕、衣裳、鞋履到服饰配件都相互照应,完美统一,在统一中体现出整体感,在整体中把握谐调性。第四,和谐美表现在服装本身的造型结构特点,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均衡的造型方法,中韩服装都反对极端、荒诞、不谐调、非对称的矛盾造型方法。

从和谐美的根源看,两国服饰的和谐美来自于中国古代以儒道为基础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韩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输入儒家文化的国家之一,而且韩国经济学家宋丙洛在总结韩国的22个世界之最中,甚至提出/韩国是世界上第一的儒教国家0, /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儒学的诞生地中国更加遵从儒家文化的国家0。正是由于中韩传统哲学思想的共同性,韩国一定程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从而奠定了中韩服饰气韵相通的基础。

含蓄美与西方的/明喻文化0相比,中国和韩国的传统文化都属于/隐喻文化0,具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艺术偏重抒情性,重视主观化的精神美感,突出意境的意义,往往利用具象的造型、色彩、图案象征抽象的含义,表现内蕴丰富和不张扬的美,给人言有尽意无穷的意味。

中国的袍服是含蓄美的典范。袍服的形式虽然简单且平易,但一穿到人身上,可塑性极强,人们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见其神貌:高古游丝般的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衣纹,畅达的下摆,宽松的容量,给着装者增添了天然的神韵,特别是迎风而立,天衣飞扬,姿态万千,神在内而飘忽其外,气韵生动,令人浮想联翩。

中国服饰的含蓄性还表现在隐性美方面。由于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服装始终保持着东方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包裹,既不显露体形,更不裸露肌肤,衣服与人体保持着宽大的空间,拒绝感官刺激要素。中国女装使躯体避免外露,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中国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

东方文明以伦理教化为先,强调情理结合,以理节情。在儒家思想的整体氛围中,韩国服装同中国服装类似,着装力求大而化之,造型结构不是逼真表现人体,而是让人与衣若即若离,展现出虚实相生、含蓄内敛的境界。韩服几乎盖住了衣者的整个身体,表现出庄重、含蓄之美。韩国女装高腰、直线和宽大的款式造型,抹杀了所有可能产生性诱惑的身体曲线,以飘扬高贵的直线条和端庄的外形

陶冶人的情操,反映出东方服饰审美的本质不是追求人体美,而是追求超出形体之外的精神意韵。

总结

中国和韩国传统服装各自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服饰的外在要素方面;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共同点,这主要反映在服饰的内在品格方面。对于两国宝贵的服饰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态度,认真整理总结,并传承发展下去。另外,中韩两国是近邻,具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共同的儒家思想基础。今天两国又同处于开放、变革的国际环境中,两国服饰界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交流,在交流中汲取对方的优长,为弘扬各自的民族服饰文化而努力,为促进东方服饰文化的振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1吴晓玲:5中国和西方服装文化比较研究6,中华文化论坛,2000。

21张志春:5中国服饰文化6,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31朴春子:5试论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美的基本特征6, 5延边大学学报6,200319。

41金泰子:5中国传统刺绣对韩国传统刺绣的影响6, 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6,200413。

51李当歧:5中西服装文化比较6,5装饰6,2005110。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

韩国人口将在2018年达到顶峰

据韩国统计局2006年11月21日的预测,由于出生率迅速下降,韩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韩国人口将达到4930万人的顶峰,然后将开始减少。同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从而使韩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6年,老龄人口将占20%,使韩国被列入/超老龄0社会的名单。到2050年,老年人将超过1600万,约占总人口的38%。但是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人口将从2005年的占7117%减少到53%。这表明,劳动人口将面临更大的税负和养老金负担,以供养退休人员。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005年韩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118;2000年为1147;1980年是2183。而2005年美国的人口出生率是2105;法国是119。甚至在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人口出生率也达到1125。统计局估计今后几年内韩国的人口出生率有可能略有回升,达到112左右。但这仍然远远低于保持现有人口水平所需要的212的人口出生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并推迟婚姻,女性初为人母的平均年龄会继续提高。晚育也会影响生育率。

