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观察分析法

中小学课堂观察分析法
中小学课堂观察分析法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研究

者: 吴元红

号: 042800180303

师: 李 芒 副教授
系别、 年级: 教育技术学院 2004 级
学科、 专业: 教育技术学
完 成 日 期: 2007 年 5 月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一年 □二年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 师生浏览。
本人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包括多种互动要素的系统。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对课堂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地教学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分析提供了 有效的分析工具。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分析方法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的课堂 教学分析方法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解决教师真正的需要上,也有一定的距离, 教师需要的是更多的有效反思,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反思方法。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零 散的、经验性的,不可重复的。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进行 科学、客观和系统地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开 发一种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来帮助教师进行教 学反思。
本文先通过文献、问卷与访谈调研,了解课堂教学分析和教学反思现状,确定研究内 容:以课堂教学行为作为教学分析的主要要素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从课堂教学 时间分配、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课堂教学师生交互行为——课堂提问三方面建构课堂教学 分析方法。由于该方法最终的使用者是中小学教师,所以本论文非常强调该方法的可操作 性和实用性,通过一定规模的问卷和访谈对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并使 用 Excel 自带的 VBA 语言编写了工具,简化该方法的统计操作过程,以方便教师使用。这 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分析中的作用。最后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组织教师 试用该方法,通过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来验证该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并进一步完善该方 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开发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核心目的 不在于评价课堂教学的好与不好,而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反思来改进教学。该方法 以教学视频作为研究载体,既能重复再现教师教学活动,又能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客体化” 及“可视化”,它能使教师的反思更客观,而且本文编写的工具简化了方法的操作过程, 教师能非常方便使用该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反思并改进教学。该 方法为教师行动研究和中小学校本研究都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分析 课堂视频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
III

A study 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lassroom Teaching Video Analysis Method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system including a wide range of interactive elements. The behavio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re attracted big atten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alysis is a good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standards and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alysis tool to analyze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which are not able to effective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at is the reason why we must think over about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to improve teaching standard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
On the basis of above reasons, the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methods to help teachers reflect.
This method is found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Taking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s as the core, the method will analyze time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behaviors and the main interactive behavior in classroom teaching——questioning. Because the method will be used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uthor very stressed its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lity, and using VBA language to simplify the statistical process, to suit to teachers. Finally, in order to test and improve the method, the author organizes some teachers to imply it in their teaching.
Taking Teaching Video as a carrier,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behaviors, aiming at aiding teachers in improving teaching standards 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ith which teachers analyze their teaching behaviors and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The method will have provided an effective way for both school-based researches and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es.
KEY WORDS
Lesson Study Teaching Analysi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Video Teaching Reflective
IV

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6 1.1 研究的背景........................................................... 6 1.1.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能促进教师反思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 6 1.1.2 一线教师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促进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 6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6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 1.3 相关概念说明......................................................... 7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8 1.4.1 课堂教学分析方法的工具概述 ..................................... 8 1.4.2 课堂教学分析方法的内容概述 ..................................... 9 1.4.3 典型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 11 1.4.4 文献总结分析 .................................................. 15 1.5 研究设计............................................................ 15 1.5.1 研究内容 ...................................................... 15 1.5.2 研究思路 ...................................................... 16 1.5.3 研究方法 ...................................................... 17
2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建构的基础.......................................... 19 2.1 理论指导............................................................ 19 2.2 实践依据............................................................ 19
3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的建构.............................................. 22 3.1 确定课堂教学录像原则和方法.......................................... 23 3.2 教学视频编辑处理.................................................... 24 3.3 提出教学分析方法.................................................... 24 3.3.1 课堂教学时间分析 .............................................. 25 3.3.2 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分析 .......................................... 26 3.3.3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提问分析 .............................. 28 3.4 确定教学分析方法.................................................... 30
4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33 4.1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试用............................................ 33 4.2 应用案例分析........................................................ 34 4.3 信度和效度分析...................................................... 39
5 结语.................................................................... 41 5.1 研究成果 ........................................................... 41 5.2 本文的创新.......................................................... 41 5.3 存在的问题.......................................................... 41 5.4 展望................................................................ 41
参考文献................................................................... 43 附 件...................................................................... 47 致 谢...................................................................... 56
V