鉴于上述不乐观的前景,韩国政府计划将更多的预算用于扩大福利和发展育儿设施。决策者计划增加育儿设施,使其可容纳30%的婴儿,而目前的设施只能容纳1019%的婴儿。他们还准备对生育者给予更多的鼓励,并为家长提供更长的产假和育儿事假。

(润文摘自http://www1koreaheral d1co1kr/ SI T E/data/ht m l_dir/2006/11/22/2006112200351asp)

传统文化素养论文—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以来就富有烂漫色彩,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愈加以为无穷。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了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通过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可有考察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评赏各个朝代风俗习尚,了解服饰本身的演进规律,探究人类进行人体包装的心里隐秘。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腰部用宽腰带束扎。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绣和滚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二)汉朝的服饰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二)唐朝的服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

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重视化妆、画眉、点唇,也喜欢涂胭脂。服饰特点是低领大袖,裙腰高束。样式主要是上着短襦,下穿长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拖地而行,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飘逸高雅。唐朝男子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纱帽,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 (三)唐以后的服饰文化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饰,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因此影响所及,服饰不再追求华丽,而以自然俭朴为主。宋朝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等级。不分尊卑,在各种场合都戴幞头。女子服饰上衣种类有襦、衫、袄、大袖、半臂、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当时无论贵贱都流行穿着的服饰,褙子是一种外衣,直领、对襟、长度过膝是其特色。 明朝建立后,恢复传统的汉服服饰制度。明朝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主,官员朝服仍袭古制,以袍衫颜色和图案来区分官职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绣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则为走兽图案。妇女服饰款式承袭唐宋,襦、裙、袄、衫、褙子、比甲,明朝妇女的礼服为凤冠霞帔。 清朝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十七年的“剃发易服”,禁止中国传统服装和强迫中国人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清时代和清末近代,中国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唐装,女子改穿满族的旗袍、旗装。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等。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传统服装是能反映中国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服装。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丰富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元素,为人们带来视觉传达的冲动感。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文化在风格,色彩,面料,装饰和手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终凝聚成为国家文化中国文化特色。 标签:服饰设计;传统服饰;现代服饰;影响 一、中国传统服饰概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他是构成一个名族外部特征的必要因素,故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及其风格和服饰风俗。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从而为我们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丰富多彩的设计元素、设计题材。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我们年轻的新一代设计师不光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物质方面的了解,而且还要有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认识,并需要不断努力挖掘其所具有的服饰内涵和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承载。中国的服饰文化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着装上尤其注重伦理观念的表现,即不强调形体,努力遮掩人的自然体态,达到“人形合一”。尤其是“深衣”制,在夏商周时期,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儒家理论认为,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所以,深衣是比朝服次一等的服装。庶人则用它当作吉服来穿,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不仅承载着儒家文化,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历经两千多年的今天仍能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领风骚,彰显着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服装特色的深厚内涵。 中国古代文明中有许多古老的故事,中国传统元素都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坚韧。不同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元素,其中包括中国建筑,服装,中国传统绘画和民俗艺术等,而这些文化内涵和形式元素是祖先离开的珍贵遗产。我国历史上的王朝变化导致文化中心的变化,最终导致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代表性特征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中国丝绸,锦布,大麻,蓝色印花布;色彩艳丽的民族色彩:如鲜红,绿,黄,蓝等。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图案,商周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古代漆器图案,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格局以及唐宋宋代的传统装饰图案。上述延伸到现代生活中是传承民族文化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外在特征。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说课材料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 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 中华民族, 走过了五千年漫漫长路, 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堪称独一无二的奇迹。中国古代服饰, 就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成为世界服装艺苑中的一朵奇芭。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社会,其中服饰由于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古代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服饰的颜色又是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官与民共同构成两个最主要的群体。《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在打败神农和蚩尤后,立了春、夏、秋、冬、中五官,“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并且“??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官与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也完善起来,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发展,官员的等级制度也建立起来。经过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已经成为成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官员有了等级,也必然会有相应的标志以区分等级。 这种标志在大一统社会最初的体现是汉代官员的印绶制度。印绶制度以佩绶的颜色、长短、头绪来确定等级。如汉最高等级的官员太尉、丞相等为金印、紫绶,而有资格配以印绶的最低等级官员为铜印黄绶,还有有印无绶、无印无绶的。这种佩绶制度自西汉始见于文献,一直沿袭至明朝。到了隋唐,官员品级制度完善,服色也与之相联系,形成品色服制度。在品色服制中,官员品级与服色绑定,且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包容关系,“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这种扩大到了生活细节的对服色的专制看似严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车服用度上,自上而下是一种倒三角状,这与社会分层的人数分布正好相反。这种反差是社会自上而下发生流动的动力之一。 从官员服色等级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服色很早就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服色的政治功能被强化,往往是国家较为安定、富足、统一的情况下。隋朝因其时间短暂,且发达程度不够,因此只对服色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唐代武德年间才有了成熟的形制,而直到贞观盛世,品色服制度正式形成,由此确立的服色贵贱尊卑秩序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大致上都保持稳定。究其原因,服色的规定在隋唐之前依附于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隋唐以后则正式成为政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这些不利于服