1 问题的提出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能促进教师反思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范式已经开始从技术型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模 式向反思型教师观和研究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变。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变化, 教师是反思的认知者,教师需要在工作中进行个体研究和反思,所以需要给教师提供一种 行动研究的有效载体,能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将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 业引领融于一体。
1.1.2 一线教师需要有效的教学分析方法促进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调查(数据统计见 2.2),我 们发现学校课堂教学多是外部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教师自我分析与反思的方法比较少,而 教师对现行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也不太满意,他们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分析一定程度上脱 离教学实际,对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帮助不大,他们认为自我反思对提高教学帮助很大。但 是由于无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教师的自我反思多是零散的、经验性的,所以我们需要开 发一种帮助教师反思的方法,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为课堂教学分析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 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录像,这样既能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得到课堂教学实况,又 能重复再现课堂教学情景。课堂教学录像能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客体化”及“可视化”,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思机会。而且使用信息技术开发分析软件,帮助教师统计分析复杂的 教学信息,减少大量体力劳动。我们还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分析交流平台,使教师能够一 起进行课堂教学分析。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科学的、可重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有效地帮助 教师反思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思路是以教学视频作为研究载体,使教师能够分 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发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在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之中,提高 教学水平。该方法中采用教学视频作为研究载体,它既能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得到
6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实况,又能重复再现课堂教学情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客体化”及“可视化”, 让教师通过第三只眼睛观看教学,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思机会。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水平; ? 有助于教师再度反思; ? 提高学校教学评价水平,促进学校校本研究。
1.3 相关概念说明
分析是指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它是认识事物整体的 必要阶段。教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教学各个要素,揭示构成教学的各项要素的作用, 明确说明要素间的关系,并依据分析,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与教学分析相关的概念有很多,如教学评估、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分析等。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并基于所获得信息,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过 程与结果进行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调控,以期 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1 2.教学行为分析 教学行为分析 (Teaching Behavior Analysis)在国外是一个专业名词,是行为分析领域里 的一种特殊行为分析。TBA 的目的很简单,改良那些发生的任何设定环境下,在教学理论 与原则指导下的教与学的行为。“设定的环境”包括正式的教室,为孩子、成人设计动作 的有关组织和商业机构等,支持管理、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2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基本要素现实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活动和目的 连续展开的,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综合作用的过程。3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持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 生的结果、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教师的自我觉醒水平来促 进能力发展,进而不断提高。 本文将课堂教学分析界定为:课堂教学分析是系统地搜集课堂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 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各要素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进而帮助提高教学水 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论文后续研究都是基于此理解展开研究的。 课堂教学分析与教学评价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分析在学校活
1杨群华,郎福臣.对国内学者关于“教学评估”文献的内容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6. 2Pat Williams, Chair.A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f the 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williams/tba/,2007-01-03. 3张广君.“教学过程”的阐释:比较分析与辩证把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 2 卷,2003(1):27.
7

1 问题的提出
动中只被当作教学评价甚至教师评价的一部分,丧失了独立的地位。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或 教师评价基本上持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其结果直接与教师奖惩晋升挂钩, 即课堂教学分析结果仅仅被当作教师评价的重要的依据。这是对课堂教学分析的误解。它 们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教学评价目的侧重于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对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而教学分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原则对各教学 要素进行分析,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对教学中各要素的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 分析的目的不是指向于教学评价,更不是指向于教师评价,课堂教学分析是借助于教师个 体的反思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问题,其最终目的在于改进 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课堂教学分析是一种具有独立价值的、不附属 于教学评价或教师评价的专业活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课堂教学分析方法的工具概述
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它的发展 经历了三个时期。首先是探索阶段,观察方法在 20 世纪初二三十年代就已在其它学科领 域应用,其间,不断有人将观察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至五六十年代,观察方法开始大 量地在教育研究领域中使用。随后是工具发展阶段。从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受 其它学科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影响,研究者们不断开发探索系统的观察记录体系, 构建了众多的观察工具,其中较早且较为著名的有贝尔思的“交互作用分析”的十二类编 码体系,英国弗兰德斯六十年代提出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等。工具发展阶段之后进入扩展 研究时期,从七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由于对教育环境中教学过程的观察深度和广度不断扩 展,课堂观察的应用更为广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定量方法的“科 学性”的怀疑,一种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观察的方法又重新引起教育研究者的 重视,使课堂观察的方法非常丰富,并实现了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4
定量课堂观察方法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 堂观察。在定量课堂观察中,研究者们主要运用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的方法对课堂进 行结构分解,根据分解类别和因素设计观察工具(多为量表),从而收集到属于较低推论 的、事实性的量化的资料,又经过统计分析的量化处理,以期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特别 是关于课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一些结论。定量课堂观察方法有三种主要的样 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收集的资料类型有频率记数、事件发生 的百分比或者等级量表的分数等。
定性课堂观察方法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课 堂观察。定性观察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
4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 8

1 问题的提出
头语言,或用其它工艺学手段记录的影像、照片等,具体来说有四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 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其中描述体系和叙述体系实质上都是以实地 笔记(field notes)也称田野笔记的文字形式做记录,而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严格地说, 既可用于记录量化的资料,也可用于记录质化资料,所以,这种划分当然也存在片面化的 问题。5
1.4.2 课堂教学分析方法的内容概述
1.4.2.1 课堂教学分析的视角
国外对课堂教学分析的研究包括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即通过研究有效教学 中教师行为特征,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并希望通过对有效性 教学的研究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
台湾学者认为影响教学分析观念有四个流派,我们可以认为是四个研究的视角和研究 内容。6
(1)教学的认识论分析 认识论主要是将教学视为思维的质的发展过程,该派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教学记 录,亦即分析教学的过程。这种分析,分析者须具有高度的洞察能力与敏锐的直觉。 (2)教学的学习集体论分析研究 主要以教育社会学的观点,认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班级是一个集体的单位,将教学视 为“沟通过程”。主要的分析内容有下列三要素:针对教材纵向的认识发展过程;学习活 动的横向集体思维过程;教师的中介作用与教学沟通过程的组织。 (3)教学的教育技术学分析研究 主要是以教育的某一特定剖面为分析的对象。大体而言,教学可以分解为四个不同剖 面:第一,教师的活动,包括教师以语言,非语言方式进行教学,第二,儿童间的活动, 包括儿童间彼此的讨论,互动;第三,教学情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第四,师生 活动的相互关系,包括师生互动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关系是和谐的或是冲突的等。 (4)教学要素论 认为教学应该涵盖下列六种要素: z 目标(aim or purpose),教学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需先确定教学目标,才
能继续教学活动 z 工作要求(task demands),在教学目标下,期待学生做到何种要求 z 教学形式(instructional format),教师教学过程、领导的风格、行为的组织都属于此
要素
5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28. 6教学分析的意义[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tw/~ydlai/my-class/edu-way-hw4.doc,2005-12-26.
9

1 问题的提出
z 分组安排(grouping arrangement),教学可能采用全班、分组或个别教学,对学生的 工作要求及教学形式会随分组方式而有所差异
z 教学时间(length of time),包含教学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预定包含的内容及教学 过程
z 教学行为与互动(classroom behaviors and interactions),包含教师单独的行为,学生 单独行为,师生互动
1.4.2.2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7 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研究。瑞安斯得出了“教师有效/无效行为分辨表”,既为 当时学者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起到了拓展思路的作用,又为后来的“过程——成果法” (Process-Product Approach)作了铺垫;罗森珊和佛斯特在对用“过程——成果法”研究的教 师特性的文献分析基础上,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成果密切相关,并且找出了 11 种与学生成果具有强相关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清晰明了、有变化性、热心、任务取向与 认真的行为、学生有机会去学习标准材料、运用学生的意念、批评、结构和评语的运用、 问题形式、调查、教导的难度。8 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 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其中,出现了两个研究教师角色行 为的重要模式:“盖特泽尔斯(Getzels)和塞伦(Thelen)的社会模式”和“帕森斯(Parsons)的价 值取向模式”。 3.教师课堂交互行为研究。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 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利比特(Lippitt)和怀特(White)探 讨了教师领导方式对师生互动关系的影响;弗兰德斯提出“弗兰德斯互动分析体系”用以 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行为;朗克尔(Runkel)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建立了由“教师参 考结构——教师行为——学生参考结构——学生行为”等几个主要因素构成的师生信息反 馈模式;艾胥利(Ashley)等基于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将师生的互动行为分别 分为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和知识中心三种类型。 与理论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以“课 堂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程序与方法”或者“课堂教学模式”等形式出现。
1.4.2.3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
7王熹.代初中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研究[EB/OL].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home/keti/UploadFiles_1765/200605/20060517083617965.doc,2006-12-10 8郑燕样.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69.
10