韩国服饰文化

第八章服饰文化 (P175~P180百济之前翻译者吕志国200800600051) 1 韩国服饰的特征 衣生活在每个时代或国家,根据其思想、习惯以及风土而具备各自特定的特征。在韩国,服饰的基本框架是上衣为襦、下衣为袴的襦袴制。另外还有男女在外面罩着的袍和女性用的裙子。除此之外,穿戴有帽子、鞋以及腰带。衣服的样式在平面上呈直线和曲线结合,分为上下衣的上下分离型。穿衣的方法是头戴、身穿、脚蹬的三分构图。衣袴分离的服饰在亚欧大陆草原上的塞西亚人中也有发现。这种服饰符合北方游牧民族御寒、适应亚寒带气候以及各种活动。三国时代之前的上代,韩国的衣服中,上衣是前开形,大部分是左衽,作为下衣的裤子筒是窄的。这种衣服在中国被认为是低贱的胡族穿的衣服,因而又称胡服。一开始在韩国也穿这样的衣服,渐渐地接受了汉族人所穿的长的右衽的衣服。前开型包括上衣前部分打开、穿上袖子、在前中心处系扣子的合衽型,左边系的左衽型,右边系的右衽型。在寒带、温带甚至亚热带的广大地区,由于前开型的穿戴方便以及实用性而备受青睐。 由于我们的衣服是由平面的制图法而制作,可以穿到直到穿破不能再穿的时候,因而具备经济性;根据季节的变化可穿单衣、夹衣、棉衣,形成了缝制手艺、色彩、材料等不同的衣生活文化。而且根据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本国国情的变化,衣生活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在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很少见地保留着传统。 2.变迁过程 韩国服饰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上古、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开港期。另一方面,以新罗统一三国为基点,服饰的变化还可以分为固有期与服属期。固有期是统一之前穿襦袴的时期。服属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三国统一战后受中国影响到朝鲜末的1300余年间的中国化,一部分是开港后接受并穿戴西方服饰的西方化。服属期的衣生活情况是现在的西方服饰与韩国的服饰一起混穿的情况不同。由于现在是资本主义时代,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可以随意打扮,但是服属期是阶级社会,为了维持上下秩序,需要遵守规定。因而,服属期时,官吏的官服以及上层人的衣服是公事或行礼时使用,但是官吏里面穿的衣服以及平民穿的日常服饰均是固有的服装。即,外衣是中国式,内衣或者平时穿的是固有的衣服,兼备了韩国民俗与中国民俗共用的双层结构并变化。 1)上古时代:固有传统期 上古时代随着与中国本土的满族以及西域的游牧民族接触,接受了他们的文化。这时候的衣生活可以参照古坟壁画以及若干的中国史料。古坟壁画是补充文献或实物不足的重要资料。特别是高句丽的古坟壁画不仅仅在高句丽的衣生活史中,在同时期的百济和新罗研究中也十分重要。 根据材料,这个时期的服饰适合生业以及御寒,表现为窮袴、窄袖以及腰带。窄筒裤在韩国虽然没有实物,但是在属于塞西亚人的匈奴人出土的遗物中发现,而且与高句丽古坟壁画中的东西相似。头戴帽子,脚蹬靴子。成年男子通常把头发拧成发髻,而妇人则是把头发盘在头上,剩下的则垂下,未婚女子而垂在后面。由于珍珠被认为是珍贵的装饰物,因而项链和耳环被经常佩戴。因崇尚白衣而穿白衣和皮质鞋。用兽皮制作成袍子,用金银装饰。当遇到丧事的时候,身着纯白色的衣服,妇人也要摘掉戒指。去外国的时候穿带有刺绣图案的绸缎衣服。 2)三国时代 作为高句丽、新罗以及百济并存的三国时代,是襦袴作为基本衣服的固有传统期。在三国的记录中,中国方面的资料高句丽最多,百济和新罗与之相似。因此两国的衣生活会参照记录中的高句丽的材料和这个地区的古坟壁画来考证。 (1)高句丽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服装界里永不过时的元素被各国人们所喜爱,也始终是各国着名服装设计师们热衷选择的时尚元素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面料、色彩、款式和图案中的体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运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饰;体现 1前言所谓的中国传统元素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后马上会联想到“传 统中国”,看上去就知道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出来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蕴含在服饰里,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谐、内敛。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服装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服饰里渐变过渡的中间色,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宁静致远,这就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风格;宽袍大袖也是从汉代服饰发展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还有丝绸的材质等等。东方和西方的服饰对比起来就好像西方人更强调竞争、中国的传统则是讲究平和的,如放风筝、太极等,讲究的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中国传统元素是一种神韵,不是一件旗袍、大灯笼袖或者某种色彩可以诠释的。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 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 社会082 姚吉53号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