1 问题的提出
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也可以说 是由教学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9
教师反思(Teachers Self-reflection)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持有的观念和所 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教 师的自我觉醒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进而不断提高。
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追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开端,也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 察自己的行动与情境的能力。10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当时的教学情境,使 自己作出与当时教学情境相符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教育教学效 果的最优化。
教师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 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二是撰写教育叙事,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 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写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三是通过教后记,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四是进行网络教研,跨区域共享集体 智慧,促进反思深入。
1.4.3 典型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1.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Categories,简称 FIAC)是课堂教学 师生教学互动行为的观察系统。其目的在于分析研究教学行为,记录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 事件;了解发生在教室互动情境中事件的影响,以帮助教师了解并改进其教学行为。 11Flanders 将教室中所有的师生语言互动的情况,分为 10 个类别(如下表 1 所示),其记录 方式为观察人员就观察教室目前发生的互动行为,选择适当的类别记录下来,记录时间的 间隔为每三秒钟记录一次,也就是观察者每三秒钟记录一次目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状 态。
9郭英,谢名春.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 10罗伯特·哈钦斯.西方名著入门(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转引志郭英,谢名春.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 范教育的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 11Flanders N. A.(1970).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M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tw/main.htm,2006-11-10.
11

1 问题的提出
表 1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
1、接纳学生的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
感语气。学生的情感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这一类也包括预测
或回想学生的情感。
学生驱 2、称赞或鼓励: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这一类也包括缓解紧张但不

伤人的笑话;点头、或说「嗯(Um hm)」、或说「继续下去(Go on)」等。
3、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这
一类包括教师延伸学生的意见或想法,但是当老师呈现较多自己的意见或
想法时,则属于第五类。
4、提问题: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的问题,
教师 话语
并期待学生回答。 5、讲解: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
己的解释,或者引述某位权威者(而非学生)的看法。
教师主 6、指示:指示、指令或命令,此类行为具有期望学生服从的功能。
动 7、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陈述的语句内容为企图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不可接
受的型态转变为可接受的型态;责骂学生;说明教师为何采取这种作为;
极端地自我参照。
8、学生话语—教师驱动:学生为了回应教师所讲的话。教师指定学生答问, 教师驱
或是引发学生说话,或是建构对话情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受到 学生 动
限制的。 话语
学生主 9、学生话语—学生主动:学生主动开启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新的话

题;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思路;超越既有的架构。
静止
10、安静或混乱:暂时停顿、短时间的安静或混乱,以至于观察者无法了解 师生之间的沟通。
2.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12 13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又复杂的师生交互
过程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和分析,是国际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课堂
教学录像分析方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堂教学流程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最终的呈现
方式是课堂记录表;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过程的分析评价,应用课堂交互分析
框架和量表对教师行为进行提炼和分析,呈现方式是教师的讨论和反思。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有六个主要步骤:选择样本课;现场摄录;录像带的数字化处
12蒋鸣和译.课堂教学研究的录像分析方法[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kyc/htdocs/ltxxlr.asp?id=5560,The TIMSS Videotape Classroom Study[EB/OL].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pubs99/timssvid,2007-01-02. 13 James W. Stigler, Patrick Gonzales, Takako Kawanaka, Steffen Knoll, and Ana Serrano: Methods and Findings from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Project on Eighth-Grade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ba7420154.html,/pubs99/timssvid/index.html,2007-01-02.
12

1 问题的提出
理;课堂教学信息编码;统计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 2.视频案例研究方法14 15 视频案例的兴起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线性视频案例(Linear video-case),第
二阶段是超媒体环境的视频案例(Hypermedia video-case)。视频案例能将教师个体反思、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融于一体,如下图 1(国外)和图 2(国内)16是一个典型的超媒体环 境的视频案例平台界面。
在顶部右边是九个图像索引,它代表每个学习按钮的主题展开的概念,可以点击直接 进入片段。所有的学习按钮,产生了九个不同问题集合,当教师浏览这些片段时,立刻会 提供标签所涉及的问题,包括说明这个问题的录像片断,其中最后一个学习按钮允许用户 观看课堂教学全部序列视频。左下的文本和音频是四个注释资料,可以阅读和播放这些观 点,包括学科专家、专业文献、案例教师和其他教师对教学的注释。
图 1 基于网页的视频案例界面(国外)
14 Terence Cannings(1995)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eservice Education: The Use of Video Case Studies. Teacher Education. 15 PERRY, G(2000). Video case studies and teacher education: a new tool for preservice edu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pperdin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16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61.
13

1 问题的提出
图 2 基于网页的视频案例界面(国内)
4.S—T 分析法 S—T 分析法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陆组织研究的,也叫 Student-Teacher 分析法,17它 的思路借鉴了 FIAS 的思路,但是简化了 FIAS 中将教学语言行为分为 10 种行为,只是将 教学行为分为两大类型,教师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以 10 秒钟为间隔对案例进行采样后, 得到 S-T 表,然后通过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Rt)和教师行为转换率(Ch)来说明课堂的 类型,它主要将课堂分为四种类型:练习型(Rt<=0.3)、讲授型(Rt>=0.7)、对话型(Ch> =0.4)、混合型(0.317张敏霞,王陆.用 S-T 法支持教师案例研习与反思的探索[J].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信息化,2004(2):32. 14

1 问题的提出
1.4.4 文献总结分析
在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分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 分析中的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少。
现有的课堂教学分析研究主要有三条途径:现场观摩、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18其 中,现场观摩主要使用课堂观察表和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表,但由于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 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的许多事件稍纵即逝,现场观摩往往能掌握课堂概貌, 却难以仔细推敲教学的各个细节,难以预测一些不寻常的教学特征。因此,一种基于信息 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逐渐成为高水平课堂教学研究的主 要途径。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也发现,录像带分析研究作为课堂教学分析、师资培训与 校本研修的工具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较复杂的编码体系并不适合教师分析自己的教 学。于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寻找一种能够整合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新的教 师教育与校本研修的工具。因而,另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分析方法——视频案例研究 (Video-case)应运而生。该方法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视频案例研究多是 外界进行研究,课例选择有很大的限制,不太适合教师在工作中进行个体研究,教师进行 教学反思也没有普遍性。
对课堂教学分析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教师行为 标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学 习和成长,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媒体 与教学的有效性。这些研究视角和结论对我们进行教学分析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也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教师行为标准与教学有效性研究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影响,缺乏对 教师教学行为的辨识,教师角色行为研究中缺少建设性意见。第二,如果站在教师使用的 角度上思考,就会发现以前的研究,内容上对教学具体行为的界定模糊不清,不便于判断, 方法上可操作性不强。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种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反 思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下图 3,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师的基 础知识、技能与态度和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变化,而它们通过教师行为外显出来。教 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其行为的内部基础,他们各种的教学行为受其自身的教学理念的影 响;同时,教育教学理念又外在表现于教师行为,无论哪种教学理念总是要通过教师的教 学行为来表达。所以本论文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堂
18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论研究所,2004.54. 15

教学分析的主要要素。
1 问题的提出
图 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行为
不同学者对“教学行为”的认识不同。在本研究中,笔者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理解 为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围绕“课堂”这一特定场景所发生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行为,教师教 学行为特指教师“教”的行为,即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活动方式。
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 通过调研,了解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教师反思现状,为方法的建构提供参考。 ? 课堂教学分析视频方法研究。本文对新授课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从课堂教学
行为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师生交互行为——提问三方面建构分析方法。 ?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工具化研究,以增加方法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使用。 ?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应用研究,以验证方法信度与效度。
1.5.2 研究思路
整个论文的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发现中小学教师对现有的课 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太满意。现有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不是站在教师角 度上考虑的,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笔者正是试图帮助教 师解决该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提出解决方案,建构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帮助教师反思;然后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保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 实用性,并编写统计软件,将方法工具化,减少手工进行数据统计的复杂性,以更方便教 师反思;最后组织教师进行方法试用,通过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检验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本论文研究流程如下图 4 所示。
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