韩国文化和商业习惯

韩国文化和商业习惯 一、韩国商务礼仪 韩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韩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特别是在与长辈握手时,要再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是”与“否”要明确表示。在晴天时,于傍晚时分举行降国旗的仪式,街头、办公室的人们肃立齐唱国歌。 “四”字在朝鲜语中发音、拼音与“死”字完全一样,认为是不吉利的,因而楼房没有四号楼,旅馆不称第四层,宴会里没有第四桌,医院里绝不设四号病房,军队没有四师团,吃东西不吃四盘四碗,喝酒绝不肯喝四杯。朝鲜有李姓,但决不能说“十八子”李,因在朝鲜语中“十八子”与一个淫荡词相近,绝不能在女子面前说此话,否则会被认为有意侮辱人。 按照韩国的商务礼俗,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商务活动、拜访必须预先约会。韩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是准时的。宜持英文、朝鲜文对照的名片,可在当地速印。商界人士多通晓英语,老人多通晓汉语。决策均由最高层作出。进主人的屋子或饭馆要脱鞋。他们很重视业务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馆或酒吧间举行,他们的夫人很少在场。宴请招待甚为频繁。吃饭时所有的莱一次上齐。到朝鲜人家里作客,最好带些鲜花或一些小礼物,要双手递给主人。主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 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腻,但特别喜欢吃辣味莱肴。他们通常吃烤、蒸、煎、炸、炒、汤类莱,喜食莱肴有干烧桂鱼、豆瓣鱼、肉丝炒蛋、细粉肉丝、香干绿豆芽、四生火锅、炸虾球、辣子鸡丁、干炸牛肉丝、红鱼水饺等。辣饱菜和汤,这两种食品是不可缺少的。汉城当地土产有壁饰和沈莱(韩国泡菜类浸渍物)。 韩国人对长者有必须严守的规矩。他们在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在家庭)中,无不对长辈表示敬重,不敢怠馒。如:跟长辈同座的时候,他们总是保持一定的姿势,绝不敢掉以轻心;若要抽烟,一定要先得到长辈的允许;用餐时,切不可比年长者先动筷子;小孩决

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思考

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思考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蒿草树叶可成衣;玉石金缕可成衣;铁甲兽皮可成衣;棉、麻、丝、毛皆可成衣。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现代潮流中却遗落乃至失去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服饰,就属其中之一。 自然,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仍完善地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这些都是我们不多或缺也无可替代的传统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隐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刻意蕴。一部中国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文化发展史。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文化愈加意味无穷。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品格。 按说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後,它的功能就复杂了。尤其在中国,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

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尚在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已经形成上衣下裳分明的中国服装基本形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历经魏、晋、隋、唐,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使中华服饰文化传于世界。隋唐时期的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经济、文化的繁荣使服饰发展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那时候女子最时兴的衣着是“襦裙”,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到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飘飘欲仙的感觉。还流行“长巾子”,是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唐时最典型的一种时尚就是女装男性化,中国民间传说里女扮男装的浪漫故事,估计得有一多半是从那个时候流传开来的。想想我们的先祖们还是很开放的吧?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关键词: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的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中国属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轨迹,中国服饰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形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大多赤身裸体,不存在服饰。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约在五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产生了纺织,开始用石陶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捻成细线,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到了殷商时代,随着“蚕”的饲养,人们对丝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纺织机的进一步改进,“丝”、“皂”的出现和“提花装置”的发明,制造出精美瑰丽的丝绸,服饰文化基本形成。在这一整个无阶级社会发展中,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形态文化”,男耕女织,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穿什么是什么。所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形式。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中国至西周起就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自天子以至卿士,服制各有等差。同时,在统治机构中,还专门设立了“司服”一职,专门掌管服制的实施,安排帝王的穿着。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冠服制度被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法治”与“德治”并举,自此,帝王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等级制度已日益严格。诸如东汉孝明皇帝汉代服制的确定、魏晋时期的法定服制、隋唐服制、宋太祖的新服制以及清顺治九年饬礼部制定的《服色肩舆永例》等,对不同级别不同行当官员的朝服及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图案、纹样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有的还对耆老、兵民、商人的服装也都一一定明。尊卑贵贱,各有分别,制度形态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随着辛亥革命帝制的废除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剪辫发,易服色”的“衣冠服饰”变革如火如荼。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民国政府的《剪辫通令》、《服制条例》等,有力地推进了这项改革。30年代后,随着海禁的开放,外国衣料的输入,各大媒体“服装专栏”的开辟,“服装表演”的纷纷举办,使中国服饰文化日新月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韩国衣服流行元素

韩国衣服流行元素 韩版服装风格或活拨热烈,或传统优雅,兼具东西方服饰的优点,体现了服装设计的创造性,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韩版的设计理念离不开长久以来韩国服饰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所谓服装的现代化,现阶段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是服装西化和民族化的统一,也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发展适应现代生活又拥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的一个过程。韩国服饰吸收了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融合本民族服饰特色,形成一种独立的服饰文化发展模式,服饰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韩国现代服装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元素。 韩版服装中的淑女风格服装,无论在款式、色彩上都充满了韩国传统服饰的韵味,修身的设计,镶边、蕾丝、蝴蝶结等细节上的处理,将东方女性的柔美温婉很好得烘托出来;正装在造型结构上就体现了西方服饰美学的特征,服装版型严谨、结构性强,凸显了人体的结构美,同时又受到日本服饰文化的影响,散发典雅含蓄、精致高贵的神韵。而韩版服装中的休闲服装则充分表现出了欧美式自由、豪放、中性化特征,其服装造型宽松肥大,风格造型前卫、新潮、活泼、追求一种随意和舒适。深受中国白领欢迎的韩版职业装,修身苗条,秀美端庄,尽显职业女性的干练和修长身材,在做工上的一丝不苟,款式上简洁大方,设计师将韩民族的传统审美观与西方审美观以及现代实用性相结合,既保留了韩服流畅优雅的线条,又保持了韩民族服饰文化中的清新质朴。非尚韩国服装网站的体验师首先发现了人们对衣服分类的区别不仅仅是款式属性,人们第一分类往往是风格属性,在非尚网站的选项上面添加了高档风格、甜美风格、优雅风格、职业风格、性感风格、学院风格、欧美风格、清新风格等风格属性。重新定义了韩装优势。 正是这种文化融合让韩国服装、韩版服装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热烈、和谐、平静、生气、庄重等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搭配与调和,同款式结合之后,便形成服饰的不同格调和风格,释放出民族、时代的特色。所以色彩及其形成的格调是服饰生命力的重要标志。韩国现代设计丰富的色彩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韩国传统服饰的色彩。这一判断来自于对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解构色彩就是从选定的色彩对象中抽取原色并将原色所形成的原格局打散、重组,经增减整合后再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对韩版服装的服饰特征分析时,本人将韩版服饰店中的服装展示图片与韩国传统服装做对比分析,发现韩版服装中确实保留了许多韩国传统服饰元素包括色彩基调和款式配饰等,但现代韩版服饰又同时吸取了西方服饰文化中的流行元素,因此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

韩国传统服饰图例

韩国传统服饰图例 高晓松在说明朝的时候,说道韩国的传统衣服是受明服影响的。也提到清朝入关后。朝鲜半岛虽然向清朝称臣,但是服装还是按照明朝的样子延续的。当汉族都剃发改装了。朝鲜半岛一直都延续了明朝的衣着。可是朝鲜韩国都是有很久历史的国家。他的衣着服饰不是追朔到明朝就能结束的。其传统服饰还是很有自己风格的 韩服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 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西式服装进入韩国。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觉得韩服太过繁琐,穿着不便,因而使用者大为减少。但是,韩服爱好者一直积极推销韩服,并设计出了合乎时代、容易穿着的式样,使韩服重新恢复了活力。 “白衣民族”的由来 韩服非常讲究颜色和图案。历史上曾因贫富贵贱的差异,韩服在花纹、色彩上有过很大差别。比如,朝鲜时代的国王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而平民则多身着朴素的白色服装,这也是韩民族被称为“白衣民族”的由来。 去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国特意为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制作了韩服。据介绍,每件韩服的颜色和图案分别根据“阴阳五行说”选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黄、青、赤、黑、白五色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图案方面,制作者则选择了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征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 韩服的制作非常讲究。去年底韩国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设计的韩服,就是采用韩国传统的紫薇纱制作而成,据负责这次活动的著名设计师李英姬介绍,这种面料手感好,很少反光。当然,高档韩服因布料和制作非常讲究,价格也会不菲。在电影《韩半岛》

中国古代着装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着装礼仪文化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古装剧,神州大地亦自然地掀起一股“古装热”。对古装情有独钟 的小伙伴们,特为你们呈上历代服装视觉大餐,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国传统服装在历代的演变 1、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 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 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 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 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 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 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 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相关知识:“胡”是个模糊用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专指匈奴,有时泛指从东 北到西北诸游牧民族,有时甚至还要更宽泛一些。因此,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为了游牧骑马的需要,多穿窄袖短衣、长裤和靴子。沈括说:“中国衣冠,自北 齐以来,乃全用胡服。”一个“全”字,或者把话说得有点过分,但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发 展确实影响极其巨大。 3、传统冠服制在在汉代的确立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4、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 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